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2012年3月6日在首届全国水运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颁证仪式上的讲话(范文)
在首届全国水运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颁证仪式上的讲话
国家交通运输部副部长 徐祖远
(2012年3月6日)
尊敬的梁院士,尊敬的各位大师,同志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部在这里举办首届全国水运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颁证活动。首先,我代表部党组对获得“首届全国水运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荣誉称号的张志明、祝世华、卢永昌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梁院士、各位大师为水运事业所作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水运行业建立勘察设计大师选拔机制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对水运行业人才培养及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和现实意义。
坚持科技强交,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高质量的水运设施,是水路交通发展的内在要求。进入新世纪的十年来,我国水运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每年建成100多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形成4亿吨左右的吞吐能力。水运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在复杂河口航道治理、山区河流航道整治、岛屿筑港、深水筑港等水运建设领域攻克了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使我国水运建设技术整体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广大水运工程建设者的顽强拼搏和辛勤劳动,更离不开水运工程勘察设计技术人员的开拓创新。全国水运行业涌现出大批专业人才、拔尖人才,为表彰水运工程勘察设计人员所作的贡 1 献,进一步发挥榜样的引导作用,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我部组织评选出了首届全国水运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这是水运行业探索培养自有顶尖人才的重要举措,是带动和促进水运行业勘察设计专业人员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梁应辰院士、谢世楞院士以及已经离开我们的刘济舟院士,是他们联名致函部党组,反映了行业急需设立水运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的呼声和愿望。正是因为他们的呼吁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才有了今天首届评选出来的三名勘察设计大师。
为做好下一步相关工作,我谈以下三点意见:
第一,要深刻认识培养顶尖人才的重要意义。
企事业单位是自主创新促创业的主体,人才是自主创新促创业的关键,事业的振兴最终要落脚于人的创新活动之中。党中央明确指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勘察设计单位是技术密集型、提供智力服务的企业,造就高素质的拔尖人才,是水运勘察设计单位的核心任务之一。为此,我们一方面要下功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又要积极把现有的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交通运输各项事业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专业特长,为我们的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第二,要高度重视,积极发挥大师等专家的作用。
勘察设计在水运工程建设中起到龙头作用,全国水运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是我国水运工程勘察设计队伍中最优秀的人才,是水运工程技术进步的带头人,是交通运输行业的宝贵财富。各单位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在进行一些重大工程决策时要邀请大师参与,特别是一些 重大技术方案的决定,要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
各位大师也要严格要求,珍惜荣誉,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引领行业技术的发展,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要注重培养新人,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特别是各位大师作为行业领域内的权威和领军人物,不仅要努力保持好技术水平上的巅峰状态,切实履行起行业技术标杆的作用,更要洁身自好、坚持原则,切实担负起行业职业操守典范的责任。各单位要把加强人才培养,作为提高设计质量、提高整体水平、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氛围。
第三,要进一步做好今后的评选工作。
在今天的颁证仪式上,有关同志发言,给予部里开展勘察设计大师评选工作高度评价,同时,也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希望水运局会同有关司局,认真总结本届勘察设计大师评选工作,进一步完善评选工作机制和相关标准办法。一定要注意严格标准,宁缺毋滥,不能把大师级美称的总数搞得太多,失去了顶尖的意义。
春天是一个播种的季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让我们把这次评选活动作为培养水运行业顶尖人才的良好开端,作为我国水运工程技术创新发展的新起点,让我们在新的征程中,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乘势而上,开创水运工程建设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徐祖远副部长在全国水运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徐祖远副部长在全国水运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2007年07月09日
同志们: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国水运工作会议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是在新的形势下,部党组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要战略决策和对水运工作的重要指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推进我国水路交通现代化而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
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同志作出了重要批示。国家发展改革委毕井泉副主任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总后军交部刘冀和副部长出席了会议,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务院办公厅及有关部委的领导参加了会议。
部党组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筹备小组。党组成员亲自到地方调研,广泛听取了各方面意见,并就开好会议多次提出了要求,会议准备工作十分充分。
会上,盛霖部长作了主题报告,上海、江苏、浙江、山东、重庆交通主管部门的五位同志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就地方发展水运进行了经验的交流。与会代表围绕培炎副总理的批示和盛霖部长的报告,结合毕井泉副主任的讲话,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内容充实、务实高效,会议开得很好、很成功,大家都有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
下面,我对会议作一简要总结:
一、会议的主要收获
代表们一致认为,本次会议非常重要,也很及时。培炎副总理的批示,充分肯定了水运发展取得的成绩,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工作要求。盛霖部长的报告立意高、内容实,提出的目标明确,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工作重点突出,保障措施有力,对今后一个时期水运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会议主要有以下收获:
第一,统一了认识。代表们一致认为,加快推进水路交通现代化是水运行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三个服务”的重要举措。提出到2020年总体实现水路交通现代化的目标,是部党组认真总结多年来水运发展的实践经验,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准确把握发展规律,审时度势,对水运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代表们认为,各级政府对水运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产业向沿海沿江的布局带来的水路运输需求迅猛增长,为水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目前,我国水运已初步形成了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完善的沿海港口群;基本形成了以“两横一纵两网”为重点的内河航道发展格局;黑龙江、澜沧江航运资源的开发得到了重视;市场体系初步建立,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水运发展的多项指标位居世界前列。到2020年,总体实现水路交通现代化,是具有坚实基础的,符合水运发展实际。
