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并迈向知识经济时代5篇

时间:2019-05-15 06:2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并迈向知识经济时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并迈向知识经济时代》。

第一篇: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并迈向知识经济时代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并迈向知识经济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技术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并推进着制造业的变革与发展,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简称CIMS)技术的应用及其产业化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CIMS—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是基于CIM理念的集成优化的制造系统。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并应用于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从市场需求分析到最终报废处理)的各个阶段。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及资源优化,实现物流、信息流、价值流的集成和优化运行,达到人(组织、管理)、经营和技术三要素的集成。以加强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时间(T)、质量(Q)、成本(C)、服务(S)、环境(E),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一、CIMS的总体结构

CIMS建设的目标是在统一的数据库和网络支持下,建立生产经营管理分系统和工程技术(CAD/CAM/CAPP/PDM)分系统,实现企业信息的全面集成。为实现这个总体目标,CIMS由两个功能分系统和两个支撑分系统组成。两个功能分系统为生产经营管理分系统和工程技术分系统;两个支撑分系统为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分系统。整个系统将以关系型数据库为核心,并由各应用系统通过INTERNET/INTRANET/EXTRANET访问数据库,这样就使得几个服务器上的数据在逻辑上成为一个整体,以保证整个系统的数据共享和数据的唯一性。CIMS的总体结构如图1.2-1所示。

图1 CIMS的总体结构

二、CIMS的技术构成

工程技术分系统:可简称为TIS分系统,即技术信息系统。通常包括CAD、CAPP、CAM和PDM等部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包括产品的结构设计、变形设计及模块化产品设计。可以实现计算机绘图、产品数字建模及真实图形显示、动态分析与仿真、生成材料清单(BOM)。

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通过计算机进行工艺路线制定、工序设计、加工方法选择、工时定额计算,包括工装、夹具设计、刀具和切削用量选择等,且能生成必要的工艺卡和工艺文件。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指计算机在产品加工制造方面有关应用的总称。狭义CAM仅指数控程序的编制,可以进行刀具路径规划、刀位文件的生成、刀具轨迹仿真以及数控编程和数控后置处理等。

PDM(产品数据管理)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各种数据和过程,实现从概念设计直到产品报废全过程中相关的数据定义、组织和管理,保证数据的一致、最新、共享和安全。PDM支持并行工程,并且作为集成平台实现CAD/ CAPP/CAM的集成以及与MRPII/ERP系统的集成。

制造自动化系统:制造自动化系统(MAS)是CIMS中信息流与物流的结合点,CIMS最终完成产品制造、创造效益的关键环节。系统一般由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清洗机、测量机、运输小车、自动化立体仓库,以及柔性制造系统(FMS)等组成。主要功能有协调、控制工作流、刀具流、夹具流、分配和管理数控程序,监控作业状态和故障诊断处理,以及生产数据的采集与反馈等。

生产经营管理分系统:可以简称MIS分系统,即管理信息系统。它是CIMS的一个重要分系统,主要作用是: 加强生产经营计划与控制 加强财务预算与控制

最大限度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采购提前期 降低库存资金占用

合理安排生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素质 增加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MIS分系统当前体现在ERP(企业资源计划)的实施,通常由经营决策、生产计划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库存管理、车间任务和作业管理、物资供应、设备管理、人事劳资管理等模块组成,指挥和控制CIMS其他分系统的运行,使企业各部门工作协调一致,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任务。

根据CIMS建设的目标,生产计划管理、车间管理、物流管理、通过PDM与CAD/CAM/CAPP的信息集成是目前生产经营管理系统的建设重点。

支撑分系统: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中间件、集成平台以及协同工作环境等。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实现计算机系统互连,作为CIMS信息交换和共享的主要支撑。其计算机网络子系统支持CIMS开放型网络通信,采用国际标准和协议,满足各分系统的网络支持服务。数据库子系统则支撑各分系统及覆盖企业全部信息的数据存储和管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实现全企业数据共享。

三、CIMS的总体要求

思想基础

实施CIMS是企业进行现代管理的一场革命,它绝不仅仅是企业实施一套计算机系统,而是基于新的管理思想和哲理,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集成的一项系统工程。CIMS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工作量巨大而复杂,企业由领导到相关的普通员工,对此须有明确的思想认识。牢固的思想基础是信息化工程成功的关键。

组织基础

因为CIMS是一项需严密组织实施的浩大工程,因而必须要有相应的企业领导(一把手)亲自任职的有权威的组织机构;建立CIMS领导小组、办公机构及相应的课题项目领导小组。这些组织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领导和组织CIMS工程的实施。

