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纪念段君毅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纪念段君毅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0年3月16日)
刘淇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座谈会,纪念段君毅同志诞辰100周年,追忆他革命战斗的一生,缅怀他为党和人民建立的历史功勋,学习和弘扬他的革命精神与崇高风范。借此机会,我们谨诚挚表达对段君毅同志的深切怀念,并向段君毅同志的夫人陈亚琦大姐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段君毅同志其他亲属表示亲切的问候。
段君毅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政治工作杰出的领导人,是中共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他的一生英勇奋斗、坚贞不渝,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10年,段君毅同志出生于山东省濮县(出生地今属河南省范县),1931年9月在北平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北平分盟,投身革命工作,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至1937年,他先后担任中国大学党支部书记、中共北平市西区区委书记、全国学联负责人,在白色恐怖下开展党的地下工作,秘密组织开展学生运动。1936年11月23日,“七君子事件”发生后,他带领全国学联同全国各界一起支援宋庆龄等人发起的营救运动,同国民党的倒行逆施作坚决的斗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7年12月,段君毅同志赴延安进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38年4月,他亲聆毛泽东同志的指示赴山东抗日前线工作,先后担任中共泰西特委书记、泰西行政委员会主任,组织发展抗日武装力量,开辟泰西抗日根据地。其间,领导成立了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进行了攻克肥城、夜袭界首车站,配合台儿庄战役破坏铁路等战斗,连战连捷,打击了日寇汉奸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1939年8月起,他先后担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旅副旅长,鲁西军区副司令员,鲁西行署副主任、主任,冀鲁豫区行署副主任、党组书记,中共冀鲁豫第二、第八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豫东(水东)工委书记,冀鲁豫军区豫东作战指挥部政治委员,参加领导冀鲁豫区根据地建设和参与指挥一系列重要战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国解放战争期间,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率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段君毅同志任中共鄂豫区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参与开创大别山解放区的斗争。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为保证二野30万大军渡江作战的需要,他按照因地制宜、上下配合、群策群力的方针,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筹备船只和有关军需品,实现了“要粮有粮、要人有人、要船有船”,为二野和三野大军共同作战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为完成“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历史任务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中国成立初期,段君毅同志先后任中共重庆市委常委,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财经接管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兼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从军队完全转到地方工作。他参与领导恢复了西南地区的生产秩序,安定了社会秩序,建成了成渝铁路,为西南地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1952年8月起,段君毅同志先后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部长、党组书记。在一机部担任领导职务近20年的时间里,他领导和指挥了第一重型机器厂、第一汽车制造厂、洛阳拖拉机厂等一批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意义的骨干企业的建设,亲自参与规划、选址、建厂、投产的各个环节,推动我国机械工业实现了规模从小到大、品种“成龙配套”,为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大革命”期间,段君毅同志受到冲击和迫害,但他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毫不动摇。1970年8月后,他历任四川省革委会和省委负责人、四川“三线”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为四川省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的三线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粉碎“四人帮”以后,段君毅同志任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他认真调查研究,开展组织整顿,迅速恢复了铁路运营生产秩序,提高了铁路运输生产水平,为国民经济的全面好转起到了积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1978年10月,段君毅同志任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省革委会主任。他积极落实中央政策,坚持把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作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好,解决了河南省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推动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使河南省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开创了新的发展局面。
1981年1月至1984年5月,段君毅同志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卫戍区第一政治委员。在首都工作期间,他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学习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重要思想,清理和平反“文化大革命”中的大批冤假错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首都建设方针的四项指示和中央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十条批复,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整顿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社会秩序;积极发展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新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和绿化美化,不断改善城市的面貌;大力推进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首都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首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2年9月起,段君毅同志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直至1992年10月。在中顾委常委任内,他以坚强的党性和高度的革命责任感,继续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列席历次中央全会,多次参加党和国家重要政策的讨论研究。在“八五”、“九五”计划征求意见的讨论中,他不顾高龄,多次到河南、山东等地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及时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工作建议。1987年,他先后担任中央组织部北京市干部考察组组长和国务院振兴汽车工业协调小组顾问。1989年又两次担任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干部考察组组长,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与此同时,还主持编写了《冀鲁豫边区革命史》等多部书籍。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
同志们,朋友们:
段君毅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他顽强奋斗、鞠躬尽瘁,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党和人民将会永远铭记他!
