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案教师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相关背景及悼词写法
2概括课文基本内容,分析文中结构复杂的语句,3理解主旨,体会文章论述特色。二课前准备(一)背景
1.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17日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本文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的葬礼上用英语发表的讲话。(二)、简介悼词的一般要求。悼词一般分为四个部分:
1.介绍去世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2.介绍去世者的简历。
3.颂扬去世者的主要业绩和主要的优秀品质等,肯定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4.给去世者以综合评价,寄托哀思,并慰问去世者家属。(三)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繁芜
不可估量
卓有成就 即使 ....拂去
.浅尝辄止 嫉恨 悼念 诽谤 诬蔑 .......2.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
A浅尝辄止
竞相
爱戴
顶峰 B忠心喜悦
独到
诬蔑
忌恨 C豁然开朗
建树
诅咒
逝世 D坚忍不拔
芜草
驱逐
估量
(四)整体把握课文
1、从整体看,课文是怎样构思的?(字数不超过50个字)
说明:先说马克思的逝世,然后说马克思逝世所带来的损失,再从理论到实践说马克思的贡献,最后说马克思的影响。
2、文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描述马克思的逝世,第二部分(第2至7自然段)评价马克思的功绩。第2自然段写马克思逝世的影响。那么,马克思功绩主要表现在哪两方面?请概括。
说明:革命实践活动(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和理论研究(历史科学)。3、课文写马克思在理论上的贡献,其贡献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说明: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在其他科学领域有独到的发现。
4、文章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论述马克思的影响,主要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这一影响?
说明:敌人,驱逐他,诽谤他,诅咒他;战友,尊敬他,爱戴他,悼念他;作者,预见马克思的不朽。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5、“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1)对划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代了当时的情况
B、表示出乎意料之意 C、表达了崇敬之情
D、含有惋惜之情
说明:C。
(2)为什么要交代“在安乐椅上”逝世?
说明:他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工作到最后一息。
(3)对文中破折号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破折号起停顿作用,表示恩格斯不想说出马克思逝世的消息但又不得不说的矛盾。
B、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睡着了”的意思是“永远地睡着了”--死亡。C、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强烈的转折,表达恩格斯由于没有料到马克思的逝世这样突然,而在思想感情上发生剧变,产生的了极大的悲痛。
D、破折号在这里既有解释的作用,也表示语气上的短暂停顿。正是这一停顿,突出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表达。
说明:C。注意文中的“但是”。●第2自然段。
6、“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对划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克思的影响是极大的,人们不久就会发现世界上失去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B、马克思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太重要了,对他的逝世,人们心理上一时很难接受。
C、马克思对人类的贡献极大,他的逝世的损失无法弥补,他的位置无人可以取代。D、马克思主义日臻完善,由于马克思逝世,将使革命理论的研究出现一段空白。
说明:C。说法过于绝对。●第3自然段。
7、“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这一个发现有什么意义?
说明:达尔文从生物学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的起源,推翻了“上帝造人”的宗教落后观点;马克思从社会学的角度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为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二者同样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8、这一段中的“一个简单事实”指()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B、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C、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D、“人们首先……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说明:C。大多的答案认为是D。其实不然。首先,从“所以”后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不是“一个简单事实”,而是对这一事实的解说或分析,从而推出的一个比较深刻的结论;其次,从语言线索“所以”、“因而”等可以看出,作者是对这一“简单事实”进行推理的。●第4自然段。8、这一段说明马克思的第二个重要的理论贡献。文中“豁然开朗”是什么意思?“在黑暗中摸索”又是什么意思?
“豁然开朗”:。
“在黑暗中摸索”:
说明:“豁然开朗”,说明了马克思找到了一条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并解决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的正确道路。“在黑暗中摸索”,与之相反,比喻马克思以外的各种学说都始终没能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9、把下面4个短句改写成一个单句。①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真理。
②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从客观实践中产生出来的。
③马克思列宁主义已在客观实践中证明为真理。
④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最正确、最科学、最革命的真理。说明: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从客观实践中产生,已在客观实践中被证明了的最正确、最科学、最革命的真理。●第6自然段。
10、“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一句中:(1)“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主要的”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1)“这”指的是两个发现和他所研究的其他任何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2)重视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科学的新发现,“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即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注意:(1)两个“喜悦,一个”密切注视“。(2)”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推翻“、”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等。答案相近则可。●第7自然段。
11、第7段的第一句话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为什么说”首先“呢?
