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13:中国10年后再制定西部开发新政策

时间:2019-05-15 06:2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13:中国10年后再制定西部开发新政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13:中国10年后再制定西部开发新政策》。

第一篇: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13:中国10年后再制定西部开发新政策

学科网(ZXXK.COM)-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13:中国10年后再制定

西部开发新政策

【背景材料】

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暨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16日上午在成都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强调,中国将把全面提高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加快构建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温家宝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政府10年前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近10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生态环境保护明显加强,保障改善民生成效显著,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进入了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实践证明,中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课标链接】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2.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热点训练】 一.选择题

西南各省自古以来为祖国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回答1—4题。1.根据“分洪以减灾,引水以灌田”的治水方针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A.芍陂 B.灵渠 C.都江堰 D.郑国渠 2.下列描述,能够说明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南移趋势的是 A.“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 B.“苏湖熟,天下足” C.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扬一益二” 3.元明清三朝均在四川推行过

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学科网(ZXXK.COM)-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A.行省制 B.改土归流 C.土司制 D.三司制

4.红军长征的下列史事,没有发生在今川西的是 A.四渡赤水 B.翻越雪山 C.穿过草地 D.飞夺泸定桥 二.非选择题

5.四川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三农”问题更突出,“三农”工作更重要。材料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

(1)据材料一,“图①”的水利工程修建时属哪个诸候国?请在“图②”中选出都江堰水利工程相应地理位置的代号。

材料二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四川金堂县农民分配土地”图。

(2)据材料二,在当时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四川对“富农”实行了怎样的政策?试概述这次“土改”所产生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四川和安徽首先实行“放宽政策”、“休养生息”的方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3)据材料三,概括由四川、安徽开始发展到全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的原因和改革的方向。

(4)综合以上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主要历史因素。

6.战争与和平在人类历史上多次交替。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在这交替中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途径。阅读下列关于双流机场发展历程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8年修建,道面为泥面,可供小型双翼飞机起降。1944年扩建,跑道长1400米,用石灰、卵石拌合碾压,可供15吨以下飞机使用。1956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划归民航使用。

材料二:1959年至1960年机场进行第一次扩建,跑道长2200米,可供伊尔18机型、全重100吨以下的飞机起降。1967年又将跑道延长至2600米,仍只能供100吨以下的飞机起降。材料三: 1994年至2001年,机场先后对飞行区和航站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使飞行区等级指标达到4E,跑道延长至3600米,可起降世界上包括波音747—400在内的各型飞机。2004年,新建39000平方米的国际候机楼竣工使用。(1)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双流机场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修建双流机场的主要原因。

(3)1959—1967年双流机场扩建期间,四川铁路、公路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试各举一例。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流机场为什么能够快速发展?(5)从双流机场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7.茶马古道上曾经留下过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其所罕见的艰难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学科网(ZXXK.COM)-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材料二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从南方转移到北方?指出七律《长征》所反映的工农红军的精神。

材料三 为纪念红军长征,经中共中央决定在四川松潘川主寺兴建红军长征纪念碑。该纪念碑占地19.27万平方米,1988年4月动工,1990年8月25日落成,邓小平亲笔题名。主碑耸立于3100米元宝山顶,高41.3米,三角立柱体,象征三大主力红军,一位红军战士铜像双手高举,左手执鲜花,右手持步枪,成“V”字形,欢呼胜利。1440块红色花岗石精雕细刻组合成九组大型群雕,分别为开路先锋、勇往直前、团结北上、山间小憩、草地情深、征途葬礼、前仆后继、回顾思考、英灵会聚。它们气势宏大,规模空前,栩栩如生。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红军长征纪念总碑修建选择在四川的原因。

材料四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摘自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3)指出材料三中的“万里长征”包含的内容。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为争取该长征的胜利,对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哪些要求?

