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 牡丹的拒绝
牡丹的拒绝
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
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
却偏偏要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千里万里跋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约而同、揣着焦渴与翘盼的心,滔滔黄河般地涌进洛阳城。
欧阳修曾经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竟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的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引起人们的好奇也未可知。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飕飕。
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
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摄于皇威纷纷开放,唯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象的空间。想象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象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开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的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你也许在梦中曾轻吻过那些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须在想象中创造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绒紫首案红火炼金丹……想象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想象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花香;想象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想象洛阳城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之盛况。想象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来年的安慰与希望。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的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开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展示给人最后一次的惊心动魄。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甘愿自己冷落自己。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的,更有品位之高低。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魄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是漠视的美。
一、查词典,解释下列词语:
1.翘盼—— 2.濡染—— 3.膜拜—— 4.安之若素—— 5.卓尔不群——
二、本文以 为线索,分为四个部分:
三、“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本文作者却以独特的审美角度,从四月牡丹天冷未开,表现它“ ”的铮铮个性。
四、下列语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1.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
2.滔滔黄河般地涌进洛阳城。
3.唯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
五、朗读下列两组句子,比较后,说说原文中的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1.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
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 2.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魄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
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魄,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
原句特点:
六、朗读全文,体会作者不同寻常的艺术鉴赏力和表现力。
参考答案
一、1.翘首盼望,指急切地盼望或期待
2.沾染,浸润 3.虔诚地行礼
4.(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乎 5.卓越优秀,超出常人
二、赞美牡丹高贵的品性
看花人涌入洛阳城 牡丹的拒绝
想象中牡丹绚丽的花开和曾经目睹的牡丹壮烈的花谢 赞颂牡丹高贵的品性
三、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
四、1.排比 行文酣畅淋漓,写出了牡丹被确定、被公认的美
2.比喻 写尽洛阳牡丹那无法抗拒的魅力 3.拟人 表现了牡丹不妥协的个性
五、原句中不用标点,一气呵成,畅怀抒情,表达了赞颂牡丹个性与品性之美的激情。
第二篇:牡丹的拒绝教案
牡丹的拒绝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体会和学习牡丹的个性美和品位美。2.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指导学生由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可贵品格,领悟做人的道理,坚守原则,学会拒绝。
教学重点:1.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指导学生由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可贵品格领悟做人的道理,学会拒绝。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由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可贵品格领悟做人的道理,坚守原则,学会拒绝。
教学方法:诵读法、活动法、比较阅读法。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初识牡丹
1.花是大自然赐给人类最美的礼物,人们在爱花之余,赋予了花儿各种不同的意义。说说下面这些花都有着怎样的意义呢。(展示腊梅、菊花、兰花、荷花的图片,学生自由谈)2.不同的人会喜欢不同的花。孔子爱兰之清幽淡远,称兰有“王者之香”;元稹爱菊之清高孤傲,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陆游爱梅之迎霜傲雪,赞其“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周敦颐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周敦颐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展示牡丹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牡丹的美,并用自己的话描绘牡丹。
