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复旦金融老师介绍
复旦金融是隶属于经济学院的,也就是说和国外金融专业隶属于商学院有本质的不同,大家对比一下北大光华金融或者复旦管院财务金融系就很清楚了。但这并不影响复旦金融的实力,复旦毕竟是江南第一学府,经管实力首屈一指。宏观金融本来就有巨大优势,要发展微观金融也可以大力引进人才。
现在在复旦经院金融学科下面有不少老师,但注意,并不是说国际金融系的老师就一定是研究金融的,同理,其他系的老师就不研究金融了。但还是从国际金融系说起吧,复旦国际金融是隶属于世界经济系下面的,大家都知道赫赫有名的”复旦世经帮“。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本就是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1992年,国际金融终于和世界经济分道扬镳了。国际金融系的成立说明了复旦金融的一个飞跃,陈伟恕老师成为了第一任系主任,很多老师本来也就是从世经系过来的。原来国际金融全国主要是南开大学的钱荣堃老先生和华东师范大学的陈彪如教授名气最响,有“南陈北钱”的说法。当然现在华东师大和南开由于种种原因地位都下降了。复旦国际金融的名气应当说是由姜波克一手缔造,他从复旦世经毕业后远赴英伦,并于1991年拿到SUSSEX大学的博士学位,同时也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经管类专业长江学者可是很少的,复旦经院除了姜教授,也只有张军教授和袁志刚院长了。虽然2006年得一场抄袭**让他...但人家就是名气响嘛~他的地位还是无法撼动的,而且无论是否抄袭,他的那本《国际金融新编》的确不错。还有一位是胡庆康老先生,虽然人年纪大了但水平还是可以的,也做过一年国际金融系系主任(1999-2000),并于1981-1983年在美国西北大学经济系进修,主攻财政金融,回国后筹建国际金融专业。他的《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还是蛮不错的,内容丰富。以前复旦金融博导还有世经所的甘当善教授,研究货币经济和美国经济的,不过现在已经退休了。至于再早一点的陈观烈教授和马之騆教授年代太过于久远,对现在复旦金融影响很小了,也就不多费笔墨了。
复旦国际金融名扬天下,现在不少复旦国金的老师也都是复旦国金的博士出身,很多就是姜波克教授的学生。比如国际金融系系主任刘红忠教授,复旦金融学博士(1998),刘教授从2000年起至今一直是国际金融系系主任,他水平很也高,2001就做博导了,才36岁,是复旦经院至今最年轻的博导之一,顺便说一句,还有两位经院老师也是36岁当博导,就是现在经院的学术明星——陈钊老师和陆铭老师(2009年成为博导)。刘红忠老师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都很强,想必不少考复旦金融的人都领教过他那本《投资学》的厉害。杨长江副教授也是姜波克教授的学生(2001年博士毕业),经院四大才子,人见人爱,水平极高,是复旦国金的主要继承人。还有陆前进副教授,也是研究国际金融的达人。复旦经院的微观金融一直很弱,但在2007年,朱叶教授成为了公司金融方向的博导,朱教授也是姜教授的学生(2002博士毕业),不过朱教授原来是管院毕业的,有微观金融的基础,不少复旦经院金融的老师是复旦管院毕业的,后面还会专门提到。胡庆康教授的学生有何光辉副教授(2002年博士毕业),聂叶副教授(2003年博士毕业),聂叶副教授本硕也是出自管院财务系的。许少强教授的学生有李天栋副教授(2005年博士毕业)。陈学彬教授的学生有徐明东博士(2008年博士毕业),徐博士本硕也是世经系的。以上这些老师都是复旦本土培养的PhD,主要都是国际金融和货币银行。比较另类的有严立新副教授,复旦大学世界经济博士(2006),导师是已经退休的戴炳然教授,严老师是专门研究反洗钱的。
前面说了,复旦经院国际金融很强,但微观金融较弱,这很正常,因为经济系的人本来就不研究微观金融的,国外经济系也同样如此。为了使得复旦宏观金融更强,微观金融变强,复旦在最近十年的确挖了不少人才。许少强教授,日本大阪市立大学MBA(1985),原来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2001被挖了过来,直接当博导,不过许教授本来就是复旦外语本科毕业的,算是回归母校。干杏娣教授,南开大学金融学博士(1984),原来是上海社科院国际金融教研室主任,2001年被复旦挖了过来,现在在世经所任教。陈学彬教授,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1994),陈教授也是从上海财大被挖过来的,研究货币银行、金融博弈之类的,原来是上财最负名望的教授,现在是复旦金融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毕竟人往高处走嘛。张金清教授,山东大学基础数学博士(2000),山东大学的数学本来就强,张教授原来是山东财政学院应用数学系的老师,由于复旦经院数理金融太弱,直接挖过来了,很快就成为了博导。张陆洋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工程博士(1996),研究风险投资的专家,非常厉害,外面有自己的公司。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孙立坚教授,日本一桥大学商学博士(2000),现在在世经所,大家经常可以在电视或报纸上看到他,感受到他aggressive的气场,不过他的确水平很高,paper爆多。
