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岩下的西南政法大学
红岩下的西南政法大学
季天琴、曾向荣、曾明瑞
四月中旬,北大教授贺卫方在京碰见北京理工大学司法研究所主任徐昕,后者去年刚从西南政法大学(简称“西政”)离职,两人谈起李庄案第一季中,西政部分教授为检方“释疑”的行为,不无玩笑地说—第二季谁再这么丢学校的人,就用口水淹死他。
2011年 4月12日,李庄漏罪案开庭前一周,贺卫方发表了致重庆法律界的公开信《为了法治,为了我们心中的那一份理想》。
“在这座城市里所发生的种种,已经危及法治社会的基本准则”,因此,贺卫方公开地发表自己的困惑,他认为是一个学者应尽的义务。
歌乐山下,嘉陵江旁,是贺的母校西南政法大学所在地,在重庆乃至全国的政法系统,这所学校的毕业生人数众多。
西政人带着他们特有的荣耀,这所中国法律界的“黄埔军校”,曾经承载过中国法学界的荣耀与梦想,号称法学江山,西政一半。
作为西政学子们的大师兄,以及精神偶像,贺卫方承认,他的隔空喊话,是想唤起校友们“对于法治的那一份情怀”。
西政人也不吝于他们的回应,他们在留言中告诉贺,感谢他为母校“长脸”。
2003年3月,离西政五十周年校庆还有半年时,贺卫方给西政渝北校区的大一新生做讲座,号召他们把“西南政法这种开明的、开放的、不苟且、不媚俗的精神,带到全国各地,带到中国的政治舞台之中”。
世易时移,时隔八年,在他当年做过讲座的地方,西政学子们挥舞着手中的红旗,参加重庆卫视《天天红歌会》渝北周的现场节目录制—作为重庆市教育系统“唱读讲传”先进集体,西政正在创造“校校有活动、班班有歌声,人人唱红歌、个个读经典”的氛围。
李庄案中的外围智囊
2009年岁末,在重庆江北区法院—当年贺卫方大学实习的地方,李庄第一季一审开庭,本刊记者亦到庭旁听。
此前,因“涉黑老大”龚刚模的举报,其辩护律师李庄因涉嫌伪证罪、妨碍作证罪被批捕,律师的权利边界成为当时的焦点。2010年2月,李庄被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这被业界称为李庄案“第一季”。
庭审中,李庄及其辩护人请求证人出庭接受质证,该案的七位关键证人均在重庆执法部门的羁押之下。最终,合议庭拒绝了这个要求。该案审判长付鸣剑,亦毕业于西政,其硕士论文的主题,是论证人出庭作证的必要性。
贺卫方称该案检察官“创造性地为一些行为背书”—在一审当庭抛出李庄“嫖娼说”的重庆市检察院五分院公诉人幺宁,同样毕业于西政,被李庄案第一季的辩护律师陈有西驳为“法律审判失败,遂用道德审判”。
学界也未能与此案保持距离。一审当晚10点多,重庆大学法学院院长陈忠林和西政刑诉法教授李昌林、潘金贵、高一飞、梅传强接到紧急开会的电话。参会的教授回忆称,因重庆市政法委对庭审效果不满意,故紧急召集检方外围智囊商量对策。
重庆的本地媒体列席了这次会议,并在次日做了倾向性明显的报道。参会的陈忠林,不久在“西政人论坛”上和母校学子纵论李庄案,并和陈有西就程序正义问题进行了长达半年之久的学术辩论。在调任重大之前,陈忠林曾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
另一位西政教授,时任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的徐昕,则在《方圆法治》发表文章《重庆打黑答问录》,向自己的同事们开炮。
在这篇答问录里,徐昕告诫这些正在从事打黑课题研究的学者,“真心希望打黑的研究者能够站在正义的立场,为促进中国的法治建设作些贡献”。
在第二季开庭之前,贺卫方在公开信中向这五个学者喊话:也许你不愿意发表直率的批评,但至少还有保持沉默的权利。
李庄服刑期间,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于今年4月2日以辩护人妨害作证罪对李庄提起追诉,并于4月19日在江北区法院开庭审理,是为“第二季”。
在场人士注意到,当天的庭审,西政潘金贵教授等人亦到场旁听。在李庄漏罪案检方撤诉后,陈有西肯定了程序正义的功能,感叹“西南政法大学这次没有一个教授再为重庆说话背书”。
那些受欢迎的人
2010年9月,西政六十周年校庆—两度庆典,别人用十年,西政只用了七年。
此前,西政一直把1953年作为建校时间。去年4月,这个节点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西政党委书记张国林接受《法制日报》采访时,解释西南政法大学与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是如何一脉相承。因此,西政的校史被追溯至1950年,刘伯承是首任校长,当时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邓小平、刘伯承、贺龙都是兼职老师。
校庆提前,不少校友尤其是夏登峻、徐静村等退休老教授们并不赞同。夏登峻称,1949年初各地纷纷成立的“革大”,只是培养干部的临时机构,跟一般的正规大学是两码事。
另一位在职教授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学校的红色资源”。
2010年9月,西政校庆期间,刘伯承元帅的长子刘太行专程来渝,并在西政渝北校区为其父的雕像揭幕。重庆市委主要领导人应邀即席讲话,表彰这所法治名校为中国政法界和重庆打黑作出的贡献。
庆典上,学生们诵读了该校经典节目《古往今来名人论廉政》—由该校民商法学院诵读队表演的这个节目,曾在“唱读讲传”专场文艺演出中受到过重庆市委主要领导人的表扬。
不过,民商法学院一位教授透露,曾有诵读队的学生家长跑到学院来告状,认为表演太频繁,担心孩子荒废学业。
作为西政的兼职博导,贺卫方已经两年半没回母校了。去年校庆,贺卫方还在新疆支教,校庆的邀请函寄到了北大法学院。
在西政学子看来,贺卫方代表着该校的精神谱系。99级学生羽戈回忆说,他在西政听过的最火热的讲座,莫过于贺卫方的“中国宪政起步”。容纳千余人的小礼堂,里外至少站满三千狂热的学子,盛况所至,礼堂的厚实大门被挤得脱框。
时隔多年,西政学子将同样的热情给予了重庆市公安局局长王立军。2010年11月18日,在西政党委书记张国林、副校长刘俊的陪同下,王立军出席了西南学术大讲堂法律论坛。许多学生踮着脚尖站在门口,听王立军讲打黑。
当天在现场的一位西政老师称赞王立军的PPT做得好,“跟《盗梦空间》一样”。
会上,张国林为王立军颁发证书,正式聘请其为西政刑法学兼职博导。
一个月后,西政“全球法学家论坛”邀请刑事鉴识专家李昌钰到校讲座。该论坛由西政刑侦90级的校友冯清华解囊100万元人民币,并委托宋庆龄基金会捐赠给西政作论坛专用。在渝期间,李聘请王立军为“美国李昌钰法庭科学(法医)研究所”特聘专家、教授。
