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竞走和长距离跑几种记圈方法的比较研究

时间:2019-05-15 06:5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场地竞走和长距离跑几种记圈方法的比较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场地竞走和长距离跑几种记圈方法的比较研究》。

第一篇:场地竞走和长距离跑几种记圈方法的比较研究

场地竞走和长距离跑几种记圈方法的比较研究

郑建华

摘 要:综合运用各类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法和分析比较法对场地竞走和长距离跑几种记圈方法从科学性和实用性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单一的记圈方法有缺点和优点,综合法集中了各种单一方法的优点,又对各种单一方法的缺点起到了互辅作用。建议在比赛中采用综合法比较好。关键词:场地竞走;长距离跑;记圈方法 问题的提出

田径运动会径赛裁判工作中的名次判定,距离越短越难判定,同样距离越长也越难判定。前者是距离越短,运动员跑的速度越快,一瞬间有多名运动员几乎同时撞线,给肉眼判别名次带来诸多困难;后者是距离越长,运动员需多次通过终点,由于运动员水平参差不齐,造成脱圈情况,给准确记圈,判定最后名次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在场地竞走和长距离赛跑中,运动员多走或多跑一圈或少走少跑一圈的现象时有发生。短距离赛跑名次判定的困难,由于用全自动电子计时器已经解决了。在场地竞走和长距离赛跑中,虽然也用了全自动电子计时器,但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还必须由终点裁判员来提供。因此,在场地竞走和长距离跑的比赛中如何快速准确地记好圈,以便准确无误地判定名次,一直是田径竞赛中重点研究和需要解决的课题。笔者对近几年全国田径比赛中场地竞走和长距离跑使用的几种记圈方法从科学性和实用性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目的是对终点判裁工作的记圈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研究方法

2.1 访问调查法

走访了我国田径裁判老前辈8人;多次参加过国内外田径比赛的教练员、运动员10人。

2.2 问卷调查法

对多次担任过田径赛终点裁判工作的国家级裁判员、一级裁判员和参加过场地竞走、长距离赛跑的知名运动员及他们的教练员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率为68%。

2.3 观察统计法

对亲自参加的几次运动会裁判工作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与分析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从1975年到现在,我国已在田径大赛中,出现过15例终点裁判错圈的问题,占田径大赛失误总数的38.46%。影响较大的有: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10000m比赛,北京市运动员谢宝江多跑了一圈,造成了本该破全国记录没破成,只有名次而无正式成绩的大错误。1994年全国竞走锦标赛男子20km竞走和公路50km竞走比赛中,各有一名运动员多走了一圈。

国外举办的世界田径大赛中,也有此类问题发生。1995年在哥德堡举行的世界马拉松比赛中,女子马拉松运动员在场地上多跑了一圈。

以上这些事例充分说明,长距离比赛项目的记圈错误已经不是偶然现象了,而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从调查和访问中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它是我们整个裁判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从分析结果看,造成这些错误记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距离长、时间长、裁判员的神经极易疲劳,精力容易分散,加之参赛的运动员人数又多,运动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脱圈现象严重,这些都给裁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调查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外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记圈程序和记圈全自动电子仪器。目前还只能使用人工记圈的方法。3.1 常用的几种记圈方法

3.1.1 人盯人方法(又称号码名次判定法)

当裁判员和运动员人数差不多时,一般采用此种方法。即每一名裁判只负责一名运动员,记其已跑的圈数、剩余圈数、每圈成绩,脱圈后单独报圈及其到终点的名次和成绩。当所记运动员跑到每圈结束处,便在记圈表的圈数一档里写上该运动员已跑的圈数和累计时间,并告诉运动员还余多少圈。当其所记的运动员退场时,应在记圈表相应圈次中注明“中退”,以便查证。当该运动员最后一圈到终点还有大约20m~25m时,应把运动员号码告诉给主管旗示的终点主裁判“××号到”,以便他及时用旗示意该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名次。采用此法时,终点裁判组和手工计时裁判组合二为一,分工负责,包干到底。3.1.2 总表记录方法(又称记圈总表法)

