第一篇:最高人民法院给出答案:患者生命垂危,没有家属签字,医院能否出手救人范文
最高法司法解释给出回答:
患者生命垂危,没有家属签字,医院也要出手救人
近日,一个名为《宫外孕大出血无家属签字,医生先救人》的短视频在网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视频大致内容为:1月10日,江苏南京一女子宫外孕大出血昏倒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家属不在身边无法签字。医生果断决定:不能等,立即手术。由于医院抢救及时,女子已脱离生命危险。在大部分的网友在为医院以及医护人员救活一个年轻生命的果敢行为“点赞”的同时,也不乏掺杂了一些其他的声音。有人说,幸亏病人医好了,如果出了问题,医生是不是要面临没签字的麻烦。也有人说,人救好了皆大欢喜,要是救不好或是出了什么意外,估计家属又要闹医院,找医生麻烦。一直以来,这个确实也是医患关系紧张的一大原因。
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六条规定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但实践中对于如何认识该条中“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同意”以及紧急救助情形下的责任承担问题分歧较大,亟需进一步明确。2017年12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17年12月14日起施行。其中第十八条规定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且不能取得患者意见时,下列情形可以认定为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的不能取得患者近亲属意见:
(一)近亲属不明的;
(二)不能及时联系到近亲属的;
(三)近亲属拒绝发表意见的;
(四)近亲属达不成一致意见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前款情形,医务人员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立即实施相应医疗措施,患者因此请求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不予支持;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怠于实施相应医疗措施造成损害,患者请求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应予支持。
该《解释》对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且不能取得患者近亲属意见的情形作出细化规定的基础上,本着鼓励和维护医疗机构在患者处于紧急情况下积极施救的价值导向,规定对于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医务人员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患者因此请求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同时,对于医疗机构怠于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导致患者受到损害的,《解释》也明确规定了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这样不仅有利于指导实务操作,有利于规范医疗机构行为,也有利于保障生命垂危等紧急情况下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维护其生命、健康权益。
最高法此举,给医院在患者生命垂危,没有家属签字的情况下出手救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司法保障,也将更好地推动和谐医患关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