4.再让我们听听诗人是怎样描绘、赞赏牡丹的(展示并简析几首牡丹诗)。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刘禹锡《赏牡丹》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唐·皮日休《牡丹》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夺目霞千片,凌风绮一端。——唐·白居易《牡丹》
5.不独文人墨客爱牡丹,周敦颐说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因而“牡丹之爱,宜乎众人矣”。中国人写牡丹、画牡丹,也爱用牡丹图案做装饰,寄寓富贵吉祥等美好的愿望(展示相关图片)。
牡丹和石头、梅花组成的图案寓意“富贵长寿”。
牡丹和玉兰组成的图案寓意“玉堂富贵”即“富贵之家”。牡丹和海棠组成的图案寓意“富贵满堂”。牡丹和鱼组成的图案寓意“富贵有余”。瓶插(绘)牡丹寓意“富贵平安”。
6.请学生小结牡丹之美:晋陶渊明独爱菊,宋周敦颐独爱莲,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如:娇艳美丽、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贵吉祥等)
7.当代著名女作家张抗抗也对牡丹情有独钟。展示作家资料。
张抗抗(1950——),原名张抗美,当代女作家,出生于杭州,祖籍广东新会。1969年赴北大荒上山下乡,当过农工、砖厂工人、通讯员、报道员、创作员等,现为一级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迄今已发表小说散文近500万字,出版各类专集40余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等。
张抗抗一方面以女性的温柔和细腻探索青年一代的追求与痛苦,以敏锐、潇洒的笔揭示人的心灵底蕴,作品中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纯净的诗意;另一方面比之于其他女作家的作品,她的作品包含着更多的理性思考。她不被感觉和情绪所左右,而是以一个智者的清醒有意识地将作品当作某些思考的载体,使其很多作品以深邃而独到的思索见长。如她近年的代表作《牡丹的拒绝》,就显出一个作家不寻常的艺术洞察、思考、感觉和表现的能力。
那么,张抗抗又爱牡丹什么样的美呢?让我们走进她的散文《牡丹的拒绝》,去领略女作家心中笔下牡丹的别样风情。
二、研读课文,细赏牡丹
(一)全文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集体诵读课文,教师评价正音解词。赞誉:称赞。
恣意:任意,任性。濡染:沾染,浸润。
膜拜:跪在地上举两手虔诚地行礼。
贬谪:封建时代指官吏降职,被派到远离京城的地方。俯就:敬辞,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时用;迁就,将就。蔚然成风:形容茂盛,盛大。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
2.请学生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①为什么说“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洛阳的牡丹奇在何处? ②看花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到洛阳的?他们期盼着怎样的景象? ③千里跋涉而来的看花人看到了什么?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情绪变化? ④无花可看的游人想象了怎样的画面?又有了怎样的感悟?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二)文段研读,品味赏析 1.赏“花开之美”。
(1)诵读:学生反复朗读第17——18自然段。(2)赏析:
①“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
作者丰沛的情感和对牡丹的热烈赞颂依托比喻和排比的形式倾注于笔端,“解冻的大江”“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恣意”“宏伟”“壮丽”“浩荡”“轰轰烈烈地迸发”……这些描写牡丹开花时的状态的词语都带有一种动感,牡丹似乎不是在开花,而是在向人们尽情地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她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美得无可争议。
②“你也许在梦中曾亲吻过那些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须在想象中创造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绒紫首案红火炼金丹……”
这里写出十多个牡丹花名,且不加标点一气呵成,表现出看花人欣赏时的目不暇接,似乎牡丹都在尽情展示自己的生命之美。
(3)比较“花开时节动京城”“红杏枝头春意闹”等诗句的表现手法,进一步体会文章如何展现牡丹花开时的动态美。
(4)小结:
作者描写牡丹花开之美,不着意描摹其形、其色,而侧重表现其势、其态、其精气,那“轰轰烈烈”“倾其所有”的绽放,表达了牡丹的热情、朝气和对生命质量的执著追求。正如泰戈尔所说“生如夏花之绚烂”,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活就要活得轰轰烈烈、绚烂多姿、恣意奔放。
第三课时(总第3课时)
2.品“花落之美”。
(1)诵读:学生诵读第19自然段。
(2)赏析:
没有“花谢花飞飞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的哀怨,没有“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的凄凉,没有“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的无奈,没有“更被春风送惆怅,落花飞絮雨翩翩”的惆怅,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彷徨,牡丹的陨落却如一支壮丽的悲歌。她“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花开时轰轰烈烈的绚烂,花落时惊心动魄的壮美,由生到死,牡丹都追求着生命完美与价值。
(3)比较:阅读下面诗歌,说说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比较之下进一步体会张抗抗独特的、不落窠臼的写作视角。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 徐夤《郡庭惜牡丹》
第四课时(总第4课时)
3. 析“无花之美”
(1)诵读相关语句。
(2)赏析:
当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之时,唯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也绝不开花。
当“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的时候,当看花人“千里万里跋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约而同,揣着焦渴与翘盼的心,涛涛黄河般地涌进洛阳城”的时候,“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
面对众人的参拜瞻仰,牡丹安之若素,“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其个性魅力不言而喻。
(3)请学生总结:牡丹拒绝了什么?为什么拒绝?
