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考察报告

时间:2019-05-15 06:5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考察报告》。

第一篇: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考察报告

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考察报告 09专门史:樊鹏 时值八月酷暑,我和董丽、柴可、郑紫苑、凌焰等五位同学和尊敬的周建新、钟俊昆、邹春生三位老师一行八人远赴羊城,参加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八月十二日下午,我们抵达广州中山大学,入住紫荆园留学生楼。在随后的晚宴中,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春生教授、历史系博导兼此次夏令营领队温春来教授均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参加此次夏令营的师生们表达了诚挚的欢迎和对夏令营圆满成功的真诚祝愿。

八月十三号吃完早餐后,中山大学在南校区永芳堂二楼讲学厅举行了隆重的开营仪式。仪式上,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春生、领队温春来都发表了妙趣横生的讲话,台湾的教授随后向中山大学赠送了礼品。仪式告一段落后,广州暨南大学历史系刘正刚教授为到场来宾主讲了“客家文化专题讲座”之“客家文化漫谈”。通过刘教授旁征博引的讲述,客家人向四川、台湾等地迁徙的具体情况及风俗之演变清晰地呈现在我的面前。客家人在明末清初及以后的一百多年间,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状况,导致许多客家人远迁至四川、台湾等地。刘教授指出,客家人迁往两地的背景不尽相同,当时的清政府对客家人迁往四川一贯抱支持态度,鼓励客家人迁往当时地广人稀的“天府之国”并允许有妻室儿女者举家搬迁入川。在定居、耕种等方面均给予大力扶持。此项优惠政策致使大量客家人西迁入蜀,四川人口短时期内大量激增。乾隆年间有人建议限制客家人入川以控制人

口迅速增长的局面,乾隆帝下旨予以驳斥。入川后,客家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以女人缠足为例,受川地风俗影响,在客家地区不缠足的女性在环境的影响下也渐渐开始缠足。而迁居台湾的客家人一开始就很少得到政府支持,故客家人迁居入台均是小规模的。经过与台湾原住民的长期融合,入台的客家人也具有了新的特点。比如客家籍的女子逐渐失去了勤劳的品质而不理家务,相反男子却承担了更多的家务。刘教授借助档案资料和大量的田野调查发现了客家人在迁徙到其它地方后受不同地域风俗的影响而展现出来的不同特点。体现了一位严谨的历史学者的务实精神。

八月十三日晚,我们乘坐K483次列车前赴贵港。次日清晨在贵港简单早餐后,我们两岸三地的数十名夏令营营员坐汽车前往木格镇,参观云垌村君子峒客家围屋和“桅杆城”。到达云峒村后,村里的族长热情接待了我们并详细地讲述了当地围屋的历史。我从而得知此地的围屋是贵港甚至整个广西保存最完整的。而所谓“桅杆城”,是只有取得功名的人才有资格立桅杆记功,普通人无权染指。

参观完围屋后,我们又来到木格镇区下街三界老庙观赏客家八音表演。虽然我不懂客家话,但台上男女演员投入而激情四射的表演依然深深打动了我。人类的情感是息息相通的,即使你未曾谙熟每一种语言。午餐后,我们前往庆丰乡赐谷村,考察长排屯曾氏客家老祖祠。赐谷村是洪秀全来广西传教的第一个村子,群众基础很好。而曾氏客家老祖祠又是当地保存较好的祠堂之一。随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客家人长安总社参观。经过广西民族大学唐晓涛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所谓“总社”,实际上是由几个甚至几十个分社组成的。每个“社”均有一位“伯公”且都存在“打醮”传统。夏令营所到之地,真是处处有学问。

