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新年致辞:心手相连 共谱工大发展新篇章
2015年新年致辞:心手相连 共谱工大发展新篇章
2015年新年致辞:心手相连 共谱工大发展新篇章
甲午岁末,乙未即至;时序交替,万象更新。
老师们、同学们,校友和朋友们,充满希望的2015年即将到来。迎着东方欲晓的新年曙光,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向全校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全体校友,向所有关心、支持西工大的海内外朋友,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和美好的新年祝福!让我们共同祝愿伟大的祖国明天更美好!
2014年,西工大召开了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到本世纪中叶,将学校建设成为学科特色鲜明,在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具有重大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深入阐述了世界一流、学科特色鲜明、西工大发展之路的深层次含义和内在关系,制定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分阶段目标,明确现阶段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化和人事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为实现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回顾2014年,学校深化改革工作已全面启动,形成了以改革推动发展、以创新加快发展的氛围。
按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为通才制定规则、为天才留出空间”,学校以通识教育、学科大类培养和完全学分制开展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并组织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校大讨论;以着力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精英和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激发学生潜能、强化导师育人责任为核心,开展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2014年学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名列全国高校第六。同学们在数模竞赛、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机器人足球大赛等一批高水平国际国内科技竞赛中,屡获大奖,成绩突出。
学校以绩效考核为导向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正在制定完善;坚持引进和培养双管齐下,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材料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5个学校人才特区和2个学院人才特区已开展建设。多名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和“千人计划”名单,3名教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学校深入推进“翱翔人才工程”,出台“132”人才计划,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扶持力度,全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众多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科技新星和教书育人典范。
学校以聚焦国际学术前沿,提升服务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能力为目标开展科技管理改革,一批科研管理与激励政策已经发布,这将不断优化我校科研环境,推动科技评价和考核激励体系改革。2014年学校有4名教授担任国家973首席专家,飞行器综合体效能分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成为国家示范型国防科技合作基地。2014年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10余项,未来飞行器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全校获批千万级科研牵头项目20项。
“国际化行动计划”正在制定,将推动学校从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到学校声誉的全面国际化。2014年一批国际知名学者来访讲学,中外联合培养、国际夏令营、学术交流营等活动蓬勃开展,国际化氛围更加浓厚。我校选派国家公派出国(境)学生人数位列全国高校前列,1名专家入选国家友谊奖,1名专家获得三秦友谊奖。2014年3月,在中比两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下,西工大与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签署了《关于建立最重要合作伙伴关系协议》,标志着我校国际合作进入新阶段。
2014年,学校的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大学文化建设、校园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突出成绩,保障和推动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往事历历,贯穿了西工大人矢志不渝的信念;立足当下,砥砺着全校师生一往无前的信心。
2015年将是学校全面深化改革掷地有声的一年。我们要坚持人才成长成才的规律和教育的本质,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引导、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谋求科技创新的突破口;要进一步开阔办学视野、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办学实力。
百舸争流千帆竞。当前,国际国内高等教育迅猛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
时代寄予了西北工业大学更高的期望。抚今追昔,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把西工大人紧紧凝聚在一起;展望未来,我们共同追寻的梦想,更激励着全体XX大人攻坚克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有梦想才有希望,有希望才有追求,有追求才有未来。能够亲身实践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成现实,人生有幸、责任重大。
西工大的师生同仁们,2015年的钟声就要敲响,让我们乘着欢庆之声,把最诚挚的祝福献给伟大的祖国和人民,献给我们深爱的母校。让我们心连心、手拉手,以团结之心、实干之力、拼搏之劲,热情拥抱“工大梦”,共同铸就更加美好的明天,在西工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全力谱写学校改革发展的新篇章!二O一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第二篇:树新风尚创新业绩共谱和谐发展新篇章
树新风尚创新业绩共谱和谐发展新篇章