总表记录方法,一般有3名裁判员组成小组,一个唱号,一人记录,一人监记。工作时,3人并排斜对运动员跑进方向,坐在终点线后跑道内侧5m~10m距离内突沿约1m处。唱号者坐左,记录者坐中,监记者坐右。运动员起跑后,立即清点人数并记录在总记圈表右上角。每圈领先运动员跑至距终点线约20m~25m处,唱号者按运动员跑进中的顺序唱号,记录者准确迅速将其所唱号码记录在表中相应格内,监记者既听又看记录号码与所唱号码是否一致。前几圈运动员密集无法报号时,可在表的相应圈次的表格内记上全部通过。比赛中如遇运动员脱圈或退场时,应将其号码记录在脱圈或退场相应圈表格内。3.1.3 棋盘式记录法

首先要准备好总记录表和棋子,按每一名运动员可编的小号码分别填写在每一个棋子上。一般由四人操作,一人按每圈运动员通过的先后顺序将棋子移动到尚剩圈数的小格子里,一人将负责摆好的棋子顺序记录下来。当每名运动员跑到距终点线还有20m~25m时,由负责核对的裁判员把到达终点运动员号码及时报告终点主裁判,以便用手势或语言告知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名次。另一名裁判员可进行专职呼号工作。棋盘可用磁盘或用线绳将棋子固定起来。3.1.4 综合法

人盯人、记总圈、报圈三结合的方法。在比赛前,终点主裁判把终点裁判员分成记总圈和报圈两部分,人盯人一表到底由人工计时员负责。采用这种方法时,人工计时组采用“人盯人一表到底”的计时方法,完成记圈计时工作。记总圈组工作方法同总表记录方法。设一组或两组都可以。当出现脱圈情况时,由负责该运动员的计时员通知报圈员,当运动员通过终点时,报圈员举牌或口头通知运动员剩余圈数。

总记圈组内由A、B、C,三名裁判员组成。比赛开始,核对参赛人数并记入表内。每次运动员通过终点时,由A报号并监看记录工作,B依次在总记圈表上记录,C记录每圈领先运动员通过终点的时间,记录脱圈运动员的人数。运动员到达终点前20m~25m处向主裁判报告名次顺序,并记录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名次。脱圈组由D、E、F3名裁判组成,每圈领先运动员通过终点时,由D报号,E在脱圈表上记录。当出现脱圈时,由D及时将脱圈运动员号码记入已跑圈数格内,并在号码右下角记录位置。F监看记录工作。脱圈运动员距终点10m—15m处,根据D的口头呼报,由F举牌或口头通知运动员剩余圈数。余圈显示组由G、H两名裁判员组成,当领先运动员进入终点前直道到终点距离20m~25m处时按下显示器变换圈数的电钮或翻过余圈显示版上的已跑完的圈数。记录领先的1~3名运动员号码。H协助G工作,负责最后一圈时摇铃。3.2 几种记圈方法优缺点的比较

3.2.1 人盯人的方法(又称号码名次判定法)

这种方法在裁判员和运动员人数差不多时,一名裁判员只负责包干一名运动员,效果比较好。但是在实际比赛中,一般长距离比赛,每组运动员人数都在15至30名左右,而终点裁员一般只有8人,实际上人盯人的全部工作都落在了人工计时员的身上,计时员成了记圈员。这样就容易造成终点处人多事杂,极易出现混乱现象,会产生互相影响工作的情况。3.2.2 总记录表方法(又称记圈总表法)

这种方法在使用时有两种方案。一种是运动员每跑完一圈通过终点,就在相应圈次内签上运动员的号码,表示运动员该圈已通过,依次类推,直到最后一圈止,同时还要写上名次。另一种是把运动员的小号码顺序预先写到表内,凡运动员每跑完一圈通过终点,就把相应的号码划掉,表示该圈已通过,依次类推,直到最后一圈运动员到达终点划掉号码的同时,写上名次。第一种方案的表格比较复杂,但填写号码比较费时;第二种方案表格因号码顺序固定,使用时只要划一横线,操作比较简便。使用第一种方案,能明显地看出运动员每跑完一圈的先后顺序,而第二种就体现不出来。因此在实践中两种记圈方法同时使用就能起到优势互补作用,记圈的准确性就高。3.2.3 棋盘式记录方法

这种方法操作比较麻烦。首先得准备一些棋子和制定总记录表,把每一名运动员的小号码都要分别写到棋子上。使用时由4名裁判员来操作,棋盘放在桌子上,遇到刮风下雨或碰撞,都会发生棋子移动而出问题。3.2.4 综合法

