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化的修心养生观 清华大学科技园演讲5篇

时间:2019-05-15 06:4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藏文化的修心养生观 清华大学科技园演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藏文化的修心养生观 清华大学科技园演讲》。

第一篇:藏文化的修心养生观 清华大学科技园演讲

藏文化的修心养生观 ——清华大学科技园演讲

【索达吉堪布】藏文化的修心养生观 ——清华大学科技园演讲

主持人致辞:晚上好,非常感谢大家光临清华科技园!在讲座开始之前,首先,我对今天的主讲人——索达吉堪布作个简单介绍:索达吉堪布,是喇荣五明佛学院汉僧部的主管大堪布,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曾先后随晋美彭措法王前往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荷兰、英国、日本、印度、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不丹、尼泊尔等国家弘法,并被推任为美国纽约喇荣显密中心的导师。在著书方面,堪布的著作令人叹为观止,现已印刷出版的就有一百多本,累计字数超过千万。在学识方面,堪布对戒律、俱舍、中观、因明、般若等五部大论精通无碍,并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弘扬佛法,影响非常广泛。在修为方面,堪布对时轮金刚、大幻化网、大圆满等,都证达了不可思议的境界。在慈善方面,堪布从 2007 年起发起“启动爱心”的倡议,号召佛教徒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应关爱自己身边的可怜人。并身先士卒,先后在藏地建立了智悲小学、养老院、居士林、小沙弥学院等;资助大量失学的高中生、大学生;在几所中学分别设立奖学金;救济了很多身患重疾、无力医治的病人……堪布曾两次应邀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国际慈善论坛”。此次来京,也是为了出席第四届“国际公益慈善论坛”,顺便有机会给各位奉献一个精彩的演讲。今天的题目是《藏文化的修心养生观》,下面欢迎索达吉堪布—— 各位教授、各位老师:

晚上好!很高兴能在北京清华科技园,与在座的各位共同交流。今天的内容虽然不难,但我从内心中祈愿:愿以此简单的语言,能给大家带来点滴的利益。

一、简单的际遇可以改变一生在我们人生中,有时候简单的际遇,就可以改变一生的命运。佛教中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两大弟子舍利子、目犍连,还没有出家前,是婆罗门教的领袖。有一次,他们坐禅修行时,旁边有位沙门在念经,其中有一偈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听到这样的金刚语,两位尊者身心起了极大变化,从此他们放弃自己的宗教,趋入佛门,获得证悟,并为佛教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汉地也有类似的公案:唐朝丹霞大师,没有出家之前,本是个儒生。有一年他去长安赶考,路上遇到一位出家人。出家人问他去干什么,他说自己去考官。出家人说:“考官不如考佛,希求荣华富贵没多大意义,理应选择佛道为妙。”这句话让他受到很大启发,此后他选择出家之路,终成为历史上一代高僧。美国的“汽车大王”福特,也是借由父亲的 1 元钱,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他以这 1 元钱作为起步资金,在此基础上慢慢积累,最终缔造了闻名遐迩的汽车帝国。还有,台湾慈济的创始人——证严法师,她的慈善事业遍及 72 个国家,现在每天有千千万万的志愿者,在世界各地为大众服务。而刚开始,她只是个住在茅棚里的平凡比丘尼,之所以产生兴办慈善的念头,是因为有一次在医院地上看到一滩血,得知是个难产的产妇因交不起钱,结果被医院扫地出门。于是她发下宏愿,要建造一所专给穷人看病的医院。后来她不仅建成了第一所慈济医院,还把慈济志业扩展到全球。如今 44 个春秋过去了,她的慈善事业日益广大,全球蒙受恩惠的贫民、病人、灾民不计其数。天主教的特蕾莎修女也是如此。原本她在修道院里,过着天堂般的舒适生活。直到有一天,当她发现修道院高墙之外,满街都是无助的麻风病患,于是再也不愿安于往日的平静,决定“为穷人中的穷人服务”。

从 12 岁开始,一直到 87 岁去世,她从来不为自己,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她在 123 个国家都有慈善机构,成千上万的人受过她的慈悲帮助。所以,人有时候的一个念头,能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福祉。还有唐玄奘法师,他读经时因感佛教各种学说不一,佛经版本有缺,为了探求佛陀本意,发愿西行天竺(印度)求法。后来他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经过 17 年之久,从天竺将大量梵文经书带回长安,并将其翻译成汉文,饶益了后世无量众生,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去日本的鉴真和尚,也是觉得日本佛教戒法不全,为到那里传授戒律,他前后六次东渡,五次失败。最终经过不懈努力,他在 66 岁这一高龄才顺利抵达日本,并在那里建立了律宗,促进中日文化的交流,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律宗之祖”。上述这些世间、出世间的事例都足以说明:在人的一生中,有时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念头、一件小事,也会改变了自己的信念,乃至一生的命运!

