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课时分层作业6李贺诗二首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样例5]

时间:2019-05-15 06:23: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课时分层作业6李贺诗二首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课时分层作业6李贺诗二首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第一篇: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课时分层作业6李贺诗二首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课时分层作业6 李贺诗二首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箜篌(hóu)

.B.湘娥(é).C.女娲(wā).D.金鳞(lín).

蜀桐(shǔ)

芙蓉(lónɡ).神妪(yù).胭脂(zhi).

凝云(nínɡ).

冷光(lěnɡ).

瘦蛟(jiāo).提携(xié).B [B项,“蓉”应读rónɡ。] 2.下列诗句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导学号:61612035】

A.湘娥啼竹素女愁

C.芙蓉泣露香兰笑

B [B项,“熔”应为“融”。] 3.下面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吴丝蜀桐张高秋 张高秋:在秋高气爽时弹奏 ...B.二十三弦动紫皇 动紫皇:感动了皇帝 ...C.石破天惊逗秋雨 逗:引逗 .D.黑云压城城欲摧 摧:摧折,破坏 .C [C项,逗:引出。] 4.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61612036】

A.“吴丝”句中“吴丝蜀桐”形容箜篌的精美,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张高秋”意为在秋高气爽时弹奏。

B.“昆山”二句,上句写低弹,下句写高弹。“玉碎”形容音乐的婉转柔美,“芙蓉泣露”形容曲调的幽咽。

C.“十二门”指都城长安(长安城四面各三门,共十二门),“二十三弦”指箜篌,“动紫皇”意为感动了皇帝。

D.“梦入”二句,谓李凭的箜篌把听者引入幻境。“鱼跳”“蛟舞”,谓连无知的动物都为之感动而欢欣。

B [B项,上句写高弹,下句写低弹,“玉碎”形容音乐的高音清脆激越。]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的高音清脆激越和音乐时而幽咽时而轻快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雁门太守行》中表现战争形势危急、士兵临危不惊的英雄气概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雁门太守行》中表现士兵知恩图报、誓死效忠君王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十二门前熔冷光 D.甲光向日金鳞开

【答案】(1)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2)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3)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6.题解多是对文章的题目和作品进行概括的解释,可以介绍作品的背景、意义、影响,也可以对作品做出评价或按读者对象的不同做一些具体的分析,以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把握作品的内容。从下面提供的课文篇目中任选一篇课文,写一则课文题解。(80字左右)

【导学号:61612037】

李白《蜀道难》 杜甫《春夜喜雨》 李贺《雁门太守行》 韩愈《听颖师弹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题目的要求同时也是答题的提示。这道题的要求中已经比较明确地提示了表述的内容要点。

【答案】(示例一)杜甫《春夜喜雨》——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它抒发了一场春雨激发出来的喜悦之情,寄托着杜甫希望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本诗的题目言简意赅。它既点明了所写对象发生的季节——春,时间——夜,对象——雨;又点明了诗人的心情——喜。

(示例二)李贺《雁门太守行》——这是一首古乐府诗,它描写了边关守将挺身而出、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寄托了李贺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之情。本诗的题目言简意赅。它既点明了人物——太守,又点明了人物活动的地点——雁门关。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诗几乎可以表达人类生活的所有情感。____①____,其实,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诗人,心中都为诗留着一片圣地,只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琐碎的生活让我们远离了诗歌,我们似乎忘了生活中还有诗歌存在。但在我们心底深处,____②____,只要一有机会,她就像花树遇到春风一样,____③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第①处后面的“其实”一词的转折,可知“远离了诗歌”表明第①处应从“人类从来没有离开过诗”的角度组织答案;第②处由前文“心中都为诗留着一片圣地”,后文“花树遇到春风”可得出“这片圣地却永远不会消失”;第③处由前文“只要一有机会,她就像花树遇到春风一样”得出的自然是“灿烂的花朵”。

【答案】 ①人类从来没有离开过诗 ②这片圣地却永远不会消失 ③一夜之间就能够开出灿烂的花朵

二、阅读提升层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导学号:61612038】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下列对本诗的艺术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代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B.第五、六句分别“以声”“以形”写声,写出了乐声的起伏多变,优美动听。C.第七、八句起到篇终,诗人由远及近,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扩大了诗的意境,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D.结尾两句用吴刚、玉兔静止的动作,进一步烘托了乐声的效果。C [C项,“由远及近”错误。](2)这首诗的五、六两句是如何描写乐声的起伏变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现乐声的高音清脆激越。“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曲调多变优美动听。“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有形神兼备之妙。

(3)赏析诗句“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并说说“逗”字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两句诗写音响效果。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引出秋雨倾泻。这种大胆的想象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客 游 李 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③①【注】 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云“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齐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的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E.“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老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但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CE [C项,“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错误,应该是“暖”和“悲”形成对比。E项,颔联中的“老”字是“总是”的意思,突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的凄楚与痛苦。](2)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中有:“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崔诗中的“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分析两首诗中“家信”所表达的感情。

