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楼的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影楼的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行业现状:现在的影楼大都脱胎于十几年前的传统照相馆,一般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产生期、成长期和发展期。以前那种传统的照相馆由于设备及其服务上的落后和创新能力的缺乏使其竞争力越来越低,生存空间也大大下降。据我们调查,咱们学校以及附近大学城的那些小照相馆的服务项目单一而且内容大同小异,大都是照些证件照,除此之外就是一些简单没有新意的普通照片,很难吸引顾客特别是我们这些80后、90后的学生的光顾,对此,那些老板表示很无奈、也很迷茫,因为他们想不出用什么新颖的方式去增强自己相馆的吸引力。在我们对他们提出影楼这个想法之后,他们很赞同但同时又表示自己对影楼一方面不是太了解,另一方面也缺乏创新理念,担心自己的观念与这种时尚影楼格格不入;最重要的是他们缺乏一种企业家的创业精神,不敢尝试,害怕风险。其实吧,作为时尚、新潮的新兴服务行业,在上面我们提到的那三个阶段,该行业的纯利润一般在200%上下,开影楼很容易赢利,从业者的日子都过得很滋润,而在我们这儿开影楼的前景更是乐观,第一,影楼少,竞争相对较小;第二,我们所面对的市场大、消费对象队伍庞大。
进入21世纪以来,影楼业的市场状况却不容乐观,经营利润已跌落到70%甚至更低。不少业内人士称,影楼业已步入“后暴利时代”。
然而近年,由于数码技术的横空出世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烈追捧,影楼的“数字化”浪潮也一波接一波,企图以此抓住挑剔的消费者,但是成功者寥寥无几。为何会是这样一种局面?道理很简单,摄影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成熟,影楼的竞争主要是服务的竞争,设备仅仅是设备,设备本身不能创造价值,而且当大家都“数字化”之后,数码设备的所谓优势已不再存在。
那么,现在投资影楼业是否还有“钱”途呢?我们来看看一些成功的影楼是如何生财赢利的——
低价购进高价销售。一家推出“三折大酬宾”的婚纱影楼将原价5000多元一套的照片降价至1000多元,是在做赔本的买卖吗?当然不会。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用于各种形式摄影的专业胶卷每卷的价格只有数十元,一些所谓的制作工艺也谈不上是什么高科技手段,那些漂亮的相册、挂幅、钥匙扣、音乐盒大都是员工从批发市场买回后再进行后期制作的,成本很低。
二次消费。接待人员会事先告诉顾客每一套能拍摄多少张,顾客可以选择较为满意的一小部分纳入相册。如果顾客对没有入选相册的照片也很满意,可以每张10~20元的价格买下。光顾影楼的有很多学生特别是女同学以及学校外那些年轻的男男女女(我为什么要特意去强调女性呢,是因为众所周知让女人掏腰包的机会远比让男人掏腰包的机会多。),看着自己如花似玉般的美人照片,很少有女性不将剩下的照片全部买下的。二次消费的开销比拍一套照片花的钱少不了多少,有的甚至超出了拍一套照片的开销,商家已经温柔地“宰”了顾客一刀。
服务增值。几百元的艺术照和几千元的艺术照除了在照片的大小、多少和服装上有差别外,究竟还有什么不同?商家的回答是:拍摄的品质绝对相同,差别体现在服务上。照几千元的艺术照的顾客会有专人全程服务,可以自己选择喜爱的化妆师和摄影师,可在有电视、电脑等设施的贵宾室化妆休息,还可以享受免费的正餐,甚至获赠一些较贵重的礼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和个性的张扬。周到细致的服务正可以满足这部分顾客的需求,也成为影楼“后暴利时代”运作的灵丹妙药。
全新的拍摄模式。目前,摄影在很大程度上趋于MTV化,是MTV、数码摄影等现代声光影像技术的完美结合。此外,影楼在产品上也不断地推陈出新,全新引进袖珍磁浮螺旋相架,让科技与艺术相结合。那舒适整洁的外景专用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消费者需求。有些实力不俗的影楼还起用了健康服务流程,实行一洗一用一消毒的名牌礼服,化装品做到人手一套。消费者可拍各种各样的艺术照、生活照等,所有这些挖空心思的点子,既满足了消费者不断增加的消费需要,也为影楼赚取了更大的利润。市场前景
尽管当前影楼业已经告别“暴利时代”,各影楼之间的竞争正处于白热化阶段,表面看,涉足影楼业已无“钱”途,但也有影楼经营者称,随着数码技术的普及,影楼业准入的门槛很低,投资影楼风险相对较小,理由是影楼跟其它行业不同,影楼不用担心货物积压,只要选址好,完成前期投资后,在经营过程中注意技巧,效益最差的都可以保本经营。但是能否盈利,与其它服务行业一样,取决于经营者能力的高低和是否找准自己的经营定位。
影楼业在我国发展不过十几年,但其产值已超过70亿美元,70亿美元的产值与消费者迅速鼓胀起来的钱袋相比较,有点滞后了,其行业发展前景仍为业内人士所看好。案例:个性摄影好“钱”途
在个人写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大同小异的门面包装,往往让顾客无从选择。而广州一间取名为“古色古香”的影楼一开张就吸引了许多年轻女性和广大学生。在时尚影楼的包围中,“古色古香”就成了特色,“能否让顾客眼前一亮,考验的是经营者的心思和技巧,你必须形成自己的风格,才能在竞争中领先一步。”影楼的经营者称。为了在竞争激烈的个人写真市场走出一条特色路,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他将影楼定位在“古”字上,主要是挖掘女性身上的古典美。女性的眼光是最挑剔的。尽管“古色古香”影楼以特有的古韵定位给消费者带来新的感觉,但经营一段时间后,不少顾客开始提出不希望拍摄的场景或背景过于雷同。顾客的要求立即引起了影楼经营者的重视,他成立了创意部,摄影场景每月一变。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间影楼的经营者说:“顾客的意见很重要。在一般情况下,一位女士拍摄一套古韵风格照之后,可能要等几年才考虑再拍,因此只有常变才能让顾客常新。”
部分顾客对拍摄效果追求完美,稍有不满就要求更换不同风格服饰重拍或者补拍。尽管这样增加了成本,但“古色古香”影楼会尽量满足顾客的要求,从长远来看,影楼是“在让利中赢利——影楼最重要的广告宣传就是顾客的满意度和顾客的口耳相传。
启示:未来影楼业发展趋势:
1、从“暴利时代”走向“微利时代”;
2、影楼市场高度细分化,个性化经营将成为必然趋势;