管理基础

要实施好CIMS工程,企业必须有良好的管理基础:岗位责任明确,各项管理规范、标准。从较深层次的角度看,CIMS工程是对人、技术和经营管理的集成,管理基础好的企业才能在实施CIMS工程中有望成功。

计算机应用基础

CIMS工程的功能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来实现的,随着企业CIMS工程的实施,与计算机打交道的人会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企业抓好计算机应用的前期培训,使企业中不同层次的人员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操作和维护技术,改变工作和行为习惯,适应计算机应用的要求。

人才基础

CIMS工程是将传统的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等有机结合的复杂工程,因而对实施CIMS的人员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需要对他们进行相关知识的更新和有关技能的培训,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和实施理论水平和技能的人才。

信息的规范化

CIMS工程中MIS项目的实施先期阶段,应授权某一部门(如计算机中心),对信息进行分类编码的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协调和规范各职能部门、经营部门的数据收集和信息分类编码,使之既符合系统整体要求,又能满足各部门的需要,以避免数据的重复采集、加工与存储,消除因对数据的命名、描述、分类和编码不一致所造成的误解和分歧,杜绝一名多物、一物多名和对其属性的重复描述等混乱现象,做到所描述的事物名称和术语含义标准、统一和规范,以准确地确立代码与事物或概念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四、CIMS的实现途径

国外发达工业化国家CIMS的发展和应用强调生产制造层的设备高度自动化。我国制造业企业当前不可能走这条技术发展路线,企业生产经营的瓶颈是新产品的开发设计能力薄弱,管理粗放,且车间层只能适度自动化。因此CIMS的技术发展路线是首先加强设计和管理,并实现企业的(或企业部分的)信息集成,从信息集成向过程重构和优化(过程集成)及企业间集成的方向发展。

1、信息集成

如何处理在设计、管理和加工制造中大量存在的自动化孤岛,解决其信息的正确、高效的共享和交换,是改善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必须首先解决的。信息集成是改善企业时间(T)、质量(Q)、成本(C)、服务(S)所必需的,其主要内容有:

(一)企业建模、系统设计方法、软件工具和规范

这是系统总体设计的基础。没有企业的模型就很难科学地分析和综合企业各部分的功能关系、信息关系以至动态关系。企业建模及设计方法解决了一个制造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决策流的关系,这是企业信息集成的基础。

(二)异构环境下的信息集成 异构是指系统中包含了不同的操作系统、控制系统、数据库及应用软件。如果各个部分的信息不能自动地交换,则很难保证信息传送和交换的效率和质量。异构信息集成主要解决下面三个问题:

(1)不同通讯协议的共享及向ISO/OSI的过渡。

建议采用今天越来越普遍使用的TCP/IP,又保证了可以同时与MAP/TOP共享,为CIMS的网络通信技术选择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2)不同数据库的相互访问。

建议采用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on),解决不同数据库相互访问、数据交换的问题。

(3)不同商用应用软件之间的接口。

CAD/CAM系统,通过IGES,STEP建立中性文件,实现应用软件之间的信息传送和交换。CAD/CAM/CAPP系统可以通过PDM系统实现与ERP系统的集成接口。

2、过程集成

为了改善企业产品的T、Q、C、S,除了完善信息集成外,还可以对过程进行重构(process reengineering)。串行作业的设计、开发过程,往往造成产品开发过程经常反复,这无疑使产品开发周期变长,成本增长。因此,我们建议企业对产品开发设计中的各个串行过程尽可能多地转变为并行工程,在设计时考虑可制造性、可装配性,考虑质量,考虑成本,则可以减少重复,缩短开发时间。并行工程是基于这一思想的一种技术。

并行工程是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实现过程的重构、集成和优化。

3、企业集成

我国制造业企业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在今天不能走“小而全”、“大而全”的封建庄园经济的道路,而必须面对全球经济、全球制造的新形势,充分利用全球的制造资源(包括智力资源),更快、更好、更省地响应市场,即所谓的敏捷制造。敏捷制造的组织形式是自身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针对特定的某一产品,建立企业动态联盟(即所谓虚拟企业)。

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应该是“两头大、中间小”的企业:“两头大”指强大的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和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中间小”指加工制造的设备能力可以小。多数零部件可以靠协作解决,这样企业可以在全球采购价格最便宜、质量最好的零部件。这是企业优化经营的体现,因此企业间的集成是企业优化的新台阶。

在我国离散型制造业的生产活动中,在车间层次上,通常是按生产作业计划来安排与组织实际生产加工·然而由于车间实际生产加工过程的复杂性和某些不可预测性等因素,如车间生产计划变更、设备故障与检修、加工人员缺勤和产品质量问题等,车间生产的正常运行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使得零件的实际生产加工进程与生产计划相脱节,零件不能在生产计划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完成加工等,从而降低车间的生产效率、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导致经济效益下降·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不能在第一时间准确、及时地获取相关信息,从而进行有效、迅速的响应,及时处理现场发生的各种事件,对现场生产加以调整,以保证整个生产车间的正常运行·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对生产过程进行跟踪与监控·