八月十四日下午五点左右,我们驱车前往桂平市,入住乳泉井国际大酒店。丰盛的晚宴消除了整日奔波带来的疲惫。欢迎仪式后,广西民族大学徐杰舜教授讲述了“客家人与平话人”的历史,在他的讲述中,所谓“平话人”,是指平定南部叛乱的讲西南官话的军队里的人。“平话人”在广西生活的历史要远远早于客家人。而“客家人”和“平话人”多具可比性。比如,就踏上广西这片土地的时间而言,“平话人”可以追溯到宋代以前,而“客家人”则要在宋代以后方来到广西。从风俗习惯上看,“客家人”保留中原传统文化因子的地方比较多,而“平话人”的土著化倾向更严重一些。从基因上看,“客家人”父系靠近中原汉族,而桂北平话人母系遗传基因则靠近南方少数民族。“平话人”还有一个奇特之处,即他们很忌讳说“大”,总是以“亚”易之。如亚父、亚母、亚叔、亚伯等。但“平话人”也过“三月三”,也吃“五色糯米饭”,也实行“二次葬”,也有女子“不入夫家”的习俗。这些同“客家人”又有相似之处。徐教授的讲座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个慈祥蔼然的老者也让我深佩其在学术上的用心之深、用力之勤。紧随徐教授,广西民族大学唐晓涛博士也为我们献上了丰盛的“学术大餐”,她的讲座题目是“大藤峡瑶乱到太平天国”。在她的讲述中,我了解到大藤峡是黔江和义江交汇处,明代时候,大藤峡一带居民多是瑶民,在“大藤峡瑶乱”的年代,瑶民们大肆抢劫过往航船,成为地方大患。为了更好控制大藤峡区域的民众,明政府将沿江民户“编户齐民”,并派遣“郎兵”守卫大藤峡。到明朝万历年间,大藤峡一带民户很多,但当地百姓的主体仍是瑶民。在大藤峡地区的信仰体系中,“三界神”是拥有至高地位的。“三界神”的由来是一个悠远的故事。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当地有个著名人物冯克力,他就是大藤峡冯氏的祖先。后来,其后裔冯都长帮助官府去招抚瑶民,维护两广米粮航运。到冯都长的九世孙冯集之后,“三界神”信仰正式形成。而在台湾,“三界神”又有另外的说法,多是指“天、地、人”三界。由此可见不同地域在神明体系上的差异。顺着唐老师讲座的思路,我又了解到在清朝嘉、道年间,广东手工业发展迅速,导致原料匮乏,广西借广东手工业发展之东风,木炭、采矿等行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山区因此得到开发。到了清朝中期,情况发生了改变,大藤峡一带的村庄民间社会组织力量上升,以庙为单位组成保甲单位,社庙成为最常见的乡村社会组织形式并形成独有的祭祀圈、信仰圈,其政治功能十分明显。而且这种“村社联盟”排他性极强,由此导致当地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比如当地的“六乌庙”,壮族人可以参加祭祀,讲“白话”的人也可以参加,但客家人却不许参加。这就导致壮族人和客家人的矛盾逐渐升级。唐老师由此引申到在“太平天国”起义前,洪秀全曾经带领一批信众“砸社毁庙”,其原因正是借这种行动来赢得饱受排斥的客家人的拥护和支持。以前在学到“太平天国”历史时,我对洪秀全“砸社毁庙”的做法很不理解,唐老师的讲座拨云见日,为我清除了心头多时的疑惑。次日早餐后,我们来到了金田镇,参观太平天国遗址纪念馆、金田营盘、并考察了金田村。纪念馆萧条冷落,很多珍贵文物都已消失无迹,而现有的文物由于资金匮乏,也面临无力维护的窘境,让人叹息。看到“金田起义”纪念馆外天王洪秀全的铜雕像,我想,这位叱咤风云的英雄当年在远望北国时,心中是多么渴望着雄图大展、一定乾坤。

看完金田村,我们又来到了王举村。参观祠堂时,村里族长向我们介绍了村名的由来。清朝时,此村出过九名举人,而九名举人皆皇帝敕封,故名。谢氏始祖谢天佑为清初人,以做大米生意起家,后发奋读书,三十岁上就成为州司马。谢天佑乐善好施,对当地百姓多有恩惠,为人所称道。我想,一个宗族祖先的功绩在受到后人大力褒扬的同时,定能给族人以激励,为这个宗族的繁盛带去无尽的精神动力。