说明: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然后才是一个理论家。这是承接上文对马克思科学理论的评述而说的,意在说明马克思不是为理论而理论,他创立科学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指导革命实践,参与革命实践,否则他也就不可能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这是从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的角度说的。●第8自然段。
12、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的意思是什么?下面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克思有来自多方面的攻击,腹背受敌,处境十分艰难,斗争非常残酷。B、马克思开始潜心研究革命理论,尚未注意来自各方面的敌人,理解马克思的理论和实践的人还不多。
C、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所以敌人忌恨与诬蔑他。D、马克思办报纸,创办国际工人协会,与资产阶级斗争,所以敌人忌恨与诬蔑他。
说明:C。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功绩,一是创立革命理论,二是参加革命实践。
13、”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1)”蛛丝“指什么?
说明: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驱逐他,保守派可极端民主派诽谤他,诅咒他。(2)表现马克思对政敌怎样的态度?
说明:表现马克思对政敌攻击的藐视和无畏。
14、”尊敬、爱戴和悼念“这三个词,其中”悼念“一词能否调到前面?为什么?
说明:不能。”尊敬、爱戴“是对马克思生前创造的光辉业绩而言,而悼念是对马克思的逝世而言,语序排列应是从生前到逝世。也正因为有尊敬与爱戴的条件,才能悼念的结果,这是前后因果关系。●第9自然段。
15、恩格斯说”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现在我们在悼念一个善良的人的时候,说是”某某永垂不朽“,这里却为什么说”将永垂不朽“?
说明: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马克思的思想已经至少在中国变成了现实。而当时,共产主义运动还刚刚兴起,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还只是少数。在那样一个时代,恩格斯认为虽然马克思离开了人世,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将取得最后胜利。因此,这个”将“是表明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不朽生命力的坚定信心。
16.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四个关键词。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文段主要有两层意思:有太多的古籍需要修复,从事古籍修复的人才不足。从中提取最重要的词语,无疑应该是:古籍、修复、人才、不足。这四个词基本能反映本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学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结合文体特点,提纲挈领,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走进马克思“跨越时空的美丽”人生,汲取精神营养,提升人生境界
二、相 关 链 接
悼词,演讲词的一种是死者所在单位的领导或亲友在追悼会上发表的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文稿悼词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标题写“悼词”二字或“在某某某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本文为“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正文部分,首先要写明死者生前的身份或各种职务名称,不幸去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和终年岁数,表明用什么样的心情悼念死者其次按时间顺序或其它顺序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对其一生做出正面评价,以表彰死者的优秀品质和主要贡献,进而说明其逝世后带来的损失再次说明从哪些方面向该同志学习,怎样以实际行动化悲痛为力量最后另取一行,用“某某某同志安息吧!”或“某某某永垂不朽”作结悼词,要切合死者的身份特点,在表达上要求把记叙、议论和抒情结合起来,语言应精练而富于感情色彩,措词应恰如其分
三、自读课文理顺脉络
1、了解语境的独特
———————————————————————————————————————
2、找出全篇行文的总纲,了解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
四、研读课文体味特性
1、找出文中承递性的词句及过渡性句段,并画出有关指代性词语,了解其指代内容
———————————————————————————————————————
2、研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找出哪些词语表明马克思逝世了
———————————————————————————————————————
2)、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说逝世了?
———————————————————————————————————————
五、品味语言,理解全文及体会情感
1、作者为什么详细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
——————————————————————————————————————— 2、为什么要突出强调“还不到两分钟”?
————————————————————————————————————---------3、作者写马克思的逝世,为什么用“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而
不用“去世了”(或“离开我们了”、“去了”、“与世长辞了”等)
——————————————————————————————————————— 4、“空白”、“不久”的含义如何?
————————————————————————————————————-——
5、“豁然开朗”与“只是在黑暗中摸索”的含义怎样?
——————————————————————————————————————
6、“而我敢„„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
六、思考:课后练习第三题
【同步达标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悼词(dào)估量(gǔ)芜杂(wú)B.豁然(huò)肤浅(fū)卓越(zhuó)
C.撰稿(zuàn)嫉恨(jì)诬蔑(miè)D.诅咒(chòu)诽谤(fēi)给予(jǐ)
2.下列四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尊敬爱戴答覆B.遭受隐弊涂抹
C.衷心毕生激励D.逻辑损失粉繁
3.下面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嫉恨诬蔑驱逐 衷心喜悦
B.莱茵河不可估量 纷繁 竞相
C.豁然开琅 诅咒给与答复
D.爱戴永垂不朽 唯物辩证法
4.下列词语中画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纷繁芜杂芜:草长得杂乱
B.永垂不朽垂:传下去,传留后世
C.卓有成效卓:高超的,不平凡的D.豁然开朗豁:免除
5.句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已经是幸福的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A.即使也但是甚至而且B.只要就而况甚至而且
C.只要就但是特别况且D.即使也而况特别况且
6.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B.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C.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D.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
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7.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A.这两家企业在偷税内容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方法上如出一辙
B.对于团体赛中谁先上的问题,两位教练的意见大相径庭,没有很大分歧
C.我们离别已整整十年,想不到今天在火车上不期而遇
D.损人利己是一切剥削阶级立身处世的原则
8.“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助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从下面四句中选出能与它衔接的句子()
A.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
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D.只要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人们会说:不可以
9、请同学们仿造例句(划线部分)予以表述
马克思的美丽,在于他的理论思想,他开启了一个时代; 马克思的美丽,在于他的革命实践,他的斗争卓有成效;马克思的美丽,在于,; 马克思的美丽,在于,;„„ 马克思的美丽注定要跨越遥远的时空!