—在光明乡第十三次妇女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请允许我代表光明乡妇联第十二届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敬请各位代表、各位同志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光明乡第十三次妇女代表大会,是在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开始 “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召开的,是我乡妇女工作一次继往开来的会议。本次大会的主题和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县各级党代会精神,回顾总结过去五年我乡的妇女工作,紧紧围绕乡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总体要求,分析当前形势,研究确定我乡今后五年妇女工作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措施;选举产生光明乡妇联第十三届执委会和新一届的妇联班子成员;动员全乡广大妇女进一步解放思想,扎实工作、凝心聚力、争先创优,努力把我乡妇女儿童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为我乡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过去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光明乡妇联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光明乡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五年;是全乡广大妇女团结奋进、自强不息,为我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建功立业的五年;是全乡各级妇女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创新发展的五年;也是全乡妇女工作蓬勃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五年。
五年来,我乡妇联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妇联的指导下,在全乡广大妇女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履行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基本职能,依法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努力提高妇女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妇女的主观能动性,为加快我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较好地完成了乡第十二届妇女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围绕发展,创新创业,广大妇女参与经济建设有了新贡献 ——以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妇女创业创新。一是开展万名农家女劳动竞赛活动。专门成立了妇女就业援助服务中心,通过宣传发动、分类培训、岗位推介和树立典型等环节,有计划地开展妇女劳动力素质培训,因地制宜举办妇女劳动竞赛,采取边培训边竞赛边推介的方法,形成培训和就业一条龙服务,让更多的妇女从培训基地直接走上就业岗位。五年来,全乡共举办农业实用技术、上岗就业技能等各类培训班42期,培训妇女3526人次;1382名妇女经过培训转移到电脑、缝纫、家政、眼镜等非农生产岗位;二是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充分发挥“双学双比”女能手的模范带头作用,以活动为载体,调动农村妇女投身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一立足于科教兴农,对农村妇女进行文化科技培训。五年来,举办各类培训班21期,参训妇女2820人次。二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经济思路,组织开展适合妇女特点的生产竞赛。三面向市场、推动改革,为参赛妇女提供社会化服务。“三八绿色工程”、“巾帼扶贫行动”、“巾帼致富工程”作为“双学双比”的重要内容贯穿始终。“双学双比”活动提高了广大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帮助一大批妇女脱贫致富,极大地调动了农村妇女创业的积极性。
——以创建“巾帼建功”为载体,全面提升妇女的服务能力。在全乡各条战线领域上,围绕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妇女素质为目的,广泛动员妇女学文化、学科技,开展岗位练兵和行业竞赛活动,培养一批适应新世纪农业发展需要的农村妇女科技带头人,树立一批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先进典型,建立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龙头项目和示范基地。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妇女投身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劳动热情,激发了她们岗位责任意识和争先创优精神。
二、倡扬新风,积极参与,广大妇女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进展 ——以创建“学习型家庭”为载体,提高妇女素质。积极倡导妇女终身学习理念,在全乡全面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如富洋村在“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中不断创新学习载体,根据村民所需所求,围绕提高村民素质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自编自演节目,开展“人人讲学习,家家树新风”文艺演出;激发村民“人人讲学习、家家树新风”的热情,改善了村貌村风,不断促进了妇女整体素质的提高。
——以创建“文明家庭”为载体,倡导文明新风。全面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实施挂牌摘牌制度,五年来,全乡申报文明家庭户56940户,占全乡总户数的95%,参与评比19990户。以“廉洁诚信”为主题,开展家庭助廉教育活动,加强家庭美德建设;以敬孝为主题,开展“我为公婆送份礼”活动,大力弘扬文明和谐新家风;以“弘扬美德、爱我家园”为主题,开展“巾帼绿色家园”行动,引导妇女积极投身生态城乡建设,增强家庭成员保护环境的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每年的“三八”节前夕,乡妇联都会组织巾帼志愿者开展“绿色通道、养绿护绿”的绿色环境保护巾帼大行动。我们还选定光明客运中心作为市级“巾帼绿色示范点”,各办事处都选定一个村作为乡级“巾帼绿色示范点”。
——以家庭教育为阵地,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实践活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亲子观、育人观;倡导家校共育理念,全乡各中小学校、村成立了21所家长学校,每年六一节前夕,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在各家长学校举办“双合格”家庭教育知识讲座,组织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开展了以宣传“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等为主题的家长会,五年来,共举办了此类家长会16个场次,3000多名家长参加。为扩大家教知识宣传面,我们还为幼儿、小学家长征订了1026份家庭教育杂志;另外,积极开展归正人员、吸毒人员的家庭帮教工作,对其子女进行教育,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预防和减少犯罪,努力维护社会平安稳定。
三、履行职能,群策群力,妇女儿童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切实履行职能,全力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一是加大宣传,提高依法维权意识。充分利用“三八”维权周和普法宣传月等活动,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制作版画、举办专题培训,组织巾帼维权使者零距离宣传等形式,引领妇女学法、守法、知法、懂法,不断提升妇女自我维权能力。加大《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法》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宣传,分发《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宣传资料10000多份;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教育,每年清明节与关工委一起组织中小学师生在凤凰山烈士陵园,对全乡27所学校的36500位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二是开展源头维权,推进社会化维权。村村建立维权投诉站,配备维权联络员。联手派出所成立“110”妇女儿童家庭暴力救助中心,受理和制止已发生的家庭暴力案,依法处置家庭暴力行为,切实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认真接待妇女群众来信来访,在工作中,始终把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乡现已建立124个维权投诉站,有维权联络员133位。今年还成立了台州市首家“外来人口维权服务站”,为外来人员的管理提供了服务平台。
