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产生的影响

时间:2019-05-15 06:2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产生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产生的影响》。

第一篇: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产生的影响

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物流管理

左亚

41120050

关键词:航海探险、地理大发现、世界影响

内容摘要: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世界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它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地圆学说、水多陆少说以及海洋一体说,也大大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促使他们通过奴隶贸易等活动为欧洲创造了大量财富,极大地促进了天文学、数学等有关学科的发展,使得世界经济关系进入了全球化的门槛,为各国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通道

十字军东征以后,向欧洲运输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的原料和产品让西欧统治者把东方看成聚宝盆,再加上丝绸之路的通道被切断,这就使得当时做着“黄金梦”的欧洲人开始了对东方的航海探险之旅。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经非洲西海岸到达好望角,发现非洲;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1497年葡萄牙国王派达·伽马绕过好望角,航行10个月到达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航球旅行„„这些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就此进行了粗略地探讨。

第一,准备航海探险的系列活动以及各种探险经历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并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以葡萄牙最为突出。葡萄牙大规模从事探索新航路活动,是从著名的亨利王子开始的。亨利王子以毕生的精力组织和领导殖民扩张事业,是近代地理大发现和葡萄牙殖民帝国的最早奠基人。从亨利王子开始,葡萄牙的航海探险和地理发现都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他首次部署了一系列的探险活动,使航海探险和地理发现成为了一门艺术和科学,使远洋航行成为葡萄牙最重要的国民事业。他创办学校,招聘优秀的数学家、地图家和航海家,不断派遣船只和船员南下西非沿海地区。在他组织和领导探险活动的45年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有经验的航海家和探险家,也使葡萄牙建成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远洋探险船队。同样地,正是有了航海探险的冲动,才使得西班牙得到了像麦哲伦这么优秀的航海人才,对未来航海事业的重视也由此提高。

第二,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地圆学说、水多陆少说以及海洋一体说,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恩格斯曾说:“世界一下子大了差不多10倍;现在展现在西欧人眼前的,已不是一个半球的四分之一,而是整个地球了。”投奔西班牙的麦哲伦在极力争取到查理一世的支持后,率领一支由5艘帆船266人组成的的探险队,历时三年,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虽然代价及其惨痛,但麦哲伦却用实践向世人证明了地球是圆的等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使人们看到了科学的正确和力量,鼓舞了人们敢于探索额创新的精神。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痛并幸福着的过程。

第三,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等活动明显具有掠夺和开辟殖民地的性质,同时贩卖黑奴和殖民掠夺之风给欧洲各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最早进行殖民扩张,此外,葡萄牙还开始了罪恶的奴隶贸易。葡萄牙在非洲、亚洲以及美洲建立了大量的殖民据点,并通过控制商路、暴利掠夺和敲诈勒索来获取所需商品,甚至垄断亚欧贸易长达一个世纪之久;而西班牙采取的是更为残忍的手段来扩张和控制殖民地,他们屠杀了大量的土著居民,并强迫当地居民开采矿藏、种植作物,它的铁血统治使得西班牙成为了16世纪最大的殖民帝国。早期的殖民主义大大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正印证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1441年,在处理完因进攻丹吉尔惨败以及由此引发的政治斗争后,亨利回到萨格里什,重新开始了非洲沿岸探险。这一年探险队创造了向南航行的新纪录:布朗角(今毛里塔尼亚的努瓦迪布角)。同年,派出的另一支探险队带回来十个穆斯林俘虏。这标志着欧洲人开始卷入奴隶贸易的市场。从15至17世纪,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王室及随后的荷兰、英国、法国等以特许公司为代表的商业资本占统治地位,黑奴贸易实行的是垄断贸易,这些资产阶级从中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并牟取了暴利。奴隶制的存在,对于西班牙、葡萄牙等早期殖民者真正的作用,就是最低成本的掠夺财富。

第四,全球性的经济关系有了雏形,同时还伴随着各国文化的入侵和交流。不得不承认罪大恶极的“黑三角贸易”是个很好的例子。欧洲奴隶贩子首先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然后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最后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物品后又回到欧洲。另外还有英国、北美、西印度群岛三角贸易,英国、印度、清三角贸易和印度洋三角贸易等贸易枢纽。从这些贸易活动中获取的利润之丰厚,我们不难想象。正是有了这个新的世界性经济关系,第一次国际分工逐渐明显,世界逐步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其中,非洲提供人力资源,亚洲提供奢侈品,南北美洲和东欧则生产原料,而西欧则负责工业生产。有市场,就有利益;有利益,就有竞争。以荷兰为例,1651年,英、法政府通过颁布了一系列针对荷兰人的歧视性法令如《航海条例》。次年,荷兰因商业纠纷与英国交战,受到重创。总之,这种全球性的经济关系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在文化方面,虽然中国人、印度人和土耳其人对欧洲人的文化没有多大兴趣,但是欧洲人却极其喜爱他国文化。例如,西方人得知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了迷。伏尔泰用一幅孔子的画像装饰其书斋的墙,而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则称赞中国的康熙皇帝是“如此伟大,是人间几乎不可能有的君主,因为他是个神一般的凡人,点一下头,就能治理一切。不过,他是通过受教育获得美德和智慧„„从而赢得统治权”。

