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报告[本站推荐]
村支书谈去韩国考察:花上百万啥也没学到
韩国乡村一景。
“不去不知道,去了吓一跳,花了上百万,啥也没学着。”近日,东北某省会城市市郊的一个村党支部书记老徐,向记者唠起赴韩国考察学习“新村运动”的感受。
据老徐介绍,今年3月27日到5月12日,他所在的市连续举办了六期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每期培训班选出20名优秀学员赴韩国,进行为期六天的新农村建设考察。
6月1日,老徐作为该市村党组织书记赴韩国学习考察团第六批成员,第一次踏上异国的土地。老徐向记者讲述了考察团在韩国的行程:
第一天:专车去港口,乘客轮前往全罗南道。
第二天:到达全罗南道国际码头,下船后由专业导游接乘豪华旅游车参观当地名胜。第三天:拜访韩国“新村运动”中央会全罗南道分会,参观康津郡现代种植业、养殖业。第四天:到达原州,游览南怡岛、春川明洞,午餐后前往三八线统一展望台,观光公社韩流馆。第五天:到达首尔,游览景福宫、民俗博物馆、青瓦台,参观华克山庄。第六天:乘船回国。
“市里组织去韩国考察,其实是让我们这些‘土老冒’见见世面,观光旅游一番,去了六天确实大开眼界。”老徐说,“新村运动”搞得好的地方,一般都是:房子建筑漂亮、环境清新优美、生活条件很好、文明水准很高。
老徐说,回国后,大家共同的感受是:人家的经验好是好,咱们这里学不了。都带回了一些学习资料和照片,张贴在村务公开橱窗里,请乡亲们欣赏一下在韩国拍的彩照。
老徐介绍说,这次去韩国考察,全市去了120名村党组织书记,考察费用花了100多万元,人均花费一万多元,都是市财政全额承担。出去转了一圈,老徐心里并不踏实。他说,出发前,书记们个个信心满怀,决心要把韩国的“经验”带回来,力争在本村“开花结果”,可是去了也就是热热闹闹看个新鲜,开个洋荤,啥也学不到。
尽管是市里替他们付的学费,但老徐觉得这笔学费花得不值。当过多年村会计的老徐算了一笔账:100万元可以帮10所村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可以建30个村文化室,可以救助100个因家庭困难辍学的学生。老徐说,他所在的村灌溉条件差,建一个水库是乡亲们多年的愿望,修水库只要二三十万元,这次出去花的钱,如果给他们村,就派上大用场了。
老徐说,这次在韩国的几个景点,都遇到来自国内一些县、乡的参观考察团。他们去的韩国乡村,有的打出了针对中国的“欢迎新农村建设考察团”的汉字简体字幕或条幅,新农村建设学习考察已成为韩国的旅游项目之一。
看到这些,老徐心里有些不安。他跟记者算了一笔大账:全国共68万个行政村,如果1/10的村党组织书记都去韩国学习一趟,每人花一万元公款,得花掉七亿元,那还了得?
