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学前班教育与“幼小衔接”
一、当前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幼小衔接”教师的观念有所更新,但缺乏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调查中发现学前班教师纯知识角度的准备观(即认为儿童入学前最重要的准备是学拼音、认汉字,使学生上学后学习“不吃力”)已被全面的准备观所代替。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儿童的入学准备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自理能力、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准备。但是,认识方面的提高并不等于教育行为有了转变,在绝大部分乡镇,特别是市内学前班和个体幼儿园,主要教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如教拼音、认写汉字。一节课让幼小的儿童写一篇田字格作业,不光是独体字,有的字要有十多笔画,甚至要有廿画笔顺的字,一节课要算十到二十道算术题,小小的年纪,就要背上沉重的纯知识学习的课业负担,这种把小学的知识当作学前班主要教学任务的做法很不恰当。他们没有把全面、综合的准备观转化成为具有幼儿年龄特点的,易于幼儿接受的教学内容。幼儿识字、书写量半学期少则在300字,多则在300-500以上,这相当于小学一年级教学大纲要求的识字量,有的甚至连小学大纲都超出了。违背教学规律,摧残儿童身心健康。
2、作业内容丰富多样,但仍有部分作业小学化由于教师准备观发生了变化,所以部分学前班的作业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在一些正规的幼儿园和幼师专业毕业的教师所在的学前班,作业内容扩大到观察作业(例如:语言课讲到四季,让幼儿回到家里或到街上、去农村亲属家、旅游活动等,观察四季的特点。讲到家电、家具等让幼儿回家观察家里的各种电器,作用、特点使用常识和注意事项等)口头作业(用简单的词语说话,与成年人对话等)手工绘画作业(如画些儿童自己喜欢的这样的作业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为上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但也有一大部分乡镇特别是市内的个体幼儿园,他们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要求,除上课教超大纲的内容外,留作业也是量很大,内容单一,清一色的文化知识,字少则10个,一字一趟,多则20个,一字一趟,另加数学题10-20道,并有100以内的加减法,还有混合运算的题。
3、游戏“进入”学前班,但形式单一,时间短游戏对促进幼儿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一般的课堂教学,教师都注重在30-35分钟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或两个以上游戏,以缓解幼儿的学习疲劳和再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但时间较短一般都占课堂时间的2-3分钟,有些生硬的感觉。有的教师游戏的穿插与设计不尽合理,本来讲的知识正在上下衔接点上或幼儿正在兴趣浓、注意力集中时,教师却突然说小朋友学的很累了,咱们轻松一下,一下子把学习的积极性打消了,再捡起来讲就没有那种先前的火爆劲了。最缺乏的游戏还是那种单独的利用一节课或1小时或者再多点时间设计的符合某种学科的某个内容的游戏设计。如:根据语言课当中的故事,看图讲述、续篇故事,而设计的“角色游戏”。数学课中的内容如:数的组成与分解、对数、序数、认识几何图形等,而设计的智力游戏,科学活动内容中,利用几何图形造房子等(结构游戏)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学前班教师对于促进幼儿想象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游戏还不了解,不会指导,只是狭意的理解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是在课堂设计一点游戏,平时活动很少有单纯的游戏活动。)有的教师搞单纯的游戏活动,也无外乎是户外体育游戏。说明他们对游戏含义的理解较窄。
4、幼儿上课时间偏长,我们所到之处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看到的课程表,基本上与小学同步,上午4节,下午2-3节,每节课的时间有些地方是30-50分钟,绝大部分是40分钟,这样长的学习时间,对5-6岁的幼儿来说是很疲劳的,有害幼儿的成长发育。
二、关于学前教育的思考上述的现象引起了我们以下几点思考:
1、关于学前班的任务问题这是个老问题。虽然有相当一部分的领导、幼师都明确地认为学前班的任务是为幼儿在入学前做好习惯、学习、身体等方面的准备,但到底是哪些具体内容,方法怎样,却没人能说得很清楚。以学习准备为例,现在学前班教师把正确坐姿,正确的握笔方法,听从教师的指令,会写数字、汉字,会做数学题等作为学习准备的主要内容。不可否认,这些准备的确是必要的,但却很表面化,如坐姿、写姿、看姿等常规都欠火候,或者说是很不够的。因为学习方面的准备更应当是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心理能力准备。如读书学习,首先,幼儿应具有准确的发音能力和对音调、语调的感知能力。因为这是读准字音、拼音的基础。第二,幼儿应具备与读写活动有关的方位知觉,即左、右、上、下、中间、里、外等。因为无论拼音字母、汉了还是数字,均有明确的方位规定,而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得较晚,在部分幼儿眼里“3”和“m”是一回事。