今天,我们缅怀段君毅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始终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不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我们要学习段君毅同志矢志不渝、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在长达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段君毅同志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在关键时刻和重大问题上,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1935年,他险遭国民党特务逮捕,脱险后返回山东老家,但同年12月又毅然返回北平,参加了“一二·九”和“一二·一六”学生运动。1941年1月,他在山东的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经过治疗后,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新的战斗中。“文化大革命”期间,尽管受到冲击和迫害,但他的共产主义信念没有丝毫动摇。
我们要学习段君毅同志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段君毅同志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肯定正确的东西,纠正过去错误的东西,研究解决新的问题。为了贯彻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他在河南省和北京市主持工作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领导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作风,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拥护。
我们要学习段君毅同志无私奉献、襟怀坦白的高尚品格。在担任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期间,为了迅速扭转因“文化大革命”造成的铁路运输的被动局面,疏通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他不辞辛苦,每天工作到凌晨一两点,甚至通宵达旦。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完成了正常情况下难以完成的任务,使铁路运输形势明显好转。他为人谦和、知人善任,在干部中间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他亲自选拔、考察和培养的干部,有不少后来担任了中央和省部级的重要领导职务。他克勤克俭、勤政清廉,个人从不搞特殊化,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也非常严格。无论在职还是退居二线,出差到各地时,他都嘱咐秘书,伙食要按标准结算费用,为保持清正廉洁的生活工作作风树立了榜样。
我们要学习段君毅同志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工作作风。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年代,他都不怕牺牲、不畏艰难,圆满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任务。战争年代特别是从事白区斗争时,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工作。新中国建立初期在西南工作时,为解决成渝铁路建设中钢轨不足的难题,他几次亲自下工厂,发动工人群众修复生产设备,迅速试制并成功轧制出一批批钢轨,保证了成渝铁路建设的需要。到一机部赴任后,1954年筹建“一重”,他亲自带领一机部工作人员到东北富拉尔基现场调查。那时的富拉尔基到处是大草甸子,工作环境非常艰苦。他与同行人员住在大车店里,不辞辛苦勘查选址。建厂过程中,他又数次亲临现场指挥,终于实现“一重”的建成投产。作为一机部领导成员,为加快发展刚刚起步的中国汽车工业,他几次到“一汽”蹲点指导。他同干部和技术人员一起,归纳出“红旗”轿车研制中的25个问题,组织攻关小组,一个一个攻关。全厂干部职工按照他提出的“质量不解决,‘红旗’不出厂”的要求,奋战一年,实现红旗轿车投产下线,让中央领导同志坐上了我们国家自己生产的轿车。在河南省、北京市主持工作期间,他坚决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冲破“左”的束缚,大力推动解决“文化大革命”遗留问题,推进改革开放,迅速开辟了各方面工作的新局面。
同志们,朋友们!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我们纪念段君毅同志,最好的实际行动,就是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遗志,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在纪念段君毅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二〇一〇年三月十六日)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李忠杰
《 人民日报 》(2010年03月17日 09 版)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纪念段君毅同志诞辰100周年。我的发言,着重回顾段君毅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光辉战斗历程,缅怀他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
一、积极参加和组织领导爱国学生运动。段君毅同志青少年时代就受进步思想影响,立下改造旧的社会制度的远大志向。1931年初中毕业后他赴北平求学,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北平分盟,从此走上革命道路。1936年3月,段君毅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0月,段君毅同志赴上海任中国学生救国联合会(即全国学联)执行主席。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华侵略,民族危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他积极贯彻党的方针,主持全国学联进行备战宣传和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在国民党统治区域不断掀起学生抗日救亡的热潮。
二、坚持华北敌后抗战作出重要贡献。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久,段君毅同志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思想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1938年4月被派遣赴山东工作。从这时起一直到抗战结束,他始终战斗在山东、河北、河南敌后抗日战场。他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放手发动群众,率领军民开展斗争,成功开辟了泰西抗日根据地。在抗战相持阶段的艰难岁月中,他主持制定了《整理田赋地亩暂行办法草案》,努力保护农民利益及其抗战积极性;组织创建生产、消费、信用合作社,开办小型民用工厂,自力更生发展经济,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经济封锁。他还直接参与指挥了陆房、苏村和菏泽等重要战斗,虽身负重伤,仍顽强不屈。
三、解放战争中为刘邓大军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抗日战争胜利后,段君毅同志根据党中央指示参加了国共两党“黄河归故”谈判。在国民党违背协议的情况下,他及时组织冀鲁豫边区20万民工浚河复堤,避免了解放区数百万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段君毅同志相继任冀鲁豫区行署主任、晋冀鲁豫军区后方战勤总指挥部司令员、中共鄂豫区委书记兼鄂豫军区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务,参加了转战豫北、鲁西南,挺进大别山和逐鹿中原的历次重要战役、战斗。在进军大西南的战役中,他组织制定运输方案,及时补充前方兵员,多方筹措各种物资,为大西南的胜利解放作出了突出贡献。
段君毅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卓越功勋,他的崇高风范和优秀品德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今天,我们纪念段君毅同志,就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遗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在纪念段君毅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2010年3月16日)
河南省委常委、秘书长 曹维新
《 人民日报 》(2010年03月17日 09 版)
河南是段君毅同志的故乡,他的革命经历同我们党、军队和人民奋斗的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也同河南的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抗日战争时期,段君毅同志是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与日、伪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率领部队攻克通许、杞县、太康、睢县、柘城、西华等豫东六县,为冀鲁豫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段君毅同志先后任晋冀鲁豫军区后方战勤总指挥部司令员、中共鄂豫区委书记兼鄂豫军区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多项职务。他主持制定了《冀鲁豫区参战支前条例》等条例、条令,动员组织民兵、民工参战支前,积极筹备作战所需物资。他还参与了国共两党“黄河归故”谈判,并在国民党单方违背已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及时组织冀鲁豫边区20万民工进行浚河复堤,避免了解放区数百万人民在黄河重归故道时发生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
1978年10月,段君毅同志调任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河南省革委会主任。上任不久,段君毅同志主持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号召全省干部群众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深入开展揭批查运动;很快将全省“文化大革命”中的19万多件冤假错案平反昭雪,使50多万受迫害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解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较早地在河南农村大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推动社队企业发展,在企业进行扩大自主权试点工作,率先将农村的承包经验“引进”洛阳轴承厂等工业企业;他高度重视外资和技术引进工作,两次给国务院领导同志写信促成在濮阳油田建立大化肥厂,全力支持国家重点引进项目平顶山锦纶帘子布厂的施工建设。党中央对他在河南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指出:“河南党的组织在极端复杂、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做了许多工作,坚决贯彻执行了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同三年前相比,政治状况和经济状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1981年初段君毅同志离开河南,但多次回家乡视察指导工作,推动建成了汤(阴)濮(阳)铁路、濮(阳)台(前)铁路,先后为信阳老区协调1亿多元建设资金,并提出了治理黄河、发展汽车等工业的许多好建议。
在纪念段君毅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要继承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作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谱写中原崛起的新篇章!