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央提出了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水运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和服务性产业,应充分发挥水路交通在参与国际竞争、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区域和流域产业布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代表们认为,加快推进水路交通现代化,是健全综合运输体系和实现交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内在需要。应充分发挥水运的比较优势,加快水运的结构调整、升级和转型,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应加强基础设施特别是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先进的运输装备,建立健全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水运市场体系,应用现代信息和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明确了任务。代表们认为,部党组提出的推进水路交通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内河航运,不断开拓海洋运输,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实施好的两大关键任务。
我国是一个内河航运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发挥内河航运优势的关键,是要把内河航运的发展放在流域经济、区域经济、城市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中整体考虑,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积极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扩大内河航运的运输需求。同时,应加快内河航道、港口的建设,发展较为先进的内河船队,尤其是应重点解决好内河航运发展的资金问题,要加大政府投资和社会融资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沿海港口、海运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作为港口,在加强能力建设的同时,重点是要调整结构、完善功能,进一步健全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及相关服务业,主要港口要成为重要的物流枢纽节点,实现港城互动、协调发展。作为船公司,要加快发展现代化的海运船队,扩大运力规模,重点是要调整船队结构,大力发展专业化运输船队,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运行的能力。作为政府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港航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完善海运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实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第三,交流了经验,启发了思路。五个省市的经验交流发言,介绍了地方人民政府在支持水运发展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如上海市明确了内河航道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十一五”期,内河航道建设投资将达到100亿元;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洋山深水港区建设;牵头建立了长三角16城市港口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会同嘉兴、苏州地方海事局建立了“毗邻海事紧密合作联席会议”机制。江苏省采取积极利用外资、大胆利用内资、在省财政预算中建立专项资金等办法,多渠道筹集水运建设资金;把公路与水运项目建设的实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资源互补 ;大力推进运输船舶标准化建设,促进运输装备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浙江省加快资源整合,有效利用岸线资源,大力推行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水运建设资金中非政府投入超过100亿元,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促进沿海大物流和修造船基地的形成。山东省出台了加快沿海港口、内河航运发展的意见,实行“以港养港”、对非经营的基础设施用海免缴海域使用金、优先保证全省港口重点工程建设用地等政策,加强疏港交通建设,实现路港之间的零距离对接。重庆市把加快航运发展作为市级相关部门目标管理,并实行问责制度、考评制度、责任追究和奖励制度;每年从市级土地出让金中安排1亿元用于港口码头和航道项目建设,每年在交通规费中统筹安排1亿元,主要用于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等。地方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有力促进了水运的快速发展,值得学习和推广。同时,9家单位做了书面交流,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也值得借鉴。
代表们一致表示,要按照部党组作出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团结协作、凝聚合力,大力发展内河航运,不断开拓海洋运输,共同推进水路交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会议讨论中,代表们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有的代表提出,目前,水运法规的体系还不够完善、层次还比较低,希望加快立法进程。法律法规是行政管理的基础,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交通部将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做好相关工作,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立法资源,积极推进水运立法进程。
有的代表提出,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公益性强,但融资渠道比较单一。我们将深入研究内河航运发展的资金问题,积极探索拓宽内河航运融资渠道的途径。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要形成合力,共同拓宽融资渠道。
有的代表提出,目前,我国船队发展应该加强行业统一指导,解决船队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运输保障。我们将以市场为主导,进一步加强行业指导,加快推进船队结构调整,积极引导船队健康发展。
此外,在会议的分组讨论中,还有代表提出了关于港口资源整合、港口建设费征收、口岸环境、水运信息化、港航企业间的无序竞争、集装箱超载运输、船员培养、航道管理体制、行政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会后,我们将对这些意见进行认真梳理,深入研究、分解落实。
二、贯彻会议精神,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行动起来,深入贯彻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各项工作。
第一,学习好、传达好会议精神。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传达贯彻培炎副总理的重要批示,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盛霖部长讲话精神,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水路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请省厅的同志回去后,及时把这次会议的精神向地方政府领导汇报,争取支持。
第二,结合实际,稳步推进。部党组提出总体实现水路交通现代化的目标,充分考虑了我国沿海与内河、干线与支线、水网与非水网地区水运发展水平的差异性。目前,沿海与内河、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船舶、港口、航道、支持保障系统的发展也不平衡。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总体实现水路交通现代化的艰巨性。条件好、基础好的地区,要率先实现水路交通现代化,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既不要产生畏难情绪,也不要急于求成。
第三,细化目标,落实措施。各地区、各单位要根据会议的部署,进一步理清本地区的水运发展思路,要将各项任务细化分解,提出具体目标和保障措施,明确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加强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第四,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推进水路交通现代化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营造好的发展环境,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加强与各有关部门和相互间的沟通协调,进一步发挥好已有协调和联动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合作、联动机制,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和谐发展氛围。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共同推进水路交通现代化。当前,要积极推动建立促进京杭运河水运发展的协调机制。
第五,要做好宣传引导。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多种形式宣传水路交通现代化的内容、特点,推进水路交通现代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鼓舞行业士气,广泛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要大力宣传水运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突出事迹,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的发展环境和风尚。
三、做好当前工作
今年时间已经过半,做好当前各项工作对全年任务的完成非常关键。我们要按照今年交通工作会议和这次会议的要求,扎实做好当前工作。
(一)强化监管、落实责任,切实做好安全工作。
