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俄罗斯经济东移战略下中俄经贸合作新契机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6:5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刍议俄罗斯经济东移战略下中俄经贸合作新契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刍议俄罗斯经济东移战略下中俄经贸合作新契机》。

第一篇:刍议俄罗斯经济东移战略下中俄经贸合作新契机

刍议俄罗斯经济东移战略下中俄经贸合作新契机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俄经济东移战略,欧美国家对俄的制裁升级背景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紧密发展为中俄经贸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为此,中国应充分发挥两国地缘政治和经济的特有优势,全面深化双边关系,通过调整贸易结构,依托双边发展战略,积极推进能源领域的合作等举措,积极扩大和深化对俄经贸合作。

关键词:俄罗斯 中国 经贸合作

2010年俄罗斯制定了远东开发“三步走”战略。2012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强调指出“远东地区的发展是俄罗斯极其重要的地缘政治任务”。2014年乌克兰危机和欧美国家实施制裁升级后,俄罗斯加快了经济战略东移步伐。俄罗斯经济东移战略为中俄经贸合作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中俄经贸合作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

随着中俄政治互信水平的不断加深,两国双边关系越来越密切。2014年 5月,中俄共同签署了《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提出了发展中俄关系的各项任务以及应对国际局势变化的基本立场和举措。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两国经贸合作的发展。中俄两国双边贸易额由1992年的58.6亿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892.1亿美元,20年间增长了15倍多。2013年中国对俄出口贸易额增长12.6%,达到500亿美元,俄罗斯对中国出口近400亿美元。随着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新阶段的不断深入发展,双方经贸合作在能源、高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全面开展,中俄双边贸易将有飞跃发展。

(二)中俄务实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能源合作东西线并举。2014年5月中俄东线天然气供应协议取得成果。双方签署了《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和《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根据合同,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合同期30年。在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顺利开展的同时,2014年11月9日,中俄双方签署了西线对华供气备忘录和供气框架协议。届时,中俄能源合作将东西线并举,上游下游协调推进,俄罗斯通过东西线天然气管线将每年向中国输送总计6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中俄天然气合作项目的达成,有利于保障中国天然气进口来源的多渠道、多品种,进而保障中国能源供应的安全。

中俄本币结算提速。2010年11月,中俄初步建立起了本币结算机制,双方决定采用本国货币进行双边贸易结算。2011年,两国决定扩大本国货币进行双边贸易结算的试点范围。2014年9月,中俄两国达成协议,将以人民币和卢布形式进行更多双边贸易的结算,并加强两国银行间的协作。201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892亿美元,是2009年的2倍多。中俄两国采用本国货币进行双边贸易结算,不仅可以加快双边贸易的进程,而且可以减少交易费用,降低风险,提高两国货币的流通性,稳定和增强人民币和卢布的国际地位。

科技领域合作不断密切。2014年10月,中俄签署了高铁合作备忘录,优先建设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拟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高铁的建设,有利于扩展中俄贸易交通方式,为中国产品销往西亚、欧洲创造便利条件。此外,中俄联合研制远程宽体客机和重型直升机等大项目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2014年10月,中俄计划签署共同开发远程宽体飞机技术项目的合同,进行联合生产宽体飞机。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和需求,俄罗斯在航空航天等科技方面技术一流,双方开展合作将取得丰硕成果。

(三)俄罗斯远东大开发进入实质性阶段的历史机遇

近年来,俄罗斯不断加大对远东地区的开发扶持力度。俄罗斯政府投入6900亿卢布发展滨海边疆区。符拉迪沃斯托克至绥芬河高等级公路已完成一半的工程量,石油天然气管线已铺设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铁路改造正在建设中。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哈巴罗夫斯克边区经济增长高出全俄平均水平。2013年俄罗斯将远东开发作为经济提升的基本国策之一,总投资额达到3万亿卢布。面对着俄远东大开发已进入实质性阶段的历史性机遇,中国尤其是东北地区应充分利用中俄两大区域之间的地缘和经济互补优势,进一步扩大双方在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