八月十六日,我们乘坐游船前往大藤峡。急风骤雨中,大藤峡呈现的是狂野的美丽。船行两小时后,我们离舟登岸,来到弩滩甘王庙参观。甘王作为一个地方神明,之所以能得到清朝政府的敕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传说在太平天国起义期间,甘王保佑了周边的百姓未受战乱之苦,故被政府树为典型,而其受敕封的背后,清政府重建社会秩序的良苦用心也显而易见。

考察明代古营盘遗址时,望着坍塌破败的旧时营盘,当年的威严肃穆早已消逝,只剩下断砖碎瓦默对凄风冷月、长天大地,静静诉说着数百年来的世事沧桑。

离开大藤峡,我们前往广西博白考察。晚上八时,当这座西南小城华灯初上时,我们下榻德鑫大酒店。博白是古代美女绿珠的故乡,也是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的桑梓。在这个走出美女和才子的地方,究竟会听到、看到什么?我满怀期待。

翌日,我们坐上大巴,前往永安镇南面堂,考察社王、五座大屋、君爱堂。在南面堂,我们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许多村民面带微笑夹道欢迎,年轻小伙子则舞起狮子来表达欢迎之意,让我深深感动。那些质朴善良的面孔将长存于我的心中,不能忘却。

随后,在那村镇,我们考察了大村蔡屋。那是我一路行来所见到的最具规模的祠堂。前后七进的房屋齐整大气,昭示着蔡氏曾经的荣光。我曾请教一些老师,为何同为祠堂,有的宏大规整,有的却敝旧破败?得到的解释是,除却资金的多寡,当地宗族发育是否完善是决定一个祠堂兴盛或破败的重要原因。

在博白镇大良村,大平坡水楼以其独特的结构让人眼前一亮。水楼四面环水,建筑虽古旧却气派。而在楼外挖掘水塘完全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南方很多特色建筑都有类似的防御功能,如福建土楼、客家围龙屋等。大平坡水楼另辟鼷径,实让人大为激赏。

霏霏细雨下,我们离开水楼,前往博白县城内王力故居参观,那是一座修葺一新的院落,共二十多个房间,每个房间分门别类介绍了王力先生荣辱浮沉的一生。通过参观,我看到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献身学术、九死不悔的精神和身处逆境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节。

告别王力故居,我们又来到了位于博白中学校园内的“字祖庙”,“字祖庙”是为纪念传说中汉字的创造者仓颉而建造的,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据此校的学生说,“字祖庙”平时是不开放的,只有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才有机会一睹庐山真面。我们作为远方来客,竟然有此待遇,也算是莫大的荣幸了。细雨中“字祖庙”巍然挺立,我站在庙下思绪万千:作为一个学风浓厚的地方,有这样一座富有象征意义的庙宇,定然会起到激励学子奋发进取的巨大作用。

参观完“字祖庙”,我们离开博白前往陆川县,入住九龙温泉山庄。晚餐后,广西师范大学的彭会资教授为我们讲述了广西博白、陆川的客家。彭老师虽年近八十,但声音洪亮,精神健旺,真是老当益壮。彭老师说:“要开心地学习,开心地做学问”。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都是一样,要开心地生活,开心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第二天,我们考察了“天后宫”。在“天后宫”里,“天后娘娘”居中,“雷神”和“康王”神像分居左右。当时我心中就有个疑问,“康王”是何许人也?是北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抑或是其他人?询问了当地几位百姓,他们也说不清楚。而“雷神”的原貌到底是怎样的?经过了解,我了解到“雷神”原形是猪首人身的,后来由于《西游记》日益深入人心,“雷神”形象才被固定下来。