“不管啥事,一刮风就不好了。”老徐说,当年“农业学大寨”,他也随着好几百万人到过虎头山参观,可学大寨学到的是平均记工分、不顾生态垦荒造田和田头地角的批斗会,真正学到大寨精神的并不多。前几年,浙江的“温州模式”走红全国,参观考察团像潮水一样涌向浙江,他也去了,但都是“去了激动,看了感动,回来不动”。
“外地经验不是不可以学,国内的华西、南街都是新农村建设的好典型,没必要找个借口就出国取经。”老徐说,就算拿“新村运动”做样本,也犯不着弄出那么大的动静。现在印刷条件那么好,音像手段那么多,请专家弄一批材料,让电视台拍一批录像,花得了几个钱?农民读了材料、看了电视,效果肯定要比成群结队的“韩国游”好得多。(肖波梁龙)
(来源:经济参考报)
第二篇:社会实践报告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实践调查报告
作为新世纪的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认识到参加社会实践对我们的重要性。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走出学校,融入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为我们自己增加社会经验,有利于我们将来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为了更好的了解和学习十八大精神,更好的了解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新景象,这个假期我就我的家乡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社会实践调查。
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楼房,乡村别墅,从公路沿线一眼望去那些白白的墙,青青的瓦,红红的门窗,绿阴阴的庭院。这就是我的家乡新农村建设下的新样子。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宏大的长期系统工程。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新”的内涵,切实做好“新”的文章。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出具有美好蓝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的家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表现突出,我对其建设情况进行调查,望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十八大的召开,我的家乡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的工作目标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主题,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支柱产业为动力,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为发展目标,扎实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狠抓“乡村规划、项目发展、产业壮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基础发展、社会民生”等重点工作,努力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水平。新农村、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中摆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基层干部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新课题,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发展方向和必由之路。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教育和引导数亿农民实现小康生活——就是要增加农民增收,让农民的口袋里有钱。我县新农村建设结合乡风民俗,由当地政府补贴,为农民群众修建了富有特点的黔北新农居,还修建了村级娱乐场所,卫生室等基础设施。还改善了乡容乡貌。
但是在这次对我家乡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中。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不够。虽然中央、省级媒体对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较大,部分党员群众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位。同时,由于对不同类型的村队、不同的经济实力和地理位置缺乏相应的建设标准,目标不明确,具体操作中难以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积极性。村民对于征用土地没有很好的认识,他们担忧失地后丧失生活来源。这使得农民对政府工作的开展不够理解和支持,从而给政府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农村的文化建设有待加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很重要。许多农民反映文化水平低是限制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平时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群众的素质发展不平衡。法律意识淡薄,环境意识淡薄,在农村普遍存在环境意识淡薄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于乱倒垃圾、乱吐痰等现象。部分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环保意识有待加强。村资金缺乏,导致村上的基础设施,比如水利设施、医疗设施、娱乐设施不完善。为此我们应该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新形势,要利用村宣传栏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标准、要求进行全方位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和加强农民对土地征用的正确认识,把他们的观念从传统的依靠土地中转变过来。同时,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对农村的文化教育投入,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学习的机会。适时的为村民免费提供一些技术培训,开展一些体育,文娱活动丰富农民的生活。改革农村医疗卫生这一举措尤为重要,加强卫生人员培养,强化继续教育。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关键还是人才。根据我国农村卫生人员素质低,人才匮乏的现状,一是要定向培养适用人才,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城市卫生机构的在职或离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还有就是要加强完善村干部的选举体制,如何吸引有高素质的人才进村,回村搞好新农村建设呢?首先提高高素质村干部个人回村的待遇,无论从物质或者精神方面都应该受到鼓励。其次这些回村者的家庭都要应该有比较丰厚的待遇,让自己的父母鼓动孩子回乡搞建设;相信有些孩子还是遵从父母意见的。另外在全村人中间树立良好的村干部形象,真正服务大众y,积极树立干部形象。用行动吸引村民,吸引高素质人才进村。