两种综合法都集中了人盯人方法,总记录表方法、棋盘式记录方法等单一方法的优点,又对各种方法的缺点起到了互辅作用。3.2.5 各种方法存在的问题

在比赛中,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除了领先的第一名运动员外,其他运动员都不能及时看到或听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名次变化和剩余的圈数。当出现脱圈和运动员冲刺时,若判断意见不一致,就使报圈员不知所措,加之报圈员既要负责每一圈的报圈,还要负责每一圈的翻牌工作,他一般只能盯着领先的一名运动员,对其他运动员的圈数则无法记住,所以当出现脱圈和最后冲刺时,报圈裁判员往往来不及分辨和判断运动员的名次和圈数,而出现错报或漏报,使一些运动员少走、跑一圈或多走、跑一圈的问题发生。结 论

(1)场地竞走和长距离跑项目的记圈错误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到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记圈程序和电子仪器。

(2)在场地竞走和长距离跑采用的记圈方法有人盯人的方法、总表记录法、棋盘式记录法,及人盯人、记总圈、报圈和记总圈、记脱圈、报圈两种综合方法。

(3)人盯人的方法效果好,但在报圈时易造成混乱。总表记录表法能明显地看出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缺点是签写时比较费时。棋盘法不须签写运动员的小号码,只须移动棋子就行了,但是遇到刮风下雨或碰撞,就会发生棋子移动而出现错误。两种综合方法集中了单一方法的优点,对各种单一方法的缺点又起到了互辅作用。建议多采用综合法。

第二篇: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比较全面)

课题研究的要求、方法和步骤

(一)选题

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起始,也就是确定自己要研究什么课题。

1.课题来自哪里?

(1)学校或学校以上相关部门提供的参考课题或供申报的课题

(2)教师自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感到困惑或感兴趣的问题上升为课题

2.选题的一般原则

科学性:要有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预期结果要合理;研究方法要正确严谨,要有可行性和创新性。

3.选题的一般过程

(1)明确方向——发现问题

(2)浓缩范围——经验分析

(3)提示焦点——形成课题

4.选题的注意事项

(1)选题宜小不宜大

(2)选题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来源于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选题要有新意。课题的表述应简明、具体。

(3)选题要考虑研究者的优势,与自身工作相结合,与研究者的能力相适应。

(二)申报课题

申报课题,也就是设计研究方案,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使研究具体化的中心环节;是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检查和自我检查;有利于协作研究。一般上级部门开展的课题研究都附有课题申报表。

1.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方案)组成:

(1)课题的表述与界定:课题的名称或题目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要体现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强化预习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研究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研究。

研究目的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包括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外在目标(目的)、内在目标目的——学生发展)。

研究综述: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问题新、方法新、角度新、效果新。

(3)研究范围: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的界定;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对关键概念的界定。

(4)研究内容: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法研究。

(5)研究方法:

①注意事项:注意多种方法的使用;方法要写详细些;不能滥用方法

②主要方法:行动研究;实验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

(6)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7)研究程序(步骤):研究的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收集资料、开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8)预期成果的形式:①论文、研究报告、著作等;②学生变化

(9)研究成员(及负责人、分工)

(10)经费预算及其他所需条件

2.填课题申报表(立项论证)

3.填写课题申报表的注意事项

(1)认识填写申报表的重要性。是成功的一半,不能应付。

(2)一式几份,要自己留一份,最好在电脑中保留一份。

(3)核心是目的意义、研究步骤、研究内容方法。

4.课题申报表

(三)开题论证

1.开题论证的含义、意义

2.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

3.与立项论证(申报课题)区别

4.召开开题论证会

(四)实施研究

一.重视理论学习和理论的指导作用

二.重视选择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的特征:

⒈ 为行动而研究

为行动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不是构建系统的学术理论,而是解决实践工作者所处的情境遇到的问题。研究目的具有实用性。问题的解决具有即时性。

⒉ 在行动中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指出了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实际工作者所在的工作情境,并非是经过特别安排的或控制的场景。行动研究的研究过程,即是实际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行动的表现,也是实际工作者学会反省、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

⒊ 由行动者研究

由行动者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而不是外来的专家学者。专家学者参与研究扮演的角色是提供意见与咨询。是协作者,而不是研究的主体。有些课题项目学生也可参与研究。

三.重视资料的积累

(1)收集和学习与课题相关的背景资料: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后测的统计资料要收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研究动态的资料要收集;自身学习和研究的过程资料要记录和收集;对材料进行分类归档;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收集资料。

(2)经常撰写研究过程中的体会与论文。

(3)收集与整理课题研究中的典型案例:一定数量的典型教例;学生发展变化的典型材料。

(4)及时收集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凭证:学生变化发展的材料;教师教学水平变化材料。