本文以某企业制造过程管理与资源优化配置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为背景,对车间生产过程跟踪监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车间级生产过程跟踪与监控系统功能模型和信息模型,在信息集成环境下开发了生产过程跟踪与监控系统,并应用于生产实践· 1 系统集成的层次结构与功能模型 1.1 系统的层次结构

图1为企业车间级信息集成的二维体系结构,其中一维是车间的递阶控制结构,包括车间层、单元层和设备层,各层有自己的应用软件;另一维是支持这些应用软件开发和运行的计算机支撑系统,它们和应用软件相结合构成信息系统·按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可分为计算机系统层、网络层、数据库层和应用软件层·

图1 二维结构描述有助于逐一落实各应用软件的支撑环境,也有助于考虑在不同层次之间的分工和界面·图2所示为某机床厂86号车间的生产过程管理工作流程·

1.2 系统功能分析

该车间生产过程管理主要是对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生产进程信息、生产设备信息和零件的入库信息进行管理·其中生产进程管理包括加工进度管理、加工信息管理和工序质量管理;生产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状态管理、设备停工管理和重点设备管理·该厂的车间生产模式主要以厂级计划为主,从厂里获得生产计划,并通过分解厂级计划来安排日常生产,这也是我国现有企业中一种比较典型的生产组织方式·

图2 对于离散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信息跟踪与监控主要涉及车间生产活动中数据的采集、传送与处理,包括生产进程监控、工序质量跟踪、零件入库监控和生产设备跟踪等信息·

生产进程监控主要监控零件在生产中所处的加工工序、加工设备、加工人员和加工数量等信息·工序质量跟踪主要跟踪零件在各个工序的合格品质量数据、回用品质量数据、待返修品质量数据、工废品质量数据、料废品质量数据等·零件入库监控主要监控零件的入库信息,如入库时间、入库产品、入库数量和验收数量等信息·生产设备监控用于对生产中设备的状态进行监控,如完好、维修中和待修等状态;设备停工管理用于管理设备的停工信息,如停工时间、停工原因和停工工时等信息;重点设备管理用于统计设备的能力负荷信息,还用于对影响到车间生产全局的重点设备进行日常点检管理·

1.3 系统的功能模型

根据前面对系统的分析与CIMS集成原理,用IDFE0方法构建了系统功能模型·如图3所示,系统包括生产进程监控、工序质量跟踪、零件入库监控和生产设备跟踪等四个信息处理模块,该模型反映了这些模块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系统外部信息之间的关系(其他功能模型图在这里省略)·

图3 2 系统的构建

2.1 系统体系结构

为了实现生产过程信息的实时、全面、准确、一致的传递和系统的可重构性,使系统具有开放性、高可靠性和升级容易的特点并能与其他CIMS子系统全面集成,系统采用基于COM+与Web技术进行设计与构建·其系统体系结构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整个系统分为三层,即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服务层·表示层为应用的客户端部分,它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业务逻辑层构成了应用的业务逻辑规则,它负责接收和传递表示层所需的信息,并与数据服务层进行交互;数据服务层为后台数据库·采用基于COM+的分布式Web技术构建的应用系统克服了目前工业界普遍采用的基于B/S三层体系结构构建系统的一些明显不足:如胖服务器、瘦客户端以及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未能明确区分等问题·系统把业务逻辑和数据访问代码封装进一些编译好的组件里,在ASP页面里调用业务逻辑和数据访问组件,同时利用IIS支持的ASP技术编制Web页面,这样就把ASP,COM+和Web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基于这些技术的应用系统·

图4 2.2 可重构信息集成技术

可重构信息集成技术是指把企业信息资源模块化,即按不同的粒度构造信息资源模块作为企业信息资源重用、重组、重构的不同单元·可重构信息集成技术主要通过多层结构及映射技术,实现从各个数据资源系统抽取数据,并使所抽取数据的语义能满足企业和企业之间协同设计制造、和管理对信息资源的需求·通过各层结构实现的相对独立性和开放性,实现信息资源重用重构与信息共享和应用操作·在整个系统设计中开发了以下组件:异构数据库连接组件、异构数据管理组件、基于Web的报表打印组件、日历时间控件、设备可靠性分析组件、质量成本分析计算组件和质量统计分析图形显示组件等·

