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开行1.5万亿支持生态农业田园养老综合体模式》
《国开行1.5万亿支持生态农业田园养老综合体模式》
国开行1.5万亿支持生态农业田园养老综合体模式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期间,林念修副主任与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用生共同签署了《关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参会各部门同志见证了签约仪式。
按照协议,“十三五”期间,国家开发银行将安排不低于1.5万亿元融资总量,重点支持实施《“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1项重大工程和创新平台建设,并通过投贷联动等创新模式,加大对创新型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统筹协调,积极推动银企对接,确保相关金融支持举措落到实处。我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上述1.5万亿元融资应主要使用到如下几个重点领域:
1、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
2、鼓励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快形成新的生产和流通交换模式。
3、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分享经济发展,建立适应分享经济发展的监管方式,促进交通、旅游、养老、人力资源、日用品消费等领域共享平台企业规范发展,营造分享经济文化氛围。t分享经济,也称共享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分散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实现供需匹配。如今,我国已有超过6亿人参与分享经济活动,参与提供服务者人数约为6000万人。从交通出行到房屋住宿,从知识技能到资金盈余,从生活服务到生产能力,无处不在的分享带来了无处不在?不的商机和无限创新的可能。共享经济模式走入了普通大众的生活,并在更多行业中得到普及,势必带动一批行业的升级与创新。在此过程中,共享经济平台企业、传统企业和政府间关系也将发生深刻转变。看速度,翻番式增长体现出分享经济蓬勃的生命力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 34520亿元,同比增长103%。在互联网行业投融资相对趋冷的大环境中,分享经济风景这边独好,去年融资规模约1710亿元,同比增长130%。预计未来几年,分享经济仍可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到2020年,其交易规模占GDP比重有望达到10%以上。看广度,融合式发展体现出分享经济强大的牵引力当前,分享经济已经覆盖了生活服务、生产能力、高新产业、智能电子、农副产品、交通出行、知识技能、房屋住宿、医疗分享、资金分享等领域,作为最活跃的创新业态,有力驱动着资产权属、生产组织、服务供给、就业模式和消费方式的变革,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都具有重要意义。看深度,颠覆式创新体现出分享经济深远的影响力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乃至新的生产关系,分享经济以颠覆式创新的姿态,把我们传统的拥有、产权等核心观念转变为使用、信任与合作。这种转变冲击着现有社会的角色与秩序,带来了认识不统一、制度不适应、保障不健全等阶段性问题。本着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应加快构建新的政策环境、监管规则和保障体系,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才能真正为发展释放活力、蓄积动力、培育潜力。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更是将分享经济的发展推上了快车道!在健康养老领域,包括智慧养老、生态养老、旅游养老、旅居养老、游学养老等多种形式养老服务,将在分享经济的影响下,积极创新商业模式,以创新推动行业发展,同时通过创新,让分享经济这种新经济发展方式,真正融入到健康养老产业中,旅游、养老等领域共享企业平台的发展,将引领行业,形成全新的发展模式!因而,诸多业内人士逐渐将目光转向乡村,将康体养生带入田园,赋予休闲农业新的功能,开拓休闲农业发展的新途径,于是,田园养生开始出现在人们视线。田园养生,是以乡村田园为生活空间,以农作、农事、农活为生活内容,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生活目标,达到回归自然、修身养性、康体疗养等的目的一种生活休闲方式。
一、田园养生项目建设重点生态环境建设:良好的环境是养生的基础。养生农业区首先要选择或营造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要加强绿化造林工作,增加森林覆盖率,要进行整体绿化设计。提供绿色、有机的鲜活农产品:养生农区应提供优质健康的农产品,保证食品安全。提供理疗保健服务:休闲养生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和发展形态,其产业属性上具有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复合性,为确保养生农业的健康发展,应适量提供必须的保健服务。田园养生的形式:
1、休闲度假,“ 静 ” 养远离灯红酒绿,寻找一片净土常常是旅游者选择田园休闲度假的主要动机。因此农业休养项目的规划中要注重度假项目、空间、氛围以及建筑风格的“静”,同时在视觉上也不宜用太热烈的颜色。
2、农业体验,“ 动 ” 养农耕体验是农业养生与近郊休闲旅游结合的主要形式。田园农耕不仅包含乡村农耕劳作活动,更重要的是挖掘一系列体现生命本源的生活方式和元素,结合出“以动养生”的概念,打造区别于周边景区的田园意象以及参与性高、趣味性强的休闲养生项目,愉悦身心。
3、文化熏陶,“ 和 ” 养“与世无争、自给自足”是农业文化的精髓,相关项目的规划开发必须围绕田园文化这根主线,塑造完整的乡村文脉、凝聚本土文化个性、拓展文化空间,从乡村建筑、旅游服务设施、服务项目、旅游商品等方面体现田园文化、乡土文化的精髓,使之与养生主题更好地融为一体。