【答案】 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异:崔诗主要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所以连家信也常年断绝,春天到来之时看到了镜中的白发,表达了韶光易逝的愁苦。李诗主要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封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导学号:61612039】

致酒行 李 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④③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注】 ①元和初年,李贺因其父名曰“晋肃”的避讳而被剥夺了科举考试资格,诗人在离开长安的回乡途中创作了这首诗歌。②客长寿:敬酒时的祝词,祝身体健康之意。③主父:《汉书》载:“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④马周:据《旧唐书》载,马周投宿新丰时被旅店主人轻视对待,仍悠然独酌,后至长安当了中郎将常何的门客;贞观五年,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马周代常何条陈二十余事,皆合太宗心意,后被授监察御史。⑤迷魂:宋玉曾作《招魂》招屈原之魂,此处指执迷不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诗构思别致,主客对答,情节性强,先总起写劝酒场面,接着两句是客人表白心怀,于是主人再次劝酒致辞,客人最后再作回应。

B.“主父”句使用了贤士主父偃入关后不得任用,资财匮乏,屡遭白眼的典故。客人以之自比,“困不归”一语中寓无限愤怒之意。

C.“马周”句使用唐初名臣马周年轻时投宿新丰的典故,马周当时处境比主父偃更狼狈,这从“天荒地老无人识”的夸张表达中可推知。

D.“空将”句引用了马周后来代写条陈,令太宗大悦而被破格提拔的典故,但事实上马周并未“直犯龙颜”,主人如此表述大有言外之意。

E.“雄鸡一声天下白”写出了主人开导所产生的效果,这开导激起了客人的反驳,“幽寒坐呜呃”五字形象刻画出客人此刻的悲愤之情。

BE [B项,“困不归”应是寓含“困顿羁旅、异乡漂泊的辛酸”之意。E项,“激起”的应是客人积极乐观的豪情,而非被激怒后进行反驳,“谁念”意即“谁还惦念着”或“谁还会念及怜惜”,表明自己已振作,不复之前的悲愤难过。](2)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干中“哪些思想感情”可知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是多重的,解答时应根据不同的诗句作具体的分析,切忌答案过于笼统。

【答案】 ①通过主父偃屡遭白眼(或马周在新丰被轻视)的典故,表达不受赏识、不得志的痛苦。

②通过描绘家人折柳望眼欲穿,表达出诗人的漂泊困顿、久羁异乡的辛酸。③通过马周后来受赏识的故事,表达政治出路不特一途、终有出头之日的乐观自信。④通过雄鸡高唱迎来天明之景,表达诗人不再一蹶不振的豪情壮志,积极进取的凌云壮志。

第二篇: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课时分层作业2杜甫诗三首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课时分层作业2 杜甫诗三首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61612006】

A.三重茅(chónɡ)

.塘坳(ào).B.俄顷(qīng).恶卧(è).C.广厦(shà).突兀(wù).D.渚清(zhǔ).

挂罥(juàn).

倚仗(yǐ).

布衾(qīn).丧乱(sānɡ).大庇(pì).吾庐(lú).怒号(háo).潦倒(liǎo).霜鬓(bìn).A [B项,“顷”应读qǐnɡ;C项,“庇”应读bì;D项,“潦”应读liáo。]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导学号:61612007】

A.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寞寞向昏黑。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C.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D.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B [A项,寞寞—漠漠;C项,爷—耶;D项,漂漂—飘飘。] 3.下列有关诗句中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三重茅:三层茅草 B.行人:从军出征的人 C.秋高:秋深 D.比邻:同乡

县官:官府 安得:如何能得到 突兀:高耸 况复:更何况

A [三重茅:多层茅草。三,不是确数,是约数。] 4.对《旅夜书怀》一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导学号:61612008】

A.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四句,写旅夜风景,寓情于景,诗眼在“独夜舟”上。

一、二句境界冷寂,使他想到一叶小舟的孤单、渺小。

B.诗的后一层是自抒胸臆,五、六句都是反语,其正面意思是说,自己正是因为诗文好而有了名声,官倒并非年老多病而罢退。

C.前两联对仗工整,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旅夜孤舟夜泊江上广阔立体的月夜画面。D.这首诗语言深沉刚健,像千锤百炼熔铸而成,诗人借此抒发了理想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愤慨,以及漂泊无依的凄苦心情,正表现出沉郁的风格。

C [C项,应是“由近及远”。] 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空缺的部分。

1(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描写天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美好理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的《兵车行》描写了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2)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3)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4)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啾啾

6.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相应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字。