离开“天后宫”,我们直奔“谢鲁山庄”。关于山庄名称的由来,经过讲解员的讲解,我知道此山庄始建于一九二零年一月,距今已有九十年的历史。建造者吕芋农,为国民党陆军少将。他初将此山庄命名为“树人书屋”,一九五零年解放后陆川县政府更名为“谢鲁山庄”,意为纪念吕氏祖先吕谢鲁。山庄设计极尽工巧,其间池沼明丽、楼阁回环、植物花卉错落有致。行途皆有故事,俯仰多是惊喜。游览过程中,时有小雨落下,俄而放晴,娇花带雨,更增清丽。如此醉人美景,令我流连而不忍去,真是钦佩吕芋农用心之深、设计之巧、建造之工。

意犹未尽地告别谢鲁山庄,我们又返回温泉九龙山庄,晚餐后,两岸师生集体联欢,不论是内地的还是台湾的,大家都是踊跃参与,晚会气氛异常热烈,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表演小品的,也有出谜语的。小品让大家忍俊不禁,情景剧更是让所有人开怀大笑。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联欢晚会划上了句号。而这次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也宣告圆满谢幕。

这次夏令营活动,我结识了许多可爱的老师和同学。他们或睿智雍容,或灵动活泼,我们相处的十分融洽。在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很多。十天的夏令营,我走过了广西的山山水水,见识了我以前不曾见过的民俗风情,那些肃穆的祠堂、烟雾缭绕的庙宇、长草深深的田野、秀丽难言的溪流峡谷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不可磨灭。

第二篇:关于客家根亲文化的考察报告

关于客家根亲文化的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赣南、闽西客家根亲文化传承、保护、发展、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8月下旬,我市政协以马国亮主席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机关各委室主任副主任一行共近20人对赣南赣县、南康区和闽西长汀县等客家根亲文化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将有关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他们的成功经验及主要做法和措施

近几年来,赣南及长汀在客家根亲文化传承、保护、发展、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尝试,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位精准

赣州作为客家先民南迁第一站和最大集散地,客家先民于此留下了大量民俗风情、文物建筑等珍贵遗产,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处,至今仍保存了十数座客家文化内容较为完好的客家古村落。因此,赣州在对外宣传上准确地将自己定位为“客家摇篮”,从迁徙历史、血缘根脉、乡风民俗、文化滋衍结构,凸显赣州“客家摇篮”的重要地位,是“摇篮”主题定位更加突出。长汀,是闽、粤、赣三省的边陲要冲,客家人入闽第一站,汉代臵县,自盛唐到清末,长汀均为州、郡、路、府的治所,客家人入闽以来,沿着汀江 两岸定居,故汀江流域各县市均为客家人聚居之地,汀江流域成为客家人的大本营。由于客家人在此聚集人口较多,时长较长,自古便有八闽“客家首府”之称,一直延续至今。

(二)、重视历史文物古迹保护与文化挖掘

赣州与长汀历史文物古迹众多,在保护与文化挖掘方面作了很多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建设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一是明确工作定位。明确三清一不清: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但不清文化积淀;三改一不改:改水、改路、改厕,但不改历史原貌。二是坚持四个正确处理。正确处理拆旧与建新的矛盾,对古建筑、古民居、古村落、历史遗迹、旧址实施有效地保护;正确处理产权归属与保护资金来源问题,建立保护专项资金,探索“私保公助”、“公租公保”、“公修公用”、“民保民用”等历史文物保护模式;正确处理复原修葺与合理更新的关系,不改变原有形制、风格,建筑样式及工艺;正确处理有形与无形的关系,保护、挖掘、传承好活态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民族、民间艺术真正活起来。

2、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体系。一是以古民居、旧居旧址为载体对历史文化进行保护开发。比如赣州龙南县挖掘“围屋文化”,对全县370余座客家围物按照“一座围屋一种文化特色”的思路整修开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整体开发,使其焕发出新活力。二是依托历史文物、民俗文物对历 史文化进行挖掘保护。发掘、征集、收藏历史文物、民俗文物。三是借助现代科技对历史文化进行原貌保护。建立历史文化艺术资料库,确立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邀请文学艺术工作者对民间文学进行整理并结集出版;对传统工艺和制作技艺、传统礼仪、节日、庆典等民俗以及传统体育活动进行录像和文字说明;对所有民间文化遗存实行录像处理,刻录光盘保存,确保珍贵的民间文化项目原质、原貌地得到保护。