即然合体字,“部件”的位置就是组字的关键。在初入小学的小学生当中,把“知”字写成“口矢”,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第三,应具备准确的图形观察能力。这是因为汉字中形近字比比皆是:如大和太、了和子、未与末等,当这些字呈现在幼儿眼前时,如果他们发现不了其中的差别,很容易将它们混淆,从而降低学习效率。第四,应具备理解、比较、概括、分类等能力。因为汉字是音、形、义三者结合的表意文字,识字过程中必定有思维活动的参与,学习者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对字形、字意的理解也会较深、较透。如:姐、妈、妹都表示女人,都有女字旁;树、梅、松属木本植物,它们都有木字旁;江、河、湖、海都与水有关,它们都有三点水旁等。在学生识字过程中,这种例子举不胜举,如果学生的理解、比较、概括、分类能力都比较强,那么他就不难找到其中的规律,其概括能力强、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学会分段以及写段意、中心思想等都大有益处。由此看来,学前班的任务核心应是培养幼儿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心理能力。这些能力不是某一具体的学习内容,在学习活动中能够自由迁移。因此,不仅使学生在小学一、二年级受益,而且会延伸到小学中高年级,甚至终身受益。以上各种能力的提高除课堂外,还应渗透到各项游戏与活动中进行。
2、关于学前班怎样理解“幼小衔接”的问题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是我国“八五”期间教育重点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找到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许多关键点,提出了“幼小衔接”的思想。这对于幼儿园及学前班工作无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学前班的儿童来讲,重要的是完成从家庭向小学的过渡,因此,学前班教师应把精力放在仔细研究儿童在学前阶段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方面尽量贴近他们并促进他们的发展。这种发展不应体现在学习小学知识方面,而应该在促进其心理能力的提高方面。尽快尽早实现从一个幼儿到小学生的过渡阶段。
第二篇:幼儿园幼小衔接学前班招生简章
幼儿园幼小衔接学前班招生简章
幼小衔接学前班是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过渡期,为了让孩子顺利的过渡至小学,我园以“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办幼小衔接学前班,将感统训练、学习能力训练和注意力集中训练引入到日常教学当中,与语言、拼音、数学等知识学科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同步提高,为孩子顺利步入小学所需的心理、行为、交往、互动、情商、知识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师资配备
主班教师:XX,专科,2008年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幼儿园工作,有着四年的学前班带班经验。
配班老师:
二、教学内容
开设语言、数学、识字、艺术、英语、阅读、综合、书写等课程。通过“游戏教学”将小学需要准备的知识学习贯穿于语言、数学、综合及拼音课程中。重视幼儿完整语言的学习,全面培养倾听、表述、文学欣赏、早期阅读等能力;凸现“识字”内容,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性;兼顾“数”“量”“空间”“形”“逻辑”等概念;创设互动游戏机会,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联系幼儿即将在小学所需的技能选择教育内容,开展入学前的准备活动。
三、招生对象 5——6周岁在园幼儿
四、报名时间 2016年6月25日之前
五、报名地点 幼儿园一楼办公室
第三篇:学前班新学期幼小衔接家长会
学前班新学期幼小衔接家长会
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
首先感谢各位家长今天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新学期家长会,可见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还是尤为重视的,我代表孩子们感谢你们!向你们表示真诚的问候和热烈的欢迎!其次也是家长对我园的工作一如既往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我代表幼儿园感谢你们!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自己,今天,请各位家长参加新学期家长会,其目的:
一: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发展状况:让家长对幼儿园的内部工作有个更深一步的了解,以便做好家园共育,使孩子的教育更科学化、现代化。创信教育发展至今已有十三个年了,已经有了属于自己与众不同,与往不同的独特的教育新体系和成熟的管理经验。目前,创信教育的发展格局是早期教育、连锁加盟、弹性学制三位一体。早期教育有颐和、绿洲风景和开封杞县三所直营园,连锁加盟已有30余所连锁加盟园,弹性学制指的是创信实验学校,中小学已有400余名学生。更令人可喜的是:2011年元月份我们已在北京注册了我们的创信教育事业发展中心,创信教育将走出河南,走向全国。家长是否也为之振奋,对我们更加充满信心!
