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京市中考满分作文-南京中考满分作文:也是一堂语文课(一)
南京中考满分作文:也是一堂语文课
(一)小时候,我就喜欢看书,而且还有一个特点:速度很快,大有一目十行的感觉。到了小学四、五年级时,我的“功力”日益加深。一部大块头的书,两三天就“解决”了。可是爸爸、妈妈却说我看书不认真。不过,他们并不能说服我,原因很简单,我还没有这方面的“小辫子”被他们抓住。
我依旧用这种方式看书,直到那件事发生„„
那是一个星期日,我在街上闲逛,突然看见一个旧书摊,我急忙走过去,翻了一本《古代诗词选集》就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心血来潮,想找一首诗回去考考爸爸,给爸爸上一堂语文课。于是拿出笔,把苏东坡的一首《水调歌头》抄在手上。
跑到家中。太好了,爸爸正在看报。我走上前,模仿语文老师的语气说:“老爸,我考你一首词,怎么样?”爸爸微笑着点了点头。
“人有悲欢离合。”我摇头晃脑地读着,“下一句是什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爸爸不慌不忙地回答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好。”我心里暗暗称赞,“最后一个问题,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爸爸响亮地回答。
“哈哈,你错了。作者不是苏轼,而是苏东坡,怎么样?”我得意洋洋地说。
“哈哈!”爸爸也笑了起来,“儿子,你可真逗,苏东坡不就是苏轼吗?”
怎么可能,我这个小老师不会错。但看爸爸那认真劲儿,又不像是在骗人,为了“安全”起见,我转身跑出家门,向旧书摊奔去。爸爸似乎看懂了什么,没有追上来问我原因。
到了旧书摊,还好,那本书没被卖掉。我找到那首词,原来,下面还有个作者简介:“苏东坡,原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我完全信服了,而且深深感到:这确实,不过爸爸成了老师,他让我改掉了阅读课外经典不细心的毛病。点评:这篇考场作文构思十分精巧,作者从旧书摊上的《古代诗词选集》写起,先写“我”给爸爸上了一堂语文课,详写了父子俩关于苏东坡其人其名争论的镜头,而后略写了“我完全信服”,点明“这确实也是一堂语文课,不过爸爸成了老师”,从而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阅读课外经典切忌粗心。这样写有详有略,有张有弛,很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眸。全文尽去雕饰,语言朴实,给人以淳朴自然的感觉。
第二篇:宝鸡市中考满分作文-也是一堂语文课
也是一堂语文课
□南京一考生
前不久我们上了一堂特殊的语文课:搞了一次“走上街头找语文”的社会调查。利用星期日对南京市的六条街道的沿街门面招牌、路牌用字情况进行了仔细调查,结果发现,我市的街头用字不规范情况还比较严重,应引起重视。
街头用字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繁体字招牌明显增多。不少字早已废除,有的字一般的词典上根本没有收录。这类字大多出现在专卖店的招牌上,共有24家,让人看了一头雾水。二是汉语拼音和英语字母与汉字使用上问题很多。有的招牌没有一个汉字,且字母书写潦草,不知所云;有的字母与汉字不一致;有的所取的洋名不知何意。这一类共有17家。三是错别字不少。有一家单位的通告把“根据上级部署”,写成了“布署”;有的餐饮店把“炒肉丝”写成了“抄肉丝”。四是不规则的简化字,在字数较多的小招牌上多见。有的简化字与繁体字交错使用,人看了很别扭。
街头用字规范与否不仅影响其的商业价值,更主要是在社会价值上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试想一个连母语都写不好、写错的招牌,让人自然想起店主素质与城市的管理水平也应该是不会高到哪儿去的,这势必影响城市的形象。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提高对街头用字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好广大经营者正确使用汉字、写好汉字,让他们懂得规范用字的重要意义。二是工商部门在颁发营业执照时,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不仅要审核标牌的内容,而且要审查书写形式,从源头上制止街头的不规范用字。三是有关部门要严格检查街头用字规范化情况。按照国家工商局发布的《广告语言文字的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定期清查街头不规范用字。四是加大对不规范用字的清查处罚力度。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是经营者故意追求时髦或缺乏社会责任感造成的,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不能放任,要坚决查处。五是发动社会力量监督街头汉字使用情况,达到教育与监督双重效果,使不规范用字无处可逃。