2.3 系统与ClMS各子系统间的信息接口

为了保证本系统与CIMS其他子系统的集成和信息交换,需要在各子系统间建立信息接口·图5所示的是以生产过程监控系统为中心,与其他子系统的业务信息接口·

图5 3 系统的实现

基于COM+与Web技术开发的生产过程信息跟踪与监控系统目前已应用于某大型国有企业的2个制造车间,实现了对车间生产进程信息、工序质量信息、零件入库信息和生产设备信息的跟踪与监控·图6为该企业某车间生产加工进程信息跟踪与监控的Web页面,该页面采用三种不同颜色的图片分别代表设备加工状态、待工状态和故障状态·同时系统还和CIMS其他子系统进行了有效集成·整个系统通过将近一年的实际应用,运行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发展回顾与展望

一.前言

近半个世纪来,制造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制造业市场已从传统的“相对稳定”逐步演变成“动态多变”的局面,其竞争的范围也从局部地区扩展到全球范围。

制造企业间激烈竞争的核心是产品(p)。回顾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产品间竞争的要素不断随之演变。在早期,产品竞争要素是成本(c),七十年代增加了质量(q),八十年代增加了交货期(t),九十年代又增加了服务(s),近期又增加了环境清洁(e),预计下一世纪将增加“知识创新”(k)这一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必须指出,当今世界已步入信息时代并迈向知识经济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技术也为制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上述两种力量推动了制造业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信息时代的“现代制造技术”及其产业应运而生,其中,cims技术及其产业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不断拓展中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理念与内涵

70年代,美国约瑟夫.哈林顿(joseph harrington)博士首次提出cim(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理念。它的内涵是借助计算机,将企业中各种与制造有关的技术系统集成起来,进而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但是基于cim理念的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在80年代中期才开始重视并大规模实施,其原因是70年代的美国产业政策中过分夸大了第三产业的作用,而将制造业,特别是传统产业,贬低为“夕阳工业”,这导致美国制造业优势的急剧衰退,并在80年代初开始的世界性的石油危机中暴露无遗,此时,美国才开始重视并决心用其信息技术的优势夺回制造业的霸主地位,认为“cims,no longer a choice!”。于是美国及其它各国纷纷制订并执行发展计划。自此,cims的理念、技术也随之有了很大的发展。代表性的论点出自美国的制造工程师协会sme、欧共体esprit 及国际isotc184/sc5/wg1等;与此同时,许多学者还对各种发展模式冠以不同的名词。863/cims 主题结合国际上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基于主题上万名人员十余年的实践,提出了“现代集成制造”(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的理念,它在广度上、深度上拓宽了传统cim的内涵。863/cims主题提出:

“cim是一种组织、管理和运行现代制造类企业的理念。它将传统的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等有机结合,使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活动中有关的人/组织、经营管理和技术三要素及其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三流有机集成并优化运行,以达到产品(p)上市快(t)、高质(q)、低耗(c)、服务好(s)、环境清洁(e),进而提高企业的柔性、健壮性、敏捷性,使企业赢得市场竞争。”

“cims”是一种基于cim理念构成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成优化的制造系统;它是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型生产制造模式。

cims通常由经营管理与决策子系统、工程分析与设计子系统、加工生产子系统及支撑平台子系统(如网络/数据库/集成框架)组成。

这里的制造是’广义制造’的概念,它包括了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类活动---市场需求分析、产品定义、研究开发、设计、生产、支持(包括质量、销售、采购、发送、服务)及产品最后报废、环境处理等的集合。

其中,价值流是指以产品t、q、c、s、e等价值指标所体现的企业业务过程流,如成本流等。

我国“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拓展传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要点:细化了现代市场竟争的内容(p、t、q、c、s、e);提出了 cims的现代化特征: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集成优化、绿色化;强调了系统的观点,拓展了系统集成优化的内容:包括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和企业间集成优化;企业活动中三要素和三流的集成优化;以及cims相关技术和各类人员的集成优化;突出了管理与技术的结合,以及人在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cims技术是基于传统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的一门发展中的综合性技术,其中,特别是突出了信息技术的主导作用;扩展了cims应用范围,包括离散型制造业,流程及混合型制造业。此外,这种提法更具广义性、开放性和持久性。

三.持续发展中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

基于cims理念与内涵的不断拓展,cims技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

1.从设计、管理、加工生产等“技术孤岛”发展为集成的cims技术体系:

(1)总体技术

系统总体模式:包括柔性制造、集成制造、并行工程、敏捷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全能制造等模式;

系统集成方法论:包括信息集成、过程集成、企业间集成及知识集成等方法论;

系统集成技术:包括设计、生产、管理及后勤等子系统间的集成技术,企业三要素(人/组织、经营管理和技术)及三流(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集成技术等;