如今,新时期的农民已经深刻认识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口袋装满了,精神面貌振兴了。通过假期短暂的对我家乡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我更加了解了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我也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理论知识,争取将来毕业后能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中。我相信我的家乡的新农村建设一定会越来越好。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经过暑假深入家乡的学习,我对农村的近年发展有了更新的认识。近年,猪流感和手足口病的蔓延,让政府意识到农村卫生的紧迫性。农民的按部就班使他们在自身疾病方面的“投资”远少于城镇人口的“投资”。而政府提供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了实惠。据了解XX年沂水县被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省级试点。沂水县以此为契机,成立了县、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设立了县、乡合作医疗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为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沂水先后制订印发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转院暂行管理办法》、《定点医疗机构暂行管理办法》、《会计核算办法》和《财务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切实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金的管理,完善了报销兑付程序。由中国银行沂水支行和国有商业银行设在乡镇的分支机构开设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户,对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报销兑付时,由县合作医疗办公室根据报销兑付数额填写支付明细,报县财政局审核批准后由县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将兑付基金划拨到各乡镇基金专用户,再由乡镇合管办按程序兑付,确保了基金的封闭运行和基金安全。加强合作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以提升乡、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为重点,着力改善农村卫生面貌。每个行政村原则上有一个卫生室,相邻的几个村也可以共建一所卫生室,不要求一律,但必须方便群众。加大了财政投入,加快一般卫生院改貌配套工程和村级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县村级卫生室面貌有大的改观,功能有大的改善,从而全面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强化了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配备配齐了专业技术人员、加强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组织开展了医疗市场的整顿工作,为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简化了报销兑付程序,受到了参合农民的欢迎。2月3日,我县在网通可视会议室组织收看了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电视会议。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全面推开和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任务。
截至XX年底,全省省级新农合试点总数达88个县(市、区),占有农业人口县(市、区)总数的65.67%,比全国高15个百分点;覆盖农业人口4585.38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的75.59%;参合农民4063.18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的66.98%,比全国高21个百分点,总量居全国第一;平均参合率88.61%,比全国高8个百分点;到第三季度筹集基金总额12.87亿元,受益农民2333.81万人次,占参合农民的57.44%,比全国同期高22个百分点。四年来,新农合累计为4588.04万人次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15.77亿元,有效减轻了农民负担。
会议指出,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年在全省全面推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提前一年建立起覆盖全省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标志着我省新农合制度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各级党委、政府要为新农合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截至目前,沂水县各乡镇农民参合积极性高涨,全县农业人口98.97万人,参合农民已达92.08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93.89%,筹集资金1390.75万元。
我们村也统一部署,积极贯彻上级下达的方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方面,我村对于贫困户给予免费办理合作医疗证的优惠;在春节来临之计,我村干部给予贫困户50元,100元,150元的补助和分发春联;零捌年的土地政策也有所变动,但目前的情况是,农民普遍缺乏种粮的积极性,他们宁可将土地抛荒,进城打工。不少地区抛荒高达百分之五十,抛荒三分之一的比比皆是。农民为何不愿种粮呢?简单的说就是划不来。一则农产品经济效益差,二是现代科技让产量上去了,可种粮成本的增幅却大于增产带来的收益。所以我村抽取农民手中的地(包括部分口粮地),进行集体中植(经济作物),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虽然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无益的,但是这是处理土地的一项好政策。
近年,村中发展起一些小型企业,具体说应该是一些民营厂子。无疑这也受到政府鼓励。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正稳步迈向小康。
第四篇:实习报告-新农村建设
关于夏邑县新农村建设成效与难点的调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这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中央根据我国城乡关系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所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对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缩小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此,我们就“十五”以来夏邑县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面临的难点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一、夏邑县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
“十五”时期,在党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指引下,全县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大对“三农”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推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面貌的改善,使农村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逐步实施,促进“三农”发展的大环境初步形成“十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支农惠农政策连续集中出台,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始由“以农补工”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迈进。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三补两减免”和“两免一补”的惠农政策,还在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启动农村金融改革、提高支农国债比例、坚决制止和纠正乱占滥用耕地、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等方面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全县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政策,使“十五”时期全县农民享受到的实惠之多,创建国以来之最。2005年,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面取消了除烟叶税外的所有农业税、特产税,结束了农民种田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加速了促进“三农”发展大环境的形成。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稳定健康发展