在纪念段君毅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二〇一〇年三月十六日)北京市委副书记 王安顺
《 人民日报 》(2010年03月17日 09 版)
段君毅同志1981年1月至1984年5月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他在北京工作期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转变时期,段君毅同志披肝沥胆,呕心沥血,为首都的发展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段君毅同志狠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进一步端正思想路线,坚决平反冤假错案。他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克服“左”的影响,排除右的干扰,对北京市各级党组织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是在经济建设方面,段君毅同志强调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发展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他提出,北京的发展要充分发挥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工业要着重发展能耗低、用水省、占地少、不污染扰民、容纳劳动力多的行业。农业要贯彻执行“服务首都、富裕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
三是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段君毅同志积极贯彻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要求全市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行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把国家、企业、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有机统一起来,调动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四是在城市建设方面,段君毅同志强调城市建设和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事业,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其中既有物质文明建设的内容,又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针对当时北京城市建设比例严重失调、基础设施欠账很多、各种生活服务设施不配套、住宅建设大大落后于城市人口增长等诸多矛盾,提出要坚决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各项建设的先行地位,合理安排城市布局,切实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工作。
五是在党的建设以及干部人事工作方面,段君毅同志到任后针对一些同志对中央的指示、政策执行不力的问题,强调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严肃党的纪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他针对当时北京市党政机关中存在的机构臃肿、职责不清、人浮于事的弊端,狠抓机构改革。针对当时全市干部队伍的状况,强调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实现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段君毅同志对首都工作特点规律的认识和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对我们做好今天的工作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段君毅同志离开我们已经6年,可以告慰他的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首都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随着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的圆满成功,首都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各方面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第二篇:在纪念孙起孟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纪念孙起孟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1年3月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王兆国
《 人民日报 》(2011年03月02日
06 版)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座谈会,纪念孙起孟同志诞辰100周年,深切缅怀他的生平业绩和历史贡献,追思和学习他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不懈奋斗的高尚品格和始终不渝的理想追求。
孙起孟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建国会和全国工商联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孙起孟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爱国奋斗的一生,是为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
孙起孟同志1911年3月2日出生于安徽省休宁县,1918年随父母迁居苏州。在他的青少年时代,中国外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掠夺,内受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和盘剥,国家风雨飘摇,人民濒于绝境。面对处于深重灾难中的国家和民族,孙起孟树立了教育救国的志向。从此,他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矢志不渝、脚踏实地实践自己爱国、救国、建国的理想和抱负。
1929年从苏州东吴大学政治系毕业后,孙起孟进入江苏省立苏州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并任训育主任,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在满怀赤忱教书育人的同时,他积极宣传进步思想,团结青年学生与国民党的反动教育政策进行斗争。“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孙起孟和其他进步教师带领学生走向街头,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募捐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1936年,应黄炎培之邀,到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赴重庆,任重庆中华职业教育社四川办事处主任。由于参加爱国进步活动,他受到国民党当局的迫害,被迫离职。他辗转贵阳、重庆继续从事爱国民主运动,通过多种渠道,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和争取和平民主、反对独裁内战的斗争,并在斗争实践中坚定了跟共产党走的信念,自觉地为实现党的主张而奋斗。1942年至1946 1 年,在昆明中华职业教育社任职期间,他不顾自身安危,帮助了不少共产党员,并掩护共产党的地下电台,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宝贵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华民族面临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重大抉择,孙起孟同志积极投身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于1945年参与筹组创立民主建国会,担任常务理事兼秘书处主任,负责民建日常工作。他还先后担任民建全国会务推进委员会委员、常委,民建总会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团结爱国工商业者和有联系的知识分子,配合中国共产党,为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和平、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而斗争。1947年,孙起孟同志被推派为民建驻港代表,建立与中国共产党以及其他民主党派的联系。1948年,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口号”后,民主建国会积极响应,孙起孟同志代表民建赴东北解放区,标志着民建最终走上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道路。1949年2月来到北平,后出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副秘书长,参加新政协筹备和《共同纲领》起草工作。1949年8月,针对美国国务院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他执笔起草了民建反驳这一白皮书的声明,揭露和驳斥帝国主义企图利用所谓“民主个人主义者”颠覆新中国的阴谋,阐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走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赞誉。1949年9月,他作为中国民主建国会的正式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担任副秘书长,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见证了新中国诞生的历史性时刻。