中俄经贸合作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俄罗斯加紧与亚洲其他国家开展贸易

2014年3月乌克兰危机加剧,美国、欧盟等国开始对俄罗斯进行多轮制裁,涉及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出口、金融、军事等多个领域。在西方的制裁下,俄罗斯在强化与中国经贸合作的同时,也加紧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开展经贸往来。2014年10月普京总统强调,“俄罗斯将深化与拉美国家、金砖国家、亚太地区国家和中国的合作视为优先方向。”与此同时,亚洲国家也不断扩大市场多元化,降低对主要出口市场的依存度,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强化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韩国作为俄罗斯在亚洲第四大贸易伙伴,积极扩大与俄的合作。2013年,俄韩双边贸易额252亿美元,同比增长1.5%。2014年,韩国顶住美国的压力,未参与西方对俄制裁,未来韩俄两国经贸发展不容小觑。

(二)双方贸易结构需调整

中国已连续4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2014年上半年,中俄贸易额达445.4亿美元,同比增长3.3%。尽管双边贸易额不断增大,但双方贸易结构仍需改善。根据中国商务部的国别报告显示(见表1),近年来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矿产品、木材及其制品和化工产品,其中,2013年矿产品占俄罗斯对中国出口商品金额的51.7%,超过一半以上。俄罗斯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是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鞋靴等轻工产品。自2006年起,机电产品跃升为俄罗斯自中国进口的第一大类商品。改变了中国以往对俄出口主要以服装、鞋类、纺织品等轻工产品为主的结构。2013年机电产品占俄罗斯自中国进口商品金额的45.5%,占据较大比重。

在中俄双边贸易中,双方主要以能源和原料型商品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不高,这种贸易结构不利于中俄经贸关系长期稳定的发展。

(三)经济制裁结束后欧盟将恢复与俄合作

西方对俄的制裁是一柄“双刃剑”,在严厉打击俄罗斯经济的同时,欧洲经济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欧盟成员国中,德国、意大利等与俄罗斯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往来。俄罗斯是德国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根据德国商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俄罗斯和德国之间的贸易额为1000亿美元,占德国出口的3.3%,约有30万的工作岗位直接依赖对俄出口。俄罗斯经济受到制裁影响同时,德国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此外,随着西方制裁的升级,俄罗斯逐步出台反制裁措施。比如,禁止进口欧盟的蔬菜和水果,禁止进口美国农产品等等。鉴于此,西方对俄制裁不会拖得太久,制裁结束后欧盟将恢复与俄的经贸合作发展。

中俄经贸合作发展前景

(一)全面深化双边关系并共同构建东北亚和谐稳定发展环境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东北亚地区最大的邻国和重要新兴经济体,双边关系的稳固关系到东北亚地区和谐稳定发展的大局。应充分利用和发挥两国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优势,在维护双边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促进两国关系合作从双边、地区到世界领域的发展。中俄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8年的实践表明,双方经贸合作是随着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而不断登上新台阶的。在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深入、持续发展的最好时期,应抓住机遇加快双方在各领域合作与发展,为构建和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努力。

(二)调整贸易结构以加大科技创新合作力度

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形势下,中俄需加强结构调整,开展多元化的创新型经济合作方式。其一,开展科技创新合作。俄罗斯作为传统的科技大国,在航空、运输、军事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市场保障机制。双方可以建设中俄科技创新合作基地,通过特殊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和技术,共同进行高新科技创新的研发,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升各自的产业技术水平。其二,大力开展技术合作,开拓合作新领域。中俄双方通过投资和技术合作,开拓生物科技、核能、空间技术和环保等领域新的合作空间。加强高科技附加值产品和深加工产品的比重,提升双方贸易合作质量,优化贸易结构。

(三)紧密依托中国东北振兴战略与俄东部大开发战略

在认真执行《中国东北地区与俄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基础上,中俄应联合开发,进一步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其一,共同建设基础设施。俄罗斯远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据统计,远东和外贝加尔占俄罗斯疆土的40%,交通运输网欠发达。落后的基础设施为中国与俄往来拓宽合作提供了可能。双方可以共同投资建设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推动地区贸易发展。其二,积极开展边境贸易。中国在生产销售高质量商品的基础上拓展对俄传统贸易规模,扩大高科技附加值机电产品的出口,同时积极引进俄罗斯高科技产品。实现中俄优势互补,积极在农业、金融、建筑等领域开展合作,不断扩展中俄贸易合作领域。

