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庄村文化活动室简介
石庄村文化活动室简介
一、石庄村文化活动室组织沿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村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我村原有的多功能活动室已不能满足村民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为了更好的开展农村文化活动,2011年1月我村全面整合了村辖区内的文化设施与资源,分别设立了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等文体设施,以满足不同人群对文化活动的需求。
二、石庄村文化活动中心主要设置
1、农家书屋:
石庄村农家书屋位于璜土镇达江路19号(村委本部),占地面积50多平方米,现拥有文学、法律等5个大类共计3000余册图书,杂志报刊16种,并配备了2两台电脑供读者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此外石庄村农家书屋还配备了空调为读者提供了舒适的阅读环境,开放时间为上午8:30--16:30,联系电话:86661798。
2、党员活动室:
石庄村党员活动室位于璜土镇达江路19号(村委本部),占地面积50多平方米,是党员定期参加党组织生活的场所。
3、老年活动室 石庄村老年活动室位于璜土镇东横街6号,占地400多平方米,开放时间为上午8:30--16:30,活动场所按上级要求和本村老年人需求,设4个活动室,分别为:
阅览室:有各种藏书1000多册,书报杂志16种; 健身室:有健身器材6套(室内3套,室外3套),乒乓桌一台(套);
学习室(兼棋牌室):有自动麻将机10台、棋牌桌12台套。可进行麻将、纸牌、扑克、象棋等娱乐活动。学习室同时还可兼作书场,2011年7月中旬,特别邀请了江阴评弹团的季建新先生说评书“共和国演义”,历时半个月,老年听众场场爆满。
电视室:有29寸彩色电视机2台。
石庄村各种文化活动设施坚持常年开放,节假日(除春节外)不休。据统计,每天参加活动的村民平均30人左右,每月1000多人次,一年来石庄村文化活动室共接待了近万人次村民参加文题活动。在发挥场地功能的同时,石庄村还积极探索文化资源的共享和特色团队的培育,舞蹈队、书画队、说书队等一支支特色团队多次参加璜土镇举行的文体演出,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第二篇:社区文化活动室简介
社区文化活动室简介
社区文化活动室位于社区办公楼四楼,使用面积60平方米,地址在船营区黄旗北街首府29号楼旁。活动室内有会议桌、投影仪,摄像机、观众座椅、装饰品等活动道具,还备有点歌机、DVD、电子琴、铜锣、鼓等文艺演出用品,是一间集社区教育培训、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文艺演出、团队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公益性文化服务中心。
社区文化活动室坚持“服务社区群众,丰富文化内涵,推进精神文明”的理念,以体现公益性、便捷性、服务性为原则,针对辖区居民群众的不同文化需求,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教育、学习娱乐健身等活动,不断满足辖区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社区文化活动室制度完善,设有专人负责,长期为辖区居民群众免费开放,是推进社区教育、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文化平台。
工作期间,社区活动室开展过消防安全讲座、健康知识科普、法律知识宣讲等面向全体居民的活动,使社区居民融入社区这个大家庭,是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有效载体。
此外,社区快乐健身队、轻舞飞扬健身队、社区民乐团均在此成立,活动室还开展过迎“七一”文艺演出,迎双节”文艺汇演,“社区之星”才艺展示等多次大型文体活动,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辖区精神文明建设。
每逢周末,活动室面向居民开放,老年合唱团,社区健身队,以及社区爱好文艺的居民长期在此练习、活动,不但丰富了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社区文明程度的提高。社区文体活动室已成为展示社区文化建设成果的一道风景。
第三篇:社区文化活动室简介
***社区文化活动室简介
***社区以***街以北为界,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人,其中妇女880人,儿童 407人。居民及个体工商户538户,1438人,行政企事业单位**家。其中流动人口3726人,占总人口***%。流动人口主要来自甘肃、河南、四川等地,文化程度普遍在初中以下,在阿拉山口从事铁路装卸、企业务工、工程劳务、店铺经营等行业。少数民族居民在街道所占比重较小,主要以回族、维吾尔族、哈族为主,共369人。居民主要集中在十八家、批发市场、保障性住房内。
***社区文化活动室设在***社区2楼,活动面积200平方米左右。活动室设有人活动中心、图书室、是么文明学校、健身娱乐区,是一间集社区教育培训、图书阅览、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团队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公益性文化服务中心。
社区文化活动室 坚持“服务社区群众丰富文化内涵”的理念,以体现公益性、便捷性、服务性为原则,针对辖区居民群众的不同文化需求,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教育、学习娱乐健身等活动,不断满足辖区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社区文化活动室制度完善,设有专人负责,长期为辖区居民群众免费开放,是推进社区教育、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文化平台。