10、古今中外,有多少人给我们留下了跨越时空的美丽,请同学们仿造例句予以表述马克思的美丽,不止在于他那深刻的思想,还在于他那最美好的梦想;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悼念玛丽·居里
[德]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也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晓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1.玛丽·居里是伟大的科学家,文章对玛丽·居里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2.作者认为玛丽·居里在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靠的是什么?
3.“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一小部分”指什么?
附:马克思小资料
① 马克思墓志铭: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② 马克思座右铭:思考一切
③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在巴黎相识之后的40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建立了伟大的友谊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④ 17岁的马克思中学毕业时这样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参考答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学案
三、自读课文理顺脉络
1、了解语境的独特
特定的环境:庄严的葬礼特定的场合:马克思墓前
特殊的感情:悲痛之中蕴含赞颂.2、找出全篇行文的总纲,了解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论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两个“对于”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伟大功绩与巨大影响
四、研读课文体味特性
1、找出文中承递性的词句及过渡性句段,并画出有关指代性词语,了解其指代内容(过渡段:
2、6段)(承递性语句:2、4、5、6、7、8段中的关联词和指代性的词语)
1)、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作用:承接上文“永远地睡着了”,两个“对于”的,内容是全文的总纲,引出下文,对马克思一生为人类所作伟大贡献进行高度概括和评价)
2)、不仅如此
(作用:承接上文,引出下文,叙述马克思的第二个发现)
3)、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作用:承接并总结上文,引起下文,简述了马克思在两个发现之外的科学研究贡献)这些概括性的段落(第2段)、承递性词句及过渡性句段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高度评价、赞扬,颂扬马克思、唤起人们的无限景仰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勾勒出作者清晰的思路即思想性、逻辑性
2、研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1)、找出哪些词语表明马克思逝世了
(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
2)、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说逝世了?
(这是使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
(说话或写作时,遇到犯忌触讳的事物,便不直接说出该事该物,而用别的话来表述的修辞方法)
对于马克思的逝世,恩格斯不忍直接说出,采用讳饰手法把自己极度悲痛的心情委婉而又含蓄地表达出来了
五、品味语言,理解全文及体会情感
1、作者为什么详细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
参考:①因为这是在葬礼上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
②交代具体时间,就强调了这是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
③这个具体的时间,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与赞扬
2、为什么要突出强调“还不到两分钟”?
参考: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深感遗憾的惋惜之情
3、作者写马克思的逝世,为什么用“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而不用“去世了”(或“离开我们了”、“去了”、“与世长辞了”等)
参考:①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所以用“停止思想”最为准确,既突出了思想家的特点,又写出了“生命不息,思考不止”的生命状态
②这是一种饰的修辞手法,蕴涵着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悼
4、“空白”、“不久”的含义如何?
参考:“空白”、“不久”分别从空间、时间上强调了损失的“不可估量“,突出了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对于历史科学所造成的无可弥补的损失,从而高度赞扬了马克思的贡献之大
5、“豁然开朗”与“只是在黑暗中摸索”的含义怎样?
明确:构成鲜明对照,衬托出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规律的伟大意义,表现了对马克思的热情赞颂和无限敬仰的感情
6、“而我敢„„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参考:对马克思由衷的赞扬和无限崇敬的感情,是无产阶级利益的集中体现(毫无私心,人格魅力)
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他有敌人,但都不是他的私敌,而是无产阶级的大敌这是对马克思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品质的热烈赞扬,也是对马克思一生的最好总结
方法点拨:理解词句内涵的途径:①结合语境②关键词③修辞手法
【同步达纲练习】
1.BA项“估”应读gu,C项“撰”应读zhuan,D项“诽”应读fei
2.CA项“覆”应为“复”,B项“弊”应为“蔽”,D项“粉”应为“纷”
3.C
4.D“豁”在这里是开通、敞亮之意,不是免除
5.A前两空格应组成假设句,而不是条件,故用“即使„„也”;第三处是转折的意思,而不是递进,故只能用“但是”,而不能用“而况”而“在数学领域”则是表现“更突出”之意,故用“甚至”最后“任何一个领域”则表进一层,故用“而且”
6.BA项的两个“对于”在句中表示两个并列的状语,其停顿用逗号表示最恰当,而用顿号则略嫌局促C项“悼念”后表一句话终结,原文用叹号,这里用句号也未尝不可,但不能用分号“我”说的话可以不加引号,最后的叹号使语气过分强硬了一点D项由两个并列的分句构成,中间最好用分号两个冒号后边的部分都是解释前边的,故都改成破折号为宜
7.B“大相径庭”是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在该句中用反了
8.B该题题干上有两问,一问是否可以忽视理科学习,回答当然是“不可以”;另一问要不要学好数理化,回答是要因此,选项中凡回答肯定或回答否定的都不能与原文相衔接只有B项的模糊回答用一假设句,倒是与上文衔接最好的了
9、请同学们仿造例句(划线部分)予以表述
马克思的美丽,在于他的理论思想,他开启了一个时代; 马克思的美丽,在于他的革命实践,他的斗争卓有成效;马克思的美丽,在于他的意志精神,他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马克思的美丽,在于他的人格魅力,他一生里几无一个私敌„„ 马克思的美丽注定要跨越遥远的时空!