材料四 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4)指出材料四中的“新长征”开始的标志性事件以及新长征中“新”的含义。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在今天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北130多公里沙漠深处,发现了一个深埋于流沙之下1600余年的古老王国——尼雅古国遗址。尼雅古国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古国,在《汉书•西域传》中被称为精绝国。„„目前在尼雅已发现了150多处遗址,在出土的汉文木简中有不少要求配水和对水资源严格控制的记录。出土文物中不止一见的有木制的锁钥,还发现过一只陶蚕。在挖掘出的尼雅贵族墓地,其随葬的有汉朝丝绸艺术精品锦、绫、罗等,其中锦纹是汉代统治阶级使用的典型的、带有“长乐大明光”等字样的图案。另外还有颇具罗马艺术风格的华丽毛织品。

材料二 丝路古道驼铃悠悠,新亚欧大陆桥车水马龙,„„。新疆从古至今作为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的新疆也依靠独特的地缘优势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世界商流的汇集点和焦点。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及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尼雅古国文明形成的原因。

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学科网(ZXXK.COM)-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使新疆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商流的汇集点和焦点?

【参考答案】

1.C 2.D 3.A 4.A 5.(1)秦国。B(2)答:政策: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意义: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使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3)答:原因:农村人民公社的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农业发展缓慢。方向: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4)答:历史因素: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修建;新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运用和推广;统治者或执政者实行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6.(1)①抗战时期,机场规模小,设施简陋,主要用于军事;②社建探索时期,机场规模有所扩大。

③社建新时期,机场规模和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并走向国际化。(2)日本侵华; 政府迁都;战略大后方(3)成昆铁路或宝成铁路;康藏公路。(4)对外开放;市场需求;西部大开发。

(5)战争也可能是发展机遇;和平环境有利于发展经济;政策促发展;抓住历史机遇;

7.(1)一是王明“左”倾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二是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共决定红军主力北上抗日。反映红军藐视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红军在四川经历时间最长、跨越空间最广、是长征的主体;红军在四川境内,爬雪山、过草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充分展示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体现最充分;许多重要的军事、政治活动都在四川展开;可以带动四川经济发展。(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8.(1)政治:西域都护的设置,加强了政治和军事管辖,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从中原地区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还学会了植桑养蚕和纺织,发展程度较高。对外关系:与西方等国进行了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地理位置:地理位置重要,居丝绸之路的要冲,逐步形成了古国文明。

(2)①在新疆地区开展土地改革、民主改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新疆跨入社会主义。②建国后,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③人民政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④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坚持改革开放。

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第二篇: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4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 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4: 国台办否认两岸2012年签署“和平时间表”

【背景材料】

对于大陆开出2012年签署两岸和平协议备忘录时间表的说法,国台办发言人杨毅在11月11日上午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只是一种揣测。

有记者提问:近期有一个消息,指大陆有对台决策的官员表示,在最近几个月两岸有可能会签署ECFA还有MOU,之后大陆方面会借这个基础继续推进两岸的政治对话,并且有望在2012年签署两岸的和平协议备忘录。目前大陆方面是否已经开出了这样的一个时间表?

杨毅回答:我们多次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框架。本着“先经后政、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双方已经就多项经济议题开展了协商,并规划要增加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但同时,我们也主张,两岸应共同努力,积极创造条件,逐步破解两岸之间存在的复杂、敏感问题。

【课标链接】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考点链接】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三国时,吴国孙权就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

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去流求(台湾),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省晋江县管理。

元朝时,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今台湾)。

明朝时,郑成功于1662年把荷兰侵略者从台湾赶走。

清朝康熙帝时,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第二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正式在台湾设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1943年、1945年中、美、英分别发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规定日本将台湾归还中国.《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对台湾归属的规定完全具有国际法的效力和意义。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得到国际公认。

中美分别于1972年、1979年、1982年发表的《上海公报》、《建交公报》、《八一七公报》,美方都承认一个中国及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原则。

新中国成立以来,同160多个友好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建交公报中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2.列强侵略台湾

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两次鸦片战争中英法军队都曾侵犯过台湾。1858年的《天津条约》将淡水(今沪尾)、台湾(今台南)开辟为通商口岸;1867年,美国入侵台湾;1874年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台湾;1884年法国进犯台湾;1895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3.台湾人民的抗争

