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毕业季,别的学校忙着吃“散伙饭”,这里越来越忙
五、毕业季,别的学校忙着吃“散伙饭”,这里越来越忙
“刚刚刷邮箱,剑桥的offer来了。心里真的有点激动。之前拿到牛津的offer其实没什么感觉,因为自己长期以来一直想的是剑桥。其实很多人都笑我傻,说牛津和剑桥都一样的,没什么区别的„„我也不知道我一直纠结什么。大概是一位朋友以前说过的话吧:‘你想当总统就去牛津,想拿诺贝尔奖就去剑桥。’虽然是句玩笑话,但是我却一直记得了。不管怎么样,申请真的算完美了,申请了计算机的UKtop5,全部offer了”。
这是西交利物浦大学2006本科毕业生黄宗严在人人网里的一篇日志。2010年本科毕业时,她斩获了全英计算机专业最好的5大名校的硕士录取通知,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和英国爱丁堡大学无一例外地向她伸出了橄榄枝。“她并不是西交利物浦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唯一表现出色的”,系主任关圣威教授介绍,2006级学生不多,留在苏州的有6位,出去的十几位,但是表现都很优秀。除了黄宗严,路程拿到了圣安德鲁斯和南安普顿的offer,顾嵘拿到了帝国理工的offer,方磊也拿到了瑞典一所很好大学的录取许可。“像我们2+2去英国利物浦大学的学生,水平都很高,英国利物浦大学的老师帮我们做过统计,我们这边学生的平均成绩比那里同年级的学生高出5.3分”。
而在西交利物浦大学,第一届毕业生中,97%的毕业生将继续出国读研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录取他们的学校中,大多数是世界一流学府。他们更多将自己的未来和事业定位在中国,之所以选择更进一步的海外深造,其目的是以更强的能力和更高的起点参与全球竞争。
方磊是个谦逊、朴实的男孩,2009年11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西交利物浦大学唯一一个国家奖学金。目前临近毕业的他,已经收获了多个知名大学的offer,还有国外的高校给他直博的机会。但他手上仍然拿着一沓英文论文,认真地研读着。
“这是西方计算机科学最前沿的论文,老师打印出来给我们学习”,方磊说,虽然已经做完了毕业设计,别的高校学生也许早忙着吃“散伙饭”去了,但他不仅没觉得轻松,反而觉得需要学的越来越多,而且都是学科领域最前沿的一些问题。
事实上,让许多刚进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学生很不适应的是,自己的很多高中同学进了大学都可以比较轻松,但他们轻松不了。2006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生方涔洁就说,开始的大学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轻松美好,完全英国式的教学体系,让从小接受填鸭式教育的我们无所适从。“每周一篇的essay让我们这些只写过百字作文的高中毕业生惧怕,只是在一次一次的锻炼中,慢慢培养起来的是广泛阅读、查寻资料和独立思考、创新论点的能力”。
方涔洁说:“大一的忙碌生活让我完全没有机会去体会他们口中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占据我生活的,大都是做不完的作业和project,不过那段时间,虽然忙碌,但却充实,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能力在提高,人也在成熟”。
黄宗严也感觉到,这个大学和国内传统大学完全不一样,没有家长的耳提面命,没有老师的命令式的安排和指挥,可以肆意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天空。她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参加全校范围内的数学建模竞赛,并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与此同时,她还积极参加了学校的各类社团活动,作为学校英文期刊Surfzone社团的第一任成员,黄宗严经常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校的教授老师,同他们交流意见,邀请他们出席学生活动、做讲座,很忙也很充实。
2008年,选择了2+2模式的她,在苏州读完前2年后,她和90多位同学远涉重洋,来到英伦名城利物浦,她几乎没有经历适应期,在苏州练就的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大学两年接受的纯粹的英式教育使她很快如鱼得水。
2009年9月,原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到学校访问,对西交利物浦大学寄予殷切期望:“中国的孩子底子牢,外国的孩子学得活,希望你们西交利物浦大学能够做教育改革的先锋,结合中英两国教育优势,培养出既具备扎实整合的知识体系,又具备主动积极学习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而这一点也确实渗透到了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教学中,比如教学特别讲究团队协作。方涔洁说,英式教育非常注重团队项目的训练,刚进学校的时候,经常会有几人的project,开始彼此互相不接受意见,慢慢,大家开始良好沟通,互相借鉴学习。“确实是一个逐渐改变的过程”,吴洪才教授就表示,内地学生太习惯于填鸭式教育,缺乏自主学习这个概念。“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从这方面入手由填鸭式转到引导式,重在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会如何自己思考,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如何创新,而不是一味不加思索去记课本的内容”。
关圣威教授说:“我们在课堂上会鼓励学生,比如给他们3分钟时间让他们把答案先草拟好,学生刚开始不回答,我就会邀请他们来解答。经过这样几次的互动,他们胆子也大了,就自动有人上来,我还要求他们用英文讲解他们的思路,因此他们也觉得是对自己的锻炼”。
他认为,几年下来,相比内地传统高校,西交利物浦的学生有很高的英语水平和国际化视野,语言能力和思维也更胜一筹,“我们的学生也更敢于表达自己”。
数理中心郭镜明教授则表示,在西交利物浦,70%以上的教师都来自全球各地的“老外”,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就要每周写1~2 篇presentation,到了二年级,更是所有专业全英文教学,作业也须用英文完成。
对此,西交利物浦的学子陈雪莹也深有感触,她说,由于经常要做presentation,“无数个presentation做下来,当我想说服爸爸妈妈什么事情的时候,第一反应时做个PPT对他们做个presentation,然后问‘Now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则认为,学校学生培养的最大优势表面上看是全方位英文授课和中外双文凭,但他认为更实质的优势是新的育人理念。
他说,西交利物浦大学的使命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参与国际竞争实力,扎实和整合性知识体系,积极探索和创新精神,互动与合作行为方式,主动态度和坚实执行力”的“精通英语,诚信为人,个性鲜明,集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为一体的国际化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我们从学生入学伊始,就将学生当做年轻的成人看待,鼓励他们的独立精神、负责任的人生态度以及通过引导和服务使他们利用各种各样的自主活动训练他们的执行力,从而保证他们走向社会和成就一番事业的竞争力”。
(叶铁桥 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