【导学号:61612009】

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获得了片刻宁静,__①__,如《江村》诗写村居景物和情事最相融洽。之后,他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如他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绩做出高度的评价,__②__,而痛洒千秋之泪。此诗虽为吊古,__③__。当时战乱尚未平息,山河破碎,于此__④__,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政!此外,杜甫素怀匡时济世的远大志向,__⑤__,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横线处的位置看,①处应填写由心情的片刻宁静到写村居诗的过渡;②处,承接前面的赞美与后面的惋惜,应填惋惜的内容;③处要结合后文以至段末,可见是“伤今”。④处,应填与“战乱尚未平息,山河破碎”意思相近的一句话,引出下面的语句;⑤处要结合杜甫此时的遭遇来分析。

【答案】 ①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 ②为其未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 ③却有伤今之意 ④国事维艰之际 ⑤却被冷落与排挤

7.结合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使语段成为一个中心完整的排比句。(字数不要求一致)李白从“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的大自然情景中悟出了“站得高,望得远”的人生真谛,杜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精神的归宿……大自然是沉默的,在这凝重的沉默中给人以无声的启迪和引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句式仿写及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句式:作者+名句+对名句的感悟。根据本课或以前学过的杜甫的名句选择。内容上:对“自然”的感悟,或大自然给予的启迪。

【答案】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阔大情景中引发了自己对生命旋律的思考

8.下面是我校组织的“班级爱心义卖”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意简明连贯,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

【导学号:616120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回答问题,要注重构思图的层次和顺序问题。这个构思图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班级爱心义卖的活动地点和活动宗旨。第二层次包括班级活动内容、活动宗旨内容和体育馆活动内容。具体分析时,可以先阐释活动宗旨,再分别阐释在班级和体育馆中组织的活动。

【答案】(示例一)为丰富课余生活、增强公益意识,我校组织“班级爱心义卖”活动,前期以班级为单位,要制定方案、准备好义卖物品并做好海报宣传;后期在体育馆主要有摆摊义卖和才艺展示活动。

(示例二)为丰富课余生活、增强公益意识,我校某班级将组织“班级爱心义卖”活动,活动的形式是摆摊义卖和才艺展示。班级要制定方案、准备好义卖物品并做好海报宣传。

二、阅读提升层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兵车行 杜 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1)“行人但云点行频”中“点行频”的意思是频繁地征兵,许多唐诗研究专家认为,3 这“点行频”是全篇的“诗眼”。请分析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地荒芜的根源;从一个征夫出征的场面,推及到过去已经发生“多次”;而“点行频”的原因则是“武皇开边意未已”,其结果是田园荒废,民不聊生。

(2)“租税从何出?”与哪一诗句照应?诗中这样前后照应,层层推进,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与前面的“千村万落生荆杞”相照应。作用:深刻批判了封建统治者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导学号:61612011】

咏怀古迹(其一)

杜 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 ①《咏怀古迹》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②五溪衣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

(1)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概括了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的生活状况。战乱之际,诗人在东北一带流离失所,后辗转入蜀,又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B.颔联写出了三峡一带特有的风景,山势高峻,房屋依山而建,耸入云霄,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而当地的少数民族都居住在云雾缭绕的山中。

C.颈联追究诗人“支离”“漂泊”的起因,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既是怀念古人,又是借古人庾信来咏怀。

D.尾联引入了庾信的典故,是说庾信一生中最“萧瑟”的事是命途多舛,没能少年成名,到年老了才赢得诗名。

D [D项,对尾联理解有误,尾联庾信的典故是说他长期羁留北朝,常有萧条凄凉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常发乡关之思,其忧愤之情感动“江关”,为人们所称赞。而非因“没能少年成名”而“最萧瑟”。](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准确细致理清诗歌的核心思想,尤其是诗歌蕴含的核心内涵,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表达了作者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从“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可以看出对庾信表达一种同情,暗示自己人生失意;“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通过描写自己生活在三峡一带,表明自己思念家乡。

【答案】 ①抒发了作者漂泊流离的身世之感。②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表现了作者对国家政事的强烈关心。③对庾信的凄凉身世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并以庾信自比,抒发自己人生失意之感。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导学号:61612012】

独 坐

[注]

杜 甫

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沧溟服衰谢,朱绂负平生。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

【注】 这首诗作于764年秋,当时杜甫(712~770)漂泊西南,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表明诗人此时已入暮年,愁绪满怀,他背对孤城,倚杖而坐,孤单落寞。

B.“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写水势变小,江中露出了小块陆地,天空高远,气候清爽,令人心情愉悦。

C.“朱绂”,指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诗中指做官,和“白首”一样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D.诗中写“江”“天”“沧溟”,交代了所处环境,视野开阔,意境雄浑,有别于诗人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