事实上,架起西政、重庆和世界沟通桥梁的李希光,是西政近年引进的最重要人才之一。去年校庆庆典期间,“重庆经验与亚洲模式国际研讨会”在西政举行,多位嘉宾感谢西政与中国议程研究院院长李希光对他们的邀请。
现任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的李希光,属西政柔性引进的人才。知情人称,“他可以不来西政,但是论文要署西政的名”。
作为交换,李本人在渝北拿到了一套240平方米左右的花园洋房,“房子相当于三层,下面一层是车库”,李按每平方米1600元的成本价一次性付清。附近的房价在每平方米7000元左右。
此外,西政也会提供科研经费,“他在我们这里一个月拿1.5万-2万是没有问题的”。对李希光,西政领导层也表示了满意。
2010年12月,美国《纽约时报》前总编辑西默·托平到访重庆,其间,托平被聘为西政的客座教授,并与重庆市委主要领导人会面—其实,托平的重庆之旅由李希光一手促成,李本人随后也在《瞭望》新闻周刊撰文《在重庆看到延安精神》,详解这段经历。
5月10日,南都周刊记者联系李希光核实上述情况,李称自己在美国,“电话费钱”。随后记者的短信,他也未予回复。
三次“护校运动”
犹如一个没落的贵族,西政眉宇之间还残存风华绝代的气韵。1953年,在全国院系调整中,西政合并5所大学法律系而成立,那时这所学校还仅被称为西南政法学院。
1971年4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撤销所有的政法学院的决定后,西政几位老先生顶着自己头上的政治高帽,上书苦苦恳求保留学校。因此,当同时期的政法学校在动荡中被肢解时,西政的师资力量却奇迹般地得到保存。这就是西政历史上著名的“护校运动”。
1978年,作为司法部所属全国5所政法院校中惟一一所重点大学,西南政法学院率先恢复招生—当年,全国共有5所院校招收法律专业的学生,西政是惟一的单科学院,招生人数比其他4校的总和还要多。
歌乐山下、红岩烈士墓畔的西政校园,环境清幽,是潜心向学的上佳之地。在法学界,西政的“新三届”(1978级—1981级)被公认是中国法学教育的典范。
仅1978年校友而言,除了目前法学界知名学者贺卫方、梁治平、龙宗智、王人博、张卫平等,还有不少大员,如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国家保密局局长夏勇,以及刚落马的原最高法院副院长黄松有。
不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211”申请失利,成为西政人永远的痛。在这场被命运扼住咽喉的斗争中,西政最终没能突围—这个偏居西南一隅的传统名校,在教育资源上边缘化更甚。“211工程”是1995年教育部提出的重大构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的宏大工程。
2003年11月,《南方周末》一篇《西南政法大学:风雨五十年》,写尽西政的内交外困,引得重庆地区当期《南方周末》全面脱销。
此前,这所命运多舛的高校亦历经波折。1999年,西政学子们听说要被并入重庆大学后,他们在悲壮的“护校运动”中打出了“宁做西政鬼,不做重大人”的口号。学校是保住了,但是不到一月,西政又遭遇了历史上最大的变故—它的隶属关系从司法部划归重庆市政府,由中央军变成了地方系。
11年后,相似的一幕再度上演。2010年4月12日,西政校方正式通知,将在老校区旧址成立“红岩干部培训基地”。
校内情况通报称,这是重庆市委市府的决定,“红岩干部培训基地”是即将建成的与井冈山、延安、浦东三所干部培训学院齐名的第四所培训学校,主要培训对象为省部级及以上干部。
西政老校区诞生在庄严肃穆的烈士墓旁,靠近红岩魂广场,这里曾是“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旧址。综合重庆市文广局和西政知情教师提供的信息,将其改造成为“红岩干部培训基地”,有利于重庆建好“红岩联线”的红色文化品牌。
不过,这个消息于西政师生而言,则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消息宣布后的短短三日内,西政老校区的命运变数横生。
党委书记张国林召集高绍先等退休的学院领导,要求他们表态支持搬迁,几小时后,他无功而返。
4月14日晚上,在沙坪坝校区岭南厅,有学生打出了“反对卖校,保卫西政”的条幅。法学院教授徐昕在大会上发言称,“我们挺过来了,西政不搬了”。行政法学院副教授唐尧也壮烈激怀,称:“强烈反对学校行政化,只有学校强大,才不会任人宰割!”
因为这些强烈的反对声音,西政老校区得以暂时保全。
不久,唐尧便转变风向,与校方口径保持一致。在《沙坪坝校区搬迁问题的法律思考》一文中,唐称重庆市府和西政“不是平等主体的民事关系,而是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的行政法律关系”。
他写道:反观1999年和近期所谓的“护校”,由于其前提条件错了,学校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对于这次护校,官方说法是,“全校上下的努力由于个别人的行为化为乌有”—这个“个别人”,在西政人看来,指的便是徐昕。
让学校为难的人
“护校**”后不久,2010年6月,徐昕最后一次在西政的课堂露面,他告诉台下的学生,“这次机会对我来说特别珍贵,原因就不解释了”,语毕,课堂上响起了持久的掌声。
徐并不愿意臧否母校,但离开西政显然是无奈之举。1970年出生的徐昕,西政硕士毕业,在清华读完博士后曾短暂任职海南大学,后重回西政,并在36岁时成为该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博导。
早在2009年3月,他就曾公开致信党委书记张国林和时任校长陈彬,抱怨学术讲座中繁琐的审批程序,那是他在西政第一次捅娄子:
“一次讲座需要四个部门审批,比原来还增加了二个审批部门:党总支——我现在还不知道是指什么部门的党总支、宣传部、科研处、外事处。”
李庄伪证案第一季之后,他又发表了那篇《重庆打黑答问录》。作为西政在校教师中唯一公开要求程序正义的学者,徐昕在网络上被称为“西政唯一对李庄案的良心发现”。
就徐昕离职一事,西政宣传部长张北坪以“个人意见”对本刊记者称,这是正常的人事流动,合同期满,聘与不聘某个员工,是内部正常管理行为。对此,西政党委书记张国林未作回应。
当徐昕为离职忙得焦头烂额时,2010年4月27日至28日,西政正在举办“涉黑性质犯罪与法律控制理论研讨会”。
