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学院迎接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专家组进校实地调研学习资料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5 06:5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肇庆学院迎接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专家组进校实地调研学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肇庆学院迎接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专家组进校实地调研学习资料》。

第一篇:肇庆学院迎接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专家组进校实地调研学习资料

肇庆学院迎接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专家组进校实地调研

学习资 料

肇庆学院就业处 2012年3月

●礼仪要求

1、参加座谈会要注意些什么?(1)穿着整齐端庄;

(2)关掉所带手机,以免影响专家调研和座谈会;(3)坐姿要正确,不能跷二郎腿,不得抽烟;

(4)正确理解、对待专家组调研活动,事前做好准备,临场沉着参与,遇事不慌不乱;(5)要本着对学校负责的态度对待专家组调研,对专家的提问要认真回答,实事求是地发表意见;

(6)文明礼貌,主动与专家打招呼、问好,专家提问发言结束要说“谢谢”,离开活动场所要轻轻摆放好椅子,并主动与专家说“再见”。●校情及就业概况

2、我校的校史、学校学生规模和目前就业情况怎样?

是在原西江大学和原肇庆教育学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原西江大学的前身是肇庆地区师范学校,由广东教育行政学院于1970年下放到肇庆地区新兴县办学而得名。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肇庆师范专科学校,1979年,迁至现址办学。198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提请国家教委备案,在肇庆师专的基础上成立西江大学。原肇庆教育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77年的肇庆地区师范学校,1980年更名为肇庆地区教师进修学院,1983年更名成为肇庆教育学院。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成立本科层次的肇庆学院。学校总占地面积1655亩,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现有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9750人,教职工1217人。

近年,我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采取有力措施破解毕业生就业难题,全力促进毕业生就业。我校2009年、2010年、2011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2.80%、95.94%、98.11%,总体就业率分别为:******;2010年有1人被评为“全国预征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总参某部、教育部预征工作联合督查组对我校的预征工作给与充分肯定;2011年我校被省教厅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就业工作的基本做法

3、学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我校以就业为导向,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确立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以复合型、学术型人才为辅的多样化人才”为目标。以加强实践教学为重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加大实习、实训经费经费投入。建设了一批校内外实训中心,目前有实训基地157个,其中校内的教师技能综合训练中心、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中心、光机电一体化实验中心均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建“2+1+1”培养模式,实施“大类培养、后期分流”,实施“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以通识课平台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以个性发展课程模块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以专业教育课程模块打造学生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实践能力。推进辅修课程、双专业、双学位教育、精英人才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考证教育。建立起“学科专业学院制、生活社区书院制”的新型育人模式;将学生素质培养与各类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应用型、复合型、学术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增强。

4、学校对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如何?

我校认真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校长负总责的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会、校长行政办公会定期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校党委书记、校长与二级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签订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学校制定《肇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肇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办法》,明确责任,将就业工作纳入二级学院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与评先评优等挂钩,调动了各方就业工作积极性。

5、我校就业工作的“三到位”和“四化”建设的内容是什么?

“三到位”就是确保就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到位。2009年7月,成立学生就业指导处,配有专职工作人员和专用工作场所,目前,校级专职人员9人,二级学院有专人负责就业工作。学校逐年加大就业工作经费投入,专项经费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支撑。

“四化”就是抓好就业工作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将就业工作与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等有机结合,构建“学校统筹、院系主体、多方联动、全员参与、全程渗透”的工作机制,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干部、二级学院教职员工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确保就业工作全程化和全员化开展。2010年,市政府拨出专项款建设改造毕业生招聘厅,学校拨出专款购置了一批设备,加强和完善了就业信息化网络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服务。制定就业工作人员选拔、培养、使用制度,将就业工作人员年度培训计划纳入学校教师培训计划,推动就业工作人员专业化。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结构合理、师资队伍,目前专兼职就业指导课教师72人。

6、学校就业工作激励机制如何?

学校制定《肇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肇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办法》,明确责任,将就业工作纳入二级学院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与评先评优等挂钩,年度奖金总额达2.2万元,调动了各方就业工作积极性。●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

7、学校对二级院系的就业工作是如何考核的?

学校出台有关文件政策,将就业工作与二级学院的年度工作考核、二级学院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考核结合起来,并通过对二级学院就业工作评估和奖励等办法,促进二级学院将就业工作落实到位。二级学院主动将目标任务分解到领导干部、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中,确保完成就业工作的目标与任务。现学校已形成了争创就业先进单位与个人的工作局面。

8、学校是如何开展毕业生就业教育的?