二、当今人们的身心不健康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非常发达,物质条件相当不错。虽然人们常认为“现在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发展不快”,诸如此类有许多想法,但跟 19 世纪、20 世纪比起来,生活水平确实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然尽管如此,与此极不协调的是,人们的内心却日益苍白、贫瘠,所以在这样的时代中,大家对精神领域的渴求,其实远远超过物质所能带来的满足。打个比方说,如果你给一个人 10 万块乃至 100 万,他不珍惜的话,很快就会挥霍一空,但你若从思想上给他传授一个非常有用的知识,那么在他的有生之年,这个谁也抢不走、盗不走,永远都能带来无边的利益。如今大城市里的人,很喜欢一味地从外境上寻找快乐,往往忽略了内心的宁静、满足,究其原因,这也是源于教育所致。从我们上学开始,老师就总是强调赚钱,家长也只重视考试分数,从小就培养我们追名逐利、自私自利,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个人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大家应该心知肚明。所以,有时候通过观察自身的苦乐,及身边各行各业人士的状况,有些道理也不难明白。现今 21 世纪,跟二十年前相比,衣食住行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可在各种压力的强势侵袭下,大多数人都处于“过劳”状态。据 2009 年《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白皮书》披露,北京、上海等十余个大城市里,白领亚健康比例达 76%,处于过劳状态的近60%,真正意义上的 “ 健康人 ” 不到 3%。而且调查显示,白领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买房供房、父母健康、孩子教育、情感婚姻。这就像四座大山一样,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感受不到任何的自在、安乐。前不久在我家乡,有一群六年级的小学生毕业时,他们兴奋地说:“我们再也不用排队了,可以到更高的学校去了。”我开玩笑道:“你们越上去的时候,越会觉得前面的压力大。”确实,在座的诸位成年人,现在虽然不用读书、不用排队了,可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你们所感受的痛苦比排队还要大。2010 年 3 月,《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对中国公务员群体和城市白领人群,展开了一项健康调查。调查表明,超过 88% 的人认为自己处在或接近“ 过劳 ” 状态,而且精神压抑、特别烦躁,缺乏快乐感和满足感。尽管人们都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最有意义、令人快乐,但是真正去观察时,实际上他们一个个苦不堪言,疲惫不堪。所以,现在城市里的人,大多数身心都不正常。不正常的原因,一是因为劳累过度,二是欲望强盛,三是生活没有规律。在这样的趋势下,如今精神类疾病患者越来越多,据统计,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患精神疾病,而且中国每年因精神问题自杀者高达 20 万人,这个数据真的相当可怕!