标准化技术:包括产品信息标准、过程信息标准,数据交换与格式标准,图形标准及零件库标准等技术;

企业建模和仿真技术:包括企业功能、信息、工作流、资源及组织模型等建立、确认及其仿真技术;

cims系统开发与实施技术:企业诊断、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组织实施、质量保证及效益评价等技术。

(2)支撑平台技术

包括网络、数据库、集成平台/框架、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产品数据管理(pdm)、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cscw)及人/机接口等技术。

(3)设计自动化技术

包括cad,capp,cam,cae,基于仿真的设计(sbd),面向下游工作的设计(dfx)及

虚拟样机(vp)等。

(4)加工生产自动化技术

包括dnc,cnc,fmc,fms,虚拟加工及快速成形制造(rpm)技术等。

(5)经营管理与决策系统技术

包括mis,oa,制造资源规划(mrpⅱ),准时生产(jit),caq,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规划(erp),动态企业建模(dem),供应链及电子商务等技术。

(6)流程制造业cims中生产过程控制技术

包括过程检测、先进控制、故障诊断和面向生产目标的建模、优化集成控制技术等。

2.cims技术的发展阶段

系统集成优化是cims技术与应用的核心技术,因此我们认为,可将cims技术的发展从系统(三要素和三流)集成优化发展的角度而划分为三个阶段:信息集成(以早期计算机集成制造为代表)、过程集成(以并行工程为代表)和企业间集成(以敏捷制造为代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同时,三类集成优化技术也还在不断发展之中。我国863/cims主题分别于1987年、1993年和1997年启动了这三个方面的工作。

(1)信息集成优化

信息集成主要解决企业中各个自动化孤岛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其主要内容有:1)企业建模、系统设计方法、软件工具和规范。2)异构环境和子系统的信息集成。早期信息集成的实现方法主要通过局域网和数据库来实现。近期采用企业网、外联网、产品数据管理(pdm)、集成平台和框架技术来实施。值得指出,基于面向对象技术、软构件技术和web技术的集成框架已成为系统信息集成的重要支撑工具。

相应地,在企业管理上应用了mrp-ⅱ、jit等,进而带动了企业文化和管理的优化。

(2)过程集成优化

传统的产品开发模式采用串行产品开发流程;设计与加工生产是两个独立的功能部门 ;缺乏数字化产品定义、dfa/dfm 工具和产品数据管理;缺乏支持群组协同工作的计算机与网络环境。但是“并行工程”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它组成多学科团队,尽可能多地将产品设计中的各个串行过程转变为并行过程,在早期设计阶段采用cax、dfx工具考虑可制造性(dfm)、可装配性(dfa)、质量(dfq),以减少返工,缩短开发时间。并行工程的关键技术:信息集成技术;过程建模及重组;面向并行工程的计算机辅助工具,如cax、dfx(虚拟制造技术的一部分);支持并行作业的多学科的协同工作小组以及计算机网络支持下cscw和集成框架等。

此阶段中,在管理上引入bpr;项目管理(扁平组织);将mrp-ⅱ与jit结合,形成推、拉结合的生产管理模式;吸收精益制造思想等;这些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的文化和管理。

(3)企业间集成优化

企业间集成优化是企业内外部资源的优化利用,实现敏捷制造,以适应知识经济、全球经济、全球制造的新形势。

从管理的角度,企业间实现企业动态联盟(virtual enterprise),形成扁平式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和“哑铃型企业”,克服“小而全”、“大而全”,实现产品型企业,增强新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发挥人在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等。

企业间集成的关键技术包括信息集成技术;并行工程的关键技术;虚拟制造;支持敏捷工程的使能技术系统,基于网络(如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的敏捷制造,以及资源优化(如erp、供应链、电子商务)。

3.现代集成制造技术的发展总趋势

(1)集成化--从当前的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和功能集成,发展到过程集成(以并行工程为代表)、并正在步入实现企业间集成的阶段(以敏捷制造为代表)。

(2)(2)数字化/虚拟化--从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开始,发展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各类活动、设

备及实体的数字化。在数字化基础上,虚拟化技术正在迅速发展,主要包括虚拟现实

(vr)应用、虚拟产品开发(vpd)和虚拟制造(vm)。

(3)网络化--从基于局域网发展到基于intranet/internet/extranet的分布网络制造,以支持全球制造策略的实现。

(4)柔性化--正积极研究发展企业间动态联盟技术,敏捷设计生产技术,柔性可重组机器技术等,以实现敏捷制造。

(5)智能化--智能化是制造系统在柔性化和集成化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与延伸,引入各类

人工智能和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具有自律、分布、智能、仿生、敏捷、分形等特点的新