过去:拒绝皇帝(拒绝权势);
现在:拒绝游人(拒绝荣誉和赞颂)。
——牡丹拒绝的是人们对它不切实际的要求,拒绝的是不属于自己的虚华。它拒绝是为了坚守,坚守每一次的绽放都是生命最完美的呈现;它拒绝是因为执著,执著于对自我个性的追求,执著于对自我生命质量的尊重。
牡丹的拒绝,是因为它 “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是源于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个性与品位。
(4)教师小结:
花开是美丽的,花落也是美丽的,无花的牡丹更是世间之绝美。
花开花落,美在其形、其色、其气韵;无花的牡丹则美在其个性、其品位、其筋骨。
(5)学生再次总结牡丹之美:孔子爱兰之清幽淡远;元稹爱菊之清高孤傲;陆游爱梅之迎霜傲雪;周敦颐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独爱牡丹之。
(三)由花及人,托物言志
1. 联系现实生活,你认为作者写牡丹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作者托物言志,由物及人,赞美那些像牡丹那样不慕虚华、对生命执著追求、在富贵和权势面前不屈服、不低头、挺直腰杆、做有尊严的人。
2.说说下面这些事物,我们常用它们来象征人类的哪些精神品质,并仿照本文“由物及人,托物言志”的手法,把你的感悟写出来。
松树、野草、腊梅、海燕、春蚕、蜡烛
三、拓展阅读,感悟提升
1.思考讨论:
(1)花尚且如此,人该如何呢?
学生列举古今中外像牡丹那样有骨气、不畏权贵,维护人格尊严的人物,并与拒绝关联起来,口头表达组成排比句。
人物列举如:
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闻一多:“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朱自清: 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
徐悲鸿:拒给蒋介石画像,并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齐白石:拒日寇索画,在门口贴上“白石已死”。
贝多芬:拒绝公爵让他为侵略者演奏并写信说“你这样的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普希金:拒绝了奢侈腐化的贵族生活,在恬静的小村庄里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
排比句如:
关羽挂印封金拒绝曹操,获得忠义的美名;陶渊明拒绝为五斗米折腰,留下千古美谈;李白拒绝“摧眉折腰事权贵”赢得世人赞叹。
(2)不懂拒绝又会怎样呢?
商纣王,没有拒绝酒池肉林的生活,终于使商王朝走到尽头;李自成攻入北京,当上皇帝后,因为抵挡不住金钱美色的诱惑,使得诞生不久的农民政权早早夭折;在当代,一些官员拒绝不了金钱人情,酿成大错,锒铛入狱。
小结:面对不合理的要求,我们应该选择拒绝,面对名利、诱惑,我们应该选择拒绝。拒绝战争,拒绝污染,拒绝毒品……拒绝是一种智慧,拒绝需要勇气。
2.拓展阅读
学会拒绝(节选)
贾平凹
行走于世间,接纳或拒绝,爱或不爱,放弃或执著…… 每个人都应有接纳与宽容之心,但也要学会拒绝。
我拒绝麻木。虽然生活的磨砺让太多的热情化作云,但不能让感情磨出老茧,如果没有云让眼神放飞追逐,那么生还有什么乐趣。
我拒绝永远明媚的日子。因为那是虚幻的梦境,痛苦可以让我成长,让我坚强。生活中的阴雨与风雪使我能清醒地在春梦中看清脚下的路。
我拒绝折下那朵盛开的小花,那是在毁灭美的生命。一枝脆弱的纤细花茎,经过多少挣扎与痛苦才盛开出美丽,怎忍心为个人的私欲而去毁灭别人的幸福。我只求远远地望着,默默祈祷那自然的奇迹开遍人生的每个角落。
我拒绝用青春去赌明天。那弥足珍贵的季节,怎能经得起一掷千金,千金可以收回,但无论是一小时、一分钟……失去了便无处可寻了。青春属于自己,把握它,运用它,珍惜它,才能收获金秋的硕果。
我拒绝成为那窗台上惧怕风雨的温柔花,只能隔着玻璃窗,感叹多变的天气。有朝一日,有风从虚掩的窗户掠过,那娇弱的苦心便瓣瓣凋零了,落一地遗憾和伤心。我欣赏那些与男人并肩的女性,凭自己的聪慧和魅力,得到世界的尊重和生活的地位。我欣赏那有几分豪气的女人,靠自己的双肩挑起生活重担,出得厅堂,下得厨房。卷起袖子能杀鸡宰羊,却也有万缕柔肠能营造一片温馨。……
拒绝肤浅,接纳深沉。拒绝憎恶,接纳宽容、关怀和容忍。拒绝虚伪,接纳真诚。拒绝假、恶、丑,而接纳真、善、美……生活中,一条充满诱惑的大路在脚下延伸着,只有学会拒绝才不会步入歧途。