调查街头用字,这。它让我们懂得:街头用字,关乎素质,关乎形象,切莫等闲视之。规范街头用字,人人有责,个人有份。
●点评:这篇考场作文从另一个角度切入,独辟蹊径,用调查报告的形式来写,新颖别致。考生严格按照调查报告的写作顺序行文,因而全文逻辑思路清晰。结尾写“调查街头用字,这也是一堂语文课”,既照应标题,又自然引出作者的呼吁:“规范街头用字,人人有责,个人有份”。
第三篇:茂名市中考满分作文-也是一堂语文课
自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学语文的时间也不算短了。虽比不上那些大作家、大诗人,但我也不差呢!他们的语文是出口成章、才华横溢,而我从生活中实实在在的语文课上学有长进。不信,你看„„
网上的语文
读初中后,我已成了一个“网虫”。往电脑前一坐,喝着汽水,敲着键盘——感觉好极了!浏览网页,看些文章,这是我的首要任务„„咦?这篇报道怎么这么多错字啊?说时迟,那时快,我迅速就给网站的信箱发了封“伊妹儿”,指出了报道中的错字。
一星期后,我打开自己的邮箱,看到了那个网站发来的邮件:“感谢你的支持,以后一定多加注意。”心情特好,立刻有种当伟人的感觉。这不吗?
艺术节上的语文
每年的11月,学校要办艺术节,主要是从各班挑选出好的节目,汇成一台演出。这可是各班展现自己的好时机呀!我参加了我们班的配乐诗朗诵节目。最后,这个节目通过了两次审评,终于登上了艺术节的舞台,而且大受好评。当时全班同学的心里甭提多美呢!这也是一堂语文课嘛!
春节联欢中的语文
“饺子包好喽!”随着外公的一嗓子,家里喜庆劲儿更浓了。虽说每年的春节都这么过,可我却怎么也过不腻。正想着呢,一家人有说有笑朝客厅走来——不用说,准是该开联欢会了。这可是我家每年的保留节目。记得去年的联欢内容是“成语接龙”,我不幸第一个被淘汰,今年不管是什么游戏,我都得拿个名次。一会儿,家里人都已坐好了,外公开始发话。讲话内容先是祝词,后是总结这一年里的事儿,最后好容易才说到游戏题目。我赶紧竖起耳朵仔细听„„“什么?接对联?”听到题目后,我呆住了,“哎!今年又没戏了。”
游戏开始了,父母已经答对几道题,而我在旁边像个摆设似的。时间一分一秒地流走,此时只剩最后一个上联了。“年年岁岁道平安”,外公念完了上联正等着人接。我没怎么想就脱口而出了“团团圆圆闹春节”的下联。家里突然静了几秒,然后便是如潮水般的夸赞声。我自己刚明白过来怎么回事儿,就已经陶醉在这快乐中了。这还是一堂语文课啊!
看过了上面的几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觉?我可是又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处处有语文课。我在生活中学语文确确实实尝到了甜头。
点评:这篇文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从不同角度选择典型事例来突出中心。给网上的信箱发勘误信,突出了从生活中学语文的自豪感受;参加学校艺术节的朗诵表演活动,突出了从生活中学语文的成果;春节家庭联欢会接对联比赛活动,突出了从生活中学语文的快乐。三件事内容具体,写出了自己的真实经历,且紧扣生活“也是一堂语文课”这一中心,有真情实感。二是结构完整,运用小标题,起到了分清层次的作用。三是详略有致,第三件事很有代表性,也很风趣,作者就突出对话与心理进行详写,而第一、二件事略写。这样处理有助于凸现了文章主旨
第四篇:汕头市中考满分作文-也是一堂语文课(模版)
也是一堂语文课
小时候,我就喜欢看书,而且还有一个特点:速度很快,大有一目十行的感觉。到了小学四、五年级时,我的“功力”日益加深。一部大块头的书,两三天就“解决”了。可是爸爸、妈妈却说我看书不认真。不过,他们并不能说服我,原因很简单,我还没有这方面的“小辫子”被他们抓住。
我依旧用这种方式看书,直到那件事发生„„
那是一个星期日,我在街上闲逛,突然看见一个旧书摊,我急忙走过去,翻了一本《古代诗词选集》就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心血来潮,想找一首诗回去考考爸爸,给爸爸上一堂语文课。于是拿出笔,把苏东坡的一首《水调歌头》抄在手上。
跑到家中。太好了,爸爸正在看报。我走上前,模仿语文老师的语气说:“老爸,我考你一首词,怎么样?”爸爸微笑着点了点头。
“人有悲欢离合。”我摇头晃脑地读着,“下一句是什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爸爸不慌不忙地回答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好。”我心里暗暗称赞,“最后一个问题,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爸爸响亮地回答。
“哈哈,你错了。作者不是苏轼,而是苏东坡,怎么样?”我得意洋洋地说。
“哈哈!”爸爸也笑了起来,“儿子,你可真逗,苏东坡不就是苏轼吗?”
