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大电影节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每年8月至9月间于意大利威尼斯利多岛所举办的国际电影节,它与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及德国的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是金狮奖。威尼斯电影节创办于1932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即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在电影黄金年代(30年代—60年代),威尼斯电影节是诸多电影大师的摇篮。
戛纳国际电影节(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译作康城(坎城)国际电影节,创立于1939年,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最顶尖的国际电影节,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是“金棕榈奖”。法国的戛纳电影节因举办地拥有大海、美女和阳光(Sea,Sex,Sun)三大特色而被称为3S电影节。当前戛纳电影节每年定在五月中旬举办,为期12天左右,通常于星期三开幕、隔周星期天闭幕。其间除影片竞赛外,市场展亦同时进行。电影节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和“会外市场展”。
柏林国际电影节(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与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是“金熊奖”。20世纪50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每年一次,原在6-7月间举行,后为与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2-3月间举行,为期两周。其目的在于加强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
第二篇:欧洲三大电影节简介
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奖项有五个,其中美国占了两个(奥斯卡、金球),剩下三个分别来自欧洲三大电影节。
所谓欧洲三大电影节,是指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嘎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这三大电影节中,威尼斯电影节历史最悠久,嘎纳电影节影响力最大,柏林电影节最政治化。它们的最高奖分别叫金狮奖、金棕榈奖、金熊奖。
欧洲三大电影节都有强烈的“排他性”,一部影片只能参加一个电影节,如果“脚踩两只船”那两边都不会给你奖。特别是嘎纳电影节,对只参加它的影片才有好感。不过人家影响力确实大,像《星战前传3》《达·芬奇密码》这样的好莱坞大片都挤破头去那里做宣传。不过这些好莱坞大片都是只参展不参赛,因为即使参赛也不会获奖。众所周知,欧洲三大电影节历来重视艺术电影,排斥商业片。
中国电影人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的表现如何呢?
一、威尼斯电影节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国际电影节,创建于1932年的威尼斯电影节见证了电影百年的发展历史。比如1950年《罗生门》获得金狮奖,让黑泽明登上了世界电影舞台;1972年,电影节组委会给卓别林大师颁发了“终生金狮奖”……
中国电影人第一次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斩获大奖是在1989年,那一年台湾导演侯孝贤的《悲情城市》获得了电影节最高奖——金狮奖。
1991年,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银狮奖。