昨天,盛霖部长再次强调了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就当前做好水上交通安全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我们一定要本着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督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要按照今年已经召开的两次电视电话会议的要求,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狠抓安全生产。要以防碰撞、防泄漏为工作重点,加强对船公司、船舶、船员的安全监管,对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整治,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违章行为。要加强应急体系的完善,加快搜救和水路交通应急通信平台、信息平台的建设步伐,加快长江干线水路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港航企业要切实把安全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加大安全投入,强化安全管理,切实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安全形势稳定。
(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做好防汛抗旱和防抗台风工作。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极端天气可能出现比较多,登陆我国的台风可能比往年偏强,交通部门的防汛工作任务将十分繁重。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早准备、早检查、早安排、早落实。一是要认真按照部关于做好2007年防汛抗旱工作的要求,加强对防汛抗旱工作的领导,各单位领导要亲自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制,严肃防抗工作纪律;二是切实加强台风和汛情的预防和预警工作,加强险情分析,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三是要加强防洪值班工作,确保信息畅通,一旦发生重大和紧急情况,要迅速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作出处置;四是要提前跟踪今年台风可能发生的情况,提前做好防抗台风的准备,在台风来临之前,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对风险隐患情况进行一次彻底的排查,并将排查整治情况及时上报。
(三)保障暑运和重点物资运输。
目前已进入暑期,公路水路客运中的学生流、旅客流等将明显增加,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运输企业要高度重视,针对客流特点制定运输方案,保障运输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做好暑运工作。
今年,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运输需求依然旺盛。保障重点物资运输,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运输组织协调,准备充足的运力,保障重点物资运输,特别是优先安排关系民生的电煤、石油、粮食、农用物资等的运输。要认真分析本地区煤电油运的形势,做好运输准备和应急工作,保障经济稳定运行。
(四)切实抓好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
部党组一直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尽管水运具有能耗低、污染小的优势,但也要抓好节能降耗,进一步提升水运的优势。要大力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专项行动,促进船舶运输节能减排;要优化港区布局和码头设计,加强港口生产调度,做好港口节能工作;要加强运输组织和协调,提高运输效率;要加快修订涉及节能的水运工程技术标准规范,加快制定水运机械设备能耗标准。
(五)继续抓好长江黄金水道和京杭运河的工作落实。
长江沿线七省二市的交通主管部门要按照《“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的要求,加快推进今年的各项工程建设。要加强检查落实,狠抓工程进度和质量,确保各项计划按时完成。要切实抓紧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大项目储备,凡是“十一五”计划完工的项目,应在今年10月份以前完成前期工作。要进一步优化整合三峡通航的业务流程,建立和完善提高效率的长效管理机制;要制定两坝间通航安全管理规定,确保船舶通航安全。
要认真落实温家宝总理的批示精神,按照盛霖部长对充分发挥京杭运河航运作用的要求,重点围绕提高京杭运河通过能力、效率,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方案,在船闸联合调度、为船民提供公众服务上取得新突破。
(六)做好最近出台政策法规的实施工作。
为扎实有效地推进“十一五”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近期已经和即将出台一系列促进水运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落实工作。一是要做好《船员条例》的宣贯和实施工作,加强船员管理,提高船员素质,维护船员利益。二是要实施好《航道建设管理规定》和《港口建设管理规定》,加强对水运建设市场的规范和监管,维护良好的水运市场秩序。三是要认真落实“特案免税”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中资船舶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积极吸引中国资本非五星红旗船舶回国登记。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对水运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航运企业一定要组织实施好,要充分利用好这项政策,促进我国船队的发展。四是港口建设费作为水运建设重要的资金来源,对水运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抓紧修订《港口建设费征收管理办法》,健全管理和使用机制,确保港口建设费的足额征收。
最后,我代表交通部再次对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长期以来对水运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对水运行业广大干部职工为我国水运事业发展做出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让我们把这次会议作为我国水运事业发展的新起点,按照党中央新时期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奋斗,努力拼搏,开拓创新,加快推进水路交通现代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有力保障。
谢谢大家!
第三篇: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在全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在全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坚持科学发展
强化监督管理 推动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
(2008年11月3日)同志们:
这次全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总结近年来公路水运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工作,交流经验,分析问题,把握发展规律,创新管理机制,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任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全国交通运输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得机遇,在不断加大公路水运工程建设规模的同时,狠抓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水平的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在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成效显著。
(一)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从2005年起,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连续3年达到6400亿元以上,2007年达到7776.8亿元,其中公路建设投资达到6489.9亿元。在建高速公路、大跨径桥梁和长大隧道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到去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58.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39万公里,农村公路313.4万公里,全国已有98.9%的乡镇和88.24%的建制村通公路。煤油矿箱等大型深水专业化码头和港口深水航道建设进一步发展,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加快实施。到去年底,港口共拥有生产性泊位35753个,其中万吨级深水泊位1403个;内河通航里程12.3万公里,50%为等级航道,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占7.1%。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监督机构始终坚持以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以法规、标准为准绳,采取监督抽查、现场实测、量化评价等方式,开展了以高速公路、大跨径桥梁、长大隧道、重点水运建设工程为重点的质量安全督查。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公路水运工程领域认真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围绕提升试验检测能力和检测