三、佛教如何营造身心健康1、树立信仰的必要性若要治疗这些心理疾病,最关键的就是要有一种信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发现:拥有高尚信仰情操的人,精神压力较低,社交关系活跃,饮食习惯健康,因而身心比较健康;反之则有损健康。心理学家荣格(Carl G.Jung , 1875 - 1961)也认为,现代人心理疾病的增多,与信仰的衰落有很大关系。他在《寻求灵魂的现代人》一文中说:“在科学极其发达的当今时代,人类的思想极不健全,此时就需要一种宗教信仰。而在所有的宗教中,佛教的心理疗法最为殊胜,包括坐禅、祈祷、诵经、念咒等修行方式,被认为对治疗心理疾病有颇佳疗效,并被采用、改造为心理疗法。”所以,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内容,着重是强调佛教可以息灭现代人的痛苦。如果没有它,即使你拥有财富地位、事业成功,可是身体日益疲累不堪,心里始终充满苦恼、不满足,那有再多的钱也没用。当然,在座各位中,有些人一直信仰佛教;有些只是半信半疑;有些从事科技工作,不但没有信仰,反而还想通过各种方式,驳斥信仰者的一切观点。其中,后一种人务必要有智慧,否则,你根本不了解信仰的作用,就以自己的分别念想驳倒别人,这是非常不科学、不理性的做法。要知道,一个人如果有了信仰,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痛苦,心里也有了皈依处和依靠处。记得在 2002 年 2 月 22 日上午 10 点,美国前总统布什来过你们清华大学。当时我在厦门翻译《释迦牟尼佛广传》,打开电视时,恰好看到了这一幕。至今已经过了 8 年了,但他当时演讲的很多内容,我仍然记忆犹新。他在一段话中提到:“美国 95 %的人信上帝,我便是其中之一。信仰为我们指出一种道德的规范,这超越人们的法律,也号召我们承担比物质利益更为崇高的使命。宗教自由,不仅不可怕,而且应当受到欢迎……”他讲的虽是信仰基督教,但不管基督教也好、伊斯兰教也好、佛教也好,有信仰的人跟没信仰的人相比,还是有信仰好。倘若你有了信仰,今生的行为就会有种约束,否则,不知有后世的人,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诚如《涅 槃 经》所言:“不见后世,无恶不造。” 2、什么是正确的信仰)善恶有报的因果观在座从事科学的工作者,若能明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在创新科学技术时,就会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社会、国家乃至全世界。不然,一个人若时时刻刻为了自我,以此心态做任何一件事,这个后果都相当可怕。现在为什么有那么多假冒伪劣产品?为什么大多数食物含有毒素?为什么许多医院、学校都在为了钱而奔波?……就是因为人们不懂善恶因果。在这种大环境下,很多人心理的不健康,实际上远远超过身体疾病。而要治愈他们的“心病”,唯一要依靠佛教的真理,用坐禅、念佛等方法来调节内心,除此之外,医疗技术是没有用的。因此,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什么样的人,科学家也好、教育家也好,要想对社会负责,就应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当然,“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的心态千差万别,人生观也不尽相同,但最关键的是什么?就是要了知前世后世的存在,明白善恶有报的因果规律。也许有人提出疑惑:“如果真是善恶有报,那我如今做了善事,为什么还不现前善果?”这种观点有失偏颇。你做善事是“因”,得快乐是“果”,“因”和“果”之间一定要有时间的间隔。比方说,农民在春天种庄稼,到了秋天才会收割,不可能今天刚播种子,明天就丰收果实。同样,我们今生所造的恶业或善业,下一世、再下一世乃至许多世后才会成熟。而这些业正如佛陀在《百业经》中所言,既不会成熟于外境的山河大地,也不会中间无缘无故消亡,必定要成熟于自己的相续。因此,一个人不论造了什么业,百千万劫也不会毁灭,最终一定会自作自受。这样的道理,是佛教的因果观,也应该是我们的人生观。每个人若能认识到这一点,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更美好、更灿烂。然而,如今的世间上,真正相信因果、一心为众生的人,的的确确比较少。或许我这样一说,大家就觉得太悲观,但了解真相的人都明白,在光明辉煌的背后,现在还隐藏着许多黑暗的阴影。那么这些阴影的根源是什么?就是人们不相信因果。)承认前世后世存在若要树立正确的因果观,就要先承认前世后世存在。那前世后世的存在,有没有确凿可靠的依据呢?当然有。佛教的千经万论都足以证明,人死后必定存在后世,而并非像火灭了、水干了一样,什么都消失了。包括科学家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也说过:“人死了之后,有神识存在。”还有爱因斯坦、罗素 [1]、鲁迅等人,对佛教的研究虽不是特别究竟、透彻,但最基本的因果真理,他们也是承认的。现代的科学领域,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其实都只涉及外境的事物。而对内在的心识,乃至前后世存在与否,在科学极度发展的今天,仍然是一个盲点,大多数科学家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我本人而言,虽不是特别广闻博学,但也并非孤陋寡闻,古今中外很多心理学家、量子力学家、物理学家的书籍,自己也翻过不少。