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发江苏省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纪要的通知

时间:2019-05-15 06:0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转发江苏省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纪要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转发江苏省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纪要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转发江苏省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纪要的通知

苏府办[2005]2号

关于转发江苏省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

筹备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纪要的通知

太仓市人民政府,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市外办:

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将《江苏省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纪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一月十日

-1- 江苏省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

筹备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纪要

2004年11月22日下午,李全林副省长召集会议,研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工作。韩庆华,省交通厅潘永和、蒋华年,省社科院宋林飞、省科协吴国彬、省海洋渔业局帅国良,南京市奚永明、苏州市周伟强、太仓市孙耀明以及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省外办、省广电局和南京市、太仓市的有关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传达了国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精神,听取了省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南京市、太仓市筹备工作情况汇报。

会议议定如下意见:

一、纪念活动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核心

爱国主义教育是纪念活动的核心,是中央举办这次纪念活动的初衷和归宿,也是检验纪念活动成效的标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批示:“宣传文化和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将600周年纪念活动作为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活动,组织落实好”。江苏的纪念活动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核心贯穿各项活动的始终,要紧紧围绕国家确定的“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这一主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强化郑和下西洋纪念活动的软件和硬件建设,为今后利用郑和下西洋这个文化资源和生动教材,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2-

二、加强对纪念活动的组织领导

(一)关于组建工作班子的问题。省委宣传部、省交通厅、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省外办、省广电局、省海洋渔业局、省社科院、省科协和南京市、太仓市等筹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指派1名综合素质高的同志作为联络员,采取定期集中办公、平时分工负责的形式开展工作。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与有关方面的协调和联系,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民间组织的作用,凡是符合中央确定的纪念活动主题的,都应该积极给予支持。

(二)有关工作的落实问题。宣传部门和各新闻媒体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省财政厅和交通厅要积极筹措和安排好资金,保证各项活动的资金需要。省文化厅负责《郑和下西洋畅想曲》民族管弦乐的演出,并负责指导南京市、太仓市的专题文艺表演。省科协和省海洋渔业局,要以青少年学生为主要对象,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前,分别举办一次科学航海和海洋科普知识讲座,并在会议期间联合举办一场科普知识报告会,增强民众的航海和海洋知识。

南京市、太仓市政府要对省筹备领导小组确定的各项活动,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进一步细化活动方案,倒排日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关于纪念活动的组织形式。要借鉴以往大型活动的经验,通过招标选择一些有经验、有信誉、有创意、有实力的传媒公司介入,对户外宣传、纪念画册、文艺演出等进行市场化运作,争取低

-3- 投入、高效益,确保系列活动的圆满成功。

三、关于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主题及时间

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江苏纪念活动重点是举办2005年国际学术交流会议,这也是国家安排的三个学术交流活动中唯一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要与上海市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和北京召开的纪念大会有机地衔接起来,扩大我省纪念活动的规模,提升其在国内外的影响。会议主题确定为“走向世界、和平发展”。

江苏省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定于2005年7月4日至6日在南京、太仓两地举办,南京作为主会场,太仓作为分会场。近期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筹备工作进展情况、阐明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主题、发布征文启事。

四、当前筹备工作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一)关于活动经费问题。中央财政已补助我省240万元,请省财政在明年预算中安排260万元,省交通厅补贴100万元,总计600万元,作为整个纪念活动费用。其中,400万元用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200万元分别拨付南京市、太仓市各100万元用于郑和遗址的修缮工作,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统筹安排、计划开支、节俭办事。

(二)关于户外广告宣传问题。2005年3-7月,在禄口机场、沪宁高速江苏与上海交界处、苏州互通、南京收费站附近及南京火车站、南京市中心设立不少于10块的大型彩色喷绘宣传广告牌,以达到会前预热、渲染氛围和体现会议规模及东道主热情好客的效果。学术交流会议期间在南京市、太仓市重点地区、主要街道分别

-4- 布置大型拱门、升空气球和过街彩旗、过街横幅。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等地由省政府办公厅协调相关单位负责落实。城市内的户外宣传由南京市、太仓市分别负责落实。大型广告牌内容报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

(三)关于制作纪念画册的问题。要精心设计纪念画册,要有艺术性和一定纪念价值。

(四)关于论文征集工作。论文征集是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的重点,新闻发布会后要抓紧进行。负责论文征集、审定、结集出版等工作的专家组成员,既要有国内的,也要有海外的,要体现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特点。

(五)关于有关建设项目的协调问题。郑和文物遗址修缮和建设项目中的有关审批手续,要特事特办,需要协调省各有关部门的事项,南京市、太仓市政府要及时与省政府办公厅联系,抓紧实施。

江苏省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

二○○四年十二月

主题词:交通 纪念活动 会议纪要 通知

抄送:市委办公室、宣传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五年一月十二日印发 打印:陈臻 校对:张季峰 共印:四○份

-5-

第二篇: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知识竞赛试题资料

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暨首届“航海日”知识竞赛资料

目录

一、郑和生平事迹

二、郑和七下西洋

三、郑和时期的对外交往

四、郑和下西洋事迹记录

五、郑和船队的造船、航海、通讯技术

六、郑和下西洋纪念活动

七、世界海事日与中国航海日

八、航海历史的发展

九、航海科学技术的进步

十、当代航海科学技术

十一、航海服务与支持系统

十二、海上人命安全与防止船舶污染

十三、今日中国航海事业

十四、小贴士

一、郑和生平事迹

我国明代的伟大航海家郑和,原名马和,诞生在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一个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有名望的家庭。根据郑和父亲的《马公墓志铭》、《郑和世系家谱》及其他相关资料可知:郑和远祖是西域人,宋朝时迁入中原。他的祖父、父亲都曾去过伊斯兰教圣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朝圣,被人们尊称为哈只(意即巡礼人或朝圣者)。

郑和出生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率军攻占云南,战乱中郑和被俘阉后随傅友德征战多年。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郑和随军到了燕王府,成了燕王的近侍。由于“公勤明敏,谦恭谨密,不避劳勚”,深得燕王的信任。

燕王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死,由于太子朱标早死,由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惠帝(也称惠宗),年号建文,故又称建文帝。对此诸王多有不服,诸王中燕王实力最大。建文帝为巩固中央皇权,采纳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削藩建议,削了一些藩王,于是朱棣以“清君侧”“靖难”为由,于建文元年(1399年)八月起兵发难,史称“靖难之役”,历时四年。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棣攻占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登上皇帝宝座,年号永乐。1403年为永乐元年,史称明成祖,又称永乐帝。“靖难之役”中的郑村坝(在北平东南)一仗,是关键一战。在该战役中,郑和建立军功。永乐二年正月初一(1404年2月11日),朱棣赐他姓“郑”,自此,改原名“马和”为“郑和”。同时又升任为内官监太监(正四品)。

