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卓越教学奖”再引思 高校真的重科研轻教学?

时间:2019-05-15 06:0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川大“卓越教学奖”再引思 高校真的重科研轻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川大“卓越教学奖”再引思 高校真的重科研轻教学?》。

第一篇:川大“卓越教学奖”再引思 高校真的重科研轻教学?

教学与科研,是高等学校最为核心的两项职能,两者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很长时间以来,质疑我国高校“重科研、轻教学”倾向的声音不绝于耳。那么,我国高校是否真的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如果存在,原因又有哪些?

——编者

不久前,四川大学设立“卓越教学奖”,以百万大奖重奖教学一线优秀教师,文学院谢谦、化工学院周鲁等教师得到了10万至50万不等的奖励(100万元特等奖空缺)。这一措施备受社会关注,也让长久以来关于高校是否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与讨论的焦点。

那么,当前国内高校是否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

目前国内尚无对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量化比较

批评国内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声音很多,但“重科研”重到什么程度?“轻教学”又轻到什么程度?多位教育专家,如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卢晓东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储朝晖研究员都表示,目前并没有见到过对高校教学、科研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量化比较的权威报告。

记者在“中国知网”搜索相关学术论文,阅读后发现,几乎所有论文都对是否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不加论证,直接作为论述的起点——他们要为“重科研、轻教学”的病症开药方。

那么,国内高等教育“重科研、轻教学”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呢?

这样的结论,首先源于人们的主观感受。

例如,有不少大学生抱怨:老师和学生交流的时间很少,很多老师下课铃一响就走人,连课后与学生交流的几分钟时间都没有,让学生有事通过电子邮件、微信、短信或电话联系。

有些学生则有这样的经验:安排给本科生开课的教师,更多的是年轻教师或学术水平一般的教师。那些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更多是给研究生开课。尽管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都要求知名教授给本科生开课,但是,学生一周见一次这些名师已经很不容易,更难有机会同他们深入交流。

更有学生抱怨,很多教师上课积极性不高,只是照本宣科,缺乏用科研引导教学、促进教学的意识。

目前,明确承认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现象的学校不多,云南民族大学就是一例。2013年,云南民族大学党委收到一封家长反映教学弊病的信,学校展开调查,“发现部分教师上课迟到、早退;上课无教案、备课不充分、授课内容枯燥、随意调换课时。”在一次对全校教师到岗的检查中,竟有27名教师迟到。云南民族大学毫不避讳地指出,一些老师“重科研,轻教学,只看科研成果,不管教书育人”。

除此之外,支撑高校“重科研轻教学”观点的论据还真不多。也有专家指出,高校有不同类型,如果说“重科研、轻教学”现象确有存在的话,或许在985、211等综合型大学更为突出,但在专业特色型大学,其实并不广泛存在。

“重科研、轻教学”的判断,主要源于人们的切身感受

科研与教学虽然性质不同,却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科研能促进教学,只有前沿科研成果不断融入到教学中,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教师把自己的科研经验分享给学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反之亦然,教学可以促进教师已有知识的系统化,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创新,发现新问题,提高科研水平。

然而,从国际评价标准来说,科研在提升学校排名、知名度等方面,比教学更有力。依靠教授的学术声誉、科研水平来提高大学知名度的传统途径,被世界各地普遍认同和接受。虽然教学活动也可以提高学校声望,但在短期内,提升力相对有限。于是,国内高校自然不敢忽视科研。

从政策导向上说,“文革”结束后,针对中国科技力量不足、高校科研能力未充分发挥的现实,国家强调了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政府对高校考核评价时,科研就成了相对重要的指标。”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王国银说,“与此相应,为鼓励科研,学校在制定教师评聘标准时,也偏重科研。”

王国银介绍说,不少高校在职称评审时,更看重科研论文,“科研评价差的教师,教学再好,也很难晋升。相反,科研成果显著的,哪怕教学评价差些,也容易晋升。”在评价科研时,大都看产出,以教师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为基准,而对于教学,则看投入,以教师是否完成工作量、遵守教学秩序为基准。