新中国的成立,为孙起孟同志报效祖国开辟了广阔的天地。1950年1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立和巩固政权、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崭新事业,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兼人事局局长,中央人民政府人事部副部长,全国编制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第六办公厅副主任,国务院第八办公室副主任。他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在恢复国民经济、加强政权建设和参加国家管理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孙起孟同志受到冲击,被错误监禁。身处逆境,他仍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矢志不渝,体现了一个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战士的优秀品质和崇高风范。
孙起孟同志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筹备工作,被确定为大会副秘书长。之后,他还担任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第二届全国人大预算委员会委员、常委会办公厅副主任,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人大工作的开展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改革开放后,孙起孟同志担任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领导职务。他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始终致力于国家民主法制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0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有关建议,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宪法和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的决议,孙起孟同志担任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参加讨论,坚决拥护和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为1982年宪法的出台贡献了力量。在全国人大工作期间,孙起孟同志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依法办事,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参加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监督、视察考察、对外交往和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大力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始终关心教育事业发展,积极推动教师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的制定和贯彻实施,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作出了积极贡献。
孙起孟同志是我国民主党派的著名领导人。他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为不断发展好、落实好、宣传好这一制度作出了积极贡献。孙起孟同志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第二、三、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全国政协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长期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讨论。1980年至1982年,他在邓小平同志直接领导下,参与修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带队到北京、天津、浙江等多个省市召开座谈会,深入调查研究,为修改好章程作了大量基础性工作。1989年,遵照邓小平同志关于制定民主党派成员参政和履行监督职责的批示精神,他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参与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这一重要文件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93年3月,在他的主持下,民建中央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共中央的采纳。八届全国人 3 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进了宪法序言之中,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这一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孙起孟同志是中国民主建国会和全国工商联的卓越领导人。他历任民建第一、二、三届中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四、五、六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六、七、八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全国工商联第三、四届副主任委员,第五届副主席。他一生致力于民建和工商联的建设,充分发挥密切联系工商界特色和优势,积极践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展现了一名参政党领导人的高贵品质。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团结带动工商界人士爱国守法,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支援国家建设,参加反帝爱国和争取祖国统一的斗争。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他广泛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帮助工商业者认清社会发展规律,推动全行业公私合营,并及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协助制定与完善对工商业者的政策,为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付出了辛劳。他在工商界中大力倡导以自愿为基础、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基本方法的自我教育,推动成员学习社会主义理论和政策,逐步形成了“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纲领,为民建、工商联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他与民建其他领导人一起,团结带领民建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认真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确定了“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行动纲领,积极兴办企业,安置待业青年,开展支边扶贫工作,并结合民建的特点和优势,探索形成了以经济咨询服务、工商业培训为主要形式的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路子,开创了具有自身工作特色的新途径。1987年担任民建中央主席后,他坚持把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民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推动民建积极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协商讨论,就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深入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
孙起孟同志是著名的教育家,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曾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第六、七届理事长,为推动和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昆明中华职业教育社、重庆中华职业教育社四川办事处工作期间,他积极探索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在担任中华职业教育社领导职务时期,他认真研究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主动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 4 策。1995年,针对我国剩余劳动力安置就业中遇到的困难,他从中华职业教育社自身特点出发,倡导并实施“温暖工程”,把扶助弱势群体、促进劳动力就业作为基本任务,坚持“为国分忧、为民效力,急人所急、雪中送炭,灯亮一盏、光洒成片”的指导思想,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及捐资助学活动,取得显著成效,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同志们,朋友们!