明成祖朱棣为加强对外友好交往,强调“宣德化而柔远人”,“共享太平之福”,提高明帝国在东南亚和海外国家的威望,沟通国际贸易、促进中外文化科技交流,于永乐三年(1405年)任命郑和为出使西洋各国的正使总兵太监,并六次派他下西洋。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朱棣病死,其子朱高炽即位,为明仁宗,改年号为“洪熙”。仁宗下令下西洋的船队全部停止活动。洪熙元年(1425年)二月,明仁宗命郑和任“南京守备”率下西洋的官兵守卫南京。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明仁宗去世。其子朱瞻基即位,是为宣宗,改年号为“宣德”。明宣宗看到郑和下西洋停止后,海外诸国与中国的关系渐渐疏远,“外藩贡使多不至”。为扭转这种局面,宣德五年闰十二月(1431年1月),又派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宣德八年(1433年)三月,在返航途中郑和病逝于古里。七次下西洋的实践,证明了郑和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和军事统帅。

这位海之骄子,殉职于他热爱的航海事业。郑和墓在南京城外牛首山。郑和因无子立其兄马文铭之子为嫡,名赐,字恩来。

二、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下西洋访问各国。船队由大小船只百余艘,人员二万七千八百余人组成。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七次下西洋,历时28年,远航至东南亚、印度洋,最远到达红海与非洲东海岸,遍访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航程远、历时久、船舶数量多、吨位大、船员众多、组织严密、造船和航海技术先进,影响深远,为中外航海史之壮举。郑和率船队下西洋远在欧洲人所谓“地理大发现”的大航海之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比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而哥伦布船队只有3艘帆船,其中最大的排水量不到250吨,共有水手约88名;比达?伽马1497年率领的葡萄牙船队到达印度卡利卡特要早92年,而达.伽马船队只有4艘船,其中最大的排水量只有120吨,船员约160人;比麦哲伦1519年开始环球航行要早114年,麦哲伦船队共有5艘船,最大的排水量只有130吨。

第一次下西洋。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朱棣命令郑和组织船队下西洋。他与王景弘率领这支船队,从南京龙江港起航,经江苏太仓刘家河编队集结出海,驶向福建长乐县太平港驻泊等候东北季风到来,冬天,郑和率船队从福建闽江口五虎门开洋远航,经南中国海域,首先到达占城(今越南归仁),然后到达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满刺加(今马来西亚马六甲)、旧港、阿鲁、苏门答刺、南巫里(以上四地均在今印尼苏门答腊岛上)。从南巫里进入印度洋到达锡兰山(今斯里兰卡)然后到达小葛兰(今印度奎隆)、柯枝(今印度科钦)、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郑和在古里立碑纪念,碑文说:“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皓同风,刻石于兹,永昭万世。”这是郑和在国外建立最早的一块碑。郑和从这里返航。在回航途中于旧港了打击了海盗陈祖义的袭扰,首次用兵大获全胜,为东南亚海域铲除了祸患,维护了海上航行的安全,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称赞。郑和船队于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

第二次下西洋。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郑和回国后,立即进行第二次远航准备,主要是送外国使节回国。这次出访所到国家有占城、渤尼(今文莱)、暹罗(今泰国)真腊(今柬埔寨)、爪哇、满刺加、锡兰、柯枝、古里等国。到锡兰时向有关佛寺布施了金、银、丝绢、香油等。永乐七年二月初一(1409年2月15日),郑和、王景弘立了《布施锡兰山佛寺碑》,记述了所施之物。此碑现存科伦坡博物馆。郑和船队于永乐七年夏(1409年)回国。

第三次下西洋。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启航,11月到福建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同年十二月,从福建五虎门出洋,顺风疾驶经过十昼夜到达占城,作短暂停留后派出一支船队从占城直接驶向暹罗。郑和船队离开占城又到真腊,然后顺风到了爪哇、淡马锡(今新加波)、满刺加。郑和在满刺加建造仓库,下西洋所需的钱粮货物,都存放在这些仓库里,以备使用。郑和去各国的船只,返航时都在这里聚集,装点货物,等候南风开航回国。这里是郑和船队下西洋的一个中转站。郑和船队从满刺加开航,经阿鲁、苏门答刺、南巫里到锡兰。在锡兰郑和又另派出一支船队到加异勒(今印度半岛南端东岸)、阿拔巴丹和甘巴里。郑和亲率船队去小葛兰、柯枝,最后抵古里,于永乐九年六月十六日(1411年7月6日)回国。

第四次下西洋。永乐十年十一月十五日(1412年12月18日)朝廷命令郑和进行规模更大的一次远航。为了完成这次出使任务,他专程前往陕西西安礼聘大清寺的掌教哈三当翻译。于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冬开始远航。首先到达占城。作短暂停留后,郑和派出第一支小船队到彭亨和急兰丹(均在今马来半岛上),自己率大船队驶往爪哇。在爪哇停留一段时间,就开航到旧港、满刺加、阿鲁、苏门答刺。从这里郑和又派分第二支船队到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而大船队从苏门答刺驶向锡兰。在锡兰郑和再次派分第三支船队到加异勒,而大船队驶向古里,再由古里直航忽鲁谟斯(今伊朗波斯湾口阿巴斯港格什姆岛)。这里是东西方之间进行商业往来的重要都会。郑和船队从此启航回国,途经溜山国,该国为女王执政,被称为女人国。该国海域海水盐分较低,浮力较小,故称弱水,船到这里吃水变深,且风大礁多,航海者多不敢从此经过。郑和船队前往时,国王派有经验的老船长前来宝船导航,使船队平安到达。后来郑和船队把溜山国作为横渡印度洋前往东非中途停靠点。郑和船队于永乐十三年七月八日(1415年8月12日)回国。这次航行郑和船队跨越印度洋到达了波斯湾。

第五次下西洋。永乐十四年十二月十日(1416年12月28日)朝廷命郑和送“十九国”使臣回国。郑和船队经过一段准备后于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远航,首先到达占城,然后到爪哇、彭亨、旧港、满刺加、苏门答刺、南巫里、锡兰、沙里湾尼(今印度半岛南端东海岸)、柯枝、古里。船队到达锡兰时郑和派一支船队驶向溜山,然后由溜山西行到达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今索马里摩加迪沙)、不刺哇(今索马里境内)、麻林(今肯尼亚马林迪)。大船队到古里后又分成两支,一支船队驶向阿拉伯半岛的祖法儿、阿丹和刺撒(今也门民主共和国境内),一支船队直达忽鲁谟斯。每次郑和船队回来时都有些国家的使节同来中国访问。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日(1419年8月8日)郑和船队回国。