“十五”期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及各项“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普遍高涨,全县种植业生产稳步发展,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畜牧业生产快速推进,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林业和渔业生产势头良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2005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72.1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比2000年增长15.5%,蔬菜总产71.4万吨,比2000年增长46.9%,肉类总产量9.2万吨,比2000年增长4.9%,蛋类总产量3.1万吨,比2000年增
长24%。2005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9.2亿元(绝对数按当年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比2000年增长14.2%,年均增长2.7%,其中:种植业总产值21.4亿元,牧业总产值16亿元,与2000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2.8%和1.1%。2005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2.3亿元,比2000年增长14.4%,年均增长2.7%。
(三)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优化,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十五”期间,全县因地制宜,突出抓好优质粮食基地、果品基地、瓜菜基地、食用菌基地、优质畜产品基地和板材加工业基地建设,推进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开始向经营规模化、种植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的方向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不断优化,现代农业生产格局初步形成。五年来,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在总量增加的同时,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49.54%下降到38.8%,下降了10.74个百分点;林果、食用菌、蔬菜等特色产业增加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全县还紧紧抓住省政府实行良种补贴政策的有利时机,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提高市场竞争力,促使了优质专用农产品的较快发展。2005年,全县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70万亩,比2000年的20万亩增长2.5倍。优质
专用小麦面积所占比重2005年达64.4%,比2000年提高了45.3个百分点。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劳务经济发展迅速
随着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力度的加大,以及优化务工环境、保障农民工权益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实施,全县农村劳务输出获得长足发展,劳务经济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2005年,全县成功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0余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33%;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占乡村从业人员的比重比2000年下降了12.8个百分点。劳务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641元,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20.3%上升到27.6%,提高了7.3个百分点。
(五)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十五”期间,全县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946元增加到2005年的2319元,增长19.2%,年均增长3.63%。农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随之提高。2005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63元,比2000年的1134元提高73.1%,年均增幅达11.6%。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749.6元,比2000年增长39.2%,年均增长6.8%;人均衣着消费125.1元,比2000年增长62.0%,年均增长10.1%;人均居住支出406元,比2000年增长79.9%,年均增长12.5%。2005年,全县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洗衣机、电冰箱、摩托车、电话(含手机)、彩电的数量分别为42台、9台、40辆、138部和70台,与2000年相比,洗衣机增加35台,增长5倍,电冰箱增加8台,增长8倍,摩托车增加36辆,增长9倍,电话增加122部,增长7.6倍,彩电增加46台,增长1.9倍。农民住房也开始由平房结构向小洋楼发展,人均住房面积大幅增加。
(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
“十五”期间,全县积极筹措资金,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成了一批农村沼气、节水灌溉等小型基础设施项目,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一、二期工程,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2005年,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30.2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达到105.1万亩,分别比2000年增长2.1%和14.2%。全县还加强乡村道路建设,达到了村村通公路,初步形成了以省道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乡公路为支线,以农村道路为脉络的四通八达的路网格局。还增发农村客运班线、增加投放农村客运班车,极大方便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七)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是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十五”期间,全县财政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和公用经费保障机制,使编制内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办公经费得到有效保障。五年来,初步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救助体系,积极筹措资金,新建、改扩建一大批校舍,基本消灭了D类危房。二是初步建立了科学规范的农村救灾、救济、救助制度,农村特困人群的生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五保户的基本生活费也得到有效保障。三是加强乡镇卫生院改造建设,配套完善医疗设备,并积极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到80%以上,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四是全面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从2004年起,在全县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主要针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和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妇年满60岁后,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奖励扶持,奖励扶持均不低于600元的标准,使遵守国家政策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及时得到国家的奖励及扶助。此外,在各级政府的积极努力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也取得明显进展。