——开展温暖关爱行动,关注弱势儿童发展。一是以春蕾女童为重点,开展结对帮学活动。开展贫困儿童走访慰问活动,配合乡政府对118名女特困生进行特困生基金发放工作,共发放特困基金33500元。在每年的“六一”节前夕,乡主要领导、部门负责人都会对结对帮扶贫困儿童进行慰问,共有53名儿童得到结对救助,结对慰问金达50000元。二是以“关爱女孩”为主题,宣传男女平等的生育观。同计生办联合开展街头文艺演出,选送市场办事处各村妇女主任自编自演的“生男生女都一样”等文艺节目,开展了“关爱女孩”千人签名活动。三是以“敬老爱幼”为主题,开展送温暖活动。利用节假日,为孤寡老人、贫困母亲开展洗衣洗被、打扫卫生等多形式的慰问、服务活动。为孤儿送温暖活动。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了许多第一次,真正体现党和政府对弱势儿童的体贴和关怀。四是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今年4月份在全乡开展了留守儿童情况排摸,对3081名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和监护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走访,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并与代理妈妈结对,关心其学习、生活、情感,教育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四、强化能力,民主参与,妇联组织的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以强化能力为目标,推进妇联组织自身建设。一是建立完善各项工作管理制度。乡妇联出台工作目标考核,制定妇女工作计划,坚持每季度召开妇女执委会,每季度向党委分管领导汇报一次工作;二是抓好妇女干部培训工作。加强对妇代会成员培训,重视妇女干部的素质提高。共举办文明礼仪、农业科技、法律、卫生保健等知识培训24期,受培训人员3500多人。提高了妇女干部服务大局的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进一步完善村级妇代会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各村妇代会办公活动场所的硬、软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各类学习资料簿册齐全,大部分村的妇女群众的活动场所有了保障,各种活动的开展也都能有效开展工。四是推进“学习型妇联组织”创建活动。以“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干部”活动为载体,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加强对妇女干部、单位妇委会主任、村妇代会主任、农村妇女等不同对象的教育培训,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组织女党员参加先进性教育培训活动,通过学习培训使广大女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性观念。
——以妇代会换届为契机,扩大妇女参政议政。妇代会直接面向群众开展工作,各项妇女工作都要通过妇代会落实到妇女群众中,妇代会班子的影响带动能力,直接关系到基层妇女工作的活力。我们把村级妇代会换届选举作为妇女工作重点,在条件和标准上高起点要求,拓宽渠道,将真正有热情、有能力、有经验、有成就的妇女选拔到妇女班子中来,为妇女事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以培养妇女后备干部为载体,选拔优秀人才。重视女党员的发展,积极向上级党组织推荐妇女加入党组织,积极鼓励优秀妇女参政议政,同时还拓宽渠道,将真正有热情、有能力、热爱妇女工作的妇女推荐到各级妇联班子中来,为妇女事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来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得益于乡党委、政府和上级妇联组织的正确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妇联全体执委、广大妇女干部和妇女姐妹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光明乡妇联第十五届执委会向一直关心、支持、重视我乡妇女工作和妇女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曾给予我们关心和帮助的各有关部门、群众团体、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我乡妇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老一辈妇女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为我乡经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的各界妇女和为妇女进步及发展辛勤工作着的广大妇女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
在回顾总结五年我乡妇女工作取得新成就的时候,我们仍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党和妇女群众对我们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有些新情况、新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有些服务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妇女的整体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妇联自身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但我们有决心克服工作中的不足,逐步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推进我乡妇女发展事业,把光明乡妇女工作做得更好。
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乡加快现代化建设,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键期,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全乡广大妇女群众要紧紧围绕全乡“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奋斗目标,全力推进妇女工作。今后五年我乡妇女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按照上级妇联的部署安排,进一步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不断优化妇女、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环境;不断提高妇女参与决策、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程度;进一步实现妇女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家庭中的平等权利;显著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在全面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实现妇女自身的全面进步。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今后五年,我们要全力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全乡经济建设 一是引导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为重点,抓点带面,统筹推进。各级妇女组织要以“双学双比”活动为主题,强化科学培训,实施致富项目,创新培训基地,培养一批适应新农村发展需要的农业科技女带头人,组织妇女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走出共同富裕的新路子;要以“富裕在农家、美德在农家、和谐在农家”为目标,引导农民妇女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使发展新农业、培育新农民、创造新组织、倡导新风尚在农村广大妇女中蔚然成风。