10、古今中外,有多少人给我们留下了跨越时空的美丽,请同学们仿造例句予以表述马克思的美丽,不止在于他那深刻的思想,还在于他那最美好的梦想;
屈原的美丽,不止在于他那浪漫的文学,还在于他那深沉的爱国情怀;
鲁迅的美丽,不止在于他那犀利的文笔,还在于他那伟岸的人格;
11、1.道德品质、伟大人格、科学功绩
2.大胆的直觉、对工作超出想象的热忱和顽强
3.品德和热忱
第三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通读课文,理解文意,用红笔标注出重点词句;
2.研读课文,在通读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独立完成导学案,规范书写;
3.时间:30分钟。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体会悼词的基本特点。
2、分清文章的结构,总体把握内容。
能力目标:寻找并借助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句段,明了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尚友谊,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2、学习马克思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伟大精神。
预习案
一、知识连接
1、演讲:是以口语(讲)为主,以体态语(演)为辅的一种表达方式。演讲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见解和主张的一种手段。
第一.从功能上划分,可分为五种。
(1)“使人知”演讲。这是一种以传达信息、阐明事理为主要功能的演讲。它的特点是知识性强,语言准确。这种演讲我们通常称之为阐述型演讲。
(2)“使人信”演讲。这种演讲的主要目的是使人信赖、相信。它从“使人知”演讲发展而来。它的特点是观点独到、正确,论据翔实、确凿,论证合理、严密。这种演讲我们通常称之为说服型演讲。
(3)“使人激”演讲。这种演讲意在使听众激动起来,在思想感情上与演讲者产生共鸣,从而欢呼、雀跃。这种演讲我们通常称之为煽动型演讲。
(4)“使人动”演讲。这比“使人激”演讲进了一步,它可使听众产生一种欲与演讲者一起行动的想法。它的特点是鼓动性强,多以号召、呼吁式的语言结尾。这种演讲我们通常称之为鼓动型演讲。
(5)“使人乐”演讲。这是一种以活跃气氛、调节情绪,使人快乐为主要功能的演讲,多以幽默、笑话或调侃为材料,一般常出现在喜庆的场合。这种演讲的事例很多,人们大都能听到。它的特点是材料幽默,语言诙谐。这种演讲我们通常称之为娱乐型演讲(又称为“幽默型演讲”)。
第二.从表达形式上划分,可分为三种类型。
(1)命题演讲,即由别人拟定目前或演讲范围,并经过准备后所作的演讲。它包含两种形式:全命题演讲和半命题演讲。全命题演讲的题目一般是由演讲组织部门来确定的。命题演讲的特点是: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内容稳定,结构完整。
(2)即兴演讲,即演讲者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就眼前场面、情境、事物、人物临时起兴发表的演讲。如婚礼祝词、欢迎致辞、丧事悼念、聚会演讲等。它的特点是:有感而发,时境感强,篇幅短小。它要求演讲者要紧扣主题,抓住由头,迅速组合,言简意赅。
(3)论辩演讲,即指两方或两方以上的人们因对某个问题产生不同意见而展开的面对面的语言交锋。其目的是坚持真理,批驳谬误,明辨是非。比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法庭论辩、外交论辩、赛场论辩,以及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的生活论辩等。它的特点是:针锋相对,短兵相接。论辩演讲较之命题演讲、即兴演讲更难些,要求演讲者必须具备正确的思想、高尚的品质、严密的逻辑性和较强的应变性。
2.悼词
悼词,演讲词的一种。是死者所在单位的领导或亲友在追悼会上发表的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文稿。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一切形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在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悼的文体。
悼词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标题写“悼词”二字或写“在XXX同志追悼会上的悼词”,本文为“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正文部分,首先要写明死者生前的身份或各种职务名称,不幸去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和终年岁数,表明用什么样的心情悼念死者。其次按时间顺序或其他顺序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对其一生作出正面评价,以表彰死者的优秀品德和主要贡献,进而说明其逝世后带来的损失。再次说明从哪些方面向该同志学习,怎样以实际行动化悲痛为力量。最后另起一行,用“XXX同志安息吧!”或“XXX永垂不朽”作结。悼词,要切合死者的身份特点,在表达上要求把记叙、议论和抒情结合起来,语言应精炼而富于感情色彩,措辞应恰如其分。