第六次下西洋。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明成祖命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为赶东北季风,郑和率船队很快出发,远航到达国家及地区有占城、暹罗、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刺撒、不刺哇、木骨都束、竹步(今索马里朱巴河)、麻林、古里、柯枝、加异勒、锡兰山、溜山、南巫里、苏门答刺、阿鲁、满刺加、甘巴里、幔八萨(今肯尼亚的蒙巴萨)。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日(1422年9月3日)郑和船队回国,随船来访的有暹罗、苏门答刺和阿丹等国使节。

第七次下西洋。宣德五年六月九日(1430年6月29日),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再次出使西洋。同年闰十二月初六,船队从龙湾(今南京下关)启航,2月3日集结于刘家港。在刘家港,郑和等立《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绩碑》。船队到达福建长乐太平港,在南山三峰塔寺立了《天妃灵应之记》石碑。两碑都记下了他们六次出航的历程。宣德六年十二月九日船队从五虎门出洋。这次远航经占城、爪哇的苏鲁马益、旧港、满刺加、苏门答刺、锡兰山的别罗里港。经由古里、忽鲁谟斯、祖法儿、木骨都束、竹步,再向南到达非洲南端接近莫桑比克海峡,然后开始返航。当船队航行到古里附近时,郑和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逝世。郑和船队由正使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经苏门答刺、满刺加等地,回到太仓刘家港。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郑和船队到达南京。

郑和七次出使下西洋,遍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各国的欢迎,与所到国家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进行了贸易和文化交流,在各国人民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影响深远。

三、郑和时期的对外交往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外交往的基本政策是“凡日月所照,无有远近,一视同仁,故中国奠安,四方所得,非有意于臣服之也”,“远迩相安于无事,以共享太平之福”,对各国要‘厚往薄来’,他的意思是不图各国臣服的虚名,和各国交往要一视同仁,以诚相待。明成祖朱棣继承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对外政策,也讲“内安诸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宣德化而柔远人”,“四夷顺则中国宁”,因此“锐意通四夷”。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敕谕各国王“祗顺天道,恪守朕言,循理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由此可见,下西洋的总目标是建立和平、友好、安定、有序的国际秩序。

郑和下西洋对有关各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明朝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外交等同样产生了重大影响。明帝国和东南亚、南亚、非洲地区的国家增进了友谊,一些小国希望明帝国支持他们抵御强大邻国的欺压,而明帝国主持了公道。郑和下西洋时调解的国家间纠纷,主要有安南和占城,满剌加与暹罗,三佛齐与爪哇,锡兰和各邻国的争端等。

由于在政治上友好,贸易上有利,许多亚非国家纷纷派使臣来华进行朝贡贸易,这实际上是一种官方贸易。明朝对一些国家规定三年一贡或二年一贡,很多国家不仅年年来,有的甚至一年来几次。明朝政府对违令来的,还是允许贸易。仅明代永乐年间郑和到过的海外各国派使臣来华的就有318次(不包括朝鲜、日本、琉球),国王率团来华访问的有4个国家的11位国王,其中有3位国王逝世并安葬于我国,苏禄国东王葬于德州,渤泥国王葬于南京,古麻拉朗国王葬于福州。

郑和下西洋时在海外建了一些贸易基地,如:占城、古里、满剌加、溜山等地,都建了保存、中转物资的仓库。这些地方后来都成了华侨聚居点。东非肯尼亚的巴狄岛上加村的法茂人,就自称是郑和船队水手的后裔。

郑和在世界上也享有崇高威望。1874年英国驻华外交官梅辉立第一个发表了研究郑和的文章,随后荷、美、法等国学者也发表了很多文章,90年代,美国人露易斯 雷瓦西Louise Levathes写了一本纪念郑和的著作《当中国称雄海上》(When China ruled the seas)引起西方国家的广泛关注,引发了研究郑和新的热潮。郑和下西洋时,阿拉伯人曾把郑和宝船画了下来。后来美国人把郑和宝船图和哥伦布乘坐的船进行了对比,证明两者大小相差悬殊。1998年美国地理杂志评选的1000年来全球贡献最大的100位人物中,中国入选6位,即范宽、朱熹、忽必烈、郑和、曹雪芹、毛泽东,郑和列在6人之首。英国人退役潜水艇长加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 用十几年时间,研究郑和发表了《1421年—中国发现了世界》,他认为郑和是环球航行的第一人,引起世界史学界激烈争论,都说明世界对郑和的重视。郑和是世界历史上的伟人,东南亚国家尊敬郑和,保留了很多纪念郑和的遗址,在印度尼西亚有三宝垄、三宝墩、三宝洞,在马来西亚有三宝山、三宝井,斯里兰卡还保存郑和立的石碑,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等国都有三宝庙。在非洲的索马里布拉瓦地区还有一个中国村,叫郑和村,就是因为郑和船队曾经到过那里。

郑和下西洋带往各国的物资有丝绸、瓷器、铁制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手工业品、茶叶、货币、历法、衡器、书籍、药材等等,带回的物资大多是土特产,有香料、药材、生产瓷器所需的原料、珍稀动植物等。郑和是友好的使者,从他身上,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民族精神,看到了中国的道德准则,看到了中国友好的诚意。郑和下西洋是人类征服海洋的伟大壮举,是“地理大发现”的先导,郑和航海图、水浮罗盘、木船水密隔舱等先进的航海、造船技术对世界航海事业都是重大贡献。

四、郑和下西洋事迹记录

1、费信的《星槎胜览》

记载郑和下西洋事迹的第一手记录,至今传世的,主要有第三、四、七次随郑和下西洋的费信所写的《星槎胜览》。费信是江苏昆山县人。22岁时选入郑和下西洋队伍中。在其所著《星槎胜览》自序中自称四次参加郑和下西洋。全书分为前后两集,前集为费信亲自考察过的22国。后集是根据收集来的资料写的,共23国,弥足珍贵。

2、马欢的《瀛涯胜览》和巩珍的《西洋番国志》

马欢是浙江省绍兴人。回教徒,随郑和第四、六、七次下西洋,任阿拉伯语翻译。他在第一次回国就开始著述该书,以后两次下西洋归来又充实所见所闻。全书共记述20国地理风情物产。

巩珍是南京人,只跟随第七次下西洋,年龄小,才“出幼”,就当了“幕僚”,往还三年,回国便写起《西洋番国志》,记海外20国事。特别是书中记录了永乐、宣德两皇帝的三条圣旨,成了今天研究郑和下西洋历史的难得史料。