第五,航海活动开辟了一个科学研究的新天地,直接推动了天文学、大地测量学、数学和力学的发展。众所周知,航海能使人们从不同的地区和方位观察天象;远航也离不开精确的星图、海图及测量海里和方位的量表,而远航和地理发现的结果又给绘制和修正这些图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这就推动了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地理学和数学的发展。同时,它也需要造船、造炮舰,而制造舰船和大炮又需要解决大量的 力学、数学和技术问题,这些学科也由此得到发展。例如,为了简化因天文和航海而引起的复杂计算,英国的约翰·耐普尔花了整整20年的时间制作了数学史上第一张对数表。其意义用拉普拉斯的话来说就是——对数,可以缩短计算时间,在实效上等于把天文学家的寿命延长了许多倍。

第六,航海和地理大发现曾一度掀起过移民浪潮,改变了世界的种族分布。在英属巴巴多斯,1640年时仅有数百名黑人,然而,到1685年,黑人已达46000人,而白人才2O00O人。此外,航海家们重新发现了地磁偏角,并把罕见的花木和鸟兽带回了欧洲,导致了动物和植物的全球化扩散。

从15世纪到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时代,注定是一个被历史铭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整个世界产生的影响不可估量。它不仅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同时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地圆学说、水多陆少说以及海洋一体说,也大大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促使他们通过奴隶贸易等活动为欧洲创造了大量财富,也因此给学术研究提供了物质保障,极大地促进了天文学、数学等有关学科的发展,同样重要的是,它使得世界经济关系进入了全球化的门槛,也为各国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通道。总之,不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世界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第二篇: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产生的影响

航海探险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通过本学期航海探险史的课程,我清晰地认识到航海对于近代世界发展的重大意义。它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地圆学说、水多陆少说以及海洋一体说,也大大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促使他们通过奴隶贸易等活动为欧洲创造了大量财富,极大地促进了天文学、数学等有关学科的发展,使得世界经济关系进入了全球化的门槛,为各国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通道。

十字军东征以后,向欧洲运输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的原料和产品让西欧统治者把东方看成聚宝盆,再加上丝绸之路的通道被切断,这就使得当时做着“黄金梦”的欧洲人开始了对东方的航海探险之旅。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经非洲西海岸到达好望角,发现非洲;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1497年葡萄牙国王派达·伽马绕过好望角,航行10个月到达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航球旅行„„这些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准备航海探险的系列活动以及各种探险经历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并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以葡萄牙最为突出。葡萄牙大规模从事探索新航路活动,是从著名的亨利王子开始的。亨利王子以毕生的精力组织和领导殖民扩张事业,是近代地理大发现和葡萄牙殖民帝国的最早奠基人。从亨利王子开始,葡萄牙的航海探险和地理发现都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他首次部署了一系列的探险活动,使航海探险和地理发现成为了一门艺术和科学,使远洋航行成为葡萄牙最重要的国民事业。他创办学校,招聘优秀的数学家、地图家和航海家,不断派遣船只和船员南下西非沿海地区。在他组织和领导探险活动的45年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有经验的航海家和探险家,也使葡萄牙建成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远洋探险船队。同样地,正是有了航海探险的冲动,才使得西班牙得到了像麦哲伦这么优秀的航海人才,对未来航海事业的重视也由此提高。

第二,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地圆学说、水多陆少说以及海洋一体说,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恩格斯曾说:“世界一下子大了差不多10倍;现在展现在西欧人眼前的,已不是一个半球的四分之一,而是整个地球了。”投奔西班牙的麦哲伦在极力争取到查理一世的支持后,率领一支由5艘帆船266人组成的的探险队,历时三年,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虽然代价及其惨痛,但麦哲伦却用实践向世人证明了地球是圆的等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使人们看到了科学的正确和力量,鼓舞了人们敢于探索额创新的精神。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痛并幸福着的过程。一个孤独的英雄为了能像哥伦布等人那样“惊天动地”,密谋策划寻找传闻中欧洲通往亚洲香料群岛的海峡。为此,他不惜“背叛”根本不赏识他的祖国而投奔西班牙,一往无前地进入一个万劫不复之地。仅仅依据一个谬误传闻和一张错误百出的航海地图,他竟取得了西班牙国王和很多商人的信任,率领一帮“乌合之众”,向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的海峡驶去,开始了一次有史以来最为疯狂的航行。即使梦想被无情的现实击灭,麦哲伦仍然坚持前行,结果,他不仅发现了大西洋通往大平洋的海峡,还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并以此证实了地球是圆形球体的猜想。