(四)积极推进能源领域的合作

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生产国,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全面、长期战略合作,有利于俄罗斯开发欧美之外的新兴市场,打破能源出口过分依赖欧洲市场的格局,实现多元化的能源出口战略。此外,能源领域的合作有利于扩展中俄经贸合作。双方可以通过合资、技术合作等方式进行能源项目的开发,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五)加强投资领域合作并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

2009年,中俄签署了《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以加强投资领域合作,促进中俄贸易多元化。目前,中俄投资合作步伐显著加快。2013年中国对俄罗斯经济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为40.8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518.2%。俄罗斯已成为中国海外投资增长最快的国家。

中国应以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开发为重点,鼓励企业“走出去”,引导企业参与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森林采伐、农产品深加工、林业合作、矿产开发、建筑承包等多种形式参与投资合作。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和股权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俄远东地区的开发建设。

第二篇: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

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实践表明,中俄之间贸易较多,合作不够,科技合作更显不足。提高两国的合作水平仅靠贸易很难奏效,一般商品贸易推动双边合作的潜力很有限,需要在高水平上加强两国科技合作,通过共同创新,优势互补,实现两国的共同繁荣。应按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所赋予两国在经济科技合作上的新内涵,摒弃传统合作的狭隘利益,打破束缚两国合作的旧有局限,着力面向未来,从长计议,按照新世纪中俄两国关系发展的新现实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实践及建立多极世界格局的新变化,建立牢靠的、高信任度的合作思想基础。

新形势下中俄科技合作的战略升级的迫切性

1、中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是中俄两国应对经济科技全球化的共同迫切需要。

在科技全球化趋势下,中国与俄罗斯均处于相对被动和不利的地位。这是因为科技全球化及其所引起的国际科技结构的变化主要有利于西方发达国家,国际市场70%的新技术产品由发达国家提供。国际技术流动高度集中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及其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在国际科技合作中一般处于主动地位,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收益也较高。特别是跨国公司研究机构的进入还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的路径依赖或自身技术能力的空心化。这就要求中俄两国在高新技术合作方面均要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扩大现有合作领域,大规模提升双边合作规模和水平,中俄两国才能适应科技合作全球化的大趋势。

2、中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是中俄两国巩固充实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迫切需要。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建立为两国经贸关系顺利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但9年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运作的实践表明,两国经贸关系明显落后于政治关系。科技兴贸是产业化的必然结果,科技成果产业化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产品质量和结构的优化,最终才能体现为出口商品质量和结构的优化。为此,只有不断增加中俄两国经贸关系中的科技含量,才能大大提高两国间进出口商品的附加值,从而为两国经贸规模的提高和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从而也必将使中俄政治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3、中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是我省提高综合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在新世纪全球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能否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正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世界各国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不对高新技术产业给予高度重视,均制定了自己高新技术发展的长远计划,并作为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增强竞争能力、为本国在21世纪的世界格局中定位的国策。为此,只有中俄联手,加强高科技合作,发挥中俄各自的科技资源的优势,不断实现高新技术合作产业化,才能切实提高两国的科技高产实力。

4、中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是快速提升我国产业层次,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最实际战略选择。

一是俄罗斯可以为我们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便于在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改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可将引进的俄罗斯应用技术进行转化,进行产业化。三是可与俄方科研机构共同进行研发,搞合作创新。

总之该问题的研究将提出针对中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战略谋划与可操作性对策建议,使中俄科技合作突破低层次的一般合作,推动中俄高新技术合作不断朝产业化方向健康发展,这必将从根本上有利地巩固和充实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新形势下中俄科技合作的战略升级的现实基础

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框架下,中俄科技合作的基本支撑条件应包括组织保障体系、资金保障体系、信息支撑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等。这些基本支撑条件曾一度成为制约中俄科技合作的主要因素。在中俄两国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上述基本支撑条件已初步建立并不断趋于完善。