年轻的一代有罗忠洲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世界经济博士(2005),研究国际金融的。牛晓健副教授,南京大学金融学博士(2004),导师是南大金融学科带头人裴平教授。宋军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金融工程)博士(2001)。攀登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金融工程)博士(2002)。宋军副教授和攀登副教授的导师都是上海滩金融工程的一把手——吴冲锋教授的弟子,宋老师是攀老师的师姐。周光友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数量经济学博士(2005),研究网络金融和货币金融。张宗新副教授,吉林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2002),研究投资学和金融计量。蒋祥林副教授,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2002),研究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管理。刘庆富副教授,东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金融工程)博士(2002),也是研究数理金融的。沈红波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2006),清华大学金融学博士后,研究资本市场与财务会计。许友传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博士(2008),研究微观金融的。姚京博士,中山大学金融学博士(2007),研究微观金融的。常中阳博士,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2005),北大CCER的博士后,研究微观金融的。朱宏飞博士,日本名古屋大学经济学博士(2009),经院难得的海龟一只,研究微观计量的。另外一种是复旦本身毕业,但不是经院的。杨青副教授,复旦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2002),管院毕业的,研究并购重组与公司控制的。卢华博士,复旦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2003),导师是管院财务系大名鼎鼎的谢百三教授。还有就是之前提过的朱叶教授和聂叶副教授,都是管院毕业的。管院微观金融强嘛,来支援经院微观金融的建设。研究金融史的有张徐乐副教授,复旦历史学博士(2004)。复旦数学科学学院过来的有谢为安副教授,复旦大学数学学士(1982),1992年调入经院,不过现在还是副教授。复旦的”外援“金融博导的话有金融史方向的吴景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1990),他是历史系的。研究金融信息处理的博导有薛向阳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博士(1995),他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以前还有周傲英教授,不过离开复旦了。金融工程方向有汤善健教授,复旦大学数学博士(1993),数学科学学院的研究金融工程本来就牛嘛,以前还有大名鼎鼎的雍炯敏教授,也离开复旦了。去年农行行长项俊波教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1998),成为了复旦金融的兼职博导,也凸显了复旦金融的影响力吧。
我们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复旦金融大部分老师都是“外援”,尤其是微观金融。很多外校得老师都集中在2000-2008年进经院的,很多都是做博士后研究就留下来当老师了。但这并不是经院全部研究金融的老师,国际金融系的胡涵钧教授是研究国际贸易的。原来国际金融系的邵宇教授去了业界,现在是宏源证券的首席分析师。熊继洲教授到吉林省当官去了。还有保险系是从经济系分出来的,和国际金融系、金融研究院有很大不同,在这里也没算进去。世界经济系有些老师也是研究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的,比如现世经系系主任黄亚钧教授,专门研究证券投资的。还有郑辉副教授,研究行为金融的。经济系搞政治经济学的老师很多都是研究资本运作和金融市场的,现在复旦的老牌政经没什么老师搞传统意义上的的政经了,《资本论》早就扔了,大家用中国知网查一下他们和他们研究生的文章就明白了。公共经济系(财政学专业)的老师很多是研究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审计的,也有研究微观金融方向的。这些都没有算进金融师资里面。至于谢识予教授和朱弘鑫副教授的数量经济方向研究生更加可以往金融方面走了,甚至国际贸易和西方经济学的小部分老师也有做金融方面课题的。可以说,研究“金融”的氛围在复旦经院无处不在。
真正热爱金融的人会一直坚定地走下去,哪怕他没有进入复旦金融专业,也会不断地充实自己,向自己的梦想迈进。而且我给大家透露一下,你们上中国知网上查查历年复旦金融硕士的导师,会发现导师不单单是国际金融系和金融研究院的,几乎囊括了经院所有专业的老师,甚至包括了经济思想史的导师马涛教授。以上就是复旦金融的“发迹史”。最后,祝愿所有考金融,尤其是考复旦金融的同学们梦想成真!