四、理解扩展 1.语言积累:摘抄文中精彩段落并反复诵读。
2.收集关于牡丹的诗词、历史、典故,了解牡丹文化。
五、作业:
1、教材第5页第一题
2、教材第5页第二题
3、教材第5页第三题
4、教材第5页第四题
5、教材第5页第五题
6、教材第5页第六题
第三篇:《牡丹的拒绝》教案
牡丹的拒绝
教学目的:
1、体会牡丹的高贵品格。
2、由物及人体会作者赞美的人的高贵品格。
3、欣赏作者构思巧妙、脉络清楚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牡丹拒绝的原因体会作者所要赞颂的牡丹的高贵品格,并由物及人。
教学难点:对牡丹拒绝原因的分析。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一)《爱莲说》
(二)诗人眼中的牡丹
(三)世人眼中的牡丹
牡丹被视作中国的国花,中国人喜欢用牡丹图案作为装饰,同学们请看:
牡丹与石头或梅花组成的图案寓意“长命富贵”。
牡丹玉兰绘在一起,象征“玉堂富贵”即“富贵之家”之意。
牡丹海棠绘在一起寓意“满堂富贵”即老少同贵。
牡丹与鱼绘于一图案中,即“富贵有余”。
牡丹图案周围饰月季、长春草等,象征“富贵长春”。
瓶(平)插牡丹(富贵)其意表示:“富贵平安”。
诸如此类,无一例外人们都把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板书)但有一位当代女作家却持了不同的意见。她品出了一些被人们忽视了的东西,并把这一种感悟诉诸笔墨,传之众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作家——张抗抗,认识她的作品——《牡丹的拒绝》,认识她对牡丹的独特的感悟。
二、作者简介
莫待晓风吹”。百花摄于武则天的威势,不得不从。于是第二天,只见漫天飞雪中,百花齐放,武则天龙颜大悦,但瞬时脸色大变,因为花园中独有牡丹不见花开。遂下诏讲牡丹逐出长安,贬至洛阳。哪只这些牡丹在洛阳所开之花居然比在长安时还要娇艳。武则天气急败坏,派人火烧牡丹园。但是到了来年春天,人们惊异的发现,牡丹虽枝干被烧焦,但是花朵却愈加光艳夺目。焦骨牡丹也由此得名,从此牡丹在洛阳生根开花,名扬天下。今天,随着作者笔下那众多下的赏花人,前往洛阳去观赏牡丹。
4.拒绝的是什么? 拒绝寒冷 拒绝开放 拒绝荣誉和赞颂 拒绝武则天 拒绝游人 ……
5.为什么会拒绝?
有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盛大的开花日期,春寒花期未到所以拒绝开花。
四、深入探究
1.牡丹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外在美:
静:秀韵多姿、雍容华贵、绚丽娇艳、惊世骇俗; 动:
花开:倾其所有、热情奔放; 花落:惊心动魄、慷慨悲壮;
内在美:因拒绝而显高贵,因高贵而有品位,因品味而具有了美
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归故乡,以松菊为伴,饮酒赋诗,抚无弦琴,为后人多所追慕的陶渊明。
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朱自清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鲁迅先生早就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七.总结
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来说,要屹立于现代文明世界之林,当然要尽快创造富裕。但富裕不等于现代化,它依然不是健全的文明境界。更重要的是文化,是品味。对个人而言,单单耗费生命追逐富贵名利,并因此沾沾自骄,是何其可悲。我们的民族单单经济发展也是不够的,要通过整体精神素质及群体文化人格的提高真正走向高贵和强健。我们同学应该增长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坚持自己的原则,完善自己的品行„„努力成为一位高贵的人,一位有品位的人。
八.练习
(一)文章巧用修辞,语言优美,如比拟、对比、反问、引用、排比等等,请你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加了评析。
(二)关键词句的理解
1.‚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句中的‚性子‛指什么?
