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孩子“毕业礼”成人化是否适合引热议
孩子“毕业礼”成人化是否适合引热议
毕业典礼上,父母正装出席,学生上台领取毕业证书,校长递过毕业证书并给予祝福„„貌似发生在大学毕业典礼上的一幕,可以在东莞幼儿园的毕业礼上看到,甚至小小年纪的幼儿园毕业生就穿上了博士袍拿到了“学位证”。那这样的情况是否好呢?对宝宝是否有影响力呢?接下来就跟着晴天宝贝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近日,随着毕业季的到来,东莞幼儿园纷纷为“毕业生”们筹办了一场特别的毕业典礼,有的模仿大学毕业礼,有的进行文艺大汇演,有的则采用主题教育,来帮小朋友们度过难忘的“人生第一个毕业礼”。
一名幼儿园园长说,对于很多小朋友来说,可能不能理解“毕业礼”的意义。不过,毕业礼活动,可以促进小朋友成长,留下一些美好、幸福的记忆,从而在进入义务教育阶段,有一个好的开始。
像大学的幼儿园毕业礼
不久前,南城尚城幼儿园举行了一个特别的毕业典礼。当天,郭小姐身着正装,带着正在读大班的女儿来参加毕业典礼。这场毕业典礼的过程,很像大学的毕业典礼现场。
在校方的安排下,每一个“毕业生”登上舞台,从校长手中接过毕业证,校长寄语祝福。这个过程,“毕业生”始终是主角,舞台的大荧屏上打出毕业生的名字和人生理想。
郭小姐说,这个毕业典礼很有趣,每个孩子手中有一本纪念册,记录幼儿园三年时间的点滴,让人想起每一位启蒙老师。而且,毕业证上会写每个人的人生理想,有的准备当老师,有的要做蛋糕师,甚至有小男孩的理想是销售豪车兰博基尼。
毕业典礼结束后,园方还策划了一个“独立日”,让小朋友独立住在幼儿园,自己刷牙洗脸,参加篝火晚会,赏烟花,看电影,讲心里话,谈未来理想。这意味着幼儿园毕业了,小朋友即将成为小学生,也要不断学会独立。
该幼儿园园长金城说,作为小朋友“人生中的第一个毕业礼”,园方前后筹备了一年,很多细节不断修改,并与家长沟通。其中,园方要求家长参加毕业典礼必须正装出席,男家长要着西装打领带,女家长则要穿晚礼服。
他说,这个特别的毕业典礼借鉴了西方大学的毕业礼,目的是给小朋友带来一个难忘的毕业典礼,不求小孩子能学到什么,最重要的是能收获幸福和开心。通过这个毕业礼,为小朋友的幼儿园时光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毕业礼形式和内容“复杂化”
记者了解到,随着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特别的幼儿园典礼开始出现,以满足学生、家长的需求。以往,幼儿园几乎没有毕业典礼,而对于条件允许的幼儿园来说,至多以文艺汇演的形式进行,让小朋友表演几个节目,以表示庆祝即可。
而今,无论是公立幼儿园、贵族幼儿园,还是新莞人子女幼儿园,越来越重视毕业礼的形式和内容。其中,不少幼儿园结合“感恩”、“独立”等主题,策划了很多独具一格的毕业礼,既给小朋友带来不一样感受的毕业经历,又给家长带来意外惊喜,与小朋友一同成长。
东城中心幼儿园有关负责人说,该园毕业礼前后持续了一个月时间,主要以班级为单位,结合“感恩”、“友谊”和“团结”等话题,一同回忆三年幼儿园生活。
在这期间,小班、中班的小朋友,会相继来到班里送祝福。“可以说,这个持续一个月的特别毕业典礼,对小孩来说也是一个成长过程,让他们感受成长,收获成长的体验。这就够了。”
与班级的主题活动不同的是,石碣一家民办幼儿园则在毕业典礼上穿插了一个“感恩”细节:小朋友们手捧着一杯清茶,走到父母、老师面前,为他们奉茶,并送上一句句“辛苦”了。
该幼儿园园长说,在整个毕业典礼的过程中,小朋友们给老师、家长奉茶,很多家长感动得都哭了。通过这种活动,小朋友们学会了感恩,家长也留下了很多美好回忆,希望以后小朋友能继续做优秀的小学生。
同样,虎门一家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幼儿园,也以“感恩”为主题,策划了一场以朗诵、舞台剧、舞蹈等为主的表演。较为新颖的是,这次不只毕业班孩子上台表演,他们的爸爸妈妈、幼儿园的老师和小班、中班的小朋友也为毕业班送上精彩的表演。
不过,望牛墩中心幼儿园、厚街中心幼儿园等几家公办幼儿园今年则不办毕业典礼,一切从简。
成人化毕业礼
是否适宜?
对于花样多多的幼儿园毕业礼,一些家长感到担心:小朋友的第一个人生毕业礼,有点太过成人化,特别是模仿国外高校的毕业礼,是否合适?