记者从陕西一所高校官网上看到了《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其中明确规定,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校,讲师晋升副教授,教学上的标准是,“主讲过1门以上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以教学为主者2门)”,且“教学效果优良”。而学术水平的标准就相对严格:即使是以教学为主的教师,也有“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5篇”的论文要求。

同时,在奖励先进时,科研成果受奖励的力度更大。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在2014年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说,“整体而言,我们在教育教学方面,表彰多、奖励少。而在科研工作方面,以前有‘提成’,现在的奖励也比较多,国家层面还设立了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及其他各种奖励,而且都是重奖。”

王国银也介绍说,不少高校对科研成果的奖励要大大高于教学,“一篇发表在SCI期刊上的论文,奖励上万元;而一本耗费数年精力写成的精品教材,最多才奖励五六千元。”

四川大学教务处处长张红伟告诉记者,四川大学历来教学、科研并重,教学名师奖、青年骨干教师奖等针对一线教师的奖项超过20项。但她也认为,在“卓越教学奖”之前,教学奖项金额不算多。

政策导向下,可能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实际倾向

“我是一名入职不久的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都很重,学校要求我们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但在评职称和年终考核时却又以科研成果为主。由于精力有限,双重压力常常让我顾此失彼,真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高校一名年轻教师的困惑,也是教师们的心声。

评价与考核机制,使不少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尽管学校对教学工作也有相应的考评机制,但是,职称、课题经费等更具“含金量”和“附加值”的诱惑,往往导致老师们在“教学与科研的天平”上,向科研一边倾斜。

北京高校教师小曹说,“老师们都知道,想晋升职称、申报课题或者跳槽到更高水平的学校,就必须被学术界认可。这只能靠做好学术研究和发表更多著作,不然,课教得再好也不行。”在他看来,教学凭的是良心,而科研则更多的是受外部压力,在压力之下,难免会有人顾此失彼。

“注重教学并不是说,教师只负责好课堂这一亩三分地就够了。”卢晓东介绍说,教师必须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特点及其学习状况,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在交流中启发学生、指导学生。在欧美的一流大学里,任课教师不仅要精心备课、认真讲课,课后还必须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有些大学甚至规定,任课教师每周必须安排出3个小时左右的“office hour”(办公室时间),在办公室等待学生来访,为学生提供指导。而在我国,虽然不少高校要求教师课后指导学生,但很少有时间、次数的硬性规定。因为科研收益大,许多教师在科研上投入时间、精力“多多益善”,教学上的投入就少了,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确实有些“重科研、轻教学”了。

古语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高校人才培养的效果,在短时间内很难全面检验,“一般说来,某一时期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效果,10年,甚至二三十年后才能有客观、全面的展示。”卢晓东介绍说。正因为此,如果等到“重科研、轻教学”的效果出现时,再纠正已经晚了。

事实上,国家也意识到了高校“重科研、轻教学”倾向,从2007年开始,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提出“引导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把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工作着力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也许正如张红伟所说,“教学和科研如何平衡,是全世界大学面临的永恒问题。经常是,被忽视的部分得到重视后,又压过了另一部分。但正是在这样周期性的矛盾发现和纠正中,大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记者 张文 赵婀娜 葛亮亮)

邪恶彩漫

邪恶漫画图片

h邪恶漫画

http://www.xiexiebang.com

编辑:wymmfh

第二篇:高校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及相关举措论文

【摘要】目前,高校普遍存在教师注重研究、轻视教学的现象,本文着重分析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及后果。最后,提出了应对这一现象的几点措施。旨在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教学激励 一流大学 办学理念

高等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是高校工作的主导,是学校正常运转的核心人物,通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来培养高品质高质量的学生,不仅可以树立学校品牌,同时也为今后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输送有用人才,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存在问题

近些年,大学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工作责任心普遍下降,教师中存在备课不认真的现象,没有认真仔细揣度教材的编写,对教材的钻研和仔细研读没有以前那样精心,至于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和改善,更不尽心乃至无心去思考和探索、尝试,对学生的关心和直接接触更是少之又少,教师将自己的课程交给助教或者研究生,而自己则将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用来从事科研活动,撰写学术论文。从而使大学教学质量与水平难以得到提高,甚至停滞不前,由此直接消极影响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究其原因