二: 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本学期园务计划
重点是除了每个月有大型活动以外 增加了家长学校讲座,希望家长积极参加和配合!
三:让家长了解本学期幼儿园的教育课程及实行新课改方案,1、我们的教育理念:用爱心服务成长,让幼教赞美生命。
2、我们的教育形式:爱心育人,玩学启智、美感激趣、精致导行。注重一日生活中的习惯养成教育和随机的教育
3、我们的教育内容: ◆ 我们的特色课程:悦读识字、爱心数学、英语童话剧、线条画。◆六大领域(健康、语言、数学、科学、艺术、英语)我园为丰富幼儿一日生活课程,多方位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鉴赏能力,其中的艺术类课程我园从本学期实行新课改方案,周一至周四,每天下午抽出一小时的时间根据孩子兴趣来选择艺术课程,每个孩子任选两门课程,每学期初调换一次。除了考级舞蹈和智学城堡按原来收费之外周一至周四的艺术课程不另收费(周六周日班除外)。我们的艺术课程安排如下: 中小班:周一、三:美工制作(折纸、彩泥)、幼小舞蹈(颐和)
幼小舞蹈、口才训练(绿洲)
周二、四:口才训练、大合唱(颐和)智学城堡(中班)
美工制作、大合唱(绿洲)
大班、学前班:周一、三:舞蹈、口才训练、美工制作、大合唱(颐和)
国画、口才训练、美工制作、打击乐(绿洲)
周二、四:智学城堡、国画、电子琴、打击乐(颐和)
舞蹈、电子琴、智学城堡、大合唱(绿洲)
备注:美工制作、国画、电子琴需自带、自带材料或统一购买。
四: 幼小衔接的平稳过渡问题。
幼小衔接的原因------为什么衔接
一、幼儿生理心理发育特点
孩子在六岁之前的成长要经过许多的关键期和危机期。三岁入幼儿园时,是一个阶段的转折,出现了第一个危机期或适应期,产生分离焦虑,自我意识已形成。
六岁从幼儿园入小学,又是一个阶段的转折,又出现一个危机期或转折期。在这一时期,孩子既感到自己长大了,在身体、年龄等方面长大了,但在心理上还不很成熟,这就出现了心理上的矛盾,既要独立,又不具备完全独立的能力。因此,有时表现出逆反现象。这是孩子的正常心理发育特点,只要及时的注意,给予良好的引导和帮助,就可以把此现象降到最低。
二、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六大转换
(1)关系人的转换:孩子入学后,必须离开“第二母亲”角色的关系人—--幼儿园老师,而去接受严格要求、学习期望高的小学老师,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
(2)学习方式的转换:幼儿园是自由游戏、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学习方式,而小学则是正规科目学习方式,孩子必须适应集体学习的新形式。
(3)行为规范的转换: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需要,在小学不再被重视,孩子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他们以往的感性将渐渐被理性和规则所控制。
(4)社交关系的转换:孩子与幼儿园的伙伴分离,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可,产生新的归属感。
(5)家长的期望水平过高:家长和老师都对小学生寄予很高的期望和压力,为了学习减少游戏,看电视的时间等。尤其是家长,希望每次考试要得100分,要当班干部等。
(6)学习环境的转换:幼儿园的自由,活泼的学习环境转换成分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状态或学习障碍。
以上这些诸多因素的转换使30%小学生有不适应现象,导致学习兴趣低落,恐惧,焦虑以及攻击性强等行为发生。
三、幼小衔接的内容------衔接什么
(一)激发良好愿望,提升学习兴趣:、愿望和兴趣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和关键,通过各种手段,让孩子知道自己马上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从内心感到自豪,骄傲,自信,具有上进心,期盼上学和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天,产生内驱力。并让孩子了解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不要用上学和小学老师恐吓、吓唬孩子。
2、提升学习兴趣:
让学习象游戏一样有趣----在游戏中学习。
在学习中赞美孩子----“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精神奖励为主。