“
第二篇:复旦金融经验
知道被拟录取已经有两天了,现在终于鼓起勇气来写这篇经验贴,也算是为过去13个月的考研生活做个总结。之前一直翻论坛里的各个帖子,终于也到了能够有所回馈的时候。首先声明,所谓的经验总是因人而异的,希望还在复习的大家戒骄戒躁,好好看书,不要想着什么投机取巧。
本科是在北京念的,跨地区、跨校、还跨专业(本科也是经济相关,但是和考的专业完全不一个系统)。当初想要考复旦纯粹是想要换个环境,总觉得有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即使希望是渺茫的,至少我复习的那十个月心里是满满的开心。
我的公共课考得一般,没有拖后腿的,够让我进复旦了,所以这个帖子主要说说专业课的复习。
因为在北京,周围往上海考的人极少,我在复旦完全一个人也不认识,并且是复试时才第一次去上海,更别提找老师、蹭课什么的了。只认识一个去年考金融的学长,对经综这方面也不了解。去年暑假前自己是比较急的,XG出了一个消息说经综和金融同一张卷子,虽然后来证明是假的,但是当时还是吓了一跳。问学长怎么办,因为我的投资一点都不会,又问复试黑不黑啊,用不用买XX资料之类的问题,学长说,你与其折腾这么多,还不如好好看看书。就是这样一句话,让我摆脱了焦躁。如果你手上有资源,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尽可能好好利用;如果你只有一腔热血,那么请你想清楚要不要考,是不是应该换个学校,如果你不甘心,那么就请你排除一切杂念,复旦经院相对公平了,请好好看书。反正我也是这样走过来的,还不是好好的。
下面就说一下复习用书。经综大改的可能性应该不大,参考书大家可以去经院的网站看。1.微观、宏观,复旦指定了三本(去年加了一本),只看这个肯定是不够的。我大学用的是平狄克和多恩布什的书,三月、四月的时候掏出来重新看了一遍。然后又拿来了高鸿业老师的书做笔记,建议对自己经济学基础不自信的同学还是先把高老的书笔记好好弄一遍,不是为了拿高分,而是为了考试不开天窗,高鸿业书上的表述语言可以学习。这样弄完已经到了暑假了(我大三下课还是比较多的,再加上自己比较懒,自习室也没占到,感觉一直在打酱油)。暑假期间把笔记看了一遍,拿出绿宝书来开始啃计算。绿宝书是一定要看的,特别是计算,建议多做几遍。我看了一遍,划出来一些题,到了下半年,却发现原来没划出来的竟然也不会了。这是必经的过程,之前认为会,不一定是真的懂,有很多是之前没有想到的。所以,我大约把绿宝书上的计算啃了三遍多,每一遍都有新的收获。
暑期我回家了,我高考完就搬了家,所以家里连个能写字的桌子都没有,这样的效率可想而知,每天学习不到四个小时,整整六周的时间基本荒废的差不多。本来想做的高鸿业课后题等等全没做,绿宝简答也没时间看。就这样到了九月开学,终于有了自习室,开始像模像样复习。
九月找了N本微观、宏观书来看。当时还没看复旦真题,但是扫了一眼觉得难度还是有,就找了尽可能多的书拓展。我记得当时微宏观至少都看了五本。微观印象深的有范里安的现代观点(可以看),周惠中的微观(时间紧的不建议看),还有一点高微的书(不用看)。宏观还记得的有全球视角(不建议看),袁志刚和欧阳明合著宏观(可以看一下),曼昆的宏观(可以看),巴罗的宏观(不建议看)。这些书主要看之前没复习到的地方,对于一些数学推导没有过分苛求自己。还有一本,李晓西的宏观经济学案例,从图书馆找到的,里面有很多的分析很不错,大家可以去找找。
到了十月份,我才开始接触政治,留给微宏观的时间很少。除了绿宝书继续啃,终于把指定的参考书找来看。袁志刚老师的宏观推导喜欢全微分,虽然推导早就熟透了,但是希望大家还是按照指定书的格式规范自己。袁志刚老师的书有很多中国经济史的东西,我找来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中国宏观经济资料看,虽然没怎么考到。陈、陆的微观更浅显,但是点到的知识一定要熟透。
微观、宏观基本就这些了。剩下的就是做真题,不仅是十年的,网上能找到复旦九几年的题,见到的一定要好好做。还做了一些别的学校西方经济学的题,大家有时间还是多练练。2.国际经济学。之前学过,是萨尔瓦多的书,但是一个学期,学了连一半都不到。四月份、五月份拿到华民老师的书整个傻眼,相信有同学现在正经历这个阶段。到暑假之前,我做笔记就做了近两个月。理解着笔记完了啥也没记住,简直一团浆糊。而且书上漏洞百出,跳跃性大,甚至前后矛盾。写笔记时觉得明白了,但是放到全书里,又乱了。暑假里拿着笔记开始看,建议大家此时开始背,当然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贸易部分比较简单,先不要加上第二版新加的那四章,那四章考的几率不大,就算考到了,那么前沿的理论也不会让你灵活应用的。我把那四章单独摘了出来,放到最后背,这样贸易部分就势如破竹了。金融部分注意条件和结论。有些你觉得迷惑的地方,其实根本说的不是同一件事情。金融各个模型请反复记忆,反复对比。暑假过后,我觉得国经部分已经了然于胸了。国经是经综最难过的一道坎,但是过了以后,你就会觉得其实是个纸老虎。
国经没多少题,还是以简答、论述为主。反正我压的几个模型、理论推导一个也没考到,建议考复旦的同学不要报侥幸心理,好好夯实基础最重要。
国经还看了一些书,除了萨尔瓦多,还看了克鲁格曼的书,还有袁志刚老师也有一本,和华民老师的体系完全都不一样,可以当作知识补充就好了。此外,尹翔硕老师的国贸,姜波克老师的国金也看了。我的复习时间和周围的人比起来算短的。即使到了下半年,每天也就八个小时,看书主要抓重点,切勿在一个不必要的地方浪费你的时间!