结果可靠性,开展了试验检测专项治理活动。从部质监总站近年质量督查情况看,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总体质量水平稳步提高。截至今年上半年,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抽检指标总体合格率达到97.9%,比2004年提高了7.9个百分点,路面工程抽检合格率达到97.5%,提高了3.5个百分点,桥梁工程抽检合格率达到95.2%,提高了3.2个百分点。先后建成了杭州湾跨海大桥、苏通长江大桥等一批深水、大跨径、科技含量高的世界级桥梁。隧道工程建设也取得重大突破,相继建成了全长7公里的湖南雪峰山隧道,全长18公里的陕西秦岭终南山隧道。沿海大型港口项目、内河重点建设项目质量状况良好。2005-2007年开展的内河建设工程质量年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水运工程质量呈逐年提高态势,今年上半年检测总体合格率为95.1%,桩基码头检测合格率为94.6%,重力式码头检测合格率为95.2%,航道工程检测合格率为94.9%,均处于较高的质量水平。近年来,先后有润扬长江大桥、沈大高速公路改扩建、山西祁临高速公路、东营黄河公路大桥、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大连港大窑湾港区一期(后6个泊位)等多项公路水运工程,获得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或建筑工程鲁班奖等多个国家级建设工程优质奖项。湖南常张高速公路还获得了第二届“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奖。
全国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形势总体有所好转。今年上半年,公路建设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9起,死亡35人,同比分别下降38.3%和51.4%,安全生产实现了“双下降”。这是去年下半年“8•13”凤凰堤溪沱江大桥垮塌事故后,全行业开展的大规模安全隐患排查和今年上半年实施的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取得的明显成效。通过安全隐患排查和百日督查,形成了行业安全监管的高压态势,各地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一些事故多发地区积极行动,举一反三,收效明显。
(二)法规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近年来,部相继颁布了《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督查办法》、《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指导意见》、《关于严格落实公路工程质量责任制的若干意见》、《港口建设管理规定》、《航道建设管理规定》、《港口工程竣工验收办法》、《航道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等多部管理法规和文件。各地也不断完善质量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陆续发布各类标准规范、安全施工指南等技术与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这些法规与规范性文件的发布,使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部和各省交通主管部门坚持每年组织开展建设市场、质量与安全综合督查等活动,努力使各项法规制度落到实处,取得了积极成效。
(三)建设市场管理不断规范。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始终坚持强化源头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实施动态监管。在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招投标管理,形成了“专家评标、项目法人定标、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监督”的评标体系。部每年都组织开展市场督查活动,结合举报及事故调查,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企业,通报了一批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各地按照部制定的《关于建立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的指导意见》,逐步开展了诚信体系建设。如广东省从2006年起,每年对上一在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和农民工工资等方面做得好的单位给予通报表彰,做得差的列入黑名单,并且与招投标挂钩。辽宁省制定了《质量责任追究办法》,对不良行为进行责任追究,而且拟定了《现场处罚决定书》等法律文书,从行政执法角度对质量违规行为进行追究,促进了市场诚信建设。部制定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专项治理活动工作方案》,遵循“统一部署与分级实施、行业督查与企业自查、培育市场与规范市场、专项治理和建立长效机制、宣传引导和查处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了专项治理活动,对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市场诚信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机构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质监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目前全国共建立省级(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站、局36个,其中2个是参照公务员管理,25个有行政执法委托。大部分省市区均建立了地市级质监站、局,一些地级市还建立了县级质量监督站,配备专职监督人员,开展农村公路质量监督。
二是质监队伍整体素质有新的提高。全国省级公路水运质监机构共有在编人员1192人,地市级及以下质监机构在编人员3832人,总体比2004年略有增加。省级质监机构中的中、高级职称人员占69%,地市级及以下质监机构的工程技术人员占76%。质监队伍的工程技术人员比例、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人数均较2004年有较
大的提升。
三是行业文明建设内涵进一步丰富。按照部的统一部署,组织全国交通质监系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管理和培训,坚持“宁做恶人,不做罪人”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增强质监队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讲奉献、能吃苦、不怕难、敢碰硬的良好形象,涌现出许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获得包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内的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在今年南方部分省份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地震灾害救助中,以四川、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西、广东、北京、天津等省质监站为代表,广大质监工作者积极投身或支援灾区,献计献策,捐款捐物,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交通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灾大爱”的高尚情操。
在近年来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践中,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以及广大建设者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积累了做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许多宝贵经验。主要有:
第一,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为加强质量安全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在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中,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质量安全工作,始终把质量安全作为实现建设目标的重中之重,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坚持以实现有质量的发展和安全发展为核心,抓住不放,用心、用智、用力。不管是主要领导还是分管部门的领导,大会小会讲质量安全,现场办公同样讲质量安全;在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不仅注重质监机构的组织建设,配强领导,广纳人才,而且舍得投入,提高其技术装备的能力与水平。广东、新疆两个省级质量监督机构还纳入了公务员管理,河南、江苏、辽宁、湖北、陕西等省交通厅主要领导定期听取质量、安全工作汇报,研究解决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关心和支持质量监督工作的发展。上海港口管理局对在建水运工程开展标准化平安工区创建活动和预控机制建设,建立“预案、预控、预报、预警”等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这些都为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保证了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有职、有责、有效地开展工作。