消除学习辛苦的印象----让孩子喜欢学习,产生学习的动力,因为有动力就不觉得辛苦。
让孩子领略学习的成就感---取得成绩得到认可和赞许,会增强自信心、求知欲、满足感,而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
(二)培养孩子的学习素质,即学习的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其实就是学习,观察大自然、人事物。但观察不等于毫无目的,东张西望走马观花,而是落到事物的细微之处,发现事物间的区别、现象、变化,并带着
问题去观察。如观察洗手间位置,家长止步线,老师办公室位置,周围同学,街道周边标志物等)
2、专注能力---起到决定作用。要求孩子做事情专注的做10分钟不要三心二意的一小时。家长首先做事情要专心坚持,要与孩子共同专心做一件事情,创设安静环境,避免新 奇东西干扰等。
3、记忆能力---整个智力能力的基础。一年级写100个字,认400个字,拼音,课文背诵全靠记忆。记忆又分机械记忆(死记硬背)和意义记忆(理解后记忆),引导孩子联想
记忆,理解记忆,靠方法记忆。
(三)养成孩子的好习惯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1、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
“书中自有黄金屋”“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读书能培养专注力,增加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以课本知识的学习为主,读书是主要学习手段之一,培养孩子爱读书:首先家长要爱读书;多与孩子共同读书,作为消遣;选择适合孩子的书,避免大厚书吓倒孩子;让孩子随手可及喜欢的图书;不局限于课本而是广泛阅读;和孩子讨论读后感等。
阅读 阅读能帮助幼儿学习。家长能够帮助孩子阅读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每天在家里持续念故事给孩子听。
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使孩子能随意地挑选并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无疑是增进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吸收的良好途径。鼓励孩子复述看过的故事或儿歌,这是对幼儿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有力促进。千万不要在孩子间横向比较,给自己的孩子乱帖标签。看到别的孩子能背20首唐诗而自己的孩子只会5首就说孩子笨,这样的标签会大大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阅读、背诵不是任务。
倾听 听的习惯与能力是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许多作文优异的小学生,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听的习惯,这对于幼儿园孩子的教育是有启发性的。倾听是一种很自然的接受方式。孩子对听故事、听儿歌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听听录音、听听广播;听得多,势必积累得多,在表达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与较强的组织能力。大人在与孩子说话时,不要罗嗦反复地说。一句话说的多了,则成了可听可不听的话。同样的话说了第二遍,第一遍就显的不那么重要了;如果有第三遍第四遍,那么先前说过的就成了大可不必去听不必去记的废话了。这样的罗嗦重复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相当不利,孩子很难直接辨别出哪些是要听的,哪些是可以不听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孩子没兴趣听,对什么都不认真听,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这样就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大人要对孩子听的习惯负责。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过多重复自己的话。表达 交际依靠表达。进入小学,进入一个新的交际圈,表达自然就显得重要起来。通常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获得了别人的肯定,自然就获得了充分的自信。在学校闷声不响的孩子,很难让老师、同学在短时间内了解他、喜欢他;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别人很可能会觉得他笨,认为他懂的少。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导致孩子不自信,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害怕到学校去。