(5)要有一本研究过程的大事记。

四.重视利用电脑和网络工具;

五.我的研究过程

(五)结题、总结和推广

1.整理相关资料;撰写报告或论文;

怎样撰写结题报告

①题目:清楚、准确地呈现研究的主要问题;有时可加副标题。

②前言(有时用“问题的提出”):表明研究的目的;说明选题的依据、课题价值与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成果、现状、问题、趋势;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理论框架。字数不宜多、表述要具体、清楚。

③方法:对方法进行说明,主要考虑:对课题进行界定;研究目标;研究程序、步骤;所使用的方法及其说明(实验法还需要解释假说)。

④具体操作:

⑤结果

说明:学生日记、作业、自己观察记录、体会感受、家长教师学生反馈等来说明和获得结果。

呈现方式:用文字或图表、数据、案例来分析;用逻辑或统计的方式来呈现结果。注意事项:结果一定是自身或成员获取的;要定量与定性结合;资料翔实、文字简明。⑥讨论:

结果是否与目标一致?为什么一致或不一致?

对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论证;

找出优劣、得失,进行讨论;

提出有待深入的问题进行讨论。

⑦参考文献及附录。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⑴ 观察法.⑵ 调查法.⑶ 测验法.⑷ 行动研究法.⑸ 文献法 ⑹ 经验总结法.⑺ 个案研究法.⑻ 案例研究法.⑼ 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研究性学习资料之四十三:课题研究的步骤有哪些?

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如利用实物或挂图展示“濒临死亡的鱼”,运用报刊、电子资料等,让学生议论其原因及其对策,提出问题,为确定课题打下基础。

二、确定课题,提出假设

通过学生间平等的讨论,预测导致鱼濒临死亡的各种可能的原因,如水污染、饲料变质、气候异常、鱼患病、鱼苗质量差等等。在议论的基础上,研究小组或个人确定研究方向、确定课题。

三、制定研究方案、做好开题论证

制定实施课题方案;论证可行性并修改方案;具体实施研究方案。

四、搜集、整理资料

通过实验、访问、调查、上图书馆或网络查阅资料等,搜集有关数据和信息,并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评价其有效性。

五、综合归纳、得出结论

将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总经,得出相应结论。结论可用相应的形式表达,如科研论文、调查报告等。

六、交流总经、深化认识

在不同场合交流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取长补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一、《报告》编制步骤

(一)签订委托协议

可靠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与委托单位,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的范围、重点、深度要求、完成时间、费用预算和质量要求交换意见,并签订委托协议,据以开展可行性研究各阶段的工作。

(二)组建工作小组

根据委托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量、内容、范围、技术难度、时间要求等组建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小组。一般工业项目和交通运输项目可分为市场组、工艺技术组、设备组、工程组、总图运输及公用工程组、环保组、技术经济组等专业组。为使各专业组协调工作,保证《报告》总体质量,一般应由总工程师、总经济师负责统筹协调。

(三)制定工作计划

内容包括工作的范围、重点、深度、进度安排、人员配置、费用预算及《报告》编制大纲,并与委托单位交换意见。

(四)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各专业组根据《报告》编制大纲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包括向市场和社会调查,向行业主管部门调查,向项目所在地区调查,向项目涉及的有关企业、单位调查,收集项目建设、生产运营等各方面所必需的信息资料和数据。

第三篇:400米跑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效果的比较研究

400米跑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效果的比较研究

黄执赖

【摘要】:400米运动项目特点及各阶段的训练任务与要求,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和个人特点,制定训练计划,选择有较训练方法手段,恰当安排训练负荷强度与运动量。

【关键词】:400米、训练计划、训练方法

400米跑是一项要求较高的速度体能类项目,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速度耐力,我国运动员在此项目上与世界水平差距较大,反映在对此项目研究不深,所 以在训练过程中,应遵循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变化规律,合理而科学安排运动负荷量和强度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结合400米运动项目特点及各阶段的训练任务与要求,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和个人特点,制定训练计划,选择有较训练方法手段,恰当安排训练负荷强度与运动量。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主观性和盲目性,本文认为应选用科学的训练手段来发展运动员的专项素质—速度耐力.。

本人多年负责带队高三体育考生的训练工作,我校凌立彪同学400米专项考生历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参加市、县级比赛成绩较好,成绩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标准。