E.这首诗写了作者秋日独坐所见之景及其丰富的内心感受,景中寓情,情中有景,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AE [B项,“令人心情愉悦”理解有误;C项,“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方法”分析有误。D项,“有别于诗人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分析有误。](2)尾联写了怎样的景象?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第一问,可以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解答第二问,应结合诗中的意象、诗句的内容概括诗人的思想感情。【答案】 ①描写了黄昏之际归鸟投林、羽翼轻盈的景象。②既含有诗人对倦鸟归林的羡慕,又包含人生暮年漂泊孤独、仕途失望、思乡盼归的隐痛。

第三篇: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至爱至亲课时分层作业1陈情表鲁人版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一)陈情表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险衅(xìn)

.B.洗马(xǐ).C.陨首(yǔn).D.矜育(jīn).

僮仆(bú)

期功强近(jī)..

猥以微贱(wěi)茕茕孑立(jié)..逋慢(bū).盘桓(huǎn).

终鲜兄弟(xiǎn).

宠命优渥(wò).C [A项,“仆”应读“pú”;B项,“洗”应读“xiǎn”;D项,“桓”应读“huá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B.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B [B项,民间推荐的优秀人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导学号:64952002】

A.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B.拜臣郎中 .C.除臣洗马 .D.过蒙拔擢 .A [A项,“察”为推荐;B、C、D三项中的加点词均为授予官职。]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臣具以表闻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欲苟顺私情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苟非吾之所有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秀才:科举考试的一种身份 告诉:申诉

区区:拳拳之心,形容自己的私情

A [A项,均为介词“用”;B项,介词,比/介词,被;C项,副词,姑且/连词,如果;D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代词,这些。] 5.下列句子中,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暴秦之欲无厌

B.孰为汝多知乎 D.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D [A项,“闵”同“悯”;B项,“知”通“智”;C项,“厌”通“餍”。]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64952003】

A.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B.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C.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B [B项,名词作动词。其他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7.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因为命运坎坷,年幼遭遇不幸。刚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2)况且我年轻时在伪朝任职,连续任职做到郎官,本来就希望官职显达,并不顾惜自己的名誉节操。8.名句默写。

【导学号:64952004】

(1)《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李密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2)《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李密身份虽低但却得到重用。

(4)《陈情表》写李密的祖母在世间的时间很少,已在弥留之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明母孙二人命运一体实难相离的请辞原因。

(6)《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请求晋武帝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他的要求。

【答案】(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2)而刘夙婴疾病 常在床蓐(3)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4)但以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5)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6)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养刘之日短也

二、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导学号:64952005】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①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节)..【注】 ①醮(jiào):再婚。②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B.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C.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D.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D [“刘氏有疾”为主谓宾结构,其后应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未尝解衣”为动宾结构,其前应断开,据此排除B项。]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又称“表字”,古人成年取名定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方便别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B.泰始,是西晋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一个年号。

C.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

D.《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

A [古人幼时取名,成年定字。]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为祖母端饭菜、端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

B.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学习,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认为他很有才华,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

C.李密认为孔明的教诲细碎具体,和舜、禹、皋陶的话语一样,都很简洁得当。D.李密有才能,希望到朝廷内做官,却被任命为汉中太守,对此心怀怨恨。后来,皇帝下诏让他赋诗,李密在诗中流露出了不满,并因此被免职。

C [“和舜、禹、皋陶的话语一样”说法有误,原文是“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12.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1)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仕”动词,译为“做官”;“数”译为“多次”;“称”译为“称赞”。(2)“白”译为“禀告、告诉”;“以”译为“因为”;“清慎”译为“清廉谨慎”;“弗之劾也”是宾语前置句,译为“没有弹劾他”。

【答案】(1)(李密)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2)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给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认为是很有文学才华的人)。

(李密)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李密因为祖母年岁高,无人奉养,就没有接受官职。于是上疏《陈情表》,晋武帝阅读《陈情表》后说:“李密的名声,不是徒有虚名!”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刘氏去世,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再一次征用他到洛阳做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他说:“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侯,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魏国,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这知道成败是同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细碎具体?”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相互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细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自己相匹敌,因此说话细碎。”张华认为他的话对。

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县的县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给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能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到汉中担任太守,自己认为失去了万分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诗的末章说:“人们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权势的朝臣做依靠,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武帝很生气,在这种情况下,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

第四篇: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山水神韵课时分层作业2听听那冷雨鲁人版必修2

课时分层作业(二)听听那冷雨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52662010】

①进入初冬季节后,时有寒风吹拂,尤其是早晨,走在街头上,有一种料料峭峭的寒意....袭来,让人不自主地将脖子缩一缩。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⑤圣保罗在他的书信里,说过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我为这福音的奥秘,做了带锁链的....使者。”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②⑤⑥