一名不愿具名的家长说,对于刚满6岁的小朋友来说,只要好玩且能促进小朋友的成长,就应该被鼓励。家长也不会关注太多毕业礼的形式,更多是关注小孩的感受。
东城中心幼儿园有关负责人说,对于很多小朋友来说,可能不能理解“毕业礼”的意义。不过,毕业礼活动,可以促进小朋友成长,留下一些美好、幸福的记忆。
同样,石碣中心幼儿园有关负责人则说,该院今年的毕业礼就是文艺汇演,主要把上课教学与兴趣教学相结合,以独唱、讲故事、篮球表演、童话剧等方式来向家长展示小朋友们过去两三年的成长历程。毕业典礼就是给每一个小朋友一个舞台,一次表演机会。
她说,幼儿园的毕业典礼还是很实在、不花俏。尽管排练有时候很辛苦,但还是很快乐。有的家长还提倡办一场谢师宴来感谢一下老师们的辛勤劳动,但园方拒绝了。她认为幼儿园的毕业典礼不应该办得那么商业化,孩子们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一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幼儿园园长说,毕业典礼对小朋友来说有深刻的纪念价值,对于孩子们今后的成长有重要作用。在她看来,不止初高中和大学才有怀念的地方,每一个成长阶段都值得怀念,幼儿园也应该有。
以前小时候不懂事,觉得毕业离我们遥遥无期,没什么觉得好可惜的,可是一转眼的时间我都出来工作了,以前小时候懵懂的记忆都没有了,觉得好可惜,小时候什么都没留下,如果我小时候也有这种毕业礼就好了。
第二篇:小悦悦事件折射道德缺失 见义勇为是否立法引热议
小悦悦事件折射道德缺失 见义勇为是否立法引热议
连日来,广东佛山两岁女童小悦悦先后被两辆车碾过,18名路人没有施予援手一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8日,广东省政法委、社工委等十多个部门开展“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倡导见义勇为精神”大讨论。
记者今天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了解到,上午11时医院宣布,小悦悦的病情从18日晚上开始出现恶化,医生目前正在进行全力抢救。
今天下午2时许,记者在广州军区总医院看到重症监护房大门紧闭,不时有护士进进出出。虽然还没到探视时间,但门外的通道上已经挤满了前来探望小悦悦的社会各界人士。3时整,记者获准进入探视通道,透过窗口看到,小悦悦带着呼吸机,安静地躺在病床上。医生说,目前小悦悦仍未脱离危险期,拒绝了记者近距离探视。
小悦悦的遭遇引起人们的关注,有无数的好心人或前往看望或捐献爱心。目前所捐善款已逾27万元。
18日下午,广东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代表省委、省政府前往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看望小悦悦,**沉重地说,小悦悦的遭遇令人痛心和惋惜。医院一定要竭尽所能、全力救治,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争取创造生命的奇迹,把孩子救活救好。
**特意拉着救助小悦悦的拾荒阿婆陈贤妹的手,称赞她的义举,并指出,“小悦悦事件”折射出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社会各界要深刻反思如何在社会建设中注重重塑道德规范等问题。
18日,以广东省政法委、省社工委为主,团委、妇联、社科院、社科联等十多个部门参加,针对小悦悦事件进行讨论。讨论话题集中在: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引导见义勇为、扶助弱者的社会风尚?如何唤起社会良知?如何倡导社会主义道德„„
与此同时,广东省政法委官方微博上发出信息,“请停止冷漠,广东将开展‘ 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倡导见义勇为精神’大讨论,问计于民,您在这里的建议将可能成为广东政策法规!”
据了解,大讨论中的一些观点,将可能成为广东省制定相关政策、条例的依据。讨论中有人建议加大奖励见义勇为的行为,为见义勇为立法。
广东知名律师朱永平认为,“小悦悦事件”可以让全国各地都来反思,“广州市可以先行一步,形成地方法规。”但同时他也坦言,对“见死不救”追责,的确涉及一个道德法律化的问题,扩大了公民的义务。他表示,将于11月成立的广东省法学会律师学研究会,会把“对见死不救的行为进行研究和立法推动”作为律师学研究会成立的第一个项目,推动“见死不救”立法。
不过,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王仲兴则认为,针对中国目前的状况,“见死不救”不宜入罪。他认为,“小悦悦事件”反映出的更多的是道德层面的事情,法律是把“双刃剑”,设立“见死不救罪”更应慎之又慎。本报实习生 郭晓琼 郭翔宇 苏卓图 本报记者 叶小钟
小悦悦事件引发全民反思
2011年10月22日 02:4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T|T
9891人参与311条评论打印转发
10月21日零时32分,遭两车碾压的广东佛山女孩小悦悦离开人世,一朵含苞待放的小花提前凋谢。
网络上充满悼念小悦悦的声音。截至记者发稿,仅新浪微博已有几千条相关留言:“天堂没有来来往往的车辆”,“愿天堂没有人心冷漠”„„
一个年幼生命的离去,带给我们的是巨大的心灵震撼,她引发了一场关于道德危机的全社会的大讨论。
人们开始反思:如何才能让社会停止冷漠?如何才能让类似的惨剧不再发生?如何才能让见义勇为者越来越多?