孙起孟同志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了毕生精力,以他不平凡的人生轨迹,见证了百年中国的沧桑巨变。他的光辉业绩和杰出贡献,深深铭记在我们心中。他的高尚品格和奋斗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今天我们纪念孙起孟同志,要学习他热爱祖国、对国家和人民无限忠诚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早在青年时期,他就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国家和民族的光明前途,他参与组建民主建国会,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为召开新政协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在民建成员中奔走协调、建言献策。他以强烈的爱国热忱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了全部精力和智慧。作为民建的卓越领导人,他明确提出爱国主义是民建的立会之本、前进之基、兴会之源。他发扬贯彻民建“爱国、爱党、爱会、爱学”的优良传统,推动民建始终不渝地遵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他十分关心祖国统一大业,坚决拥护“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团结带领广大民建成员积极配合做好“反独促统”工作,身卧病榻仍关注台海局势,为促进祖国完全统一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殚精竭虑,不懈奋斗,以自己一生追求和奋斗的光辉实践展现了老一辈民主党派领导人爱祖国、爱人民的深厚情怀和人格魅力。我们向他学习,就是要始终坚持并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顺应时代要求,勇担历史责任,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今天我们纪念孙起孟同志,要学习他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矢志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孙起孟同志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中,5 树立并坚定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早在1939年,他就向周恩来同志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周恩来同志鼓励他服从革命需要,并以党外布尔什维克相勉。后来虽经历坎坷,但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信念,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始终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对共产党真诚热爱、自觉追求,同共产党亲密合作、荣辱与共,是他毕生经历的突出写照。作为中国共产党值得信赖的挚友和诤友,他在共同的事业中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共领导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关系。我们向他学习,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把老一辈民主党派领导人同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真诚合作、不断进步的优良传统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今天我们纪念孙起孟同志,要学习他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学以致用的求实精神。孙起孟同志一生追求真理,主张“成见不可有、主见不可无、定见要正确”,强调通过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使“主见”接受实践的检验,成为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定见”。作为我国统一战线德高望重的杰出代表,孙起孟同志长期担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他十分注重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多党合作和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研究,十分重视民建组织和成员的思想建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总结实践经验,形成了大量的著述和文稿。如《实行两种性质不同的监督》(1982)、《人民政协的长期性、统战性、广泛性、党派性和协商性》(1984)、《民主集中制是我们的终身大学校》(1991)、《关于民主党派领导工作问题的思考》(1992)、《关于统一战线、多党合作的几个问题》(1994)等,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许多重大问题,不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教育,为丰富和发展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1993年,他亲自带领民建中央调研组赴武汉长江动力公司汽轮发电机厂,深入调研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就国企改革发展问题提出了富有启发性和建设性的调研报告。他一生勤奋好学,笔耕不辍,晚年依然热切关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撰写了《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关于“两个务必”的优良作风》、《关于科学发展观》等文章,坚决拥护并积极宣传党和国家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举措。我们向他学习,就是要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环 6 境中坚持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永葆思想青春。
今天我们纪念孙起孟同志,要学习他光明磊落、清正廉洁、宽厚待人的高尚风范。孙起孟同志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地位,1996年,为推进民建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他主动辞去主席职务,被推选为名誉主席,赢得了全体民建成员的尊敬和爱戴。他一生奉行“责在人先、利居众后”,在生活上从不搞特殊,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十分严格。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他深居简出,平静恬淡,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他一生严格要求自己,真诚奉献爱心,念念不忘因灾受困的人民、家境贫寒的失学儿童,每每捐赠都慷慨解囊。我们向他学习,就是要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求真务实,廉洁奉公,克勤克俭,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鞠躬尽瘁。
同志们,朋友们!
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我们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又迈上一个新台阶,中华民族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走向未来、走向世界,我们的事业展现出更加光明美好的前景。孙起孟同志等先辈们孜孜以求并为之终身奋斗的伟大理想和宏伟目标正在逐步实现。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孙起孟同志的思想,弘扬孙起孟同志的精神,同心协力、锐意进取,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第三篇:刘云山在纪念范长江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座谈会,纪念范长江同志诞辰100周年,缅怀范长江同志的不凡业绩和精神风范。在此,我谨向为党的新闻事业做出贡献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范长江同志的亲属和
参加座谈会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问候!
范长江同志是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出色的领导者,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范长江同志的整个新闻生涯是同国家和民族命运,同我们党领导的进步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报道红军长征壮举,及时披露西安事变真相,热情反映陕北红区景象,勇敢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用事实驳斥了反动势力对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种种攻击和诬蔑。“长江一支笔,胜过百万兵”。他采写的代表作《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脍炙人口、彪炳史册,至今仍被视为经典。他发起创办中国青年记者学会——也就是中国记协的前身,团结大批进步青年记者,在新闻战线上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积极地配合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行。他牵头筹办《人民日报》北平版,筹建新华社上海分社,出版《解放日报》,先后担任新华社总编辑、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新闻宣传单位重要领导职务,为创建和发展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潜心研究新闻理论,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比如:“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新闻是报纸的生命,是报纸的灵魂”等。这些关于新闻工作基本规律的重要论述,在今天看来仍闪烁真知灼见,为新闻理论界广泛引用。范长江同志在纪念鲁迅先生的诗中写道:“手无寸铁兵百万,力举千钧纸一张;坚持真理勇战斗,先生火炬照四方。”这是他对鲁迅先生的高度评价,也是他本人一生的孜孜追求。可以说,范长江同志的一生是不断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一生;是为新中国新闻事业呕心沥血、不懈奋斗的一生。为纪念范长江同志,每年的11月8日,即他创建“中国青年记者学会”的日子(1937年11月8日)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记者节”。以他名字命名的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2005年与“韬奋新闻奖”合并为“长江韬奋奖”),成为我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