校长付子堂在研讨会上痛陈“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复杂性和破坏性”。九个月后,付被评为“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新华网法治频道关于该活动的介绍称,“该同志为重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供了理论支撑与保障,受到重庆市委的表彰”。
学界人士介绍,因相关方面对这次研讨会规格不满意,当年6月初,西政不得不再次组织全国专家,和重庆市政法委、市法学会共同主办了“防治涉黑犯罪长效机制建设”座谈会。
相关人士透露,西政领导还劝说该校教授赵长青参加这些“涉黑”研讨会,“为了学校,出面表个态”。
今年77岁的赵长青是贺卫方等西政人最尊重的老师之一。后者回忆说,上大学期间,每到中午饭点,学生就在下面敲碗,在“磅磅磅”声中,有老师受不了就下课了,然而赵从来没被学生敲过碗。
2009年,赵长青代理了重庆黎强涉黑案,在辩护中,赵长青认为,公诉机关提供的1849件证据中,没一组能证明黎强涉黑罪名成立。
黎案庭审期间,法庭上下诸多人物,不少都是赵长青的徒子徒孙。他提醒他们,“打黑”不是“黑打”,“务必审慎”。
当年岁末,李庄伪证罪期间,与重庆警方相关的法律人士告诉本刊记者,李庄案的直接诱因是黎强案中赵长青的成功辩护—黎强案从法院退回公安补充侦查,拖了一个多月,让警方觉得自己不再强势,也意识到律师的作用。
去年4月,“涉黑”研讨会期间,贺卫方本来要去西政准备一个法律文化的讲座。然而,校方跟贺沟通—能不能往后推一推?最终,贺未能成行。
5个月后,在西政60周年校庆上,校长付子堂在发言中提及,两次研讨会上,“重庆市委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两次专门接见了与会代表,每次接见时间长达两个小时,体现了重庆市委对政法事业和西南政法大学的亲切关怀。”
这次校庆前,远在新疆的贺卫方应校长付子堂之约,为母校题词。他为这所红岩下的学校,这个正在读经典、唱红歌、看红色电影的校园,写下了一句话:呵护法治嫩芽,守望大学尊严。
第二篇:红岩下的西南政法大学(南都)
2007年3月,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的1000余名大学生走进体育场,用身体组成“人人重庆”的重庆形象标志。而现在,作为重庆市教育系统“唱读讲传”先进集体,西政正在创造“校校有活动、班班有歌声,人人唱红歌、个个读经典”的氛围。
===========
四月中旬,北大教授贺卫方在京碰见北京理工大学司法研究所主任徐昕,后者去年刚从西南政法大学(简称“西政”)离职,两人谈起李庄案第一季中,西政部分教授为检方“释疑”的行为,不无玩笑地说—第二季谁再这么丢学校的人,就用口水淹死他。
2011年 4月12日,李庄漏罪案开庭前一周,贺卫方发表了致重庆法律界的公开信《为了法治,为了我们心中的那一份理想》。
“在这座城市里所发生的种种,已经危及法治社会的基本准则”,因此,贺卫方公开地发表自己的困惑,他认为是一个学者应尽的义务。
歌乐山下,嘉陵江旁,是贺的母校西南政法大学所在地,在重庆乃至全国的政法系统,这所学校的毕业生人数众多。西政人带着他们特有的荣耀,这所中国法律界的“黄埔军校”,曾经承载过中国法学界的荣耀与梦想,号称法学江山,西政一半。
作为西政学子们的大师兄,以及精神偶像,贺卫方承认,他的隔空喊话,是想唤起校友们“对于法治的那一份情怀”。
西政人也不吝于他们的回应,他们在留言中告诉贺,感谢他为母校“长脸”。
2003年3月,离西政五十周年校庆还有半年时,贺卫方给西政渝北校区的大一新生做讲座,号召他们把“西南政法这种开明的、开放的、不苟且、不媚俗的精神,带到全国各地,带到中国的政治舞台之中”。
世易时移,时隔八年,在他当年做过讲座的地方,西政学子们挥舞着手中的红旗,参加重庆卫视《天天红歌会》渝北周的现场节目录制—作为重庆市教育系统“唱读讲传”先进集体,西政正在创造“校校有活动、班班有歌声,人人唱红歌、个个读经典”的氛围。
李庄案中的外围智囊
2009年岁末,在重庆江北区法院—当年贺卫方大学实习的地方,李庄第一季一审开庭,本刊记者亦到庭旁听。
此前,因“涉黑老大”龚刚模的举报,其辩护律师李庄因涉嫌伪证罪、妨碍作证罪被批捕,律师的权利边界成为当时的焦点。2010年2月,李庄被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这被业界称为李庄案“第一季”。庭审中,李庄及其辩护人请求证人出庭接受质证,该案的七位关键证人均在重庆执法部门的羁押之下。最终,合议庭拒绝了这个要求。该案审判长付鸣剑,亦毕业于西政,其硕士论文 的主题,是论证人出庭作证的必要性。
贺卫方称该案检察官“创造性地为一些行为背书”—在一审当庭抛出李庄“嫖娼说”的重庆市检察院五分院公诉人幺宁,同样毕业于西政,被李庄案第一季的辩护律师陈有西驳为“法律审判失败,遂用道德审判”。
学界也未能与此案保持距离。一审当晚10点多,重庆大学法学院院长陈忠林和西政刑诉法教授李昌林、潘金贵、高一飞、梅传强接到紧急开会的电话。参会的教授回忆称,因重庆市政法委对庭审效果不满意,故紧急召集检方外围智囊商量对策。
重庆的本地媒体列席了这次会议,并在次日做了倾向性明显的报道。参会的陈忠林,不久在“西政人论坛”上和母校学子纵论李庄案,并和陈有西就程序正义问题进行了长达半年之久的学术辩论。在调任重大之前,陈忠林曾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
另一位西政教授,时任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的徐昕,则在《方圆法治》发表文章《重庆打黑答问录》,向自己的同事们开炮。在这篇答问录里,徐昕告诫这些正在从事打黑课题研究的学者,“真心希望打黑的研究者能够站在正义的立场,为促进中国的法治建设作些贡
献”。
在第二季开庭之前,贺卫方在公开信中向这五个学者喊话:也许你不愿意发表直率的批评,但至少还有保持沉默的权利。
李庄服刑期间,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于今年4月2日以辩护人妨害作证罪对李庄提起追诉,并于4月19日在江北区法院开庭审理,是为“第二季”。
在场人士注意到,当天的庭审,西政潘金贵教授等人亦到场旁听。在李庄漏罪案检方撤诉后,陈有西肯定了程序正义的功能,感叹“西南政法大学这次没有一个教授再为重庆说话背书”。
那些受欢迎的人
2010年9月,西政六十周年校庆—两度庆典,别人用十年,西政只用了七年。