对此,部分律师、学者建议将见死不救、见危不助等行为入罪,也有很多学者表示,与其立法惩处“见死不救”,不如立法鼓励和保障“见义勇为”。
见死不救罪是万不得已的手段 小悦悦事件发生后,广东省各界开展了“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倡导见义勇为精神”的大讨论。
“为了鼓励见义勇为,惩治见危不救,有必要以立法的形式,对见危不救的行为,尤其是对社会特殊人群,作出明确的‘惩恶’规定。”律师朱列玉认为,特殊人群应负担见危施救的义务,比如规定公务人员见危不救,必须受诸如开除公职的纪律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先进人士见危不救,取消各类荣誉称号等。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费汉定认为,“18个路人见死不救,是受社会关系和社会心理影响的,是整个社会缺乏信任的一个缩影,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司法裁判的负面影响。”费汉定觉得,这不纯粹是司法问题,司法应该为改变这种社会现象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事实上,早在2001年全国两会上,就有32名人大代表建议刑法增加“见危不救罪”和“见死不救罪”两项新罪名。2009年,湖北荆州3名大学生为救两名落水少年溺亡,船老板“见死不救、挟尸要价”,再次引发社会对见死不救的立法讨论。
反对将“见死不救”轻易入罪的理由主要是,法与道德的关系不能随意模糊。对于小悦悦事件中18名路人的行为,我们可以谴责他们道德缺失,但不能说他们是“犯了罪”,因为法律并没有规定他们有必须救人的义务。
现实生活中的确发生过公民因为救人而惹上麻烦的事,比如被诬赖为肇事者;或是因为救助不当,扩大了损害;或是救助时自己受到伤害,使许多人在伸出援手之前有了顾虑。这种正常顾虑,如果被定位为一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显然是对刑法的滥用,刑法作为惩处手段,必须恪守“最后的”、“必须的”、“万不得已”的底限。
可以想象,如果见死不救或见危不助成为一项罪名,很多人为此可以一遇事就躲着走,以免牵扯太多麻烦。
真要有什么人出意外了,都躲得远远的,连看看情况再做打算的可能性都大大降低,这就违背了立法初衷。
各地立法不同,同样见义勇为行为待遇不一
目前,我国规范和保障见义勇为行为的法规包括:31个省(区、市)出台的地方性法规中的19个条例、8个规定、4个办法。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地方五花八门的立法必然造成同一种见义勇为行为所受到的待遇不一致,只有通过国家立法来保障见义勇为者的权益、确立褒奖见义勇为行为的制度,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好制度。他建议:“如果制定专门的见义勇为法律还需要一定时间和条件的话,可以考虑先由国务院制定见义勇为行政法规,待实施一段时期后再上升为法律。”
这31部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初步构建起了对见义勇为者的法律保障体系框架,但在这个体系框架内,很多规定仍不完善,各地分歧较多。
哪些行为属于见义勇为?有的地方规定为“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的利益,置个人的安危于不顾,挺身而出,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行为”。有的地方将“协助公安、司法机关和保卫部门抓违法犯罪分子的行为;检举、揭发犯罪行为;提供重要线索的罪证,协助公安司法机关破获重大犯罪案件的行为”归为见义勇为。
重庆市曾经有一个案例,青年何某为救落水儿童献身,然而,根据当时《重庆市鼓励公民见义勇为条例》的规定,何某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见义勇为,因为该条例限定见义勇为必须是“与违法犯罪作斗争”,抢救落水儿童不在此列。
另外,很多省份相关条例都规定,“见义勇为一定要事迹突出”。有人指出,“事迹是否突出”只能作为奖励大小的标准,不能作为认定见义勇为的标准,况且事迹是否突出并没有硬性的评判标准,如果把事迹突出作为认定见义勇为的标准,实践中恐怕难以公平操作。
对见义勇为行为的确认,需要证据来支持。受助者,以及见义勇为行为发生时在场的公民,都是见义勇为行为的目击证人,他们的证言是确认见义勇为行为的重要证据,但现实中,有些受助者害怕支付见义勇为受伤、死亡者的补偿费用,一跑了之,或者干脆不承认被救的事实,见义勇为者受伤以后,很多群众不打电话报警。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袁古洁认为,有必要通过立法明确规定在场的其他公民应有的义务,一旦发生见义勇为行为,在场公民应产生一种特定的法律援助义务,如作证、将受伤者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协助报警等。
广东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朱占同认为,要对见义勇为者进行法律保障,“对于见义勇为的人诉讼的案件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证据规则要对见义勇为的人有利。社会建设是要花钱的,要为见义勇为者埋单。”
保障见义勇为者权益应是政府责任 综观各地法规,大多操作性不强,主要缘于政府保障部门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江西省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奖励保障办法》共有14条,却无一条明确其保障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权利和义务。此外,缺乏强制性也是这类法规的问题所在。《福建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在“法律责任”一章中对行为确认、医疗救治、诬陷报复、工作人员操守、贪污挪用经费等环节作出了“给予行政处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笼统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现行的地方法规中,保障的对象多为见义勇为者本人,偶有提及“牺牲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见义勇为人员”的家人,以及“在同等条件下,享有就业、住房、入学、入伍、土地承包等优先权”。有关专家指出,见义勇为的保障对象不能局限于见义勇为者本人,无论其是否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只要影响了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其家属都应同时被列入保障对象的范围。
《吉林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在“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部分称,“应当给予下列奖励:授予荣誉称号、颁发奖金、其他奖励。”然而,条例全文并未提及明确的保障标准,其他地方法规中大多如此。
“中国好人网”发起人谈方教授表示,应追踪保障见义勇为者,网站将救小悦悦的陈阿婆一家列为网站长期跟踪帮扶的对象,以后他们一家遇到有病治不起,就业、上学等问题,都会给予帮助。
1993年6月,公安部、中宣部、中央政法委等部门联合发起成立了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随后,各地方也相继成立了见义勇为基金会。
然而,基金会的作用也有其局限性,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多年来救助的多是涉及公安的见义勇为行为,比如协助公安机关和保卫部门抓违法犯罪分子的行为,每年救助的对象也很有限。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认为,基金会只是见义勇为奖励和救助资金的来源渠道之一,“基金会只负责见义勇为奖励和救助资金的募集和发放。只有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才是负有全面责任的主体,除了资金保障外,见义勇为公民的安全保障、劳动就业、医疗和其他救济,对见义勇为行为的宣传等,都应当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责。”
情义并未走远 行善需要保障
小悦悦虽然离我们去了。但对小悦悦事件的反思没有停止。从某种意义上,这是一次全民的思想、道德和法纪的再教育。除了痛斥肇事司机、谴责冷漠路人,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弘扬见义勇为的精神,如何用制度保障?见危不救的行为,该不该入刑?昨日,省市的大讨论继续展开,立法与机制保障见义勇为再次成为焦点。
见危不救,该不该立法惩处?