二、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重点与难点
“十五”以来,全县“三农”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少有的好势头。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集中表现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1、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仍不牢固一是继续靠政策补贴拉动农民增收难,财政难于在较高基础上继续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二是靠价格上涨拉动农民增收难。在粮食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带动下,2004年全县实现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2005年以来,随着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下跌,粮食价格上涨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今后靠价格上涨来拉动农民增收将会更难。三是靠低成本拉动农民增收难。2005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上年大幅攀升的基础上,继续上涨8.5%,其中尤以化肥、种子、农机用油等上涨幅度较大。农资价格的上涨,加大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益,使农民获得的效益缩水,一定程度影响到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
2、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全县农业结构调整的整体质量不够高,与市场的关联度较低。种植业结构上,粮食作物比重仍然偏大;品质结构上,优质农产品相对不足;区域布局上,特色农业规模小,不少地方缺乏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农村的二、三产业发展仍显缓慢,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与客观上要求的适度规模经营矛盾突出,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率低,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一是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薄弱,技术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农业生产缺乏全面正确的生产技术指导,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二是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存在年久失修的现象。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功能弱化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农业生产基本上仍是望天收。三是农村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仍较落后。四是农业信息体系、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农业执法体系不完善,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落后,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4、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庞大,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
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庞大,劳动力文化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不高,组织化程度低,就业渠道难以拓宽,向城镇转移困难。据测算,2006年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约有10万人,这些劳动力文化程度更低,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人数很少。由于素质较低,未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劳动者,其创新能力、适应能力较差,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淡薄,通常只能从事一些依靠传统经验生产的工作,很难开拓新的就业渠道。同时,由于素质低下,必然使其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的转移缺乏稳定性,从而出现转移中的“回流”现象。通常情况下,实现了地域转移的劳动力,绝大部分集中在20-35岁之间,其中男性的比重高于女
性,与农村劳动力的平均水平相比,其受教育程度较高。与这些已经走出去的人相比,还留在农村的劳动力相对素质更低,要实现这部分富余劳动力的继续转移,面临的困难更大。
5、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较为薄弱一是农村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医疗设备十分简陋,不能满足农民医疗服务需求。二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建设硬件设施不够,给农村三项文化活动开展造成了困难。三是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较多,教学硬件设备还相对不足,师资力量较弱,教学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6、农村村庄建设不够科学,农民居住环境不尽人意
目前,全县只有个别经济条件整体较好的村庄建设进行了科学、统一规划,而大部分村庄建设缺乏规划,建房分布无序、杂乱无章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老村庄村道狭窄,行走困难;厕所简陋, 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生活用水随意排放,生活垃圾任意堆放的现象在农村大量存在,更有少数地方生活环境基本上是脏、乱、差、散,农民人居环境不尽人意。
7、农村社会保障事业进展缓慢
农村社保体系还较孱弱,低保和养老保险制度有待完善。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仍然较低。2005年,全县农村养老保险投保人数只有0.7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也只有2.2万人。已经建立的农村特困人群低保体系的标准还很低,范围也较窄。同时,因财力不济还存在应保未保现象。建立健全农村的低收入保障和养老保障还有相当大的工作要做。