尽管每个教练400米的训练方法都有所不同,但是都有达到最好成绩的共同规律。现在我校高三体育考生选400米专项的成绩取得比选其他专项成绩好,是因为我训练方法有其特殊之处。现谈谈我对400米跑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效果的比较及研究以下.以期共同提高训练的成效,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在400米跑训练中要理解认识间歇训练法及重复训练法的类型及应用特点

1、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间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通过严格的间歇训练过程,可使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得到明显的增强;通过调节运动负荷的强度,可使机体各机能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匹配的适应性变化;使运动员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或磷酸盐与糖酵解混合代谢的供能能力或糖酵解与有氧代谢混合供能能力或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得以有效的发展和提高;通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巩固技术动作;通过较高负荷心率的刺激,可使机体抗乳酸能力得到提高,以确保运动员在保持较高强度的情况下具有持续运动的能力。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和发展性训练方法。

(1)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

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是发展糖酵解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磷酸盐与糖酵解供能混合代谢系统的供能能力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是提高体能类速度性和耐力性运动项群的主要训练方法之一,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短(40秒之内);负荷强度大,心率多在每分190次左右;间歇时间极不充分,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与力量耐力。(2)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

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是发展糖酵解供能代谢系统与有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能力以及心脏功能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该训练方法的特点是对体能主导类运动项群来讲,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略长于主项比赛时间(约在100~30秒钟)负荷强度通常略低于主项比赛强度的10%~5%,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80或170次左右即可,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为依据,运作结构前后稳定。(3)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的应用

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是发展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有氧代谢下的运动强度以心脏功能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是适用于需要较高耐力素质的运动项群的训练工作.其特点是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长,负荷时间至少应在5分钟以上,负荷强度控制在平均心率为160次/分左右,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

2、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在训练中通过同一动作或同组动作的多次重复,经过不断强化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通过相对稳定的负荷强度的多次刺激,可使机体尽快产生较高有适应性机制,有利于运动员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构成重复训练法的主要因素有:单次(组)练习的负荷量、负荷强度及每两次(组)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休息的方式通常采用静止肌肉按摩或散步。

重复训练法的类型依单次练习时间的长短,可将重复训练法分为: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中时间重复训练法方法和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三种类型。(1)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的应用

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普遍适用于磷酸盐系统供能条件下的爆发力强速度快的运动技术和运动素质的训练.其应用特点是: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短(约在30秒内),负荷强度大,动作速度快,间歇时间充分,单一动作或组合动作的各个环节前后稳定.可有郊地提高负荷强度及技术动作的熟练性规范性和技巧性;有郊地提高该类运动项目运动员的磷酸盐系统的储能和供能能力;有郊地提高运动员有关肌群的收缩速度和爆发力.(2)中时间重复训练的应用

中时间重复训练训练方法普遍适用于糖酵解供能条件下的运动技术战术和素质的训练.其应用特点是: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应较长,通常为30秒~2分钟;练习时,负荷时间可略长于主项比赛时间或负荷距离;负荷强度应较大(负荷心率应在180次/分以上)并与负荷时间呈现负相关性;单一练习动作的各个环节或组合技术的基本结构应前后稳定;能量代谢主要由糖酵解供能系统完成;间歇时间应当充分.可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糖酵解供能系统的储能和供能能力以及糖酵解供能为主条件下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3)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的应用

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主要适应于无氧,有氧混合供能系统条件下的运动技术、战术、素质的训练工作.其应用特点是:一次练习过程的负荷时间更长,通常在2~5分钟之间;通过练习可有效地提高该类运动项目运动员的无氧、有氧混合代谢的能力。无氧、有氧混合代谢状态下的速度和力量耐力,实践中证明,长时间训练方法和间歇训练方法、持续训练法和变换训练法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提高训练效果。

二、通过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的比较后制定出400米专项 的训练方法。

1、注重高三体育考生400米专项的选材。

因为高三的体育考生一般是半路出家的体育爱好者,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所以在选材方面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要具备两个条件:

(1)、途中跑的平均成绩要相当于200米最好成绩的94%;

(2)、步长要相当于考生身高的0.3(女考生的为身高的0.2)

2、提高全程步长能力的主要训练方法与手段

(一)发展髋、膝、踝三关节肌群的基本做功能力和柔韧性

(1)、利用髋、膝、踝三关节肌群的专门力量练习器进行伸屈练习。

(2)、弓步走,原地上下跳箱,台阶走,高抬腿走,直膝提踵走等。

(3)、悬垂或仰卧举腿,俯卧上 下打腿,原地单腿蹲起,站立或坐姿提踵等。

第(2)和第(3)两类的练习手段可以徒手或负重进行,关键是要结合专项技术动作要求,保证练习技术动作的正确性,不要盲目加大难度和强度。各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练习可融入上述手段中一起进行训练,重视练习动作的幅度和协调,比单纯的柔韧性和灵活性的练习效果要好得多。