2、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让孩子理解时间。儿童初步的时间观念是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如几点该干什么,还有多长时间该干什么等,让孩子感受不同的时间长度。
让孩子珍惜时间。认识钟表,在规定时间做完规定的功课和工作,提高效率。让孩子知道自己下面要做什么,有计划表或作息时间表,自己掌握。做到先学习后玩。如:迟到就要承担因迟到带来的后果。
3、克服孩子粗心的坏习惯 粗心不是习惯问题而是学习能力问题,是个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应认真对待和改正。不要只重视孩子学习上的粗心问题,而忽略注意培养孩子做事情的条理性。纠正孩子粗心首先要培养孩子做事情的条理性,日常生活中避免粗心的情况,才能养成细心的习惯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
1、养成准时睡觉和按时起床的好习惯,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准时上床,独立入睡,不轻易改变作息时间。设置闹铃,按时起床;和父母穿衣比赛;坚持早锻炼等。
2、让孩子喜欢吃饭,避免偏食挑食的坏习惯。
3、热爱运动,除单纯的玩耍,还包括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拍球、跳绳等。以次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积极心态;家长要参与孩子游戏,充当孩子的玩伴。
4、养成整洁卫生的习惯:家长起到示范作用,让孩子知道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设立孩子自己专用的物品、空间和抽屉,允许孩子将房间物品弄乱,但要自己收拾打扫整洁;
经常要求东西放在指定的地方,物归原处;自己洗手绢袜子等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
5、自我安全保护:
交通常识(行走,作车,过马路等);
运动时的安全(游戏时,体育活动时,玩耍时);
劳动时的安全(擦黑板、玻璃,用剪子、刀子);
意外发生的安全(陌生人,绑架等)
(四)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让孩子学会独立。独立性非常重要,小学生会碰到很多障碍和困难,要独自面对和解决。
常见现象:家长代劳提书包、收拾书包,家长三陪(陪读陪写陪做),家长不陪孩子不会做作业,忘记带书、红领巾等,喂饭,帮忙穿衣服等。
造成原因:家长不放心,不放手,变相的爱变成了溺爱,包办代替太多,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根源是不尊重孩子,没把孩子看作是真正的人。最后的结果不仅是孩子们生活不独立,而是精神、思想不独立,依赖性强,不会选择和处理任何事情。、培养忍受挫折的能力---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忍受挫折能使人变的坚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忍不拔的生存能力。
3、增强意志力---坚持性,自制力,规则意识。
自我约束:一件事必须干完,自我控制,不半途而废。
遵守规则:自我不等于自我为中心,无拘无束,而是要遵守纪律、上课规则。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4、培养自信心,勇敢精神等。、保证孩子心理健康;培养孩子良好心态,大声表扬,单独批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五)锻炼孩子的交往能力
1、合作精神:
孩子是处于集体之中的社会人,在团队里的个体,时时处处要与人发生关系。只有会合作才会竞争:有事商量,分工协作,关心同情别人,帮助别人并寻求别人帮助。
合作需要宽容:换位思考,对孩子要多说:“如果换做你,你会怎样?”“你要是他,你会怎样?”、与人交往:积极主动的与人交往,真诚交往;学会倾听别人,用适当的方式表达。