一年后,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获得电影节最高奖——金狮奖,女主角巩俐获得最佳女演员奖。巩俐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国际电影节影后。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一部影片同时获得两项大奖,是非常罕见的。张艺谋为中国电影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誉。
1994年,那一年,华语电影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大放异彩。台湾导演蔡明亮的《爱情万岁》获得金狮奖; 姜文导演的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虽然影片本身没有获奖,却造就了华人影坛第一位威尼斯影帝——夏雨。当时夏雨还不满21周岁。
1999年,张艺谋再次凭借《一个都不能少》获得金狮大奖,威尼斯可谓张艺谋的“福地”,两尊金狮,一尊银狮,巩俐最佳女演员……张艺谋成为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奖最多的导演之一。这一年,第六代导演张元凭《过年回家》获最佳导演奖,这是华人导演第一次获此殊荣。2002年,巩俐担任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主席。田壮壮重拍的经典《小城之春》获得“逆流”竞赛单元圣马可奖。
2005年,华人电影人再次闪光。李安导演的《断背山》感动威尼斯,最终获得金狮奖,台湾影片《小站》获最佳短片奖,关锦鹏的《长恨歌》获欧洲艺术交流奖,李玉的《红颜》获欧洲艺术CICAE奖。
2006年,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三峡好人》擒得金狮,主旋律影片《马背上的法庭》获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值得一提的是,成龙作为颁奖嘉宾颁发最佳新人奖,冯小刚携《夜宴》在电影节上进行了宣传活动。
2007年,威尼斯属于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担任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四部华语片同时参加主竞赛单元,李安的《色,戒》获得金狮奖,贾樟柯的《无用》获得最佳短片奖。2005、2006、2007,连续三年的金狮奖都被华人导演摘得,这在世界电影史上绝无仅有。
二、嘎纳电影节
作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艺术水准最高的电影节,嘎纳电影节可谓“财大气粗”,每年初夏,全世界数以万计的导演、演员、制片人、记者、影评人和普通观众云集法国南部这个人口不到1万的小镇,参加世界电影的顶级盛会。对于很多参与电影节的人来说,得奖是次要的,看片、交流,甚至做买卖才是最重要的。嘎纳电影节上云集了世界各大片商,每年的电影成交额、交易量是其他几大电影节的数倍。许多国际级的电影大师,包括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马丁·斯科塞斯(《出租车司机》)、今村昌平(《楢山节考》)、史蒂文·索德伯格(《性、谎言和录像带》)、昆汀·塔伦蒂诺(《杀死比尔》)等,都是嘎纳电影节所成就的。翻阅历届金棕榈大奖的获奖影片,不少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四百下》、《木屐树》、《铁皮鼓》、《现代启示录》《影子武士》、《德州巴黎》、《钢琴课》、《低俗小说》《黑暗中的舞者》、《钢琴师》、《华氏911》,等等,等等。华人电影与嘎纳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1975年,第28届嘎纳电影节上,香港武侠电影大师胡金铨的《侠女》获得嘎纳技术大奖。
转眼间15年过去了,1990年,张艺谋的《菊豆》获得嘎纳电影节首届路易斯·布努埃尔特别奖,开启了中国影人在嘎纳电影节上的获奖潮流。
1993年,第46届嘎纳电影节上,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惊艳世界,一举夺得金棕榈大奖,这是第一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华语电影夺得金棕榈大奖。那届嘎纳电影节上,台湾导演侯孝贤的《戏梦人生》还获得了评委会奖(评委会奖是比评审团大奖低一个级别的奖)。关于《霸王别姬》在嘎纳,还流传着一个说法:当年张国荣仅以一票之差落选最佳男演员,因为一位意大利评委给他投了“最佳女演员”一票。这个说法我个人认为不可信,因为嘎纳电影节的评奖方式与奥斯卡不同,奥斯卡每年有上千名评委投票,甚至许多选票是通过邮寄投递的,而嘎纳电影节的评委会仅由不到10个人组成,完全不必投票,直接讨论即可。