省社工委组织法律工作者座谈,探讨法律保障作用
昨日上午,省社工委以“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弘扬见义勇为精神”为主题召开第三场座谈会,邀请法学研究和法律实务的工作者代表,就“严格执法,维护公平正义”展开讨论。与会者认为,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应该让法律保障好人有好报,也应以人为本,唤醒人性。
●观点PK
见危不救,该不该立法惩处?
小悦悦事件中,路人的冷漠刺痛了大家的心。除了谴责路人冷漠,大力表彰陈贤妹见义勇为的美德,法律又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去维护正义呢?
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广东省人大代表朱列玉说,法律是最低的道德底线。当道德规范已经无法有效调整某种社会现象,而这种现象又亟待解决时,法律就有必要及时介入。“小悦悦事件”传递出,见危不救已经对社会造成危害,为了鼓励见义勇为,惩治见危不救,有必要以立法的形式,对见危不救的行为,尤其是对社会特殊人群(比如公务人员、先进人士、医生等),做出明确的“惩恶”规定。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院长蔡镇顺教授对此持反对意见。“我不赞成对普通公众规定见死不救罪。公众的救助属于道德范畴,不是法律问题。”蔡镇顺认为,道德滑坡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实际上即使立法也无法执行,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副主任李军也认为,小悦悦事件中是一个道德范畴问题,可以通过舆论谴责、社会倡导解决,而且已经有道德规范,如果立了法,如何定罪量刑?因此,对法律和道德需要进行必要的区分,该法律管的归法律,该道德约束的,还是交给道德来解决。
依靠法律,还是唤醒人性?
既然对见危不救进行立法惩处不可行,那么,法律在类似事件中究竟该发挥什么作用?
朱列玉就认为,可以以法律的形式明文规定“好心人免责”,让“好人能够有好报”,免除善良救助者的后顾之忧。发挥法律的指引功能,地方政府应设立专门的见义勇为经费,给予见义勇为者物质、精神上的双重奖励,在医疗、就业、子女教育、证照办理以及税费方面给予优待,鼓励民众见义勇为。
在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朱占同看来,改变当前这种局面,法律保障必不可少。对于见义勇为者的诉讼案件,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证据规则要对见义勇为的人有利。而对于肇事司机的惩处、对于受害人权益的保护法律的作用都十分重要。“没有法律是万万不能的,但是法律也不是万能的。法律和道德要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杨振洪认为,“见死不救”情况的出现,实际上是社会诚信的缺失,有赖全社会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重建人们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教育要提到人性的高度,从教育上唤醒人性。
广东古今来律师事务所律师、广东省人大代表吴青也认为,小悦悦事件是极端事件,不能说明社会冷漠,大部分人是好心人,应该以好人好事激发民众的光明之心。特别是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加强,让文化唤醒良知,温暖人心。
●建议
用经济杠杆鼓励见义勇为
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而利用经济杠杆来鼓励见义勇为行为,也是促进社会善良风气形成的良策。
朱列玉举例说,孔子的学生子路看到一个小孩掉进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为表示感谢,用一头牛作为谢礼,子路高兴地接受了,当时一头牛的价格相当昂贵,大家认为子路太贪心,这让子路很苦恼。孔子听说此事后,对这个子路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这样就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孔子教育学生的经典故事,很清晰明了地表达了经济杠杆对鼓励见义勇为的作用。通过立法形式,明确以经济利益的形式鼓励社会民众见义勇为,也将有助于社会善良风气的形成。
把见义勇为列入法律
“现在道德滑坡的问题出在哪里,是法律的问题。”广东大同律师事务所主任朱永平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唤醒道德。第一,修改广东省见义勇为条例。目前这个法律法规的见义勇为概念是与犯罪行为做斗争。修改中对危险的人的控制和保护义务也应该包括在内。建议增加几个行为,一是他人遇险的时候应该报告,二是保护现场,三是减少危险等行为。要对见义勇为行为给予国家立法保护。第二,建议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开会的时候提交议案,把见义勇为的行为列入法律,把见死不救纳入法律的规范。要惩罚诬陷和讹诈救助人的行为。广东博厚律师事务所主任詹礼愿希望建立“社会救援基金”,为见义勇为者提供经济保障,使其无后顾之忧。社会救援基金包括垫付见义勇为救援对象的抢救费用;见义勇为者的奖励基金;见义勇为者自身遭受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救助、补偿或抚恤费用。
让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佛山传媒集团举行专题研讨会 购买专业服务共保救助
昨日上午,“‘守住底线·给爱力量’社会力量参与‘好心人’救助专题研讨会”在佛山传媒集团举行。研讨会邀请了社会学家、法律人事、人大代表和社会组织代表等专业人士,一起探讨调动民间力量支持的可行性。在小悦悦事件的沉痛教训面前,“情义佛山”如何坐言起行?