此前,西政一直把1953年作为建校时间。去年4月,这个节点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西政党委书记张国林接受《法制日报》采访时,解释西南政法大学与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是如何一脉相承。因此,西政的校史被追溯至1950年,刘伯承是首任校长,当时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邓小平、刘伯承、贺龙都是兼职老师。校庆提前,不少校友尤其是夏登峻、徐静村等退休老教授们并不赞同。夏登峻称,1949年初各地纷纷成立的“革大”,只是培养干部的临时机构,跟一般的正规大学是两码事。
另一位在职教授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学校的红色资源”。
2010年9月,西政校庆期间,刘伯承元帅的长子刘太行专程来渝,并在西政渝北校区为其父的雕像揭幕。重庆市委主要领导人应邀即席讲话,表彰这所法治名校为中国政法界和重庆打黑作出的贡献。
庆典上,学生们诵读了该校经典节目《古往今来名人论廉政》—由该校民商法学院诵读队表演的这个节目,曾在“唱读讲传”专场文艺演出中受到过重庆市委主要领导人的表扬。不过,民商法学院一位教授透露,曾有诵读队的学生家长跑到学院来告状,认为表演太频繁,担心孩子荒废学业。
作为西政的兼职博导,贺卫方已经两年半没回母校了。去年校庆,贺卫方还在新疆支教,校庆的邀请函寄到了北大法学院。
在西政学子看来,贺卫方代表着该校的精神谱系。99级学生羽戈回忆说,他在西政听过的最火热的讲座,莫过于贺卫方的“中国宪政起步”。容纳千余人的小礼堂,里外至少站满三千狂热的学子,盛况所至,礼堂的厚实大门被挤得脱框。时隔多年,西政学子将同样的热情给予了重庆市公安局局长王立军。2010年11月18日,在西政党委书记张国林、副校长刘俊的陪同下,王立军出席了西南学术大讲堂法律论坛。许多学生踮着脚尖站在门口,听王立军讲打黑。
当天在现场的一位西政老师称赞王立军的PPT做得好,“跟《盗梦空间》一样”。会上,张国林为王立军颁发证书,正式聘请其为西政刑法学兼职博导。
一个月后,西政“全球法学家论坛”邀请刑事鉴识专家李昌钰到校讲座。该论坛由西政刑侦90级的校友冯清华解囊100万元人民币,并委托宋庆龄基金会捐赠给西政作论坛专用。在渝期间,李聘请王立军为“美国李昌钰法庭科学(法医)研究所”特聘专家、教授。
事实上,架起西政、重庆和世界沟通桥梁的李希光,是西政近年引进的最重要人才之一。去年校庆庆典期间,“重庆经验与亚洲模式国际研讨会”在西政举行,多位嘉宾感谢西政与中国议程研究院院长李希光对他们的邀请。
现任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的李希光,属西政柔性引进的人才。知情人称,“他可以不来西政,但是论文要署西政的名”。
作为交换,李本人在渝北拿到了一套240平方米左右的花园洋房,“房子相当于三层,下面一层是车库”,李按每平方米1600元的成本价一次性付清。附近的房价在每平方米7000
元左右。此外,西政也会提供科研经费,“他在我们这里一个月拿1.5万-2万是没有问题的”。对李希光,西政领导层也表示了满意。
2010年12月,美国《纽约时报》前总编辑西默.托平到访重庆,其间,托平被聘为西政的客座教授,并与重庆市委主要领导人会面—其实,托平的重庆之旅由李希光一手促成,李本人随后也在《瞭望》新闻周刊撰文《在重庆看到延安精神》,详解这段经历。
5月10日,南都周刊记者联系李希光核实上述情况,李称自己在美国,“电话费钱”。随后记者的短信,他也未予回复。
三次“护校运动”
犹如一个没落的贵族,西政眉宇之间还残存风华绝代的气韵。1953年,在全国院系调整中,西政合并5所大学法律系而成立,那时这所学校还仅被称为西南政法学院。
1971年4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撤销所有的政法学院的决定后,西政几位老先生顶着自己头上的政治高帽,上书苦苦恳求保留学校。因此,当同时期的政法学校在动荡中被肢解时,西政的师资力量却奇迹般地得到保存。这就是西政历史上著名的“护校运动”。1978年,作为司法部所属全国5所政法院校中惟一一所重点大学,西南政法学院率先恢复招生—当年,全国共有5所院校招收法律专业的学生,西政是惟一的单科学院,招生人数比其他4校的总和还要多。歌乐山下、红岩烈士墓畔的西政校园,环境清幽,是潜心向学的上佳之地。在法学界,西政的“新三届”(1978级—1981级)被公认是中国法学教育的典范。
仅1978年校友而言,除了目前法学界知名学者贺卫方、梁治平、龙宗智、王人博、张卫平等,还有不少大员,如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国家保密局局长夏勇,以及刚落马的原最高法院副院长黄松有。
不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211”申请失利,成为西政人永远的痛。在这场被命运扼住咽喉的斗争中,西政最终没能突围—这个偏居西南一隅的传统名校,在教育资源上边缘化更甚。“211工程”是1995年教育部提出的重大构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的宏大工程。
2003年11月,《南方周末》一篇《西南政法大学:风雨五十年》,写尽西政的内交外困,引得重庆地区当期《南方周末》全面脱销。
此前,这所命运多舛的高校亦历经波折。1999年,西政学子们听说要被并入重庆大学后,他们在悲壮的“护校运动”中打出了“宁做西政鬼,不做重大人”的口号。学校是保住了,但是不到一月,西政又遭遇了历史上最大的变故—它的隶属关系从司法部划归重庆市政府,由中央军变成了地方系。11年后,相似的一幕再度上演。2010年4月12日,西政校方正式通知,将在老校区旧址成立“红岩干部培训基地”。
校内情况通报称,这是重庆市委市府的决定,“红岩干部培训基地”是即将建成的与井冈山、延安、浦东三所干部培训学院齐名的第四所培训学校,主要培训对象为省部级及以上干部。
西政老校区诞生在庄严肃穆的烈士墓旁,靠近红岩魂广场,这里曾是“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旧址。综合重庆市文广局和西政知情教师提供的信息,将其改造成为“红岩干部培训基地”,有利于重庆建好“红岩联线”的红色文化品牌。
不过,这个消息于西政师生而言,则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消息宣布后的短短三日内,西政老校区的命运变数横生。
党委书记张国林召集高绍先等退休的学院领导,要求他们表态支持搬迁,几小时后,他无功而返。
4月14日晚上,在沙坪坝校区岭南厅,有学生打出了“反对卖校,保卫西政”的条幅。法学院教授徐昕在大会上发言称,“我们挺过来了,西政不搬了”。行政法学院副教授唐尧也
壮烈激怀,称:“强烈反对学校行政化,只有学校强大,才不会任人宰割!”
