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丹青:哪怕有一个人,他后来会一辈子当真
陈丹青:哪怕有一个人,他后来会一辈子当真
很想直接甩一个链接——去看吧,看了你就知道它多么好了。(第一集预告,完整节目请至“优酷看理想自频道”收看)纪录片《号外》第一集《来自瑙姆堡的这个人》,讲述了尼采特展来到木心美术馆的前后经过,既有尼采纪念馆负责人艾岑·伯格和陈丹青的采访,也有木心生前评价尼采的片段,更有精心剪辑的尼采一生的短暂回顾。尼采说,艺术最伟大。
艺术给被诬陷入狱的木心以力量,让他以不死殉道,在狱中坚持创作,无声弹奏贝多芬。采访中,陈丹青坦言:“我们做这些事情就是为了传播。”
传播什么?传播艺术、传播精神,我窃想,然后看“这里面会不会走出几个人来”。尼采与木心
文本选自纪录片 [号外01:来自瑙姆堡的这个人]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 ——弗里德里希·尼采木心:艺术最伟大
木心:我很信服尼采的这句话,他说:“艺术最伟大”。
木心画于“文革”末期的33幅风景画,现藏于耶鲁大学博物馆
把我关到地牢里边去,我当时的感觉是怎么样呢?就是许多人都跟着我一起下去,有托尔斯泰、莎士比亚都跟我下地狱。
悲观主义止步,停顿,而且起舞,又是跳舞,这个也就是尼采的“酒神精神”。1979年 木心解除监禁 木心狱中笔记
以死殉道么,最高的境界。可是我是以不死殉道,比以死殉道还要难。80年代,在好友陈英德夫妇的鼓励下56岁的木心恢复创作艾希伯格:他是属于全世界的哲学家瑙姆堡尼采文献档案中心主任:拉尔夫·艾希伯格
(陈丹青:到了瑙姆堡,就见了这位馆长。我非常感动,整个馆是他一个人在弄,这就对了。真的是有一小群人还记得这个哲学家,还爱他,就凭一己之力,同时在政府申请到资金,就一个人扛着,做得干干净净。)拉尔夫·艾希贝格:(尼采与木心之间的联系)也许是一种自由的思想,也可能是对不确定性的回避,或者也许是一种重建,是对被破坏了的意识形态的挑战。尼采是(象征)自由精神的哲学家,他是开启灵感的哲学家,他在艺术领域很有建树,所以尼采对于当下的我们是如此重要,他是属于全世界的哲学家,并不仅仅属于一个国家。陈丹青:我不知道会不会走出几个人来
2015年11月7日晚,尼采展品在京完成清关手续后,连日运抵乌镇木心美术馆 陈丹青:我们也才知道尼采在中国居然有一百多年的译介的过程,研究的过程。艾希贝格看来我们做这些事情就是为了传播。半夜里了,九、十点钟的时候,那辆大的货车到了。我们找了一个小房间,布置得就像一个停尸房一样,一个白布盖在桌子上,一件一件启封,然后清点,大家围着看……我相信这些年轻人再过一段时间回想,会非常不相信他们经历了这个片刻。
当然我是为了木心。瑙姆堡尼采文献档案中心,陈丹青在访客留言簿写下留言 自从西化过程开始以后,每一代人,大概跨度是十年、二十年,他们都会认一个国外的一个大师,思想家、哲学家……大家都谈论,而且一种激情,一种很庄严地好像参与到历史中的那种感觉。我也非常愿意有一个时刻,好好想想就是一百多年前,王国维、鲁迅、李大钊、胡适、蔡元培……在谈起尼采的时候,到底是怎样一个语境? 我也会想到,现在我是这个年龄,我看着八零后、九零后在读木心的书,或者读世界上这些有意思的书,我不知道这里面会不会走出几个人来,哪怕一个人,他后来真的一辈子会当真,读进去了,他变成了一个更有意思的人,我不知道会不会有。木心:他们说你是流亡作家吗?我说不,我是散步散远了,就散到了纽约。那么到诗的天地里,我是真的自由了。我的诗的写法是什么呢?就是说,我活在别人的身上,别人活在我的身上。以上图文均来自纪录片《号外:来自瑙姆堡的这个人》阅读原文可收看完整视频
他们眼中的尼采
尼采有哈姆雷特的一面,也有堂吉诃德的一面,我偏爱他哈姆雷特的一面,常笑他堂吉诃德的一面。现在读尼采看来是太难了——很多人是在读他堂吉诃德的一面。
“在他自己身上克服他的时代成为无时代的人。”听他这么一说,我对尼采旧情复燃了,又发作了,他看得到,说得出来,痛痛快快。
“尼采疯狂,就是一个没有喝过酒的酒神。” ——木心《文学回忆录》王国维(1877—1927)