——不畏惧权贵
2.‚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如何理解‚一字之差‛?
——牡丹花开倾其所有,花落惊心动魄,不开时表现出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品格。所以牡丹不应作为‚富贵‛膜拜,而应作为‚高贵‛来颂扬。(富贵指有钱有地位;高贵指达到高度的道德水平。)
第四篇:牡丹的拒绝教案
《牡丹的拒绝》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的脉络结构,了解牡丹,积累相关诗文。
2、了解本文托物言志、以花喻人的写法。
3、学习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可贵品格。
【教学重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牡丹的个性和品位,由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可贵品格领悟做人的道理。【教学方法】鉴赏和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计划用一课时完成。作者四月往洛阳看牡丹,因这年天冷牡丹未开,这本是一件扫兴遗憾的事,作者却反题正做,突出牡丹的拒绝,赞美了牡丹的个性之美,品位之美、高贵之美。作者赞美牡丹,以花喻人,托物言志,希望人们做一个像牡丹一样有个性、有品位、有高洁精神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尽可能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阅读教材,思考、讨论、理解、升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人格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上课前,我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播放幻灯)
有一次唐后武则天与上官婉儿在御花园赏雪吟诗,忽然有清香扑鼻而来,原来是园子里的腊梅开了。武后龙颜大悦。她就想:园中其他花卉也应该跟腊梅一样为她开放。于是武后提笔写下四句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第二天一早,百花慑于皇命,在一夜之间群花竞开,唯有牡丹含苞未放。武则天勃然大怒,一气之下将牡丹贬到了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武后知道后更加生气,便又下令烧死牡丹,牡丹枝干全被烧焦。第二年春天,被烧的牡丹不但没死,反而开得更盛。——这就是武则天怒贬牡丹的故事。
当然,这只是个神奇的传说。牡丹向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社会名流,皇宫贵族无不喜欢牡丹。他们不仅爱牡丹、赏牡丹,而且种牡丹、写牡丹,与牡丹结下了不解之缘。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雍容华贵的各色牡丹。(播放配乐幻灯图片,欣赏牡丹中的名品。)
二、欣赏、介绍牡丹(播放幻灯片)
1、欣赏牡丹中的名品。幻灯展示:
“牡丹四贵”——姚黄 豆绿 魏紫 赵粉 牡丹中的“名品”——墨撒金 白雪塔 铜雀春 烟绒紫 黑花魁 蓝芙蓉 迎日红 首案红 锦帐芙蓉 火炼金丹 乌金耀辉 凌花湛露 银红巧对 唇 红 青龙卧墨池 映日红 二乔 虞姬艳装
2、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赞誉牡丹的诗。幻灯展示: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刘禹锡)“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唐·徐 凝)
“天下真花独牡丹。” “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
(宋· 欧阳修)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宋·周敦颐)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尽城中好物华。”(唐·徐 凝)
“天然国色美无双。”(清·陈 确)
3、介绍牡丹的得名由来以及我国人民常把牡丹看作是人类和平、幸福、繁华与富足的象征。
幻灯展示:
牡丹别称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雨金,又有洛阳花、富贵花、“国色天香”和“花中之王”之美称。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牡丹虽结子而根生苗,故谓‘牡’(意为无性繁殖)。以色丹者为佳,故谓‘丹’。”
我国人民常把牡丹看作是人类和平、幸福、繁华与富足的象征。
4、介绍牡丹的栽培历史、牡丹的药用及观赏价值以及洛阳牡丹。幻灯展示:
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
牡丹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有相当重要的药用价值,牡丹根和皮均是名贵的中药材。
洛阳牡丹以花大色艳、绚丽多姿名扬天下,故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
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女作家张抗抗的散文《牡丹的拒绝》。让我们来看看她眼中的牡丹又有怎样的一番模样和风姿?