3、永乐十四年,永乐皇帝在南京天妃宫立了《御刺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

4、宣德六年,郑和、王景弘在刘家港立了《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同年十一月,在长乐立《天妃灵应之记》碑,记述郑和六次远航经历与活动。

5、关于“西洋”“东洋”的分界和范围

明代初期,郑和航海时期所谓的“西洋”“东洋”是继元代而来的。但是,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东洋西洋,其内涵范围并不相同。

明代郑和下西洋的“西洋”,一般以参加下西洋的马欢《瀛崖胜览》所说为准。该书“南渤里国”条说:“国之西北海内有一大平顶峻山,„„„名帽山,其山之西亦皆大海,正是西洋也”。也就是以马六甲海峡西口的韦岛(Pulau We)为东、西洋的分界点。其东为东洋,其西为西洋,一般说是印度洋。

6、郑和第一、七次下西洋始发港和最后一次归宿港为南京

永乐三年(1405年),南京是明朝的京城,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奉命于南京,制造宝船的宝船厂在南京,支领下西洋赏赐给各国的礼品,船舶备用航行中物资及人员生产生活用品相当部分在南京筹集,大部官兵征招于南京,永乐帝举行宴别也在南京。南京又是全国最大通海的内河港口,所以作为首航始发港。《郑和航海图》绘于第七次下西洋之前,明示由南京龙江港起航。

宣德八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归来后,宣德帝无意再下西洋,乃令所有下西洋的船舶包括停泊在福建长乐和太仓刘家港的统统归集于南京港。

五、郑和船队的造船、航海、通讯技术

1、大号宝船。据马欢《瀛涯胜览》卷首记载:“宝舡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明代一尺,相当于0.311米,所以大号宝船折合公制,长约138米,宽约56米。

2、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回国,都向永乐帝奏报海上风险和带回佛牙宝物,永乐帝在建成南京龙江天妃宫之后,又在南京狮子山下兴建了静海寺。寺中刻有郑和立的《南京静海寺碑》。现有残碑记载:“

一、永乐三年,将领官军乘驾二千料海船,并八橹船„„”。现在学者估算二千料海船排水量约为一千余吨。八橹是小型海船,帆橹兼用,有风驶帆,无风荡橹,适合于在港湾、内河和无风条件下使用。

3、郑和船队组织严密,配套科学,由宝船、战船、座船、粮船、水船等组成。

4、郑和航海时,尚无360o一周的观念。当时使用的罗盘有24个方向,系用24个汉字围环组成。即10天干中的8个:甲、乙、丙、丁、庚、辛、壬、癸;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八卦中的4维:乾、坤、巽、艮。地支每字的中线刻度即代表10位整度数的,如30o、30o、90o等等。每个字占有15o。两字之间称为缝针,如子癸,癸丑等等。共可有48个指向,每向为7.5o。这样正北,北北东、东北、东东北等向都有了,在木帆船时代已够精确。罗盘指针扎于灯芯草上,浮于罗盘内水上。虽有风浪颠簸,也不易脱针,而保证正常指向。

5、为探测水下浅滩,暗礁、避免船底擦浅、触礁,或为测定船舶航行的位置,需测量船下水域深浅和底质。采用长绳系上涂有牛油的铅锤抛入水中探测。根据测得的水深,水底不同底质(泥沙或岩石等),结合船长经验,与前人航海测量水深、底质记录对照,以判断航行所在位置。其计量单位称“托”,其长度为成人两臂伸开之距。每托约合五市尺。《郑和航海图》即是按此长度计算水深的。

6、巩珍《西洋番国志》中说下西洋的船是靠日月升落辨别东西方向,靠测星体高低,度量远近的。测量星体高度的方法称作“过洋牵星术”,高度单位称作“指”。牵星术用来测量星体高度的仪器称作“牵星板”,一般为12片,均为正方形,由小到大,最小为1指,最大为12指,每边长约2厘米,折合今度数,1指约为1.9o。郑和时可能多于12片,超过12指。船员测量星体的具体时间为太阳升起前和落下后的12分钟之间的晨昏曚影时。

7、郑和航海时,以“更”为单位时间和计程单位。以一昼夜为十更,每更约合16.22海里到10.81海里之间。

8、郑和船队通讯联络:白天看旗帜,夜间看灯笼,雾雨雪天气视距不良,用锣鼓音响联络。还使用信鸽作为通讯联络手段。

9、郑和船队遇逆风侧风,只要将帆面倾斜到一定角度,风力吹到帆面上形成垂直于帆面的力,就能推动船舶前进。操纵的方法大体上是,将船头调向左或右前方偏斜前进,此时视风角若干,将帆面调到有利帆角,在此折线航行段中打偏航行,当航行到一个航段完时,将船头以大角度迎风移到另一方向斜行,再以右舷受风,主帆随着转向,开始第二个折线航段中的打偏航行。这样船舶沿“之”形的曲折航线借风驶帆前进。

六、郑和下西洋纪念活动

为了纪念郑和船队在南海诸岛的活动,中国政府曾在1947年公布西沙群岛西面的一群岛屿为“永乐群岛”,东面的一群岛屿为“宣德群岛”。将南沙群岛中的一个群礁,为“郑和群礁”。清朝末年梁启超先生著有《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在近代史上拉开了研究郑和的序幕。伟大的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中论述到郑和说: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196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东非索马里、肯尼亚等国,在演说中指出我国明代郑和是一位大航海家,曾访问过东非索马尼、肯尼亚等国,为中非友谊作出过重大贡献。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现代化训练舰命名为“郑和”号。

我国当代明史学家吴晗在1962年为中共中央党校讲授明史时,对郑和的伟大航海实践曾作专题论述。说“郑和是历史上最早的、最伟大的、最有成绩的航海家。”

邓小平在1980年曾深刻地指出:“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恐怕明朝明成祖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以后清朝康乾时代,不能说是开放。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江泽民在1991年5月出访苏联前夕,在回答苏联记者关于“您对那些历史活动家和政治家最感兴趣?请举出中国诸多世纪的历史中您认为最重要的事件”的提问时,他答道:“就古代而言,中国对外交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纪的“丝绸之路”和公元十五世纪的郑和下西洋,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说明,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就致力于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进行文化和经济交流,共同创造美好未来,„„总而言之,古今中外有许多历史人物,他们推动了社会进步事业,我对他们都怀有敬仰的感情。”1994年11月江泽民在访问马来西亚时,再次强调“早在明朝时期,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其中五次驻节马六甲,与当地人民结下深厚友谊,构筑了中国通向东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中马之间的这种友好关系一直延续至今。”

