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高三画展前的话200404(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6:3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写在高三画展前的话20040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写在高三画展前的话200404》。

第一篇:写在高三画展前的话200404

写在04届高三美术班作品展前面的话

当初欣赏比利时画家卡斯登·霍勒尔的作品《颠倒的蘑菇房》,蘑菇房倒置着,人却正立着。我曾掩口而笑:世界上竟有这样的怪画,也竟有这样的画家,看来不是笨得出格不足以成画家。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画家将轻快愉悦的游戏与按部就班的科学结合为自己的艺术,拓展了人类认知的界线,带来了视觉冲击力,无疑在某种程度上释放了我们的未知经验和生理参数。此时,从心里佩服,搞艺术的人总有奇思妙想,总能让生活充满着愉悦与美。

我不止一次说过,艺术的人生是高品位的人生。虽然我们每一个人不可能都成为艺术家,但我们都可以具备一定的艺术素质,即使今天学习艺术的同学,将来不一定以艺术为业,但你们可以艺术地生活着。

这里给大家展示的是高三美术班同学的美术作业。因此,稚嫩是不用怀疑;但不久的将来,这里会出现设计师、艺术家,同样不用怀疑。当你在嘲笑第一辆火车没有马车跑得快的时候,你的眼睛与判断已经出了问题;当你来此观看却匆匆而过,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时刻,你不仅关闭了一扇认知世界的大门,而且错过了一次与未来大师结识的机缘。

200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非作家库切在颁奖晚宴上用童稚的语言表达对她的母亲的感激:“妈,妈,我得了诺贝尔奖!”在这里,我想代表三个美术班的同学说一声:“老师,你看:这是我的大学通知书!这是我的成名作!这是我的国家级艺术大奖奖杯!”

写于2004年4月20日

第二篇:写在高三毕业季

日照六中校园广播站广播稿

写在高三毕业季

青春如风,年华若水,转瞬间,到了毕业的日子。

五月已蹒跚而去,从容不迫走来的是又一个六月。六月的到来,让太多的人想到离别。六月,让太多的故事浮现眼前,先前准备的千言万语似乎已然化作心中的斑斑泪痕,一切的临别祝词都已显的苍白无力!

在这树荫茂盛,荷叶盛开的季节,本该是一幅生机黯然,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季节。可是!可是,在这个时候切迎来毕业季。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毕业时。

六月,有最激昂的高歌,有最凝重的眸子,有最伤感的眼神。那些写在青春中的记忆,早已赋上了我们共同奋斗的岁月。六月殇歌,舟过千帆,时间终会湮没一切记忆。曾经的激扬文字,曾经的书生意气,曾经的壮志满怀,似乎也随着六月而去。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高三五班的孙书晗。

栀子花开的邮箱弥漫了六月,舒卷的轻云映入我们眼底的,是她柔美的倩影。那些春夏秋冬的寒窗苦读,那些悄然燃尽的五更秉烛,每一个日夜都演绎着一支美妙的乐曲。

刻骨铭心的三年炼狱,如同荆棘丛生的花枝,萦绕成岁月美丽的花冠。六月的决战,乘风破浪才能鱼跃龙门,破釜沉舟方可马到成功。

告别高中三年一起走过的日子,告别母校亲切的模样,让我们带着属于六月的微笑,从容迎接,放心去飞,勇敢去追。

愿你们大鹏展翅,搏击长空!

愿你们金榜登科,鼎定人生!

愿你们为终将逝去的高三生活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三五班加油!高三全体同学加油!日照六中加油!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是高三七班的。。

在这里,我仅代表高三七班的全体同学向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年前,我们带着青涩,怀揣着梦想相聚在这里,三年后,我们收获了成熟,学会了坚强,从这里起飞。三年的时间其实很短,却成为了我们心底最温暖,而坚固的存在。

一路走来,我们笑过,哭过,我们得到过,也失去过,但我们仍然带着从容的微笑,昂扬的锐气,满怀信心、骄傲和斗志去放飞希望。

现在我们即将奔向未来,奔向远方,让我们彼此之间都道一声“珍重”,让我们为母校——日照六中,献上最真诚的祝福。

三年,在人生的旅程中不过是短短的一段,然而和你同窗三载,却使我终生难以忘怀。你是我记忆中的一粒珍珠,心里天幕上的一颗明星。

与你们相识,我感到无比幸运,而能与你相知,我倍感生命的充实,以前嬉笑相伴的日子我将深藏,以后不可测的日子,愿你多保重。

每一次的心灵羁绊都会多一份成熟,每一次的伤痛都会多一份收获,每一次的泪水都会多一份烈性。六月,一个太过让人伤感的季节,梦想在此衍生与消逝。六月,让太多的热血男儿仰面大哭,六月让太多的不舍化作离别。六月,让曲未终,人已散。曾经的朋友,已不能于同一球场挥汗;曾经的同桌,已不能在同一题目互作梗塞;曾经的老师,已不能指导前程„„