1、通过成立专门对俄科技合作机构为合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为加快对俄科技合作,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设立了科技合作分委会,专门协调管理两国间的科技合作工作。中国国家科委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火炬计划办公室)与俄罗斯科技部“俄罗斯之家”、俄罗斯高教委“国际科学中心”共同成立了中俄“科学与高技术中心”协力会,旨在引进俄技术和人才,推动中俄双方科技成果的转让与共同开发,促进两国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合作。一些省区市成立了对俄科技合作专门机构,如黑龙江省成立了对俄科技合作领导小组,山东省建立了与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指导委员会,无锡市成立了对俄工作小组,哈尔滨市成立了对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武汉中俄科教合作中心等。各地还陆续建立了各级对俄科技咨询服务机构,如中俄科技合作及产业化中心、中俄高新技术合作中心、中俄科技交流中心、俄罗斯技术转化中心、沈阳市“中俄科技合作中心”等机构。哈尔滨市政府极为重视对俄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的组织支撑体系的建设,先后成立了中俄产业化中心、中俄农业技术合作中心、中俄工业技术合作中心和即将挂牌的中乌焊接中心。出台了《哈尔滨市对俄罗斯及其它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工作方案》《哈尔滨市对俄罗斯及其它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产业化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等具体推进举措。

2、通过民间科技交流促进中俄科技合作努力拓展合作的渠道。

中俄“科学与高技术中心”协力会作得到中国科技部和俄科技部、高教委的重视和支持,被列为中俄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协力会通过双方的网络系统,推荐和评估项目,交换信息资料,物色适当的合作伙伴,最终促成多种形式的合作。通过中俄“科学与高技术中心”协力会渠道,已经有真空冷冻升华干燥设备、高扬程潜水泵、低温储运设备、空气净化消毒设备等项目达成合作协议。有的已经购入俄工艺技术,经消化吸收后进行研制和投入生产。俄方提供的众多技术项目,协力会将通过此窗口,陆续向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介绍,征寻合作伙伴。地方的省市民间科技交流也取得成效。如南通市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大力推进对俄科技中介机构建设,通过组建的对外科技交流中心,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工业大学、俄罗斯科技协会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还通过俄罗斯东盟基金会、中俄科技开发中心、莫斯科工业科技委员会等机构引进和发布4000多个高新技术成果信息,成功签约实施了一批项目。

3、通过建立联合科研中心加强了合作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高新技术成果要转化为商品,进而实现大规模产业化,要取决于这些成果的技术成熟度。许多高新技术成果难以转化的重要原因,就是技术不成熟。因此,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技术支撑体系。

目前已相继建立“中俄空间天气联合研究中心”、“中俄智能信息处理联合实验室”、“中俄天体物理联合实验室”(北京)、中俄合作研发中心(镇江)、中俄联合实验室(巨化)、“中俄高科技联合实验室”(大连)、中俄SHS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武汉)等联合研究机构。沈阳工业学院与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将在西伯利亚托木斯克市建立联合科研中心。双方计划在高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以及基础科学研究等领域开展合作。中方将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俄方则负责提供场地和部分设备。联合科研中心将根据中方需要,结合俄方的技术优势,开发新材料、生物工程、电子等领域的新技术,并实现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将成为推动俄中两国科研交流与合作的“具体步骤”。此前,沈阳工业学院已与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等一些俄罗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双方的合作将在更深的层次上展开。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创新。

4、通过信息交流、合作网站加强了合作的信息支撑体系建设。

中俄政府合作网站建设项目及俄文翻译项目招标启动,这标志着中俄政府合作网站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中俄合作网站建设项目旨在加强中俄经贸交流,促进中俄两国大型生产和贸易企业的直接联系。近期,中俄合作网站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建设中、俄企业两个数据库,网站将以中、俄两种文字向中国企业介绍俄罗斯的企业和商品,向俄罗斯企业介绍中国企业和商品,为中俄双方企业提供企业和产品信息。网站项目以后还会不断充实中俄两国概况介绍、统计资料、双方合作、市场调研信息以及相关网站的链接等内容。中俄政府合作网站俄文翻译项目是为了解决中俄两国语言文字不同而设立的。该项目将中国企业和商品资料翻译成俄文和将俄罗斯企业和商品资料翻译成中文,然后在中俄合作网站上同时发布,以此增进中俄双方企业的相互了解。地方省市也加快了对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信息、商务服务平台的建设步伐。相继建立《中俄科技贸易网》和《哈尔滨国际科技合作网》,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项目信息、人才信息进行了收集、处理、评估、筛选并向企业推荐,提供服务。目前,属国内首创的具有即时通功能的双语互动俄文网站已建成。此外,奠定信息平台启动和发展基础的中国白俄罗斯科技商务网站、中俄翻译协作网等网站群已陆续建成。