(1)加强课程建设,发挥就业指导课的主渠道作用

我校的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制定了贯穿大学四年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方案,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就业指导》两门必修课和《公务员考试》、《面试礼仪》等选修课程,两门必修课共40学时2学分,课程内容涵盖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教育、创业教育、就业法律法规、就业心理调适、就业程序与注意事项、就业择业技巧、就业形势政策等。重视就业工作人员开展就业工作研究,通过研究总结提升,提高教学质量。出版了专著《不做白领做首领——三十名大学生草根创业纪实》,公开发表就业工作论文37篇,主持毕业生就

业研究校级课题2项

(2)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就业指导

每年精心组织的就业指导服务月活动,就业指导服务月分为4个板块50多个服务项目,涵盖就业政策宣传、就业指导讲座、行业精英进校园宣讲会、优秀校友事迹经验报告会、模拟招聘、考研经验交流、就业论坛等。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组织社会调研等活动,2011年,我校获得广东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最佳组织奖,多名选手在省赛中获奖。还通过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编印《就业指引报》、《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手册》,完善就业指导服务网站等,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设立就业咨询室,完善就业咨询工作制度,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困惑,效果明显。

(3)加强毕业生创业教育

我校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课列入教学计划。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创业基金扶持大学生创业,运用多方资源对学生创业项目给予扶持,如中国移动肇庆分公司资助我校5万元成立MM大学生创业办公室;肇庆市团委对进入u势界创业大赛获奖的创业项目提供10万元的贴息贷款作为启动资金。目前已经在校外建立了11个创业见习基地,校内成立了创业孵化中心,大学生创业园正在规划建设中。近三年来,毕业生创业人数105人,经创业孵化中心培育并进入实体运作的有30多家,其中2009年毕业生梁健生“鲜果缘”水果主题连锁店参加团省委主办的u势界创业大赛,进入20强,成为团省委资助创业项目,获得3万元资助。我校毕业生吴伟明被评为广东省2010年大学生创业先进个人,其创办的深圳市顺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带动了150人就业。2011年我校学生张思敏创作的视频作品《亚运梦》,获得全国首届“MM百万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创意孵化类金奖,中国青年报报道了她的事迹。

9、学校对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采取了哪些措施?(1)全力开拓就业市场,精心组织校园招聘会 根据近年毕业生的流向,我校加大“请进来”力度,广泛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毕业生,每年都举办两场大型招聘会,近百场小型招聘会。充分运用校友资源,鼓励校友用人单位回校招聘。2010年3月在校园招聘会上设置了校友招聘专区,提供了500多个就业岗位。2011年1月、12月分别举行了校友校园招聘专场,提供了2351多个就业岗位。校园招聘会为我校毕业生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2)广泛收集需求信息,拓宽就业渠道

我校实行“内合外联”的策略,动员全校教工广泛收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并通过校园网、宣传公告栏、手机短信平台等及时向学生公布。完善就业网站(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网址http://jyzd.zqu.edu.cn/),努力实现就业工作信息化,提高就业工作效率。我校还与广东省人才信息网、肇庆市人才网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网络平台发布毕业生求职与人才需求信息,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3)拓展就业实习基地,巩固就业市场

我校加强见习、实习、就业“三位一体”基地建设,在已建立的见习、实习实训基地有针对性的地建设就业实习基地。目前每个专业均有实习基地,如“广东风华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宏图科技有限公司”、“亚洲铝业广东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及省内一大批中小学每年都优先选用我校实习生,就业实习基地对促进毕业生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10、学校的就业信息化建设及服务功能如何?

学校建立了完善就业服务网,有独立设置了服务器,增强就业信息化功能。就业服务网

实现了校级就业网与二级学院就业网、上级就业服务网、各级政府就业服务网、等进行对接,使就业服务网成为了进行就业政策宣传、就业教育指导、就业供需信息发布、就业网上面试、职业测评等平台,实现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资源共享。

11、学校对毕业生服务基层,促进毕业生工作有什么措施?

学校出台优惠政策,对到“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就业的毕业生给予表彰奖励或减免学费。近年来,我校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86%以上。

12、学校对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提供帮扶服务?