二是促进妇女在创业创新中实现新发展。围绕“创业创新”这一主题,不断实现妇女新发展。深化“巾帼建功”活动,以“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势多样的爱岗敬业、岗位建功等活动,在本职岗位是创出新业绩;通过“岗村帮扶”、“企村结对”等多种形式结对帮扶,为农村妇女提供支持和服务,促进城乡妇女协调发展;紧紧围绕妇女增收致富的目标,把培育发展来料加工女经纪人当作“三新”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一手抓培育,一手抓规范管理,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三是着力提高妇女发展的整体素质。把培训妇女,提高素质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开发妇女人力资源,努力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妇女教育培训体系。要结合政府相关培训工程,依托社会教育资源和妇女教育培训阵地,发挥各自妇女组织的作用,加强妇女使用技术和经营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各级妇女要以“五好文明家庭”创建为载体,围绕家庭伦理道德,生活行为方式开展教育,提高家庭生活文明程度,深入开展“美在家庭”系列活动,促进“廉洁型家庭、学习型家庭、节约型家庭”的建设,通过美化生活环境,活跃家庭文化生活,普及科学法律知识,破除封建迷信和落后习俗,和谐家庭邻里关系,使广大家庭成员人人参与、人人爱教育、人人提高,立足家庭推进社会和谐,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二、坚持和谐主题,引领广大妇女构建和谐光明
一是统筹整合各类家庭创建活动。把创建和谐家庭作为新时期文明家庭创建的主题,根据城乡、区域和不同层次家庭的需求,整体推进妇女各类家庭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平安报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要探索建立家庭助廉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争创“廉洁家庭”和“家庭助廉教育”等活动,要以“四防”(防拐卖、防盗窃、防抢劫、防隐患)、“四无”(无毒品、无赌博、无暴力、无犯罪)为内容,建立一批“平安家庭示范点”,以提高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积极开展“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增强广大家庭成员的环保和节约意识,通过创建节约型家庭,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贡献。
二是加强和谐社会家庭建设的研究与探索。进一步拓展延伸和谐家庭的内涵与外延,开展“建和谐家庭、促和谐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形式和机制,抓好和谐家庭创建的试点、示范、表彰和推广工作,推动把妇女开展的家庭建设工作纳入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城市的奋斗目标,推动和谐家庭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坚持依法维权,努力提高妇联组织的服务水平
一是深入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工作。抓好“五五”普法宣传活动,将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及相关法律纳入普法规划。认真组织好法律宣传活动,抓好“三八”维权周主题活动,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学习培训,做到妇女权益保障法宣传进农村、进家庭。通过有力的宣传教育,进一步促进党政部门、司法执行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妇女干部依法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水平,进一步增强广大妇女群众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综合能力。
二是要认真履行妇女权益保障法赋予的职责。加大源头参与力度,全面推进“维权行为计划”,加强基层维权网络,健全完善妇女儿童联系机制;抓好信访工作,严厉查处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典型案件;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积极推荐优秀妇女干部,配合组织部门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广泛深入开展“拒绝毒品,不让艾滋病进我家”的宣传教育关爱行动,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关爱援助艾滋病家庭;继续关注农村贫困妇女,进城务工妇女、老龄妇女、流动妇女、留守儿童等妇女儿童的权益保护问题,实施好“春雷行动”“贫困母亲”等有影响、受欢迎的社会公益项目,切实为贫困妇女儿童办好实事、做实事、解难事。
四、坚持工作创新,不断改进妇联组织的自身建设
一要不断加强学习。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创建学习型妇联组织的要求,构建系统的学习培训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工作优势,增强为妇女儿童办实事的能力;乡妇联要承上启下,提高调查研究和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按照分级培训的规划,利用一切有利时机,采取外出培训、参观考察、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有效地提高妇联干部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要进一步健全组织,壮大队伍。按照“党建带妇建”的原则,以进一步增强妇联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目标,以加强村、社区等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将全乡的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规划,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实施,保证基层组织有人员、有阵地、有载体、有经费,努力把妇联建设成为组织健全,覆盖广泛、充满活力、服务高效的学习型、服务性、创新型的组织;壮大妇女工作队伍,着力把村基层妇女干部培养成农村致富女带头人,把女带头人培养成为基层妇女干部,创新组织设置形式,健全横向组织网络,使农村、社区妇女组织得到巩固和完善。
三要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机制。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妇女。不断深化“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文明家庭”和“双合格”等活动的开展,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做到吃透上情、熟悉下情、了解外情,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源头参与、调查研究、协调推动上来;根据乡党委政府的要求以及上级妇联组织的安排部署,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确定工作重点,突出工作特色,把妇联组织“三服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体现在各项工作中;建立健全妇联组织在参与妇女儿童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有效机制,以妇女群众的收益程度,社会各界的参与程度,党委政府的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效益的标准,建立健全科学的工作评价机制。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过去,我们无怨无悔;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与挑战,我们应全力把握,迎难而上。在实现光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践中,在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的号角里,让我们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妇女在乡党委政府和市妇联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平安光明、和谐光明而努力奋斗!为把光明早日建设成为现代化、具活力的经济型乡镇而贡献我们的力量!
