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史上最有名的《九龙图》——上博“翰墨荟萃”美国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展
史上最有名的《九龙图》——上博“翰墨荟萃”美国藏中国五
代宋元书画展
这个展12月31日和元旦那天,各去看了一次。“龙”图,我一直不甚留意,小时候常看外公做龙头,在龙泉宝剑剑鞘剑匣上画龙等,真觉得画龙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我外公都会!外公的活太多了,我爸都常去帮忙。
这次在上博的“翰墨荟萃”展上看到陈容的九龙图,还是很震撼。因为元青花上多有龙纹,所以就特别看了下这《九龙图》。展厅不能拍照,偷拍了几张,拍得不全,效果也不好。上图是网图,《九龙图》的九龙顺序应该就是那样的。
这是描绘龙图中最为珍贵的早期画幅,从时代信仰观之,反映了道家思想、道教信仰的寓意。九条龙在海涛和云层中升潜腾跃、隐显出没的动态,极尽神龙神变之妙。技法纯用水墨勾、划、点、渲、喷、染,水墨写意的技法运用得十分纯熟,为后世写意花鸟禽兽画的发展开辟了途径。
一龙紧抓巨石,翘首以待;
二龙双目斜视,与缭绕的雾气相容;
三龙二目炯炯正视前方(感觉是斜视右下方诶),四爪乍起凌驾于大石;
四龙被突如其来的巨浪顺势卷入旋涡,奋力挣扎,目光狰狞,左爪中的明珠如捏碎一般,姿态异常痛苦;
五龙猛然腾起与疾驰的六龙形成搏斗的架势;六龙明显是条小龙;七龙几乎被湮于云水之间;八龙则潜藏于弥漫的大雾中,尾巴若隐时现,一副傲慢姿态;
九龙伏卧山石上作休憩状。(上图均为高仿图)
《九龙图》,纸本水墨浅绛,高46.3厘米,长1096.4厘米,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画史记载,此画中的龙深得变化之意。整个画面九条龙分置于险山云雾和湍急的潮水之中,迥异之状跃然卷上。一龙紧抓巨石,翘首以待;二龙双目斜视,与缭绕的雾气相容;三龙二目炯炯正视前方,四爪乍起凌驾于大石;四龙被突如其来的巨浪顺势卷入旋涡,奋力挣扎,目光狰狞,左爪中的明珠如捏碎一般,姿态异常痛苦;五龙猛然腾起与疾驰的六龙形成搏斗的架势;一阵疾风骤雨袭来,七龙几乎被湮于云水之间;八龙则潜藏于弥漫的大雾中,尾巴若隐时现,一副傲慢姿态;九龙伏卧山石上作休憩状。
构图形式上,龙与龙之间虚实相映,犹如琴弦弹奏有张有弛,势气逼人。整幅作品进发出龙的无穷变化之神力,粗犷迅疾的线条勾勒,凸现了龙的电光乍现、威猛布空的气势,细腻的水墨烘染出云起水涌之状,更加有力地揭示了龙的精神内涵。整幅画面浓淡墨色的渲染,可以说恰如其分,干湿变化也达到了浑然一体。《九龙图》的卷前有画家自题,作于甲辰之春(1244)。卷后有他的诗与题跋。
拖尾有元董思学、张嗣成、吴全节、欧阳玄、张翥、王伯易等跋,(一时没有找全,前几个没有,陈容自题也没有找到图片。)卷中钤有清耿昭忠及清内府鉴藏印,《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陈容(1189-1258年后),字公储,号所翁,福唐(今福清)人,活动于南宋后期。文献记载:其才气过人,诗文豪放,长章巨篇,杰壮奇诡。他于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值中年时才中进士,后任莆田县主簿,其身世经历坎坷。
陈容善画龙,亦擅画竹。陈容画龙“得变化之意。泼墨成云,噀水成雾,醉余大叫,脱中濡墨,信手涂抹,然后以笔成之,或全体,或一臂一首,隐约而不可名状者,曾不经意而得,皆神妙”。(《图绘宝鉴·宋》)。陈容画龙不但刻画龙形、抒发情思,最主要是表达其政治观点与远大抱负。
陈容喜欢酒后乘兴作画,用泼墨法画云水怪石,衬托出矫健遒劲、追逐纠结、出没隐现的群龙,用墨沉厚,笔势雄健老辣,具有很强的动态、实体感和神秘气氛。后人以“云蒸雨飞、天垂海立、腾骧夭骄、幽怪潜见”来形容他的作品。
陈容的作品传世很少,至今仅发现3幅。作于理宗淳祐四年(1244年)的《九龙图》(长卷,纸本,水墨)为其代表作,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有评论说,《九龙图》开元代以后诗、书、画三位一体的先河。此图共画九龙,九条形态各异的龙,怒目圆睁,或游行于云空之中,雷电云雾掩映,或龙戏水珠、波涛汹涌,或雌雄相待,欲追欲逐,或老龙仰首眷顾小龙,小龙嬉戏于旁,或分置于山石、云雾和急流之中,将龙的种种神态情势,刻划的非常生动。九龙动态各不相同,生动有致,阴森恐怖,极富想象力。构图上虚实相映,有张有弛,气势惊人。
《九龙图》,此件作于淳祐四年(1244年),是陈容存世的稀有精品。卷首卷尾均有作者题跋,后有董思学、张嗣成(第三十九代天师,至正四年羽化,以墨龙著名)、吴全节、欧阳元(玄)、张翥、王伯易、清高宗诗跋,经耿昭忠、清乾隆、嘉庆内府、恭亲王府收藏,《石渠宝笈》亦曾著录,晚清、民国初年流往海外。
陈容所作《九龙图》,已是非常典型的文人画了,水墨写意,在探讨笔墨语言的表现力上,成为写意画的卓越先躯。陈容则将龙之情态、状貌开始作极大的发挥,在向文人画发展方向前有力地推进了一步。绘画到两宋时期,仍然是宫廷画师占据主流的时代,北宋晚期兴起的文人画运动在南宋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了元朝文人画开始占据主流,在这一转化过程中,陈容无疑起了相当的作用,他已非常自然地在作品中进行题跋,《九龙图》前后均有他的题记,诗、书、画结合,这是文人画与宫廷绘画的一个重大区别,作为过渡型的重要代表,此幅《九龙图》卷无疑也有重大的研究价值。(文字选自网络,有删节)
以下是我偷拍的几张,感觉也还可以啊。哈哈
李凇先生在《一个陈容,两个所翁——从书法角度看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九龙图》的作者与年代》一文中指出:
这一卷《九龙图》的作者是陈容之四世孙陈亦所——另一个“所翁”。依据有:
1、陈容一家多善书画之人,陈容四世孙陈亦所也以画龙著名。陈亦所画的龙图不署“亦所”,而是署“所翁”。
2、波士顿的《九龙图》并没有署“陈容”,而是含糊地说“所翁写出九龙图”。
3、《九龙图》中题跋书法与真正的陈容书法不合。
结论:题跋中的“甲辰”应是1304年(元大德八年),而不是学术界普遍认为的1244年(南宋淳祐四年),作者为陈亦所。后面董思学、欧阳玄、张天师等人题跋均为真。
本人认为,李文从书法角度论述,极有道理,他所举出的陈容书迹与《九龙图》题跋确实不太相符。但没有从龙图本身的绘画技法与风格角度论析,还是缺少一些说服力。如,不能解决“龙图为陈容所画,题跋为陈亦所所补”等之类的疑问。
此龙图究竟是南宋风格,还是元代风格,或是“一脉相承,无甚变化”,望识者教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