第三,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等活动明显具有掠夺和开辟殖民地的性质,同时贩卖黑奴和殖民掠夺之风给欧洲各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最早进行殖民扩张,此外,葡萄牙还开始了罪恶的奴隶贸易。葡萄牙在非洲、亚洲以及美洲建立了大量的殖民据点,并通过控制商路、暴利掠夺和敲诈勒索来获取所需商品,甚至垄断亚欧贸易长达一个世纪之久;而西班牙采取的是更为残忍的手段来扩张和控制殖民地,他们屠杀了大量的土著居民,并强迫当地居民开采矿藏、种植作物,它的铁血统治使得西班牙成为了16世纪最大的殖民帝国。早期的殖民主义大大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正印证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些资产阶级也从中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并牟取了暴利。奴隶制的存在,对于西班牙、葡萄牙等早期殖民者真正的作用,就是最低成本的掠夺财富。

第四,全球性的经济关系有了雏形,同时还伴随着各国文化的入侵和交流。不得不承认罪大恶极的“黑三角贸易”是个很好的例子。欧洲奴隶贩子首先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然后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最后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物品后又回到欧洲。另外还有英国、北美、西印度群岛三角贸易,英国、印度、清三角贸易和印度洋三角贸易等贸易枢纽。从这些贸易活动中获取的利润之丰厚,我们不难想象。正是有了这个新的世界性经济关系,第一次国际分工逐渐明显,世界逐步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其中,非洲提供人力资源,亚洲提供奢侈品,南北美洲和东欧则生产原料,而西欧则负责工业生产。有市场,就有利益;有利益,就有竞争。总之,这种全球性的经济关系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在文化方面,虽然中国人、印度人和土耳其人对欧洲人的文化没有多大兴趣,但是欧洲人却极其喜爱他国文化。例如,西方人得知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了迷。伏尔泰用一幅孔子的画像装饰其书斋的墙,而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则称赞中国的康熙皇帝是“如此伟大,是人间几乎不可能有的君主,因为他是个神一般的凡人,点一下头,就能治理一切。不过,他是通过受教育获得美德和智慧„„从而赢得统治权”。

第五,航海活动开辟了一个科学研究的新天地,直接推动了天文学、大地测量学、数学和力学的发展。众所周知,航海能使人们从不同的地区和方位观察天象;远航也离不开精确的星图、海图及测量海里和方位的量表,而远航和地理发现的结果又给绘制和修正这些图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这就推动了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地理学和数学的发展。同时,它也需要造船、造炮舰,而制造舰船和大炮又需要解决大量的 力学、数学和技术问题,这些学科也由此得到发展。例如,为了简化因天文和航海而引起的复杂计算,英国的约翰·耐普尔花了整整20年的时间制作了数学史上第一张对数表。其意义用拉普拉斯的话来说就是——对数,可以缩短计算时间,在实效上等于把天文学家的寿命延长了许多倍。

第六,航海和地理大发现曾一度掀起过移民浪潮,改变了世界的种族分布。在英属巴巴多斯,1640年时仅有数百名黑人,然而,到1685年,黑人已达46000人,而白人才2O00O人。此外,航海家们重新发现了地磁偏角,并把罕见的花木和鸟兽带回了欧洲,导致了动物和植物的全球化扩散。

从15世纪到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时代,注定是一个被历史铭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整个世界产生的影响不可估量。它不仅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同时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地圆学说、水多陆少说以及海洋一体说,也大大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促使他们通过奴隶贸易等活动为欧洲创造了大量财富,也因此给学术研究提供了物质保障,极大地促进了天文学、数学等有关学科的发展,同样重要的是,它使得世界经济关系进入了全球化的门槛,也为各国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通道。总之,不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世界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对于像我这样的航海类专业学生来说,充分认识到航海在当今世界的重大作用,并且立志为祖国航运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是我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麦哲伦航海纪:探险史上最寂寞的壮举》

第三篇:地理大发现对西方和世界的影响

题目:地理大发现对西方和全球的影响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刘涛

年级:大一 学院:

学文

2016年12月13日星期二

地理大发现对西方和世界的影响

指导老师:刘涛

【摘要】

从马可波罗到迪亚士,从哥伦布到达伽马,欧洲人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似乎从未停止过。从15世纪开始,远越重洋的欧洲船队就开始了他们的远征。新大陆、新财富、新市场、新技术,从那一刻开始,上帝的天平渐渐倾斜,这一次跨越两个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不仅带给欧洲从此腾飞的资本,也拉开了东西文化碰撞,世界贸易交流,也是痛苦殖民侵略的序幕。大航海时代旗帜下的欧洲,改变了世界,也都被世界所改变。新的“时代风”吹遍,世界的联系一步步更加紧密,直到今天,融合与交流依然是趋势,地球俨然变成了一个村。关键词:地理大发现 贸易 世界历史发展 影响

持续了两个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把原本孤立存在的各个大陆联系在了一起,这次的地理发现带给了欧洲巨大的财富,给亚洲带了了甚至持续至今的落后,当然,也给殖民地带来无边的痛苦。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①那么给世界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航海大事件,究竟给欧洲、美洲、亚洲以及世界整体带来了什么影响呢?我认为究其影响必要追本溯源,由发生背景讲起,即得以向外延伸。〇、地理大发现的起因

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首府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所建立的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六个世纪之久。②渴望贸易新路径的欧洲人,深信《马可波罗游记》里不可估量的东方财富(“寻金热”)。伴随长期以来的贸易逆差,资本主义发展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使他们迈出了勇敢一步。同时,地圆说打破了航海家的思想上的禁锢,文艺复兴运动的天文发展也迫切需要实践来论证。