C.①③④

B.②③⑤ D.①④⑥

A [①料料峭峭:指春寒,略带寒意的意思。用来形容冬寒,适用对象错误。②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用来形容社会生活画卷,符合语境。③改换门庭: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用来指从事另外的专业,不合语境。④并行不悖:同时实行,互不冲突。用来形容《封神演义》和《聊斋志异》对后世的影响不相上下,望文生义,可用“并驾齐驱”。⑤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使人震惊,有不可名状的奇境。后多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用词符合语境。⑥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西南财大知名教授大闹机场”的新闻被不少媒体和报纸报道,引发网友热议,涉事教授的行为,引发了师德何在的叩问。

B.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C.广东省《融合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符合条件的非户籍人口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以及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D.她本科毕业时被保送为硕博连读研究生,并成为学校第一批联合培养生,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深造,师从我国著名光学专家姜文汉院士。

B [A项,“媒体”包括“报纸”,删除“和报纸”。C项,成分残缺,在“同等待遇”后加“等目标”。D项,结构混乱,把“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深造”改为“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或“进入中国科学院深造”。]

3.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几句话,恰当的一项是()

【导学号:52662011】

李清照纪念堂是座古色古香的庭院,________。“大明湖畔,________,故居在垂杨深处;________,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读后顿然唤起人们对这位婉约词家的怀念。

A.郭沫若撰题了纪念堂的门联 趵突泉边 漱玉集中 B.郭沫若撰题了纪念堂的门联 漱玉集中 趵突泉边 C.纪念堂的门联为郭沫若撰题 趵突泉边 漱玉集中 D.纪念堂的门联为郭沫若撰题 漱玉集中 趵突泉边

C [首先本段话的陈述对象是“李清照纪念堂”,A、B两项改变了陈述对象,根据陈述对象一致原则可排除,剩下C、D两项。根据对称原则,“大明湖畔”对“趵突泉边”,说地理位置;“漱玉集中”对“金石录里”,说作品情况,排除D项。] 4.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A.今日厂家平价促销,机会难得,敬请惠顾!B.舍弟光临寒舍,真乃蓬荜生辉,不胜荣幸!C.请恕我直言,你的做法我不敢苟同,敬请三思!D.久仰您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B [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这里称呼的是对方,因此错误。] 5.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要求:语意连贯,合乎逻辑。

【导学号:52662012】

环保与文学艺术看似无关,__①__地球的气候变化、大气污染却与每一个人有关。__②__与人有关,__③__与文学艺术有关,__④__息息相关。__⑤__文学艺术有责任关注人类的行为,关注人类未来的命运。诗人余光中把“环保”作为诗歌写作的一种重要的文学题材,就说明,文学艺术__⑥__是娱乐,__⑦__是人类责任的一种担当……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特别注意结合语境。①处之后所说的内容是一种转折关系,所以此处必须填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如“但”“但是”“然而”等。根据“与人有关”“与文学艺术有关”这两句话的语境,可以判断②处与③处应该是条件关系,所以应该填“只要……就”。再结合上下句的关系,④处应该是递进关系,可填“甚至”。⑤处之后的内容是对上文的总结,所以应该填“因为”。⑥⑦是递进关系,用“不仅……还”。

【答案】 ①但 ②只要 ③就 ④甚至 ⑤因为 ⑥不仅 ⑦还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导学号:52662013】

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__①__。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但是,__②__,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__③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首先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意思:气候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既能为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所以,人类要设法改变气候,使它有利于人类。①处根据上文的“不仅”与下文语意,可推导出气候“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活动”一句。②处根据上文“但是”与下文语意,可推导出“气候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一句。③处根据上文“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及文段意思,可推导出“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一句。

【答案】(示例)①而且还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②气候对人类也有不利的一面 ③使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7.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文段共有三句话,每句话中各有一处推断,要把太绝对的词语改过来。第一句的推断是“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必然”太绝对。

第二句的推断是“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严重影响”太绝对。

第三句的推断是“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一定会”太绝对。【答案】 ②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③更名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

8.仿照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与画线的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导学号:52662014】

余光中用一场冷雨向我们展示了他内心凄凉而缠绵的思乡之情。他满怀的愁绪可曾勾起你的一丝感伤呢?其实,人人心中都有冷雨,比如:“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李煜心中的冷雨,表达了深切的亡国之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句式仿写能力。仿写的句子要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采用“……是……的冷雨,表达了……”的句式结构,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前后构成排比句;内容上要引述中国古代诗人的诗句,语意连贯。

【答案】(示例)“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苏轼心中的冷雨,表达了他对妻子深深的悼念之情 而“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辛弃疾心中的冷雨,表达了他心中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二、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导学号:52662015】

端午的阳光 熊红久

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

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肉体生命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濯洗的灵魂,恍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

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所以,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系起来。这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就像枯枝间的苞蕾,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