与会者在讨论中表示,“情义”二字于佛山并不陌生,更未走远,10月19日发生在顺德容桂海尾新市场的小杰被撞伤、肇事司机及周围群众积极施救的事件,三水老人冒生命危险救助触电女生等实例,都是明证。
观点1
政府购买专业社会服务
“事实上许多市民对社会救助是万丈豪情,却缺乏专业技能。在救助过程中,社会团体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佛科院社会学教授张喜平认为,政府和社会机构应合作保障社会救助。政府可通过购买专业的社会服务,来保障社会救助。广东创誉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小菁直言,救助机构应当灵活,政府机构、民间团体可以通过向社会购买专业服务,丰富救助的服务内容,并借助媒体将日常的救助技能向社会推广普及。
佛山12355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队长邓赞明也认为,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进行救助是当前比较好的一种方式。他介绍,过去的救助服务一直以政府为主,民间组织为辅,各自开展工作,很少联系,从而导致两者服务的延续性、恒久性难以保障。政府购买服务的优越性体现在,一方面有监督机制,政府可以监督中标机构,并提供专业性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服务评估机制的形成,帮谁、怎么帮、给多少钱„„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进行参考。
观点2
见义勇为应享豁免权
广东宝慧律师事务所律师蔺存宝直言,小悦悦事件反映出公众在法律认识上有误区,害怕给自己找麻烦,其实不然。他说,法律的作用在于事前预防,事后救济。公众如何做到既救人,又能自我保护?在这方面,法律的参与很重要。他坦言,作为律师很愿意参与法律援助,但缺少参与的渠道。“要降低见义勇为的风险,要大力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市政协委员、市委党校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建丽认为,“一方面要加强对见义勇为的法律援助,确保义士出现麻烦后,有法可依,不会造成人身或者财产的损失,其二要提高对漠视、反污蔑的成本,最好能够从法律层面上严惩这些人。”
市法律援助处律师谢斌认为,欠缺专业知识、技能,救援者在施救中有可能会再次伤害伤者,加重伤情。对此,他建议见义勇为者应当拥有法律豁免权,免于因这样的伤害而被起诉。
观点3
救助体系要更加完善
广州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认为,救助体系要更加完善,见义勇为免责条款更加细致,赏罚分明,才能扩大民众对救助行为的动力;救助程序也要细化,比如救助者打了110或120到了现场会不会不交押金就不救呢?他认为,救助资金的管理、运行、预防流失也是问题。彭澎表示,应大力发展社会力量,“NGO(非政府组织)不一定是政府的对立面,也有可能是政府的左膀右臂。”
社会上有人提议建立小悦悦纪念碑,但彭澎直言:“还不如建立小悦悦基金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佛山日报记者杨丽东 见习记者黎志惠、张少鹏)
相关律师提出十大疑问 撞人司机为何不下车?
佛山日报讯 记者朱伟良报道: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宣告小悦悦离世后,小悦悦家人一直未有现身。在医院外,小悦悦父亲的代理律师罗德旭向媒体出示了代理本案件的意见,里面提出十点质疑。
罗德旭律师表示,自己通过媒体报道得知小悦悦离世的消息,感到悲伤。他说,自己为小悦悦父母提供法律帮助,双方有通电话联系。但在小悦悦离世后,未能联系到父母二人。他现场再次拨打电话,显示未能接通。他认为,鉴于该案存在一些法律上的特殊,是故意还是过失,定义为故意杀人还是交通肇事,如果故意杀人如何量刑,如果交通肇事是三年以下,还是三年到七年,还是七年以上,都与案件存在关联。所以他提出相关意见,并称相信办案机关的能力。罗律师向媒体记者出示关于小悦悦案件的十点疑问以及建议。他表示,作为小悦悦案的代理律师,相信小悦悦一定希望凶手得到严惩,但同时也不要冤枉任何人,这也是法律精神所在。
小悦悦被碾压的那件事,首先是司机本就有责任。在知道前方有小孩的况下,继续前
况下,他行,因为小悦悦个子矮,司机视线受到了阻隔,在不明确小孩是否离开车前的凭直觉以为小孩走开了,所以一直往前开去,才酿了被压的悲剧。当他明知道被压的况下,为了逃离责任,他不惜第二次碾压逃跑,他害怕被小孩的家赔偿,难道他就忍心那么斗胆那么冷
发现,害怕被打,害怕的再次碾压小生命吗,如果当时他下车救助的话,小悦悦也不会死亡。他当时肯定是怀有侥幸心里逃跑的,不过他那种丧失良心的罪证被记录了下来。
再其次,也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十八个冷漠路声讨路的问题。然后大家就展开讨论,简单的归结于社会道德,没有综合考虑每一个的冷漠,认为是社会的集体冷漠。一些专家则把这件事觉得大家对这件事的看法仅仅停留在表面层面的问题。我个相关的因素,事
网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的。