同时地图学、航海术与造船术发展迅速。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罗盘、指南针等仪器也为船只安全地航往大西洋的开放水域进行探索打下了基础。

而不断激励欧洲人“将基督教传播到世界,并将异教徒转化为基督教徒”的成为上帝使徒的宗教元素,以及对利比亚半岛受穆斯林文化侵略的担忧,更使得地理大发现在空间与时间上成为一种必然。

一、地理大发现事件的影响

1、对于欧洲的影响

(1)经贸升级带来的积极影响

地理大发现的初衷,从上文可知,部分是为了支持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找到了新的贸易出路。新航路开辟后,西欧的商人远赴世界各地,使得类似美洲的农作物如玉米或经济作物如咖啡与烟草,亚洲昂贵的丝绸、香料、瓷器,欧洲的艺术作品等等开始在各大洲之间交换。广阔的海外市场为他们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新事物,繁荣的商业发展带动欧洲大西洋沿岸城市的蓬勃发展,大量贵金属的积累使得欧洲在18世纪得以进入工业社会,发展形势一片大好。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在不同时间成为欧洲的霸主,而原本繁荣的地中海商业圈,却在历史的舞台上慢慢淡出,西欧成为了世界市场的中心。

(2)泡沫产生与制度改变 新的改变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不断幸福的同时也会带来阵痛。随着欧洲的股份公司③、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17世纪荷兰出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郁金香泡沫”,作为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投机活动,这一现象也昭示了过快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欧洲人对财富的疯狂追求,这种狂热甚至使人们失去了理性。新的航路开辟了新的财富源头,大量的金银从美洲殖民地流入欧洲,提供贸易所需的同时,也致使欧洲的货币贬值。物价的上升使底层劳动人民被不断压迫剥削,而新兴的资产阶级则可以从中牟取暴利。这种改变使得原本的奴隶主阶级日渐没落,也就是传统的封建制度的衰亡,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焕发勃勃生机。

2、对于非洲、美洲的影响

(1)殖民制度的血泪历史

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不可估量的财富与机遇,同时也给美、非人民带来了黑暗暴力的梦魇。战争与疾病迫使土著居民沦为被剥削的廉价劳动力,当地丰厚的资源也被掠夺一空。美洲的印第安人惨遭屠戮,印第安文明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而非洲盛行的黑奴贸易更是将血腥的代名词。欧洲人从非洲用低价的商品贸易黑奴,并将黑奴贩卖到美洲换取美洲作物,而这些黑奴也成为了殖民者们的廉价劳动力。“欧洲国度经过掠取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资源和财富作为原始积聚来开展资本主义,亚,非,拉美各国的社会开展进程被打断,面临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严重要挟,西欧各国从此超越亚洲,非洲,美洲的其他国度,逐步成为近代世界的支配性角色。”

(2)农作物与人种交换

与非洲和亚洲不同的是,美洲的农作物如玉米、棉花、花生、烟草、可可等农作物以及橡胶等经济作物的产量十分庞大,而旧大陆对这些作物都一无所知。④欧洲人意识到了它们的商业价值,而这些农作物的流出对于世界的农业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而同时,新大陆的发现致使欧美非洲的人口迁移开始,由此也造成了人种大融合,从根本上改变了美洲的人种分布情况。

3、对于东方的影响

事实上,哥伦布的航船并未到达中国,哥伦布与中国的唯一关联大概就是那本躺在他行李箱中一直随行的《马可波罗游记》了。但抛却空间暂时性的关联,由于新航路开辟了东西方的航线,明末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明朝商人与欧洲商人在太平洋地区的贸易活动频繁,使得当时的世界有三分之一的白银流入了中国,这不仅给东南沿海商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带动了沿海港口城市的繁荣,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航海时代对于世界的影响

新大陆的发现,使这个世界终于全盘浮出水面,人类历史在某种意义上真正的完整了。地理大发现就像一张网,由一条条航线串行起来,最终将整个世界仅仅网络在了一起。世界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极大丰富带动了欧洲的蓬勃发展,使得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这一变革是欧洲在接下来的历史中长期称霸世界的主要元素。同时,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诞生了新的名词——“价格革命”。⑤这种革命极大冲击了欧洲的传统经济关系,从而有力地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迎来一系列变革后,欧洲各国完成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从此走向富强之路。假如没有地理大发现,欧洲没有大量资本来支撑资本主义发展,或许欧洲就失去了支配世界的机会,而当今的世界格局也会发生巨变。可以说是地理大发现造就了欧洲的辉煌。

而面对欧洲恰当的把握住时机进而奋起的先例,我们不禁开始思考曾经作为外使争相来朝,商品远销海外甚至供不应求的中国,为何错失了良机?我认为其一,中国的“皇上和人民却从未想过要发动侵略战争”,他们“满足于自己已有的东西,没有征服的野心”。⑥郑和入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于1998年所评出的千禧世界航海家名人主要原因,便是由于他从未公开表达过对殖民主义的期望。其二,随着郑和下西洋活动的终止,中国政府将自己与当时正在形成的世界市场隔绝开来,这使得中国与西洋各国建立起来的联系戛然而止,也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