第二年(1994)年,大导演张艺谋携《活着》冲击金棕榈,片子很好,但他运气不佳,只获得了当年的评审团大奖(嘎纳电影节和另两大电影节不同,没有弄出个“银棕榈”来,所以评审团大奖就相当于最佳影片的第二名、“银棕榈”)。值得一提的是,《活着》男主角葛优获得最佳男演员奖,成为第一位华人嘎纳影帝。
1995年,张艺谋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获得嘎纳技术大奖。
1997年,王家卫凭《春光乍泄》获最佳导演奖;李安导演的影片《冰风暴》获得最佳编剧奖,但因《冰风暴》的编剧并非华人,影片本身也不是华语影片,因此一般很少提到。1999年,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获技术大奖。
2000年,华语电影在嘎纳电影节上“全面爆发”:姜文的《鬼子来了》获得评审团大奖,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获得技术大奖,男主角梁朝伟获最佳男演员奖;台湾导演杨德昌凭《一一》获最佳导演奖。
2001年,台湾影片《千嬉曼波》获技术大奖。
2002年,中国影片《巴尔扎克与小裁缝》成为嘎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开幕影片。
2004年,张曼玉凭借其在《清洁》中的出色表演,获最佳女演员奖,成为华人唯一的嘎纳影后。同时金摄影机特别关注奖颁给了中国的杨超(《旅程》)。2005年,王小帅的《青红》获评委会奖。
2006年,王超的《江城夏日》获“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
2007年,王家卫的《蓝莓之夜》成为嘎纳电影节的开幕影片,贾樟柯担任短片单元评委会主席。另外,为庆祝嘎纳电影节60周年,5位华语导演应邀拍摄了以电影院为主题的3分钟短片,他们是:王家卫、陈凯歌、张艺谋、蔡明亮、侯孝贤。
三、柏林电影节
三大电影节中,柏林电影节历史最短,现代感最强,奖项设置最接近奥斯卡,但也是一个坚持艺术探索的电影节。
1988年,张艺谋的导演处女作《红高粱》获得第33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这是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世界A级电影节最高奖,当年的张艺谋可谓电影节上的一匹黑马,《红高粱》是一部让人热血沸腾的电影,它彻底颠覆了中国观众的电影审美观。《红高粱》和《黄土地》、《一个和八个》等影片,不但标志着中国第五代导演的横空出世,也标志着中国电影的“《地道战》时代”结束了。1989年,吴子牛的《晚钟》获银熊奖。
1990年,谢飞(101中学校友)的《本命年》亦获银熊奖。
1993年,谢飞的《香魂女》和李安的《喜宴》并列获得金熊奖。两部中国影片,一部来自大陆,一部来自台湾,共同分享柏林电影节的最高奖,可谓一段佳话。1994年,吴子牛的《火狐》获电影节“特别推荐奖”(摄影)。1995年,李少红的《红粉》获优秀单项奖视觉效果“银熊奖”。
1996年,李安的英语片《理智与情感》获金熊奖;严浩的《太阳有耳》获“国际电影评论协会奖”和最佳导演“银熊奖”。这是华语电影在柏林电影节上唯一的一尊最佳导演奖。
2000年,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获评审团大奖银熊奖,这部影片让章子怡走向了世界。2001年,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亦获评审团大奖银熊奖。2003年,《盲井》获艺术贡献银熊奖,张艺谋的《英雄》获特别创新奖。2004年,朱文《云的南方》获非竞赛单元的“NETPAC”奖。
2005年,从摄影师转型导演的顾长卫凭《孔雀》获得评委会大奖银熊奖;蔡明亮的《天边一朵云》获得了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阿尔弗雷德·鲍尔奖及最佳艺术贡献奖(剧本);鄢雨和李一凡凭借《淹没》获得沃尔夫冈·斯陶特大奖(青年论坛):刘佳茵凭借《牛皮》一片获得卡里加利奖(青年论坛)及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青年论坛)。2006年,香港影片《伊莎贝拉》(Isabella)获最佳电影音乐银熊奖。