8、农村基层组织运转仍然比较困难,实现“管理民主”的任务还很艰巨一方面,基层机构运行经费比较紧张。农村税费改革后,随着乡统筹、村提留和农业税及其附加的取消,村级公益事业管理的资金来源减少。为了确保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县财政给予村镇一定补助,但补助资金数额有限,很难满足基层机构正常运转的需要。另一方面, 部分村委会还存在着管理不民主,重大事情村长或支书说了算的“一言堂”现象。“一事一议”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没有完全落到实处,没有达到农民群众积极参事议事,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力量的效果。另外,个别村村务、财务公开流于形式,监督缺乏活力,直接影响到干群关系。要实现“管理民主”,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
学校:云南农业大学学院:建筑工程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年级:2010班级:建工(2)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
实践单位:云县蒿子坝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实践时间:2011年8月1日----2011年8月14日 学以致用,可要是我们只呆在美丽的校园里,能知道我们学的是有用的吗?是有价值的吗?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也必须多参加社会实践。增长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全面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样我们就更能有目标的去努力学习,学好过硬的专业技术,就当我们要走出美丽的校园时,我们是高昂着头大步出来的,而不是带着遗憾。在真正步入这个让我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时,让我们能感觉到自己是有用的人,也要让世人知道我们一定行。中国伟人曾说过:“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而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指的就是我们年轻的这些,还有更年轻的下一代……
社会实践是指引我们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
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知识和思想。
在大学校园里有些学生有这样的想法,宁愿早日出去工作,不愿在校读书,就当我们接触社会的工作人时,他们却说宁愿回校读书。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说高尚些是为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说实际点更是为了我们走出校园后能够在这个社会中较好的生存下来。那么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更为将来自己的生存打下美好的基础。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理论知识相当于零,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来讲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学到一些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的不同,从中所学到的东西自然也就不一样啦。我们学会了从实践中学习精华,从学习中实践理论。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表现自己。
数天地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实践加深了我与
社会各层人的情感。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子的成才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才能得到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就是一种基本的素质。
一、实践内容,农村的变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调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的加以推进。“党的十七大再次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加强村镇规划和整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住环境,改变村容村貌,推动农村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规划师对城乡建设的理性思考,是连接现实与未来的桥梁。
当离别家乡差不多一年后踏上家乡那片净土时,深深埋在心底的是家乡的全新面貌。回家途中,一家家的楼房建起来了,同时还有更多的正在忙碌地建设中。还有一条条交错的车路直接通到了自家门口。在早期政府规划的“三通”---水通、电通、路通,现如
今基本实现了。看到家乡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心情很激动。为了更深入了解变化中的家乡,了解“新农村”建设状况。我满怀激情的对大朝山西镇蒿子坝村委会所属自然村进行了社会实践调查。
1、教育现状
(1)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该村委会共有8个自然村,将近有500户,现有人口1565人,其中九年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占总人口的25.6%,已完成义务教育的比例为60.2%,相比十年前有较大的提高。老一辈中平均受教育程度更是偏低,上过初中以上的仅占1%,绝大多数为小学毕业或文盲。青年平均受教育程度为初中、高中以上的学历占16.5%。父母对子女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国家对教育力度的加大,整个村委中大学生地比例有了提高。
(2)义务教育教学硬件和软件严重滞后
以前8个自然村共有6所小学。但硬件设施较差,教室,桌椅简陋,教师学历平均为初中,孩子们上完小和初中需要去几里外地镇上,每一星期仅能回家一次。
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学校里平均一年仅有一两次文体、娱乐活动。素质培养和暑期实践等等几乎为零。
2、居住和交通
(1)居住条件
整个蒿子坝村委会居民的平均居住条件相对农村来说为中下等水平,各自然村的房屋分布为集中。目前建房形式较好,很多家庭都在筹划着把瓦房改建成楼房。家电下乡的政策加快了农民把旧家具换成新家具的步伐。高科技节能太阳能热水器也频繁走进了农民家中,农民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为新农村的建设做出了进一步的贡献。
(2)交通顺便,出行无忧
经过村间走访调查和实地考察,在一年的时间内各村的车路基本铺成了石子路,主要的经费是由政府出资的。村民以后的出行就不用更多担心天气问题带给的不便。现如今各家几乎都有了一辆摩托车,甚至更好地交通工具。
3、环境
虽然农民的利益重要,但各村委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观念。现政府清醒的认识到保护好生态环境,以人为本。既要满足农民群众的物质需求,让农民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也要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物质环境,建设一个优美和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
二、实践结果
本次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可算圆满完成。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并非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在本次实践中懂得了这些道理,才致使我在实践中所做的对蒿子坝村委会所有8个自然村的教育,居住,交通及环境方面的调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实践总结
此次为期两周的新农村建设调查活动中,让我深切的体会到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农民生活的蒸蒸日上情形,我真诚的感激村委会能以农民为中心,处处把建设新农村为工作重点。
这次实践是一次经历,也是一次挑战,更是一笔财富,值得我永远牢记!更让我有了前进的动力,更清楚的看清了自己的目标。
2011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