华老师的国经主要参考的那本外文书我也找到了,包括九十年代初北大有一本翻译版也找到了,不建议看,没有太多有用的信息。
到了十一月,我重新把华老师的书做了一遍笔记。这个笔记到了复试我都在用。全是按照题目的形式,将所有能考的点罗列了出来。答案也是按考试的形式写的,比简答题详细点,比论述题概括点。这样,如果考纯知识的话,是不会超出这个笔记的范围的。
3.政治经济学。政经我没什么资格说,可能有些考金融的同学现在恨死政经了,但是既然它还那么重要,就要用最高效的方法去克服它!我买了XG的复习指南,当初买了四本,其实真的用到也就政经这一本。我课本只是匆匆看了一遍,当时已经九月、十月了,没那么多时间耗在上面。笔记也简单的很,就把主要的那几个概念背了一遍。然后就背XG的书,大家可以学习一下它是怎么组织语言的(XG的答案不能全信,越到后面,越觉得它的答案不好)。其实政经说容易也容易的很,就像是一个街道有三百个商店,无论你问哪个商店怎么走,我都从一号开始数起,所有的话略有偏重就行,有的要走100步,有的要走200步,距离近的多啰嗦两句就行。明白这个道理,政经就可以被串成几串,记起来方便多了(这只是个人之谈,大家肯定比我学的好,请选择适合自己的)。政经还有一个我觉得受益匪浅的经验,政经考了十几年,大家把之前的真题全部拿出来写一遍。请一个字一个字的写,而不是自己想一遍。可能你觉得到了最后关头了,这样太浪费时间。但是写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一堆问题,写得多了,也就找到了规律。后面再看书,觉得需要调整的部分再补充、删减。真题几乎涵盖了政经所有的方面,也有漏网的,再看书时更是要多多注意一下。
我的政经就这样,考前把核心概念再背一遍,政经应该是很好拿分的。
4.复旦经综考的很宏观,我不知道他是不是题库臭题啥的,反正考试嘛,准备好了就放松去发挥。例如最后一道大的论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30分,大家可以好好把握的。我一直有看经济观察报的习惯,还爱看郭凯的经济学笔记博客,陆铭老师的博客,特别推荐张军老师的博客,还有周其仁老师的文章。考研期间比较遗憾的是很多讲座没有去,在平时,我基本场场都去。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文化的文章和书籍大家如果有时间可以多看看。当然不是听谁说都觉得有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思路,但是千万不要自己限制住自己。考复旦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初学经济学,觉得很高兴,因为以前不懂的现在开始明白,也会用经济学来分析周围的现象了。但是慢慢的被信息狂轰滥炸,我常常觉得自己拿着一个大的木勺,慢慢搅动着越来越粘稠的锅里的粥,直到自己筋疲力尽了,反而失去了当初的热情。想要改变一下自己的境况,想要沉淀一下,重新踩在踏实的土地上。考研也是这样,不断给自己总结,不断删掉一些不重要的东西,在学习中学习怎样思考,相信大家一定能不断进步!