因为这些强烈的反对声音,西政老校区得以暂时保全。不久,唐尧便转变风向,与校方口径保持一致。在《沙坪坝校区搬迁问题的法律思考》一文中,唐称重庆市府和西政“不是平等主体的民事关系,而是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的行政法律关系”。
他写道:反观1999年和近期所谓的“护校”,由于其前提条件错了,学校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对于这次护校,官方说法是,“全校上下的努力由于个别人的行为化为乌有”—这个“个别人”,在西政人看来,指的便是徐昕。
让学校为难的人
“护校**”后不久,2010年6月,徐昕最后一次在西政的课堂露面,他告诉台下的学生,“这次机会对我来说特别珍贵,原因就不解释了”,语毕,课堂上响起了持久的掌声。徐并不愿意臧否母校,但离开西政显然是无奈之举。1970年出生的徐昕,西政硕士毕业,在清华读完博士后曾短暂任职海南大学,后重回西政,并在36岁时成为该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博导。
早在2009年3月,他就曾公开致信党委书记张国林和时任校长陈彬,抱怨学术讲座中繁琐的审批程序,那是他在西政第一次捅娄子:
“一次讲座需要四个部门审批,比原来还增加了二个审批部门:党总支——我现在还不知道是指什么部门的党总支、宣传部、科研处、外事处。”李庄伪证案第一季之后,他又发表了那篇《重庆打黑答问录》。作为西政在校教师中唯一公开要求程序正义的学者,徐昕在网络上被称为“西政唯一对李庄案的良心发现”。
就徐昕离职一事,西政宣传部长张北坪以“个人意见”对本刊记者称,这是正常的人事流动,合同期满,聘与不聘某个员工,是内部正常管理行为。对此,西政党委书记张国林未作回应。
当徐昕为离职忙得焦头烂额时,2010年4月27日至28日,西政正在举办“涉黑性质犯罪与法律控制理论研讨会”。
校长付子堂在研讨会上痛陈“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复杂性和破坏性”。九个月后,付被评为“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新华网法治频道关于该活动的介绍称,“该同志为重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供了理论支撑与保障,受到重庆市委的表彰”。
学界人士介绍,因相关方面对这次研讨会规格不满意,当年6月初,西政不得不再次组织全国专家,和重庆市政法委、市法学会共同主办了“防治涉黑犯罪长效机制建设”座谈会。相关人士透露,西政领导还劝说该校教授赵长青参加这些“涉黑”研讨会,“为了学校,出面表个态”。
今年77岁的赵长青是贺卫方等西政人最尊重的老师之一。后者回忆说,上大学期间,每到中午饭点,学生就在下面敲碗,在“磅磅磅”声中,有老师受不了就下课了,然而赵从来没被学生敲过碗。2009年,赵长青代理了重庆黎强涉黑案,在辩护中,赵长青认为,公诉机关提供的1849件证据中,没一组能证明黎强涉黑罪名成立。
黎案庭审期间,法庭上下诸多人物,不少都是赵长青的徒子徒孙。他提醒他们,“打黑”不是“黑打”,“务必审慎”。
当年岁末,李庄伪证罪期间,与重庆警方相关的法律人士告诉本刊记者,李庄案的直接诱因是黎强案中赵长青的成功辩护—黎强案从法院退回公安补充侦查,拖了一个多月,让警方觉得自己不再强势,也意识到律师的作用。
去年4月,“涉黑”研讨会期间,贺卫方本来要去西政准备一个法律文化的讲座。然而,校方跟贺沟通—能不能往后推一推?最终,贺未能成行。
5个月后,在西政60周年校庆上,校长付子堂在发言中提及,两次研讨会上,“重庆市委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两次专门接见了与会代表,每次接见时间长达两个小时,体现了重庆市委对政法事业和西南政法大学的亲切关怀。”
这次校庆前,远在新疆的贺卫方应校长付子堂之约,为母校题词。他为这所红岩下的学校,这个正在读经典、唱红歌、看红色电影的校园,写下了一句话:呵护法治嫩芽,守望大学尊严。
第三篇:西南政法大学
西政校友(公务员版)2010年6月本帖最后由 woshang 于 2010-6-10 13:29 编辑
党政机关
湖南省委书记
周 强 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副书记
陈际瓦(女)重庆市委副书记
张 轩(女)
青海省副省长
何 挺 公安部常务副部长(中央维稳办主任)杨焕宁 国家安全部副部长
马 健 国家保密局局长
夏 勇 广东省委组织部长
胡泽君(女)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
马儒沛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张 穹(原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
中央维稳办副主任、研究室主任
夏诚华 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副主任
张晓明 国务院TW办公室主任助理、秘书局局长 龙明彪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科教司司长
张建华 国务院610办公室一局局长
王德洲 国务院法制办政府法制协调司司长
青 锋 国务院发改委计改司副司长
连启华 **中央政策研究室党建研究局副局长
田培炎 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副局长
张 怡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执行董事
陈佐夫 中国证监会缉查总队副局级巡视员
梁永生 中国证监会非上市公众公司部主任
冯鹤年 中国人保财险意外保险部总经理
龙 晖 外交部条法司司长(主管国际条约事务)段洁龙 国资委政策法规局局长
周渝波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张鸣起 全国总工会法律部部长
刘继臣 全国总工会法律部副部长
谢良敏 人保部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司司长
孙建立 深圳市副市长
袁宝成 河北新乐市市长
赵丽娟 湖南益阳市委副书记
胡忠雄 四川德阳市委副书记
张金明 广东开平市副市长
黄婉慈 四川自贡市副市长
戴绍泉 贵州省人民政府秘书长
邹 伟 河南省地税局副局长
刘晓云 河南省TW办公室副主任
尚润泽 河南省贸促会会长
谢增福 四川省人事厅副厅长
黄春生 江苏省人民政府法制办主任
孙如林
福建省人民政府法制办主任
张 猛 广西区人民政府法制办主任
林日华 广东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梁树声 广西区人民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陈伟雄 四川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彭 矛 云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副主任
陈晓光 温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主任
王靖高 杭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主任
吴声华 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王义军 贵州省遵义市人民政府法制办主任
杨誉敏 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政府法制办主任
杨政模 四川省总工会副主席
朱新华 广西自治区劳动厅副厅长
雷 震 深圳市司法局副局长
钟晓渝 深圳市民政局副局长
祖玉琴 洛阳市司法局副局长
王建新 遵义市司法局局长
肖 军 嘉兴市委组织部长
杨立平湖北省交通运输管理局局长
陈兰平武汉市工商局副局长
熊世忠 浙江省湖州市城管局副局长
张伟林 四川省眉山市规划和建设局局长
周立平云南省昆明海关关长
张治洲 苏州太仓海关副关长
罗 放 乌鲁木齐机场海关关长
巴哈特 浙江湖州海关关长(作家)
刘平武汉海关缉私局副局长
刘善英 湖北省沙市区委书记
马秋平重庆市南川区区长
谭家玲 西安市临潼区常务副区长
张 炜 重庆市大渡口区副区长
袁光灿 重庆市巫溪县委书记
郑向东 河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处长
吴应武 江西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处长
刘晨华
山东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处长
辛俊强 海南省琼海市市长助理、公安局长
刘海志
安全部门
杨焕宁
公安部常务副部长(中央维稳办主任)
黄祖跃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 黄双全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 谢小青
公安部装财局常务副局长
刘跃进
公安部禁毒局常务副局长(国家禁毒办副主任)
邓 明
公安部禁毒局副局长 刘威华
公安部国内安全保卫局副局长
高绪文
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长
赵永琛
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长(原公安部反恐局副局长)孙志强
公安部一局副局长(原公安部反邪教局副局长)
杨 奇
公安部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张美荣
公安部巡视组组长(正厅级)赖其可
公安部一局副局级巡视员 宋胜利
国家民航总局公安局局长 王怀玉
国家民航总局公安局副局长 许文荣
国家海关总署缉私局副局长 张 萍
国家林业总局公安局副局长
何 挺
青海省公安厅厅长
杜航伟
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西安市公安局长(原公安部刑侦局局长)
柳玉祥
江苏省公安厅副厅长 李 洪
海南省公安厅副厅长 蒋平
云南省公安厅副厅长 胡旭羲
湖南省公安厅副厅长 兰海宁
广西区公安厅副厅长 赵立功
云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总队长 范云武
云南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副总队长 苘 牛
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副总队长 杨维根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副总队长 马玉生
江苏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副总队长 朱海军
河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副总队长 岳文茂
四川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副总队长 杨为民
福建省公安厅行技总队副总队长 宋美铭
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纪委书记 玉 珍
西藏区公安厅反恐总队副政委
马 健
国家安全部副部长 史亚华
国家安全部八局副局长 周成芳
安徽省国家安全厅厅长 杨 涛
贵州省国家安全厅厅长 王合仲
广东省国家安全厅副厅长 毓 毅
青海省国家安全厅纪委书记
(湖南省为例)
胡旭羲
湖南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
赵江文
湖南省公安厅信访处处长 徐发科
衡阳市公安局党委书记 彭冬明
株洲市公安局副局长 陈祥松
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 孙志斌
沅江市公安局副局长 周友平
岳阳市公安局君山分局局长, 刘国威
长沙市公安局督察队队长 赵 勇
常德市公安局税侦支队支队长 张辉祥
常德市公安局XJ支队副支队长
邹冰剑
常德市公安局XJ支队副支队长 周利凡
常德市公安局巡警支队副支队长 江东红
岳阳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 周红良
岳阳市国安局办公室副主任 邓利辉
益阳市公安经侦支队副队长 李家权
益阳市公安局直属分局政委 张四辉
冷水江市公安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 孟 建
岳阳市白石岭分局防暴大队队长 罗向华
益阳市桃江县jiao警大队副大队长
检察系统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全国政协社法委副主任
朱孝清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柯汉民 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
白泉民
最高人民检察院国际合作局局长,国际检察官联合会副主席,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秘书
长
叶 峰
最高人民检察院死刑复核检察工作办公室主任
夏道虎 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王洪祥
最高人民检察院监所厅厅长
袁其国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所长
张智辉
澳门特别行政区检察院检察长
何超明 安徽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崔 伟 贵州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陈俊平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常务)李元鹤 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常务)陈怀安 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常务)陈 武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常务)刘 勤 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王学成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陈剑虹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顾雪飞 福建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黄德安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李占国 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贺恒杨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郑 青 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李 智 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陈尚云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夏黎阳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刘 勤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于天敏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雷万亚 云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李若昆 广西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曾学愚 广西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蒙永山 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局长