二、建设要点田园养生项目的建设讲究品质和品位,没有品质非凡的旅游环境、没有奇趣自然的体验项目,很难达到 “ 休闲养生 ” 的目的。想要做出品质和品位来,就要在开发过程中注重多种要素的相互融合 :
1、将乡村与田园融合农业养生,以乡村为载体,分为田园、村庄和自然三大板块。在乡村这一载体中,应以田园为主,以村庄为次,以自然为补充,做到田园的村庄化和村庄的田园化,将村庄和田园融合成一个整体,特别是将住宅建到田园中不宜耕作的地方,将田园变成住宅的庭院。比如在山岭梯田种植作物,山顶建房造屋,建设村庄。
2、将自然与艺术贯通自然与艺术的融合,就是在田园的设计中尽可能保持原貌,尽可能减少人为的改造,体现乡村的自然性。同时,使田园、村庄和自然环境的设计更符合美学规律,符合养生者的审美需求,使其更具有艺术气息,更有品质。
3、将养生与生产结合田园养生是通过农作、农事和农活等方式,在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一目标中,实现养生的目的。因此,在养生的过程中,将生产同时进行下去。将生产与养生融合,才能是真正的农业养生,达到养生与农业齐发展的目的。
4、将趣味与劳动结合田园养生,就是要做到生活和劳动的结合。采茶作为劳动,讲究的是采茶的速度、数量和质量;而作为生活,则是在保持一定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追求对采茶知识的认识、劳动的锻炼、技能的掌握、乐趣的获得,这便是一种生活化的劳动。因此劳动的场景中要融入生活的元素,如将田园设计成景观化的田园,将工具设计成玩具式的工具等。田园养生是新时代休闲农业开发的一种新的思路和渠道。这一渠道迎合了当代人注重养生的心理,同时充分利用了乡村田园良好的自然环境,是未来休闲农业发展的一个良好的途径。而要通过这一途径发展休闲农业,则需要注重项目的品质,将多种元素进行融合,通过对外在的景观、物产、设施等的打造,以及农耕的体验、文化的发掘等做起,从根本上提升项目的内涵,如此才能达到吸引游客,提升休闲农业项目价值的目的。一伞兵阿里郎
第二篇:田园综合体的运营、投融资模式
田园综合体的运营模式、投融资
模式及产业模式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论述为农村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成为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本文在分析田园综合体对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重要意义及成功田园综合体案例的基础上,探讨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的运营、融资、可持续创新发展模式。
一、田园综合体相关支持政策、产业模式
(一)田园综合体与乡村振兴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对于一个村域或者几个村域范围来讲,报告里面提到的五点总体要求也都是乡村发展建设的重要方面,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新第六产业”,实现现有产业及载体(农庄、农场、农业园区、农业特色小镇等)的升级换代。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在合适的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十九大报告中同时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要实现“农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生态优”的综合效益,应该选择聚居模式。但以往部分地区“赶农民上楼”的聚居模式,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宜居愿望,也不符合中国乡村自古以来的田园居住特色。依托田园综合体,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聚居模式,既保持田园特色,又实现现代居住功能。借助聚居功能,田园综合体也将成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佳空间。
田园综合体是经济、社会、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美丽新城镇建设的创新载体,作为一种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业态,在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下顺应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它能够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模式、新常态条件下,满足城乡居民对高端生活、旅游和消费的各种新型需要,与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提出的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相吻相合,也得到了国家多方政策鼓励和支持。
(二)田园综合体与美好生活
“逆城市化”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城市化”是一定区域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居住和消费功能向城市聚集。在这些聚集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大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是愈来愈强大的聚集效应,同时也带来了聚集空间趋近极限和难以持续的种种“城市病”。当城市的发展到了一定极限,就得调整和优化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由此,中心城市的各种功能,比如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以及居住和休闲娱乐等功能纷纷向有条件的中小城镇及乡村分解。这些功能分解就是“逆城市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人口结构老龄化与亚健康现象的日渐普遍,城市居民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
