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表示数量的AABC的词语
表示数量的AABC的词语:点点星光,丝丝凉风 表示声音的AABC的词语:嗷嗷直叫,哈哈大笑 表示程度的AABC的词语:郁郁寡欢,闷闷不乐 表示样子的AABC的词语:摇摇欲坠,洋洋得意
嗷嗷待哺、哀哀父母、哀哀欲绝、昂昂自若、步步登高 步步高升、比比皆然、比比皆是、班班可考、步步莲花 步步为营、彬彬有礼、楚楚不凡、刺刺不休、侈侈不休 楚楚动人、察察而明、楚楚可爱、楚楚可怜、楚楚可人 草草了事、蹙蹙靡骋、草草收兵、察察为明、迟迟吾行 陈陈相因、超超玄著、超超玄箸、蠢蠢欲动、绰绰有余 绰绰有裕、楚楚有致、楚楚作态、咄咄逼人、喋喋不休 鼎鼎大名、旦旦而伐、咄咄怪事、咄咄书空、代代相传 多多益办、鼎鼎有名、恩恩相报、愤愤不平、忿忿不平纷纷不
一、泛泛而谈、泛泛之交、泛泛之人、泛泛之谈 格格不纳、格格不入、格格不吐、呱呱堕地、官官相护 官官相为、官官相卫、耿耿于怀、耿耿于心、呱呱坠地 衮衮诸公、高高在上、惶惶不安、忽忽不乐、花花公子 花花世界、行行蛇蚓、花花太岁、好好先生、赫赫有名 昏昏欲睡、恢恢有余、赫赫之功、赫赫之光、矫矫不群 久久不忘、踽踽独行、戛戛独造、蹇蹇匪躬、九九归一 汲汲顾影、九九归原、斤斤计较、斤斤较量、岌岌可危
津津乐道、赳赳武夫、寂寂无闻、井井有法、井井有方 炯炯有神、济济一堂、井井有条、津津有味、井井有序 井井有绪、斤斤自守、眷眷之心、侃侃而谈、款款而谈 夸夸而谈、侃侃而言、夸夸其谈、空空如也、口口相传 硁硁之愚、恋恋不舍、荦荦大端、落落大方、荦荦大者 落落寡合、碌碌寡合、历历可辨、历历可见、了了可见 历历可考、历历可数、寥寥可数、落落难合、恋恋难舍 朗朗乾坤、累累如珠、琅琅上口、朗朗上口、栗栗危惧 寥寥无几、碌碌无能、碌碌无奇、碌碌无为、碌碌无闻 历历在耳、历历在目、绵绵不断、绵绵不绝、闷闷不乐 绵绵瓜瓞、脉脉含情、面面俱到、面面皆到、面面俱圆 芒芒苦海、茫茫苦海、蔓蔓日茂、面面厮觑、默默无闻 没没无闻、默默无言、面面相睹、面面相看、面面相窥 面面相觑、目目相觑、脉脉相通、面面圆到、靡靡之声 靡靡之音、靡靡之乐、念念不忘、呶呶不休、诺诺连声 喏喏连声、喃喃细语、念念有词、袅袅余音、喃喃自语 仆仆道途、仆仆风尘、翩翩风度、翩翩公子、仆仆亟拜 翩翩年少、翩翩起舞、翩翩少年、飘飘欲仙、切切此布 区区此心、拳拳服膺、戚戚具尔、茕茕孑立、谦谦君子 切切私语、窃窃私议、窃窃私语、拳拳盛意、区区小事 拳拳在念、切切在心、区区之众、拳拳之枕、人人皆知 穰穰满家、人人自危、生生不息、生生不已、善善从长
施施而行、色色俱全、姗姗来迟、珊珊来迟、丝丝入扣 滔滔不断、滔滔不绝、滔滔不竭、滔滔不尽、头头是道 途途是道、堂堂一表、亭亭玉立、亹亹不倦、娓娓不倦 恶恶从短、娓娓动听、娓娓而谈、唯唯连声、哓哓不休 小小不言、悬悬而望、栩栩如生、轩轩甚得、循循善诱 息息相关、欣欣向荣、息息相通、惺惺相惜、心心相印 栩栩欲活、休休有容、贤贤易色、欣欣自得、星星之火 惺惺作态、幺幺小丑、源源不断、源源不绝、怏怏不乐 悒悒不乐、郁郁不乐、鞅鞅不乐、依依不舍、怏怏不悦 泱泱大风、洋洋大观、洋洋得意、扬扬得意、源源而来 翼翼飞鸾、郁郁寡欢、遥遥华胄、龈龈计较、遥遥领先 盈盈秋水、遥遥无期、永永无穷、冤冤相报、依依惜别 遥遥相对、翼翼小心、牙牙学语、洋洋盈耳、燕燕于归 英英玉立、峣峣易缺、跃跃欲试、盈盈一水、奄奄一息 淹淹一息、摇摇欲坠、扬扬自得、洋洋自得、元元之民 芸芸众生、遥遥在望、惴惴不安、孜孜不辍、孜孜不怠 孳孳不倦、孜孜不倦、谆谆不倦、孜孜不懈、啧啧称羡 啧啧称赞、谆谆告诫、谆谆告戒、谆谆诰诫、谆谆教导 铢铢较量、凿凿可据、湛湛青天、蒸蒸日上、谆谆善诱 铮铮铁骨、铮铮铁汉、孜孜无怠、孜孜无倦、粥粥无能 铢铢校量、振振有辞、振振有词、凿凿有据、作作有芒 孜孜以求、铮铮有声、足足有余、沾沾自好、字字珠玑
昭昭在目、沾沾自满、正正之旗、沾沾自喜、沾沾自炫 字字珠玉
第二篇:AABC结构词语
【AABC】形式的成语共有319个
哀哀父母、哀哀欲绝、昂昂自若、嗷嗷待哺、班班可考
比比皆然、比比皆是、彬彬有礼、步步登高、步步高升
步步莲花、步步为营、草草了事、草草收兵、察察而明
察察为明、超超玄著、超超玄箸、陈陈相因、迟迟吾行
侈侈不休、楚楚不凡、楚楚动人、楚楚可爱、楚楚可怜
楚楚可人、楚楚有致、楚楚作态、蠢蠢欲动、绰绰有余