高宗祥
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局长
邱 利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局长
郑志兵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反渎局局长
吴长福 广西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
罗绍华
地方检察院部分校友举例
解放军总直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
陈海林 成都军区空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
季业庭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白新潮 广东省佛山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廖东明 广东省潮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来向东 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王君悦 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赵建新 浙江省台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杜 斌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检察长
陈辐宽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孙 力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检察长
余 捷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检察长
陈祖德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检察长
冉孟辉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检察长
戴仕俸 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常务)叶少风 山东省莱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杜 明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闫兴振 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周庆平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任** 湖北省黄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杨武力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汉江分院检察长
罗棠庆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祝珍明 山西省侯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王 伟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杨育正 四川省彭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王德运 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周 力 四川省雅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杨长云 四川省凉山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蒋世林 四川省阿坝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李邵林 四川省资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罗枝元 四川省自贡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李 杨 安徽省宣城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胡胜友 安徽省淮南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许治安 安徽省铜陵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李阿何 云南省迪庆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王江华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刘洪斌 广西自治区百色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文秋德 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山南检察长
索朗扎西 重庆沙坪坝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夏 阳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刘 晴 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刘 昕 宁夏区永宁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王殿宏 湖南省宁乡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谭剑辉 四川省北川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李 成 云南省澄江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褚绍明 云南省正安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许 鹏 云南省鲁甸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王 进 云南省石林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王凯石 福建省长汀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陈生发 河南省睢阳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林 红
审判系统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江必新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景汉朝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苏泽林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熊选国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南 英
最高人民法院审委会委员、全国政协社法委副主任
刘家琛 中纪委驻最高人民法院纪检组组长、审委会委员
张建南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第一庭)
杜万华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庭长
黄永维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副庭长(第二庭)
裴显鼎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
胡云腾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民事处处长、应用法学所副所长
曹守晔 解放军军事法院副院长(少将)
刘季幸 最高人民法院刑四庭法官(专司死刑复核之责)
李 健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康为民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张忠厚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李少平黑龙江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张述元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常务)陈华杰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常务)郑蜀尧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常务)方晓春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常务)邓修明 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常务)侯建英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谭 玲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夏先鹏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周瑞春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侯建军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谢商华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陈 彬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吴继生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林蜀鲁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余 捷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田成友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赵建生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杨为栋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尹鲁先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朱 浔 广西区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伍载阳 广西区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戴红兵 地方法院部分校友举例
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法院院长
倪春南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
戴佛明 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邓基联 广东省潮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陈文毓 广东省番禹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莫家齐 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余明永 广东省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林少棠 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万选才 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邹川宁 山东省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王福坤 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曲 颖 四川省巴中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兰新华 四川省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孙重光 四川省自贡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黄晓春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刘胜利 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褚红军 江苏省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徐清宇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黄明耀 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孙启福 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卢祖新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王中伟 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斯金锦 浙江省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宋耿金 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张宏伟 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周 滨 湖北省黄冈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吕小武 湖北省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侯旺发 湖北省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甘正良 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夏先鹏 江西省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郭玉元 江西省乐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张田安 广西自治区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廖少昆 广西自治区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周 腾 广西自治区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卢上需 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马幼宁 云南省大理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黄为华 青海省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邱 峰