当是之时,忽有攘臂而起,大声疾呼,欲破坏现代之文明而倡一最崭新,最活泼,最合自然之新文化,以振荡世人,以摇撼学界者:繄何人斯?则弗礼特力·尼采也。尼氏常借崭新之熟语,与流丽之文章,发表其奇拔无匹之哲学思想。故世人或目之为哲学家,或指之为文学家。…… 其系统不明确,其组织亦不整饬,然言乎着想之高,实不愧为思索家;言乎文笔之美,亦不失为艺术家。——王国维 李大钊(1889-1927)
其说颇能起衰振敝,而于吾最拘形式,重因袭,囚锢于奴隶道德之国,尤足以鼓舞青年之精神,奋发国民之勇气。此则记者介绍其人之微意,幸勿泛漠置之也。——李大钊胡适(1891-1962)
尼采大声疾呼,反对古代遗下来的道德与宗教。传统的道德是奴隶的道德,基督教是奴隶的宗教。传统的道德要人爱人,保障弱者劣者,束缚强者优者,岂不是奴隶的道德吗?基督教及一切宗教也是如此。基督教提倡谦卑,提倡无抵抗,提倡悲观的人生观,更是尼采所痛恨的。他一身多病,他也是「弱者」之一!他的超人哲学虽然带着一点「过屠门而大嚼」的酸味,但他对于传统的道德宗教,下了很无忌惮的批评,「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确有很大的破坏功劳。——胡适 茅盾(1896—1981)
尼采到底是个大诗人呢,还是位大哲学家,这是久已聚讼纷纭。我们现在是将尼采放在哲学家队里的了。但是尼采当初,倘然拿剧体或是对话体来发表他的意见,恐怕称赞的人还要多。我们读尼采的著作,应该处处留心,时常用批评的眼光去看他;切不可被他犀利骇人的文字所动;因为他是文豪,文字是极动人的。
我们讲到尼采学说的,应该晓得尼采最大的——也就是最好的见识,是要:把哲学上一切学说,社会上一切信条,一切人生观道德观,从新称量过,从新把他们的价值估定。——茅盾徐梵澄(1909-2000)
第一个介绍尼采的名字到中国的,似乎是王国维先生。其后有鲁迅先生,译过一部分苏鲁支,登在新潮上。其后有郭开贞先生,译过一本察拉图斯屈纳,即苏鲁支四部之一。此外则很寂寥。——徐梵澄 鲁迅(1881-1936)
德人尼佉(Fr.Nietzsche)氏,则假察罗图斯德罗(Zarathustra)之言曰,吾行太远,孑然失其侣,返而观夫今之世,文明之邦国矣,斑斓之社会矣。特其为社会也,无确固之崇信;众庶之于知识也,无作始之性质。邦国如是,奚能淹留?吾见放于父母之邦矣!聊可望者,独苗裔耳。此其深思遐瞩,见近世文明之伪与偏,又无望于今之人,不得已而念来叶者也。至尼佉氏,则刺取达尔文进化之说,掊击景教,别说超人。尼采式的超人,虽然太觉渺茫,但就世界现有人种的事实看来,却可以确信将来总有尤为高尚尤近圆满的人类出现。我又愿中国青年都只是向上走,不必理会这冷笑和暗箭。尼采说:“真的,人是一个浊流。应该是海了,能容这浊流使他干净。”
尼采教人们准备着“超人”的出现,倘不出现,那准备便是空虚。但尼采却自有其下场之法的:发狂和死。否则,就不免安于空虚,或者反抗这空虚,即使在孤独中毫无“末人”的希求温暖之心,也不过蔑视一切权威,收缩而为虚无主义者(Nichlist)。——鲁迅蔡元培(1868-1940)
在昔生物学者有物竞争存、优胜劣败之说,德国大文学家尼采(Nietzsche)遂应用其说于人群,以为汰弱存强为人类进化之公理,而以强者之怜悯弱者为奴隶道德。——蔡元培《号外》预告片“看理想会员”是[看理想]筹备已久的会员计划,2016年8月25日上线,我们期待通过这样一种途径,找到那群被称为“小众”的人——他们是谁?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还有什么是我们应该关注、应该拓展的话题和领域?(回复“会员”可了解详情)
“号外” 是[看理想]会员计划中推出的重磅纪录片,记录了陈丹青老师与他的团队从策划林风眠、尼采等特展,到整个美术馆开幕布展的过程。除了布展、采访,[号外]中最珍贵的,莫过于大量木心生前珍贵视频、音频及影像首次播出。跟随陈丹青,跟随《号外》,我们一起见证一座美术馆的诞生,重新认识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