谢谢大家!
第三篇:立足新起点 追求新跨越 共谱发展新篇章
立足新起点 追求新跨越 共谱发展新篇章
——江夏二中2013年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13年,在区教育局的大力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牢固树立和坚定践行教育的科学发展观,以推动内涵发展为基础,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坚持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实现师生美丽人生,建设富强幸福江夏作出教育应有贡献。
二、工作目标
——打造敬业、博学、善导的教师队伍。
——培育诚信、文明、创新的合格人才。
——凸显和谐、人文、个性的办学特色。
——落实安全、科学、协调的办学环境。
三、主要做法
(一)坚持依法办学
1、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不断加强学校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构建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完善适应新形势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使学校管理实现人文化、科学化、制度化。
2、健全校务公开制度。加强学校党政工共建教工之家工作,对教育“三乱”、有偿家教的行坚决按有关规定顶格处理。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充分发挥教代会的四项职能作用,加强校务公开管理、监督,学校重大事项,严格依法依规办理,及时、全面、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3、推进精细管理工作。树立和形成“精品意识,精致管理,精细落实”的行动意识,坚持把细节抓严,把过程抓实,把研究抓深,推行工作要点化,月工作重点化和周工作具体化制度,工作目标考核制度,行政述职考评制度,个人工作日志制度。
(二)加强队伍建设
1、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做好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推进“五个要素”、“五个体系”建设,完善民主生活会、党务公开、组织工作记实等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12、加强作风建设工作。认真落实中央 “八项规定”精神,常态抓好治庸问责工作。强化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四种意识”,即以执着的信念坚守教育本真的意识、以专业的态度追求精湛技能的意识、以职业的精神践行行业规范的意识、以表率的言行铸造学生灵魂的意识。
3、加强师德建设工作。健全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建立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扎实开展师德建设工作,强化师德承诺活动,严肃查处有偿家教等师德失范行为,切实规范教师职业行为。试行“推门评师”,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教师的监督。
(三)强化德育工作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抓好班主任队伍管理,开展班主任、团、队工作培训。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德育工作例会,定期召开德育创新专题研讨会、举办“班主任论坛”,汇编优秀班主任案例集,有效开展班主任先进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切实提升德育队伍的“软实力”。
2、实施 “有效德育”工程。加强有效德育 “六大育人项目”(行为规范育人项目、班级建设育人项目、课程融合育人项目、实践体验育人项目、全员合力育人项目、“三位一体”育人项目)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深入开展“课外访万家”工作,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打造家校联盟。强化德育考评机制,切实抓好德育课程、学科德育渗透、日常行为规范、主题德育活动、家教知识宣传等重点工作。
3、健全德育激励机制。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维度出发,把德育与教师的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紧密挂钩,与学生的先进评比、素质评定等有机结合,建立一套有利于调动师生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师生素质、有利于促进德育工作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
(四)科研引领教学
1、健全教科研管理机制。选拔师德好、业务能力强的教师,组成学校教研骨干队伍(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课题研究骨干)。坚持“课题回归校本,科研走进课堂”的方向,教研要做到“四有”(计划、主题、过程资料、实效)、“三落实”(主讲人、时间、地点)。建立优秀教研(备课)组长评价机制。
2、开展教学研讨交流活动。主动创造条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双向路子,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听课学习机会,引导教师了解教改动态,把握中考
发展趋势,有效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增强校本教研实效,拓展教师视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五)深化教学改革
1、实施 “有效教学”工程。认真开展教学“五研”活动(研课标、研教材、研学生、研课堂、研训练)。精心组织 “课内比教学”工作,精心组织“轻负高效”课例示范活动,构建师生互动、体验发展的和谐教学模式。
2、实施“2+1项目”工程。开齐开好体艺课程,科学完善“2+1项目”内容,大力推行简便易行的课外体艺游戏活动,强化体艺活动常态到位,确保每名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近视眼防控工作。
3、加强教师培训及语言文字工作。加强培训纪律、培训效果的“双边”考核工作,大力推进语言文字示范创建工作。
(六)优化育人环境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办学理念,创建办学特色,结合学校实际,推进“书香校园”、“幸福校园”、“美丽校园”建设,培育学校特色和品牌。
2、加强安全法制工作。贯彻落实《武汉市中小学校安全条例》,深入开展 “平安校园”活动,突出“四个重点”(校舍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周边综合治理),狠抓“五个环节”(安全教育、安全演练、安全排查、安全管理、安全监督),及时排查与消除安全隐患。加强法制副校长、城管副校长进校园工作。
3、加强信访稳定工作。严格落实安全信访稳定工作“一岗双责”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重点稳控对象的日常沟通、应急“包保”机制。
4、加强后勤服务工作。规范财务核算,规范资金预算及使用的操作程序,降低非教学性支出。规范学校小卖部的经营及校园环境卫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大力推进学平险、教师全员补充医疗险、校园方责任险、学生饮用奶、学生统一着装、教材教辅的规范发行等服务性工作。完成好节能减排工作任务。