5.复试。看了一下庄起善老师的世界经济。其实只看那本习题指南应该就可以了。反正我为复试准备的那些全没用到。我们专业面四个屋(我不是世经的!),第一个是国金,我直到出来后还一直认为是世界经济。抽到“为什么用外汇储备买美国高等级债券”,这个问题本来很好答,可能紧张了。从美元开始说,竟然说了几分钟的美元问题,才刚说了一句国债,老师就让走了。当场我就傻了。复旦本校的学生说每个屋一个老大,我一个老师也不认识,谁看我,我就冲着谁说,国金只有一个老师看我,我就盯着老师说,结果我估计老师最后有些不好意思了。
英语面试准备了一分钟的自我介绍,第一句我来自XX大学,老师就开始研究我们学校校名翻译问题。第二句原来专业是什么,老师有问我是不是不想去XXX啊,我说我做过一点研究,老师说还不是一样。我只能说就是您想的那样。然后就出来了。后面准备的一堆喜欢哪个经济学家,看过那些书,为什么来复旦,为什么转专业全都没说。
国贸面试,抽到的是关税同盟的静态、动态效应。我就说静态是贸易转移和贸易创造,然后举了中国、东盟的例子。动态是经济增长、贸易推动……,出来后突然想起来,中国东盟是FTA,我根本一句关税同盟都没提,虽然效应是差不多的,但是毕竟太不一样了。举例子本来是为了好解释,竟然弄巧成拙。也不知道老师会怎么想。
最后是世经,我当时还纳闷怎么两个世经o(∩_∩)o…世经应该是最好的一个。“温总理说为了世界经济,各国不要进行贸易战和货币战”。旁证佐引说了一通,三个专业课面试的老师全都没有追问我,自己说完老师就让走了。
复旦还是不错的,被刷了也能调剂,而且调剂按照初试成绩依次选择。这样大家只要好好准备,至少初试好的能保证有学上。至于黑不黑,我也没有对比过,尽人事听天命吧。还是那句话,请不要认为有捷径,更不要自我贬低自我放弃。记得看过的一个电影中说“倒空了自己,上帝就会用爱来充满你”。冒风险去考好一点的学校,说不是为了未来能有个好的前程是不可能的。但是回想起来,过去的这一年多,最让我怀念的是那个为了梦想前进,把自己全部浸泡在经济学中的纯粹快乐。将劳累、困惑、对未来的恐惧全部抛开,考研只是一个很小的坎,请还有梦,还有机会去做梦的大家一起加油!
第三篇:复旦景点介绍复旦旅游
1917年改为私立复旦大学,下设文、理、商三科以及预科和中学部。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于1941年改为“国立”。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初成文理科综合大学,成为直属国家教育部领导的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4月27日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复旦大学。
这里的植物不曾高耸参天,却总是摇曳生姿;这里的建筑不曾雄伟壮阔,却总端庄得体;这里的人,不曾紧锁眉头、行色匆匆,不曾言辞激烈、行为高蹈,却总自信而充实地,迎来送往每一天。这就是复旦。有人说,复旦的气质,就如她的校门一样,简洁、含蓄,却历久弥坚。
在相辉堂左前方的绿树掩映之下有一栋被称为“小白宫”的系楼,它,就是著名的数学楼。这座罗马建筑风格的楼宇总共有四层,门前有四根石柱撑起二楼的圆形阳台,显得雍容不凡。这里也是数学英才的摇篮,苏步青、谷超豪、李大潜„„这些名字都与这座典雅的建筑紧紧相连,使得她的气质由内而外地散发。尽管如今的复旦园里已是高楼林立,数学楼的异国魅力仍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复旦人,是大家心目中最美丽的建筑。
两园自然成形,与周围建筑相映成趣,是极具江南特色的景观。燕园的名字源于刘禹锡的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园内,在一片草坪四周围满四季植物,还有假山、凉亭、小型人工瀑布、木制小桥错落其间。夏天,燕园池塘内的荷花从粉色渐变至淡桔色。复旦江湾校区奠基石、世纪石、世纪钟在树木的遮掩下享受安静。曦园的“曦”字预示朝阳。曦园内的小土丘上总有人坐着或躺着,像是在等待樱花的开放。而一到四月,便满坡满坡地铺着粉红花瓣。拾阶而上,苏步青的题壁催人奋进。只有在这里才能体会移步换景的美妙。不过,燕、曦园内最浓郁的还是读书的气氛。
时经80多年后重新启用,1918年老校门的庄严风采被重新复制。不同年代的复旦校友趁着百年校庆,伴着悠扬的钟声,诗情画意意般地从老校门步入复旦园。在老校门揭幕仪式上,秦书记和王校长一起揭开了那红绸缎,这个重修的复旦老校门,曾见证了多少复旦的往事。
初见它的人,或许会惊讶于它的朴实无华———红瓦白墙,既不雄伟,也不雍容,更有着几分历史的风霜感,似乎与它传扬甚远的美名不相符。然而,每一个复旦学子都会骄傲地告诉你:相辉堂,是我们对复旦过往岁月最真诚的纪念。“相辉”二字取自复旦创始人马相伯、李登辉的名字。在这里,曾上演了多少社团的演出、精彩的讲座,更有不少名人在这里与复旦学子零距离接触。说来也怪,复旦不是没有设施更先进的礼堂、不是没有环境更开阔的场地,但重大活动都会保留在这个充满奇特魅力的地方。