3、注重创新建设。在保护与挖掘传承的同时,注重整合与创新建设。比如赣县,在客家文博资源丰富的基础上,为充分展现客家摇篮这一定位,以原赣县博物馆为基础,新建客家文化城(投资6000万元,占地600亩)、赣南客家名人园、赣南客家民俗园,同时整合区域内其他文博资源,优化内部结构,设立江西客家博物院,使品牌效应升级,知名度极大提高。再如南康,利用境内姓氏宗亲文化基础,将散落在民间较多的客家姓氏宗庙、祠堂,由政府主导立项,政府与民间共同筹资约1.08个亿,统一建设,分姓认购的方式,集中于一体建成占地470亩的全国最大的姓氏文化第一城—中国南康百家姓和谐城,在带动旅游业的同时,也吸引了境内外大量客家商人到此投资兴业。百家姓和谐城姓氏祠堂建成几年来,吸引规模以上家具生产企业达1200多家。

(三)、注重在营销宣传力度上下功夫 赣州市为加大旅游资源和客家人文资源宣传力度,提升旅游的知名度,把独特的自然山水风光和厚重的历史人文资源向海内外游客充分展示,在央视、乐途旅游网等各类媒体投放了赣州旅游系列宣传广告,在机场、列车、高速公路以及市内公交候车亭灯箱广告、出租车等投放了赣州旅游宣传广告。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百万巨奖征集赣州旅游形象标识及摄影文学作品活动。在首都北京机场、北京至深圳列车、高速公路以及城区公交车站台等设臵了平面宣传广告。长汀县则利用世界客家首府的影响力和感召力,通过每年一次的客家后裔公祭母亲河活动,全力做好对外宣传,不断扩大知名度。另外,县委、县政府积极与阿里等电商企业合作签约,成为阿里巴巴村淘项目在福建省的第二个试点县,利用电商平台,把客家特色豆腐干、米酒、米粉、河田鸡等传统农副产品推广至全世界,同时对客家根亲文化旅游业也起到了很大的宣传作用。

二、新郑发展根亲文化的绝对优势

河南是中国的缩影,中原历史文化的本质特点是根文化。新郑在区位上以省会郑州为依托,经济发展迅猛,地理位臵优越,铁路、高铁、高速公路、航空机场四通八达,高校众多,文化层次较高;又是黄帝故里所在地,拜祖大典连续十一年的成功举办,蜚声中外,“三同三和”主题深入人心,根亲文化品牌优势得以彰显,尤其是在海外影响日隆并 4 成为河南省的一张靓丽文化名片。故在根亲文化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比较优势:

(一)人文始祖之根。新郑是中华民族十大始祖之一黄帝的出生、建都、创业地。黄帝居五帝之首,其最早有3个姓:本姓公孙,长于姬水而姓姬,国于有熊又姓熊,号轩辕氏。其后代人丁极为兴旺,相传中原地区不同时代居于统治地位的族团都是黄帝的后代。因此对海内外炎黄子孙有强大的感召力。他统一万国部落,制舟车、筑宫室、造文字、定律历,创始了许多重大发明,开启了远古中华文明新纪元。

(二)中华姓氏之根。根据史料记载,炎帝只传有姜姓一系,黄帝传子25人,分衍出姬、酉、祈、己、滕、箴、仟、荀、僖、姞、儇、依等12姓。自此,人口逐增,支系派衍。在中华姓氏人口总数排名前100个大姓中,有97个源自河南。河南是中华姓氏的主要发源地,是姓氏资源第一大省,海内外华人的祖根大多在河南。新郑是黄帝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又是春秋时郑国和战国时韩国的国都,而这正是“得姓受氏”的重要条件,曾经诞生和发展了轩辕、轩、少典、少、典、熊、华、郑、韩、何、高、国、张、常、石、安、白、都、东里、堵、郐、关、共、段、寇、彭、皮、强、然、尉、侠、印、司、游、詹、祝、驷、丰等287个姓氏。