3、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将走进影楼。未来市场上的影楼行业状况将会是:只有少数品牌影楼在“全面发展”,而多数影楼则只是在做部分优势资源的营销,靠特色和个性生存、发展生财。变通是市场上惟一不变的法则。影楼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运作,必须学会迅速反应、及时调整,以自身综合的资源条件,来应对可能出现的种种不利局面。从资源的角度出发,用资源思考市场,才能为影楼寻求到新的发展空间
第二篇:客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汽车行业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无论是汽车产量还是销售量都保持了较快增长;国内汽车行业的市场占有率整体上也呈上升趋势。在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客车市场也呈现出稳步前进的势头。
2011年,在商用车行业总体表现低迷的情况下,客车市场继续焕发勃勃生机,需求保持10%以上增长势头,大型企业表现依旧突出。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汇总的99家客车生产企业数据显示,继2010年后2011年的客车销售再次超过40万辆,同比增长达到11.36%。2012年,客车总销量为255027辆,同比增长5.35%,其中5米以上客车销量219857辆,同比增长5.17%。
我国客车行业正面临市场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城乡一体化政策会使市场成倍扩大,公交都市的政策会保证公交客车的发展,加上校车等新兴市场的出现,客车市场还会高速发展,可以说未来5-10年,是客车行业发展的黄金期。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客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共十六章。首先介绍了客车的相关概念、定义及分类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汽车行业及客车行业的发展概况,然后分别对大中型客车、新能源客车、公路客车、城市客车、旅游客车市场做了具体细致的分析。随后对中国客车行业做了国际化分析、重点企业运营状况分析、相关产业发展分析、市场竞争分析、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前景及发展趋势分析,最后详细列明并解析了与客车行业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客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第三篇:公路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尤其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公路交通事业进入了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迅速。截止2010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突破400万公里,达400.82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4.74万公里,“十一五”期间新增66.30万公里。高速公路网络更加完善。全国高速公路达7.4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比“十一五”规划目标增加9108公里。“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目标全部实现。2010年底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达350.66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3.75万公里,其中县道、乡道、村道比上年末分别增加3.46万公里、3.53万公里和6.77万公里。2010年公路建设投资继续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1482.2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十一五”累计完成投资40752.63亿元,年均增长15.9%。
2011年中国新增公路通车里程7.1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0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9万公里。公路建设平稳有序地进行。2012年上半年我国公路建设完成投资4733亿元,下降7.8%。
根据我国《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交通基本建设投资总规模约6.2万亿元,比“十一五”期间总投资增长31.9%。这其中大部分的资金将用于公路建设。“十二五”期间,我国公路网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公路总里程达到450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8万公里,覆盖90%以上的20万以上城镇人口城市。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市场前瞻与领先企业分析报告,共十九章。首先介绍了公路的概念和特性,接着对世界公路的发展和中国公路行业发展进行了概述,然后对高速公路发展和农村公路发展进行了详实的分析。随后,报告一一详细介绍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和西南地区公路的建设发展状况,并对中国公路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公路养护、公路运输做了重点分析,最后对公路项目建设财务监管、公路建设BOT融资模式以及公路建设投资进行了分析,还对公路行业的发展前景做出了科学的预测。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市场前瞻与领先企业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第四篇:摩托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中国摩托车工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产、开发、营销体系,有相当一部分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有一批名牌产品覆盖市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摩托车工业迅速崛起。