2007年第57届柏林电影节上,中国导演王全安作品《图雅的婚事》一举夺得金熊奖,这是大陆电影人时隔14年再次获得电影节最高奖。同时,台湾影片《美》获得评审团大奖银熊奖(短片)。
第三篇:华语影人与三大电影节的不解之缘(三篇)
华语影人与三大电影节的不解之缘
(一)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法国戛纳电影节和德国柏林电影节并称为国际三大电影节,在世界影坛享有崇高地位与声誉,是众多电影人梦寐以求的圣地。而在奥斯卡上频频失意的华语影人,在三大电影节上却硕果累累,屡有精彩表现。下面就用几个关键词来简单回望一下华语影人与三大影展的不解之缘。
折桂--因古时科举考试恰逢七八月间桂花开的时候,故借喻高中状元,现指获得第一。从1951年开始举办的柏林电影节,堪称华语影人的福地。1988年,张艺谋处女作《红高粱》喜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中国电影首次在国际三大电影节获至高荣誉。到了1993年,谢飞的《香魂女》和李安的《喜宴》同时获得柏林金熊奖,成就一段佳话。1996年,李安以《理智与情感》再次斩获金熊。2007年农历新年之际,西安导演王全安凭借《图雅的婚事》抱得金熊归。而在2014年,颇为低调的《白日焰火》传来捷报,这部由青年导演刁亦男执导的黑色惊悚剧力获金熊,同时贡献出影帝廖凡。
而历史最悠久的威尼斯电影节跟华语影人颇为有缘。自1989年台湾导演侯孝贤的《悲情城市》一举夺得最高奖项金狮奖后,此后三十年间获奖不断。1992年,金狮奖授予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1994年,台湾新锐蔡明亮凭《爱情万岁》荣膺威尼斯最高奖。1999年,又是张艺谋,凭借《一个都不能少》再夺金狮。从2005年开始,李安的《断臂山》(2005)、贾樟柯之《三峡好人》(2006)、李安的《色,戒》(2007)让华人导演光荣实现金狮奖三连冠,贾樟柯也第一次为我国第六代电影人获得三大影展的最高奖。
相比于在前两个电影节的大红大紫,华语影人在戛纳的境遇可谓黯然。迄今为止,只有陈凯歌以《霸王别姬》(1993)获得过最高奖项金棕榈,而且还是与《钢琴课》一片共同分享。这或许与三大电影节审美口味大异其趣有一定关系吧。
华语影人与三大电影节的不解之缘
(二)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法国戛纳电影节和德国柏林电影节并称为国际三大电影节,在世界影坛享有崇高地位与声誉,是众多电影人梦寐以求的圣地。而在奥斯卡上频频失意的华语影人,在三大电影节上却硕果累累,屡有精彩表现。下面就用几个关键词来简单回望一下华语影人与三大影展的不解之缘。
戏精--原用来形容演戏惟妙惟肖的京戏演员。现多用来形容演技高超、演戏投入、演技受到一致好评的演员。
1992年,巩俐凭借《秋菊打官司》荣膺影后,成为获得三大影展表演奖项的大陆演员第一人。同年,香江传奇张曼玉在关锦鹏执掌的《阮玲玉》以假乱真,勇夺柏林影后桂冠。1994年,姜文携《阳光灿烂的日子》来到威尼斯,时年16岁的夏雨凭借该片荣获影帝,创下威尼斯影帝年龄最小的记录。也是在1994年,张艺谋唯一没有公映的作品《活着》力助葛优摘得戛纳影帝桂冠。1995年,许鞍华的《女人四十》让台湾女星萧芳芳成功夺得第45届柏林影后。梁朝伟则在王家卫的《花样年华》(1997)中表现优异,夺得当年戛纳影帝,这也是香港男演员所获得的最高荣誉。2004年,张曼玉凭依靠《清洁》再获戛纳影后,成为目前唯一两获三大电影节表演奖项的华人。2011年,叶德娴凭借《桃姐》丝丝入扣的演绎摘得威尼斯影后。2014年,内地小生廖凡在《白日焰火》中表现抢眼,成为首位获得柏林影帝的华人演员。
华语影人与三大电影节的不解之缘
(三)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法国戛纳电影节和德国柏林电影节并称为国际三大电影节,在世界影坛享有崇高地位与声誉,是众多电影人梦寐以求的圣地。而在奥斯卡上频频失意的华语影人,在三大电影节上却硕果累累,屡有精彩表现。下面就用几个关键词来简单回望一下华语影人与三大影展的不解之缘。
巨擘---比喻杰出人物,在某一方面居于首位的人物。
在三大电影节史上,张艺谋与李安可并称为华语影坛当之无愧的巨擘级人物。除却两尊金狮和一尊金熊,张艺谋还分别以《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在威尼斯获得最佳影片银狮奖;以《活着》获得第47届戛纳影节评委会特别大奖;以《我的父亲母亲》获2000年柏林电影节最佳电影银熊奖,履历实在辉煌。