我校十分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生、少数民族生、残疾人毕业生的帮扶工作,采取建立台账、个别咨询、专项帮扶、重点跟踪的“一对一”工作策略,提高他们就业的信心和成功率。免费组织专车带领他们参加省、地市举办的招聘会。学校还对上述学生每人发放300元求职补贴,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落实用人单位。

13、近几年来我校的总体就业率如何?

近年来,我校克服地方高校、山区城市等不利因素,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加强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多渠道拓宽就业渠道等方法,使得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总体就业率稳中有升,2009年、2010年、2011年,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2.80%、95.94%、98.11%,总体就业率分别为:*********

14、我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情况怎样?

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情况为:2009年2251人,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86.38%;2010年2262人,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87.75%;2011年3285人,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88.66%。毕业生踊跃到地方基础教育战线、中小型企业等城乡基层就业,并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赞誉我校毕业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15、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如何?

2011年,有140名毕业生进入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政府机关工作,比2010年增加了89%;34名毕业生考上硕士研究生,与2010年持平;专升本326名,比2010年增加了95%; 2011届本科毕业生到深圳、珠海就业的266名,比2010届增加33%。目前,我校已有60名2012届毕业生与风华高科、中国电信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怀集教育局、龙文教育等教育单位成功签约,201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有望再创新高。

16、就业工作的特色亮点

(1)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

我校以就业为导向,确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以复合型、学术型人才为辅的多样化人才”为目标。以加强实践教学为重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实施“2+1+1”培养模式,实行“大类培养、后期分流”,“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以通识课平台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以个性发展课程模块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以专业教育课程模块打造学生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实践能力.建立起“学科专业学院制,生活社区书院制”的新型模式,将学生素质培养与各类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赢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加强见习、实习、就业“三位一体”基地建设,每个专 4

业都有就业实习基地,就业实习基地对促进毕业生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2)构建全方位就业指导体系,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

构建“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就业指导体系,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指导、创业指导。从一年级抓起,贯穿在学四年。通过课堂主渠道、社团活动、就业咨询、社会调研等,以“就业知识竞赛”活动为抓手,宣传就业政策,弘扬到基层就业的典型人物事迹,全面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实行优惠政策,对到“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就业的毕业生给予表彰奖励。近年来,我校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86%以上。

(3)把校友工作与就业工作结合,创新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思路

设立学生就业指导处,与校友工作办公室合署办公,这种机构设置在广东省是首创,旨在加强运用校友资源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帮助,在实际运行中也取得良好效果。

通过建立各地校友会、校友联络处,加强与校友们的联系和沟通,运用校友资源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力献策。依托各地的校友会、校友联络处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站,广泛收集当地最新的就业信息反馈回母校,为到当地求职就业的毕业生提供必要的帮助。近两年,成功举办校友用人单位招聘会,共提供了2851多个就业岗位。

充分利用校友就业、创业的成功经验,指导毕业生就业、创业。聘任校友担任就业、创业教育兼职讲师,校友们的言传身教,感染了同学们面向基层就业、创业的信心和决心。成立了由校友捐资的“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重点扶持科技含量高,有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校友资源在毕业生就业创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建立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长效机制,预征工作成效显著

我校重视国防教育,学校把入伍预征工作纳入学校的总体工作安排,纳入国防教育体系,形成“始于新生入学国防教育、巩固提高贯穿大学四年、检验成果在毕业前夕”的预征工作思路。每年精心组织“预征宣传动员周”,扎实开展“五个一”活动。加强与当地兵役机关沟通合作,健全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协调机制。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做好毕业生预征工作后续服务。预征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教育部、总参谋部预征工作督查组的充分肯定。三年来,为部队输送了32名优秀士兵。其中有3名考取了军校,2名改为士官,大部分同学都荣立三等功。我校女生梁文玉入伍不到一年,练成了“神枪手”,被誉为“西沙玫瑰”,中新网报道了她的事迹。2009、2010、2011年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受到省教育厅的通报表扬,2010年有1人被评为“全国预征工作先进个人”。

第二篇:肇庆学院毕业生就业总结学习资料

肇庆学院迎接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进校实地调研

学习资 料

肇庆学院就业处 2012年3月

●礼仪要求

1、参加座谈会要注意些什么?(1)穿着整齐端庄;

(2)关掉所带手机,以免影响专家调研和座谈会;(3)坐姿要正确,不能跷二郎腿,不得抽烟;

(4)正确理解、对待专家组调研活动,事前做好准备,临场沉着参与,遇事不慌不乱;(5)要本着对学校负责的态度对待专家组调研,对专家的提问要认真回答,实事求是地发表意见;

(6)文明礼貌,主动与专家打招呼、问好,专家提问发言结束要说“谢谢”,离开活动场所要轻轻摆放好椅子,并主动与专家说“再见”。●校情及就业概况

2、我校的校史、学校学生规模和目前就业情况怎样?