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神上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闾大夫叩谢。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那种甜腻的感觉,一直泛舟舌津。

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一天,人们蜂拥江岸,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它是汨罗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对河流而言,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对三闾大夫而言,却是以生命为笔,填充了历史的章节,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弯道,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再品尝粽子时,心情会沉重许多。

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而其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了。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距离,聆听到了一条河流古老的潮汐。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

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让人们从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映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9.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主要是为了证明名家名作对于名胜的重要意义,正如欧阳修之于醉翁亭、范仲淹之于岳阳楼,表现了山河与文化血肉相连。

B.文中诗一般的语言,意蕴深厚,充满张力,所引用的余光中“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一句,用借代的手法写出了屈原在中国文化中的开创性作用。

C.文章末段赞颂了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不足,促使我们反思并不断提升自己,强化了屈原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

D.文章以“端午”为线索组织材料,回顾了对端午节的认知过程,作者对自己最初只喜欢端午节粽子的浅薄感到惭愧,对世人将悲情渲染成欢悦感到不满。

B [A项,理解错误,作者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的目的并不是谈名家名作对名胜的重要意义。C项,理解错误,“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与原文“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不一致。D项,错在“惭愧”和“不满”,文中并无此意。] 10.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第一问要求分析概括前三自然段的内容:首段点明时间及屈原得知楚国灭亡倍感失意;第二段写屈原决意沉江;第三段写屈原怀石自沉汨罗江,汨罗江永远被后人铭记,端午节由此而来。第二问考查前三段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内容上,通过屈原沉江的事件表现屈原以身殉国的爱国精神和“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尚品质;结构上,承上启下,以屈原在五月初五的阳光下沉江照应题目“端午的阳光”,引出下文关于端午节的感想。

【答案】 ①写了屈原在五月初五自沉汨罗江的事件,点明了屈原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来由)。②内容上,表现了屈原纯洁高尚的品质,赞颂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结构上,照应了题目,引发了下文关于端午节的感想。

11.从全文看,“端午的阳光”有几重含义?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题目的多重含义,需要我们在文本中寻找答案。全文“阳光”直接出现有两次:第一次是第三段开头,“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这时五月初五还不是端午节,“阳光”是屈原沉江的见证;第二次是倒数第二段的结尾,“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在这里,“端午节的阳光”象征着端午节这一节日的文化内涵。间接出现的“阳光”有一次,第五段写屈原“在结束自己肉体生命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据此可知,“端午的阳光”不仅是屈原沉江的见证,还是屈原精神的化身,寓意屈原所具有的爱国精神和高贵品格。

【答案】 ①它是公元前278年的五月的阳光,是照着屈原投江的阳光,是历史的见证。②它是屈原的精神之光、品德之光(或精神的光芒)。③它是端午节的文化之光。屈原的爱国、正直,屈原的纯洁、高贵,就像阳光一样映照着后人的内心。

第五篇: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探索科学奥秘课时分层作业7自读文本短文两篇鲁人版必修2

课时分层作业(七)短文两篇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①将在京剧院演出的《四郎探母》,王蓉蓉、胡文阁领衔的实力阵容,让德州观众翘首..以待。..②周末,菜市场里人流如潮,非常热闹,叫卖声、说话声、笑闹声不绝如缕。....③在科学家眼中,做科研需要一种“至善”的精神,一种对完美、极致的境界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

④生命只有一次青春,高中生正处豆蔻年华,要选择追求,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感受生....命的色彩,做青春的主人。

⑤国民党中常委江硕平表示,感谢洪秀柱完成现阶段任务,抛砖引玉,对党贡献很多,....当前本党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考验,需共同努力。

⑥在与瑞典的对决中,因德尔波特罗和摩纳哥受伤,阿根廷的排兵布阵顿显左支右绌,....好在纳尔班迪安尚能披挂上阵。

A.①③⑥

C.①④⑤

B.②③⑤ D.②④⑥

A [①翘首以待:把头高高抬起,含有期盼的成分在里面。②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这里的语境是说“非常热闹”,不恰当。应用“不绝于耳”。③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④豆蔻年华: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用错对象。⑤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谦敬失当。⑥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年来,公安部推出一系列涉及面广、影响力较大的出入境政策,吸引了很多海外优秀人才来华络绎不绝。

B.要形成健康绿色的网络传播生态,除了依靠法治手段,还要重视网络伦理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

C.他所办理的每一起案件,从不屈服于权威的压力,从不徇私情,坚持做到刚正不阿、秉公执法。

D.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保持既有理又有礼的大国风度,塑造温和而自信的国际形象。

D [A项,句式杂糅。可以删去“络绎不绝”。B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氛围”。C项,主谓搭配不当。可以把“他所办理的每一起案件”中的“所”“的”和“每一起”几个字删掉。] 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导学号:52662054】