怎么可能,我这个小老师不会错。但看爸爸那认真劲儿,又不像是在骗人,为了“安全”起见,我转身跑出家门,向旧书摊奔去。爸爸似乎看懂了什么,没有追上来问我原因。
到了旧书摊,还好,那本书没被卖掉。我找到那首词,原来,下面还有个作者简介:“苏东坡,原名苏轼,字东坡,号东坡居士„„”
我完全信服了,而且深深感到:这确实,不过爸爸成了老师,他让我改掉了阅读课外经典不细心的毛病。
●点评:这篇考场作文构思十分精巧,作者从旧书摊上的《古代诗词选集》写起,先写“我”给爸爸上了一堂语文课,详写了父子俩关于苏东坡其人其名争论的镜头,而后略写了“我完全信服”,点明“这确实也是一堂语文课,不过爸爸成了老师”,从而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阅读课外经典切忌粗心。这样写有详有略,有张有弛,很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眸。全文尽去雕饰,语言朴实,给人以淳朴自然的感觉。
第五篇:南京市中考满分作文-2006南京中考满分作文
今天真好
无论是阳光明媚的日子,还是乌云密布的天气;不管是刮着风、下着雨还是飘着雪,都请在春夏秋冬,在一年的365个清晨,满怀信心地对自己说:“今天真好!”
“今天真好”是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境。在这样的心境下,我们才会真正地审视自己,面对生活,才不会抱怨生活,不向生活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在生活中超越自己的极限,永远对生活充满信心。也许我们今天比昨天痛苦,但痛苦又何尝不是上帝赐予我们疗伤的良药?
(编者插话:如果“痛苦”是一种“疗伤的良药”,那么“伤”是什么呢?痛苦可以成为我们保持清醒的药剂,也可以是我们发奋前进的动力,但作为“疗伤的良药”是否合适,似乎仍需推敲。)酿好你的梦,也邀请别人衔着诗的羽毛,结巢于你的梦境一起上路,无所谓风雨兼程,因为我们曾对自己说过:“今天真好!”
“今天真好”是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就会忘记过去的苦难,笑对前进路上的困难和挫折,就会重整旗鼓,轻装上阵,从而收获成功。提起屈原、李时珍、哥白尼这些中外名家,人们常常会为他们的成就赞叹不已,殊不知他们走过的道路是十分艰辛的。他们的鸿篇巨著,不仅是智慧的结晶,更是一种不断鞭策自己“今天真好”的乐观心态的化合。(编者指瑕:本句思路很好,切合主题,但“鞭策”一词还欠斟酌,“乐观的心态”最宜“鼓舞自己”。)屈原的《离骚》作于被逐流放之时,司马迁的《史记》成于“宫刑”受辱之后,试想,他们如果没有“今天真好,未来会更好”的积极乐观心态,又怎么能坚持下来呢?所以当我们遭遇挫折和困难时,请对自己或他人说:“今天真好,明天会更好!”