5、推进老、青、妇工作。做好与老干部、老教师的常态沟通工作。做好教师权益维护及贫困教师帮困工作。做好计生生育及“关爱女生”常态工作。开展团队活动,做实做活团队工作。
6、推进教育宣传工作。强化主动作为意识,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策划宣传内容,提升宣传层次。
第四篇:凝心聚力谋发展 共谱学校新篇章
凝心聚力谋发展 共谱学校新篇章
——萧山八中(2011—2013)发展报告
一、学校概况介绍
萧山区第八高级中学创办于1958年,前身为萧山县瓜沥初级中学。1971年增设高中部,1986年7月剥离初中部,由一所完全中学变成高级中学。1999年9月,学校投资2200万元,整体搬迁到东灵桥南的新址,学校基本具备了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良好基础条件。2004年,学校实施二期校园建设工程(东扩工程),投资4000余万元,建造了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和宿舍楼等教育生活设施,全面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
学校历经五十多年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始终本着“奔竞不息”的校训,坚持“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务实创新、和谐发展”的优良校风和“严谨细实、诲人不倦、敬业爱岗、乐教善导”的教风。
学校现有38个班级,在校学生近2000名。学校现有在职教师164人,高级教师55人,一级教师69人,中高级职称占全校教师总数的75.61%。其中有8位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学校现有杭州市教坛新秀 12人,杭州市优秀教师 7人,萧山区名优教师41人。
五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几代人的勤勉耕耘,奠定了学校坚实的办学基础和响亮的教育声望。2004年11月,学校被省教育厅任命为浙江省三级重点中学。2006年12月,又顺利晋升为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浙江省卫生先进集体、杭州市文明单位、杭州市文明学校、杭州市人民满意学校、杭州市爱国卫生先进集体、杭州市德育先进集体、杭州市平安示范学校、杭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萧山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多种荣誉,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目标达成情况
为了提高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满足社会对优质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努力打造萧山区内一流、在杭州市乃至浙江省有影响力的特色示范性高中,学校于2011年制定了《萧山八中(2011—2013)三年发展规划》。在三年发展规划中,学校提出了办学总目标、培养目标及项目目标。
(一)办学总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现代学习型学校的新理念,全面提升学习型学校的教育品质,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发展成长服务的,具有教育理念现代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管理精细化、教学质量优质化、师生素质综合化的,萧山区内一流,在杭州市乃至浙江省有影响力的特色示范性高中。
目标达成情况:三年来学校处于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中。学校坚持务实抓教育、创新求发展,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乘势而上,实现了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学校坚持教学为中心,扎扎实实抓教学,教师负责任讲奉献,全心全意搞教学,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校积极实施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开设了有利于学生特色发展的选修课程,建构起了与新课程相一致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索中,促进了学生特色发展。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日趋完善,构建了“以做人教育为重点,以感恩教育为特色”的德育模式。学校加强基础道德教育,通过完善德育管理网络,整合了基础道德教育;通过开展学生自我教育,内化了基础道德教育;通过倡导校园文化氛围,优化了基础道德教育;通过开发校本德育课程,活化了基础道德教育;通过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强化了基础道德教育。学校积极创设平台和载体,有效开展了系列校本研训活动,着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改进,教师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教师科研素养得到提升,教育研究成为教师自觉自主的行为。
学校坚持“规范办学、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以质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办校”的思路,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管理创新及课堂教学改革为聚焦,内聚合力,规范管理,推动了教师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学生的最优发展,实现了学校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培养目标:坚持以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负责任”、“会感恩”、“好学习”、“能实践”、“勤健体”的学习型学生,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目标达成情况:三年来,学校始终秉承“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的办学理念,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分级走班教学,强化基础道德教育,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2013年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省级获奖的有18人次,市级获奖的有16人次,区级获奖的有126人次。
(三)项目目标