绰绰有裕、刺刺不休、蹙蹙靡骋、代代相传、旦旦而伐
喋喋不休、鼎鼎大名、鼎鼎有名、多多益办、多多益善
咄咄逼人、咄咄怪事、咄咄书空、恶恶从短、恩恩相报
泛泛而谈、泛泛之交、泛泛之人、泛泛之谈、纷纷不一
忿忿不平、愤愤不平、高高在上、格格不纳、格格不入
格格不吐、耿耿于怀、耿耿于心、呱呱堕地、呱呱坠地
官官相护、官官相为、官官相卫、衮衮诸公、好好先生
赫赫有名、赫赫之功、赫赫之光、忽忽不乐、花花公子
花花世界、花花太岁、惶惶不安、恢恢有余、昏昏欲睡
岌岌可危、汲汲顾影、济济一堂、寂寂无闻、戛戛独造
蹇蹇匪躬、矫矫不群、斤斤计较、斤斤较量、斤斤自守
津津乐道、津津有味、井井有法、井井有方、井井有条
井井有序、井井有绪、炯炯有神、赳赳武夫、九九归一
九九归原、久久不忘、踽踽独行、眷眷之心、侃侃而谈
侃侃而言、硁硁之愚、空空如也、口口相传、夸夸而谈 夸夸其谈、款款而谈、琅琅上口、朗朗乾坤、朗朗上口
累累如珠、历历可辨、历历可见、历历可考、历历可数
历历在耳、历历在目、栗栗危惧、恋恋不舍、恋恋难舍
寥寥可数、寥寥无几、了了可见、碌碌寡合、碌碌无能
碌碌无奇、碌碌无为、碌碌无闻、荦荦大端、荦荦大者
落落大方、落落寡合、落落难合、脉脉含情、脉脉相通
蔓蔓日茂、芒芒苦海、茫茫苦海、没没无闻、闷闷不乐
靡靡之乐、靡靡之声、靡靡之音、绵绵不断、绵绵不绝
绵绵瓜瓞、面面皆到、面面俱到、面面俱圆、面面厮觑
面面相睹、面面相看、面面相窥、面面相觑、面面圆到
默默无闻、默默无言、目目相觑、喃喃细语、喃喃自语
呶呶不休、念念不忘、念念有词、袅袅余音、诺诺连声
喏喏连声、翩翩风度、翩翩公子、翩翩年少、翩翩起舞
翩翩少年、飘飘欲仙、仆仆道途、仆仆风尘、仆仆亟拜
戚戚具尔、谦谦君子、切切此布、切切私语、切切在心
窃窃私议、窃窃私语、茕茕孑立、区区此心、区区小事
区区之众、拳拳服膺、拳拳盛意、拳拳在念、拳拳之枕
穰穰满家、人人皆知、人人自危、色色俱全、姗姗来迟
珊珊来迟、善善从长、生生不息、生生不已、施施而行
丝丝入扣、堂堂一表、滔滔不断、滔滔不竭、滔滔不尽
滔滔不绝、亭亭玉立、头头是道、途途是道、唯唯连声
娓娓不倦、娓娓动听、娓娓而谈、亹亹不倦、息息相关 息息相通、贤贤易色、哓哓不休、小小不言、心心相印
欣欣向荣、欣欣自得、星星之火、惺惺相惜、惺惺作态
行行蛇蚓、休休有容、栩栩如生、栩栩欲活、轩轩甚得
悬悬而望、循循善诱、牙牙学语、淹淹一息、奄奄一息
燕燕于归、泱泱大风、鞅鞅不乐、扬扬得意、扬扬自得
洋洋大观、洋洋得意、洋洋盈耳、洋洋自得、怏怏不乐
怏怏不悦、幺幺小丑、峣峣易缺、摇摇欲坠、遥遥华胄
遥遥领先、遥遥无期、遥遥相对、遥遥在望、依依不舍
依依惜别、悒悒不乐、翼翼飞鸾、翼翼小心、龈龈计较
英英玉立、盈盈秋水、盈盈一水、永永无穷、郁郁不乐
郁郁寡欢、冤冤相报、元元之民、源源不断、源源不绝
源源而来、跃跃欲试、芸芸众生、凿凿可据、凿凿有据
啧啧称羡、啧啧称赞、沾沾自好、沾沾自满、沾沾自喜
沾沾自炫、湛湛青天、昭昭在目、振振有词、振振有辞
铮铮铁骨、铮铮铁汉、铮铮有声、蒸蒸日上、正正之旗
粥粥无能、铢铢较量、铢铢校量、惴惴不安、谆谆不倦
谆谆告戒、谆谆告诫、谆谆诰诫、谆谆教导、谆谆善诱
孜孜不辍、孜孜不怠、孜孜不倦、孜孜不懈、孜孜无怠
孜孜无倦、孜孜以求、孳孳不倦、字字珠玑、字字珠玉
足足有余、作作有芒
耿耿于怀 阵阵波涛
勃勃生机
斤斤计较
洋洋得意
缕缕白云
蒸蒸日上
第三篇:aabc式的词语
aabc式的词语 : 念念不忘、头头是道、欣欣向荣、代代相传、斤斤计较、面面相觑、窃窃私语、亭亭玉立、遥遥相对、多多益善、息息相关、默默无闻、历历在目、碌碌无为、惴惴不安、愤愤不平、跃跃欲试、空空如也、滔滔不绝、济济一堂、彬彬有礼、喋喋不休、栩栩如生、依依不舍、源源不断、牙牙学语、津津乐道、翩翩起舞、熊熊大火、恋恋不舍、摇摇欲坠、谆谆教导、寥寥可数、落落大方、赫赫有名、历历可数、夸夸其谈、娓娓动听、侃侃而谈、靡靡之音、寥寥无几、朗朗乾坤、比比皆是、生生不息、蒸蒸日上、格格不入、泛泛之交、循循善诱、心心相印、振振有词、谆谆告诫、面面俱到、惺惺作态、沾沾自喜、嗷嗷待哺 津津有味、炯炯有神、琅琅上口、遥遥无期、耿耿于怀、喃喃自语、蠢蠢欲动、官官相护、草草了事、人人自危、高高在上、历历在耳、铮铮铁骨、丝丝入扣、遥遥在望、区区小事、花花世界、绰绰有余、飘飘欲仙、惺惺相惜、字字珠玑、遥遥领先、岌岌可危、花花公子、昏昏欲睡、楚楚动人 念念有词、孜孜不倦、扬扬得意、怏怏不乐、姗姗来迟、芸芸众生、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奄奄一息、谦谦君子、洋洋自得、耿耿在心、楚楚作态、拳拳盛意、孜孜不息、面面向觎、扬扬自得、孜孜无倦、目目相觑、谆谆不倦、途途是道、两两相望 拳拳在念、朗朗上口、盈盈一水、铮铮有声、没没无闻、款款而谈、孜孜以求、眷眷之心、休休有容、泛泛之人、赫赫之功、忿忿不平、纷纷不