存在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里不得不追溯到高等教育的评价模式问题和教学激励的政策上来。

2.1 在高等教育评价模式上存在误区

目前,各高校都在努力争取自己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与提升,譬如属于教学型的大学都在力争将自己建成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属于教学研究型的大学则都在力争将自己建成研究教学型大学甚或研究型大学,总之,都在向“一流大学”的目标努力奋进、拼搏,评价学校的综合实力出现误区,以论文的多寡,以学者的低位及学者的多少为依据,而学者的评判依据无疑是以其学术地位,承担的科研项目和论文的档次为依据;特别是在高校掀起大合并风潮之时,很多颇具特色的大学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品牌学科的建设上,而是纷纷网络以上人才,譬如以清华大学,属于国内著名传统理工科大学都竞相创建自己的人文社科类专业,以便把自己建成学科门类尽量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从而使自己足以能够与合并后的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超大型综合性大学相比肩与抗衡,以实现其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大目标。各个大学无不直接或间接地将自己奋斗的目标瞄准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竞相盲目追求自己学校学科门类的数量和硕、博士点特别是博士点的数量,互相以拥有科学门类的多寡和硕、博士点特别是博士点的数量的多寡作比较,或自喜自豪于其多,或自忧自卑于其寡,要皆以其数量为多多益善也。根据这种办学理念,中国高等教育最理想的大学境界就是,把全国所有大学都办成培养博士人才的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显然,这种办学理念的实质在于把中国所有大学都办成一模一样的大学,抹煞大学的差异性,而抹煞大学的差异性,本质上就是抹煞社会发展需要的复杂多样性。

2.2 在高等教育的教学激励政策上存在误区

大学教师的管理者将每年的考核和晋升与科研及论文挂钩。将科研项目的多寡作为考量业绩的主要水准,这势必导致教师不能安心教学,转而将科研工作置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大学教师因其科研任务过重,压力过大,所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太多,为了腾出时间和精力搞科研,才不得不减少对教学工作的投入量。高校中似乎科研成了大学头等重要的任务乃至中心任务了,这样以来大学绩效评估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之风,论文专著之多寡、优劣,科研项目及科研获奖的数量,都直接地决定着教师职称的能否顺利晋升以及经济收入的多少,教学业绩对这些虽有关系,但不是关键,甚至无足轻重。相关举措

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思想指导下,高校应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在办学理念和激励政策上,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结合,创建有特色的本科教育体系。坚持实施精品战略,集成扩充优质教学资源,推动课程的改革创新,创造教育教学品牌,大力加强名牌课程和品牌专业建设。坚持人才培养整体规模与师资和办学条件相匹配,使结构更加优化、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高等教育应适以国家目标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适应教育信息化、国际化趋势,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积极推进本科教育改革,确保一流的教师建设一流的本科课程,为国家培养基础牢、后劲足、德才兼备、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教学体系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模式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增强能力、激励创新转变;教学管理机制由强调规范向满足学生自主选择和有利于其个性发展转变;教学资源建设由传统的分散单一型向数字化、立体化、集成化、网络化、共享型转变;体制改革由本科招生、培养、就业各自相对独立向三者系统规划、联动改革转变。

完善教学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奖励政策上,坚持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同等对待、教学研究项目与科研项目同等对待、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同等对待、教学带头人与科研带头人在待遇上同等对待。

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理念,不断完善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结构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尊重学生的志向和爱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到境外高校短期留学,鼓励学生参加全国课外科技、文化等项目竞赛及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凡获得奖励者或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者可记入一定学分。

高校通过在办学理念和激励政策上倾向教学工作人员,使得教师能安心教学工作,爱岗敬业、对于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积极宣传报道,特别是在教书育人、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技术提高等有突出成绩的教师,在激励政策及职称评定上予以政策倾斜。使得教师能跳出“重科研、轻教学”的怪圈,真正为国家的建设培养基础扎实、德才兼备的后备军。

下载川大“卓越教学奖”再引思 高校真的重科研轻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川大“卓越教学奖”再引思 高校真的重科研轻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