第二,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为抓好质量安全工作提供了强大合力。质量安全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近年来江苏、福建等省交通厅注重条块管理结合,加强与本省安监局、建设厅、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沟通,加强水上作业时与海事部门的协同配合,将行业管理和地方政府管理横向结合,联合发布各种质量安全管理文件和地方标准,强化责任环节,实现质量安全管理网络化,抓住质量安全管理的核心要素,做到了质量安全责任落实。浙江、广东积极探索市场信用等级评定与银行、工商、保险系统联动,相互支撑,整体推进,形成合力,促进了质量安全工作的发展。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中国公路勘察设计协会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组织会员单位开展质量安全工作的技术培训与交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为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三,建设各方质量安全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为确保工程质量与实现安全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针对公路水运工程建设特点,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咨询监理、质量监督等各方的质量安全工作法定职责得到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强化了各项质量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特别是在许多重点工程建设中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如苏通长江大桥建设实施的网络化、单元化、精细化质量管理,实施的质量动态巡查体系,推行足尺试件制、首件认可制等责任管理制度,有效地控制了工程质量,分项工程的合格率和优良率均达100%,各项技术指标均优于设计和国家标准。杭州湾跨海大桥在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为根”的安全生产理念,坚持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从环节抓起,从细处入手,在极为复杂的施工环境条件下,未发生一起重伤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创立了桥梁建设安全管理的新典范,受到国家安监总局和交通运输部联合表彰。山东省交通厅在重点工程建设中,大力实施以“专业人员管理,专业机构检测,质量管理责任细化,质量管理程序细化”为主要内容的“双专双细化”管理模式,形成了全过程、无缝隙的工程管理机制。北京市道路工程质量监督站采取发布质量指数,量化质量水平等做法,始终保证工程质量处在可控状态。河南省交通厅对高速公路建设严格管理,发扬“铁面孔、铁手腕、铁心肠”的“三铁”精神,采取“三阶段”验收的做法,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在建设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仍然保持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稳步提升。多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从业单位,把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广泛进行教育培训,进一步夯实了质量安全
工作基础。如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明确质量安全考核目标,突出一把手负责制,抓好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实施“质量安全护照”,对作业人员实施动态监管,开展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化研究,加大质量和安全生产投入,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四,科技进步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为实现质量安全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着力点。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不断拓展,建设环境、建设条件、建设技术等都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出了更高、更富有挑战性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实现交通建设通达的基本目标,更要实现安全、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有科技进步、技术装备作为基本的支撑条件,没有这样的支撑保证,是不可能建设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的,也更无从谈起跨入世界交通建设技术强国之列。近年来,部和各省区市以重点项目为依托,充分发挥公路水运建设从业单位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多项科技攻关和研究,开发应用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如数字化规划技术、自动化勘察设计技术,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成套筑路技术,大跨径桥梁和长大隧道的设计、施工成套技术等重大成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科技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推动了公路水运工程建设的技术进步。润扬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连岛工程、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秦岭终南山隧道、上海洋山港和正在建设的沪蓉西高速公路的建设都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第五,各级质监机构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为质量安全形势的稳定好转做出了重要贡献。做好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管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相结合。一方面,对督查中发现的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另一方面,通过质量安全督查、质量安全状况分析、监督人员培训等形式,指导促进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近年来,部质监总站和各省级质量监督机构,建立健全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督查制度,细化工作内容,明确督查标准,对发现的问题以项目质量安全督查意见书、督查通报等方式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检查落实情况,做到管理闭合;注重养成秉公执法、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深入施工现场,生产一线,对关键施工部位和关键工艺,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尽最大努力,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这些做法应当继续坚持,同时要不断探索加强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
第六,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社会舆论的普遍监督,为加强和改进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提供了外在的推动力。社会的文明进步,使人民群众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大了监督力度。同样,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也得到了全社会的热切关注与支持。通过改进事故信息收集报送和处理办法、完善质量安全问题举报调查处理制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监督等一系列措施,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参与质量安全监督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扩大,我们有些公路水运工程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就是通过媒体曝光或群众举报得以查处的。因此,进一步扩大建设项目的透明度,推广河北省高速公路建设“十公开”经验,不仅是基础设施建设反腐倡廉工作的要求,也是提高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同志们,成绩和经验来之不易。这是在“九五”、“十五”奠定的坚实基础上取得的,也是全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广大干部职工奋发进取、恪尽职守取得的,更是推动我们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新起点。在这里,谨向全国从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广大干部职工,向关心和支持交通建设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新挑战
今年以来,我国相继夺取了抗击年初南方部分省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但也出现了“三鹿”奶粉事件以及山西省襄汾县尾矿库溃坝事故等多起重大质量与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些地方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反映出一些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作风飘浮、管理松弛、工作不扎实,有的甚至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对这些事件及其后果的严重性必须充分估计,对其中的惨痛教训必须牢牢记取”。总书记用“缺乏四个意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安全生产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用“两个必须”警醒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同时,中央和有关地方政府采取果断措施,有关领导承担责任,引咎辞职,直接