1662年,郑成功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1874年,台湾人民顽强阻击日军进攻;1884年,刘铭传打退法军的进犯;1895年,刘永福的黑旗军和丘逢甲,徐骧领导台湾人民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 的反对日本割台的斗争;1947年台湾省人民举行二二八起义,反对国民党统治。4.台湾问题形成的历史背景

近代台湾的凄惨命运是近代中央政府的腐败统治和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共同造成的,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重要表现,是落后挨打的真实写照。

当今台湾问题的存在,是国民党顽固派坚持反共反人民立场的结果;外国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台制华”战略,是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二战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势力败逃与盘踞台湾,美国全面扶植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造成台湾与大陆的再度分裂状态。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统一祖国,从此形成了台海两岸长期的对峙局面。1954年与台湾当局签订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面对战争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迫于1954年、1958年两次奋起还击,炮击金门国民党守军,两次台湾危机由此产生。美国推行“以台制华”战略和“双轨”政策,这是台湾问题至今还未得到解决的根本原因。

5.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

中美关系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得不到解决主要是由于外国势力干涉和台湾分裂势力阻挠。以李登辉、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势力是台湾问题最大麻烦的制造者,是祖国统一道路上的绊脚石。

6.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

改革开放,国力增强;“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祖国统—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7.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就明确宣布要武力解放台湾,但由于条件不成熟而未能实现。1956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表示了“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但未能推行。

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次提出和平统一、三通。国防部宣布停止炮轰金门。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主张第三次国共合作,就台湾问题发表九点声明,系统地阐明了我们对台的方针政策。1982年1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在此指导下,中英、中葡政府分别签署了关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从而顺利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也为实现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就两岸关系、推动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热点训练】

1.中国古代史上,中央政权管辖今台湾地区的最早统治机构是 A.台湾办事大臣 B.台湾府 C.澎湖巡检司 D.台湾行省 2.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相同的意义是

A.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我国开始了对台湾行使主权D.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3.康熙帝令清军进入台湾,打败郑氏势力。对此事最正确的评价是 A.坚持祖国统一的立场 B.消灭了明朝残余势力 C.扩大了清朝统治区域 D。驱逐了外国侵略势力

4.2003年11月18日福建省晋江市为纪念清廷统一台湾320周年而落成了一位著名将军的雕像。该将军是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 A.徐骧 B.郑成功 C.施琅 D.刘铭传

5.19世纪70~80年代曾经入侵我国台湾的国家是 A.日本和法国 B.日本和美国

C.英国、美国和法国 D.日本、英国和法国

6.19世纪70年代,台湾危机加深,清朝刘铭传指出:“台湾为东南七省门户,各国无不垂涎,一有衅端,辄欲攘以根据。”此后,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行省。.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台湾危机”指中法战争 B.各国主要指美国、日本

C.清政府认识到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D.清政府意识到列强图谋侵略台湾 7.近代历史上,台湾被从中国分割出去是在 A.道光皇帝在位时 B.咸丰皇帝在位时 C.同治皇帝在位时 D.光绪皇帝在位时

8.中国近代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写下了《七子之歌》的慕名诗篇,强烈地表达了盼望祖国统一富强的愿望。诗中“七子”,除大连、旅顺、威海卫外,还包括①天津②香港③宁波④台湾⑤上海⑥澳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②④⑥

9.在张学良将军的生平事迹中,如同郑成功“确保台湾入版入图”的爱国义举是 A.宣布东北易帜 B.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C.发动西安事变 D.建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0.1943年11月底,当常德军民浴血战日寇的时候,中美英三国首脑正在开罗举行会议并通过了《开罗宣言》。《开罗宣言》对中国而言最大意义是

A.表明中国成为反法西斯的重要因素B.表明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C.确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D.取得美英对中国抗战道义上的支援 11.历史上哪次国际会议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个组成部分 A.巴黎和会 B.开罗会议 C.华盛顿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2.<开罗宣言>规定台湾应归还中国;《波茨坦公报》宣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杜鲁门在1950年1月5日声明美国承认中国对台湾“行使主权”;1950年6月25日,他又声明“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对日和约的签订”。这些表明