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1年对于中国摩托车行业来说,是转型升级的起始之年,也是步履艰难的一年。中国摩托车行业在这一年中,不仅要面对着“国三”标准实行带来的技术和成本升级上的压力,同时也要克服微型汽车、超标电动自行车、燃油助力车对市场的挤压、侵蚀。但从总体上来说,2011年,摩托车行业完成共产销2700.52万辆和2692.77万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2012年1-12月,我国摩托车产销量分别是2362.98万辆和2365.07万辆;2013年上半年,全行业完成摩托车产销1127.45万辆和1145.36万辆。随着摩托车下乡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实施的累积效应,我国摩托产业面临“重大利好”。2012年作为国Ⅲ标准摩托车转型的重要一年,产品的更新换代成为了各企业调整的重中之重。大中排量摩托车产量较低,但增长趋势明显;高端、休闲、重型摩托市场需求也将得到重视,企业将对此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
前瞻网:2013-2017年 中国摩托车整车制造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共十四章。首先介绍了摩托车的组成、产生、分类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摩托车行业的现状,对中国摩托车制造行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详实分析,并具体介绍了国内农村摩托车市场的发展。随后,报告对摩托车行业做了进出口分析、区域发展分析、上市公司运营状况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最后详细列明并解析了与摩托车行业密切相关的政策与法规。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 中国摩托车整车制造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第五篇:铁路运输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铁路运输业是一个独立的、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物质集体化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设施。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铁路建设加快,“十一五”铁路建设规模之大、标准之高,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98万亿元,是“十五”投资的6.3倍。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10万公里,居世界第二,比2005年底增加了1.56万公里,增长了20.7%。
2010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67609万人,比上年增加15158万人,增长9.9%。旅客周转量完成8762.1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883.29亿人公里、增长11.2%。货物发送量完成362929万吨,比上年增加30887万吨、增长9.3%。货物周转量完成27332.6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2389.19亿吨公里、增长9.6%。
2011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累计完成186226万人,旅客周转量累计完成9612.29亿人公里。货运总发量累计完成393263万吨,全国货运总周转量累计完成29465.79亿吨公里。2012年1-6月,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91186万人,完成旅客周转量4855.3亿人公里,在交通运输行业中位列第二,仅次于公路运输。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上半年全路货源减少,加上受施工、天气和设备故障等因素影响,全路货运形势严峻。1-6月,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199636万吨,完成货物周转量14754.3亿吨公里。
“十二五”时期,仍然是铁路建设加快推进的时期。“十二五”末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由2010年的9.1万公里增加到12万公里左右。预计到2015年,全国铁路客运量将达到30亿人,货运量达到48亿吨,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78.6%、32.2%。
前瞻网:2013-2017年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市场前瞻与领先企业经营分析报告,共十四章。首先介绍了铁路运输的定义及相关内容,接着分析了中国铁路行业和国内外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情况,然后对铁路客运、货运及二者预测模型做了具体分析。随后,报告对重点区域、市场营销、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发展做了细致透析,并介绍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状况,最后对替代行业发展和行业竞争格局进行了分析,还对铁路运输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市场前瞻与领先企业经营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