地理大发现改变了各大洲各大洋分割孤立的状态,贸易往来的频繁更带动了文化的交融,由上文原因可知,地理大发现的起因之一旧时欧洲人对于传教的热衷,作为“上帝的使徒”,他们将自己的文化远播海外,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世界各地文化的影响。正是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文化交融,才使得现今世界有着缤纷繁复的文化体系,各种民族与文化的百家争鸣与百花齐放。

不仅如此,为了满足远洋航行等探索活动的技术需求,地理大发现也使得航海技术有了极大进步。更大的世界激发了人们探索的欲望,欧洲紧随其后的工业革命昭示了这种渴望,这使得科技发展成为一种必然。同时,由美洲而来的优质农作物以及世界农业格局的发展极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为人类繁衍提供了可靠的背景,当然,以往种种对于殖民地的残酷统治所带来的深刻伤痕也在时时提醒我们铭记战争的残酷,为世界和平指明着道路。

作为一次彻底的打破壁垒的运动,地理大发现无疑对整个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地理大发现之后的历史才能说是全人类的历史。”而历史告诉我们,世界的一体化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地理大发现为现如今的世界奠定了基础,是人类社会向全世界的联合迈出的第一步。

【注释与引用】

①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世界近代现代史》 ②百度百科.十大帝国10奥斯曼帝国

③特许公司(16-17世纪,政府用特权交换利益的典型形式,也是荷兰和英国对外扩张最重要的商业组织形式,一类是契约公司,另一类是早期的股份公司)的出现;股份公司的出现(如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

④《美洲》-百度百科 ⑤在白银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向东流动时,途径地必然发生以物价上涨为标志的价格革命。

⑥《利玛窦中国札记》

第四篇:论《蜜蜂华报》对中国近代社会和近代报业的影响

论《蜜蜂华报》对中国近代社会和近代报业的影响

作者: 程曼丽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报纸——《蜜蜂华报》和其后在澳门出版的葡文报刊的作用与影响,我国著名的新闻史学论著中有这样的评价:“葡文报刊因基本上在葡萄牙统治下的澳门出版,与鸦片战争前后形势的变化关系不大,„„”(注1)“总的说来,葡人报刊数量虽多,但影响不大,和当时中国形势的发展更联系。”(注2)应当肯定,上述评价基于对《蜜蜂华报》一般特征的考察与分析,因而是有道理的。

首先,《蜜蜂华报》为葡文报纸,读者对象是在澳门生活的葡萄牙人,而葡萄牙人的租居范围仅限于澳门半岛南部的一个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即使它流传到内地,依它迥异的面目,中国官民恐怕也只能是“相见不相识。”其次《蜜蜂华报》是在本土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由澳门的立宪派人士创办的。它是一份政治报纸,主要服务于立宪派反对保守派的政治斗争的需要。因此,它更多关注的是葡萄牙国内革命进程、王室动态等方面的消息和本地民主运动发展的态势,而对中国的事务则比较少留意。再次,《蜜蜂华报》仅出版67期,时间为一年零三个月,且“发行量不大,影响面不广”,与“担任在华外文报刊主角”(注3)的英文报刊相比,似乎无足轻重,以至研究者在对中国的外报进行数量统计时,常常将它忽略不计,例如“原来在中国国土上出版的只有中文报刊3种,外文报刊除葡文外只有英文报刊8种”。(注4)但是,在肯定上述评价的同时,我们应当指出,这些评价的某些方面还有待商榷。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是将目光局限在中国报业一隅,而是将它生发开去,拓展开去,我们的结论或许会有所不同。

窃以为,无论就信息传播而言,还是就社会发展而言《蜜蜂华报》的作用与影响比人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一、《蜜蜂华报》是首次向国外传播中国信息的报纸

蜜蜂华报》虽然鲜为人知,存在的时间也不长,它却是当时中国土地上首次也是唯一的一份向国外发行的报纸。

《蜜蜂华报》本身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佐证:

“„„《蜜蜂华报》仍然不仅在澳门,而且在欧洲的森林中飞翔。”(注5)

“由于《果阿公报》的编辑散布反对澳门人民的消息,我们必须分析他们的言论,并向世界说明他们的笔被玷污了”(注6)

“本来我们不想为此花费笔墨,但考虑到我们这份报纸将向全世界发行,并且我们的后人也会看到我们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作出最快的反应„„”(注7)

众所周知,澳门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门户之一,从16世纪中期“开埠”到香港崛起的近300年间,一直是远东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国际经贸活动的重要港口,并且一度垄断了中国与西方的海路贸易。

通过对《蜜蜂华报》的船讯的分析我们发现,19世纪初期,澳门通过以它为中心的若干条海上通道(澳门—欧洲大陆,澳门—南美洲国家,澳门—东南亚各国)保持着它与世界各地的贸易、信息联系。有关中国的消息,也正是通过这些航道渐次传播到欧洲、北美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