1922年正式建馆。而今的图书馆拥有馆藏图书超过370万册,馆舍达2万平方米。作为复旦跨入新世纪标志的复旦百年第一楼———光华楼,被列为上海市重大工程,是堪称国际一流的教学综合楼。整幢楼高达142米,被誉为“中国高校第一楼”,造价约5.5亿人民币,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地上30层(除设备层),地下2层。其名称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的校名典出:“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和破旧的大一新生的宿舍相比,光华楼华贵典雅,突出了其作为复旦招牌的建筑特色。光华楼主楼分别由东、西塔楼组成。西楼将以文史哲学科为主,东楼将由数学等理科学院入驻,其中囊括了教室、科研基地、办公区,也包括了学生广场和教师沙龙等师生交流场地,大大改善了教学科研条件。校方将为每位入驻的教授提供单独的办公室,每人拥有2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面积,这甚至比校长等行政领导者15平方米的办公室还要大。两楼间有15层相连,为图书阅览室、资料室;裙楼对称,为各种类型的教室和报告厅。楼内现代化设施齐全,采用智能化管理,提升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质量。
光华楼外观形象生动,其新古典风格的建筑身姿挺拔,在茵茵绿草的映衬下,中间用透明球体连接的双楼建筑宛如旭日从山峰间升起,“双峰日出”,俨然成为复旦校园的一处人文胜景。从2002年12月奠基,到现在的落成,光华楼的建设一直得到教育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它的诞生也标志着复旦大
学在新世纪发展中的一个新高度、新起点
2002年12月,光华楼奠基。
2004年5月(99周年校庆),主体结构封顶。
2005年5月27日,举行落成典礼。
2005年8月,正式交付使用。
据参考资料中网站所提供的排名(尚未更新),142米高的光华楼已经成为高度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大学摩天楼。(前两名分别为240米的莫斯科国立大学和163米的匹兹堡大学)
此外,由于光华楼的高大,引起光华附近空气的对流强烈,春夏秋冬都可切身感受到强大的风流,俗称“光华妖风”。
第四篇:复旦金融硕士经验分享
复旦金融硕士经验分享
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
已经拿到了复旦大学金融硕士的录取通知书,心理百感交集,终于实现了我的复旦梦,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考研经过。复旦金融是很难考的,从我自身经验来看,我准备的时间还是稍微短了一些,专业课考的并不理想,有一些方法、经验不一定普遍适用,学弟学妹斟酌取舍。下面讲述一下备考历程。【数学】
对于数学,从一开始就要准备,建议全书做三遍,做到每一道题目的解法都了然于胸,做到这一点可以保证不会低于135。事后感觉其他的都可以没有,660题可以作为全书三遍之后和真题开始之间的过渡,做不完也不要紧,我就只做了选择题。【专业课】
对于专业课,开始的时候要专注于课本,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建议上辅导班,上辅导班之前一定要有准备,可以是不太理解的概念,可以是前后觉得矛盾的地方,可以是对下一阶段的备考内容的疑惑,都可以询问老师。熟悉了知识点之后就是把知识点串起来,形成框架。再后面就是结合复旦的考察特点,学会用已知的知识分析一个具体的例子。最后通过适量的练习来巩固、提高,这些老师都会讲的。【英语】
对于英语。单词,有基本的六级词汇量就可以了,阅读理解中很多的生词有这么几种情况:
1、不影响答题
2、可以通过上下文猜出大义,在猜意思的时候,思维要发散,把词义带入上下文看逻辑是否通顺
3、上下文有相同意思的简单单词,这个比较常见,留意生词前后文章的意思,多练习,细心一些就可以发现了。作文还是自己写,保证没有语法错误,流畅通顺即可。选词填空和翻译都在阅读理解的练习过程中得到提高。【心得体会】
一、心得与经验分享
(一)玩命去努力,争取一次性考研成功。
在考研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无论是复习还是考试当天,不确定因素都很多。想稳操胜券,这也是我在参加跨专业基础班的时候定校定专业咨询老师们多次强调的一点。(二)确定动机目标坚定
考试的路很长,需要相当的坚持,先把动机和动力想清楚,才能应对一路上的彷徨、悲观、懒惰、恐惧。找一个好的“研友”会对考研之路有很大的帮助。(三)做长期计划