①台湾问题是美国远东太平洋的重要内容②美国政府一直主张台湾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③美国历届政府对台政策和中美三个公报原则一致④美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变化违背了国际公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13.1979年,全国人大宣布的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表现在①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②美国断绝与台湾外交关系,遏制了台独势力③两岸相互投资设厂④台湾当局对“三通”的限制逐渐放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邓小平在1984年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该观点最能表明的是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15.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现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对此段话理解正确的有:①谈判是两党对等谈判②统一后两党继续合作 ③国民党不以地方代表参加会谈 ④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6.阅读下列材料:

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回答以下问题:

(1)于右任的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愿?说明什么问题?

(2)明清时期,为维护领土主权和祖国统一进行了哪些斗争?(3)明末以来,台湾与祖国经历过哪几次分离与回归?(4)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如何形成的?

17.2004年1月27日,胡锦涛主席在法国国民议会发表的演讲中指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台湾同胞和祖国大陆人民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我们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最大努力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我们坚决反对‘台独’,绝不容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我们愿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一道,为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而共同努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历史上曾有三次被迫与祖国大陆分离,前两次分离是怎样造成的?与前两次分离相比,第三次分离有何不同?(2)中国的完全统一能够实现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5.CBACA 6-10.ADDAC 11-15.BDBBD 16.(1)意愿: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说明: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2)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3)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回归祖国;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再次回归祖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蒋介石集团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盘踞台湾,台湾再次出现与祖国大陆分离局面。

(4)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和平解决台湾的方针。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17.(1)第一次: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实行殖民统治。第二次: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澎湖列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不同点:前两次是由于外来侵略而造成的,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第三次是国民党坚持反共立场造成的,属于内政问题。(2)中国的完全统一必将实现。理由: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中国国力日益强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促进统一的英明的方针和政策,如“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本原则确保完全统一;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统一并以统一为历史主流的伟大民族,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渴望祖国完全统一;港澳顺利回归,繁荣稳定,成为“一国两制”的范例。

第三篇: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范文模版)

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13:中国10年后再制定

西部开发新政策

【背景材料】

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暨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16日上午在成都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强调,中国将把全面提高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加快构建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温家宝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政府10年前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近10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生态环境保护明显加强,保障改善民生成效显著,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进入了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实践证明,中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课标链接】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2.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热点训练】 一.选择题

西南各省自古以来为祖国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回答1—4题。1.根据“分洪以减灾,引水以灌田”的治水方针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A.芍陂 B.灵渠 C.都江堰 D.郑国渠 2.下列描述,能够说明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南移趋势的是 A.“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 B.“苏湖熟,天下足” C.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扬一益二” 3.元明清三朝均在四川推行过

A.行省制 B.改土归流 C.土司制 D.三司制 4.红军长征的下列史事,没有发生在今川西的是 A.四渡赤水 B.翻越雪山 C.穿过草地 D.飞夺泸定桥 二.非选择题

5.四川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三农”问题更突出,“三农”工作更重要。材料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1)据材料一,“图①”的水利工程修建时属哪个诸候国?请在“图②”中选出都江堰水利工程相应地理位置的代号。

材料二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四川金堂县农民分配土地”图。

(2)据材料二,在当时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四川对“富农”实行了怎样的政策?试概述这次“土改”所产生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四川和安徽首先实行“放宽政策”、“休养生息”的方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3)据材料三,概括由四川、安徽开始发展到全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的原因和改革的方向。

(4)综合以上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主要历史因素。

6.战争与和平在人类历史上多次交替。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在这交替中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途径。阅读下列关于双流机场发展历程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8年修建,道面为泥面,可供小型双翼飞机起降。1944年扩建,跑道长1400米,用石灰、卵石拌合碾压,可供15吨以下飞机使用。1956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划归民航使用。