三、赏析课文:
1、通读全文,理清本文的脉络结构。
(1)齐读,指名朗读,听配乐朗诵(部分)。(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正音词:
下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翘(qiào)盼 濡(rú)染 卓(zhuó)尔不群 B 消遁(dùn)恣(zī)意 惊世骇(hé)俗 C 瞻(zhān)仰 贬谪(zhé)姹(chà)紫嫣红
释义: 膜拜 消遁 贬谪 窥视
跋山涉水 蔚然成风 姹紫嫣红 安之若素(3)本文构思巧妙、脉络清晰,请同学试着理清文章的脉络。点拨:(意思对即可)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洛阳看牡丹。第二部分:写牡丹的拒绝。
第三部分:意在揭示牡丹拒绝的原因。
2、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学生讨论、思考回答,教师引导点拨)
问题设计一:牡丹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点拨:静——秀韵多姿、雍容华贵、绚丽娇艳、惊世骇俗;
动——花开时:倾其所有、热情奔放;
花落时:惊心动魄、慷慨悲壮; 拒开时:安之若素
问题设计二:很多人都欣赏过牡丹,但为什么还“偏偏从四面八方,滔滔黄河般”赶到洛阳看牡丹呢?
点拨:欧阳修曾说 “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奇”在何处?武则天怒贬牡丹至洛阳的传说,给牡丹身上笼上一层神秘色彩,所有这些激起了人们观看洛阳牡丹的欲望。
问题设计三:人们是乘兴而来的。“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但牡丹却毅然拒绝了人们。从文中的哪一段可以看出来?牡丹究竟为什么拒绝绽放呢?
点拨:“时令原因,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 ;“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
问题设计四:第15段中说,牡丹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根据上下文,简要说明这“荣誉和赞颂”具体指什么? 第16段中“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句中的“性子”指什么?
点拨:人们为它开花时的火热激情、辉煌灿烂和宏大气势,为它的倾国倾城、国色天香而倾倒、疯狂。
不畏惧权贵(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不从众等)
问题设计五:作者认为牡丹不应作为“富贵”膜拜,而应作为“高贵”来颂扬,其原因是什么?根据全文分点概括说明。
点拨:“富贵”指有钱有地位;“高贵”指达到高度的道德水平。
花开时,倾其所有,轰轰烈烈,辉煌灿烂;花落时惊心动魄,义无反顾,慷慨悲壮;拒开时,安之若素,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
问题设计六:通过上面的讨论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牡丹的拒绝”体现的是牡丹怎样的品质?
点拨:“拒绝”体现的正是:个性之美、品位之美、高贵之美。
四、总结:
《牡丹的拒绝》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张抗抗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作品没有像众多描写牡丹的作品那样一味赞美牡丹的雍容华贵、绚丽多姿,而是独辟蹊径,通过对牡丹花开花落的描写,着力赞美牡丹的拒绝,赞扬牡丹不慕虚华、对生命执着追求的精神。下面我们来回顾总结本节课所上的内容:
1、《牡丹的拒绝》“拒绝”什么?
学生回答:牡丹拒绝寒冷、拒绝开花(拒绝在花期未到之前开花。从深层次说:就是拒绝苟且、俯就、妥协、媚俗。)
2、为什么“拒绝”?
学生回答:理由:有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盛大的开花日期,春寒花期未到所以拒绝开花。
3、文中几次提到了“拒绝”?
学生回答:一处是牡丹“拒绝”武则天的命令,没有开花;一处是第九届洛阳牡丹花会上“拒绝”游人的期盼,没有开花。
4、“牡丹的拒绝”分别导致什么结果?
学生回答:发配洛阳;竭尽想象、探访窥视牡丹的个性、不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
5、“拒绝”体现了牡丹什么样的“性子”(品质或品位)?
学生回答: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有气节有灵魂有筋骨有神韵。
6、由物及人,赞美人的什么品格?
学生回答:维护人格尊严,不畏权贵;遵循自然规律和行事准则,不趋炎媚俗。
7、请同学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学生回答:作者用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通过对牡丹的高品位的热情颂扬,歌颂像牡丹那样有气节有灵魂有筋骨有神韵的人的精神,并且对这种高品位的精神进行呼唤。
8、牡丹这种“高品位的精神”,你首先联想到的是历史上的哪些人物? 学生回答:(示例)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屈原: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9、人们给不少花都赋予了象征意义(即花语)。如:牡丹象征着富贵。学生回答:
玫瑰象征着(爱情),梅花象征着(坚贞),菊花象征着(品德高尚),荷花象征着(高洁),兰花象征着(典雅)„„
10、最后让我们在蒋大为的《牡丹之歌》声中结束这一课,希望每一位同 学在今后的生活中努力做一个像牡丹一样有个性、高品位的人!