一、楚楚可爱、娓娓道来、谆谆善诱、步步高升、珊珊来迟、久久不忘、谦谦有礼、切切私语、娓娓而谈、九九归
一、淹淹一息、冤冤相报、呱呱坠地 咄咄怪事、步步为营、aabb式的词语 : 明明白白、星星点点、隐隐约约、吞吞吐吐、轰轰烈烈、勤勤恳恳、慌慌张张、偷偷摸摸、浩浩荡荡、斑斑点点、郁郁苍苍、世世代代、密密层层、家家户户、结结巴巴、郁郁葱葱、马马虎虎、沸沸扬扬、唠唠叨叨、期期艾艾、影影绰绰、支支吾吾、鬼鬼祟祟、兢兢业业、庸庸碌碌、战战兢兢、形形色色、混混沌沌、纷纷扬扬、洋洋洒洒、唯唯诺诺、服服贴贴、纷纷扰扰、林林总总、风风火火、扭扭捏捏、子子孙孙、婆婆妈妈、熙熙攘攘、是是非非、朝朝暮暮、七七八
八、大大咧咧、踉踉跄跄、哭哭啼啼、口口声声、拉拉扯扯、三三两两、生生死死、斯斯文文、生生世世、昏昏沉沉、忙忙碌碌、堂堂正正、絮絮叨叨 原原本本、花花绿绿、风风雨雨、日日夜夜、躲躲闪闪、懵懵懂懂、卿卿我我、安安稳稳、浑浑噩噩、抽抽搭搭、吹吹打打、善善恶恶、原原委委、点点滴滴、顺顺利利、正正经经、千千万万、零零碎碎、安安静静、摇摇摆摆、心心念念、abab式的词语 :彼此彼此、意思意思、冰凉冰凉、雪白雪白、通红通红、笔直笔直、讨论讨论 说道说道、比划比划、abcc式的词语 : 天网恢恢、大名鼎鼎、想入非非、生机勃勃、议论纷纷、得意洋洋、怒气冲冲、文质彬彬、人才济济、言之凿凿、目光炯炯、波光粼粼、气喘吁吁、饥肠辘辘、含情脉脉、白发苍苍、热气腾腾、风尘仆仆、兴致勃勃、行色匆匆、仪表堂堂、野心勃勃、衣冠楚楚、神采奕奕、书声琅琅、虎视眈眈、众目睽睽、信誓旦旦、无所事事 其乐融融、逃之夭夭、杀气腾腾、顾虑重重、人心惶惶、情意绵绵、威风凛凛、千里迢迢、两手空空、负债累累、死气沉沉、相貌堂堂、心事重重、忠心耿耿、喜气洋洋、小心翼翼、忧心忡忡、来势汹汹、血泪斑斑、雪花飘飘 秋风习习、板上钉钉、苦海茫茫、血迹斑斑、书声朗朗、妙手空空、大腹便便、风度翩翩、傲骨铮铮、桃之夭夭、秋波盈盈 烈日炎炎、余音袅袅、血债累累、硕果累累、abac式的成语 :绘声绘影、相亲相爱、倾国倾城、一生一世、没完没了、难兄难弟、美轮美奂、再接再厉、人来人往、如火如荼、绘声绘色、今生今世、自由自在、患得患失、自怨自艾、不卑不亢、无法无天、谢天谢地、人山人海、亦步亦趋、诚惶诚恐、若即若离、尽善尽美、无影无踪、十全十美、我行我素、不屈不挠、不破不立、古色古香 不知不觉、相辅相成、一五一
十、见仁见智、载歌载舞、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群策群力、无时无刻、何去何从、知己知彼、百发百中、一心一意、仁心仁术、可歌可泣、蹑手蹑脚、若隐若现、相生相克、予取予求、难舍难分、戒骄戒躁、有声有色、无缘无故、自暴自弃、任劳任怨 善始善终、不三不
四、不伦不类、如痴如醉、同心同德、误打误撞、大吉大利、半推半就、有板有眼、一张一弛、疑神疑鬼、百依百顺、不折不扣、忽冷忽热、随时随地、不偏不倚、先知先觉、半梦半醒、自给自足、能屈能伸、不骄不躁、一模一样、大彻大悟、全心全意、不慌不忙 一饮一啄、善有善报、毕恭毕敬、百战百胜、无边无际、有始有终、无穷无尽、一板一眼、畏首畏尾、作威作福、无拘无束、一朝一夕、自私自利、尽心尽力、风言风语、虎头虎脑、大模大样、速战速决、童男童女、忧国忧民、多才多艺、不闻不问、不紧不慢、不痛不痒、大手大脚、将信将疑、大慈大悲、一唱一和、真心真意、大开大合、大红大紫、双宿双飞、大摇大摆、大是大非、自吹自擂、无声无息、诚心诚意、自生自灭、彻头彻尾、维妙维肖、不疾不徐、大起大落、半信半疑、久而久之、非亲非故、屡战屡败、民脂民膏、稳扎稳打 不言不语、数一数