六月,有一种释义叫伤感。让我们拭干眼角的泪水,重新拾起丢下已久的背包走回那条叫做奋斗路上„„

第三篇:中秋节前话中秋

中秋节前话中秋

中秋简介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1]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而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仲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由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给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中秋传说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涸,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汗马功劳,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一半,能长生不老,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轻而易举的骗过了后羿。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每天都到月亮前观望着爱妻。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和月饼,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这个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嫦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嫦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吴刚伐桂

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在我国便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唐代,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地砍下去。到最后,也没能将那树木砍倒。

玉兔捣药

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陪伴嫦娥,并捣制长生不老药。

玉兔入月宫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姐姐们,飞到了月宫陪伴嫦娥居住了!

玄宗漫游月宫

在唐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玄宗漫游月宫的传说了。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习俗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拜月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Ο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儿爷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刮打刮打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中秋宴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花灯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袖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到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油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中秋食俗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宗时,李靖出征突厥,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

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时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第四篇:高三级光荣榜写在前面的话

写在前面

金秋九月里,我们真诚的期待,我们辛劳的付出,我们满怀梦想迎接生命的又一次振翅!而足以承载这一切,使青春光华四射的只能是行动,是拼搏,是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真真切切地充盈每一秒。正是这每一步,每一秒见证了我们每一寸前进的步伐,沧桑了我们一点一滴的成长,更成就了我们追寻梦想的坚实历程!

经过高三级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第二次月考成绩已经揭晓。为了展现同学们高考复习的风姿,鼓舞同学们高考备战的激情,年级组决定统一展出各班在本次月考中涌现出的各方面先进和模范。希望通过这些同学瞩目的成绩、刻苦求学的精神引领和激发全体高三同学为了自己的美好前途:

看成绩,来之不易,委实可喜可贺;

展未未,任重道远,仍需马不停蹄。

敢为人先者,可望稳占鳌头;

中流砥柱者,可望激流勇进;

不甘示弱者,可望奋起直追;

初露锋芒者,可望大显身手;

来而可追者,可望后来居上。

扬帆远航,奔跑前行,耕耘收获;

春种梦想,夏育长成,秋实可掇。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我们坚信我们灵台一中的学生都能立鲲鹏之志,扬青天之魄,在这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激情校园里,更加勤奋学习,锲而不舍,不断超越,走向成功。十年寒窗磨一剑,一朝折桂鸿图展!

高三年级组

第五篇:五一节前话安全教育讲稿

五一节前话安全教育讲稿

同学们:大家好!

五一国际劳动节到了,根据上级部门安排,4月30日、5月1日、5月2日放假三天,3日正式上课。在这三天里,老师最牵挂的就是你们的安全,请同学们一定要按照下面的叮嘱和平时我们掌握的安全常识去做,高高兴兴度假期,平平安安返校园。

一、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2.结伴外出时,不要相互追逐、打闹、嬉戏;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报或做其他事情。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乘坐公共汽车,要排队候车,按先后顺序上车,不要拥挤。上下车均应等车停稳以后,先下后上,不要争抢;下车后不要在车尾处停留。

5.不要把汽油、爆竹等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带入车内。

6.乘车时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手窗外,以免被对面来车或路边树木等刮伤;也不要向车窗外乱扔杂物,以免伤及他人。

7.乘车时要坐稳扶好,没有座位时,要双脚自然分开,侧向站立,手应握紧扶手,以免车辆紧急刹车时摔倒受伤。

8.乘坐小轿车、微型客车时,在前排乘坐时应系好安全带。

9.尽量避免乘坐卡车、拖拉机;必须乘坐时,千万不要站立在后车厢里或坐在车厢板上。

10.夜晚过马路时要避免在来往车辆的交汇处通过,那是一个盲区,司机看不见人;要选择比较亮的斑马线处通过。

二、外来人口子女的安全教育

节假日期间,部分家长仍需上班,子女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十分容易发生意外。

同学们一个人在家时,如有外人来访,我们可以通过门镜看清是否认识来人,如果是直系亲属可以开门接待;如果是不认识的陌生人,可以不出声音或告诉他等大人回来之后再来访,如果来访者还纠缠不走,你可以说:“你等着,我这就给爸妈打电话请他们回来。”总之,千万不能给陌生的客人开门。若邻居有事也请爸妈回来再处理,你在屋里不出声音装作没人就可以了。