3、语言表达能力:清楚流利的表达自己意愿。词汇量的丰富,有感情的表达。
练习手段有:坚持口述日记;多用提问方式与幼儿交谈;延伸孩子的话,引导继续表达;多与孩子说话,要学会渲染;多听孩子表达,耐心倾听;创造机会让孩子表演展示; 看图说话或编故事。、培养责任感:任务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方面,完成任务和责任:自觉独立完成作业,值日生工作,临时性任务,该承担的家务,以示他对家也负有责任。
另一方面,承担后果和负责任:勇于承担由于自己的原因而造成的过错和后果。
四: 幼小衔接的方法----怎样衔接
(一)幼儿园方面、转变观念,找准切入点: 不仅重视知识的学习,而且注重能力的培养。
2、确定衔接点:(1)兴趣激发;(2)习惯规则培养;(3)语文学习能力----听说读写能力方面;(4)数学学习能力---加减运算、思维及操作能力方面;(5)适应能力方面---个性,心理独立性等。
3、对老师教育教学中的具体要求:
*每个孩子带一个小书包,写上自己名字,装自己的书、用品,放到固定地点,每天带来,必须配备。
*每个孩子准备一个《作业记录本》,要求老师每天布置一个小作业(小任务)(15分钟之内完成)
(作业形式可以是:前书写,数字书写等书写的内容;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什么事情;明天带什么东西等)引导幼儿用符号记作业,每天请家长签字、反馈。
*设立值日生,张贴明显的值日生专栏,详细职责分工,制作值日生牌,执行值日生值日制度。
*上课时间延长至35分钟,期间减少幼儿外出入厕喝水次数,加强上课常规(举手发言等)。
*实行不来园请假制度,幼儿不出勤必须电话或当面请假。
* 班级配备钟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张贴在幼儿看的见的地方,教孩子学会看各种表。
*各生活环节“限时制”:洗手,穿脱衣服,叠被子,吃饭等几分钟必须完成。
*举行各班“叠被子比赛,穿衣服比赛,系鞋带比赛等等多种小学生能力培养的比赛活动”。
*学习能力方面(语文、数学)
1:各种姿势训练及达标--坐姿,书写姿势,举手姿势。2:每个孩子会写自己的名字(布置家长在家辅导练习)。3:继续开展悦读识字的学习,加强阅读和朗读练习。
4:每天15分钟阅读时间,每周一节集体阅读课,挑选经典古诗词和美文,其他利用随机时间阅读。
5:要求家长每周为孩子记口述周记(口述日记),老师为其装订成册,进行展览。
6:数字1—100的书写学习。掌握正确的数字书写格式和方法。
7:数学思维训练:进行智力题、应用题等思维训练内容。
1)注重计算能力的训练(20以内加减法计算)(10以内加减运算要求达标)
2)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应用题,智力题,思维扩散题等)
3)注重应用能力的训练(测量;时间;日历;钟表整点半点;等分;数与量的对应;整数加减;统计;连加连减;几何形体;货币;)
英语学习方面:借助《英语童话剧的表演》增加英语认读的内容,借助《英语光盘》加强幼儿听力练习。
(二)家长方面
* 保证孩子健康体质:饮食,睡眠,运动,环境,心情。
* 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准备一个闹钟,让孩子自己用。
* 让孩子干力所能及的事情:到超市买东西,买早点,洗袜子等。
* 监督幼儿完成”作业”,并签字:认真对待并坚持。
* 坚持为幼儿记口述日记:认真对待并坚持。
* 创设环境,增加幼儿交往机会:多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旅游。
* 熟悉交通路线,熟悉小学:到小学参观,与小学生交往。
* 每天与孩子交谈,倾听孩子心声:不要只关心孩子学了什么,而要关心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 每天找出孩子一样优点表扬孩子一次。
* 每天陪孩子专心干一件事情,培养专注力。(拍皮球,串珠,拼图,挑豆粒)
* 多与老师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
* 在生活中引导孩子认字,多提问孩子,增加认字的兴趣。
* 和孩子大声朗读诗文,练习发音、咬字、气息、感情、流畅。
* 物质准备(安全,方便,实用):书包,闹钟,铅笔橡皮尺子,记作业本,《格言》
●爸爸是树干,妈妈是绿叶,孩子是花朵,而家庭是土地,温馨和睦是阳光雨露,共同滋润树干和绿叶开出灿烂的花朵。
●关心而不干涉,协助而不代替。
祝孩子们都能顺利升入小学,祝孩子们能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茁壮成长!祝家长们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谢谢!