在此过程中很容易发现:所谓的科学,从某种意义上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便利,令生活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可是对于内心这一领域,除了像荣格等极少数人,因受西方哲学或藏传佛教的影响,才承认人死后有神识存在,而其他大多数科学家,至今对此仍未得出非常明确的结论。今天,我在中国这一高科技中心,与这么多具丰富学识的智者共同交流,你们中若有人能举出充分理由否认前后世存在,那么,我们佛教徒也不会固执己见,一味地要求大家必须承认佛陀的观点,而会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谁的宗教中有真理,我们就拥护谁。其实佛陀所讲的真理,出自于 2500 多年前的印度。当时净饭王子示现出家、苦行,并在菩提伽耶证悟成佛,之后 49 年宣说佛法,将他甘露般的思想留给了后人,所以佛陀降世的确是真人真事。在藏地,现存的 108 函经典,全部都是佛陀的智慧流露,对此,我们有不可退转的信心。但光是凭信心,不可能建立自己的宗派,要想树立正确无误的观点,就必须用智慧来交流、探讨、辩论。我们藏传佛教在认识真理方面,历来有个很好的特点,那就是互相辩论。在辩论的时候,你可以用最大的智慧反驳对方,对方也不得不以逻辑推理来建立观点,这是遣除怀疑最有力的殊胜方法之一。今天在这里,大家若有什么问题,也不妨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我可以直言不讳地跟你们探讨,这是一个机会,也是非常好的方法!)博爱一切众生的慈悲现在的社会,极需要佛陀 2500 多年前的原始教义,而这种教义,归纳起来就是慈悲与智慧。在“慈悲”方面,佛教博爱天下一切众生,就广度而言,它与基督教、天主教等利他善行有一定差别。佛教不管是平等观、慈悲观还是菩提心,都要求对所有生命一视同仁,甚至是怨敌也不例外,这种境界就叫“大爱”。这种大爱,在其他宗教、世间领域中是找不到的。对此,在座的知识分子,不妨用自己的智慧仔细观察,看佛陀给我们留下的博爱,在别的学说、宗教、个人思想中有没有?这种精神,如今的社会需不需要?当然,博爱的对象,不仅仅是我们人类,也应该包括其它众生。这一点,上至总统高官、下至平民百姓都要遵守,否则就会受到不同的谴责。记得在去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接受采访时,顺手拍死了一只苍蝇,结果招致动物保护组织的强烈不满。今年,他在白宫发表演讲时,再次遭遇到了同样尴尬,一只苍蝇在他脸旁不停徘徊,甚至一度还落在他嘴唇上“歇脚”。不过,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在与苍蝇的二次交锋中展现了超人的克制力——无论苍蝇如何萦绕,正在发表严肃讲话的奥巴马都没再痛下杀手。当然,这次不敢打苍蝇,他也并不是出于悲心,而是怕又遭到舆论炮轰。可见,其他宗教与佛教相比,在平等关爱众生方面,还是有所差别。今天在座的各位人士,可能也有其他宗教徒,虽说从广义上讲,我们各大宗教应和睦共处、互通有无,但就悲心的广度而言,彼此确实存在着差异。在美国,人人对上帝特别尊重,即便是历代总统的就职演说,开始时也要祈祷上帝,结束时会说“上帝保佑”。这样的信仰,对整个国家非常有利,但跟佛教的慈悲观比起来,毫无疑问,还是不太相同。在我们佛教,乃至苍蝇、蚂蚁、蚊子这些小含生,都不能肆意伤害。为什么呢?因为它跟我们一样,也有苦、乐的感受。试想,如果你是弱势群体,有人歧视你、践踏你,那他会不会受到人道主义的谴责?肯定会。既然人类不能随意欺负、损害,那么其他有生命的众生,只不过不会说人话而已,实际上避苦求乐之心皆同,故而都应值得保护。或许有人听到这些,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动物跟人类有天壤之别。但你从道理上推的话,恐怕找不出真实的理由来成立动物可以随便杀害。所以,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这个问题相当关键,大家务必要牢记!)抉择万法皆空的智慧刚才讲了,佛教的不共殊胜之处,在于慈悲和智慧。慈悲是平等爱护一切众生,那么,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就是佛陀宣说了最殊胜的空性法门。现在世间上很多人,由于没学过空性法门,对感情、财物、房屋、地位、名声、权势等虚妄的东西,有强烈的实执,始终被执著束缚着,从而产生各种苦恼。萨绕哈巴尊者曾言:“贪执纵如芝麻许,竟引痛苦无边际。”龙猛菩萨在《六十正理论》中也说:“若许有实法,则生大贪嗔。”所以,一切痛苦的根源,就是实执。如今不少人受到一点点打击,就选择自杀,其实在佛教徒看来,这是没有必要的,一切事物皆由因缘而生,缘生则聚,缘灭则散,这些完全是正常现象。前不久我去玉树赈灾,那里 99% 的人信仰佛教,所以在面对这场灾难时,心态跟汶川地震的受难者完全不同。当时全国各地去了很多心理咨询专家,但这些专家却找不到帮助对象,因为当地人都不需要安慰,他们懂得一切万法皆为无常,遇到天灾人祸也是业力所致。因此,有信仰的佛教徒,平时对好的方面考虑过,对不好的方面,诸如死亡、生病、衰老、破产等,也已深思熟虑过,故而在灾难面前,他们显得异常勇敢、坚强。由此可见,心理的调节,远远胜过药物的治疗。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就算身体遭遇再大的不幸,自己也很容易调整过来。