一代制造系统。

(6)绿色化-包括绿色制造、环境意识的设计与制造、生态工厂、清洁化生产等;它是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制造业中的体现,它是摆在现代制造业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值得指出,1994年清华大学获得美国sme的cims“大学领先奖”,1999年华中理工大学又获本年度的“大学领先奖”(一般每年在世界只评一名),表明我国已经处于这一领域的国际先进水平。

四.长足发展中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应用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应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1)已遍及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2)从机械制造业扩展到各类制造业;(3)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发展到多种生产方式;(4)从简单产品扩展到复杂产品;(5)系统开发与实施技术更为成熟,成功率大大提高;(6)有力地促进了cims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美国未来学家认为:在2030年80%的美国企业实现cim。必须指出,自1989年以来,863/cims主题已在我国机械、家电、航空、航天、汽车、石油、纺织、轻工、冶金、煤 炭、化工、邮电、服装等行业中的210家企业实施各种类型的cims应用示范工程。结果表明:cims应用示范工程的实施使企业显著地增强了竞争能力,cims应用是我国企业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一种有效途径。值得指出,1995年北京第一机床厂荣获美国sme的cims“工业领先奖。

五.前景良好的”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产业

cims产业包括系统集成产业及cims中单元技术产品的产业二类。发展前景良好。据美国frost&sullivan公司的调查报告,制造系统集成产业市场年增长率为15%,年营业额达到百亿美元;一些单元技术产品如cad/cam/cae,fms,erp,pdm,rpm,vm等平均年增长率为15%~20%,各自的年营业额达10~50亿美元。值得指出,我国已初步形成了10个系列的cims目标产品,覆盖了cims工程所需产品的85%以上;863/cims目标产品已直接应用于50%的cims应用示范企业,99年cims主题支持的目标产品销售额约1亿2000万元,2000年销售额约3亿元。国内cims产品开发单位已形成了一支有一定竞争力的生力军。

图6 4 结语

本文给出了车间级信息集成环境下二维体系结构和生产过程信息跟踪与监控的功能模型,对其功能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开发了基于制造业的车间生产过程信息跟踪与监控系统,并成功地与CIMS其他子系统实现了集成·系统实现了对生产过程信息的跟踪与监控功能,提高了车间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也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技术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模式·采用基于COM+,Web和可重构信息集成技术构建的生产过程跟踪与监控系统,是实现车间生产过程跟踪与监控的一种经济、简便和有效的方法·它为建立企业联盟、实现异地生产和广域生产管理提供了一种实用可行的解决方案·

863CIMS总结

五.总结

1. cims主题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战略目标,结合国情创新发展,为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制造业的改造和信息化、cims产业的发展、研究开发基地的建立和骨干队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 cims主题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cims之路,这就是一条“用信息化带动制造业现代化,用高新技术改造制造业,以实现制造业跨越发展”的道路。

最近,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会公报指出,“继续完成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点任务是,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积极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研究,集中力量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在一些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安全的高技术领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些皆为我们今后的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制造业现代化的发展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进程,需要几代人的艰巨努力,十五年来,我们已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我们坚信在这一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中,cims应该为之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863CIMS主题的计划完成情况及管理体系

2.1 立项情况

主题从1988年开始至2000年共立项1161项,下表为各类项目的分布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七五”期间项目主要集中于应用基础研究和研究实验环境、基地的建设(包括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为以后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八五”期间,cims理念和技术开始应用于企业,此间典型应用示范工程逐年增加,同时继续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及开始支持目标产品原型系统的开发。

“九五”期间,在主题的四个层次上的项目的数量和强度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着重加大了在应用示范工程和目标产品产业化方面的投入,以配合主题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2.2 经费使用情况

从1988年至2000年,cims主题共投入经费48613.2万元(包括计划外拨款1510万元)。表2.2.1为各类项目的投入情况。

1.阶段拨款、滚动支持

主题经费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项目均采用分期拨款的方式,通过经费下拨的节奏,对项目实施的过程进行监控,并实现项目的滚动支持,保证项目完成的质量。

2.严格遵守有关863经费使用的规定和制度

现行国家投入的资金大部分直接使用在项目的开发,如科研业务、技术服务、应用软件开发以及部分实验材料等方面,这部分约占资金总数的80%,保证了863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率。

3.应用和产品类项目强调企业自身投入

对于应用示范和目标产品项目,要求企业自筹大部分经费,863经费只起引导作用。cims主题投入应用示范工程的经费1.3亿多元,而带动企业自筹经费总计约16亿元,国家投入与企业投入的比例为1:12,充分体现了四两拨千金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反映出企业实施cims工程的积极性和潜在的经济效益。