胡锦涛2003年10月24日向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参从两院发表演讲讲到:“中国和澳大利亚虽分处南北半球、远隔重洋,但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中国人民始终对澳大利亚怀有友好感情。早在十五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明朝的远洋船队就到达澳大利亚海岸。在漫长的岁月中,许多中国人飘洋过海,陆续来到澳大利亚这片古老的“南方大陆”。他们把中华文化带到这里,同当地人民和睦相处,为澳大利亚的经济社会和多元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中央决定成立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并批准了以“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为主题,开展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意在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的优良传统,增强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与东南亚国家业已存在的睦邻友好关系,增强与世界各国的友谊,促进世界和平与社会发展,是为了使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郑和下西洋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和我国航海科技的伟大成就;普及航海科学和海洋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航海意识和海洋意识,促进航运事业的发展和海洋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学术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

七、世界海事日与中国航海日

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是1948年成立的政府间专门处理国际海事事务的国际组织,目前有162个成员国,我国于1973年加入,自1989年开始已连续八届当选为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国际海事组织设有“世界海事日”,并倡导和要求各成员国每年举办一次“世界海事日”活动,具体日期由各成员国自行确定。我国设立“航海日”并确定“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具体实施日期,有利于更好地履行国际海事组织成员国义务。

2005年4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交通部,同意自今年起,每年 7月11日设为“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期。这个为社会各界多年来呼唤的节日终于正式为国家确立。“航海日”不放假,其性质属我国全民性文化范畴的“活动日”,既是所有涉及航海、海洋、造船、渔业等有关行业及其从业人员和海军官兵的共同节日,也是宣传普及航海和海洋知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团结的全民族文化活动。

鉴于首届“航海日”是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中实施的,举办首届“航海日”活动要与郑和下西洋600年纪念活动紧密结合,与国际海事组织“世界海事日”主题活动紧密结合。因此,将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的主题“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作为首届“航海日”活动主题,以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航海事业和海洋事业建设成就、中国基本国情和海洋战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祖国统一方针和睦邻友好政策、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宣传教育为内容,并结合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拓展活动的内涵,激励我们为中国从海洋大国、航运大国转变为海洋强国、航运强国而努力奋斗。

八、航海历史的发展

中国航海历史悠久。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已能用火与石斧“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木帆船的逐步诞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海上运输与海上战争。到秦汉时代,出现了秦代徐福船队东渡日本和西汉海船远航印度洋的壮举。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吴船队巡航台湾和南洋,中国船队远航到了波斯湾。从随唐五代到宋元时期,中国航海业全面繁荣、海上丝绸之路远届红海与东非之滨。由于以罗盘导航为标志的航海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中国领先西方进入“定量航海”时期。到明代永乐至宣德年间,伟大的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远洋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遍访亚非各国。这一航海盛举,不但将中国古代航海业推向顶峰,而且在整个人类航海史上,竖起了一座永垂史册的丰碑。然而,随着中国晚期封建主义逐渐保守与僵化,严重阻碍了中国航海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航海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航海业从而进入由盛转衰的时期。虽有晚清搞洋务运动,于1865年创设江南制造局以发展民族造船业,于1872年成立轮船招商局以发展民族航运业。于1909年在高等实业学堂设立船政科以培养民族高级航海专门人才,终难成大势。

回顾世界的航海史,早在公元前2500年以前,古埃及就有人驾驶帆桨船沿地中海东航至黎巴嫩,古希腊人毕菲在公元前4世纪在海上探险中发现了不列颠群岛。中国发明的罗盘(指南针)在14世纪前后,分别由阿拉伯人和埃及人传入欧洲,欧洲海洋国家的航海活动取得了伟大的成果。在郑和下西洋之后87年、92年、114年,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好望角远航印度,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向西作环球航行,也载入世界航海史册。

九、航海科学技术的进步

中国古代航海史的辉煌依赖于中国古代航海科学技术的进步。据《汉书?尧文志》介绍,西汉时的导航占星书籍已有《海中星占验》等136卷,表明天文导航术已有发展。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萍州可谈》中说:“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这比1180年英国《论物质本性》中提到航海者利用水浮磁针指北,要早61年。明代《海道经》中保存了一卷据元人底稿而绘成的《海道指南图》,这是迄今所能见到的中国当代航海图中最早的一幅。到了明初,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先进航海科学技术之集大成。郑和航海术,主要记录在《郑和航海图》中。该图原名《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一部最早的远洋航海图。其中图文记载反映了当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地文航海和天文航海科学技术。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欧洲国家率先从封建主义时代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各门类科学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的材料、机械、电气、电子、控制、信息技术逐步应用于航海,形成了近代和现代航海科学技术。18世纪炼铁业的发展导致1787年制造出第一艘铁木船,1841年建造出第一艘铁质船; 1866年开始用钢造船。就船舶动力而言,1783年制成蒸汽动力明轮;

1903年制成内燃机船。18世纪机械制造业发展与天文学结合,致使1730年发明航用六分仪,1888年发现电磁波,1895年发明无线电报,尔后船舶采用无线电通信;1935年发明雷达,随即于1937年开始用于船舶探测目标、定位、导航与避碰;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就研制出卫星导航系统,航海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航海从技艺逐步发展成为科学技术,从帆船时代进入机动船时代,从地文航海和天文航海时代进入电子航海时代。

在近代和现代史中,中国航海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航海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在航海科学技术方面,则主要是学习、借鉴、引进、消化、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航海科学技术成果,为我所用。我国原创性的航海科技成果较少,这一状况与我国海洋运输业和船舶制造业在规模上名列世界前列的状况还不相适应。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拥有自主发展的先进航海科学技术,中国才能真正成为世界航海强国。

十、当代航海科学技术

20世纪下半叶,伴随整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航海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其重要标志如下。

1、船舶大型化

船舶总吨位是表明船舶大小,用于国家注册登记和海事赔偿责任之基准。在20世纪60年代,1万载重吨的船就可称为“万吨巨轮”,2000年末世界上拥有10万载重吨的超大型油轮(VLCC)数百艘,还有50万载重吨的特大型(ULCC)油轮。目前最大的散货船为30多万载重吨。集装箱船近年来也越来越大,从几百到1000、3000、5000标准箱的集装箱船已有许多;我国已有8500标准箱的集装箱船投入运营,而1万标准箱(TEU)左右的超大型集装箱船正在开发建造中。大型豪华客轮达到14万总吨级。

2、船舶专业化

过去的海洋运输船舶主要是客船、普通货船和油船。近20年来,集装箱船、滚装船(Roll—Roll)、液化气船(LNG、LPG)等专业化特种船舶迅速增多。

3、船舶高速化

为了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运输竞争,近20年来,30节(1节为每小时航行1海里,1海里等于1.852公里)以上的小型高速气垫船、水翼船、水动力船、喷气推进船快速研制并大量投入使用。当前的集装箱船速度可达25—30节,大约比过去的普通货船快一倍。