二、半工半读、再接再砺、可有可无、所作所为、毛手毛脚、无边无垠、恶有恶报、离心离德、敢作敢当、各式各样、无情无义、半真半假、土生土长、冷言冷语、快人快语、活龙活现、自始自终、假仁假义、无牵无挂、有来有往、碍手碍脚、公事公办、有胆有识、轻手轻脚、abbc式的成语 : 不了了之、自欺欺人、春风风人、解衣衣人、夏雨雨人、言人人殊、上医医国、abcb式的成语 : 出尔反尔、将心比心、应有尽有、倚老卖老、人云亦云、毅然决然、以毒攻毒、心服口服、将计就计、自然而然、一了百了、似懂非懂、就事论事、当断不断、知法犯法、听之任之、不懂装懂、大错特错、将错就错、讨价还价、以讹传讹、得过且过、见怪不怪、好说歹说、似笑非笑、求仁得仁、以战养战、云里雾里、爱理不理、在官言官、天大地大、以夷制夷、种瓜得瓜 以牙还牙、abca式的成语 : 数不胜数、精益求精、闻所未闻、为所欲为、忍无可忍、痛定思痛、玄之又玄、天外有天、年复一年、贼喊捉贼、日甚一日、清者自清、日复一日、见所未见、仁者见仁、国将不国、话中有话 举不胜举、神乎其神、微乎其微、abcd式的成语 : 万象更新 千军万马 亡羊补牢 对牛弹琴 如鱼得水 鸟语花香
口是心非 手疾眼快 见多识广 千辛万苦 眼疾手快 生龙活虎 惊天动地 胡言乱语 积少成多 同甘共苦 天经地义 千钧一发 十万火急 心平气和 目不转睛
急中生智 百花齐放 胡思乱想 异想天开 坐井观天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不耻下问 分秒必争 心安理得 一干二净 三长两短 三心二意 四面八方 五光十色 六神无主 七上八下 八面玲珑 九死一生 十全十美 百发百中 千变万化 千方百计 万无一失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同甘共苦 万紫千红 百花争艳 锦上添花 山明水秀 空前绝后 车水马龙 美不胜收 无穷无尽 应有尽有 风云变幻 风起云涌 风雨无阻 水滴石穿 直言不讳 慢条斯理 自圆其说 花言巧语
abb式的词语 : 笑呵呵、亮晶晶、乌油油、亮闪闪、雄赳赳、金灿灿、病恹恹、静悄悄、气鼓鼓、香喷喷、乱纷纷、胖乎乎、气呼呼、黑压压、汗津津、水汪汪、金晃晃、笑哈哈、喜滋滋、沉甸甸、暖洋洋、气冲冲、紧巴巴、孤零零、灰蒙蒙、白茫茫、空洞洞、黑乎乎、光秃秃、绿油油、慢悠悠、急匆匆、怒冲冲、齐刷刷、文绉绉、绿葱葱、笑吟吟、暖烘烘、喜孜孜、兴冲冲、乐洋洋、火辣辣、胖鼓鼓、红扑扑、笑盈盈、aab式的词语 :慢吞吞、毛毛雨、乱哄哄、悄悄话、懒洋洋、飘飘然、黑糊糊、佼佼者、明晃晃、溜溜儿、冷飕飕、面面观、空荡荡、欣欣然、黑黝黝、呱呱叫、好端端、蒙蒙亮、臭烘烘、碰碰车、乐滋滋、跷跷板、慢腾腾、团团转、假惺惺、混混儿、乐陶陶、拉拉队、皱巴巴、沙沙声、血淋淋、试试看、赤条条、直勾勾、白晃晃、胖墩墩、
第四篇:AABC的四字词语
AABC
A:嗷嗷待哺、昂昂自若、哀哀父母、哀哀欲绝
C:楚楚动人、楚楚可人、楚楚有致、楚楚可怜、楚楚作态、楚楚不凡、楚楚可爱、草草了事、草草收兵、察察为明、察察而明、超超玄著、超超玄箸、迟迟吾行、陈陈相因、蠢蠢欲动、绰绰有余、刺刺不休、侈侈不休、蹙蹙靡骋 B:步步为营、步步高升、步步登高、比比皆是、勃勃生机、彬彬有礼、D:咄咄逼人、咄咄怪事、咄咄书空、鼎鼎大名、鼎鼎有名、喋喋不休、代代相传、多多益办、点点星光、旦旦而伐 E:恩恩相报
F:泛泛而谈、泛泛之交、泛泛之人、泛泛之谈、愤愤不平、忿忿不平、纷纷不一 G:格格不纳、格格不入、格格不吐、官官相护、官官相为、官官相卫、耿耿于怀、耿耿于心、呱呱坠地、呱呱堕地、衮衮诸公、高高在上
H:花花世界、花花公子、花花太岁、赫赫之功、赫赫之光、赫赫有名、行行蛇蚓、好好先生、昏昏欲睡、恢恢有余、惶惶不安、忽忽不乐
J:井井有法、井井有方、井井有条、井井有序、井井有绪、斤斤计较、斤斤较量、斤斤自守、津津乐道、津津有味、九九归一、九九归原、久久不忘、矫矫不群、汲汲顾影、岌岌可危、赳赳武夫、寂寂无闻、炯炯有神、济济一堂、眷眷之心、踽踽独行、戛戛独造、蹇蹇匪躬
K:侃侃而谈、侃侃而言、夸夸而谈、夸夸其谈、款款而谈、空空如也、口口相传 L:落落大方、落落寡合、落落难合、碌碌无奇、碌碌无为、碌碌无能、碌碌无闻、碌碌寡合、历历可辨、历历可见、历历可考、历历可数、历历在耳、历历在目、恋恋不舍、恋恋难舍、寥寥无几、寥寥可数、朗朗乾坤、朗朗上口、琅琅上口、荦荦大者、荦荦大端、了了可见、累累如珠、缕缕白云、栗栗危惧 M:面面相看、面面相窥、面面相觑、面面相睹、面面厮觑、面面俱到、面面皆到、面面俱圆、面面圆到、绵绵不断、绵绵不绝、绵绵瓜瓞、默默无言、默默无闻、靡靡之声、靡靡之音、靡靡之乐、脉脉含情、脉脉相通、芒芒苦海、茫茫苦海、目目相觑、闷闷不乐、蔓蔓日茂、没没无闻