(三)历史文化之根。新郑地处中原腹地,位居商都郑州、九朝古都洛阳、宋都开封、魏都许昌四大古都中心,自古以来就是贯通南北的重要通道,素有“九州通衢”之称。早在八千年前,中华先民就在这里栉风沐雨、手胼足胝,创 造了被誉为“东方文明曙光”的裴李岗文化;五千年前,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在此出生、创业、建都,肇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根基;两千年的郑韩文化堪称“20世纪100项中国考古大发现”之一。以莲鹤方壶为代表的青铜礼乐器、唐户遗址、胡庄韩王陵、夏商望京楼遗址均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黄帝故里、郑国车马坑、欧阳修陵园、白居易文化园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煜煜生辉。

(四)名人名家之根。新郑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历史上除诞生轩辕黄帝外,还诞生了春秋名相子产、战国思想家韩非、战国水利家郑国、汉代军事家张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宋代建筑学鼻祖李诫、元代天文学家许衡、明代名相高拱等光耀史册的风流人物;出现了烛之武舌退秦师、商人弦高救郑、渔夫击篙退吴兵、刚直敢谏的清代监察御史刘光

三、辛亥革命烈士孟庆第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新郑可谓人才济济,他们彪炳史册,垂范百世,见证了新郑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基础。

三、新郑发展根亲姓氏文化的对策建议

(一)突出重点,找准定位,合理规划布局根亲文化 要在谋划黄帝文化发展提升的理念上打造根亲文化,抓好结合上持续创新。一是品位要高。以黄帝文化这个鲜明主题为载体,整体策划、淋漓尽致地发挥新郑的根亲文化资源。二是规划要精。规划方案要充分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特色个性。把根亲文化元素融入到城乡建设、企业产品、商贸旅游等各个领域、各个行业,让每一个到来新郑的人,一踏入 故里大地,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根亲文化气息。三是坚持以根亲文化统领旅游产业开发。深挖根亲文化资源,填充大典之后的空白,为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四是通过论证、建设具有中原风格、新郑特色的中华姓氏文化博物馆,中华国学馆,故里名人园等,融入姓氏、祖居、祠堂、宗谱等根亲元素,使之成为增进全球华人文化认同的有型载体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阵地。

(二)加强宣传普及根亲文化

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普及根亲文化。要在海内外多渠道、多形式、多媒体地大力宣传,有声势、有实效地进行宣传,精心策划宣传创意,通过在报刊上发表根亲文化文章,在电视节目上播放根亲文化影视片、专题片,办好根亲网站等多种形式,有声有色地做好宣传普及工作。二是办好根亲文化刊物。及时将根亲文化研究成果发表出来宣传出去,联络联谊活动情况发布出来报道出去。三是鼓励民间姓氏文化宗亲社团以及姓氏文化研究人员编撰出版根亲文化书籍或宗亲族谱。支持他们与海内外的姓氏文化宗亲社团交流交往。

(三)创新根亲文化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机制 在根亲文化的开发利用上,要创新体制机制。相关景区开发,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通过市场的力量,引入社会资本,实行政府引领、服务,市场主导、运作,形成强大的社会文化建设氛围。可以借鉴江西赣州南康区百家姓和谐城建设的成功模式:政府引导,民间主体。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确保风格,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速度;优先筹款,优先选样,优先选址,优先施工;通过民间运作,姓氏筹款,政府支持,和谐共建。在管理上,健全服务机构、学习交流平台、协调对接机制。借助传统的清明、重阳、春节三大节日,丰富传统文化内容。