4、船舶自动化

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在船上广泛应用,从船舶在机舱设置集中控制室到出现无人值班机舱和驾驶台对主机遥控遥测,船舶机舱自动化成为趋势。随后驾驶台的自动化仪器设备不断研发和应用近10年来建造的新型船舶基本上都可称之为驾机合一的自动化船舶,其中一部分自动化程度高的船舶被称之为“高技术船舶”。

5、导航定位电子化

当前,传统的陆标定位、天文定位方法已成为特殊情况下的补充手段,无线电导航定位方法经过了无线电测向仪、雷达、罗兰A、罗兰C、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历程,进入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时代。全球定位系统(GPS)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为海上、陆上、空中和空间用户提供连续的、高精度的三维定位、速度和时间信息,导航与定位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

6、避碰自动化

为在能见度不良情况下发现来船而进行避碰,船用雷达发挥很大作用。20世纪70年代研制出的自动雷达标绘装置(APPA)和雷达的结合被称之为自动避碰系统。该系统可自动采取和跟踪目标,以及自动显示来船的位置、航向、航速、相对运动和碰撞危险数据。避碰自动化进一步得到发展是20世纪末开发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可连续向其他船舶传送船舶自身数据,并可连续接收其他船舶的数据,有利于减少因船舶识别和避碰决策失误引起的船舶碰撞事故。

7、海图电子化

传统的纸质印刷海图已不适应船舶自动化和航海智能化的发展要求,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在近十几年研发成功并不断完善。该系统不但能很好地提供纸质印刷海图的有用信息,而且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海图作业,综合了GPS、APPA、AIS等各种现代化的导航设备所获得的信息,成为一种集成式的航海信息系统,被称为是航海领域的一场技术革命。

8、通信自动化

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拉开了卫星通信的序幕。1979年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宣告成立,1982年开始提供全球海事卫星通信服务,Inmarsat可以为海陆空提供电话、电传、传真、数据、国际互联网及多媒体通信业务。船舶通信自动化的另一重要标志是船舶使用了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使船与船、船与岸台全方位和全天候即时沟通信息。

9、航行记录自动化

为了在船舶发生海上事故后查明事故原因,从中吸取教训,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原由海员手工记录的航海日志、车钟记录簿等,现正被俗称为船舶“黑匣子”的航行数据记录仪(VDR)代替,为海上事故原因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

十一、航海服务与支持系统

自从无线电报开始用于船岸之间的通信,船公司、岸基航海服务机构和管理部门就开始通过无线电通信影响、协助和控制船舶的航海活动。

1)无线电航行警告系统(Radio Navigational Warning)航行警告系统和航行通告,是将有关海区和水域内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可能影响航行和作业安全的任何情况变化,及时准确地通知所有船舶,使之采取适当措施或保持戒备,以确保船舶航行和作业安全。各国海上安全主管部门专设的海岸电台用无线电发布这类公告称为无线电航行警告。1977年国际海事组织(IMO)正式建立了世界无线电航行警告系统。该系统将全球分成16个播发航行警告的区域。每个区域由一个国家作为协调人,负责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核对、整理和编辑,再播整个区域的航行警告。

2)船舶定线制(Ship Routing)

在过去上千年的航海实践中,船舶的航行路线都是由船长自行确定的。为防止船舶在雾中碰撞,1859年世界上实行了第一个分道通航制,1875年又采用了躲避浮冰的船舶定线制。到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船舶定线制。定线制旨在减少海难事故的单航路或多航路和定线措施,它包括分道通航制、双向航路、推荐航线、避航区、沿岸通航带、环行道、警戒区和深水航路,这些定线措施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使用。

3)船舶报告系统(Ship Report System)

全球性的船舶动态报告制度是在18世纪初由英国劳埃德首先在全球重要地点建立的通讯网,搜集船舶动态资料。自1930年起,有些船公司规定,出海船舶必须定时向公司报告其船位、航向和航速。1958年美国海岸警卫队发起建立商船自动报告制以改进船舶搜寻和救助。现行的船舶报告系统是由IMO采用的,要求船舶通过无线电报告提供、搜集或交换信息,用于搜救、交通服务、天气预报和防止海上污染等目的。

4)船舶交通服务(Vessel Traffic Services)

船舶交通服务(VTS)是负责增进海上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及保护海洋环境的主管机关所实施的服务系统,其范围从向船舶提供简单的信息到广泛管理一个港口或水道的船舶交通,其功能包括数据搜集、数据评估、信息服务、协助航行、组织交通和支持联合行动等。

十二、海上人命安全与防止船舶污染

由于海洋气象和海况恶劣,航行环境复杂与船舶条件受限,加上海员疏忽和失误,海难事故频繁发生,往往造成海上人命和财产重大损失以及海洋环境严重污染,引起了全世界严重关注。

专门负责海上技术事务的联合国机构——国际海事组织(IMO)的宗旨和工作目标是 “航运更安全、海洋更清洁”。该组织通过制定国际法规和技术标准以及采取各种措施,在增进海上安全的同时,致力于防止船舶污染海洋。最主要的国际公约有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COLREG)、国际载重线公约(LL)、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国际搜寻和救助公约(SAR),以及为防止船舶污染海洋而主持制定的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

(MARPOL)、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OPRC)等。9.11事件以后,国际海事组织加强水上反恐行动通过了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并于2004年7月1日在全球开始实施。

我国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于1998年10 月19日批复交通部,成立交通部海事局。交通部海事局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行使国家水上安全监督管理和防止船舶污染,船舶及海上设施检验、航海保障的管理职权。从2002年3月1日起,海事系统统一以海事局(处)名义履行海事行政执法职责。

为了确保水上交通安全,交通部分别在2003年7月1日和2003年10月1日在长江江苏段和三峡库区实行了船舶定线制,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减少了船舶碰撞事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海事局在长江口、珠江口、渤海湾、琼洲海峡设立了15个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台站。2004年11月前航行于渤海海峡和琼洲海峡的载客100人以上客船、滚装客船和救助船舶已全部安装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船站,实现了海事系统在该水域对船舶的动态管理。

交通部海事局有一支技术精湛的海上测量队伍。每年要完成一万多平方公里的海上测量任务和水上安全事故的应急扫测任务。特别是天津海事局海测大队,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5.7”大连空难、“11.21”包头空难黑匣子的扫测、定位任务,为分析空难原因奠定了重要基础。为了锻炼队伍,加强各部门的配合,提高应急搜救能力,交通部及各级海事部门每年都要举行不同规模的海上搜救演习。今年交通部将于7月份在长江口举行东海联合搜救演习。目前全国已有40多个城市开通了水上遇险搜救电话12395。