而台湾大导演李安,以两尊金熊(《喜宴》1993,《理智与情感》1996),两尊金狮(《断臂山》2005,《色,戒》2007)和两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断臂山》2005、《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013)独步华语影坛,成为目前国际上最炙手可热的顶级导演之一。
现在,张艺谋和李安都只差一株金棕榈便可完成三大电影节最高奖大满贯,而这样的成就此前只有三位宗师级人物(亨利-乔治.克鲁佐(法),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意),罗伯特.奥特曼(美))做到过。让我们共同期待有一天他们能够梦圆戛纳。
第四篇:电影节感想
记首届襄阳大学生电影节
------历尽艰辛,兄弟情深
2011年6月24日晚,首届襄阳大学生电影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万达广场隆重举行。电影节落下帷幕了,看着漫天烟火,我们组委会的成员,我们的志愿者站在台上合影的时候,回首一路走来的历程,我感慨万千。历经3个多月,从新闻发布会,志愿者招选大赛、主持人招选大赛、节徽‘节歌,口号的征集比赛,到开幕式、韩露艺术电影周襄阳高校巡展,最终到闭幕式颁奖典礼。我们汗水总算没有白费,看着那颁奖的场面,我们每个人的眼中充满了喜悦,同时隐含着泪水。从开始组织策划,找领导,困难重重,举步维艰,满眼的怀疑。在王老师的鼓舞下,我们并没有放弃,我们组委会的这帮兄弟齐心协力,最终得到了校党委宣传部的认可。接着外联却困扰着我们,致使活动行程停滞,兄弟们顶着酷热,走上街头,去找商家拉赞助。一次次的碰壁,一次次的被拒之门外,可我们都没有灰心,可随着时间的流失,我们其中也开始有些动摇,有些不愉快,闹分歧。但在昊天,楚河等人的努力下,我们的赞助成功了。我们信心大增,激情澎湃,齐心协力的举办开幕式。我们同时也面临着各界不同的评论,有人评论说我们举办的电影节是“山寨”版的。可我们没有过多的回应,因为我们这帮兄弟自己明白,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襄阳大学生电影节是具有自己特色的电影节,因为里面倾注着我们的汗水与泪水。闭幕式的工作,更加繁琐,而我们分工协作,一部分人在万达广场布置会场,在这之中,最辛苦的是昊天、发财(杨发成)、任诗涵等兄弟。另一拨人则在学校做幕后准备工作。那前一夜我没能入睡。
闭幕式结束后,坐在那里,静静的不想说话,心一下子,似乎空空的,又似乎沉甸甸的。那种滋味不能表达。再回来的车上大家有说有笑。我却望着窗,心中百感交集。回到学校已经很晚了,一天都没有吃饭,兄弟们说吃饭,但寝室要关门,只有无奈的说明天一定要好好的聚聚。第二天我们坐在一起,我们共同举杯祝贺襄阳大学生电影节成功举办,也感谢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也感谢志愿者的辛苦的无偿奉献。我们最后还围着一起唱一曲《朋友》,每个人都落泪了。
我们选择了,我们就坚持到底。就是我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我们不是一个人,我们有一群兄弟。不管遇到任何困难,我们都不会后退,因为我们有兄弟。我们希望努力能够举办下一届电影节,有苦有泪,我们无悔,因为:兄弟。
国山
2011 年6月27日
第五篇:第二届电影节
潍坊市首届大学生电影节(青春文化季)
暨《hi,大学》创刊发布会
一、活动背景
潍坊首届大学生电影节于2012年12月圆满落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各所学校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这种新颖且有趣的活动,都纷纷拿起DV开始记录周围生活的点滴。2013年,联合山东教育卫视,举办潍坊市第二届大学生电影节。
二、活动目的
让已经参与进来的学生进一步提高电影语言能力,吸引更多有兴趣的人参与制作微电影。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用微电影的形式,独特的视角,将缤纷的生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意观念。
三、参与单位
主办方:潍坊兴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hi,大学》编辑部 冠
名: 协办方:
媒
体:山东教育卫视
潍坊齐鲁晚报
潍坊潍城电视台
潍坊电视台
潍坊广播电视报
大众网
四、活动时间
3月—12月
五、活动口号
青春,没有什么不可以!