(四)强化根亲文化资源转化。在姓氏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延伸研究领域,开发根亲文化的商业价值和经济效能,将这一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根亲文化除节会、祭奠、旅游之外,还可以继续拉长文化链条,衍生更多文化业态,如根亲文化方面通俗读物、家谱的出版,根亲影视、演艺的策划与表演,根亲文化活动的体验、参与,中华根亲文化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等。同时让根亲文化走进企业,植入产品,积极开发一系列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实用性强,附加值高,传播正能量的文化产品。如书籍、杂志、玩偶、电子游戏、电影、电视剧、日用品、证章装修装饰品等等,有序推向市场。将根亲品牌转化为文化“产品”,壮大根亲文化产业。

第三篇:中国海洋大学2017海峡两岸大学生海洋文化交流活动夏令营具体

中国海洋大学

2017海峡两岸大学生海洋文化交流活动夏令营

一、具体活动日程、组织及管理措施等

海峡两岸大学生海洋文化交流活动由中国海洋大学发起,作为海峡两岸海洋海事大学校长联谊会框架下的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建立海峡两岸海洋领域青年学子交流对话的优质平台。本项目将充分结合青岛山海文化、齐鲁儒家文化的特色,融入更多传统文化元素,突出海洋魅力主题,注重实效,对现代海洋文化推动海峡两岸在海洋科教领域的合作具有积极意义。

项目计划于2017年7月13日至20日在青岛实施,日程拟定如下:

第一天:各校学生报到、学生联欢活动;

第二天:海洋文化专题报告、崂山山海文化研习;

第三天:海洋权益专题讲座,参观海权馆、青岛博物馆、海洋水准基准零点、青岛迎宾馆等;

第四天:参观八大关万国建筑群、栈桥,海洋生态球制作(科学实验课);

第五天:参观青岛啤酒博物馆、海尔集团等名牌企业; 第六天:孔子儒学文化大讲堂、曲阜三孔参观; 第七天:登五岳之首泰山;

第八天:交流活动总结报告会,各校学生离青。

项目由中国海洋大学与台湾相关合作院校协调实施,中国海洋大学将成立由台湾事务办公室、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共同参与的筹备小组,联合大陆联谊会高校进行协调并负责实施。并事先制订工作预案确保台湾师生在夏令营期间的健康与安全。此外,中国海洋大学将及时就项目实施方案和遇到的问题请示上级主管部门,该项目在各单位的领导与支持下可取得圆满成功。

二、项目特色

1.依托海洋文化,体味齐鲁特色

山东省作为孔孟故里和齐鲁故地,既承载厚重的历史气息,又拥有蓬勃的海洋文化,既是沿海经济大省,又是文化教育先锋。青岛市是山东省省辖市,因名牌企业众多,被誉为“中国品牌之都”“世界啤酒之城”。本届交流活动依托海洋文化优势,创新融入齐鲁文化深邃,参访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博物馆、海洋水准基准零点等地,感受海洋文化氛围。

2.体味特色齐鲁文化,感受优秀中华文明

山东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青岛感受过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现代风情之后,参加此次文化交流活动的师生赴山东泰安和曲阜两座城市进一步体味齐鲁文化,感受丰富的中华文明。泰安一行前往的是有着“天下第一山”之称的中国五岳之首——泰山,在徒步攀登中感受泰山的雄伟,增进海峡两岸师生情谊。曲阜之行游览的是名冠中华的胜迹“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在孔庙参观气势宏伟、巨碑林立古建筑群,领略精美独特的建筑艺术,感受同根同源的中华文化;在孔府参观孔子嫡系子孙居住之地,了解当时的生活生产状态;在孔林参观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观赏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感受古老的人造园林艺术。

3.遇见传统文化现代建筑,感悟红瓦绿树碧海蓝天

青岛市不仅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还积极与时代发展接轨。参与本次交流活动的师生们将前往青岛博物馆、青岛迎宾馆、八大关万国建筑群等足以代表青岛百年历史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和著名风景游览点,感受青岛的历史人文气息。在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环境中,体味着青岛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相融合的独特魅力。

三、项目费用

夏令营期间中国海洋大学承担台湾师生所有食宿、学习、参观费用等一切费用,台湾至青岛的旅费由学生自行负担。

下载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考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客家文化寻踪夏令营考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