四、藏传佛教的养生之道在藏地,有许许多多的修行人,身体特别健康,心态也特别乐观。之所以如此,绝不是因为生活优越,或者自然条件舒适,相反,去过藏地的人都清楚,那里气候多变、高寒缺氧,给人类生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藏族人心里却充满阳光,一直有种满足感、幸福感,其中的秘诀究竟在哪儿呢?就是源于藏传佛教的滋润。藏传佛教,是佛教三大支系 [2] 之一,自 8 世纪从印度传入藏地,此后 99% 的藏族人从童年开始就信仰藏传佛教,并由此带来了身心安乐。尤其是修持藏密的人,大多数身体轻健、延年益寿,这样的例子不乏其数。西藏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有一位大德叫索朗顿珠,他曾通过对 40 位虹化成就者的统计,发现这些人大多都在 100 岁以上,年龄最小者为 80 多岁,年龄最大者为 140 多岁。可见,藏密对人类的健康长寿确实有显著作用。、调心一个人身体失去健康,原因不外乎是终日心神不安,患得患失。而佛教修行以调心为本,心态若调整平衡了,身体自然就会好。在藏地,有不计其数的经论续部,但其核心内容归摄而言,就是要先调心。而且藏地医学《四部续》中也说,所有疾病的来源,统统都是分别妄念。故阿底峡尊者在《菩提道灯论》中云:“分别大无明,能堕生死海,住无分别定,无垢如虚空。”人一旦产生了贪嗔等执著分别,身心肯定不健康。比如你跟别人吵架了,那在好几天中,心里都会憋着火气,甚至晚上还会失眠。但如果你把心态调整好了,一切病就从根本上铲除了。汉地的智者大师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中亦云:“若能善用心者,则四百四病自然除差。”所以,藏传佛教第一个养生之法,就是要调心。你们平时若过度劳累,心就应该当下放松,不要特别去执著,这样从中可以获得自在、快乐,身心也会自然而然健康。2、调饮食现在世间的大多数人,饮食特别没规律:要么吃饭不定时,要么吃得太多,要么吃得太少,这都对身体极为不利。所以,佛陀在《毗奈耶经》、《瑜伽师地论》等经论中说,吃东西不能过饱、不能过少,也不能没有固定时间。包括食物不宜过于厚味,太辣、太咸、太麻都会刺激身体,一般来讲,素食是最适合的。有些人认为:“吃素的话,身体实在受不了。”这种说法不合理。前段时间我遇到一个人,他就口口声声说:“一个人最好是吃肉,否则,像牦牛一样吃草,怎么能保证身体健康?”我开玩笑地回答:“牛肉的来源也是草啊!牦牛是直接吃草,而你只不过在间接吃草,所以吃素不会没有营养,也不会有损健康。”肉食看似对身体有利,但实际上,现在西方许多医学家、人道主义者都提倡吃素,为什么呢?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信仰,而是从健康角度出发,这些人认为,人类不适合吃过多肉类,不然,整个五脏六腑都受不了。所以,素食不但是不造恶业的清净食物,而且对我们的健康也有很大利益。然而,汉地一些医学工作者,对素食健康的研究还不到位,对素食环保的理念也很欠缺。实际上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作为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倘若一味地征服自然、残害生灵,只会破坏生态平衡,到头来令人类濒于困境。可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人并不考虑这一点,他们成天只顾自己,从不在乎别人的生存空间。这种人在佛教中被称为“小乘”,甚至连小乘都不如,因为小乘除了自我还有解脱,而这种人,连真正的解脱也没有。所以,我们一定要高瞻远瞩,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大家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也要懂得保护环境、关爱动物。要知道,大自然中生存的动物,都是我们的朋友,而不是我们的食物。假如人类草菅物命,对其它生命肆无忌惮地杀掉、吃掉,这种行径令人发指。哲学家罗素(arl Russell,1872-1970)说过:“多种宗教中,我所赞成的是佛教。”他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是因为佛教的慈悲遍于一切众生。因此,作为佛教徒,热爱每一个生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3、调睡眠人们劳力、劳心之后,必须要休息以恢复体力,而睡眠,则是最常见的休息方式。一个人平时睡眠要有节制,过多就会精神困昧,过少也不能恢复体力。有些人刚学佛时特别精进,天天熬夜,一点都不睡,这对健康非常不利;而有些人又睡得太厉害,每天一大半时间都用来睡觉,这样对身体更有危害。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睡眠与人的寿命息息相关。美国心脏病专家海大卫从 1966 开始,针对 40 到 80 岁的男女,发出了 80 万份调查表。两年后他通过分析、对比发现,睡眠过多会造成心脏病突发或中风。因此,睡眠太多反而不利于健康。所以,要想身体健康,就应该适度睡眠。在佛教中,一般要求初夜、后夜精进修行,只有中夜方可睡觉。可是大城市里的人,几乎与此完全相反,他们是初夜、中夜特别清醒,直到后夜才开始睡,然后第二天九、十点钟才起床,如此昼夜颠倒对身体极为不利。其实,最合理的睡眠时间,应该是晚上 10 点到早上 5 点。若能在此期间安睡,不但可以得到充分休息,对自己的修行也有帮助。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日月的运行跟人体的气脉运行有一定关系,倘若你长期昼夜颠倒、劳累过度,势必会对气脉有损。因此,每天若能在中夜放下一切,安心入眠,早晨也尽量起早,这对身体健康是最好的。但是,大城市里的人,现在恐怕很难做到。、调息调息得宜,可以祛病强身,延年益寿。藏传佛教中有很多调息之法,譬如先观一个文字(如藏文“阿”或“舍”等),之后观想它缓慢地随呼而出、随吸而入,这样通过反复呼吸,对身体特别有帮助。尤其是你早上起来时,从鼻孔里慢慢地出气,又慢慢地吸气,或者发出“哈—哈—”的声音排除垢气,这样多次下来,对身心的调节十分有利。《黄帝内经》中也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可见,心如果安了,真气存在于内,气脉运行正常,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体的免疫能力,外在的病邪便不会有可乘之机。、调身调身指端正身体的姿势,可以坐禅,也可以运动。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但佛教并不这样认为,如果你只有“动”而没有“静”,寿命不一定会延长。其实静心息虑、凝神内守,也能极大地调动身心本具的巨大潜能。比如汉地的虚云老和尚、清定上师,他们虽然衣食俭朴,甚至常年风餐露宿,但由于喜欢静坐禅修,故而能尽享天。因此,“动”与“静”相结合,才是佛教养生的一大特点。在身体的运动中,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磕头。磕头是一种全身心的锻炼,不仅功德不可思议,而且每天若能磕一百个头,久而久之,身体也会逐渐健壮,不容易衰老。所以,年轻人也好、老年人也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哪怕一天只磕三个头,也是很有意义的。此外,大家有时间的话,早上起来最好能坐坐禅。倘若你实在不会,也可以在前面观想释迦牟尼佛,然后闭着眼睛坐一会儿,再观想一下佛陀,再坐一会儿……如果连这个都不会,则可什么都不想,让心静下来,坐两三分钟乃至半个小时。这样闭目养神,稍微休息一下,令脉络中的气运行正常,其实也是一种坐禅,对身心健康有非常大的利益。当然,以上所讲的“调五事”,根本前提就是要有利他心,这是最重要的窍诀。假如你平时自私自利,那不管怎么样保养,也只能带来痛苦;反之,倘若你的心态都是帮助别人,则做什么都不会有太大压力,即使你所做的事情不成功,心也会时时处于快乐之中,绝不会焦躁不安、怨天尤人。这一点,对当前而言相当重要。否则,人人特别自私的话,便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就像在一个电影院,前排的人站起来,后排的人也不得不站着,否则就看不到演出,这样一来,最后会变成什么场面,大家也不难想象。所以,如今的国际社会已扭转了以往很多观念,对有钱、有势、有能力的人来说,人活着的目的不仅仅是自我发展,更重要的是应关心周围的人,这就是所谓的“利他”,也是所谓的“慈善”。前两天—— 6 月 16 日,美国巴菲特和比尔 · 盖茨举办了一场晚宴,邀请了包括纽约市长在内的许多知名人士。在晚宴上,二人呼吁:和他们一样有着数十亿美元资产的美国超级富豪们,把一半财富捐出来,用于慈善事业。当场,就有数位富豪作出了捐款承诺,并将之公布于众。然而,在中国的个别地方,这种慈善理念还推广得不够,很多人没有帮助他人的意识,只是出现某个灾难时,才应急性地马上筹钱,过了之后就没有了。其实,这是慈善不成熟的一种表现。要知道,每个人身边有许许多多需要关心的人,例如看不起病的穷人、读不起书的孩子、无人照顾的孤寡老人……我们若能对他们存有一份爱心,这个社会才有希望。否则,你拥有几栋豪华别墅、几辆高级轿车,不一定就是社会发展,即使你个人的物质再丰裕,但大众心灵没有提升的话,这样的社会也只是自欺欺人,最后必将走向灭亡。因此,我们作为人类,理应朝帮助他人、利益他人这个方向共同努力。不然,口头上再怎么说快速发展,但如果人人只顾自己,将自我发展建立在损人利己的基础上,实际上这是一种“落后”。现在有些企业家非常可怕,自己腰包里虽有很多钱,但这些钱的来源十分不清净,背后以卑鄙手段害了无数人,那他们将来的下场会如何?大家应该可想而知。所以,现在的社会很需要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是什么?就是无条件地利益其他人类乃至一切众生。这种崇高的精神,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中扎根,都能散发出光芒,遣除一切黑暗。今天我跟你们交流的这些内容,希望有缘人士能铭记于心。最后,祈愿大家以大乘的利他心来帮助一切众生。谢谢![1] 罗素:英国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之一,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 佛教三大支系: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北传佛教(即汉传佛教)。