二.写作背景
1883年3月17日,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遗体被安葬在英国伦敦郊区海格特公墓。在葬礼上,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演说。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挚友,两人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肩战斗近四十年,对马克思的了解,最深刻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最悲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在这篇
悼词中,恩格斯总结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无比崇敬和哀悼之情。
三.基础知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繁芜(wú)丛杂 拂(fú)去 狙(jū)击 给(gěi)予
B.河畔(pàn)掩(yān)盖 规律(lǜ)浅尝辄(zhé)止
C.卓(zhuï)有成效 谬(miù)论 引擎(qíng)豁(huî)然开朗
D.诅(zǔ)咒 忌(jí)恨 寻(xún)常 要(yào)素
(解析:A给—jǐ B掩—yǎn D忌—j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字的一项是(B)
A.卓有成效 源泉 撰稿 奠基
B.豁然开琅 摸索 编辑 忌恨
C.繁芜丛杂 诽谤 诬蔑 诅咒
D.永垂不朽 悼念 榨取 驱逐
(解析:豁然开琅——豁然开朗)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
A.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战争题材电影《南京!南京!》仅制作费投入就达8000万元,影片还没有开拍,已经被各大媒体炒得满城风雨。
B.业内虽不乏仁人志士为治理无证生产、市场混乱的问题数十次向上级报告反映,并采取打假行动,但屡试不爽,收效甚微。
C.“五一”假期,游园活动成为人们的又一种度假方式,各地新建的几大主题公园以“新、奇、秀”的姿态闪亮登场。
D.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11月5日,进入环月轨道,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个空前绝后的成就。
(解析:A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一般指坏事。感情色彩不符。B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语义用错。C闪亮登场:原为广告用语,表示一种新产品出来了,现泛指一种新事物出现了。“闪亮”含有“受人注意”的意思,句中使用是恰
当的。D空前绝后:以前没有,今后也不会再有。形容独一无二,非常难得。航天事业还会继续向前发展,不能说“绝后”,显然错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
A.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
B.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多了。
C.明朝嘉靖之后,世风日下,贪污被视为正常,清廉反被讥笑。因而,在官员离任时,人们常以宦囊的重轻来评判他们能耐的大小。
D.蒙古族同胞长期生活在马背上,随身携带精美的小刀,既可以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肉熟了,又可以用它作餐具。
(解析:A“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一句中修饰语位置不当,容易造成歧义,应改为“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180多家单位”。B状语位置不当,“目前”应该移到“已经不多了”之前。D本句偷换主语,应该改为,“他们随身携带的精美的小刀”。)
探究案
1.2.
写马克思逝世,不用“去世”、“停止呼吸”,而说“停止思想”、“永远睡着了”,为什么? 分析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两方面的贡献。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是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是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你如何评价玛丽居里的生平事迹和人格?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悼念玛丽居里的?根据本文所述,你认为,一个科学家的道德品质与科学成果的紧密联系是怎样的?