第四篇:幼小衔接教育
在幼儿园方面,幼小衔接教育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性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名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适应性的内容包括: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性;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学习准备应着眼幼儿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习素质,并在此过程中,帮助他们打下今后学习的基础。幼儿园大致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
6.有关教育机构在解决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需要通力配合,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加强研究,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好过渡期的教育工作。
(1)进行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双向改革,双方都把培养儿童的基本素质作为衔接工作的着眼点,共同创造合理的过渡期的外部教育环境与条件,搞好衔接工作。
(2)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认真研究过渡期儿童的特点与发展需要,有的放矢地做好过渡期的教育工作。许多幼小衔接的研究结果证明,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是幼小衔接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而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则在于转变旧有观念,提高教师对衔接意义的认识,加深广大教师对儿童过渡期特点的理解,从而使广大教师能够自觉研究过渡期每个儿童不同的发展特点及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衔接工作。
(3)结合地区特点及幼儿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各地区都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立足于当地幼儿的具体情况,针对幼儿过渡中的最主要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4)加强家、园、学校、社区力量的相互配合。幼小衔接工作仅仅依靠幼儿园或小学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幼儿园、小学、家长、社区必须互相配合,形成影响幼儿成长的教育合力。
第五篇:学前班幼小衔接教育综合现状调查分析
幼小衔接教育综合现状调查分析
幼小衔接教育综合现状调查分析,从教育理念出发、看教学设施、教职工素质、课件水平、课堂气氛和互动模式、孩子的整体表现、活动参与性能的整体展示等等,从孩子的发展结果来看幼小衔接教育结构的正规性、专业性,从而选择到优秀优质的机构,不仅能让家长自己放心,也能够让孩子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发展!
适宜的幼小衔接教育,不是提前学习小学的课程,而是帮助儿童完成规则意识、行为规范、学习习惯、人际关系等一系列的转变,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适宜的幼小衔接教育,能够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平稳过渡,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增强儿童的适应性,为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幼小衔接教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幼小衔接教育的国情是怎么样?
由于教育管理部门缺乏对幼小衔接教育的课程、师资、收费、质量等进行常规性的监督和考核,也很少将幼小衔接教育质量与教育机构的质量评价等联系起来,使得幼小衔接教育成为监管体系中的“灰色地带”。
为了解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引导家长、教师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教育实践,今年10月,课题组在辽宁大连、浙江宁波、广东深圳对692名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目前幼小衔接教育存在明显的不适宜性,有些突出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76%的儿童参加过幼小衔接教育,家长存在跟风现象——家长需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教育观
调查发现,76%的儿童参加过幼儿园与小学衔接方面的教育活动,说明家长较为重视幼小衔接教育。对于孩子参加幼小衔接教育的原因,选择“学习效果好”和“社会认可度高”的家长分别占24%和10%,而选择“其他孩子都在上”和“家长自己喜欢”的家长分别占30%和12%,许多家长觉得“看到周围孩子都在上,心里挺着急的,就让孩子上了”。可见,家长选择幼小衔接教育机构时,虽然注重教育质量和社会认可度,但存在一定程度的跟风现象,也受到家长个人意愿的影响。
幼小衔接教育的学习内容应该是全方位、多方面的。调查显示,家长希望孩子学习“识字”(53%)、“绘画”(47%)、“英语”(45%)、“拼音”(42%)和“乐器”(38%)的比例最高,而希望孩子学习“体育类”(33%)和“棋类”(25%)的比例相对较低。这说明家长更注重孩子在知识和艺术领域的学习,而相对忽视健康、社会性等其他领域的学习以及兴趣的培养。
可见,家长对于儿童参加幼小衔接教育秉持积极热情的态度,但缺乏理性的认识,需要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教育观。首先,家长要关注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全面性。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不可分割的。幼小衔接教育注重儿童在知识、技能、情感、心理、习惯等各方面的发展与过渡,家长应该加强对儿童学习与发展整体性的认识和了解,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儿童发展的全面性。