六、作业:
1、“美的沉思”一:将来你想做高贵的人还是富贵的人?
2、“美的沉思”二:读罢此文,你认为万事万物何为“美”?
明确:内在比外在更重要,内丑外美可不能要,内外皆丑千万别要,内外皆美肯定最好。
3、课后自主完成练习一至五题。
板书设计:•富贵(外表美)牡丹的拒绝张抗抗< 特征> <个性品格>花开:挥洒净尽、倾其所有个性之美牡丹花落:义无反顾、惊心动魄品位之美拒开:安之若素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高贵之美(保持操守、坚持原则卓尔不群、不一味迎合世人)高贵(精神美)托物言志,以物喻人
第五篇:牡丹的拒绝 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的语言。
2、感悟牡丹的个性美。教学重点: 品味本文的语言。教学难点:
感悟牡丹的个性美。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虽然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牡丹的拒绝》,但是面对这么多冒着寒冷滔滔涌入我们课堂的老师、家长,我绝,请报以热烈的掌声,同时我也相信每一位同学必能开一个轰轰烈烈倾国倾城。之前我看到崔晓写的一篇丹之爱》,为大家读两段。„„如果说崔晓爱牡丹是因为那是她故乡的花,她与牡丹一样开在春天有着不解的么张抗抗对牡丹又是一份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疏理课文的情感脉络。
一、整体感知,梳理文章情感线索。
——期待仰慕赞誉,惊愕伴着失望疑虑,由理解而感动感悟
二、探究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
1、拒绝什么?
——拒绝武则天的速开之令;拒绝滔滔涌向洛阳看花的人潮。(皇权,荣誉„„)
2、拒绝后会怎样?
——被贬洛阳;带来失望,遭来诅咒。
3、为什么拒绝?
——天气太冷花期推迟(表层);个性使然(深层)。
重点品读“牡丹拒绝”、“牡丹花开”、“牡丹花落”、“作者感悟”几段。
三、小结:“牡丹个性”的内涵:牡丹之所以拒绝,是为了坚守,坚守每一次的绽放都是生命最完整最完美的了这份完整与完美,皇权可以藐视,纵然遭受烈火的焚烧;赞誉可以淡漠,纵然遭来猜忌与诅咒。牡丹的高贵自我生命质量的尊重,对自我个性追求的执著。拒绝是一种权利,但对于拒绝对象的选择,却体现了人格的高人拒绝富贵成就了人格的高贵,有些人为了追求富贵失去了高贵,也有些人不拒绝富贵但也同样高贵。
四、四、拓展:“高贵与富贵”大家谈。小组讨论,交流。
五、作业:写作“牡丹推荐书”——当日本的樱花烂漫出历时半年的美丽;当泰国的睡莲静卧出水中女神的安罗斯的向日葵诉说着对阳光的膜拜;当墨西哥的仙人掌顽强出“沙漠英雄花”的美誉,作为“园林之母”的中国却定自己的国花。今年七月《文汇报》报道了62位院士《关于尽早确定梅花牡丹为我国国花的倡议书》,搜狐网了“关于中国确定国花”的网上投票,牡丹获得了高达41.42%的支持率。查阅了牡丹的资料,学习了《牡丹了解了牡丹的品位,请你为牡丹写一份“推荐书”。
六、教学说明: 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德育功能、加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既是一个很传统的话题,又是在当前课改形势新的话题。二期课改强调树魂立根、以生为本、育人为先,深入推进二期课改、努力挖掘语文学科课程中的德有效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教育、科学人文精神教育,这是二期课改教书育人、树根这一总的教育目标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自然体现。
倡导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民教育。通过学生对教材的主动体验和感悟,特别是教师在课堂中要言不烦的点拨分析、课堂教学的巧妙设计,成的美丽内化成一种由衷的感动与思考,这种思考与感动往往会对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温润的,同时也是强烈的、震撼的。
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其中所蕴含的一种力与美屡屡让我动容。激发共鸣融入民族需要挖掘,也需要拓展,需要品,也需要议。
1、课前准备:认识牡丹。从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学生对于牡丹的富贵有了最肤浅也最深刻的认识,所以民意测验中,百分之九十的同学表示不喜欢牡丹。于是在阅读课上我们一起上网查阅了牡丹的相关资料,并要作成牡丹文化的ppt。感谢丰富的网络资源,他们上交的作业详实而且精美,通过综合、剪接,我制作了“众香丹”的课件,从“倾国倾城的牡丹”——牡丹花欣赏;“流布远久的牡丹”——牡丹历史溯源;“诗情画意的牡牡丹诗画赏析;“神秘传奇的牡丹”——牡丹故事品读四个角度对牡丹进行了扫描,一番深入“牡丹丛”之后于牡丹有了全新的认识。