有一个调查,问题是如果是你在马路看到小悦悦被碾伤后躺在泊中,你会相助吗? 当我写这篇观点的时候,总投票数是543397 票,选择“前去把她移到路边,并帮助”的占24.3%,“不移动她,打电话帮助 ”的占66.9%,“直接离开”的占3.2%,“不好说的”占5.6%。如果是19个的话,那么结果是会有4.6
次前去把她移到路边;12.7次。事实
19个
次不移
把动她,打电话帮助;直接离开和不好说的会有1.7当中只有1个她移到路边,并帮助。那段视频中也没有显示出18个们当中有
从这个调查中我不是去质疑网友们的真实
和诚恳在摄像以外的地方有过拨打120。
当中有打电话救的场景,或许他,因为调查毕竟不是现场,当我们真正在那个现场的时候,我们则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去考虑到底该去怎样选择。模拟投票的思考显然和亲眼看到时的思考不会一样。当时那十八个
不去救助小女孩肯定有他们的想法,没看如我没办法去找他们当中任何一个去做调查。但是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原因。如果说有到,我想那么第二个货车司机或许没有看到。但当他压果不是因为冷,无非就是害怕惹祸
本
时,他会感觉的到。其他的会把事
。他们会担心小女孩的家是一件正义的事,推到自己,纠缠不清。这样的话,救倒有被受害者诬陷的可能,那么更让自己接受不了的是自己的品质还要遭到别体伤害更接受不了的伤害。这并不是空的质疑,这是我们因救助别而受到
来风,已经有很多实例证明这种说法,虽然那
过马路,搀些实例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比如以前报道过很多这样的事件,因为扶老扶摔倒在地
所以们通过这样的事件,总结出经验,不能再掺乎这样的事的们造的心里的负面影响其实是很大的。我在的老而被对方赖
了,而且在法庭,居然得到的是自己被冤枉的裁决。
了。而且这样的事对那
中的时候,就经历
前些想帮助别过这样的事。一个骑电动车的女士被飞车拉到了,摔得很惨,我当时和我表哥就去扶她,结果等她缓过神来,就问我们要她的包,还好当时有围观的告诉她是怎么个事我在路
心群众帮忙作见证,要不然我们真会被冤枉的。所以,从那时起,我的心也冷了。以后的,我心里肯定会有所掂量的。所以说不能一味埋怨
们的冷漠,见到有倒在地而应该充分考虑到冷漠之后的根源。
在汶川地震中有大批的有救落
去汶川地震救援,而且我们经常会看到那些见义勇为的新闻,这样的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但是这样的帮助
诬陷要荣耀的多。但是者的十余名大学生,还有抡车至少不会让被救者赖自己,他们都是冒着生命危险的,但总比被如果大家遇到有摔倒在地的,心里就会有掂量了,大家会想,如果自己去扶了,会不会赖自己。十八个路一方面可能会想我不帮助,会有别
帮助;一方面也会想,大家都不在场,我帮助了,谁给我作证;也有的不想惹事从我们来想的话,这件事怎么也不会赖到她
。而那个老妪就不会考虑这么多,因为,她一个老妪怎么可能是肇事者呢?
说到这不得不让我想到另一个问题,如果,仅仅是个如果,如果当时有小悦悦的家不在场,如果那个
拨打120,如果
又没有钱,那么医院会不会能及时抢救呢,我想我况,由于钱的问题医院也会见死不救。关于医院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因为出现过这样的见死不救,我们家是有法律规定的。《中华民共和执业医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
置。《中华
民共和
执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就明确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的,由县级以动;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
其执业证书;构
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
一年以下执业活
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节严重的,吊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的抢救和诊治,造严重后果的。可是新闻报道的那些公立医院却掉钱眼子里边去了,可见我们的社会已经让金钱充斥了太多太多了,公立医院尚如此,更何况平民百姓呢。家这样的行为,还如何树立
民的信心,这样会严重导致
民对政府对社会的,这是一个很普
有什么抱怨和失望。所以伴随着产生的问题也是政府失信的问题,在如今的中遍的问题了,就是我们的民对政府的信任度大大降低。有
会说,这和这件事关系呢。一些专家在归结小悦悦事件是社会道德问题,并提倡树立社会道德。假如纯粹是道德问题的话,那么政府已经在道德
一些专家教授归结于社会道德问题,这种看法事实要法律的维护和保障。我们比任何一个
是比较单一的,再好的道德也得需
家的道德问
失败了很多次,怎么再引导民众走出好的道德路线呢。
家都要提倡道德的建设,可是别的题似乎不比我们更差,但也似乎不比我们更好。大家会觉得见义勇为的问题不就是道德的问题吗。但是大家忽略了见义勇为所引发的其他问题。所发生的一些事实已经证明,紧靠道德是维持不了的,无论对于被救者还是救法律问题。救者得不到保护,帮助别
者来说。因为一旦出现问题,最后还是会,被别
赖
升到
了,而且法律又出现了对自己不公就是一个的东西,没有硬的审判。这样的道德的存在那还有什么意义呢。道德本的东西作保障,谁敢以
据我所了解,的,我们度了。
试法呢?