第四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体会“最、还、睡着了、、停止思想、不可估量、空白“等词语的用法。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语言中悲痛深沉的感情。
3.通过寻找并借助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句段,明了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4.了解出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学习他坚定、无私地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崇高精神。
【学习难点】
揣摩在特定的环境和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的用词造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学法指导】
诵读法、质疑法、探究法、背景解读法 【知识链接】 [介绍文体] 本文是一篇悼词。悼词是在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在结构上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结尾(表达对死者的悼念之情。)
[背景了解]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著名的马列主义文献是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写的。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诞生在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律师的家里。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从此,“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这位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心脏停止了跳动。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亲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葬礼。葬礼简朴、庄严,参加人数不多,但他们身后却站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安葬这位伟人的时候,与他一生并肩战斗的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一篇极其重要的讲话。他满怀无产阶级革命深情,论述了马克思对全人类、对全世界无产者所作出的丰功伟绩,赞颂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沉痛悼念。【预习须知】
一、品读全文,夯实基础。(A级)
1.给加点字注音,并要求读准字音。
悼词(dào)肤浅(fū)不可估量(liáng)纷繁芜杂(wú)....嫉恨(jí)诬蔑(wū)豁然开朗(huò)衷心喜悦(zhōng)....诽谤(fěi bàng)诅咒(z ǔ zhòu)卓有成效(zhuó).....2.解释下列词语。
浅尝辄止:浅:一点;辄:就;止:停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坚韧不拔:韧:柔软而结实。拔:移动。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卓有成效:卓:卓越,高超,特别。效:效果。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繁芜丛杂:丛生的杂草多而乱。形容内容、文字或种类繁多杂乱。
豁然开朗:豁:猛然间。开朗:开阔明亮。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二、整体感知,回答问题。
先把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个部分的含义。(B级)
(点拨:参看悼词的特点,先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等,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贡献,最后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
明确:文章总体结构把握:悼念(1)——评价(2-7)——悼念(8-9)。
第二小节是主体部分的总纲,两个“对于”突出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两个方面的贡献,主要是在革命实践领域的贡献(请学生找出依据)——“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
三、语段品读,回答问题。
1.在第一段中,对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说得非常详细。这样做有什么好处?(C级)
(点拨:重点把握“两点三刻”“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还不到两分钟”等这些词汇。)
a.“停止思想了”:思想家停止思想,表现了痛惜之情。讳饰手法加深了沉重悲痛的情感。b.“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安静”指很安祥。“永远”一词悲痛之情强烈。“睡着了”又是讳饰的手法。含蓄委婉,痛惜崇敬 c.“还不到两分钟”:让人深感惋惜、痛心、遗憾。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整个世界的非同寻常的影响,万分悲痛,永志不忘。
2.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是从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评论了马克思一生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请同学结合文本回答具体有哪些贡献?(C级)
革命理论: A.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
C.其他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革命实践: A.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
B.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
C.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其中最伟大的贡献)
3.分析下面两句话,感受马克思的无私品德。(C级)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点拨: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把敌人的攻击当作蛛丝,含蓄发人深思。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明敌人对马克思的攻击很多,但十分无力;二是说明马克思对敌人十分蔑视,表现了马克思崇高的思想境界。
第五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导学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学习目标】:
1.准确掌握基础知识,能阐述文中内涵深刻词句的含义,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会本文围绕中心,内容高度概括、语言精确、结构严谨的特点。学习悼词的写法。
3.了解马克思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伟大功绩,学习马克思坚定、无私地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崇高精神。【教学课时建议】:一课时
预习案
Ⅰ、教材助读: `走进作者
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1820.11.28--1895.08.05),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伟大导师和领袖、近代共产主义的奠基人。他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还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马克思逝世后,他承担整理和出版《资本论》遗稿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始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列宁对他们的评价: 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了解背景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他的逝世,在欧美等国家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反响。3月17日,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葬礼,参加者是他们亲密战友和亲属。在高雷姆克代表《社会民主党人报》和“伦敦共产主义工人教育协会”向马克思的遗体献花圈之后,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伟大的导师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对于马克思所做的伟大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3了解悼词
悼词,就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述其哀----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主体----赞其功----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颂其德----悼念:对死者的悼念以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文章总体结构把握:悼念--评价--悼念,按一般的常规,与这种结构相对应的思想感情应该是惋惜(悲痛)——敬仰(颂扬)——悼念。
4.整体感知
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2)悼念 交代伟人的逝世
第二部分(3--7)评价 评说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的伟大贡献 第三部分(8--9)悼念 颂扬马克思品质的崇高
Ⅱ、预习自测
1注音 ...悼词()不可估量()繁芜丛杂()豁然开....朗()
肤浅()衷心喜悦()卓有成效()嫉恨()....诽谤()诅咒()给予()诬蔑()......2.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
A.浅尝辄止 竞相 爱戴 顶峰 B.忠心喜悦 独到 诬蔑 忌恨 C.豁然开朗 建树 诅咒 逝世 D.坚忍不拔 芜草 驱逐 估量 3词语解释
【嫉恨】
【诽谤】
【不可估量】
【繁芜丛杂】
【豁然开朗】
【得心应手】
【非同寻常】
【永垂不朽】
【卓有成效】
4、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A.也许
B.即使 C.也许 D.甚至
毕竟
但是 但是 但是
甚至
甚至 还有 还有
然而 而且 而且 然而
解析:对关联词的把握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上下文提供的语境,学会分析上下文句子意义上的关系;二是关联词所起的作用,熟悉这些关联词,掌握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答案:2 B3【嫉恨】
嫉妒,愤恨。【诽谤】
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不可估量】
无法估计。【繁芜丛杂】
纷繁,多而杂乱;芜杂,杂乱没有条理(多指文章)。【豁然开朗】
一下子出现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道理。豁,开通敞亮。【得心应手】
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卓有成效】
有卓越的成绩、效果。卓,卓越、突出。【非同寻常】
不同平常。【永垂不朽】
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4.B
探究案
探究点一 解读文本
1.马克思一生中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主要有哪些?