责任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这些事件尽管不是发生在交通运输行业,但也给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充分认清当前工程质量、安全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和需要迎接的新挑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三个必须,三个始终”,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第一,必须充分认识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的长期性,始终把质量安全工作作为交通发展的永恒主题。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尽管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大规模建设,公路水路工程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巨大成绩,但有效供给能力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公众多元化出行需求急剧增长的需要。今年8月下旬,张德江副总理来部调研时,强调指出,交通运输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仍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时期,要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交通运输发展,继续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入,加快交通运输能力建设。还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科学设计、科学施工、科学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张德江副总理的重要指示,明确了新时期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大建设、大发展时期要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我们要继续保持交通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就必须充分认识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的长期性,在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把质量和安全工作作为交通发展的永恒主题。要充分认识到抓好交通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既是交通建设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也始终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建设工期成本与安全生产投入等关系上,一些地方常会出现工作不实,措施不力的情况,概括起来为“五硬五软”现象:一是嘴上喊得硬,实际行动软;二是表现形式硬,实施内容软;三是出了事故硬,事故过后软;四是迎接检查硬,隐患整改软;五是效益指标硬,安全投入软。这些都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相适应的,也是工作作风不实的表现。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真正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制,绝不能对工程质量和安全麻木不仁、置若罔闻。
第二,必须充分认识工程质量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始终把对事故的“零容忍”作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核心理念。从今年上半年各省质量监督抽检和部组织的质量督查结果看,全国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的抽检指标总体合格率超过90%,总体质量较为平稳,但也不能盲目乐观。高速公路附属工程、路面工程和隧道工程质量抽检指标均为小幅下降,安全设施工程质量下降明显,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工程总体质量也有所下降。从管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看,离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比如,有的是施工组织设计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有的项目施工工艺不规范;有的项目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流于形式,工程实体质量安全问题突出;有的项目施工单位不按设计图纸施工;有的施工单位未经许可擅自变更设计。
安全生产形势尽管今年以来出现了“双下降”的好势头,总体处于平稳好转态势,但按照历年事故统计规律,下半年是事故高发期,能否实现全年安全形势稳定好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近两年发生的董家山隧道瓦斯爆炸事故和凤凰堤溪沱江大桥坍塌特别重大责任事故,以及近期重庆市连续发生的2起交通建设安全生产事故,共造成14人死亡。这些事故暴露出安全生产工作的诸多不足。从管理上看,不少地方还存在“四重四轻”现象:一是重教育形式,轻教育效果;二是重管理人员教育,轻一线人员教育;三是重经济处罚,轻机制建设;四是重事故后处理,轻事故前防范。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重特大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害。我们一定要痛定思痛,深刻吸取血的教训,切实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坚决遏制住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的势头”。这是总书记对我们工作的明确要求。公路水运工程质量方面存在的程度不同的问题,安全生产形势还不容乐观,是我们不能回避和必须正视的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质量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始终把对质量安全事故的“零容忍”作为核心理念,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
第三,必须充分认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始终把抓系统管理作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根本措施。工程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就决定了工程质量安全
工作是一个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工作,必须用系统论的思想,树立全过程、无缝隙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形成一环扣一环的管理链条。对照这个要求,目前在质量安全管理上还存在四个薄弱环节。一是制度不落实。不是没有制度,而是制度落实不严格、落实不到位、落实不彻底;二是工期不保证。违背科学规律,盲目赶工期现象屡禁不止。这种违背科学规律办事的结果,导致了部分工程粗制滥造,形成了较多的质量安全隐患,有的甚至酿成事故,给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三是设计不精细。有的项目设计往往对施工考虑不周,有的与施工严重脱节。有的项目设计存在错漏碰现象,导致变更频繁,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四是有的工程试验检测数据科学性真实性值得质疑。工地试验室缺乏独立运行的客观条件,受外部人为干预较多,工程实体质量与试验检测报告形成两张皮,检测数据的客观性、公正性受到影响,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未能真正发挥。这些问题不是偶发的,有的是长期积累的,有的是未能从根源上解决导致的。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解决这些问题的复杂性,主动接受新时期质量安全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使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始终走在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上。
三、全力推动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再上新水平
“十一五”后两年,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的目标任务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落实建设各方责任为重点,以创新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为保障,以强化精细化管理为主线,注重发展质量、安全和效益,实现公路水运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当前,要着力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居安思危,切实增强质量安全意识。从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看,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工业化、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根据国外的经验,发达国家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时,是事故易发、高发期。2006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2042美元,2007年达到2456美元,应该说,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已进入高风险阶段,经济高速发展与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所处的发展阶段看,也处于一个质量和安全生产事故易发和多发期。目前在建的工程中,山区公路、桥隧工程比例较高,农村公路比重大,公路水运建设呈现出项目多、分布广、摊子大、情况复杂、差异性大的特点。公路水运建设市场受宏观经济调整和物价、人工费上涨因素影响,建设成本不断提高,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各种矛盾进一步突出,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加剧。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极端气象灾害频发,由此导致的地质灾害不断出现,“百年一遇”和“五十年一遇”的突发性灾害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到公路水运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要继续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国务院决定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抓紧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民生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因此,公路水运工程建设任务依然繁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研究和解决本地区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把握工程质量安全工作规律,始终保持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处于可控状态,始终保持工作强势,始终把质量安全作为硬任务、硬指标,作为检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效的标准,把质量安全工作切实抓紧、抓细、抓实、抓好。