(编者指瑕:总的来看,这一段的思路值得赞许,“今天真好”的确可以解读为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而很多伟大人物的非凡成就,也的确来源于其本人乐观积极的心态。但是,小作者选取的典型人物事例稍欠思考:屈原作《离骚》,属于典型的“不平则鸣”——众所周知,他最后自沉于汨罗江了。司马迁忍辱著《史记》,则是不忍放弃心中理想——书成后不过一载,他也故去了。两位古人的著作,更多是源于愤懑的情绪和对理想的坚持,要和乐观积极的心态联系在一起实在有些勉强。列举这类人物,我们不妨想想爱迪生,在寻找灯丝材料失败多次之后他还是那么乐观。还可以想想颜回,清贫的生活也改变不了他乐观的态度。如此一来,文章表现主题就更为贴切,也更具有说服力了。同学们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所举事例与观点和主题的契合。)
“今天真好”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下,对别人就会多一点宽厚,多一分仁爱。他人心中的阴影,也会被温暖的阳光照亮,从而共同创造出一个充满友爱和真诚的环境。所以我们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要满怀诚意地说一声:“今天真好!”“今天真好”,风雨也无所谓;“今天真好”,挫折也不在乎。让我们把“今天真好”这句话常挂嘴边,把它当成战胜困难的座右铭吧!
【满分解密】
这是一篇别出心裁的考场佳作,与众多考生不同的是:
1.视角独特,另辟蹊径。小作者紧紧把握住题目的内涵,并对其做了恰当的延伸,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今天真好”阐释成一种淡泊宁静的心境,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一种高尚的境界,个性鲜明,与众不同,当然受到了阅卷老师的青睐。
2.思路清晰,论证有力。三个分论点整齐优美,层次分明,摆事实,讲道理,论证充分有力。
(荐评/冯述田)爱心天使的感谢信
敬爱的老师:
您好!
我是一只迷失方向的蝴蝶,虽然美丽却看不到前景;我是一只柔弱无力的小鸟,虽有翅膀却无法飞翔。可自从遇上了您,我的生活便有了生气。
您没有常人所赞美的那种甜蜜的微笑,也没有大家所欣赏的那种柔情的细语,可在我心里,您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在传递着爱的暖流。
那一次,在我为朋友的误会而深感痛苦的时候,您凭借一段朗诵走进了我的世界。那天讲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只见您稍一酝酿,深呼吸之后,便静静地朗读起来。看到您的样子,好些同学都抿嘴窃笑。是嘛,瞧您摇头晃脑,拖腔拉调,这是朗读吗?我禁不住也跟着笑了起来,可您似乎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中。渐渐地,您越吟越带劲,越诵越凄切。听得出,您近乎沙哑的声音是理智克制感情的结果。默无声息的教室里,一张张面孔也都露出感动的神情。
有些事已渐渐淡忘,可当时您讲过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头:“将充满爱心的画面记在心头,才会成为传递爱心的天使。”您的目光与我接触的那一瞬间,我这个一直受人冷落的学生,仿佛感受到了一股父爱的暖流。
毕业前的那次班会课,气氛很热烈。夕阳从后面的窗口洒进来,把教室照得光亮耀目。我有一个“去敬老院献爱心”的提议进入表决程序,可由于复习紧张,没有一个人赞成,我觉得很尴尬,就嚷着说算了,想撤销提议。您“唰”地从后排站起来,义正辞严地说:“虽然没有同学支持,我还是要投一票!”我更忘不了您那面带微笑的赞许:“人要有感恩之心啊!还记得我说过的话么,你就是传递爱心的天使!”
您的一句话,让教室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也是您的那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关爱他人与被人关爱的快乐。一个曾经失落的孩子,就因为您的那一个眼神,那一句话语,真的变成了能够自由飞翔的“天使”。熟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老师的这份特别的关爱,一定会在我心中酿出香醇的心灵之泉。
【简评】同题作文新者胜。也许是美丽的考题拔动了心弦,小作者对老师的尊重与感恩之情便喷射而出,于是就有了这封书信。虽是书信,作者并没有满足于平常的叙说,而是紧紧抓住了两件平凡却让自己感动的故事。语文课上的一个眼神,让倍受失落的作者涌上了一股“父爱的暖流”;班会课上的那一票“支持”,更让作者享受到了“爱心天使”的快乐。老师爱学生、学生爱社会,一股感恩之泉就这样在师生之间欢畅地淌了出来。
【满分真经】用书信抒发情感,自然;用细节表达主题,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