〈蜜蜂华报》以新闻形式出现的中国消息虽然不多,但与中国有关的信息却不少,其中包括中国商人与葡商做生意的消息,中国商品在澳门售卖的信息,中国政府就有关事宜向澳门行政官员质询的情况以及两广总督差官员亲临处理澳门与果阿矛盾的全过程等等;加以“新闻”栏目中刊登的北京发生火灾的消息,嘉庆帝去世的消息,广东院试的消息以及暹罗、琉球等“属国”前来拜谒的消息等等,使晚清时代中国社会的轮廓依稀可辨。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澳葡人对中国一向恭顺有加,因而该报字里行间常常流露出对大清帝国的尊崇与敬畏之情,除了对清帝命外国使臣跪拜一事略有微辞外,报纸对中国概无贬损之意。

这些消息以当时最先进的传播手段——报纸为载体,通过正规的传播渠道——远洋航运传播出去,为世人了解中国提供了翔实、可靠的依据(比之口头传闻与小道消息)。

退一步来说,即使这份报纸有关中国的消息在它的内容总体上所占比重不大,但是对域外读者而言,它是一份来自中国的报纸,报道的是中国土地上发生的事情,它的名称——《蜜蜂华报》(又译《中国的蜜蜂》就昭示了这一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当时的世界报业体系中,《蜜蜂华报》是独有的,无法为其他报纸取代。

依当时报界的风气(欧美各报普遍不设记者,消息多靠彼此转载),《蜜蜂华报》是所载内容的一部分很可能为其他报纸转译(印度的《加尔各答》报就转载过它的文章),这就使有关中国的消息在更大范围内得以传播。

当然,以文字为媒介传播中国信息之举并非始于《蜜蜂华报》。早在11世纪,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行记”中曾向西方国家介绍了中国的物产及风土民情;西学东渐的先行者利马窦以及其后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也以不同方式向外界传播了许多有关中国的信息,“其印为专书而销行欧美者不少。”(注8)但是,以定期出版物——报纸的形式向西方传播中国信息者,当首推《蜜蜂华报》。与书籍传播相比,它具有许多优势。首先,出版周期短。在当时的情况下,一本书从写作到付梓到问世,少则需要几年,多则需要十几年到几十年。而报纸将这个周期缩短到以“日”或者“周”来计算。虽然一条消息从澳门传抵欧洲当时需要半年以至更多的时间,用现在的标准衡量完全谈不上时效性,但是与书籍的出版过程相比,速度还是快多了。此外,报纸不但能够报道即发性新闻,还能以其定期发行的特点,使这种报道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从而更大程度地满足人们对现实社会了解的需要。

凭借上述优势,《蜜蜂华报》不仅时常可以在“欧洲的森林中飞翔”,而且可以在全世界“飞翔”。

二、《蜜蜂华报》的创办证明当时的中国已具备近代报刊出版的物质技术条件

近代报刊的出版有赖于两个基本条件:社会政治条件和出版发行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条件。《蜜蜂华报》的出版令人信服地证明,在当时的中国,后一个条件已完全具备。

在对我国自宋明以来,尤其是鸦片战争前后报刊出版的历史进行考察时,有关专家指出:明末清初,随着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曾一度出现过近代报纸产生的契机(注9);专家进而指出:清代中叶以后,一些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单页小报”的出版,尽管它既非定期出版物,也不具备完整的报纸形态,却可视为中国人自己办的近代报纸的先声。(注10),也就是说,早则明末清初,迟则清代中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就已经具备了出版近代报刊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条件(包括印刷、出版与发行方面的条件)。诚如专家所言,早在近代报纸诞生之前,出版这种报刊所必需的印刷、出版方面的条件在中国(尤其在一些沿海城市)即已具备。否则,中国的大门被撞开之后,短时期内是不会有那么多的中外文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但是,推论毕竟只是道出了一种可能性,它还需要事实来印证。那么,是谁首先印证了这一点呢?正是远在澳门出版的这份《蜜蜂华报》。

〈蜜蜂华报》为周报,定期出版,印刷精良,有着固定的读者群与发行系统,存在了一年多的时间,外观与欧美大陆的近代报刊极为相似。尽管它采用的是“西法印刷术”——铅字印刷,在新闻采写方面也借鉴了西方的一些做法,但它毕竟诞生在中国的土地上,是一份中国的报纸。而对“西法印刷术”的采用,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引进外来技术并利用它来出版新型报纸的条件。

或许有人会说,《蜜蜂华报》固然可以使上述推论得到证实,但它毕竟是在澳门,而不是在中国内地出版的。此言极是,不过,这恰恰从反面证明,当时的中国内地尚处于封建专制制度的严密统治之中,不存在出版近代报刊所需要的社会政治条件。而《蜜蜂华报》之所以能够在澳门出版,正是因为当时澳门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澳门虽然是中国领土,属广东省香山县管辖,但葡萄牙人在接受管辖的同时,也享有较大的自主权。早在16世纪,他们就仿照本土的城市自治制度,建立了自治政权,组成了议事机构,独自处理有关的行政事宜。而广东地方官员对澳门葡人历来采取较为宽松的态度,只要其言行不足以危害大清帝国的利益,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宽维系以顺其情”。这就使澳门能够长期处在一种自由、宽松的政治环境中。而这种环境正是近代报刊出版的一个必要的条件。