复习是动态的过程,新问题不断出现,要及时的调整复习内容和方法。首先有几个月的粗略计划。很多学弟学妹最近会问我报班有没有必要,个人觉得报班不仅可以快速的学习一些方法技巧,更有老师在旁边为你及时解答各种问题,当然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四)边际效益递减,不要偏科
高分的同学,一定每门都是高分,但不一定数学都是满分。数学从145提高到150的努力,放在政治、英语和专业课上,很可能可以提高10分。正常情况,大家都喜欢学自己擅长的那一科,但是千万不要偏科,按照自己的基础,平均用力。
二、专业课复习规划
总体来说,复习路径应当是先宏观金融,再微观金融。(一)宏观金融(货银&国金): 我认为比较科学的复习顺序应该是: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
尽管431不考宏微观,但是货银和国金是以宏观经济学为基础的。在复习这两门课之前,如果没有一个宏观经济的理解框架,对于宏观金融就会感到非常吃力。
货银是最简单的一门课,也是占考试权重最低的。分章节来看,这本书的第三章金融市场可以留在微观金融之后复习;利率与利息、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理论是重点,为国金做准备。
国金可以说是431专业课中最难的一门课。这门课理论繁杂,模型众多,逻辑模糊,联系实际非常广泛。如果按照上述顺序看书,现在你已经有宏观经济的基础,和对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内部经济均衡的理解。复习这门课,要紧紧抓住一个核心,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矛盾关系及其调节。可以说这门课所有的知识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包括汇率,IS‐LM‐BP模型,三元悖论等。
既然是宏观金融,可以联系现实经济的地方就很多,这也是对于跨专业考生最大的难点。除了能大致描述其发生进程以外,最好能用学习过的一些理论去进行解释分析,并且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微观金融(投资学&公司金融): 我认为比较科学的复习顺序应该是:金融市场学‐>公司金融‐>投资学,这也是郑炳老师根据我的学习进度和基础推荐的,自认为还是比较适合大多数人使用的。
金融市场学不是指定书目,但这本书通俗易懂,例题多,课后题有官方答案。金融联考许多题目都是来自于这本书的课后题,而431又有许多题目来自于金融联考真题,内容上涵盖国金的外汇计算,货银的利率理论、金融市场,投资学的大部分重要知识点,公司金融的一半知识点。
投资学放在最后,是因为这本书难度很高,而可以考的计算题的点基本上在金融市场学中可以覆盖。最后计算题主要是来自7.8.9.10四章,即证券、股票、衍生品的定价与投资组合的经典理论模型计算。至于其他章节,看懂理论即可,数理推导可略过。但是要注意每一章的课后习题,据学长所说,431考试卷子中出现简答题考投资学,一般就是会选择刘红中课本每章节的课后习题。最高效的办法是,以上科目全部复习完之后,浏览课本,重点看每章总结,掌握所有课后题即可。
(三)复习深度及各类知识点的应对策略
每门课的复习深度应该是怎么样的?是不是所有知识点都需要背下来?常常有同学问这些问题。其实并不需要。把知识点合理分类,按照不同的策略逐个击破,不仅省时省力,还能保证重要知识点充分的复习。知识点大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前沿的理论
比如投资学的第二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十一章,公司金融的实物期权、破产成本、代理成本、新优序、信号模型、追随者模型等都属于这类。尽管这些理论看起来陌生又难懂,但是千万不可小看。2011年正反馈就考了15分,信号理论就考了20分。2012年新优序融资理论考了20分,14年的计算题第二道更是考了实物期权。2.核心理论及模型
这部分既要掌握广度,更要掌握深度。例如国金约有十个核心模型,都是至关重要的,至少要从七个方面重点把握:假设,意义,主要观点,图像,公式,缺陷与不足以及联系实际。3.名词解释
名解可以出题的地方很多,要求的是对课本的熟悉程度,而不是深度。例如,12年考了一道第八条款国,是国金课本的一个“专栏”小字部分,很容易被忽略。复习的重点是,国金和货银习题集前面的名解,历年金融联考真题的名解。所有推荐书目的每章总结处的名解。4.计算题
整个考试中可以出计算题的地方其实不多。国金和货银只有一道。公金和投资学相对多些,但也集中在某几块知识点。个人建议用饱和攻击的方法,连续做N遍,每次记下错题,直至完全掌握。
最后,祝愿师弟师妹都能金榜题名,考上理想院校!