范长江同志高尚的思想品格、丰富的新闻实践和独到的理论见解,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纪念范长江同志,就是要进一步学习、继承和发扬范长江等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宝贵精神,激励当代广大新闻工作者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不断书写中国新闻事业新的辉煌篇章。
范长江同志的新闻实践启示我们,新闻工作者要追求真理、追求进步,坚定政治立场,牢记社会责任。范长江同志始终把自己的新闻活动同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认真思考和辨别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的革命道路,从一个有着进步思想的青年,逐步成长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一旦树立共产主义信仰,他便全身心投入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竭力为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较早地论述了新闻和政治的关系问题,鲜明提出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他说,“没有正确的政治认识,等于航海的船没有了指南针。”“一个报纸只要抓住了时代政治要求,是会受欢迎的”。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向范长江同志学习,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工作实践。要坚定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唱响时代主旋律,最大限度地增进干部群众的共识,最大限度地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要树立和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认真考虑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着力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用积极健康的新闻作品吸引观众、打动听众、赢得读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范长江同志的新闻实践启示我们,新闻工作者要面向群众、扎根群众,反映人民呼声,满足人民需求。范长江同志强调,“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要争当受人民欢迎的好记者”。他始终关注民众,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深入、准确地报道了上世纪30年代中国西北民众的生存现状,并以民众的视角加以审视和分析。他坚持与工友店员、商人小贩广泛往来、促膝交谈,不断汲取新闻的源泉与前进的动力。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向范长江同志学习,就要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是伟大时代的主角,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丰富内涵,怀百姓情感、写百姓生活、做百姓记者。要深刻认识只有心里装着人民,笔下才有人民,只有真正热爱人民,才能真正感动人民,不
断增进同群众的感情,了解群众愿望,反映群众呼声,把版面、荧屏更多地留给群众,把镜头、话筒更多地对准群众,多宣传基层群众的先进典型,多反映平凡人物的工作生活,唱响普通劳动者之歌。要认真落实“三贴近”要求,多运用群众的生动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具体事例,有针对性地解答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使新闻宣传更加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更好地发挥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作用。范长江同志的新闻实践启示我们,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紧扣时代脉搏,记录时代画卷。范长江同志十分注重实地采访,无论是崇山峻岭、戈壁沙漠,还是炮火纷飞的战场前线,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上世纪30年代,他历时十个月,行程四千里,深入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广大地区考察采访,写下数十篇内容翔实的旅行见闻,引起全国轰动。他冒着硝烟弹雨,在华北、西北、华中、东南等地战场奔波不息、辗转万里,记录革命军队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正因为如此,他的新闻作品鲜活生动、见人见物,逼真地勾勒出风云激荡的时代变迁,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向范长江同志学习,就要大力弘扬“用脚板跑新闻”的优良作风,提倡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接“地气”、补“底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体验生活,推出更多带着生活气息、充满深厚情感、深受读者欢迎的新闻作品。实践反复证明,好新闻是“跑”出来的,是“挖”出来的,老关在楼房里体验不到火热生活,光坐在电脑前敲打不出精品佳作。应当看到,现在社会环境发生很大变化,采访手段更为先进,工作条件大为改善,更要提倡沉下身心、走进基层,与人民群众建立息息相通的深厚感情,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把握时代脉搏、感悟生活真谛、挖掘新闻富矿,不断采写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闻报道、精彩文章。
范长江同志的新闻实践启示我们,新闻工作者要勤于学习、终身学习,丰富知识储备,增强工作本领。范长江同志强调新闻记者“要有丰富的知识,这个知识,既要博,又要精”。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农业等方面的典籍,他的旅行通讯中往往都贯穿着丰富的历史、地理等知识。他还特别强调提高新闻记者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认为在采访、表达和行动等各方面的技术手段,都要纯熟地掌握,“否则可能是学者,不一定是记者”。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向范长江同志学习,就要适应建设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强化学习意识,养成学习习惯,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和第一需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以谦逊的态度、顽强的毅力,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本领。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掌握
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高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既要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成为见多识广的“杂家”,又要加强专业知识积累,努力成为专家型记者,成为新闻宣传业务的行家里手。要敏锐感知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变化,跟踪学习新媒体知识,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开展新闻报道,增强新闻宣传效果。要坚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与运用相结合、与创新相结合,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新举措、新办法。
范长江同志的新闻实践启示我们,新闻工作者要注重品格、注重修养,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范长江同志始终坚持职业操守,不为金钱、利益所诱惑,不被诽谤、威胁所吓倒,他的新闻作品中具有强烈的正义感。他曾痛心地指出,有些新闻记者以为发表新闻大权在自己手里,贪图物质上的“便利”,是非颠倒,毁誉失真。这些话至今仍有很强的警示意义。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向范长江同志学习,就要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做到品行兼优、人文并美。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珍惜新闻记者这个神圣职业和人生机遇,把新闻工作作为记录历史、引领时代的崇高事业来追求,决不能仅当作养家糊口的工作岗位,更不能当成捞取个人好处的便利,陷入追名逐利的庸俗之中。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恪守新闻从业基本准则,坚持敬业奉献、诚实公正、清正廉洁、严守法纪的职业道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新中国刚刚度过60华诞,经过60年的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和巨大进步。现在,我国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认真贯彻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努力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闻理念和体制机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有一个新的更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新闻事业,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觉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紧扣时代主题、唱响奋进凯歌,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进程中展现新风貌、创造新业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事业,这就要求我们忠诚党的事业、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党管新闻、党管媒体不动摇,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在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