5、通过合作共建生产基地加强了科技合作基础设施的建设。

根据中国科学院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科学合作协定,中俄空间天气联合研究中心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目前已经进入了实质性合作阶段。该中心根据研究工作和互访学者的需要,采用了“双基地”的形式,即在位于伊尔库茨克、具有很强地面观测设备和研究能力的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日地物理研究所,以及中科院空间中心分别建立研究基地。各自的研究基地包括专供对方来访研究人员使用的办公室和公寓式宿舍,以及必要的日地物理观测仪器和设备,中国大庆同创集团将计划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伊尔库茨克州兴建计算机生产基地。目前,同创集团伊尔库茨克州分公司已经注册成立。同创集团已开始通过这家公司向俄方提供电脑主板、显示器、机箱、键盘、鼠标、电源等散装零部件,江苏东升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从俄罗斯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成功转化了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如今该企业已成为国内长毛绒面料生产基地:江苏南通获准建立俄罗斯高科技成果转化园。

6、通过建立中俄科技合作专向合作基金等为合作提供资金保障。

黑龙江省政府已设立了对俄科技合作专向基金。黑龙江省哈工大中俄科学技术合作有限公司由黑龙江省政府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投资,于2001年2月8日在哈尔滨市成立,注册资本为6060万元。哈尔滨市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引导的科技风险投资机制,成功组建了巨邦风险投资公司和哈尔滨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分别融资6000万元和8000万元,巨邦风险投资公司为哈尔滨国际焊接城建设投入了750万元的资金。无锡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该中心被列为全国仅有的五家国家级“中俄科技企业孵化器”之一后。立即组织了4000万元孵化专项基金,专门用于中俄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其支持对象拟申请开发区中俄科技合作资金的企业应为开发区集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中俄科技合作资金支持的项目须是技术含量高、产品有明确的市场需求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尽快在开发区集中区实现产业化。此外各地还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如青岛市申报的山东省科学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海洋环境污染监测”项目和青岛胶南东佳纺机集团有限公司“改进片梭机生产技术”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外专局审批,获得了86万元的俄罗斯总理基金项目资助。

新形势下中俄科技合作的战略升级的思路框架

1、关于中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目标。笔者提出黑龙江省在全国对俄科技合作中应成为:(1)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2)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示范基地(3)中俄科技合作人才的培养基地(4)俄罗斯的高科技及其再开发的集聚辐射中心(5)中俄科技合作信息中心。配合黑龙江省努力构建“政产学研金介”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为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围绕黑龙江省六大基地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相关高校、科研单位为依托,优化整合优势科技资源,以技术实力强大的重型企业为重点,构建黑龙江省科技创新体系。应重点建立“6+1”科技创新体系,即装备制造科技创新体系、化工科技创新体系、能源科技创新体系、食品加工科技创新体系、医药科技创新体系、森工科技创新体系以及高新技术创新体系。

2、中俄合作技术创新之模式研究方面,应建立多领域的产业合作技术创新示范工程。其它有效模式包括孵化模式、合同创新模式、项目合伙创新模式、基地合作创新模式、研究公司创新模式。应将合作创新作为中俄科技合作的最重要战略目标。双边国际合作创新既有利于中俄双方不同合作主体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也能使更多的企业参与中俄科技合作分摊创新成本和分散创新风险。中俄合作创新是双方企业适应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战略举措。合作创新将使中俄企业获得互补性的科技知识,形成技术协同效应和技术组合优势,实现合作创新的规模优势;可通过参与方的合作将研发领域拓展到更为广阔的领域,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各自的核心能力,有利于解决创新资源和能力的瓶颈,提高创新成功率,降低整体风险,合作创新还可改善创新成果的独占性,提高企业创新的积极性,缩短创新周期,提高整个