1、学校管理目标:实施目标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提升校园文化品味。以实施绩效工资为契机,构建“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和依法治校的刚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目标达成情况:三年来,学校实施处室管理和年级组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大大降低了管理重心,提高了管理实效。三年来,学校以实施绩效工资为契机,修订了许多管理制度和办法,使学校管理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学校始终坚持人本管理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经常组织召开各类教师座谈会,充分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打造和谐校园。比如学校在2011年制定和实施了《八中教师特殊情况弹性上班制度》,帮助学校老师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2、学校教学工作目标:教师队伍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要稳定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个性特长得到全面发展,教育教学有新理念、新举措、新成果。学校的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目标达成情况:三年来,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近三年会考(学业水平考试)A率保持在15%左右,合格率居99%以上,2013年会考(学业水平考试)A率更是达到了22.6%。三年高考成绩持续稳步上升,重点基本保持在15人左右,本科率保持在65%以上,上线率保持在97%以上,2013年高考更是再创辉煌,重点突破20人大关,本科率达72%,超额完成教育质量考核目标。学科竞赛方面,三年来获得省级奖次25个,市级奖次35个;体育方面,近三年来,相继获得萧山区高中田径运动会第一名、男篮比赛第一名、乒乓球比赛第一名、学生体能素质测试第二名、男排比赛第三名、女篮比赛第三名等;科技方面:无线电测向、电子制作、航海模型、建筑模型等科技项目具有一定传统优势,三年来获得市级奖次10多个,区级奖次30多个;另外在研究性学习成果、文学社建设等方面在市、区层面具有一定知名度。
3、学校德育工作目标: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学生基础文明素养得到明显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全员育人、教育教学全过程育人的意识和氛围进一步增强;以学校为主导,充分发挥家庭、社会教育功能,广泛吸收各地有益教育经验,德育资源实现有效整合。
目标达成情况:学校利用德育论坛、专家讲座、“伙伴共成长”德育校本培训、师徒结对活动、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平台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利用主题班会、午间20分、学科德育渗透、国旗下讲话等载体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德性教育,实现德育的内化;利用青年志愿者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等平台,实施体验教育,努力让学生的德性外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4、学校教师培养目标:继续为实施名师工程搭建发展平台,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一定数量的区级以上名师与学科带头人,区以上名优教师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
率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提升,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中青年教师为主体、青年教师为后备的优质教师队伍。
目标达成情况:三年来,学校有4位教师被评为杭州市优秀教师,2位教师被评为杭州市教研新秀,1位教师被评为杭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1位教师被评为杭州市优秀班主任,3位教师被评为萧山区名师,2位教师被评为萧山区轻负高质好教师,9位教师被评为萧山区教坛新秀。
5、学校科研工作目标: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把科研与学校发展、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探索新课程改革与学科教学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新课程实验。加强课题研究和过程管理,抓好学校龙头课题,打造学校品牌科研项目,争取每年都有区市级课题,力争出好一批区市乃至省级的教科研精品成果。
目标达成情况:三年来,学校有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9项,区级课题7项;教师共有85个学科课题成为区级立项课题。学校大课题省级获奖的有1项,市级获奖的有2项,区获奖的有6项。教师论文在浙江省获奖的有9篇,杭州市获奖的有66篇,区级获奖的有157篇。2011年学校被评为杭州市教科研先进集体。
6、学校教育现代化目标:通过三年的努力,建成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实验室、图书室和各种专用教室;建成一支掌握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师资队伍;建成开放、动态、丰富的教育资源库。
目标达成情况:三年来,学校通过实施“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突出学校的教育现代化特色”的发展策略,大力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学校为达到三项高考上机考的要求,更新了三个机房的电脑。新建了一个微格教室。学校依托网站,实现了教育、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学校网站多次在省市区评比中获奖。
在落实发展规划的三年间,全校师生紧紧围绕规划所确定的目标,扎扎实实推进规划的实施。学校管理不断加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出色完成了规划中提出的各类目标。
三、主要成绩
(一)深化课程改革,完善课程体系
2011年浙江省教育厅提出了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学校根据《方案》,按照“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学校共开发开设了89门选修课程,并初步形成了基础、拓展、技能、兴趣、活动五种课程类型,基本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需求。2012年《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标准》出台,学校按照“体
现优势、突出特色、强化示范”的思路,对已有的选修课程进行了梳理与整合,紧密依托地域文化特色,提出了基于“海塘文化”的特色系列课程体系建设,即把现有的课程调整并整合为海塘风采、海塘技艺、海塘史话、海塘地貌四大系列课程。在每个系列课程下设若干个并列式的项目课程,每个项目课程都有若干个递进式的小微课程构成。这种横向的项目课程和纵向的小微课程的体系,融合了知识拓展、兴趣特长、职业技能、社会实践,有利于实现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三年间,倪红旗老师的开发的《现代陶艺》课程已成为浙江省首届精品课程,周凯波老师开发的《方寸集邮》课程被评为杭州市精品课程,现在已入选浙江省第四批普通高中推荐选修课程目录。学校申报的《基于“海塘文化”的特色项目课程体系建构》成为萧山区招标课题。学校被杭州市教育局列为创建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推荐名单。