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和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还应当是具有强大传播能力的新闻事业,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整合资源,着力加强媒体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着力提高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推动形成覆盖广泛、技术先进、影响力强的现代传播体系,使我们的声音进入千家万户、传遍世界各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也是面向世界的新闻事业,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宽广眼界,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明多样性的客观实际,继续加强同各国媒体在新闻传播、人力资源、信息技术、业务发展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舆论新秩序建设,共同致力于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
同志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天地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新闻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勤奋工作,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郭伯雄在纪念杨得志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郭伯雄在纪念杨得志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1年1月4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座谈会,庆祝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著名的高级将领杨得志同志诞辰100周年,缅怀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品质,表达我们对他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杨得志同志1911年1月出生于湖南醴陵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因家贫到安源、衡阳等地做工。1928年1月投身革命,参加湘南起义,加入工农革命军第7师,4月随部队到井冈山,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起,在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任排长、连长、团长等职。在毛泽东、朱德同志率领下,参加了井冈山反“进剿”和反“会剿”斗争;随部转战赣南闽西,先后参加了大余、大柏地、长汀、龙岩等战斗和进攻长沙战役。在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中,他率部参加了龙冈、观音崖、黄陂、漳州、蛟湖、三甲嶂等战役战斗,作战勇敢,指挥果断,荣获三级红星奖章。在长征中,他带领红1军团第1师第1团担负先遣任务,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掩护中央机关,开辟了前进道路;突破乌江,为迅速夺取遵义创造了有利条件。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同志亲自指挥下,他率部参加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组织指挥“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为红军北上抗日开辟了通路。到达陕北后,他任红1军团第1师副师长、第2师师长,指挥部队参加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等重大战役,为巩固和保卫陕甘苏区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得志同志任八路军第115师第685团团长,在具有重大政治、军事意义的平型关战斗中,他率部与兄弟部队并肩作战,为赢得战斗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38年2月,他率领部队进入吕梁山区开展游击战争,为建立以吕梁山区为中心的晋西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后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副旅长、代旅长。1939年3月,任冀鲁豫支队支队长,后任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兼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在残酷紧张、艰苦复杂的环境中,他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民主政权,壮大抗日武装,组织领导军民开展敌后平原游击战争,粉碎了日伪军的频繁“扫荡”和“蚕食”,将豫北、冀南、鲁西南地区连成一片,巩固和发展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944年8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1旅旅长,担负保卫党中央、保卫延安的重任。
解放战争时期,杨得志同志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1、第2纵队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19兵团司令员。1945年10月在刘伯承、邓小平同志领导下,率部参加了邯郸战役。后在聂荣臻同志领导下,率部参加了张家口保卫战、正太战役、青沧战役、保北战役。1947年10月,指挥了清风店战役,歼灭国民党军第3军主力,这是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野战军转入战略进攻后的第一个大胜仗。11月,指挥部队攻克石家庄,被朱德同志誉为“夺取大城市之创例”。1948年率部转战察南、绥东、热西、冀东,牵制华北国民党军,配合了我军东北战场的作战。11月率部参加平津战役,攻克新保安,歼灭华北国民党军精锐主力第35军,为平津决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之后,他挥师参加攻克太原、夺取兰州、进军宁夏等作战行动,为华北、西北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立下了不朽功绩。
新中国成立后,杨得志同志任第19兵团司令员兼陕西军区司令员。1951年2月率部参加抗美援朝,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指挥所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1951年夏、秋季防御战役,参加指挥了1952年秋季反击作战、上甘岭战役和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1954年回国,入军事学院学习,兼任战役系主任。1955年后,历任济南军区司令员、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在此期间,杨得志同志把全部身心投入到保卫国家安全和加强部队全面建设上。60年代,他组织领导济南军区部队进行大练兵,1964年率军事训练尖子到北京汇报表演,接受党中央、毛主席的检阅,受到高度赞扬。他坚持我军优良传统,深入基层,奔波于边防海防前哨、国防施工现场,带头并组织济南军区的将军下连当兵。他严格管理部队,重视作风养成,扎实推进部队思想政治、军事技术、后勤保障、科研装备等全面建设。1979年,在保卫边疆的作战中,他亲临一线指挥部队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
1980年起,杨得志同志先后担任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第十一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他致力于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参与制定了我军军事战略方针和军队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位置,组织领导了华北军事大演习;认真贯彻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注重军队质量建设,组织实施了百万裁军。他还多次率团出访,增进了我军与外军的了解和友谊,为扩大我国我军在国际上的影响,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1987年,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杨得志同志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退居二线后,他一如既往地拥护支持改革开放,经常深入农村、厂矿、学校调查研究,关心经济发展和老少边穷地区群众生活,提出过许多建设性意见。他对部队现代化建设十分关注,经常深入部队视察,教育官兵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