总之,《蜜蜂华报》的出版说明了两点:第一,19世纪20年代,中国已经具备出版近代报刊的物质技术条件,如果同时具备政治条件的话,中国人自己办的近代报刊的出现至少要提前半个世纪;第二,在当时的中国,出版近代报刊的决定性的条件是政治条件,而这个条件只有在澳门那样的地方才具备。

三、《蜜蜂华报》突破了封建限禁,开中国近代报业之先河

〈蜜蜂华报》是中国土地上出版的第一份近代报纸。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划时代的。

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序幕由外国人首先揭开,此事乍看颇觉蹊跷,但仔细分析,还是有着充分的历史根据的。19世纪初期,中国的封建社会虽然“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但是,延续了上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是“不会自动退位的”(注11)。正如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的那样:每一个社会形态的上层建筑(在受经济基础决定的同时),都会积极的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为它的形成与巩固,为消灭敌对势力赖以生存的根基进行斗争。因此,与晚清帝国由盛转衰的运势正相反,嘉道年间的各种控制与限禁恰恰呈现出“由衰转盛”的势头。在经济上,清政府全面加强了对工商业的控制与管理(同时也是对它的限制),不许自由开矿,不许炼铁铸器,不许商船远航等;同时罗织严密的思想牢笼,打击政治上的反对派,限制人们的言论出版自由,从而使专制主义的思想统治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可见,当时的封建王朝虽说不上是“固若金汤”其控制却也铁桶般严密。如果没有外来的力量,任凭其自然发展的话,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中国近代报刊的出现恐怕要推迟几十年。而澳门及其《蜜蜂华报》正是在这个密不透风的铁桶上楔进的一颗钉子。16世纪葡萄牙人来到中国时,其国势已呈现出衰微的征兆,而当时的中国却是地大物博,人口繁庶,如日中天。经过初次的较量,葡萄牙人明知自己不是中国的对手,为了保住澳门这块来之不易的地盘,他们便转而采取化干戈为玉帛的政策,对中国纳贡称臣,甘愿做“中国皇帝的顺民”。(注12)此举深得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国封建统治者的欢心,加上葡萄牙人在中国一向“奉法唯谨”,在贸易中使中国“颇资其利”,还多次帮助朝廷“出兵御敌”,他们在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心目中就更加与众不同了(到了清代,它已被视为“内附之夷”)。正是因为有了上述种种铺垫,才会有葡萄牙人在澳居留,其自治政权才会得到认可,进而也才会有《蜜蜂华报》的创办。

尽管葡萄牙人是利用欺瞒和贿赂的手段在中国取得居留权的,尽管百十年来他们小心翼翼地与中国政府打交道,但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一种突破与挑战(《蜜蜂华报》更是对封建舆论的突破与挑战)。因为他们是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如同其欧洲部分一样,他们在澳门施行的一切——包括经济制度、政治管理制度以及生活方式等等,都是资本主义的。有了这样的社会环境,再加上其国内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一份内容和形态完全资产阶级化的报纸,就在中国的土地上诞生了。由此可见,葡萄牙人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以特殊的身份完成了中国新闻史上的这场革命性变革的。

澳门这颗“钉子”虽然小,意义却非同寻常。它意味着封建制度统治下的中国已非铁桶般严密了;它同时预示着封建势力与资本主义势力的此消彼长,预示着社会更替的日渐临近,预示这晚清帝国这座封建大厦的行将坍塌。

四、《蜜蜂华报》对洋人办报的“示范作用”

从宏观上看,澳门这个“国中之国”的方方面面(包括它的新闻出版活动)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当时日渐强盛的英国有着巨大的魅力和明显的示范效应。

如前所述,由于葡萄牙与中国特殊的关系和背景以及清政府所采取的有区别对待“外夷”的政策,在澳葡萄牙人能够享受到一般“外夷”享受不到的种种便利与特权(包括贸易上的便利与优惠,行政、司法方面的特权等)。这不但使未能沐的“恩典”的“英夷”、“法夷”等垂涎三尺并耿耿于怀,同时在客观上也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参照,以至日后他们用武力轰开中国大门、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不平等条约时,也理直气壮地要求割地一块(其面积、地貌特征等均与澳门相似),以全面享受葡萄牙人两个半世纪以来在中国享有的各种权利(当然,作为武力征服者,他们的要求只会更多)。英国人割占香港的原始动机,就是为了攫取“与葡萄牙人同样的权力”。(注13)

对于澳门,英国人窥伺良久。早在嘉庆十一年(1806年),英国的10艘兵船侵犯安南,被安南人击退,他们转而来到广东洋面,企图夺取澳门,被澳门的葡萄牙人打得落荒而逃。两年后,英国人卷土重来,并一度占领了除大炮台以外的整个澳门。“消息传到紫禁城,嘉庆帝斥责道:“天朝宝土,夷人久怀觊觎之心,今若让其占据一岛,久则外夷纷起效法,此风断不可长。”嘉庆下谕,令两广总督调集大军围困澳门,断绝饮食及贸易交通。英夷不战自溃。”(注14)