第五篇:2018复旦金融硕士考研
2018复旦金融硕士考研
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
复旦大学金融硕士考研成功方法: 【数学】
对于数学,从一开始就要准备,建议全书做三遍,做到每一道题目的解法都了然于胸,做到这一点可以保证不会低于135。事后感觉其他的都可以没有,660题可以作为全书三遍之后和真题开始之间的过渡,做不完也不要紧,我就只做了选择题。【专业课】
对于专业课,开始的时候要专注于课本,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建议上辅导班,上辅导班之前一定要有准备,可以是不太理解的概念,可以是前后觉得矛盾的地方,可以是对下一阶段的备考内容的疑惑,都可以询问老师。熟悉了知识点之后就是把知识点串起来,形成框架。再后面就是结合复旦的考察特点,学会用已知的知识分析一个具体的例子。最后通过适量的练习来巩固、提高,这些老师都会讲的。【英语】
对于英语。单词,有基本的六级词汇量就可以了,阅读理解中很多的生词有这么几种情况:
1、不影响答题
2、可以通过上下文猜出大义,在猜意思的时候,思维要发散,把词义带入上下文看逻辑是否通顺
3、上下文有相同意思的简单单词,这个比较常见,留意生词前后文章的意思,多练习,细心一些就可以发现了。作文还是自己写,保证没有语法错误,流畅通顺即可。选词填空和翻译都在阅读理解的练习过程中得到提高。【心得体会】
一、心得与经验分享
(一)玩命去努力,争取一次性考研成功。
在考研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无论是复习还是考试当天,不确定因素都很多。想稳操胜券,这也是我在参加跨专业基础班的时候定校定专业咨询老师们多次强调的一点。(二)确定动机目标坚定
考试的路很长,需要相当的坚持,先把动机和动力想清楚,才能应对一路上的彷徨、悲观、懒惰、恐惧。找一个好的“研友”会对考研之路有很大的帮助。(三)做长期计划
复习是动态的过程,新问题不断出现,要及时的调整复习内容和方法。首先有几个月的粗略计划。很多学弟学妹最近会问我报班有没有必要,个人觉得报班不仅可以快速的学习一些方法技巧,更有老师在旁边为你及时解答各种问题,当然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四)边际效益递减,不要偏科
高分的同学,一定每门都是高分,但不一定数学都是满分。数学从145提高到150的努力,放在政治、英语和专业课上,很可能可以提高10分。正常情况,大家都喜欢学自己擅长的那一科,但是千万不要偏科,按照自己的基础,平均用力。
二、专业课复习规划
总体来说,复习路径应当是先宏观金融,再微观金融。(一)宏观金融(货银&国金):
我认为比较科学的复习顺序应该是: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
尽管431不考宏微观,但是货银和国金是以宏观经济学为基础的。在复习这两门课之前,如果没有一个宏观经济的理解框架,对于宏观金融就会感到非常吃力。
货银是最简单的一门课,也是占考试权重最低的。分章节来看,这本书的第三章金融市场可以留在微观金融之后复习;利率与利息、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理论是重点,为国金做准备。
国金可以说是431专业课中最难的一门课。这门课理论繁杂,模型众多,逻辑模糊,联系实际非常广泛。如果按照上述顺序看书,现在你已经有宏观经济的基础,和对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内部经济均衡的理解。复习这门课,要紧紧抓住一个核心,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矛盾关系及其调节。可以说这门课所有的知识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包括汇率,IS‐LM‐BP模型,三元悖论等。
既然是宏观金融,可以联系现实经济的地方就很多,这也是对于跨专业考生最大的难点。除了能大致描述其发生进程以外,最好能用学习过的一些理论去进行解释分析,并且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微观金融(投资学&公司金融): 我认为比较科学的复习顺序应该是:金融市场学‐>公司金融‐>投资学,这也是郑炳老师根据我的学习进度和基础推荐的,自认为还是比较适合大多数人使用的。
金融市场学不是指定书目,但这本书通俗易懂,例题多,课后题有官方答案。金融联考许多题目都是来自于这本书的课后题,而431又有许多题目来自于金融联考真题,内容上涵盖国金的外汇计算,货银的利率理论、金融市场,投资学的大部分重要知识点,公司金融的一半知识点。
投资学放在最后,是因为这本书难度很高,而可以考的计算题的点基本上在金融市场学中可以覆盖。最后计算题主要是来自7.8.9.10四章,即证券、股票、衍生品的定价与投资组合的经典理论模型计算。至于其他章节,看懂理论即可,数理推导可略过。但是要注意每一章的课后习题,据学长所说,431考试卷子中出现简答题考投资学,一般就是会选择刘红中课本每章节的课后习题。最高效的办法是,以上科目全部复习完之后,浏览课本,重点看每章总结,掌握所有课后题即可。
(三)复习深度及各类知识点的应对策略
每门课的复习深度应该是怎么样的?是不是所有知识点都需要背下来?常常有同学问这些问题。其实并不需要。把知识点合理分类,按照不同的策略逐个击破,不仅省时省力,还能保证重要知识点充分的复习。知识点大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前沿的理论
比如投资学的第二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十一章,公司金融的实物期权、破产成本、代理成本、新优序、信号模型、追随者模型等都属于这类。尽管这些理论看起来陌生又难懂,但是千万不可小看。2011年正反馈就考了15分,信号理论就考了20分。2012年新优序融资理论考了20分,14年的计算题第二道更是考了实物期权。2.核心理论及模型
这部分既要掌握广度,更要掌握深度。例如国金约有十个核心模型,都是至关重要的,至少要从七个方面重点把握:假设,意义,主要观点,图像,公式,缺陷与不足以及联系实际。3.名词解释
名解可以出题的地方很多,要求的是对课本的熟悉程度,而不是深度。例如,12年考了一道第八条款国,是国金课本的一个“专栏”小字部分,很容易被忽略。复习的重点是,国金和货银习题集前面的名解,历年金融联考真题的名解。所有推荐书目的每章总结处的名解。4.计算题
整个考试中可以出计算题的地方其实不多。国金和货银只有一道。公金和投资学相对多些,但也集中在某几块知识点。个人建议用饱和攻击的方法,连续做N遍,每次记下错题,直至完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