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法院院长
魏宗久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人民法院院长
黄建武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法院副院长
葛先国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法院副院长
郑旭波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人民法院院长
莫国繁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院长
杨建成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法院院长
邓琼南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副院长
黄长营(新闻发言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院长
何树志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人民法院院长
胡诗云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人民法院院长
赵正东 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人民法院院长
滕志华 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法院院长
鲜亚勇 浙江省仙居县人民法院院长
陈微春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人民法院副院长
赵智兵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人民法院院长
骆建才 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 龚 成 江西省进贤县人民法院院长
胡建华 成都军区军事法院院长
温健鸣 广州海事法院原副院长
吴南伟 广州海事法院办公室主任
陈国威 广州海事法院审监庭庭长
赖尚斌 海口海事法院海事庭庭长
冯明岗 昆明市铁路运输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王保安 厦门海事法院执行局局长
汪钢厦-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
时小云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
周根才 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
范 忠(湖南省为例)
康为民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蔡俊伟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 张 兰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 尹南飞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长 廖具之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 杜柏海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监二庭庭长 徐远太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办公室主任 尹爱平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 曾新田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管办副主任 邬文生
湖南省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杨光华
湖南省韶山市人民法院院长 耿明生
湖南省长沙县人民法院院长 张业梅
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胡伟雄
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廖迪文
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吴纲要
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刘一荣
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壮晓阳
益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贺剑强
益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王正坤
益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高和平
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肖青松
株洲市石峰区人民法院院长 谭定邦
株洲市芦淞区人民法院院长 邱忠献
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副院长 杨映平
益阳市资阳区人民法院副院长 何本凡
常德汉寿县人民法院院长 何国雄
永州宁远县人民法院院长 孙元新
常德澧县人民法院副院长 陈业文
岳阳岳阳县人民法院副院长 丁正全
益阳南县人民法院副院长 江兴亮
怀化芷江县人民法院副院长 人大、政协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
李连宁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司委副主任
姜兴长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李春林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毕志强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郑 洪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吴卫国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朱新华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肖 萍 云南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
冯家聪 云南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
梁渝南 贵州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
郑 荣 四川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
沈 涧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
游劝荣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
李 锐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
邢泸生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
杨宜生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
宋茂荣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
张 力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
钟 实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
刘克希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
路 良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
邓文定 安徽省人大研究室主任
万 涛 福州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陈公文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李 力 汕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廖文松 中山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
蒲全芳 广东省政协副主席
梁国聚 云南省政协副主席
和占钧 深圳市政协副主席
钟晓渝 海口市政协副主席
程国林 云南省政协法律委员会主任
李邦碧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北京市委副主委
谢朝华 湖南省妇联副主席
付丽娟 纪检、政法委
中纪委委员,福建省纪委书记
陈文清
中纪委、监察部驻交通部纪检组、监察局主任
钟启华 贵州省政法委副书记
王海萍 四川省政法委副书记
张建魁 重庆市政法委副书记
李学亭 西藏自治区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王双全 江西省纪委副书记
陈尚云 广东省纪委案件管理室主任
赵 康 广西自治区公安厅纪委审理室主任
朱中卫 河南省政法委督查组副组长
谷昌豪
浙江省纪委驻浙安监局纪检组组长
王育君福建省纪委纠风办副主任
温惠榕 珠海市纪委审理室主任
曹友英 太原市公安局纪委副书记
张常斌 甘肃省国资委纪委书记
雷德平广东省物价局纪检组长、监察专员
陈大益 河南省洛阳市纪委书记
刘应安 河南省平顶山市纪委书记
段玉良 湖南省衡阳市纪委副书记
邬文生 湖南省浏阳市政法委副书记
高德茂 湖南省涟源市政法委书记
陈晓林 湖南省常德津市政法委副书记
袁顺章 广东省中山市政法委副书记
胡新华 河南省政法委副巡视员
吴广庭 军
队
中央军委法制局局长(少将)
宋 丹 原贵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少将)
雷钰德
中央军委法制局正师职法制员,大校军衔,中国法学会军事法学研究会理事及计划部副部长
张建田-------(略)司法行政
霍宪丹
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局长 尹晋华
司法部政治部主任
李豫黔
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副局长 粱 刚
司法部劳教局副局长 肖义舜
司法部法制宣传司司长 宫晓冰
司法部律师公证司司长 林育均
重庆市司法局局长 刘 伟
贵州省司法厅厅长 刘作明
四川省司法厅厅长
周鹄昌
云南省司法厅常务副厅长 黄 武
广东省司法厅副厅长 张克年
甘肃省司法厅副厅长
王颖辉
安徽省司法厅劳教局党委书记 附:高等学校部分校友
重庆市委党校:
张 轩(校长,兼); 广东省委党校:
胡泽君(校长,兼)广西自治区区委党校
陈际瓦(校长,兼);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郝宏奎(副校长)西北政法大学
郭 捷(副校长)苏州大学
殷爱荪(副校长)
重庆工商大学:
李春茹(书记)朱伯兰(副书记)中国政法大学
王卫国(校长助理、民商法学院院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齐文远(校长助理,原法学院院长)重庆警官学院
李常青(院长)四川警官学院
龚 毅(院长)贵州警官学院
刘 鹏(院长)江苏警官学院
吴跃章(院长)湖北警官学院
曹诗权(院长)安徽警官学院
张 武(书记)上海海关学院
肖建国(院长)福建警察学院
刘瑞榕(副院长)广东警官学院
夏 蔚(副院长)福建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刘瑞榕(副校长)山东政法学院
张卫华(副院长)重庆教育学院
明国辉(院长)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刘建生(院长)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刘建生(书记)贵州凯里学院
徐晓光(副院长)贵州民族学院
吴大华(院长)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
郑功伦(校长)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
毕 成(院长)
**中央党校
卓泽渊(研究生院院长)国家行政学院
杨小军(法学部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
李 林(法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
陈泽宪(国际法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法学院
肖永平(院长)四川大学法学院
唐 磊(院长)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郭 锋(院长)重庆大学法学院
陈忠林(院长)西南大学法学院
张新民(院长)贵州大学法学院
冷传莉(院长)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高晋康(院长)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
曾粤兴(院长)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
熊志海(院长)长沙理工大学法学院
孙昌军(院长)新疆大学法学院
秦 鹏(院长)烟台大学法学院
金福海(院长)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罗思荣(院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 蔡镇顺(院长)华侨大学法学院
王敏远(院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侯水平(院长)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吴大华(院长)
第四篇:西南政法大学
学 校 简 介
西南政法大学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以刘伯承元帅为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为基础,合并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重庆财经学院的法律院(系)成立西南政法学院,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出任首任院长。1958年,中央公安学院重庆分院又并入我校。特殊的建校背景,使我校汇集了当时西南地区法学和法律界的主要资源,也因此被誉为“新中国政法类的西南联合大学”。