外对于这方面的法律是很完善的。所以我们的法律体系还是非常不完善
这个社会的发展的速度和
们思想的变化程家所能想到的东西已经远远赶不外的关于见义勇为的法律不仅会对放弃救助的给予法律惩罚,同时也会对救的给予法律的保护,防止救,能够个
被诬陷。《法刑法典》第223—6条规定“任何
或第三
对均无危于危险中的他采取行动,或者能唤起救助行动,且对其本
前款同样之刑罚”。据了解,根据美险,而故意放弃给予救助的,个发现陌生
某些州法律规定,一
有两个法受伤时如果不打“911”电话,有可能构们助
轻微的疏忽罪。美律是要求和鼓励为乐的,分别是《救援责任法》和《善行法案》。为了能使帮助他
或被告
法庭,美
有一条法律的美德和行为得到保护,做了好事不至于惹麻烦专门用来保护好心,这条法律
做《好撒玛利亚
法》。对于见义勇为,新加坡法律则
咬一,则须亲完全站在保护施救者权益的立场自我门向救助者赔
。惩罚机制规定,被援助者如若事后
医
费1至3倍的道歉,并施以其本罚。关于见义勇为是否在者立法,专家教授各有几见,大家也会有自己的看法。但我觉得我们至少应当保护救
者没有后顾之忧。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这样才能让救
以所说的仅是个的观点,值此,对这个幼小的生命表示惋惜。
第三篇:香港支持占中学生撑伞参加毕业礼被拒颁毕业证引网友热议
香港支持占中学生撑伞参加毕业礼被拒颁
毕业证引网友热议
新浪网11月17日文: 11月15日上午,香港浸会大学举行毕业典礼。在奏起国歌期间,在台下举起黄雨伞并背向典礼台,其后更有毕业生撑着黄伞,上台准备接受毕业证书,但遭校长陈新滋拒绝即场颁授,更一度宣布暂停典礼,并呼吁学生“自重”。
一、网上传播情况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发腾讯、新浪、凤凰等国内主流媒体纷纷对其进行转载报道,并引发大量网友热议。输入关键词“占中学生撑伞参加毕业礼被拒颁毕业证”,限定时间为最近一天,百度共搜索到相关网页结果241571个,百度共搜索到相关新闻567篇,题目为《买官卖官潜规则揭秘:“一二三四把手”都能卖官》的新闻,腾讯网上已有跟帖547条,凤凰网上共有5213人参与讨论,已有945条评论,新浪网上共有14279人参与讨论,已有1534条评论。
二、舆论的观点和看法
1、国旗国歌是一个民族爱国的凝聚,国歌讲述了我们民族的苦难和奋进,如果连奏国歌时最基本的礼仪都不懂,他们不配毕业。网友Y一叶知秋01说:国旗国歌是一个民族爱国的凝聚,国歌讲述了我们民族的苦难和奋进,将述了先人的牺牲和奉献,如果连奏国歌时最基本的礼仪都不懂,他们不配毕业。网友按时说:请注意:这是中国香港浸会大学,如果一个学连奏国歌都不尊重,即代表不爱国,要叛国,试问这样的中国学生可以毕业吗?试问任何一个国家这样的学生可以毕业吗?网友5120334423说:能听上国歌,你得庆幸,为了这个国歌,先辈们付出了多少,这帮小屁孩子恐怕不知道,悲哀啊!他们不配听国歌。
2、表达观点是学生的自由,但不分时间、场合的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是对他人的侵犯!
网友你看灰机灰过来了说:表达观点是学生的自由,但不分时间、场合的表达,是对他人的侵犯!网友地方说:不管怎么样,一个连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民族都不尊重的人,到哪里也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网友观点说:学校不是政府机构,而是单纯的学术机构;毕业典礼也不是政府议会,而是授予学术认可的仪式。学生不分场合,不分地点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根本就是不合道理!学校毕业典礼不是亮出政治观点的地方,支持校长不给他们发毕业证书。
3、一个人连基本的社会道德,人文常识都欠缺的话,为师者当然有权利判断一个学生合不合格毕业。
网友发帖说:支持校长决定,完全正确。首先带黄伞是学生有备尔来,是来捣乱有组织有计划。其二,背对师长是礼节问题,对与错可知。其三,香港已回归大陆,是中国的,你也是中华一儿女。觉的中国不好可以移民,觉的父母不好,你可以离家出走。其四,香港真的乱起来,炮弹乱飞,学校不能上课,工作单位不能去。没有收入,这是你们要的结果吗。网友改革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毕业证亦是师者对学生学业的一种认可,其中亦含专业知识、基础知识、人文道德、品德素养等。一个人连基本的社会道德,人文常识都欠缺的话,为师者当然有权利判断一个学生合不合格毕业。网友房顶上说:那不仅仅是一直证书,还是对一个即将踏入社会人才的肯定。然而那些所谓占中的学生已然不合格,破坏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被别有用心的人当枪使还不知道咋回事儿。
4、香港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有今天是怎么来的,中国走到今曰经过多少人流血牺牲,做中国公民不想尽点义务,尽想些不切实际的东东来影响社会稳定繁荣,支撑校长行为。
网友爱国说:香港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有今天是怎么来的,中国走到今曰经过多少人流血牺牲,做中国公民不想尽点义务,尽想些不切实际的东东来影响社会稳定繁荣,过一两年你们这帮学生再回头看,自己多傻。校长是一个有清醒头脑的爱国学者,做的对。网友范围说: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香港大学也是中国其中的一所高校!既然你们反对中国了为何还向中国的高校领毕业证书呢!陈校长做得很对,学校大门应该挂牌:中国香港大学:而不只是香港大学,大印也是!网友跟我说:支撑校长行为!部分学生的占中行为非法,严重影响多数香港市民的正常生活及工作。这样的人表达诉求只顾个人,不尊重他人和社会基本常理,一点修养都没有。学的啥知识啊!