目标产品项目国家投入与企业自筹经费的比例为1:3。就我国目前高技术企业的现状而言,能达到这种投资比例以不算很低,但与国外企业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

4.围绕战略目标合理使用经费

围绕cims主题的战略目标,在各个阶段的投资重点有所不同,“七五”期间的投资重点为研究开发基地的建设,从“八五”开始重视研究成果在企业中的应用,应用示范工程是投资的重点,另外关键技术和目标产品也有较多投入,“九五”期间,是投资量最大的阶段,应用示范和目标产品的投资均超过1亿元。“八五”、“九五”期间持续对研究基地和培训中心给予少量支持,保持了研究开发队伍的基本稳定。

2.3 项目完成情况

原定cims主题2000年战略目标:一条经得起综合技术、经济评价的示范生产线,技术的核心是集成技术,培养一支能进行工程设计的总体队伍,建立一个实验工程。

在全部1161个项目中,有1140项完成了按合同的规定任务和要求,同时根据滚动支持的原则,通过中期检查,中止21项。通过严格的项目管理,保证了项目完成的质量。通过这些项目的完成,cims主题超额完成了原定的2000年战略目标。表2.3.1为预期目标与完成情况的简单对比。

1.在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企业实施cims应用示范工程,效益显著,奠定了国内cims推广应用的坚实基础,远远超出一条示范生产线的目标。

● 在(军民)10多个行业、20多个省市(不同规模、运行机制、生产模式)的企业中成功实施200个cims应用示范工程(表2.3.2);

● 在3-4名国际知名企业中成功实施cims应用示范工程;

● 在航空、航天、汽车、摩托车、机车等8家企业中成功实施并行工程;

● 基于cimsnet,成功实施8家异地设计/制造应用示范工程;

● 50%的应用示范工程中采用国产软件,其中,15家企业以国产软件为主;

● 提出一套适合国情的cims实施方法、技术、工具和经验;

● 促进形成9家系统集成公司(咨询服务中心)和一批单元技术产品开发公司; ● 培育一支5000人的cims应用开发骨干队伍。

2.攻克一批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技术,信息集成、过程集成技术,企业间集成技术取得突破性重要进展。

● sme大学领先奖2个及工业领先奖1个;国家科技进步奖13个;获专利57项,登记版权的软件产品34个; 分页 ● 突破十二项重大关键技术:企业信息集成技术;基于step标准的信息交换技术;基于专业网的敏捷制造技术(部分);并行工程技术;虚拟样机技术;敏捷供应链技术;面向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现代化设计技术;集成平台/框架技术;行业级cims技术;基于生产目标的复杂工业过程建模与优化集成控制技术;流程工业cims企业管理模式和集成技术;面向cims工程实施的企业建模与分析系统;

● 以企业应用、新产品开发和关键技术攻关为背景,在总体技术、设计自动化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集成化管理与决策技术、cims支撑环境技术及流程工业cims技术等方面取得600余项前瞻性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出版专著近90本,一级刊物论文1800余篇(表2.3.3);

● 总结发展形成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实施体系。

3.开发出一批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目标产品、促进形成了中国cims产业的中坚力量

● 在离散制造业、流程工业、商贸自动化等三个方面,以重大目标产品为龙头,形成10个产品系列,(mrpii/erp、cad、capp、pdm、rpm、数控、数据库管理系统、集成平台/框架、流程行业的生产过程先进控制系统、电力行业的控制/决策及管理软件系统、pos系统),覆盖cims业务范围85%以上,重大目标产品已占国内市场的5%-10%,年销售值达4亿元;

● 树立863/cims目标产品品牌,成立30-50个cims目标产品先进企业构成的企业联盟,形成中国cims产业中坚力量。

● 促进7家企业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

4.建成一批国内领先的高水平研究开发基地

● 1个国家级cims工程中心(erc),9个配套的国内领先的cims工程实验室,7个国家863成果产业化基地;

● 10个配套的国内领先的cims培训中心。

5.培养一支跨世纪的研究、开发、应用骨干队伍(10000人)

● 应用开发骨干队伍5000人;

● 重大攻关队伍1000人;

● 产品开发队伍1500人;

● 应用基础研究队伍2500人。

2.4 实现的效益(见下表)

2.5 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

国家863计划实行专家管理模式。十五年来,cims主题的专家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紧密围绕主题的目标任务的不断发展而动态适时的设置与调整。为主题的发展及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管理与组织保障。cims主题现行的组织管理体系如图所示(图2.5.1)。

主题专家由国家科技部聘任和考核,每届任期三年,连任不超过三届。主题办公室是主题专家组的日常管理和办事机构。

cims主题在专家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上紧密结合实际,不断探索与创新,形成了如下的鲜明的特色:

1.cims主题不仅聘请在本学科前沿领域的一流学者专家,而且聘用了研究机构、工业部门和产业界的高层决策与技术专家,采用这种产、学、研相结合专家体系,调动了各方面,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与推动cims主题研究、发展和应用的积极性。

2.针对主题工作的多层次、多方位和复杂性,逐步创立了多层次、网络化的专家体系,作到了分工明确,责任清晰

3.在主题专家组的宏观指导和支持下,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二十余个行业与地方cims应用示范工程专家组,极大地调动了行业与地方专家参与cims应用示范工程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作用,促进了cims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推广,一些企业围绕cims的应用发展的需要,也建立了自己的专家决策与咨询系统。这种在实践中发展、壮大和完善的专家支持体系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技术推广应用体系。

4.为了进一步推进cims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本届专家组专门成立了目标产品专业专家组,全面负责cims目标产品的立项,过程管理和验收工作,并且倡导形成产业化基地和产业化企业联盟,开发、推广营销与应用等。

5.项目的论证、立项、评审与验收,全部采用公平、公开、公正,民主评议、回避、投票表决的原则,对重大项目建立了专家监理系统,从组织上保证了项目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的实现,保证了项目完成的质量。

专家咨询、民主决策及严格的过程管理及项目管理体系的建立,保证了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这种体系已经在不同层次上扩展到各地方/行业,乃至实施cims企业内部的决策及实施体系中,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cims主题的专家体系充分体现了现代集成与管理创新的思想,适合我国的实际发展道路,他为政府各级部门如何积极推动高新技术发展,倡导产学研相结合和企业为主体的应用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探索,真正促进了863专家体制不断的发展与创新。

第二篇: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个企业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公司创立二十多年来,积淀了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但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把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树立“用文化管企业”、“以文化兴企业”的理念。为了进一步弘扬公司的企业文化,树立起公司正面形象,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推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以文化管理企业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公司2012年企业文化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为基础,以培育员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提高企业知名度、文明度、美誉度,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生产力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全力实施有我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弘扬企业精神、实践企业价值观,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与员工愿景有机统一,经营者理念与员工观念和谐,员工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同步改善,建设和谐企业,推动我公司“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企业精神内涵,树立起公司正面形象,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推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三、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和坚持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2、实效性原则。

3、以人为本原则。

4、坚持与时俱进原则。

四、具体实施办法

第三篇:从4P到4C到3N,营销理论已进入信息时代

从4P到4C到3N,营销理论已进入信息时代

自诞生之日起,营销理论一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意味着营销理论又到了全面变革的时代了。

在信息时代,人们接受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获取信息的成本越来越低,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也越来越顺畅。传统的4P理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以及4C理论(顾客、成本、便利、沟通)已经不能成为这个时代的主导营销理论了。原因很简单,信息爆炸意味着注定有一部分信息会被淹没、忽视掉。当企业不能以最适当的方式将相应的产品信息传递给消费者,那么这种产品就相当于从未存在过。任何产品设计、任何对客户需求的关注都没有任何意义。当产品生产出来之日起就注定了被客户忽视的命运。

3N营销理论正是针对这种现象提出的,3N营销理论,也被称为三网营销理论,是通过控制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社交网络来将合适的信息传递给客户的营销理论。3N理论强调企业营销者应关注信息的传播路径,通过研究搜索引擎算法让客户花费更少的成本找到产品相关的信息,通过更精准的投放让客户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通过更好的文案撰写让客户愿意自动传播产品的相关信息。同时,企业营销者应该关注的是如何让信息被客户记住,这就需要企业营销者研究客户的信息记忆方式,大部分客户会将大脑默认为是广告的信息过滤掉,比如大部分被大脑判定为广告区域的内容。企业营销者应深入了解客户对于信息的处理习惯,以及主要的信息获取方式,将相应的信息放在客户愿意获取并乐于了解的位置。因为无论你是否这么做,你的竞争对手都会这么做。

在3N营销理论架构下,企业营销客户应关注信息传播及信息本身,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将相应的信息以合适的方式传递出去,而并非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传递出去一些很快会被忽视的信息。企业的营销策划中最重要的部分并非产品本身与客户需求,而是采用的传播方式和传递的信息本身。举例来说,“这家餐厅很不错的”,这句话从广告中表达出来和从客户的朋友口中表达出来会起到完全不同的效果,当然,从客户讨厌的人口中表达出来也会起到完全不同的效果。在这类营销之中,“这家餐厅”有多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谁的口中说出来。企业营销者需要做到的就是通过影响力更大的媒介帮你传递信息。

文章来自智冠信尚科技公司

下载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并迈向知识经济时代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并迈向知识经济时代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