1951年7月25日,交通部根据第二届全国航务会议的决定,经政务院批准,发出通知:“以原华东区人民轮船公司打捞课及新港工程局打捞队和上海公私合营华兴打捞公司为基础,组成全国打捞公司。”1951年8月24日,“中国人民打捞公司”正式在上海成立。中国人民打捞公司由交通部航务公程总局领导。

1979年4月9日至27日,交通部派出以救捞局局长吴英诚为团长的代表团,参加国际海事组织在西德汉堡召开国际海上搜寻救助会议。参加会议的共有52个国家的正式代表团,3个国家和地区派出观察员,9个国际组织派出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1979年海上搜寻救助公约》及附件,通过了8项决议案,并签署了最终议定书。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关于救助队伍建设的要求是:要加强人命救助装备建设,增强救助的有效性,关键时刻能冲得上去、救得下来。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对救助队伍的要求是:要建立一支人员精干、装备精良、技术精湛、在关键时刻能起关键作用的专业救助队伍。

救捞职工在长期奋斗中培养并形成了“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救捞精神。从1951年中国人民打捞公司成立起至2004年底,救捞系统共救助遇险人员32564人(其中外籍人员6022人);救助遇险船舶2731艘(其中外籍船舶532艘);打捞各类沉船1640艘。尤其是救捞体制改革后,从2003年7月至今不到两年的时间,全系统成功救助遇险人员3517人(外籍人员532人)。成功救助各类遇险船舶202艘(其中外籍船29艘),获救财产78亿元人民币,打捞起千吨级以上沉船24艘,超过改革前5年救捞成果的总和。

十三、今日中国航海事业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航海事业迅速发展,在运输航海、渔业航海、科学考察航海、军事航海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振奋人心、享誉全球的发展成就。

在海运方面,到2003年底,我国商船队总运力在世界各国船队中排名第四,集装箱船队总量居世界第五位。作为中国远洋运输“航空母舰”的中国远洋运输集团(COSCO)自有船舶630艘,总运力超过3600万载重吨。中国海运集团(China Shipping)成立以来发展迅速,现拥有船舶400艘,总运力1200万载重吨。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的集装箱船队按2003年全球班轮公司排名,分列第9位和第11位。2003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列世界第一。在2003年全球集装箱港吞吐量排名中,上海港和深圳港分列第3和第4。中国现已位居世界第三造船大国。

在渔业航海方面,自从国务院于80年代初提出“尽快组建我国的远洋渔业船队,放眼世界渔业资源,发展远洋渔业”的要求后,中国渔船队从沿海走向远洋。中国远洋捕鱼船和渔业加工船配备较先进的航海仪器设备,航行到欧洲、美洲、非洲附近海域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作业,为中国渔业早日跻身于世界先进渔业国家做出了贡献。中国水产总量和水产总值多年来一直名列世界之首。

在科学考察航海方面,1984年底我国“向阳红10号”和“J121”船首航南极考察。1989-1991年首次对全国海岛进行多学科综合调查后,又大力进行海上油气田勘探和金属结核矿调查。在我国极地考察船“极地”号于1986年-1987年顺利完成首次环球海洋科学考察航行后,2003年我国“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胜利完成了第二次北极考察。“雪龙”号在北冰洋考察作业航程6853海里,深入北纬80°开展现场调查,创造了我国航海史上最北的记录。

在军事航海方面,我国人民海军舰艇为执行海上国防、保障海洋科学考察和试验、护航护渔、海上搜救等任务,航行在祖国万里海疆和大洋,在维护我国“海洋国土”权益和保障世界和平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航海安全保障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MSA)在维护国家权益,保障海上安全和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船级社(CCS)在制定船舶规范与技术标准、验船和发证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船级社。为加强我国海上救助能力,交通部在所属的北海、东海、南海三大救助局,配备了先进的救助船舶和直升飞机,中国立体化海上救助系统正在形成。

在航海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各科研院校、高等院校与航运企业、海军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在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航海科学技术和装备系统的基础上,努力加快自主研究和开发,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高等航海院校成功地研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屏幕船舶操纵模拟器和基于虚拟技术的轮机模拟器,受到国外专家和同行的赞扬。中国航海学会团结和组织全国海运、渔业、海洋和海军系统的广大航海科技工作者积极从事航海学术活动,在国际和国内航海学术界颇有影响。

在航海专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航海专门人才培养数量列世界第一,质量也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航运事业、海洋渔业、海洋科学考察和海军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称之为中国“航海家摇篮”的大连海事大学,在90年代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为世界上少数“享有国际盛誉”的航海院校之一,正朝着江泽民同志视察该校题词所确定 “建设世界第一流的高等航海学府” 的目标前进。被称为中国“海军军官摇篮”的大连舰艇学院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军事航海专门人才。

十四、小贴士

海水为何又咸又苦,是因为海水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其中氯化钠占70%,氯化镁占14%。每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叫盐度。盐度的大小与蒸发量的大小成正比。暖流的海水盐度较高,寒流的海水盐度较低。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在北回归线附近降水稀少,而蒸发量极大的红海,盐度超过40;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在波罗的海,因其蒸发量少,且周围有大量河水补给,盐度不超过10。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由于海洋面积广,水量大,而热容量很大,所以海水温度的变化比陆地温度的变化小得多,这令海洋上空的气温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慢。

海岸线是指海面与陆地接触的分界线。世界海洋面积巨大,海岸曲折复杂,岛屿星罗棋布,海岸线的精确计算是不可能的。仅我们中国就有180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14000多公里的岛屿岸线。澳大利亚位于大洋洲的西南部,东北临太平洋,西、南濒印度洋。由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等岛屿组成。澳大利亚四面环海,其海岸线总长36735千米,为世界之最。

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实行特定法律制度的国家管辖海域。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在这一海域内沿海国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的自然资源的目的,拥有主权权利。此外,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还有在海洋科学研究、人工岛屿和设施的管理及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属管辖权。其他国家享有国际法规定的其他合法用途和权利。它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的一项新的海洋法律制度。专属经济区既不是公海,也不是领海,其法律地位自成一类。世界上大多数沿海国都已宣布设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海平面上升由绝对海平面上升和相对海平面上升构成。绝对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水热膨胀和冰川融化而造成的。相对海平面上升是由地面沉降、局部地质构造变化、局部海洋水文周期性变化以及沉积压实等作用造成的。国际上通常将1975年到1986年的平均海平面称为常年平均海平面。