N:念念不忘、念念有词、喃喃细语、喃喃自语、呶呶不休、诺诺连声、喏喏连声、袅袅余音
P:仆仆道途、仆仆风尘、仆仆亟拜、翩翩风度、翩翩公子、翩翩年少、翩翩起舞、翩翩少年、飘飘欲仙
Q:区区之众、区区小事、区区此心、拳拳服膺、拳拳盛意、拳拳之枕、拳拳在念、窃窃私议、窃窃私语、切切私语、切切在心、切切此布、戚戚具尔、茕茕孑立、谦谦君子
R: 人人皆知、人人自危、穰穰满家
S:生生不息、生生不已、姗姗来迟、珊珊来迟、善善从长、施施而行 色色俱全、丝丝入扣
T:滔滔不断、滔滔不绝、滔滔不竭、滔滔不尽、头头是道、途途是道、堂堂一表 亭亭玉立、条条大路、天天向上
W:娓娓不倦、娓娓动听、娓娓而谈、恶恶从短、唯唯连声、息息相关、息息相通、栩栩如生、栩栩欲活、欣欣向荣、欣欣自得、惺惺相惜、惺惺作态、星星之火、轩轩甚得、循循善诱、心心相印、休休有容、贤贤易色、莘莘学子、哓哓不休、小小不言、悬悬而望
Y:源源不断、源源不绝、怏怏不乐、怏怏不悦、泱泱大风、鞅鞅不乐、洋洋大观、洋洋得意、洋洋自得、扬扬自得、扬扬得意、遥遥领先、遥遥无期、遥遥相对、遥遥华胄、摇摇欲坠、遥遥在望、翼翼小心、翼翼飞鸾、盈盈秋水、盈盈一水、郁郁寡欢、郁郁不乐、依依不舍、依依惜别、源源而来、龈龈计较、永永无穷、冤冤相报、牙牙学语、燕燕于归、英英玉立、峣峣易缺、跃跃欲试、奄奄一息、元元之民、芸芸众生、幺幺小丑、悒悒不乐
Z:孜孜不倦、孜孜不懈、孜孜不辍、孜孜以求、孜孜不怠、孜孜无怠、孜孜不倦、沾沾自喜、沾沾自满、沾沾自炫、沾沾自好、谆谆告诫、谆谆告戒、谆谆诰诫、谆谆教导、谆谆不倦、谆谆善诱、铮铮铁骨、铮铮铁汉、铮铮有声、啧啧称羡、啧啧称赞、振振有辞、振振有词、凿凿有据、凿凿可据、字字珠玑、字字珠玉、湛湛青天、蒸蒸日上、粥粥无能、作作有芒、足足有余、昭昭在目、正正之旗、阵阵波涛、惴惴不安、孳孳不倦、铢铢较量
第五篇:古汉语数量表示法
第三节 古汉语数量表示法
古汉语中,数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多有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基数表示法
基数是表示事物多少的最基本数目的数。古代汉语的基数表示法与现代汉语相比较,主要有三点不同:
1、整数和零数之间加“有”字。“有”是“又”的假借。2、缺位处一般不用“零”补位。
3、百、千、万前面的“一”通常不用。例如: 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③至于孝平,郡国百三。(《后汉书〃郡国志序》)④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战国策〃齐策一》)
二、序数表示法
序数是表示事物次序的数。现代汉语中的序数表示法是在基数之前加“第”、“初”等,古代汉语中除此之外,还有其它表示方法。
1、基数前加“第”字。这种序数表示法古今一致。例如: ①萧何第一,曹参次之。(《史记〃萧相国世家》)②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孔雀东南飞》)
2、用“太上”、“首”、“冠”等字表示第一,用“次”、“其次”、“次之”、“次者”等表示第二以下序数。例如:
①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司马迁《报任安书》)
②管子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为五霸首。(《战国策〃齐策一》)③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冠,表示第一,“冠三军”即“三军中的第一”)。(李陵《与苏武书》)
3、记年月不加“第”字,这与现代汉语一致。例如: 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太元八年,秋七月。(《资治通鉴·淝水之战》)
4、省略“第”字,只用“一、二、三„”等表示,如: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②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晁错《论贵粟疏》)