是在原西江大学和原肇庆教育学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原西江大学的前身是肇庆地区师范学校,由广东教育行政学院于1970年下放到肇庆地区新兴县办学而得名。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肇庆师范专科学校,1979年,迁至现址办学。198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提请国家教委备案,在肇庆师专的基础上成立西江大学。原肇庆教育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77年的肇庆地区师范学校,1980年更名为肇庆地区教师进修学院,1983年更名成为肇庆教育学院。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两校合并成立本科层次的肇庆学院。学校总占地面积1655亩,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现有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9750人,教职工1217人。

近年,我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挥自身特色与优势,采取有力措施破解毕业生就业难题,全力促进毕业生就业。我校2009年、2010年、2011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2.80%、95.94%、98.11%,总体就业率分别为:99.29%、99.57%、99.78%;2010年有1人被评为“全国预征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总参某部、教育部预征工作联合督查组对我校的预征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11年我校被省教厅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就业工作的基本做法

3、学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我校以就业为导向,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确立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以复合型、学术型人才为辅的多样化人才”为目标。以加强实践教学为重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加大实习、实训经费投入。建设了一批校内外实训中心,目前有实训基地157个,其中校内的教师技能综合训练中心、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中心、光机电一体化实验中心均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建“2+1+1”培养模式,实施“大类培养、后期分流”,实施“平台+模块”的

课程体系,以通识课平台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以个性发展课程模块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以专业教育课程模块打造学生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实践能力。推进辅修课程、双专业、双学位教育、精英人才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考证教育。建立起“学科专业学院制、生活社区书院制”的新型育人模式;将学生素质培养与各类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应用型、复合型、学术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增强。

4、学校对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如何?

我校认真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校长负总责的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会、校长行政办公会定期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校党委书记、校长与二级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签订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学校制定《肇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肇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办法》,明确责任,将就业工作纳入二级学院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与评先评优等挂钩,调动了各方就业工作积极性。

5、我校就业工作的“三到位”和“四化”建设的内容是什么?

“三到位”就是确保就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到位。2009年7月,成立学生就业指导处,配有专职工作人员和专用工作场所,目前,校级专职人员9人,二级学院有专人负责就业工作。学校逐年加大就业工作经费投入,专项经费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支撑。

“四化”就是抓好就业工作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将就业工作与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等有机结合,构建“学校统筹、院系主体、多方联动、全员参与、全程渗透”的工作机制,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干部、二级学院教职员工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确保就业工作全程化和全员化开展。2010年,市政府拨出专项款建设改造毕业生招聘厅,学校拨出专款购置了一批设备,加强和完善了就业信息化网络建设,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服务。制定就业工作人员选拔、培养、使用制度,将就业工作人员培训计划纳入学校教师培训计划,推动就业工作人员专业化。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专兼职就业指导课教师72人。

6、学校就业工作激励机制如何?

学校制定《肇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肇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办法》,明确责任,将就业工作纳入二级学院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与评先评优等挂钩,奖金总额达2.2万元,调动了各方就业工作积极性。●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

7、学校对二级院系的就业工作是如何考核的?

学校出台有关文件政策,将就业工作与二级学院的工作考核、二级学院领导干部工作考核结合起来,并通过对二级学院就业工作评估和奖励等办法,促进二级学院将就业工作落实到位。二级学院主动将目标任务分解到领导干部、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中,确保完成就业工作的目标与任务。现学校已形成了争创就业先进单位与个人的工作局面。

8、学校是如何开展毕业生就业教育的?