明确:(1)理论贡献: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其他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2)实践贡献: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在第二部分,恩格斯对马克思有“科学家”和“革命家”两个评价性称谓,表明马克思的贡献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这一点在第2段中有明确而概括的语句来说明,即“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其中,第一个“对于”,突出了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领起下文第7段;第二个“对于”,则突出了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杰出成就,领起下文第3、4、5段。)
2、怎样确定哪一项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伟大的贡献?理由是什么? 提示:大家研究一下,恩格斯对马克思所做的各项工作的评价是不是完全一样?你从恩格斯的哪些用语可以看出?请在课文中画出最关键的词语。然后说出你的见解。明确: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理由:马克思既是一个科学家(思想家),又是一个革命家。但作为一个科学家,这“远不是主要”的。为什么“远不是主要的”?因为科学是革命的力量(6)。(因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是个承上启下的段落。那么,什么是“主要的”?下文说,他“首先”是一个革命 家,(“首先”,就是“更主要的”的意思。)而作为他的“顶峰”就是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3、本文在论述上,逻辑思路是非常严密。找出文中的总起句、照应句、过渡句,体会文章结构的逻辑严密性。
明确(1)本文的中心是论述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贡献,而这主要是通过“思想家”和“革命家”两个方面来论述的。前者表现在创建无产阶级理论,后者表现在参加伟大的革命实践,而这两个重点,又是紧扣文章第二部分第一段中的“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中的两个“对于”来阐发的。
(2)逻辑严密还表现在文章各个部分各个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上:
从全文来说,有的地方用了过渡段(如第2、6段);
就段与段之间来说,一般都用了总括上文引起下文的承递性语句。如: 第2段的“这个人的逝世”; 第4段的“不仅如此”;
第5段的“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第6段的“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第7段的“因为马克思是一个革命家”;第8段的“正因为这样”。
就这样,作者运用这些关联性的语句,一步一步地把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与巨大影响,推向高峰。不仅使段落过渡自然,前勾后连,联系紧密,而且使论述内容重点突出。读这样的文章,就好比登山,翻过一个山头,又发现另一个更高的山头在前面,直到你登上最高峰,才发现“无限风光在险峰”,从而使你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
同学们,这就是议论文的逻辑美,凡是美的事物,都是富有诗意的事物。我们从议论文中也读出了诗的节奏与韵律。探究点二:精句赏析
1、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明确: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
2、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明确:①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马克思的无畏气概和对政敌的极大蔑视;②全部精力都集中在革命事业上。
3、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的“敌人”和“私敌”有何区别?为什么说“可能”?)
明确:“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这是剥削阶级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马克思没有这样的私敌,说明他不存私念。他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作斗争,因而他有“许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这个评价说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热烈赞扬马克思把毕生精力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崇高精神。
4、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指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和状语。指出全句宾语的中心语。)
明确:这是一个复杂单句,内容繁杂,理解起来有相当难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难句解读的方法、思路。
这个复杂单句的主干是“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主干前的状语,用类比法突出了马克思这个“发现”的伟大历史意义,起到了强调作用。主干后用插说成分对这一规律补充,而冒号后的话,则与“简单事实”构成复指成分,从三个方面对这一规律作具体解释,即:(1)物质决定精神,(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3)必须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不是相反,作者用“首先必须„„然后才能„„所以„„从而„„而„„”等一系列关联词来组织这个长句,体现了极其严密的推理过程,显示了强大的逻辑力量。探究点三 鉴赏评价 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一生伟大功绩的高度概括,高屋建瓴而又充满感情。体现在语言上,文章用词准确,生动凝练,内涵丰富。如开头一句,“还不到两分钟”写出了恩格斯未能在马克思生前与他见最后一面的极大遗憾;“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委婉地写出了马克思的逝世;“永远地睡着了”既是对上文委婉含蓄的解释、说明,更是作者感情上的递进、加深,倾注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限痛惜、深切怀念之情。同时,在表达方式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Ⅳ、当堂检测
1.下面各句中都用了“发现”一词,找出用法不同于其他三个的一项()A.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B.达尔文发现了有机界的发展规律。
C.我们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D.马克思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2.“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句中的......加点词语换成“去世”或“逝世”,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不好。讳饰。原句突出了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而且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逝世的惋惜之情。
3“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加点的三个词语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 ......答案:不能。“爱戴”比“尊敬”更进一层;“悼念”是对逝世的怀念,不能放在前面。
4.“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而他进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见的”。加点的三个词语分别从哪些方面评价马克思? 答案:“热烈”是从革命热情方面讲的,“顽强”是从革命意志方面讲的,“卓有成效”是从革命成果方面讲的。
训练案
基础训练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悼词(dǎo)逝世(shì)空白(kōng)永垂不朽(xiǔ)B.估量(liàng)抹杀(mǒ)嫉恨(jì)豁然开朗(huî)C.诅咒(zhîu)给予(jǐ)肤浅(fū)纷繁芜杂(wǔ)D.诽谤(fěi)污蔑(miâ)索然(suǒ)卓有成效(zhuō)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驱逐 既使 水乳交溶 坚忍不拔 B.奚落 赏鉴 原形毕露 浅尝辄止 C.困顿 觉悟 眼花潦乱 食不果腹 D.衷心 忌恨 旁证博引 欢渡佳节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这位巨人逝世后所形成的————,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②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③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的发现。
A.空间 摸索 独特 B.空白 摸索 独到 C.空白 探索 独到 D.空间 探索 独特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科学工作者正是以这种特有的风格和态度不断地去探索宇宙中无穷无尽的奥秘。
B.去年我毕业时张老师送给我的那支钢笔,虽然式样陈旧,但我却敝帚自珍,一直在使用 C.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不是孤立的,都和社会休戚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D.有些同志对于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无关大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校九十周年校庆徽标设计大赛的参赛者大多是以高二年级的师生为主,其他年级的师生也有,但数量不多。
B.我国如果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构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D.中宣部有关人士指出,如果不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扰乱正常的社会,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能力提升题
课内语段阅读——挑战自我,超越自我!阅读课文节选段落,回答问题6--9。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做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但是当有了立即会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发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注意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6.文中“豁然开朗”、“在黑暗中摸索”的意思是什么?