5、用“伯(孟)、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次序。“季”单用时,意思是“最小的”,不一定排行第四。如:
天帝之季女。(《水经注〃江水》)
三、分数表示法
分数是表示事物是某个单位的几分之几的数。在古汉语里,它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分母与分子之间有“分”字和“之”字,形成“分母+分+名词+之+分子”的格式。这是文言文中分数表达最完备的格式。例如:
①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汉书〃律历志》)②冬至,日在斗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一。(同上)
“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即“八十一分之四十三日”,“四分度之一”即“四分之一度”。
2、有时,分母与分子之间的名词也可以省略,形成“分母+分+之+分子”的格式。这与现代汉语是一致的。例如:
①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史记〃货殖列传》)②若复数年,则损失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后出师表》)3、分母与分子之间只有“分”字而无“之”字,形成“分母+分+分子”的格式。例如:
①丑三分二,寅九分八,卯二十七分十六。(《史记〃天官书》)②黄钟长八寸七分一,宫、大吕长七寸五分二,太簇长七寸十分二。(《史记〃律书》)
“三分二”即“三分之二”,余皆同此。
4、分母、分子之间只有“之”字,而无“分”字,形成“分母+之+分子”的格式。例如:
①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②今行父虽未获一吉人,去一凶矣,于舜之功二十之一也。(《左传〃文公十八年》)
“五之一”即“五分之一”,余皆同此。
5、分母是整
十、百、千、万时,分母分子连写,形成“分母+分子”的格式。如:
①其实皆什一也。(《孟子〃滕文公上》)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史记〃陈涉世家》)“什一”即“十分之一”,“十六七”即“十分之六七”。分数的这种表示方式,文言文里特别多,容易引起误解,我们应特别注意。
四、倍数表示法
倍数是指一个数的若干倍的数。古汉语的倍数表示法与现代汉语差别很大,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用专字表示固定的倍数。两倍用“倍”,五倍用“蓰”。例如: ①种豆三亩,粟倍之。(宋濂《王冕传》)
②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孟子〃滕文公上》)
“倍”即“一倍”,“蓰”即“五倍”。
2、只用数词直接表示倍数,而省略“倍”字。例如:
①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什,不易器。(《商君书〃更法》)
②人之性情,未能相百,而其智有相万也。(《潜夫论〃赞学》)“百”即“百倍”,“什”即“十倍”,“万”即“万倍”。3、表示几倍于某个数时,往往两数连写,前面的数表示倍数,后面的数表示基数,形成“倍数+基数”这种格式。例如:
①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
②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山海经〃海外南经》)
“三五”即“五的三倍
(十五)”,“四五”即“五的四倍(二十)”,“二八”即“八的二倍(十六)”。
五、约数表示法
约数又叫概数,是表示大概的不确切数目的数。古汉语中的约数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示方法:
1、用整数表示大约数目。例如:
①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②以德服人,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诗经》本三百零五篇,孔子弟子三千人,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三百”、“七十子”都是就其整数约略而言。
2、用相连的两个数字表示约数。例如: ①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论语〃先进》)②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孔雀东南飞》)“五六”、“六七”、“二三”都是表示大约之数。
3、在整数后加“余”、“所”、“许”、“有余”等词表示约数。例如: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一》)
②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③转入巴蜀,往来二十许年。(《后汉书〃申屠刚传》)④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4、在基数前加“将”、“几”、“且”、“可”等副词,表示近似数。例如:
①历载将百。(沈约《谢灵运传论》)
②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贾谊《论积贮疏》)③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列子〃汤问》)④章小女,年可十二。(《汉书〃王章传》)
六、虚数表示法
虚数是表现夸大或缩小意思的数。它与约数不同,约数与实际数目相差不大,而虚数则与实际数目关系不大或根本无关。虚数可以分为两类:
1、表示数量多的虚数。
古汉语中,表示数量之多,常用的虚数有:三、九、十二、三十六、七
十二、百、千、万等。例如:
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史记〃屈原列传》)
②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序》)③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④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南齐书〃王敬则传》)⑤管子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史记〃封禅书》)
⑥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大学》)(许多双眼睛注视着他,许多双手指点着他,多么严厉可怕啊。)
⑦瀚海阑干百丈冰。(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⑧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李贽《赞刘谐》)2、表示数量少的虚数。
古汉语中,表示数量少一般常用“半”、“一”、“三”、“一二”等表示。例如:
①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白居易《卖炭翁》)②尝试为陛下陈其一二。(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③夜阑扶策绕中庭,云罅xià三三两两星。(陆游《剑南诗稿》)以上例句中的数字,都是极言其少的虚数。
需要注意的是,常在文言文里看到的用数字组成的成语,都是虚拟之辞,而不是实有其数。例如:
一知半解、一刻千金、一呼百诺、一唱三叹、一岁三迁、一饭千金、三令五申、三番五次、五风十雨、九牛二虎、百发百中、千山万水、千秋万代、万紫千红、千变万化、千篇一律、千虑一得、千门万户。
七、物量表示法
物量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的词。汉语的物量词起源很早,甲骨文中已有之,但很不发达,还没有天然单位的量词。在上古,天然单位的表示方法是数词之后再加同样的一个名词。例如甲骨文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①羌百羌。②人十又六人。