(二)强化诚信,进一步规范建设市场管理。
要以建设项目为载体,以从业单位业绩信用等级评定为主线,全面推进交通建设市场规范化管理。一是要加强诚信管理,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按照部《关于建立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目前,一些省已经开展信用体系建设,有些省已将信用评价结果体现在工程管理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反映了企业的真正业绩,促进了企业间公平竞争。但就全国而言工作进度不一,标准不一,也影响了全国统一信用平台的尽早建立,难以形成惩治失信行为的合力。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各地交通主管部门必须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推向深入。部将从行业层面,考虑研究制定统一的“公路(水运)工程建设从业单位信用等级评价办法”。初步思路是,以建设项目为载体,依据各中标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表现的质量、安全、装备投入、技术能力、管理水平等业绩,通过质量鉴定、工程验收等方式进行信用等级评定。今后,在工程招投标工作中,项目业主对中标单位的选择,不再是简单的看企业资质,更重要的是看企业在以往建设项目中的业绩表现,使交通建设从业单位立足在做好每一个项目,取得好的信用等级基础上,方有可能赢得更多更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二是要加强招投标监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要严
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部的有关规章规定,公开透明,阳光操作,维护招投标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充分发挥信用等级评定的作用,选择信用好、有能力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和人员,做好建设项目的实施。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把精力放在加强对招投标工作的规范和监管上,以身作则,不打招呼,对暗箱操作、违规操作的行为要从严查处,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三是要加强合同管理,兑现履约承诺。合同一旦签订,就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依据合同履行各自的职责,兑现各自的承诺。要坚决杜绝一流队伍投标、二流队伍签合同、三流队伍进场的违约行为,这是从源头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基础。在公路(水运)建设从业单位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建立后,凡是在项目实施中有此类表现的,都要在信用等级评定时给予处理。我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合同要消灭霸王条款,改变合同履约只注重要求承包方履约而忽略建设方履约的不公平现象。要通过索赔和反索赔这个杠杆来维护合同双方权益。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工程分包和劳务分包管理,打击违法转包行为。工程分包和劳务分包问题是当前工程建设项目上普遍存在的,不能回避,更不能不管。这个问题的存在有其合理的因素,也加大了管理难度。但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不正确面对,就难以落实质量安全责任,难以根治质量安全隐患。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认真研究工程分包和劳务队伍管理问题,主动应对,严格规范,建立健全工程分包和劳务技能培训、上岗考核等准入管理机制,严厉打击非法分包、转包等失信行为,真正构建起一个诚信、守责、公正、公平的交通建设市场体系。切实维护建设市场秩序。
(三)突出重点,切实加强项目管理。
要以“三个合理”和“三个关键人”为主线,全面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三个合理”即合理标价、合理工期和合理标段,这是有效实施项目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所在。提倡合理标价,排除低价抢标,是当前在项目管理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保证建设项目质量安全,从业单位良性发展的必要保证和前提。一味追求低标价,超出常态的非理性标价,只能加大不可预见的风险,也不可能有体现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工程实体建设成果。保证合理工期,这个问题我已经强调多次,2004年沈阳会议和2007年云南会议上都讲过,但是这个问题仍然存在,仍然是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我想这里既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基础设施有更加迫切需求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少数领导片面追求政绩的结果。由于搞献礼工程、搞节日效应或工程前期实施拖拉,后期关死竣工时限等赶工期,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教训太多了。在这里要再次强调,并希望各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领导也要常讲,并在操作层面上予以落实:工程设计应满足规定设计周期,不得简化勘察和设计内容。施工明显压缩有效施工工期的,必须要有相应措施并经专家论证,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此要严格把关。对不讲科学、盲目蛮干的,质监机构要强化检查力度,并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合理划分标段,就是要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特点和技术要求,使有能力的施工单位的人员、设备、管理技术等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配置,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程序化工作,信息化管理,使项目的实施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同建设单位一道,齐心协力把建设项目实施好。在众多的工程实践中,我们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是不少的,要牢牢汲取。“三个关键人”就是要选好项目法人、项目经理、项目总监。一个建设项目的成败是与这“三个关键人”密切相关的。对他们不仅要求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要懂工程,会管理,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善于吸收新技术,始终保持进取心,不断探索工程建设管理的新机制,牢牢把握建设项目管理的主动权。因此,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抓紧培养和造就一批合格的,乃至优秀的“三个关键人”,不仅为推行现代工程管理制度创造条件,还是我们实践科学发展观,保证交通建设项目实现目标要求的最基本的保证。各地要务必加大在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四)狠抓源头,切实提高工程勘察设计质量水平。
要以“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勘察设计新理念为主线,进一步打牢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和安全基础。要制定和落实勘察质量责任制,逐步建立完善勘察质量评价档案。工程设计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行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设计理念,注重精细设计,倡导作品设计,大力推行标准化设计。要加快建立桥梁隧道等建设方案风险评估制度,提高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和防灾减灾能力。要坚持安全发展的设计思路,方案比选和实施中要充分考虑安全投入,不能为省一点投资,而给安全生产和运行留下隐患。要建立健全设计质量责任制,完善责任追究办法,增
强设计单位提高设计质量的内在动力和约束机制。项目实施过程中,设计单位要认真做好后续服务,严格技术交底,特别是要加强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的交底,要把督促检查施工过程是否准确反映了设计意图,作为设计后续服务的重要内容,推行动态设计,更好地配合和服务于工程施工。这些都应在信用等级评定中予以体现。
(五)精细施工,大力推进施工组织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要以精细化管理为主线,全面加强施工组织和施工控制。施工单位要充分发挥其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主体作用,特别是要抓细节,抓工程的各道工序、工艺的各个环节、管理的各个要素。一是要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原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安全的基础。施工单位要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控制进料渠道,确保供应环节的可靠性。对进场原材料要严格进行质量检验,发现不合格材料要及时坚决清退出场。二是要强化施工工艺控制。要严格执行技术标准、规范与操作规程,规范、优化施工工艺,严格细节管理,形成一环扣一环的工艺链条。要大力推行规范化、标准化、机械化施工,切实提高施工工艺水平。三是加强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劳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工程质量与安全,归根结底要靠工程一线的作业人员精心施工来实现。搞好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关键在一线作业人员。要通过质量安全教育培训,使作业人员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和操作技术水平。同时,在具体工程实施中,要切实做好技术交底,特别是对关键施工部位和关键工艺,使每个操作者都能够对自己如何规范地、安全地操作,做到心中有数,养成良好习惯,以减少人为失误,从根本上实现工程质量安全目标。