(二)发展髋、膝、踝三关节肌群的快速力量和快速力量耐力

(1)站立支撑屈髋抬腿或伸髋扒地(使用专项力量练习器或橡皮带)。

(2)徒手或轻负重的快速单腿蹲起,徒手或轻负重的快速弓箭步走(计时、计步)。

(3)双腿或单腿的连续跳台阶,助跑的跨步跳或单足跳。

(4)直膝连续跳深,直膝跳上或跳下台阶等。

此类训练课的作用一定要明确,如果以发展快速力量为主,应选择重复训练法,负荷刺激的持续时间控制在8秒以内。如果发展快速力量耐力,主要采用间歇训练法,负荷刺激时间保持在25秒以上。但无论发展哪一种力量素质,对运动员完成练习动作时的速率和幅度均有所要求,否则难以达到以增大全程步长、提高后半程速度为目的的力量训练效果。

3、发展400米专项力量耐力

(1)、间歇跑(200米+200米)×3~5组(练习间歇1分,组间歇6~10分)。练习要求:第一个200米为自然跑,第二个200米重点突出步长。定出相应的步数指标,随后再固定步数,逐渐向加快步频方面转换和过渡。

(2)、间歇跑(300米+300米后蹬跑)×3~4组(练习间歇1分,组间歇10~15分)。练习要求:100米后蹬跑计时、计步。

(3)、间歇跑(100米×4)×3~5组(练习间歇1分,组间歇8~10分)。练习要求:准备期的前半段在沙地或软道上进行,准备期的后半段转入跑道,计时、计步。

(4)、上坡变速跑150米×6×2~3组(练习间歇1.5分,组间歇5分)。练习要求:上坡快跑,下坡慢跑。适用于准备期的前半段,后半段转入跑道上进行,上坡跑变更为计时计步的后蹬跑,150米×3×2组。

(5)、拖轮胎跑200米×3×2~3组(练习间歇5分,组间歇10分)。练习要求:200米跑计时、计步。

4、发展400米专项速度耐力

(一)用跑的速度发展糖酵解无氧能力

采用100~150米反复跑进行训练,其强度应接近本人的最快跑速,间歇时间以1分10秒~1分30秒为宜。开始时,跑的次数不要过多,以10~15次为好。随着运动员对负荷量逐渐适应,在血乳酸不明显增加的前提下再增加重复次数或缩短间歇时间。

(二)用“短距”或“长距”跑发展糖酵解无氧能力

目前,由于对糖酵解维持肌肉快速运动的时间问题持两种不同看法,一种为40秒左右,另一种为1分30秒左右,因此,在选择跑段时就有所不同。

(1)、对前者,可通过90%~95%强度的200米反复跑进行训练,重复8~12次,间歇时间以2分30秒为宜。

(2)、对后者,可采用85%~90%强度的600米反复跑进行训练,重复3~5次,间歇4~5分。

我认为,上述两种跑段以前者为佳。因为200米是以无氧乳酸为主的短跑项目,其氧债值与400米跑的氧债值基本相近。再从神经肌肉的用力性质看,200米跑比600米跑更接近400米跑的技术特点和速度要求,更能提高兴奋强度以及与抑制相互交替的速度。此外,从运动心理学角度分析,200米跑运动员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小,训练中更能充分调动运动员的练习积极性,对提高训练质量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用梯形组合跑发展糖酵解无氧能力

(1)、(50米+100米+150米+150米+100米+50米)×4~8组。

(2)、(100米+200米+300米+200米+100米)×3~5组,每个段落跑完后走同样的距离作为间歇。

这种组合跑训练应逐步提高强度要求,使乳酸逐步达到最高值。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机体各器官特别是神经系统适应高浓度乳酸堆积的刺激深度,有效地提高糖酵解无氧能力。