7.结合全文说说上文中“不仅如此”中的“如此”指代什么?这句话起什么作用?
5.文中“一生中能有这样①两个发现”、“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②”、“这样③的领域是很多的”三个句子中加点词“这样”分别指代什么? 9.上文第三段的意思是什么?找出关键性的句子。迁移拓展训练——山登绝顶我为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6题。
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斯·茨威格)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快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候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注]: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10.如果要简述托尔斯泰墓的环境和形状,下面的语句中哪四项是必不可少的?()A.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 B.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
C.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 D.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E.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F.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G.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H.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声 I.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 11.“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的意思是()A.(他的一生)曾像流浪汉一样遭遇坎坷,曾像士兵一样战斗。B.(他)终于与流浪汉、士兵那样的社会底层民众融为一体。C.(他)就像倒毙的流浪汉、无名的阵亡士兵一样在世上消失。D.(他的声名)像流浪汉、士兵等劳苦大众那样被社会吞噬。12.“风儿„„和暖的阳光„„冬天,白雪„„”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在不容大声说话的地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态,反衬出墓地的宁静。B.象征伟人将与大自然一样永世长存,更显示了他人格的崇高。C.由于没有奢华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
D.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情调。
13.作者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进行比较,这样写起到什么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可以显示出三人与托尔斯泰思想品格的差异,从而表明托尔斯泰才真正伟大。B.从坟墓的迥然不同的风格,可以反衬出托尔斯泰墓的逼人的朴素。
C.三个人都闻名世界,只有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才能使人体会到这幽暗小土丘的“宏伟”。D.前文虽提到托尔斯泰墓与其他伟人墓不同,但较笼统,以这三人的墓为例,读者才能得到具体而深刻的印象。14.作者说托尔斯泰墓“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参观者这种崇敬之情的句子。
15.作者用哪两个字来形容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 16.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 参考答案
1.C(A悼dào 空kîng B量liáng 嫉jí D卓zhuï)2.B(A水乳交溶——融 C眼花潦乱——缭 D旁证博引——征 欢渡佳节——度)3.B 4.A(“异想天开”在句中是贬义褒用,和“实事求是”一起用来说胆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和态度很恰当。B句把珍爱他人送给息的物品说成“敝帚自珍”,不妥。C句“休戚相关”说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用在人的生活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上,不妥。D不以为然意为:不认为是正确的。可改为“不以为意”)5.C(A句式杂糅,应将“大多是以高二年级的师生为主”改为“大多是高二年级的师生”或“以高二年级的师生为主”;B搭配不当,“缓解„„负担”动宾不搭配,应将“负担”改为“压力”;D成分残缺,“扰乱”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社会”一词后面加上“秩序”。)
6.“豁然开朗”的意思是剩余价值的发现使资本主义社会所隐蔽的剥削实质一下就清楚了。“在黑暗中摸索”比喻在马克思之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批评家由于没有找到事物本质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出路。7.“如此”指代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句话的作用是结构上概括上文,自然过渡到下文。8.①“这样”指马克思两大发现的不同寻常。②“这样”指每一个领域中都有独到的发现。③“这样”指像数学家一样的科学领域。9.第三段大意是马克思关注科学对实践的影响。关键句是“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10.B、D、E、I 1.C 12.B 13.A .14①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②成百上千到他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一朵花留作纪念。15.朴素 16.托尔斯泰诞生一百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