第二篇:修心养生辞典

修心养生辞典

佛心禅语:

1、如果你爱万物 万物也将爱你 这就是魅力

2、如果你不伤害万物 万物也将不伤害你 这就是平安

3、如果你珍惜万物 万物也必将珍惜你 这就是长寿

4、如果你心怀万物 万物必将归属于你 这就是财富

5、如果你施恩万物 万物也必将施恩于你 这就是幸福 恒复法师:活着 就是一种心态,你若觉得快乐,幸福无处不在;你若为自己悲鸣,世界必将灰暗,是非常有,不听当无;祸福相依,顺其自然。多行善,福必近。多为恶,祸难远。不奢求,心易安;不冒进,则身全。心小不容蝼蚁,胸廓能纳百川。顺境淡泊,逆境泰然。不自重者取辱,不自足者博学,不自满者受益。

不说他人长短,不念他人恩怨,是善心。时刻诚心待人日夜专心做事,是懿行。

心地善良的人,容貌一定动人。心里知足的人,生活一定快乐。

贪欲是 痛苦之根,淡泊是快乐之源。待人要有平等心,待己要有平常心。

积善可以得福,积德可以增寿。

做人十机:做人不能太单纯。凡事留有余地 要留退路。话不说绝。成熟而不世故。心态好,想的开活着不累。懂方圆之道,没事不惹事,来事不怕事。不可少二礼(礼仪、礼物)。人在江湖飘,防挨朋友刀。偶尔势利眼。放下面子来做人。

吵架缓和气氛的十句话:

1、亲爱的,我收回我刚才说过的话。

2、宝宝,我们都挺不容易的。

3、我错了,我反应过激了。

4、我知道了,我应该倾听。

5、亲亲,我们歇会。

6、是我引发了这个误会。

7、争些没用的干啥,我去做饭了

8、宝贝,我们跑题了

9、我已经被猪猪说服了

10、我们观点一样,我表达错了

自从有了娃:手机改静音了,手机里的照片全是她了,出门已经不顾形象了,关心的全是育儿知识了,工资全花她身上了,已经和懒觉说拜拜了,耐心细心全搭她身上了,我都快成奥特曼了!!妈妈这样告诉已出嫁的女儿:

妈妈说:生气的时候不要吵架,可以不说话,不洗他的衣服,但是,不要和他吵架。妈妈说:不要跑到外面去张扬,他向你迈进一步,你就向他走两步。

妈妈说:家事女人的大本营,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走。因为,回来的路很难!!有一种心态叫放下;有一种幸福叫守候;有一种智慧叫低调;有一种选择叫放弃;有一种明白叫糊涂;有一种快乐叫简单;有一种美德叫微笑;有一种幸福叫珍惜;有一种美丽叫自信;有一种感动叫分享;有一种真情叫关爱;有一种温暖叫感恩;有一种成功叫坚持!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出世。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样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不刻意的去追逐,一切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开心轻松,过好每一天!请记住这些话:

可以相信别人,但不可以指望别人。不要拒绝善意,不要停止微笑。错误可以犯,但不可以重复犯。批评一定要接受,侮辱绝对不能接受。该说的要说,该哑的要哑,是一种聪明。该干的要干,该退的要退,是一种睿智。该显得要显,该藏得要藏,是一种境界!做一个聪明的女子:

1、遇到不想回答的问题,直视对方的眼睛,微笑、沉默、2、遇到不想招呼的人,点头微笑,径直走过。

3、和对自己有恶交的人绝交。人有绝交,才有至交。

4、有人试图和你无理取闹,安静的看着他,说:“祝你好心情,然后离开”。

5、爱笑的女孩子,运气都不会差哦!做人六字诀:

静:少说话,多倾听。

缓:稳着做事,不急不躁。

忍:面对不公,别气愤,别宣泄,忍让是智慧。

让:退一步,海阔天空。

淡:一切都看淡些,很多事情随着时间会变成云烟。

平:是平凡,是平淡,是平衡。。

禅理及心理:

1、气不和时少说话,有言必失;心不顺时莫做事,做事必败。

2、事莫虚应,应则必半,不办即结怨;愿莫轻许,许愿必还,不还便成债。

3、万物在说法,看你如何着眼,一切是考验,试你如何用心。

4、知足是富人,平常是高人,无事是仙人,无心是圣人

5、想开了自然微笑,看破了肯定放下!管住自己的嘴巴:

1、事情没完全确认前,先不说,万一变数你会尴尬。

2、任何秘密,就地消化,到你为止。

3、说话别夸张,为了一时效果惊人,你要付出不靠谱的代价。

4、口无遮拦者都只顾自己说的爽,不管别人听的心情

5、你总认为你说的话别人不会知道,其实都会知道。

佛问:孩子,你哭什么?女孩:我失恋了。你爱他吗? 爱,非常爱。那他爱你吗?现在不爱了。那么,该哭的是他,因为他失去了一个爱他的人,而你,不过失去了一个不爱你的人。

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执狗之手,将狗拖走,狗若不走,强行拖走。。。

不要向任何人倾诉,因为20%的人不关心,剩下的80%的人听到后很高兴。生活就行心电图,一帆风顺就证明你挂了、、、记住这三种东西:

1、有三种东西必须控制,情绪 语气和行为。

2、有三种东西必须思考:生命 死亡和永恒

3、有三种东西必须摒弃:罪恶 贪婪和背叛

4、有三种东西必须避免:懒惰 野蛮和嘲讽

5、有三种东西必须挽救:圣洁 和平和快乐

6、有三种东西必须尊敬:坚毅 自尊和仁慈 八句老人言:

1、不要攀不要比,不要自己气自己 2、活多干 话少说 群众心里有秤砣 3、少吃盐多吃醋 少打麻将多散步 4、按时睡按时起,跑步游泳健身体 5、夫妻爱 子女孝 家和比啥都重要 6、官再大 钱再多 阎王照样土里招 7、行点善 积点德 心里唱念弥勒佛 8、吃点亏 吃点苦 傻点笨点也是福 女孩越成长越该明白:

1、在单位少说话 多微笑 2、控制情绪 控制思维

3、金钱 事业 学业 前途 尊严 亲情等都比爱情重要 4、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无

5、对应未来应有规划 然后按部就班的实现 6、不要依靠别人 学历高总比学历低好

宅若久时天然呆 腐到深处自然萌 神经病人思维广 2B青年欢乐多 嫁的人是谁,很重要,因为他决定着你一辈子的生活状态

娶得人是谁 很重要 因为她有可能决定着你一生的层次和高度。

不要将就的嫁,更别违心的娶。。把握好做人的尺度: 1、任何时候都要留余地 2、做人不要太狂妄 3、不要把话说得太绝对 4、做人要给自己留条后路 5、得理也要饶人

6、不要把赌注押到一个人身上 7、见好就收 8、不得罪小人 9、不暗箭伤人

10、不必棒打落水狗 11、凡事都要留一手 君子于小人:

君子量大,小人气大;君子不争,小人不让;君子和气,小人斗气;君子助人,小人伤人; 君子重义,小人重利;君子成人之美,小人成人之恶;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君子之德如风,小人之德如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泰戈尔

人累了,就休息;心累了,就淡定。长大了,成熟了,这个社会就看透了。累了,难过了,就蹲下来,给自己一个拥抱。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同情你,怜悯你。你哭了,你的眼泪是自己的,你痛了,没有人能体会到。你一定要坚强起来,即使受过伤,流过泪,也能咬牙走下去。因为,人生,其实只是你一个人的人生。好好对自己,因为一辈子不长,好好对别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上。。

别和小人过不去,因为他本来就过不去;别和社会过不去,因为你会过不去;别和自己过不去,因为一切都会过去;别和往事过不去,因为它已经过去;别和现实过不去,因为你还要过下去。。。

1、得之坦然 失之淡然 顺其自然 争其必然 2、马在松软的土地上易失蹄 人在甜言蜜语中易摔跤 3、运气就是机会碰巧撞到了你的努力 4、视爱情为奢侈品 有最好 没有也能活 5、如果不读书 行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 6、所谓门槛 过去了就是门 没过去就是砍 好男人的基本标准:

不一定要浪漫,但一定要负责;不一定要挣大钱,但一定要养家;不一定要事事听父母,但一定要有孝心;不一定要三从四德,但一定要宠老婆;不一定要飞黄腾达,但一定要有时间陪家人;不一定要管孩子,但一定要爱孩子;不一定要大男子主义,但大事发生一定要拿的了主意。。20120202 23;32

面对困惑,要有宁静之心,心不乱,则万事难扰;纠于险境,要有泰若之心,心不沉,则百惧皆生;遭遇非议,要有坦然之心,心不斜,则流言自破;缠身僵局,要有恒稳之心,心不持,则百毒可侵;众利钱勿贪,贪则损元气;困苦前勿畏,畏则少有成,自然前勿忧,忧则伤精神;欲望前勿奢,奢则壑难填。。

第三篇:观三爱五好演讲心的体会

观三爱五好演讲心的体会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

临汾市媒销公司举行了三爱五好的演讲活动,我们集体进行了观看,通过观看和学习三爱五好,我有一点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对于我们这些刚刚到公司的大学生来说,通过这次观看公司的三爱五好,对于公司的良好作风有了更好的认识。市公司,霍州,乡宁,安泽,吉县等各个煤矿的代表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大家的演讲激情洋溢,使得我们也是深受感染,在下面听的热血而又感动。大家的演讲《煤销我为你骄傲》,《青春在奋斗中闪光》《盛平人我为你骄傲》,《与企业共命运》,《青春与煤销同行》《在平凡中成长,在奉献中闪光》,《在爱岗敬业中诠释奉献》等等这些都透漏着大家的激情,对公司的热爱,大家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力煤矿事业,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迹。其中的贾鹏武同志英勇的同小偷进行了搏斗,维护了大家的利益;杨彦会为了公司的利益,废寝忘食;2010咱们这里发生的透水事故,贺阳平领导身先士卒,带领大家积极的进行抢救。还有很多很多的感人的事迹,这些事迹深深的感动着我,让我对于公司的企业文化“感恩,诚信,专业,贡献”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其中我的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对于公司员工热爱公司,爱岗敬业的精神。爱岗,首先要敬业。所谓敬业就是用一种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我想,岗位就意味着责任。我们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必须要有强烈的职责意识,必须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都承担着繁重的工作,没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心就不可能做好本职工作。“不爱岗就会下岗,不敬业就会失业”!我们唯有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以局为家,敏思好学,爱岗敬业,才对得起自己的工作,才保得住自己的岗位!爱岗,其次要精业。所谓精业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成为本专业精通业务的行家里手。只有精业,工作才有底气,事业才有生气。一个人,人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岗位,就有不同的业务。我们要成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就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多多的向老同志学习。在激情的演讲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同富新的一个档案员的演讲,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档案员,但是她却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岗位,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爱岗,还要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就是对奉献的最好注解。正如日本著名的“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的那样---“上天赋予的生命,就是要为人类的繁荣和平和幸福而奉献。”因为,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将个人的价值与单位的利益结合起来,聪明才智才会充分发挥,生命价值才得以完美展现。所以,讲大气、讲奉献,这应该成为我们所有人的精神追求!

通过这次的演讲学习,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煤销公司会向大家说的那样,煤销明天更加的美好!我愿把我的青春奉献给煤销!谢谢大家!

第四篇:睿语励志文化修心有奖征文比赛投稿

学九大感言悟智慧思想

寻快乐根源助轻松工作

当今时代,我们时常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无人赏识,我们时常愤怒,我们甚至痛苦的工作,直至一篇《惠普大中华区前总裁孙振耀退休九大感言》酣畅读罢,在回首,我们收获良多。

1、我们选择的对吗?

我们不快乐,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要什么,延伸解码此话,问问自己选择的合适

吗?很多人认为自己只需一个机会,就会成为扬名立万,可苦等机会还是迟迟不来,心里就不满不平衡,就觉得不公平的事情越来越多,最终我们愤怒了,其实,这只是我们庸人自扰,是我们定的目标已经超越了现实,没有不合适的工作也没有错误的工作,试着把你的理想定位的现实一点适合自己一点,你就会快乐,这就是对的选择。

2、我们快乐的根源在那里?

时常听人抱怨,从当前形势到公司走向,无一不是他批判的对象,说起来还掷地有声,好像真的比窦娥还冤,我多半在聆听完这些诉苦之后,会问上一句我们真的做好了吗?90%会沉默,为什么?还是源于我们做事情是有漏项的,你只是对批评还不能正视,所以,我会说:“试着看看批评背后的东西,那是一种赏识与期望”,快乐的根源就是放下心里的负担,放下尔虞我诈,然后一心一意的工作,很简单,你也可以的。

3、我们怎样达到轻松工作?

轻松工作与为工作找捷径是不同的,我认为想轻松工作就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好一个普通人,是鸟你就翱于天空是鱼你就跃于大海,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好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你就会轻松,做甘于平凡,放下世俗约束的普通人,你就会快乐。感谢董事长的馈赠,使我们学会快乐的工作,使我们变得更加富有,我们会寻着此路,做一名真正的快乐工作者。

第五篇:内观,心的自己——易医深度养生班学习总结

三正易医网|http://)

下载藏文化的修心养生观 清华大学科技园演讲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藏文化的修心养生观 清华大学科技园演讲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