5、发展400米专项有氧能力

(一)、越野跑:用4~5分钟1千米的速度(不要太快)跑30~40分钟(脉博达到150~160次/分钟)。

(二)、法特莱克:跑30~40秒+慢跑45~90秒,3~4组×4。

(三)、用最大强度的60%~75%慢跑。

6、特别强调考生跑步时要善于正确进行呼吸

众所周知,400米跑是机体在缺氧条件下所从事的一项紧张活动。为了使体力在300米或350米以后不致耗尽,开始考生必须用最佳速度跑,而维持这一速度则必须从头到尾进行深呼吸的和有节奏地呼吸。呼吸时,深呼气自然就会深吸气,就会保障工作肌的氧气供给。

7、400米专项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机体在神经、肌肉高度紧张条件下进行工作的能力。因为,400米跑的考生的基本素质对比赛有高度的抵抗力。因此最大速度跑接近比赛跑的感觉。例如:3×300米,间隙10分钟。战术训练,前50米最大速度跑,接下来150米放松跑,最后100米男子不得慢于14秒,女子不得慢于16秒。或者2×450米,重点放在后50米,间隙15分钟。坚持这种训练方法,成绩会逐渐提高。350米最大速度跑,这里,重点是所有分段和后50米。

8、根据生化特点要进行恢复和营养的补充

根据生化特点得没有恢复就没有成绩的提高,这是一连锁反应。恢复是重要环节。针对400米跑的考生来说,主要是ATP—CP消耗过大,肌肉乳酸大量堆积造成的,这就必须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恢复。显然,好的恢复才有好的状态,有了好的状态,才能可能创造好的成绩。消除疲劳,合理膳食、合理营养是关键的,训练中对考生可以适量服用肌酸和健身饮。但要注意两点:

一、速度训练和肌酸服用量的合理安排。

二、服用期限不能过长,要不断检测身体内肌酸的饱和状态。9、400米跑训练中特别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处理好发展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的关系。虽然在400米跑中无氧供能占85.5%,但也不能因此忽视有氧训练,因为有氧能力是无氧训练的基础,因此提高最大吸氧量,发展有氧代谢能力,为以后的速度耐力训练奠定基础。

(2)、重视发展力量耐力的提高对速度耐力的提高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可采用较长距离的跳跃练习和跑的专门练习进行训练,如跨步跳100~200米×8~10组,垫步跳400~600米×4~5组,后垫跳300~400米×5~6组,高抬腿跳500米×4~5组,等等。

(3)、注意长短段落相结合在训练中要以短促长,以长带短,不断提高和改善无氧代谢能力,促进专项能力的提高。用短段落训练,以提高绝对速度,用长段落训练,旨在获得较高速度的前提下保持速度。因此,在跑段的安排上要注意两种供能系统的同步提高,在各个训练时期有所侧重。

(4)处理好量和强度的关系量是基础,强度是核心。在训练中突出强度固然重要,但强度的提高要建立在平均强度提高的基础上,防止盲目追求突出强度,即在一定量的前提下提高强度,这是训练成败的关键所在。

(5)、注意训练节奏适量的训练能使身体各器官和系统产生适应性变化,如果训练负荷超量,3天后运动成绩开始下降,以后要用6天以上的时间才能使成绩恢复到原有水平。因此,要认真组织训练过程,注意训练节奏。如果每周安排2次速度耐力训练,每次训练后要用中小运动负荷进行调节,使心血管系统得到良好的恢复,避免出现过度训练或伤害事故的发生。

(6)、要控制好训练强度与密度从运动生理学角度看,每当心率超过最大心率范围时,每分钟的心输出量就要下降。因此,训练中应把最大心率控制在180次/分左右,在下一次练习前要让心率恢复到120次/分。控制好400米跑的练习强度是提高训练效果的可靠保证。

总之,400米专项训练要根据科学化的训练原则,正确进行指导。教练员必须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科学的训练方法。还需要把握不同考生的特点、性别、训练时期、负荷大小、心理等因素,在实践中应不断完善,创造佳绩。以上的观点还存在不足之处,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取舍,为训练和比赛服务。

第四篇:中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的比较研究

摘 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今世界各国的普遍要求,本文通过对中国和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了两国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途径和方法的相同点和差异,对如何创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从而对中国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创新

一、中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中国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并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完善,形成丰富的经验。

首先,学校通过思想品德课正面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用说服教育的方法来提高受教育者的认识;其次是榜样示范法,用他人的高尚思想和模范行为来教育和影响受教育者;第三是实际锻炼法,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锻炼;最后是学校环境的影响,各级学校通过营造良好的班风、校风、学风,对学生进行“不知不觉”的教育。通过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环境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中国家庭常用的教育方式主要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式的教育方法。家庭长辈直接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示范给子女,用自己良好的思想情操、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影响和教育子女。