天然单位的物量词,先秦时代已出现,汉代之后才逐渐增多起来。
古汉语的物量表示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1、不用量词,数词直接放在名词之前,表示物量。例如: ①一言以蔽之。(《论语〃为政》)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2、不用量词,数词直接放在名词之后,表示物量。例如: ①牛一,羊一,豕一。(《尚书〃召诰》)
②齐为卫故,伐晋冠氏,丧车五百。(《左传〃哀公十五年》)..“丧车五百”就是“丧失五百辆战车”。这种物量表示法,古汉语中比较少见,但起源很早,甲骨文中已经有了。
3、数词带量词放在名词之后,表示物量。例如:
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战国策〃赵策四》)②令民入米六百斛hú为卿。(量器名,亦量名,十斗也。南宋末年改为五斗为一斛,两斛为一石。)《汉书〃王莽传》)
4、数词带量词放在名词之前,表示物量。例如: ①一箪食,一瓢饮。(《论语〃雍也》)
②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孟子〃告子上》)古汉语中的这种物量表示法,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之中。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物量表示法,如果是表示单个物体,往往可以省去数词,只用物量词。例如:
晋人败秦师于崤,匹马只轮无返者。(《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匹马只轮”就是“一匹马一只车轮”。
八、动量表示法
动量词就是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的词。汉语的动量词产生较晚,上古时期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往往不用动量词,而是直接把数词放在动词之前。据初步考察,汉语的动量词,汉代以后才逐渐出现,宋代以后才逐渐增多。
古汉语中动量的表示,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1、数词直接放在动词之前表示动量。
这是动量词产生之前,古汉语中最常见的动量表示方法。例如: ①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②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韩非子·五蠹》)..“三过”就是“三次路过”,“三战三北”就是“三次交战,三次败北”。
2、不用动量词,只把数词放在“者”字短语之后,强调动作行为的数量。
①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②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柳宗元《捕蛇者说》)“三”即是“多次”之意,“二”即“两次”。3、数词带动量词放在动词之前,表示动量。这是动量词产生之后出现的动量表示方法。例如: ①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
②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几回闻”即“闻几回”,“一番洗”即“洗一番”。4、数词带动量词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量。
这种动量表示方法,古今是一致的。例如:
①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韩愈《张中丞传后序》)②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杜甫《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