合作创新集体的整体创新能力。

3、产业化是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必由之路。应将科技合作产业化作为推进中俄科技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各种中俄科技合作孵化器、园区或基地是积极加快推进中俄科技合作产业化的有效模式。在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应充分利用俄罗斯在农业、林业、果业、畜牧业、石化、煤炭、航空、航天等部门和行业的资源、科技和人才优势,促进两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努力实现双方可持续发展,从而为中俄科技合作提供持久动力。

4、关于中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主体问题。笔者认为,应用研究方面,黑龙江省政府应搭好中俄科技合作平台,并给予企业基本税基中留出科研开发留成,充分调动大企业参与中俄科技合作的积极性,以使大企业尽快成为中俄科技合作应用开发研究的主体,就中小型应用开发项目而言,民营科技企业应成为主体:就苏联建我国的重大工程而言,企业急需技术改造,只有以主体的身份积极参与到中俄科技合作中来,才能加快自身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的进程。以莫斯科中俄科技园、哈尔滨国际科技城、中俄科技合作及产业化中心、中俄农业中心、中俄工业中心、中俄科技信息中心等为基础,以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为依托,全面推进对俄科技合作。努力构建信息跟踪、技术引进、中介、孵化和产业化系统工程的完整体系。瞄准重大装备、能源化工、现代农业和生物技术、高新技术四大目标,打造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三支对俄科技及产业化合作队伍,逐步使企业成为对俄技术引进及产业化的主体。

5、关于中俄科技合作的方式问题上,中俄科技合作除了传统的成套设备进出口外,还应采用技术许可,技术转让,顾问咨询、技术服务、人员交流培训、合作生产等多种形式,在多层面上开展两国技术贸易。在已有的合作方式的基础上,今后双方的合作方式应更多地转向合作研究、合作开发、共建科技中心、共建科技园等。从合作主体上可采取政府协调引导型、民间先导型和企业主导型等。还应大胆借鉴俄罗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经验,如建立合营企业、商业风险投资公司等有效的合作方式。

6、在莫斯科建立中俄科技园是深化双边科技合作的一种新模式,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创新模式。如何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园这种组织形式为中俄两国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科研、金融、中介、商业、法律是良好环境,推动双方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国际化。是否拥有完备和有效的信息工作服务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俄科技园能否帮助园内科技型公司的精力集中于创新工作,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科技工作的高度细分,决定了任何一项技术创新工作都不可能在一个学科工作内部完成。一项新技术的研制开发,至少必须经历资料搜集、数据研究、实验、扩试、生产几环节,仅在实验阶段,便需要大量的数据搜集、处理、原料、药品和各项试验、测试手段等。显然,这其中大部分的工作不可能全部由创新小组自己承担,因此。是否拥有完备和有效的信息工作服务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俄科技园能否帮助园内科技型公司的精力集中于创新工作,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在中俄科技合作规划中要体现信息流通道,物流通道。

7、充分发挥中俄地缘优势,构筑“中国东北―远东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支撑中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国际区域创新体系,对于优化整合双边优势科技资源,提升双边主导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引进来,走出去”的扩大开放战略,将企业作为第一科技服务对象,在“中国东北―远东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下,实施“自主设计项目”。结合中国东北或俄罗斯企业技术难题,协调组织两国相关科技力量联合攻关,使双方科研力量形成合力,实现“1+1>2”,共同支撑两国企业及产业的快速与健康发展,使企业成为中俄科技合作的俄服务主体和受益主体。黑龙江省还应大力发展产业基地,建立新材料、医药等特色产业基地和对俄科技合作产业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的集聚效应,加速先进技术组装配套,实现技术、人才、资金、管理的集成,通过基地的示范引导、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先进技术的传播和扩散,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化和集成化。

下载刍议俄罗斯经济东移战略下中俄经贸合作新契机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刍议俄罗斯经济东移战略下中俄经贸合作新契机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