(1)加强课程建设,发挥就业指导课的主渠道作用

我校的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制定了贯穿大学四年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方案,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就业指导》两门必修课和《公务员考试》、《面试礼仪》等选修课程,两门必修课共40学时2学分,课程内容涵盖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教育、创业教育、就业法律法规、就业心理调适、就业程序与注意事项、就业择业技巧、就业形势政策等。重视就业工作人员开展就业工作研究,通过研究总结提升,提高教学质量。出版了专著《不做

白领做首领——三十名大学生草根创业纪实》,公开发表就业工作论文37篇,主持毕业生就业研究校级课题2项。

(2)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就业指导

每年精心组织的就业指导服务月活动,就业指导服务月分为4个板块50多个服务项目,涵盖就业政策宣传、就业指导讲座、行业精英进校园宣讲会、优秀校友事迹经验报告会、模拟招聘、考研经验交流、就业论坛等。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组织社会调研等活动,2011年,我校获得广东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最佳组织奖,多名选手在省赛中获奖。还通过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编印《就业指引报》、《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手册》,完善就业指导服务网站等,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设立就业咨询室,完善就业咨询工作制度,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困惑,效果明显。

(3)加强毕业生创业教育

我校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课列入教学计划。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创业基金扶持大学生创业,运用多方资源对学生创业项目给予扶持,如中国移动肇庆分公司资助我校5万元成立MM大学生创业办公室;肇庆团市委对进入u势界创业大赛获奖的创业项目提供10万元的贴息贷款作为启动资金。目前已经在校外建立了11个创业见习基地,校内成立了创业孵化中心,大学生创业园正在规划建设中。近三年来,毕业生创业人数105人,经创业孵化中心培育并进入实体运作的有30多家,其中2009年毕业生梁健生“鲜果缘”水果主题连锁店参加团省委主办的u势界创业大赛,进入20强,成为团省委资助创业项目,获得3万元资助。我校毕业生吴伟明被评为广东省2010年大学生创业先进个人,其创办的深圳市顺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带动了150人就业。2011年我校学生张思敏创作的视频作品《亚运梦》,获得全国首届“MM百万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创意孵化类金奖,中国青年报报道了她的事迹。

9、学校对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采取了哪些措施?(1)全力开拓就业市场,精心组织校园招聘会

根据近年毕业生的流向,我校加大“请进来”力度,广泛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毕业生,每年都举办两场大型招聘会,近百场小型招聘会。充分运用校友资源,鼓励校友用人单位回校招聘。2010年3月在校园招聘会上设置了校友招聘专区,提供了500多个就业岗位。2011年1月、12月分别举行了校友校园招聘专场,提供了2351多个就业岗位。校园招聘会为我校毕业生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2)广泛收集需求信息,拓宽就业渠道

我校实行“内合外联”的策略,动员全校教工广泛收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并通过校园网、宣传公告栏、手机短信平台等及时向学生公布。完善就业网站(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网址http://jyzd.zqu.edu.cn/),努力实现就业工作信息化,提高就业工作效率。我校还与广东省人才信息网、肇庆市人才网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网络平台发布毕业生求职与人才需求信息,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3)拓展就业实习基地,巩固就业市场

我校加强见习、实习、就业“三位一体”基地建设,在已建立的见习、实习实训基地有针对性地建设就业实习基地。目前每个专业均有实习基地,如“广东风华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宏图科技有限公司”、“亚洲铝业广东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及省内一大批中小学每年都优先选用我校实习生,就业实习基地对促进毕业生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10、学校的就业信息化建设及服务功能如何?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业服务网,设置独立的网络服务器,增强就业信息化功能。就业服务网实现了校级就业网与二级学院就业网、上级就业服务网、各级政府就业服务网等进行对接,使就业服务网成为进行就业政策宣传、就业教育指导、就业供需信息发布、就业网上面试、职业测评等平台,实现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资源共享。

11、学校对毕业生服务基层,促进毕业生工作有什么措施?

学校出台优惠政策,对到“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就业的毕业生给予表彰奖励或减免学费。近年来,我校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86%以上。

12、学校对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提供哪些帮扶服务?

我校十分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生、少数民族生、残疾人毕业生的帮扶工作,采取建立台账、个别咨询、专项帮扶、重点跟踪的“一对一”工作策略,提高他们就业的信心和成功率。免费组织专车带领他们参加省、地市举办的招聘会。学校还对上述学生每人发放300元求职补贴,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落实用人单位。

13、近几年来我校的总体就业率如何?

近年来,我校克服地方高校、山区城市等不利因素,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加强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多渠道拓宽就业渠道等方法,使得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总体就业率稳中有升,2009年、2010年、2011年,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2.80%、95.94%、98.11%,总体就业率分别为::99.29%、99.57%、99.78%。

14、我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情况怎样?

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情况为:2009年2251人,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86.38%;2010年2262人,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87.75%;2011年3285人,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88.66%。毕业生踊跃到地方基础教育战线、中小型企业等城乡基层就业,并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赞誉我校毕业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15、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如何?