相比国外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目前独具导航和短报文通信相结合的特色,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海洋渔业为例,“我在哪里”,能够使渔民通过船载设备实现自主定位;“你在哪里”,使岸上的人通过监控知道渔船在什么地方。而在沙漠、山区、海洋等人烟稀少地区进行搜索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①已在我国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②也能知道“你在哪里”

③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提高抢险救灾时效 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导航定位外 ⑤既能知道“我在哪里”

⑥还能通过短报文通信功能,及时报告所处位置和灾情 A.⑤①②⑥④③ C.②①④⑥③⑤

B.⑤②①④⑥③ D.④⑥③⑤②①

B [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从语句的前后照应来看应先⑤后②,根据后面的举例可知,“以海洋渔业为例”前面应为①,所举例子是对北斗系统“在我国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的说明。根据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由“除……外,还……”可以确定先④后⑥,③是功能的效果。]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犬子能取得这样优秀的成绩,全靠老师您的悉心指导,我内心非常感激。B.阁下降尊纡贵,千里迢迢拜访寒舍,鄙人深感荣幸。

C.毕业时,你送给我的书和照片,我一直惠存着。每当想起你,我都会拿出来看看。D.承蒙您老亲自奉书指导,我读后受益匪浅,然因琐事繁杂,未能及时回信,望见谅。A [B项,“拜访”是敬辞,这里误用,可改为“光临”。C项,“惠存”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D项,“奉书”是谦辞,是说自己给人写信,不能用于别人。] 5.根据下面的文字,给“数学语言学”下一个恰当的定义。(不超过65个字)

【导学号:52662055】

把数学和语言学这两门差别悬殊的学科紧密联系起来的强有力的纽带,是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前者实现了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后者则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20世纪以来的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使数学的领域空前地扩展了,语言学的领域也空前地扩展了。它们都扩展到以符号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就发现了共同的边界,并且彼此渗透。于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数学语言学应运而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时抓住几个关键句:“是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目的是“实现了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和“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

【答案】 “数学语言学”是运用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实现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并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6.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从构图的分支关系来看,“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总体分“活动”和“讲座”两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包含几项具体内容。要按顺序介绍清楚“活动”和“讲座”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方式。做到内容全面,表达连贯,语言简洁,不要超过字数要求。

【答案】(示例)本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开设旗袍、围棋、国画三个讲座,并开展三项活动:利用体育课体验太极拳,利用手工课体验中国结和剪纸艺术,年终举行太极拳表演和作品展示。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驾驭生气最重要的前提,是要认识到生气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__①__。出了问题,总要解决,生气不能使人进行理性的应对,__②__,一厢情愿地发泄内心的怨怼。__③__,只有在这种时候,我们所有的意识和潜意识都活跃而高效,才能有好的对策浮现出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①空,根据前面“是要认识到生气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后面要填的应该是“生气”的负面作用,可填“而是情绪在向我们发起愚蠢的进攻”。第②空,根据前面“生气不能使人进行理性的应对”及后面“一厢情愿地发泄内心的怨怼”,可知空格处主要谈生气的后果,可填“反而把人引向了情绪的宣泄”。第③空,根据后面“只有在这种时候”推断,这里可填“人在心平气和时思考最有效”。

【答案】 ①而是情绪在向我们发起愚蠢的进攻 ②反而把人引向了情绪的宣泄 ③人在心平气和时思考最有效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除了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高校也要根据自主规划的校规校纪出台责罚细则,对教师泄题泄密行为进行严格处罚,甚至开除公职,这样就可以根除教师的考试违规违法行为,从而保证大学自主招生的公正和公平。如此一来,不但能更好地警醒、约束高校教师,而且也必将大幅提升公众对高校的信任感。

①严格处罚甚至开除公职未必能根除这种违规违法行为。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严密的能力。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语段,把握住话题中心,弄清楚其中包含的事理,同时要注意①句所采用的句式和语气特点。

【答案】 ②根除教师的考试违规违法行为未必能保证大学自主招生的公正和公平③如此做法未必能大幅提升公众对高校的信任感

二、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导学号:52662056】

人体细胞生物传感器分子机理首次揭开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6日表示,他们首次发现了人体细胞生物传感器分子的机理,为复杂的细胞控制系统提出了新的阐述。相关内容将以“本周论文”的形式刊登在6月10日出版的《生物化学杂志》上,该成果有望帮助人们开发出应对高血压病和遗传性癫痫症等疾病的特殊疗法。

人体细胞控制系统能够引发一系列的细胞活动,而生物传感器是人体细胞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控制环”的传感器能够在细胞膜上打开特定的通道让钾离子流通过细胞膜,如同地铁入站口能够让人们进入站台的回转栏。钾离子参与了人体内的关键活动,如血压、胰岛素分泌和大脑信号等的调整。然而,控制环传感器的生物物理功能过去一直未被人们了解。

