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敢教轧辊换新天万安元当选武汉创业领军人物
为有英雄踌躇志 敢教轧辊换新天
——记建国60周年武汉杰出创业领军人物、武钢轧辊公司总经理
万安元
迈着轻快的步伐,吹着响亮的口哨……这位建国60周年武汉杰出创业领军人物的当选者,每天就是以这样轻松愉快的心境走进办公室,开始他一天忙碌的工作的。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思维与眼界决定你能走多远
现在有本畅销书,叫《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借用这个书名来概括万安元的创业之路,我想再合适不过了。
2008年6月6日,武钢轧辊公司正式改制挂牌,由武钢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改制成为非国有多元化有限责任公司。曾经的大型国企的管理者,从此开始了创业之路。
当时的国内轧辊市场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而武钢轧辊公司却陷于品种单
一、产能装备不足、产品得不到高端用户认可的尴尬现状,他痛下决心:必须把握市场机遇,进行彻底的技术改造。经过精心筹划和多方努力,他和管理团队围绕武钢发展战略迅速推出了公司一期发展规划,得到了武钢的认可和大力支持,投资近2亿元的一期技改工程顺利启动。到2008年底,一期技改工程全面竣工,历时仅仅8个月,创造了武钢技改史上的“轧辊速度”。
“双改”后的武钢轧辊公司,旧貌换新颜:场地、装备能力全面升级,新建厂房面积17668㎡,改造厂房面积17848㎡,其中:生产复合铸铁轧辊的重型铸造双联跨厂房为目前世界之最;新建成了中厚板轧辊中心,板带轧辊中心,冷轧辊中心,硅钢轧辊中心及大型轧辊修复中心,生产能力提高了3倍,铸铁轧辊年生产能力提高到45000吨、年热处理和机加工能力均提高到30000-40000吨;具备年产冷轧 工作辊5000-8000吨、年产硅钢工作辊2000-3000吨的能力;各类80吨以内支撑辊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0吨,基本淘汰了10吨以下的型棒线材轧辊等普通产品;新增了一大批具有国内领先技术水平的熔炼、铸造、加工及检测、吊运设备,其中:新上马的80吨离心机为国内第一。
随着装备的升级,新产品研发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内首支高速钢辊于2008年上半年试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硅钢、冷轧辊上机试用成功,具备了年产3000吨的能力;5米以上宽厚板辊于2009年一季度试制成功,打破了国外企业对该品的垄断格局,产品结构实现了全面升级,高端产品成功进入宝钢等一流钢铁企业。
面对改制、技改和全球金融危机等重重挑战,万安元率领他的团队在2008年创下了公司生产经营历史最好水平,实现利润2079万元。2009年,在市场形势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仍奋力实现了全年的生产经营目标。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完成了由大型国企管理者到中小企业创业者的身份转换,带领企业实现了创业道路上的三大跨跃:生产能力升级、产品结构升级、市场定位升级,业内排名跻身前三。面对公司翻天覆地的变化,轧辊人感慨万千:过去根本不敢想象轧辊公司会有今天这样一番景象。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他常对自己的管理团队说:思维和眼界决定了一个团队能做多大的事、能走多远。
终生学习不是空话:没有人永远是专家
轧辊行业的专业技术性很强,技术更新换代很快。尤其是近年来,各大钢铁企业频繁更新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线,与之配套使用的轧辊产品也必须及时升级。因此,万安元一直在鞭策自己的技术队伍,必须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既要加强自身学习和研发速度,也要随时关注客户需求和行业发展动态。过去几年,武钢轧辊公司基本靠大型中板辊这块头牌打市场,可转眼间,各大钢铁厂生产线纷纷改造,中板辊已成为“大路货”,利润空间一再压缩。如果2008年的技术改造和新品研发没有及时跟进,该公司可能已经被市场抛弃,根本无法度过金融危机的严冬。对此,万安元深有感触:“我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出终身学习的要求,绝不是一句空话。就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说,过去我在金属材料专业曾获得不少荣誉,并取得了相关技术专利和所有权,在业内也算得上知名专家之一,但现在脱离专业多年,不了解专业发展形势,也不敢再妄称自己是专家。如今作为管理者也是如此,如果不能随时学习研究市场经济形势、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很快也会落伍。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国内轧辊同行被迫停业、破产的很多,对我们的冲击也很大,我们必须要学习在危机中成长,学会应对国际经济的风云变幻。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方面,都没有人永远是专家!”
成绩来自经历与积累:要学会铭记与感恩
管理学家德鲁克曾经说过:“最成功的年轻企业家是在大企业组织中工作过5到时8年的人,他们可以从中尝到经营管理方法,学会如何作现金流分析,如何做好人员培训,如何委派工作并建立团队……强大的能力是在创业之前5年到10年的管理经验中获取的。如果没有,就会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犯错误”。谈到武钢,万安元非常动情:“武钢培养了我,也造就了改制后轧辊公司的今天”。从求学路到管理历程,武钢给予了他太多的机遇与经历:1993年至1994年,选派日本新日铁研修学习一年;2003年,选派参加蒋氏基金会组织的英国和香港学习。1999年,任武钢集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经营计划处副处长、处长;2001年,任武钢集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副经理;2002年,任武钢集团 武汉冶金设备制造公司经理;2006年,任武钢轧辊公司总经理。一路走来,武钢给予了他太多的历练,武钢的管理模式、理念、思想、文化给予他太多潜移默化的影响,给予武钢轧辊公司太多的优良传承和底蕴沉淀。“从公司改制创业走到今天,如果说我们取得了一些进步,那么这每一步都离不开武钢的影响与扶持,如果说我个人取得了一点成绩,那么这每一点都源于武钢赋予我的学习与工作经历的积累和沉淀,这一点是我始终铭记的。”
创业路上多艰难,可我看到的却始终是一张轻松自信的笑脸,聆听到的始终是一个创业者的踌躇满志与感怀之心。现在,他和他的团队正围绕武钢“三大基地”建设目标,积极筹划年产10万吨的二期发展规划,努力向着“创建世界一流轧辊企业”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