社区教育,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体现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精神。主要是结合社区风俗习惯、社区文化、社区风气、社区道德规范、人际交往而展开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众传媒中包含着大量的国内外时事动态报道和政策法规,不同时代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和众多的先进文化信息,它可以使青少年接受新闻信息传播的同时,接受时事形势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日本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日本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网络化、体系化的“立体工程”,需要多层次,全方位来进行。

日本学校设置了专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和活动时间,主要包括修身科、道德科、公民科、社会科和道德“特别活动”等。日本学校不仅要求各学科的教学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而且普遍重视实践活动环节,大力提倡并推行“体验学习”。

现代日本对家庭教育及其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从儿童到成人期道德发展的各阶段上应采取的方法;二是对不良和不法行为的防范方法;三是对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特点及其教育的研究。

日本政府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通过调查所反映的情况,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宏观规划、政策和具体的整改措施。在联合各界教育力量方面,日本广泛建立pta(parents teachers association)组织,即家庭教师协会,成员主要有学校教师和社会各界热心于教育的人士,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日本通过“宣传日”、“读书周”、“座谈会”等形式促进和强化受教育者对宣传内容的接纳,还经常采取措施整顿和控制大众舆论工具,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

三、中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的异同点

(一)相同点

1、中日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均形成了由家庭、学校、社会的“立体网络”

在家庭方面。第一,父母是儿童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影响儿童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的形成。第二,建立温馨和睦、健康欢乐的家庭环境,以帮助儿童形成健康文明的社会方式、积极向上的社会态度。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文化活动,如旅游、集体踏青、家庭音乐会等陶冶家庭成员的情操和形成高尚的人格。

在学校方面。第一,中日都加强了学校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中日都通过各学科进行渗透教育。第三,中日都通过各种课外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第四,中日都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寓于社会实践之中。

在社会方面。中日在各个社区都以各种社会组织、公共设施和活动为载体来补充家庭、学校的教育,使青少年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熏陶。另外中日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收音机等载体和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正面的道德观念。

2、中日两国均注重直接和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两国学校都开设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从正面直接灌输思想政治观念。同时,两国也有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中国在与语文、历史、地理、劳动、社会发展史等教学活动中也都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日本学校根据不同教育的内容和特点,有意识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发挥综合教育作用。虽然两国都注重直接教育与间接教育相结合,但是两者还是有所区别的。相比较而言,日本更加注重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不同点

1、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知识传递,理论教化”;日本注重“德性养成,实践锻炼”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许多课程都必须以考试和打分的方式来测评,而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只根据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倾向来进行分析。中国教师往往满足于单纯的特定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传递,而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和判断、选择能力的培养。而日本提倡“体验学习”,他们认为许多的行为、意识都要通过实践体验才能逐步内化。

2、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化”;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化”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外在的灌输式的教育,具有明显的规定性和必须服从的强制性,主要是在规定的思想政治课程中完成,对学生的内心和情感重视不够。日本则主要体现在“心灵教育”上,其着眼点在于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旨在培养青少年的尊重生命之心,尊重他人之心,重同情、正义、公正之心,开拓新时代的积极进取之心,并培养青少年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的传统之心,培养学生正确的伦理观。“心灵教育”已经成为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四、中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的比较对我国的启示

(一)注重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方法相结合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显性和隐性教育在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始终,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对于中国而言,日本更加注重隐性的教育方式。因此我们在重视显性课程的同时,应该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课程(包括校风校纪、物质环境、管理体制、社会实践等),将显性教育方式与隐性教育方式相结合,协调好课堂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变单纯“灌输”为平等互动,注重思想渗透,不断完善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体验

日本非常重视学生的行为体验,无论是课堂的体验学习还是实际的行为操作,都要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体验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的探究去理解和体会。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养成一种不需要外力监督和内部动机就能自然表现出来健康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

在体验教育当中,教师要提供一些理性材料和感受性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并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操;其次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班委会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富有道德创新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最后还要把学生的体验教育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环境中进行,运用社会资源,并通过优化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健全家庭、学校和社会统一的教育网络

日本非常重视发挥各种社会活动和公共环境的教育作用,有遍及全国的pta跨行业组织,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综合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只有构建和完善“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全面渗透、四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益,从全局上根本改变薄弱现状,为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为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提高教育实效性做出保证。

下载场地竞走和长距离跑几种记圈方法的比较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场地竞走和长距离跑几种记圈方法的比较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