研究人员发现,如同能够监视周围环境并能发出声光信号的烟雾报警器,细胞能够通过了解变化和产生反应的分子传感器来控制细胞内的环境。当钙离子与控制环结合时,构成了被称为BK通道的细胞内部结构,细胞作出的反应是允许钾离子通过细胞膜。BK通道存在于人体多数细胞中,它们掌控着基本的生物过程,如血压、大脑和神经系统电信号、膀胱肌肉收缩和胰腺胰岛素分泌等。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首次证明控制环如何被激活,以及如何重新调整自己以便打开让钾离子穿过细胞膜的通道。利用实验室中先进的电生理学、生化和光谱仪技术,研究人员观察到钙离子与控制环的结合以及控制环结构的变化。该变化是其将钙离子结合的化学能转化为帮助打开BK通道的机械能。

研究负责人、洛杉矶分校麻醉学系分子医学部副教授里卡多·奥尔塞斯表示,在类似于活细胞的条件下,他们能够控制发生在生物传感器中的生物物理变化。他们相信细胞中的变化反映了人体中BK通道运行时分子的活动情况。

研究报告作者安诺希·贾沃荷瑞恩认为,人体分子生物传感器是令人兴奋的研究领域,希望研究成果能够让人类更深入地了解复杂的生物传感器是如何运作的。由于BK通道和其传感器与正常生理机能的许多方面相关,因此研究人员还相信,生物传感器的工作过程也许与疾病的不少方面相关,例如,已证明BK传感器的失常与遗传性癫痫症有关。

研究人员将进一步了解BK控制环感应器以及通道是否涉及传感小分子(而不是钙离子),这些小分子在人体工作中同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意义。

(有删改)9.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人体细胞生物传感器分子的机理,为复杂的细胞控制系统提出了新的阐述,该发现能帮助人们开发出应对高血压病和遗传性癫痫症等疾病的特殊疗法。

B.钾离子掌控着基本的生物过程,如血压、大脑和神经系统电信号、膀胱肌肉收缩和胰腺胰岛素分泌等。

C.研究人员表示,在类似于活细胞的条件下,他们能够控制发生在生物传感器中的生物物理变化。他们相信细胞中的变化反映了人体中BK通道运行时分子的活动情况。

D.利用实验室,研究人员观察到控制环结构的变化。该变化是其将钙离子结合的机械能转化为帮助打开BK通道的化学能。

C [A项,“该发现能帮助人们……”的表述错误。原文只是说“有望帮助人们……”。B项,偷换概念,原文说“BK通道存在于人体多数细胞中,它们掌控着基本的生物过程……”。D项,“该变化是其将钙离子结合的机械能转化为帮助打开BK通道的化学能”表述错误,原文是“该变化是其将钙离子结合的化学能转化为帮助打开BK通道的机械能”。] 10.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A.BK控制环感应器以及通道是否涉及传感小分子,这是研究人员将进一步了解的。这些小分子在人体工作中同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意义。

B.分子传感器能够监视周围环境并能发出声光信号,细胞能够通过了解分子传感器的变化和产生的反应来控制细胞内的环境。

C.控制环传感器的生物物理功能过去一直未为人们所了解,而现在洛杉矶分校的研究者发现并揭开了它的分子机理。

D.已证明BK传感器的失常与遗传性癫痫病有关,因此研究人员还相信,生物传感器工作过程也许与疾病的不少方面也相关。

E.人体分子生物传感器是令人兴奋的研究领域,目前取得的成果有望帮助人们开发出应对高血压病和遗传性癫痫症等疾病的特殊药物。

AC [B项原文是“如同能够监视周围环境并能发出声光信号的烟雾报警器,细胞能够通过了解变化和产生反应的分子传感器来控制细胞内的环境”,只是一个比喻。D项强加因果。E项无中生有,原文是“开发出应对高血压病和遗传性癫痫症等疾病的特殊疗法”。] 11.文本中分别引用了研究负责人奥尔塞斯和研究报告作者贾沃荷瑞恩两人的话,引用意图是否一致?这些能否变成本文作者的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要理清文本思路,然后分析两人所表述内容的不同,再从实用类文本手法效果的角度分析。

【答案】(1)不一致。引用研究负责人奥尔塞斯的话是为了说明研究达到的水平,引用研究报告作者贾沃荷瑞恩的话则是为了说明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2)这些不能变成本文作者的表述。两个人物都是该项研究的参与者,引用是为了显示权威,来源有依据;如果变成作者的直接表述就缺乏了可信度。(也可以有其他观点,但要言之有理)

下载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课时分层作业6李贺诗二首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课时分层作业6李贺诗二首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