***社区
2014年10月10日
第四篇:村文化活动室管理制度
村文化活动室管理制度
l、文化活动室是为人民群众提供读书、学习、休闲娱乐的 场所,禁止大声喧哗、吵闹;
2、注意公共卫生,室内禁止吸烟,随地吐痰,乱扔杂物:
3、请按照规定使用相关设备,爱护公物,如有损坏,按原价赔偿;
4、严禁播放反动、暴力、色情内容,严禁赌博或变相赌博:
5、保证文化活动室正常开放运行,积极开展文化阵地活动,热情周到接待群众。
6.举办各类展览、讲座,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经济信
息,为群众求知致富、促进经济建设服务。
7、根据群众的需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和农民自办文化组织建设,辅导和培训群众
文艺骨干。
8、协助镇文化站开展流动文化服务,保证公共文化资源进村入户.
9、搞好文化站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开展数字文化信息服务。
村文化活动室设备管理使用登记制度
1、文化活动室配备的桌椅、灯光、音箱、投影仪、移动播放器、乐器等文化娱乐器材都须登记造册,确定专人管
理;
2、室内所有公共财物的使用管理,实行管理员负责报告制,损坏遗失照价赔偿;
3、所有设备如需外借,须使用者如实填写登记册,说明外借用途和归还时间,不得用于商业活动,如有损坏、遗
失的由使用者按原价赔偿:
4、音箱、投影仪、移动播放器等设备要按照技术规程操作,不得随意拆卸。出现故障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确保财产安全和正常使用。
第五篇:村文化综合活动室(文化大院)简介
**村文化综合活动室(文化大院)简介
**村位于乡政府驻地,辖7个村民小组、197户、750口人,党员35名。全村耕地面积3780亩,主导产业苹果1200亩,核桃2500亩。目前,该村基本实现了生产发展,群众生活富裕,村容村貌整洁,先后被评为“小康建设先进村”、“村民自治模范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
**村文化综合活动室(文化大院)2009年建成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233平方米,硬化院落650.7平方米,总投资20万元。在硬件设施具备的同时,乡党委、乡政府积极实施文化建设中的五大工程,一是将党员活动、计生宣传、图书借阅、群众文化活动合为一体的文化综合活动室,并与2009年在该村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配发投影仪设备1套,利用该设备,加强对村民进行法律、法规和农业科技培训20余场次,使全体村民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二是搞好服务,在县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农家书屋工程,共配套各类图书2500余册,书屋开放以来,共借阅图书200多人次;县文化馆给配送的10余种30多件,乐器和76套秧歌服,给该村的文艺活动东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锣鼓队和秧歌队,利用农闲时间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在与文化站的活动器材进行资源整合后,群众的文体活动也异常高涨,真正实现了“乡党委政府牵头、文化站承办、相关单位参与、城乡居民同乐”的文化活动新路子;三是制度健全。图书管理员严格按照借阅流程办事,不发人情书,从而保证了国家财产安全。该村实施一室多用的发展理念,将警务室、党员活动室、计划生育室、互助资金协会等单位也融入到这个大院,借着科技培训的时机,向群众全方位的进行宣传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文化工作的带动下,该村的经济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金圣”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发挥明显,充分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仅苹果一项就为农民增加人均2000元的纯收入,核桃主导产业发展迅猛,完成了2500亩的规模扩张。2011年该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达到5134元,达到了物质、精神双丰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