在我校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了多次隶属关系变更。“文革”期间曾一度被迫停办。1977年,经中央批准恢复招生。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司法部部属政法院校中唯一的全国重点大学。1995年,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8年,成为教育部、重庆市重点建设的高校。
建校54年来,我校已形成了从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共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10多万人,是全国培养法学专门人才最多的学校之一。
我校有渝北和沙坪坝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2000亩,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8000人;设有民商法学院、经济贸易法学院、法学院、行政法学院、刑事侦查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外语学院、应用法学院等11个学院。经过50多年的建设,我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法学为主,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我校有17个本科专业、1个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经济法学、诉讼法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一级学科和4个省部级立项重点建设学科;设有1个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5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大学研究生院二级学科评价中,我校经济法国家重点学科连续四年蝉联全国第一。目前,我校已成为西部地区法学教学科研实力最雄厚、法学学科体系最齐全、在全国法学和法律界有重要影响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2004年以来,我校获得国家社科研基金项目共计达28项,其中以李昌麒教授为首席专家的“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法律机制研究”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A级),这是重庆市高校首次实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零的突破。“十五”期间,我校共获得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奖6项,获重庆市社科优秀奖31项,获第四届、第五届吴玉章社会科学优秀奖各1项;2篇博士学位论文先后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多名教师应邀为中央、地方党政部门领导授课,受托参与 20多部法律、地方法规的立法咨询工作。
我校图书馆各类馆藏文献近300万册,拥有两种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现代法学》和《西南政法大学学报》。其中,法学专业刊物《现代法学》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世界著名期刊,成功入编CS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我校始终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健全了富有成效的本科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我校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4名,省部级以上精品课程12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2001年以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17 项,其中有2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02年以来,有4部教材荣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4部教材获司法部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6部教材被确定为“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立项选题。
我校是全国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院校之一,素质教育成果显著。1999年以来,我校连续八年被重庆市和团中央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青年法学会、大学生社会调查中心相继被团中央授予“全国百优社团”称号。我校代表队在第四届、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银奖,是政法类院校中唯一连续两次进入决赛的高校代表队;2004年,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有2人获特等奖。2006年,我校合唱团在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中获得银奖,应邀赴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我校体育运动队在重庆市和全国举行的各项比赛中多次夺冠。2006年,我校男子排球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沙滩排球赛获得冠军,取得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沙滩排球赛资格;在首届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中获得亚军,并作为亚洲唯一受邀请的高校排球队,代表中国大学生在2007年10月奥地利举行的世界大学生排球赛上获得季军,为重庆市球类集体项目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我校论辩文化源远流长,论辩、育人相得益彰。1998年以来,学校创立了以“西南法学论坛”、“金开名家讲坛”为主体,研究生和本科生论坛为两翼的“西南学术大讲堂”体系,形成了国内法学界知名的论坛品牌。2005年,大学生演讲辩论协会被团中央授予“全国百优社团”称号。2007年,“论辩文化”被教育部授予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年、2007年,我校代表队分别获得第二届、第五届全国“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辩论赛冠军,并于次年代表中国参加在维也纳举行的国际商事贸易仲裁辩论赛;2005年,学校代表队获得西部和西安模拟联合国比赛最佳代表队奖、最佳立场文件奖和最具领导才能奖,位居各参赛高校榜首;2007年,我校代表队在有全国13所知名法学院校参赛的首届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竞赛中一举夺得冠军。
我校具有培养务实创新人才的优良传统,务实精神历久弥新。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法治建设的骨干,有的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校友中,有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6人,全国人大代表18人,大法官、大检察官、副总警监23人,省部级领导干部40人。在《当代中国法学名家》首批收录的176名法学名家中,我校教授和校友有32名;在50名“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中,有15位学子入选。近年来,还涌现出了“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芦振龙烈士、“全国模范检察官”刘邦闹等一批优秀校友。2006年初,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我国首个反映1952年以来中国高校杰出人才培养状况的调查报告,并依此推出了“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榜”,我校以法学人才培养方面的杰出表现,夺得“青年法学家校友榜”第一名,也是进入该榜前十名中唯一的重庆高校。我校学子在实务界、理论界的突出业绩,成为业界公认的“西政现象”。
我校先后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韩国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20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长期聘请外籍专家来校讲学,接受外国留学生,并选派本校学生出国学习。我校是司法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共同创建的“中国国家高级法律人才培训中心”,面向海外举办学位培训和短期培训。2007年9月,鉴于我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及对我国法学教育的突出贡献,第三届“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永久纪念——“法律文化园”落户我校。
当前,我校正处于“第三次创业”的关键时期,全校师生员工将继续秉承“博学、笃行、厚德、重法”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办学理念,弘扬“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西政精神”,立足重庆,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实现以“争优升格”为核心内容“三步走”发展战略,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优势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西南政法大学鉴定中心
西南政法大学鉴定中心
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依托西南政法大学设立,西南政法大学鉴定中心。西南政法大学从上世50年代中期即从事刑事侦查和司法鉴定教学、科研活动,具有较好的教学和实践的基矗DNA亲子鉴定独具特色,经常承担国内外复杂、疑难DNA检测测序。1986年经司-法-部批准成立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1987年被司-法-部授予司法鉴定权,2010年10月荣膺国家级十大司法鉴定机构,且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
长期以来,中心坚持以科研为龙头、教学为基储检案为支撑的指导思想,在物证技术教学、科研及面向社会的检案服务等活动中,做出了应有的努力,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认可,成为国内有影响的物证技术实验室和鉴定机构。
中心是经司法行政机关依法登记的司法鉴定机构,核定的司法鉴定业务范围包括:法医病理鉴定、法医临床鉴定、法医物证鉴定、法医毒物鉴定、文书鉴定、痕迹鉴定、微量鉴定和声像资料(电子证据)鉴定。中心拥有一支人数达73人的学缘、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鉴定专家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队伍,具有几十年的司法鉴定实践经验和丰富的人才资源。
中心开展以物证类鉴定为主、鉴定种类基本齐全的司法鉴定活动,其中,笔迹和文书检验有多位知名专家教授,文件形成时间鉴定是其特色,鉴定材料《西南政法大学鉴定中心》。
中心已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实验室/检查机构认可(CNAS认可),以及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国家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文书报告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司法效力,并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48个国家的58个成员组织多边互认。
刑事侦查学院简介
1979年,经公安部报教育部批准,我国第一个侦查学本科专业在西南政法学院诞生。1985年,以侦查学专业为基础成立侦查学系,1999年组建刑事侦查学院,是西南政法大学第一个本科学院。
近年来,学院专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2000年,在1986年开设的司法鉴定专门化班基础上设立刑事科学技术专业,2002年增设治安学专业,2005年增设经济犯罪侦查专业。从2004年开始,受总政治部委托,我院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等专业开始招收国防生;同年,受最高人民检-察-院委托,在侦查学专业下开设职务犯罪侦查专门化班。经国务院学位办备案,在法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有侦查学、警-察科学两个硕士学科点。主要为国家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海关、边检、民航、交通、铁道部门的公安局,军队保卫部门、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的侦查和鉴定部门、治安管理、教学科研等部门培养刑事侦查、经济犯罪侦查、治安管理、技术鉴定的侦查、技术实践人才和教学科研等方面人才。
鉴定范围
中心是经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登记的司法鉴定机构,核定的司法鉴定业务范围包括:法医病理鉴定、法医临床鉴定、法医物证鉴定(DNA亲子鉴定)、法医毒物鉴定、文书鉴定、痕迹鉴定、微量鉴定和声像资料(电子证据)鉴定。中心拥有一支人数达73人的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鉴定专家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队伍,具有几十年的司法鉴定实践经验和丰富的人才资源。
中心开展以物证类鉴定为主、鉴定种类基本齐全的司法鉴定活动,其中,笔迹和文书检验有多位知名专家教授,文件形成时间鉴定是其特色。
中心已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实验室/检查机构认可,以及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国家级资质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