其次,家长要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要将儿童做盲目、简单的对比,不应该、也不能要求每个儿童在每个方面都达到同样的高度,而应该尊重儿童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根据儿童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幼小衔接教育内容和课程,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儿童都能获得满足。
最后,家长要科学认识幼小衔接教育。适宜的幼小衔接教育,不是提前学习小学的课程,而是帮助儿童完成规则意识、行为规范、学习习惯、人际关系等一系列的转变,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家长要了解幼小衔接教育的价值和局限性,建立起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合理期待和科学认识。
家长最担心孩子上学后会学习跟不上、生活不适应——教育机构需提高幼小衔接教育质量
从幼儿园走向小学,儿童要经历各种人、事、物的变化,例如,学习方式从玩中学到以学为主,从幼儿园轻松的游戏氛围到小学课堂整齐的桌椅„„在这样的变化中,儿童将会产生各种不适应。
调查显示,家长最担心孩子上学后会出现“学习跟不上”(47%)、“生活不适应”(37%)、“人际关系不好”(30%)、“不愿上学”(26%)和“身体素质下降”(24%)等问题。目前,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着教学内容不科学(30%)、教学方式单一(27%)、收费过高(25%)、政府管理不到位(25%)和教师水平有好有坏(11%)等突出问题。幼小衔接教育不仅满足不了家长的多元化需求,也满足不了儿童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有68%的家长希望能够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整合学习内容”、“规范衔接班收费”、“提高教师素质”等方法和措施提高幼小衔接教育质量。
为此,教育机构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教育内容多样化,满足儿童多元需求。幼小衔接教育关注的是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而目前的幼小衔接教育往往只重视儿童在读写能力、数学知识等学习方面的教育,忽视了规则意识、良好习惯、学习主动性等方面的教育。教育机构要加强对非认知领域的渗透和教育,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内容供儿童选择,满足儿童全面多元发展的需要。
其次,加强收费管理,提高衔接教育性价比。收费不规范是目前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许多教育机构不仅设立了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且费用高昂,但质量却“名不副实”。教育机构要进一步明确收费项目,根据成本核算合理确定收费标准,同时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最后,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教师是关键,对从事幼小衔接教育的教师而言,其教育教学技能相对较强,但教育观念、师幼互动、教学方式方面尚需进一步提高。教育机构可以采用校本培训、参观学习、小组研讨、合作互助、参与式培训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
超过30%的家长认为目前的幼小衔接教育不够专业——政府需加强对幼小衔接教育的规范与管理
调查发现,超过30%的家长认为应该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进行幼小衔接教育,他们觉得“目前幼儿园和小学的幼小衔接教育做得还不够专业,通过政府专设机构进行针对性的幼小衔接教育,更能提高幼小衔接教育质量”。
目前,由于教育管理部门缺乏对幼小衔接教育的课程、师资、收费、质量等进行常规性的监督和考核,也很少将幼小衔接教育质量与教育机构的质量评价等联系起来,使得幼小衔接教育成为监管体系中的“灰色地带”。在实践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幼小衔接教育机构存在收费偏高、管理混乱等突出问题,不但教育质量难以保证,而且常常因违背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而对儿童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家长们希望政府不仅要“规范衔接班收费”(38%)、“规定教师资格”(40%),而且要“指导学校做好衔接教育”(55%)、“切实加强对衔接班的管理”(43%)。
因此,加强对幼小衔接教育的规范与管理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首先,建立准入资格制度,把好入口关。由于目前没有幼小衔接教育准入制度,形形色色的培训机构都可以进行幼小衔接教育,各种各样的人都可以从事幼小衔接教育教学,导致幼小衔接教育机构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急需对幼小衔接教育举办机构的资质、硬件设备、安全设施、课程设置、师资条件等方面建立准入制度。
其次,完善教育管理机制,把好过程关。规范的幼小衔接教育,需要一套严格的收费管理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为此,教育管理部门可参照幼儿园的教育管理制度,结合幼小衔接教育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督导、抽查、年审制度和政策,引导教育机构逐步规范幼小衔接教育。
最后,健全质量评价机制,把好出口关。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和鉴别作用,它不仅是幼小衔接教育机构建设、改革、发展的“助推器”,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因此,教育管理部门要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实质,建立健全以儿童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幼小衔接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如何接受正规的幼小衔接教育并影响孩子的一生?
寻找正规的机构,从教育理念出发、看教学设施、教职工素质、课件水平、课堂气氛和互动模式、孩子的整体表现、活动参与性能的整体展示等等,从孩子的发展结果来看幼小衔接教育机构结构的正规性、专业性,从而选择到优秀优质的机构,不仅能让家长自己放心,也能够让孩子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参考阅读: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