夺取澳门不成,英国人遂将目光转向与澳门一水之隔的香港。1839年,伦敦东印度与中国协会上书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说:“我们还需要一个海口,我们可以占据大潭湾及岛(指香港)。这地方作为港口,较澳门为佳。海水既深,陆地环绕,常年可用,易于防守。它是山地,但已开垦,在食物上可以独立。岛的南方有一个地腰,是很好的贮货所。这个地方是北方来的船只汇集之地,中国政府便无法干涉它的船只将茶丝运到我们的船来。”(注15)至此,通过武力在中国沿海取得一个贸易港口和立足点的计划已初步形成。

从英国人始而窥伺澳门,终而割占香港的整个过程可以看出,它对中国诉诸武力及并非人们通常所说的那样,仅仅是为了“保护鸦片贸易”,而是有着更深一层的考虑的。它要仿照在澳葡人的自治模式,建立一个不受中国政府控制的、真正意义上的国中之国,以全面享受它在国内享有的各种权利,包括政治、军事、贸易等方面的权利以及自由办报的权利。而后一种权利对他们来说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1807年9月4日立志为英国海外传教事业献身的马礼逊自美抵澳。刚到这里,就遭到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人的敌视。该地政府限他迅速离境,无奈中,他只好暂时离开那里(后在英国人的保护下重返澳门)。按照伦敦布道会的指示,马礼逊原打算在澳门或者广州建立基督教(新教)中文出版机构,并向内地辐射,但是由于清政府的明令禁止以及在澳葡人的竭力排斥,他不得不暂时放弃这个打算,而将印刷、出版活动转入地下。“马礼逊和米怜清醒地认识到,要在广州或澳门建立对华传教和出版基地是不可能的。”(注16)在米怜的建议下,他们最终将这个基地建在了马六甲,并在那里创办了以中国人为宣传对象的“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对于马礼逊和米怜来说,马六甲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不得已的选择。它虽然“离中国很近”(注17),从广州出发到达那里却也需要35天的航程。时空的距离必然会给报纸发行带来若干的不便。关于《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发行方面的情况,有资料记载说,该报阴历月初出版,免费赠阅。愿意读的人可于初一至初四向米怜处领取,外地华人需要,函索即寄。同时也“借友人通信游历船舶之便,以传布于南洋群岛、暹罗、安南各地华侨荟萃之区,而中国更境内亦时有输入。”(注18)可见,这份报纸传入中国的数量及其对中国读者的影响都是十分有限的,远没有达到伦敦布道会预期的目标。之后该会在南洋地区又连续出版了两种中文报刊(《特选撮要每月记传》和《天下新闻》),情况也大抵相同。

19世纪30年代以后,一些外国传教士利用清政府管理上的漏洞,在中国境内出版了几份中、外文报刊,如郭士立《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马地臣的《广州记录报》等,但它们皆为“非法出版物”,且大都“随办随停,变动不居”。(注19)

之所以如此,归根到底,就是因为传教士们在中国内地缺乏安身立命的场所和出版报刊所需要的稳定的环境。如前所述,这样的环境当时只有在实行自治的澳门才具备。对洋人办报而言,《蜜蜂华报》起着一种示范作用。因此,英殖民主义者企图随心所欲地创办报刊、对中国民众全面施加影响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摆脱清政府的束缚,实行殖民统治。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个条件只有靠武力“创造”。鸦片战争后洋人报刊的大量涌现,从反面印证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尽管《蜜蜂华报》是一份葡文报纸,尽管它小得让人常常忽略不计,但是,就其历史地位的特殊性与重要性而言,就其角色的不可替换性而言,中国近代史上的任何一份报刊——无论是中文的还是外文的都不能与它相比,因为它同时占据了三个第一:它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报刊,它是洋人在中国领土上创办的第一份外报,它同时也是即将回归的澳门有史以来的第一份报纸。

第五篇:关于对我院在研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立项课题进行中期检查的通知

关于对我院在研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立项

课题进行中期检查的通知

各科研课题主持人:

为进一步加强课题管理、提升课题研究质量、充分发挥

课题研究对我院教学工作的实际指导和促进作用,决定对我院已经立项的科研课题阶段性或者中期检查评议工作。现将

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检查的分类

2013年立项的课题组织中期检查工作,2013年以前立

项的课题进行阶段性检查工作。

二、检查的依据

国家级、省级、厅级及院级各项课题均按照各级对应的《×××课题管理办法》具体组织实施。

三、检查报送

请各科研课题主持人于2014年6月13日之前把课题的相关成果清单(论文、专著、总结报告等各种形式)报送科

技处。科技处将组织专家进行评议,逾期不予受理。对于课

题结题延迟的各项课题将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咨询电话:82861199

科技处

2014.5.27

附件1: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各级各类未结题课题汇总一览表

附件2: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科研项目中期检查表

附1:待检的在研科研项目

附件2: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科研项目中期检查表

说明:

1、每个在研项目均须填写此表,正文用小四号字A4纸打印一式二份;

下载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产生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产生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