4、我国是法制国家,坚决不允许港独分子嚣张下去,依法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
网友鹭水月轩说:全社会都或多或少收到了占中行动的影响,为了追求少部分人的利益,这种行为是与全国人民作对!网友封为说:决拥护政府的决定,香港是全中国人的香港.“占中”在形式和实质上都具有违法性,坚决反对。网友改善说:我国是法制国家,坚决不允许港独分子嚣张下去,依法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网友个人说:香港各界应同心协力,支持特区政府依法处置,尽快恢复香港社会秩序与稳定。
(大路:刘航宇)
第四篇:减负新规引热议如何走出减负成空谈怪圈—神尔官网
减负新规引热议如何走出“减负成空谈”怪圈?
临近9月,新的一学期又将开始,教育部日前公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新规”成为了社会各界近期热议的话题之一。回顾学生减负历程,中央、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在最近数十年中都先后推出过减负政令,但始终收效甚微。从事国学机研发工作多年的专家在神尔官网上表示,要有效地解决减负困局,关键在于推进教育均衡,革新人才评价体系,改革中高考制度。
小学生减负欲出新规各方普遍不看好政令效果
被称为孩子们的“第三学期”的暑假马上就要结束了,新的一学期又来临了,中国教育主管部门又出新招,计划给小学生“减负”。
8月22日,教育部发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内容包括“零起点”教学、不留书面作业、一到三年级不得举行考试、取消百分制等,这份征求意见稿公布之后,关于减负新规的争议从未断过。老师们认为,现在的学生负担重大多来自于课外辅导班,减负新规让学校十分无奈;家长们则显得比较焦虑,面对如今的升学和择校压力,如果不给孩子留作业、不考试,孩子如何保持竞争力?而本应该高兴的学生们却开心不起来,有孩子抱怨道“没作业、没考试,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社会各界为何对于本次“减负新规”普遍不看好?从事国学机研发工作多年的专家在神尔官网上指出,原因就在于各地年年减负、学生却越来越累的尴尬现实,年年出台“减负令”,结果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导致官方公信力下降,减负变成一场闹剧。
多年减负成空谈如何走出这种怪圈
对于“中国式减负”,有网友感叹道“我读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在喊减负的口号了,如今我女儿都上小学了,还在说减负,制度看起来都挺好的,可是结果呢?还不是空谈而已。”
早在1988年的时候,国家教委就发布过《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之后的数年也多次发布过“减负”政令,只可惜,每次出台的减负招式,最终都变成了一纸空文。
从事国学机研发工作多年的专家认为,“减负”之所以没有取得实效,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二是中高考制度改革没有取得有效进展,考试升学依然以分数作为选拔学生的标准。
有专家指出,在“分数为王”的升学录取制度指挥下,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学生都无奈地被应试化。在这种大环境下,减负令要求小学不留作业、不考试,只是听上去很美好,即使学校这样做了,校外增负还是会有的。不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学校、老师、学生就都不可能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
第五篇:《悲伤逆流成河》易遥跳河,齐铭顾森西做出两种选择,剧情引热议
《悲伤逆流成河》这部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改编之后的电影,都非常发人深思,一个平凡人的悲惨结局也是让很多人感同身受,在电影版的《悲伤逆流成河》一直是围绕着易遥生病之后的不幸而展开,期间很多关于爱情、亲情也让人非常感动。电影中有两个剧情非常地震撼人心,一个是顾森湘意外摔下高楼,还有一个就是剧终易遥跳河。
在电影的末尾是易遥跳河的剧情,和易遥从小长大的齐铭和深爱易遥的顾森西却做出了两种不同的选择。在跳河之前,岸上的同学们有各种声音,有人说顾森湘的意外就是因为易遥,也有人劝易遥不要跳。而齐铭却是站在众人的身后静静地看着易遥,并没有劝易遥上岸,直到易遥跳下河的时候,齐铭才冲到前面想去救,但是被老师拦了下来。
反观顾森湘的弟弟顾森西,却始终站在大家的前面,离易遥最近。面对大家的质疑,顾森西更是为了易遥辩护,用尽了全身力气叫出那几句无力的辩解。在易遥跳河的时候,顾森西也是冲在第一个,不顾一切地跳下河救起了易遥,但此时的齐铭却根本没有跳河,仅仅在顾森西救上易遥之后拉了易遥一把,对比两人不同的反应,也是让很多网友对齐铭心寒。
剧情也是引起了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喜欢顾森西对易遥的爱,真的不顾一切为了易遥,虽然对姐姐的意外他也非常难过。也有网友表示:越看到后面越不喜欢齐铭,可惜了顾森湘,她发生意外的时候真的不想继续看下去了。还有网友说:如果易遥活下来的话,我想肯定会选择顾森西吧。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