2011年,有140名毕业生进入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政府机关工作,比2010年增加了89%;34名毕业生考上硕士研究生,与2010年持平;专升本326名,比2010年增加了95%; 2011届本科毕业生到深圳、珠海就业的266名,比2010届增加33%。目前,我校已有60名2012届毕业生与风华高科、中国电信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怀集教育局、龙文教育等教育单位成功签约,201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有望再创新高。

16、就业工作的特色亮点

(1)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

我校以就业为导向,确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以复合型、学术型人才为辅的多样化人才”为目标。以加强实践教学为重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实施“2+1+1”培养模式,实行“大类培养、后期分流”,“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以通识课平台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以个性发展课程模块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以专业教育课程模块打造学生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实践能力。建立起“学科专业学院制,生活社区书院制”的新型模式,将学生素质培养与各类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赢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加强见习、实习、就业“三位一体”基地建设,每个专

业都有就业实习基地,就业实习基地对促进毕业生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2)构建全方位就业指导体系,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

构建“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就业指导体系,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指导、创业指导。从一年级抓起,贯穿在学四年。通过课堂主渠道、社团活动、就业咨询、社会调研等,以“就业知识竞赛”活动为抓手,宣传就业政策,弘扬到基层就业的典型人物事迹,全面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实行优惠政策,对到“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就业的毕业生给予表彰奖励。近年来,我校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86%以上。

(3)把校友工作与就业工作相结合,创新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思路

设立学生就业指导处,与校友工作办公室合署办公,这种机构设置在广东省是首创,旨在加强运用校友资源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帮助,在实际运行中也取得良好效果。

通过建立各地校友会、校友联络处,加强与校友们的联系和沟通,运用校友资源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力献策。依托各地的校友会、校友联络处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站,广泛收集当地最新的就业信息反馈回母校,为到当地求职就业的毕业生提供必要的帮助。近两年,成功举办校友用人单位招聘会,共提供了2851多个就业岗位。

充分利用校友就业、创业的成功经验,指导毕业生就业、创业。聘任校友担任就业、创业教育兼职讲师,校友们的言传身教,感染了同学们面向基层就业、创业的信心和决心。成立了由校友捐资的“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重点扶持科技含量高,有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校友资源在毕业生就业创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建立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长效机制,预征工作成效显著

我校重视国防教育,学校把入伍预征工作纳入学校的总体工作安排,纳入国防教育体系,形成“始于新生入学国防教育、巩固提高贯穿大学四年、检验成果在毕业前夕”的预征工作思路。每年精心组织“预征宣传动员周”,扎实开展“五个一”活动。加强与当地兵役机关沟通合作,健全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协调机制。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做好毕业生预征工作后续服务。预征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教育部、总参谋部预征工作督查组的充分肯定。三年来,为部队输送了32名优秀士兵。其中有3名考取了军校,2名改为士官,大部分同学都荣立三等功。我校女生梁文玉入伍不到一年,练成了“神枪手”,被誉为“西沙玫瑰”,中新网报道了她的事迹。2009、2010、2011年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受到省教育厅的通报表扬,2010年有1人被评为“全国预征工作先进个人”。

第三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2012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的通知

教学厅函[2011]18号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2012

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省(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福建省公务员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讲话精神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推动各地各高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高等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紧密结合,建立毕业生就业和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我部决定启动2011-2012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认真总结并广泛宣传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在就业及改革方面的典型做法和特色经验,切实发挥就业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开创就业创业工作新局面。

总结宣传工作由我部高校学生司指导,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组织实施。

请各省级就业主管部门、各高等学校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按照《2011-2012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实施方案》、《2011-2012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申报内容》和《2011-2012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材料报送要求及方式》的相关要求(详见附件),认真做好相关工作。

各省级就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对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方式给予鼓励和支持,不断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积极推广典型经验高校的特色做法,不断深化改革,通过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联系人:冯 明、邱佳娜

联系电话:010-82332917;010-82332889

电子邮箱:jyzjxc@moe.edu.cn

附件:1.2011-2012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实施方案.doc

2.2011-2012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申报内容.doc

3.2011-2012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材料报送要求及方式.doc

教育部办公厅

二○一一年九月十日

下载肇庆学院迎接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专家组进校实地调研学习资料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肇庆学院迎接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工作专家组进校实地调研学习资料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