(六)做强监理,着力推进监理行业树新风活动。
要以开展“监理企业树品牌、监理人员讲责任”的行业新风建设为主线,全面推动监理行业的职业化进程。今年4月,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组织了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发展20年回顾活动,把政府有关部门和交通监理行业的同志召集在一起,共同探讨交通建设监理的发展途径,这件事做得很有意义。有关监理行业健康发展的问题,我在回顾活动中也谈了一些意见。我在这里想强调的是,全社会特别是交通行业上上下下都要关心和支持监理事业健康发展,全力推进“监理企业树品牌、监理人员讲责任”的行业新风建设活动。部专门下发了“通知”,对开展这项活动进行部署,希望各地结合自身特点,组织好这项活动,扎扎实实,务求实效。要以“监理企业树品牌”为抓手,推动监理企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推动监理企业的诚信建设,推动监理企业整体技术、装备、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我国交通建设监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监理人员讲责任”为职业道德建设平台,在监理人员中强化“宁做恶人、不做罪人”的责任意识,增强做好监理工作的事业心,使命感,使监理工程师队伍真正成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管理力量,推动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和监理工作职业化进程。
(七)科学检测,把住工程质量控制关口。
要以“不出假数据”为主线,严格规范工程试验检测工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发展,进一步突显了试验检测数据对保障建设、指导施工、控制工程质量的基础性作用,密切关系到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生产,也关系到运营期建设项目投资效益的发挥。加强试验检测管理,除了按规程、规范有序工作外,最基本的要求是“不出假数据”。一是要积极推进试验检测体制改革创新,积极培育、发展独立公正的第三方检测市场,探索业主单独招标,选择通过等级评定的试验检测机构进行工程质量控制的管理模式。二是要深化试验检测市场整顿,进一步规范试验检测市场秩序和检测单位的从业行为,严肃查处试验检测数据、资料造假等违规行为。三是要着力加强试验检测能力建设,提高试验检测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实行试验检测数据质量负责人责任制度。同时对于试验检测规范、规程中某些检测指标、频率规定脱离实际的问题,要本着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加以调整,逐步满足公路水运建设发展的需要。
(八)管理创新,不断深化质量安全监督工作。
要以“责权一致”为主线,不断创新和完善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体制与机制。这里的“责权一致”,是指监督机构所拥有的工作职权应当与其所承担的责任相适应。如果监督机构有责无权,不仅会使监督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束缚,还可能导致无法完成监督任务;如果是有权无责,必然会助长不良作风,进而影响监督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由于各地的情况不同,监督工作责权不统一的问题,也客观存在。要实现“责权一致”的目标,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体制与机制,同时要取消和废止“越位”,调整和归并“错位”,规
范和完善“缺位”,更加有效地发挥政府监督的权威作用。一是加快完善相关技术规范。深入分析监督
重点,在继续执行和落实《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督查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监督技术规范体系,规范和指导全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不断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规范性。二是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督查结果分析评价系统。加强对监督抽查结果的科学分析,把握工程质量安全状况变化规律,建立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的督查结果分析评价体系,使督查结果成为衡量公路水运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技术和施工工艺水平、从业单位信用等级的重要依据,并指导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是明确工作重点,增强监督工作有效性。监督工作的主要载体是工程项目。要增强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就必须把质量安全要求督促落实到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各个环节的有序衔接上。要坚持以“零容忍”的责任心贯穿于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全过程。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要加大督查频次,拓宽督查内容,强化跟踪督查整改结果。在质量与安全督查上,主体工程与附属工程、高速公路与农村公路没有免检区,没有宏观与微观,均应按相应的标准规范严格要求,严格监督,切实提高监督工作有效性。四是加大督查结果的处理力度。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与教训,我们要更加重视督查结果的处理工作,进一步提高督查的权威性和威慑力。严格执行通报、曝光、整改、处罚等处理措施。特别是对交通建设市场中的弄虚作假、掺杂使假等行为必须予以严厉打击,彻底杜绝,决不能熟视无睹、麻木不仁、任其所为。
(九)依靠科技,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支撑作用。
近年来,部和各省区市以重点项目为依托,组织开展多项科技攻关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涉及工程质量安全的技术难题仍有很多,如路面耐久性技术研究、地质灾害防治,安全防护、风险评估等。为此,必须要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加大关键技术的研究力度,鼓励企业结合重点项目建设,针对工程实际需要,自主创新,深入开展工程质量安全关键技术、工艺、工法和检测技术的研究,推广、交流先进的工艺、工法以及节能型材料,大力采用成熟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限制和淘汰落后的设备、工艺和材料,提升科技进步对工程质量安全的贡献率。要加快标准规范的更新、完善工作,以更好地适应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同时还要积极引进消化国外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技术,通过引进和借鉴,缩短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重视技术进步推动质量安全工作上水平的同时,我们也要增强安全文化建设的软实力,坚持“以人为本”,把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落脚点体现在项目建设、施工、监理等从业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上,体现在一线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上。通过安全技能培训,使从业人员掌握防止各种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的基本知识,通过应急演练,使从业人员能在突发事件时沉着应对,减少伤亡和不必要的损失,使工程项目的实施牢固建立在软硬实力兼备的基础上。
(十)警钟长鸣,切实加强质监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公路水运工程建设的特点和监督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打铁必先自身硬”。这说明,加强质监队伍的规范化建设,是做好质监工作的必要条件和先决条件。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对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领导。切实加强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要以优良的建设质量、安全的生产成果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要全面提高质监队伍素质。通过强化实践和理论培训,使从事质量监督工作的人员成为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专门型人才,确保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坚持责权一致,严格自律,严禁利用手中的质量监督权和处罚权谋取私利。要加强廉政教育,加大制度落实力度,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问题的产生,真正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不负使命的质量安全监督队伍。
同志们,在交通运输业仍处在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时期,做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质监机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科学发展,强化精细管理,勇于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