(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常规落实到位。学校一直坚持“向常规要质量”的管理理念。学校一直倡导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做好教学常规就是最大的教学创新。学校要求教师把常规工作做实、做细、做精。教务处定期对教师的备课、作业选编、批改、自修课下班等情况都逐一进行检查。年级组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动态把握教师落实教学常规情况,及时把问题和建议反馈给教师,甚至对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沟通。
2、分级走班成效显著。学校在抓好教学常规管理的同时,努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2005年以来,学校一直在高一物理、英语等必修课程实施分级走班教学。目前我们已完整地构建了分级走班教学的组织模式,建立了分级走班教学管理制度和不同层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在区内外起到了较好的辐射示范作用。从2011年起,以浙江省规划课题《教育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依托,已将分级走班教学的重心从学校层面的组织管理下移到教师的层面的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3、“一科多模”正在推进。学校依托区教研室开展的“一科多模”教学新范式的推进工作,组织教师围绕“一科多模”教学新范式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组织全校教师开展“一科多模”教学新范式的教学比武活动,组织开展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主题教学月活动。学校努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多年在萧山区教育局质量考核中获得一等奖。尤其在2013年的高考中,学校上重点人数达到了20人,本科率达到了73%,这对于八中的生源而言,非常不容易。
(三)加强师德建设,促进专业发展
学校本着“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教师的发展是学校的发展不竭动力”这一管理理念,积极创造条件,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各种活动,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创新形式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对于一所学校而言,教师的师德师风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最终会影响到到学校的声誉和形象。为此,学校一直在努力探索提高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实效性问题。去年寒假一结束,学校就组织开展了《我在八中的点点滴滴大家写》活动。这项活动得到了老师们的热烈响应,纷纷参与。一个学期以来,通过老师们自己写、互相看、互相评,最终学校遴选了40多篇文章汇编成册。在新生报到时,人手一册发给高一新生。本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活动效果,萧山日报也以整版予以报道。
2、搭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从教师的个人成长需求出发,为老师量身定制各种微型的、短平快的业务培训活动。学校每年组织教师专业知识与解题能力竞赛,组织首次任教高三的教师说题比赛,为校教坛新秀培养对象组织了话题阐述活动;为准备评高级的老师组织模拟说课答辩活动。三年来,学校教师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竞赛成绩突出,共有269人次中获奖。如2013年在全区青年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竞赛中,学校共有38人获奖。
3、名师工程打造品牌教师团队。为实施学校品牌教师战略,促进优秀教师自我发展与完善,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名师队伍,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学校从2004年开始起实施名师工程。学校通过搭建多个平台,尽力促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能手,教学业务的强手,学术研究的标杆。在2012年的杭州市优秀教师评选中,我校共有4位教师被评为杭州市优秀教师。现学校有12位老师成为杭州市教坛新秀,有39位老师成为区教坛新秀,3位老师成为区级名师,2位老师成为杭州市学科带头人。
四、存在的问题
通过三年的努力,学校已高效完成2011年—2013年三年规划,但根据社会对学校发展的要求以及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深化课程改革面临诸多挑战。学校许多教师面对课程改革,存在踌躇彷徨的情况,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理解需要进一步深化,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教师的职业意识、敬业精神、教学模式、教研水准,与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特别是面对新课程的深化改革,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开设能力严重不足,这急需学校进行指导、培训和扶植。新课程深化改革与实施对原来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学校发展面
临的这些问题与现代学校发展需要相矛盾,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是今后三年亟待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2、优质师资队伍建设仍需不断加强。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近几年来随着教师的引进和新毕业大学生不断增多,学校已基本完成师资队伍的调整,但面对青年教师比例较高的现状,如何创造条件,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和教育科研素养,事关学校今后的发展水平,需要未来三年重点予以解决。
五、未来发展定位
三年来,全校师生围绕三年规划制定的目标,同心同德,真抓实干,实现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在新的起点上,学校将在未来几年内以创建浙江省特色示范高中为抓手,以文化强校为主线,以学校南扩工程、校园文化工程、名师培养工程、德育精品工程四大工程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课程改革、教师培养,学生发展,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实现学校新一轮发展,续写八中新的辉煌。
2014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