2、课文研读:走近牡丹。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因素,在互动的课堂中生成德育体验的丰富感受是我们融入民族的一个抓手。“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牡丹的性子是什么,是“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何——“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这是蕴蓄后的等待,的花期做一个最轰轰烈烈的绽放,为此它甚至拒绝了人们的膜拜;“它跨越委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这是绚烂之后的执守,执守一份只属于完美的追求,为此生命也可以毫不吝啬„„学生通过对这些语言的咀嚼的认识更深入。
3、精神领悟:人与牡丹。牡丹不只是富贵,它更加高贵。课文最后托物言志之意一目了然。作为人,也应该有花格一样拥有人格,在富贵与高贵之间,你何去何从。“高贵与富贵”大家谈这一话题的设计,既是对课文的一种深入,更是精神渗透的载体。“应该像戴安娜王妃一样,富贵与高贵兼而有之。”“如果这只是一种理想鱼与熊掌无法两全,我要做鲁迅而不做周作人。”“富贵与高贵其实也有三境界,吃饱穿暖就是富贵了,我们不的标准定得低一点,此为第一境界;目光再远一点,心再大一点,奉献再多一点,精神的标尺定得高一点,此界。生活富足精神充实,此为第三境界”„„通过交流,对于高尚与卑微、对于狭隘与超脱,学生的心中都或了一杆秤。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牡丹的拒绝》
教学目标:
1、体会和学习牡丹的个性美和品位美。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以本文为平台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难点:体会本文以物写人的写法。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放蒋大为的《牡丹》带学生进入情境,再由学生对牡丹的了解介绍引入对牡丹的简介:明确: A:牡丹别称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雨金,又有洛阳花,富贵花“国色天香”和“花中之王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牡丹以色丹者为佳,虽结子而根生苗,故谓之牡丹。” 牡丹五彩缤纷,雍容华人民把牡丹看作是人类和平、幸福、繁华与富足的象征。每年的四月中下旬各地都有盛大的牡丹花会。洛花大色艳、绚丽多姿名扬天下,故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B、介绍古诗词中对牡丹的赞美: 赏牡丹一首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C:配乐笛子曲《白牡丹》,播放实物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对牡丹进一步地进行认识。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作者认为牡丹美吗?体现在哪些地方?
明确:花开时,倾起所有;花落时,惊心动魄;拒开时,安之若素。个性美: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品位美:不是富贵而是高贵。
三、深入探究:
1、作者是不是就花写花呢? 明确:不是,是借花写人。
2、牡丹的个性美、品位美若体现在人身上,你觉得可能会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
A、维护人格尊严,不畏权贵;
B、遵循自然规律和行事规则,不趋媚世俗; C、为将美好留驻人间,不吝惜生命。
四、思维延伸 作为一位作家,张抗抗具有良好的艺术感觉和艺术素质,一方面她以女性的温柔和细腻探索青年一代的追以敏锐、潇洒的笔揭示人的心灵底蕴;另一方面她不被感觉和情绪所左右,而是以一个智者的清醒有意识当作某些思考的载体,使其很多作品以深邃而独到的思索见长。
1、“美的沉思”一:
将来你想做高贵的人还是富贵的人?
2、“美的沉思”二:
读罢此文,你认为万事万物何为“美”? 明确:内在比外在更重要,内丑外美可不能要,内外皆丑千万别皆美肯定最好。
3、“美的沉思”三:
假设你去登山,你会边走边欣赏,还是一心想着登顶呢?
五、作业:完成相关本文的一篇阅读理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