材料二:1959年至1960年机场进行第一次扩建,跑道长2200米,可供伊尔18机型、全重100吨以下的飞机起降。1967年又将跑道延长至2600米,仍只能供100吨以下的飞机起降。材料三: 1994年至2001年,机场先后对飞行区和航站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使飞行区等级指标达到4E,跑道延长至3600米,可起降世界上包括波音747—400在内的各型飞机。2004年,新建39000平方米的国际候机楼竣工使用。(1)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双流机场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修建双流机场的主要原因。

(3)1959—1967年双流机场扩建期间,四川铁路、公路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试各举一例。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流机场为什么能够快速发展?(5)从双流机场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7.茶马古道上曾经留下过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其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材料二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从南方转移到北方?指出七律《长征》所反映的工农红军的精神。

材料三 为纪念红军长征,经中共中央决定在四川松潘川主寺兴建红军长征纪念碑。该纪念碑占地19.27万平方米,1988年4月动工,1990年8月25日落成,邓小平亲笔题名。主碑耸立于3100米元宝山顶,高41.3米,三角立柱体,象征三大主力红军,一位红军战士铜像双手高举,左手执鲜花,右手持步枪,成“V”字形,欢呼胜利。1440块红色花岗石精雕细刻组合成九组大型群雕,分别为开路先锋、勇往直前、团结北上、山间小憩、草地情深、征途葬礼、前仆后继、回顾思考、英灵会聚。它们气势宏大,规模空前,栩栩如生。(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红军长征纪念总碑修建选择在四川的原因。

材料四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摘自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3)指出材料三中的“万里长征”包含的内容。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为争取该长征的胜利,对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哪些要求?

材料四 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4)指出材料四中的“新长征”开始的标志性事件以及新长征中“新”的含义。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在今天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北130多公里沙漠深处,发现了一个深埋于流沙之下1600余年的古老王国——尼雅古国遗址。尼雅古国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古国,在《汉书•西域传》中被称为精绝国。„„目前在尼雅已发现了150多处遗址,在出土的汉文木简中有不少要求配水和对水资源严格控制的记录。出土文物中不止一见的有木制的锁钥,还发现过一只陶蚕。在挖掘出的尼雅贵族墓地,其随葬的有汉朝丝绸艺术精品锦、绫、罗等,其中锦纹是汉代统治阶级使用的典型的、带有“长乐大明光”等字样的图案。另外还有颇具罗马艺术风格的华丽毛织品。

材料二 丝路古道驼铃悠悠,新亚欧大陆桥车水马龙,„„。新疆从古至今作为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的新疆也依靠独特的地缘优势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世界商流的汇集点和焦点。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及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尼雅古国文明形成的原因。

(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使新疆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商流的汇集点和焦点?

【参考答案】

1.C 2.D 3.A 4.A 5.(1)秦国。B(2)答:政策: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意义: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使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3)答:原因:农村人民公社的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农业发展缓慢。方向: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4)答:历史因素: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修建;新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运用和推广;统治者或执政者实行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6.(1)①抗战时期,机场规模小,设施简陋,主要用于军事;②社建探索时期,机场规模有所扩大。

③社建新时期,机场规模和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并走向国际化。(2)日本侵华; 政府迁都;战略大后方(3)成昆铁路或宝成铁路;康藏公路。(4)对外开放;市场需求;西部大开发。

(5)战争也可能是发展机遇;和平环境有利于发展经济;政策促发展;抓住历史机遇; 7.(1)一是王明“左”倾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二是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共决定红军主力北上抗日。反映红军藐视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红军在四川经历时间最长、跨越空间最广、是长征的主体;红军在四川境内,爬雪山、过草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充分展示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体现最充分;许多重要的军事、政治活动都在四川展开;可以带动四川经济发展。(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8.(1)政治:西域都护的设置,加强了政治和军事管辖,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从中原地区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还学会了植桑养蚕和纺织,发展程度较高。对外关系:与西方等国进行了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地理位置:地理位置重要,居丝绸之路的要冲,逐步形成了古国文明。

(2)①在新疆地区开展土地改革、民主改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新疆跨入社会主义。②建国后,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③人民政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④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坚持改革开放。

下载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13:中国10年后再制定西部开发新政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13:中国10年后再制定西部开发新政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