六、活动内容
活动以学生自拍、自导、自演的方式与潍坊市第一届大学生电影节相结合。聚焦文化品质,以不同内容的DV短片呈现出新鲜灵活的青春文化气息,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参与感,聚焦大众关注。以永久保存的历史感诠释和记录大学生的生活。整合优势资源,汇集当地优势媒体、联动山东教育卫视、线上、线下、网络、报纸、电视360度全视角关注,实现媒体、大众、渠道等立体文化传播体系。优秀作品更可选送到省级电影节参赛。
七、活动流程
2013年6月10日,潍坊市第二届大学生电影节启动仪式。学生创作拍摄制作微电影。
2013年9月25日,潍坊市第二届大学生电影节招募仪式;收集作品。9月26日—10月21日,参赛作品海选,指导老师指导修改。
2013年10月22日,由评委和工作组评选出12部入围作品,上传到潍坊兴成文化传媒官网,学生开始网上投票。
2013年11月5日,潍坊市大学生电影节评选仪式。评委现场打分,学生现场投票。
2013年11月6日—9日,统计网络票数,评委分数,和学生投票分数,计算出总分。
2013年11月10日,潍坊市第二届大学生电影节颁奖仪式。
八、作品要求及活动形式
1、由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原创影片、DV电影;
2、影片内容要求积极向上,反映大学校园文化及社会生活,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3、电影题材:生活记录片、军事片、历史片、传记片、纪录片、音乐片等;
4、参选范围:全市在校大学生;
5、参赛作品分为四组,由活动方安排专业老师带领,进行作品的后期修改、制作,完成作品进行最后比赛。
2013年10月22日,参与作品评选,评委现场打分。
2012年11月10日,颁奖仪式,公布其他奖项,为获奖作品颁奖。
九、奖项设置
一二三等奖各一名,最佳拍摄奖一名,最佳创意奖一名,最佳编剧奖一名。
九、奖品设置
一等奖:
1、奖金、奖杯、证书
2、比赛结束后,由潍坊市兴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牵头,与影视公司签约进行实习。
二等奖:奖金、奖杯、证书 三等奖:奖金、奖杯、证书 参与奖:证书
十一、评审团队
专业评审:各大高校专业摄影老师
潍坊市著名影视专家
潍坊市艺术界名人
大众参评:点映观看通过中国移动短信形式进行投票支持
十二、颁奖典礼
时间:2013年11月10日
地点:山东潍坊学院礼堂
形式:“百花奖”颁奖形式为原型的晚会形式
内容:
1、由专业主持人与大学生主持人共同主持本次颁奖典礼;
2、融合互动游戏、文艺演出、电影片段放映等环节,将颁奖礼做的新颖别致又不乏活力。
3、获提名的选手走红毯,签名板前签名拍照留念。
4、颁奖典礼与电影节高峰论坛相结合,设置影视文艺界及冠名企业知名人士及相关领导现场讲话、访谈、颁奖等环节。
5、晚会现场回报包括现场布置、宣传品、礼品的品牌元素体现,主持人口播等,另外潍坊电视台将晚会录制播出,并给予相关广告、播报等内容回报。
十三、后续
主题:优秀电影校园巡展公映活动 时间:12月
内容:获奖大学生优秀作品,由学校社团组织巡游展演;后续活动是对主体活动的延展,使其发挥持续影响,继续形成热点话题。
十四、投资人回报
广告回报线上部分
1、“XX杯”潍坊市第二届大学生电影节前置冠名。
2、潍坊电视台,潍城电视台,齐鲁晚报特别报道。
3、《hi,大学报》封底广告赠送。
4、潍坊兴成文化传媒官网、《hi,大学》官网特别宣传。
5、hi,大学贴吧、新浪微博官网特别宣传。广告回报线下部分
1、获奖影片的植入合作品牌广告;设置展架、展台。
2、冠名企业品牌与活动相结合的广告语出现在活动全程。
3、带有冠名企业品牌信息的背景、展架、海报在影院新闻发布会现场摆放,其中冠名企业品牌信息以图片文字形式出现。
4、不少于12场的进入院校线下推广活动中,与冠名企业品牌紧密结合。
5、颁奖盛典的活动布景与冠名企业品牌元素、视觉识别元素等紧密结合,背景板带有冠名企业品牌名称及logo。
6、现场宣传展架、条幅、麦标、工作人员胸牌等均带有冠名企业品牌信息。
7、现场工作人员及舞台装饰均与冠名企业品牌主色调相一致。
8、主持人现场口播冠名企业品牌信息不少于4次。
9、邀请冠名企业品牌负责人参与颁奖活动,并致颁奖词。
10、组织方为冠名企业颁发荣誉证书。
11、颁奖盛典现场大屏幕定格画面为带有冠名企业品牌元素的活动logo。
12、颁奖开场前,现场大屏幕滚动播出冠名企业品牌广告片。
13、带有冠名企业品牌信息的颁奖盛典刻录成盘赠送冠名企业。
14、冠名企业可在颁奖盛典现场设置冠名企业品牌文化主题墙和文化体验去。
15、优秀影片巡展期间,影片播放期间中插冠名企业品牌硬广告。
16、影片巡展期间,在放映厅设置冠名企业品牌主题文化展架。主办方:潍坊兴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hi,大学》编辑部。
2013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