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与水分子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合成的一种固态类冰结晶物质。在大陆边缘深水沉积物上部数百米中,有巨量的天然气被蕴藏在冰冷的天然气水合物中。世界上天然气水合物中碳总量可能是地球上其它化石燃料中碳总量的两倍。天然气水合物中温室气体甲烷的总量可能是现在大气中甲烷总量的3000 倍。因此,天然气水合物对世界能源和全球气候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是当代地球科学和能源工业发展的一大热点。该研究涉及新一代能源的探查开发、温室效应、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古海洋、海洋地质灾害、天然气运输、油气管道堵塞、船艇能源更新和军事防御等,并有可能对地质学、环境科学和能源工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发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关于赤潮发生的机理虽然至今尚无定论,但是赤潮发生的首要条件是赤潮生物增殖要达到一定的密度,否则,尽管其他因子都适宜,也不会发生赤潮。在正常的理化环境条件下,赤潮生物在浮游生物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有些鞭毛虫类(或者假藻类)还是一些鱼虾的食物。但是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使某些赤潮生物过量繁殖,便形成赤潮。大多数学者认为,赤潮发生与下列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一、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

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副集,造成海域富营养化,促进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

二、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

海水在20℃—30℃ 时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海水盐度在15—21时,容易形成温跃层和盐跃层。温、盐跃层的存在为赤潮生物的聚集提供了条件,易诱发赤潮。

三、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 随着沿海养殖业的大发展,也产生了严重的自身污染问题。投饵量偏大,池内残存饵料增多,养殖水随每天排换水大量排入海中,这些带有大量的含氮化合物物,加快了海水的富营养化。由此可见,海水养殖业的自身污染也使赤潮发生的频率增加。

商局在1910年开创的水陆联运,标志着中国近代运输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在中国近代交通史上具重大意义。到了1948年,招商局已拥有490艘轮船40万总吨位的船舶,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航运企业。

招商局在1910年开创的水陆联运,标志着中国近代运输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在中国近代交通史上具重大意义。到了1948年,招商局已拥有490艘轮船40万总吨位的船舶,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航运企业。

抗日战争中招商局为延缓日军进攻,在江阴、马当、龙潭等长江要塞采取沉船方式抵御敌军,为抗南昌侵略者做出了重大牺牲。

1949年10月22日,在广州人民欢庆解放的锣鼓声中,广州市军管会叶剑英主任签署命令,由军代表张玉华同志接管伪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从此揭开了广州海运历史的第一页。

长江区航运局(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成立于1950年其前身是清朝末年官督商办的长江航运企业,现在是我国内河最大的骨干航运企业,也是国家首批57家试点企业集团和计划单列企业集团之一。中国长航旅游产业拥有各类涉外、国内旅游船28艘,其中三至五星级涉外豪华游船17艘,涉外游船年接待量达10多万人次,占长江旅游接待量的1/3左右,是长江上最大、全国第三大旅游企业。

建国后,由于美国与台湾当局签订双边军事协定,以美军第七舰队与台湾当局军队对台湾海峡实行军事封锁,致使中国沿海南北航线中断,沿海南北航线的中断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外贸进出口的发展。1958年6月21日,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建立海上铁路”的指示,1966年5月11日,周恩来总理又指示:“一定要缩短南北航程”,并要求交通部尽快拟定试航方案。1972年10月22日,广州海运所属“五指山”轮载9011吨矿石从海南八所港起航,于11月7日抵达大连,海上实际航程3185海里,标志南北航线首次实现货运通航。

由华东区海运管理局和北洋区海运管理局合并组成交通部上海海运管理局于1953年5月1日,正式成立。

新中国第一家远洋运输公司——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于1961年4月27日在北京宣告成立。同年5月新中国第一艘悬挂中国国旗的远洋货轮,首航印尼雅加达接回深陷**的中国华侨。

中远平乡城轮1979年3月25日,由上海港启航,经日本神户,首航美国并于4月18日抵达西雅图港,使中断三十年之久的中美海上航线重新恢复。

中远投资于1993年10月,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成功,标志中远集团成为第一家成功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中国国有企业。

2002年9月,中国长航南京油运公司大庆453号轮犁开了长航人首次环球远航的轨迹,从上海外高桥出发,绕地球一周。

李克麟总裁2004年1月21日被《中国航务周刊》评选为《国际海运界2003新闻人物》。

国内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集运公司---中海集运H股于2004年6月16日,在香港顺利上市,此次中海集运在港发行H股24.2亿,总集资人民币82亿元。香港特首董建华致电祝贺。

国内第一艘悬挂五星红旗的超级油轮(VLCC),也是中海集团首艘30万吨级VLCC“新金洋”轮于2004年7月22日在大连新船重工下水。总长330米,型宽为60米,型深为29.8米,设计航速为16.7节(海里/小时),处在国际先进水平。

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中海亚洲”号,2004年7月9日首航上海,从此,中海集运8500箱位集装箱“航母”投入营运。

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油轮公司(中海油运)是中国最大的海上石油运输船队,总部设在上海浦东新区。公司现经营和管理各种类型油轮82艘,240万载重吨,年石油运输量近6000万吨,占国内海上石油运输量的50%以上。主要承运国内沿海原油、成品油和过驳油,中东及第三国的油品运输。

中海客运是中国沿海最大的客滚船队,总部设在大连。公司拥有先进豪华的大型客车滚装船、豪华客轮、高速客轮和常规客轮11艘,总载客位11352个,载车位443个,主要承担我国沿海的客、车辆及货物运输。

中国长航造船工业有7个大中型船厂,年产值已占长江造船企业总产值的20%以上,能建造五万吨级以下各类型船舶,主要出口到欧美市场,成为我国造船工业出口创汇的重要基地。

我国有着悠久有航海历史,古老的灯塔可以作证。2002年由中国邮票总公司发行的五枚古灯塔邮票分别是:花鸟山灯塔(浙江)、江心屿灯塔(浙江)、泖塔(上海)、老铁山灯塔(辽宁)、和临高灯塔(海南)。

由交通部牵头,联合国防科工委、国家安全生产局、农业部,于2005年4月21日开始在全国开展对低质量船的治理活动。

湖北宜昌至四川宜宾上千公里的川江航段,在20世纪中期,有莫家、薛家、杜家、王家四大驾船家族曾一度各领风骚。是莫家瑞打破了“自古川江不夜航”这一多年来的金科玉律。

1977年3月,由交通部、海军组织成立了打捞“阿波丸”沉没领导小组,至1980年9月,历时4年施工作业结束,共捞货5000吨,捞起遇难遗骨310具,私人遗物1081件,并将沉船前段和所捞遗骨和私人遗物由中国红十字会转交日本方面。

下载关于转发江苏省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纪要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转发江苏省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纪要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