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民记录历史 一户宽城人家七十年的变迁
全民记录历史 一户宽城人家七十年的变迁
来源: 新文化网-新文化报 2012-04-27 01:30 编辑:宋文超 【我来说两句儿】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开心网百度贴吧复制0
1943年,父亲把全家人接到长春城里,照了这张全家福,当时小妹还未出生本组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2005年中秋节当晚,徐氏在长亲属欢聚
母亲徐张氏1901年生,属牛;父亲徐致中1904年生,属龙。二老共生下我们四男四女。
我家也是由山东黄县闯关东来到东北的,在农安县对龙山(今新刘家乡)落脚。太爷是铜匠,比较能挣钱,太奶又勤俭持家,所以渐渐置下20垧薄田,一家人平安度日。爷爷25岁就病逝了,只见到了女儿,没见到即将出生的儿子。因是单传,怕孩子不好养活,奶奶忍痛咬下了刚出生父亲右手小指的一节。没过几年,太爷太奶思子心切,也命归黄泉,只靠奶奶一人支撑门户。可以想象,她对宝贝儿子宠爱有加,不愿念书也不勉强,所以父亲只念了三年书就不念了,除了干点杂活,就是看唱本,有些游手好闲,直到18岁结婚。
诚信经商逐渐把店开到长春
1924甲子年初,第一个女儿出生,我父母很高兴;次年末又生下二女儿,虽不甚满意,两人也算将就;又过两年终于如愿生下一个男孩,可没保住,转喜为悲;1930年庚午九月,母亲又生下一个女孩,这回父亲不满意了,对孩子看都不愿意看一眼。连生三个女儿,父亲觉得有些挂不住劲,就要出外闯荡,做生意。奶奶舍不得独生子离家,不肯出本钱。深明大义的母亲就拿出结婚时的首饰,支持父亲到六十里外的农安县城经商。
父亲三五个月才回来一次,家用陷入困境。特别是奶奶死后,才六七岁的大姐和二姐,常去亲邻家借粮,一个萝卜得分两顿吃。1933年初冬,长子徐国卿出生了。为了好养活,取小名叫“买长子”(买来的长生孩子),可仍不遂心,出生不久就哭闹不止,家中束手无策。捎信到县城,父亲急忙赶回,一看孩子病得不轻,赶紧求人套车,拉到农安县抢救。这关过去后,父亲怕孩子再得病耽误救治,索性就把家搬到了农安。
父亲经商的信条是“仁中取利,义内生财,勤俭为根,信誉至上”。父亲充当买卖的中间人,有时买方因故交不上钱,父亲宁可自己垫上,也不失信。因此,由跑行商发展成座商。1936年在农安生下次子后,全家又搬到了长春县开安镇,开了德顺泰杂货店,渐渐成为当地首富。1938年生下属虎的三子,1940年庚辰生下我(第四子),这令父亲喜出望外,更把目标瞄向了伪满首都——新京。
1943年初,父亲把开安店铺交给伙计打理,自己在长春的黄河路(日伪时称三笠町)租房做买卖,城里郊区两处跑。这年暑假,趁孩子们放假,父亲把全家接到城里,并在日本人开的大公茂照相馆照了一张全家福。
一家俩孩子去抗美援朝
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前,进行了三个半月的围城战役。父亲与大哥(当时15岁,已经当大人使了)留守看家,母亲领三儿两女(大姐二姐已出阁)推一辆手推车,投奔到小合隆解放区。在那里我们吃上终生难忘的午餐,深深扎下了“共产党好、解放军亲”的信念。
当年回城后,社会秩序很快恢复,我家的店铺也很快开张,过上平安生活。三姐在胜利公园北侧的吉林省高中读书,大哥在长春一中读书,二哥在长通路小学,我和三哥在天津路小学(时称头道沟小学及二区中心校)读书。
1950年夏天,三姐徐秀芳成为长春市第二批青年团员,思想进步,这年十月抗美援朝时,她积极报了名,是六名女团员中唯一被批准参军的,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女雷达兵。受姐姐影响,大弟徐国卿虽刚读高一,才十七岁,但也愿早日报效祖国,组织上批准他到黑龙江鸡西军工企业当上了军工战士。
一家有两个孩子参加抗美援朝,当时被传为佳话。每到春节,我家黄河路41号的门口都会挂上“光荣之家”的五星灯笼。
后人至今仍住在宽城区
1955年2月8日(正月十六)去沈阳参军的三姐回乡探亲,与三弟、四弟及老妹徐秀彬合影。照片背后三姐给在黑龙江军工企业工作的大弟徐国卿的留言,“国卿存:幸福会见于快乐的家园!三姐3.11”。珍惜团聚之情,溢于言表。此时三哥在西广场三中读书,17岁。我在二中读书,小其两岁,小妹10岁,在黄河路小学。
2005年中秋节当晚,徐氏在长亲属欢聚,由照片可以看出,徐氏后人过着前人无法想象的幸福生活。
这个宽城人家的后代至今仍有大姐家二户、二姐家三户、四妹家一户和我家住在宽城区。徐国臣撰文
徐国臣:自由撰稿人。从事过中学教育、摄影、书法、写作等工作。获各类奖项百余次,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用十余年时间撰写手书线装书三部,其中《长春编年简史》已被长春市档案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