三、防意外事故的教育

1.在家使用煤气时,一定要先检查一下是否有煤气泄漏现象,没开煤气时就闻到

气味了,应停止使用,马上通知家长来处理;使用完毕后一定要关好开关,一方煤气泄漏。

2.使用家用电器时,一定要按正确的方法操作,用完后要记得切断电源。用的过程中不要离开或同时做其它事情,更不能去看电视,以免忘记后引起用电火灾。

3.不模仿电视里的危险动作,不做危险游戏,不攀爬不该攀爬的建筑。

四、预防外来暴力的侵害

1.独立安全居家,主要就是机智地接待陌生人的来访。

2.不一个人私自外出,若必须出去,一定要告知家长,不要在无人僻静的地方停留,并及时返回。绝对不能一个人上山玩耍。

3.与父母外出时,不要离开父母的视线,为了避免走散,外出前要有约定一旦走散,孩子要在原地等待或按原路往回走,不要去找父母,要等父母来寻找,这样就容易相聚。如果过了很长时间都没有等到父母,要向警察叔叔或交警求救,千万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更不能随便要陌生人给的食品、玩具等东西。必要时拨打110求救。

五、假期是我们孝顺父母的好时机

平时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父母呆在一起,也没有太多的机会回报父母,平时父母为我们操劳的太多太多了,放假了,就让我们为父母“操劳”一回吧。

我们要理解父母,外出时不要见到什么就让父母给买什么;我们要关心父母,他们休息时尽量不要去打扰,要知道他们也会累;我们要顺从父母,不要顶嘴惹父母生气;我们要心疼父母,勤快地帮父母做一些家务,不要懒惰。经常这样做下去,我们就是一个颇有孝心的孩子了。

六、专用室、办公室安全

所有微机室、农远教室等专用等老师,在离校前一定要切断专用室电源;特别是办公室的电脑、热水器电源都要切断,班主任一定要检查好教室的用电,关好门窗,切断电源之后再离校。

最后祝全体师生劳动节快乐!

五一节前话安全教育讲稿

太东中学

政教处

下载写在高三画展前的话200404(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写在高三画展前的话200404(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节前话教师(共5则)

    教师节前话教师 胡爱萍 在中国,老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职业,早在商代的甲骨文里就出现了“师”字,也就是有文字始就有老师。不奇怪,不然那文字谁来教。 古人把老师抬举得很高,据《......

    写在高三毕业季1[全文5篇]

    日照六中校园广播站广播稿写在高三毕业季 青春如风,年华若水,转瞬间,到了毕业的日子。 五月已蹒跚而去,从容不迫走来的是又一个六月。六月的到来,让太多的人想到离别。六月,让太多......

    莘县温州商贸城“节”前话发展

    莘县温州商贸城“节”前话发展为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发展大商贸、促进大流通,打造冀鲁豫三省交界商贸物流先行区,莘县将在10月18日至20日举办第二届商贸文化节。作为市县商......

    高三光荣榜写在后面的话寄语未来(推荐)

    寄语未来 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第二次月考已经过去。过去的意义,在于回溯,在于反省,不是沉湎,不是迷醉。而更多是思考、是追求、是求索,是俯下身子踏实走向未来。走得无悔,走的无愧,......

    高三主题班会《写在200天的日子》范文

    教学目标: 1、认知:通过典型的生动有趣的故事说明,成功属于那些有一颗平常心,充满信心的人,教育学生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更有利于我们成功。 2、情感: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怀着......

    画展前言

    前言 “舞水情韵”镇远、施秉、黄平、岑巩四地书画联展。金秋时节,丹桂飘香。翰墨长河情舞阳挥毫联云韵苗疆。四地名家书画联展,首站镇远展出。古城呼吁,苗疆内涵,再度出杰“醉......

    画展贺信

    贺 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曲阜市 XXX副教授阁下大鉴: 欣闻阁下大展即日开展,我谨以新加坡南洋理工 大学孔子学院及我个人的名义向您及曲阜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衷心地预祝《王......

    画展总结

    2016画展总结 “指尖上的艺术”画展于2016年5月18日、19日两天在我校广场开展。本次展览由*****系主办,参展有15级、16级全体学生。展现了爱婴幼师系师生的青春风采和精神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