杨得志同志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建立了不朽功勋。他的崇高品质和革命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要学习杨得志同志对党忠诚、对共产主义事业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杨得志同志是在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投身革命的,在井冈山斗争最艰苦的阶段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生历经各种考验,始终对党忠心耿耿。他坚决维护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决策指示,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党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他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十年**中,他坚决抵制和反对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力保护群众和老干部,维护部队和社会稳定。他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病重期间仍时刻关心党的事业和军队建设,表现出一个共产主义者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
我们要学习杨得志同志智勇双全、能征善战的指挥才能。杨得志同志是从士兵逐级成长起来的著名战将,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他作战英勇,敢打敢拼,打了许多硬仗恶仗,早在长征中,他所率领的红1团就被周恩来同志誉为“天下第一团”。他胸怀全局,不畏艰难,关键时刻过得硬、打得赢。他善用谋略,坚毅果敢,在巩固苏区、坚持敌后抗战、转战华北、解放大西北和抗美援朝、保卫边疆等战役战斗中,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战绩,展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组织领导才能,不愧为在战火中锤炼出的一代名将。
我们要学习杨得志同志善于学习、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杨得志同志具有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既有创业者的革命气魄,又有实干家的务实精神。革命战争年代,他先后担任过我军多支主力部队的主要指挥员,注重结合战争实践学习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指挥作战。建国后,他一直身居我军重要领导岗位,始终致力于部队全面建设。特别是他担任总参谋长期间,正是我军建设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他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为实
现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开创我军建设新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要学习杨得志同志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的崇高品德。杨得志同志数十年如一日,始终用共产党员和普通一兵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老红军的革命本色。他气度豁达,待人宽厚,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善于团结同志,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把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他心系群众,关心部属,深受大家的敬重和爱戴。他谦虚谨慎,淡泊名利,功高不自傲,位显不自居。他艰苦朴素,廉洁自律,生活十分简朴,教育子女非常严格,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情操。
同志们,当前我军建设正处在关键阶段,任务艰巨繁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同心同德,振奋精神,埋头苦干,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第五篇:在纪念包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纪念包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座谈会,隆重纪念抗日英雄包森同志诞辰100周年,缅怀这位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革命先驱。
包森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英名永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史册,他的赫赫战功与英雄事迹将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记忆中。
包森,原名赵宝森,陕西蒲城人。生于1911年,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陕甘宁边区和西安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33年秋,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他虽受尽各种酷刑,但仍然威武不屈,并积极组织难友开展绝食斗争,抗议国民党当局的拘禁和迫害,为此被敌人定为“首乱分子”,隔离关押,加以重铐,直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才获释出狱。出狱不久,包森即奉命赴延安抗日-1-
军政大学学习。抗战爆发后,被派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独立一师工作,任33大队党总支书记。1938年6月,率40多人到冀东地区,在河北兴隆一带开辟抗日游击区。1939年4月下旬,包森指挥部队巧妙设伏活捉了日本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此事不仅震动日本朝野,也极大地鼓舞了华北军民的抗日热情。同年秋天,包森被任命为冀东军区副司令员。
1940年2月,包森率部进抵盘山,全力开辟盘山抗日根据地。6月下旬,设伏白草洼,与日军激战14个小时,全歼日军一个骑兵中队,首开冀东地区整建制全歼日军战斗的先河。同年秋,冀东军区十三团正式组建,包森任团长。经一年浴血奋战,在盘山周围地区建立了7个联合县政府,境内人口200多万。1941年春,包森率部参加反“治安强化运动”。同年秋,冀东军区开展打击伪治安军的作战行动开始后,在他的指挥下,部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果河沿战斗。1942年1月,包森率7个连的兵力在燕山口内果河沿一带设伏,经过激战,毙伏日伪军中佐以下官兵近千人,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
胜强的奇迹。当时冀东一带包森的大名妇孺皆知,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包队长”、“包团长”、“包司令”,而日伪军则把他视为克星,伪军们发生口角时,经常以“出门打仗碰上老包”为咒语。
包森上百次地出没在与日伪军短兵相接的战斗厮杀中,多次负伤,但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每次都坚守在指挥战斗的最前沿。1942年2月17日,包森所部在遵化境内野虎山一带与日伪军遭遇,他在指挥作战时不幸胸部中弹,壮烈牺牲,以自己31岁的生命,为威武不能屈的民族精神作了最好的诠释。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蒲城是包森同志的家乡。虽说他自幼离开家乡,但是,无论时隔多久,家乡人都始终牵挂着远在他乡的游子,都始终不会忘却他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的丰功伟绩,都始终以包森同志引以为荣。
包森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崇高品质和革命风范,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值得学习和发扬。
我们要学习包森同志对党无限忠诚、矢志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条件多么艰苦,形势多么复杂,他始终对共产主义理想坚贞不渝,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包森同志一生经受了多次复杂严峻的考验,但他“从来没后悔过”。他与中国共产党患难中见真情,合作中增共识,历经风霜而意志弥坚。
我们要学习包森同志实事求是、身体力行的精神。包森上百次地出没在与日伪军短兵相接的战斗厮杀中,不止一次地负伤挂彩,但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每次都坚守在战斗指挥的最前沿。
我们要学习包森同志创新工作、果敢决断的精神。包森多谋善断、英勇果敢,在他的指挥下,部队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1942年1月燕山口内果河沿一役,包森以七个连的兵力,毙俘敌伪中佐以下官兵近千人,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
我们要学习包森同志勤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包森同志始终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工作作风深入踏实,在他身上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团结部下、爱护战士、深入群众,被大家亲切称为“我们的包司令。”
蒲城是包森同志的家乡。把英烈的故乡建设好、发展好,是包森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无限希冀,更是76万蒲城群众的殷切期盼。当前,我们已经踏上“十二五”新的征程,蒲城正处于一个大步向前、大幅跨越、大有作为的重要时期,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我们要继续按照“坚持科学发展、推进三化联动、壮大产业集群、实现富民强县”的总体思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跨越赶超为主调,以项目带动、工业推动、城乡联动、创新驱动为主攻,凝心聚力,锐意进取,鞠心给力兴蒲富民大业,促进蒲城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确保“努力再造一个新蒲城”目标如期实现!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