田园综合体作为“逆城市化”的典范,将成为高端人群的集聚地。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作为主要潮流的城市化,和非主要潮流的逆城市化是共同存在的。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城市,逆城市化的主要群体是高端人群。可以预见,在较为发达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将进一步扩散。而中国人传统的“田园”情结,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住在郊区、回归田园。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蓝城理想小镇就是“逆城市化”建造的,生活内容、生活场景、生活品质和人文内涵接近于天堂的理想小镇。
(三)田园综合体政策沿革
2012年--田园东方开启地方实践。在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第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无锡田园东方在“中国水蜜桃之乡”阳山镇落地。
2016年--田园综合体从地方上升到中央高度。2016年9月,中央农办领导考察指导无锡田园东方项目,中央农办领导对田园综合体项目给予高度评价。
2017年2月--田园综合体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原文如下: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2017年5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2017]29号),明确重点建设内容、立项条件及扶持政策,确定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农村发展阶段性需要,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加强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建设,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
2017年6月5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的通知,通过综合集成政策措施,尤其是多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的各项改革政策,多策并举,集中施
策,推进乡村联动,政策下沉到村,检视验证涉农政策在农村的成效。切实尊重基层干部群众主体地位、首创精神,积极发挥农村综合改革在统筹协调、体制创新、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释放改革政策的综合效应,为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从国家对田园综合体的政策演变可以看出,第一,田园综合体建设是国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一件大事; 其次,田园综合体是一种旨在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新业态。第三,田园综合体是宜居宜业特色村镇的重要形态结构和产业组成部分。第四,田园综合体应在有条件的乡村进行建设。第五,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应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第六,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重点是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事体验。第七,国家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渠道和方式是“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并有序开展试点示范。
二、田园综合体运营模式创新及实践
(一)田园综合体的内涵特点
田园综合体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它可以满足三个产业相互渗透融合的新动向。在一定资源条件下,通过各个产业交互渗透,把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拓展现代农业原有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使传统功能单一的农业及农产品成为现代休闲产品的载体,发挥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
(二)田园综合体运营模式及成功案例分析
1重建美丽乡村--田园养老模式
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及我国老龄化情况日益严重,乡村田园养老度假成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乡村田园养老以农业休闲为主体,利用乡村特殊的自然养生条件及富有乡韵、利于康复身心的人文环境,与生态休闲、农业旅游、森林度假等相结合,开创出一种集田园生态休闲、乡村健康饮食养生、农耕劳作体验、乡村社区生活于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成都幸福公社就是乐享田园度假养老的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
幸福公社--乐享田园度假养老
运营模式:幸福公社把家庭度假、老年人养老、中年人养生、儿童亲自然教育、全国旅居、运动休闲、有机农业结合为一体的创新旅游养老地产。幸福公社通过营造生态绿色的田园生活,健康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邻里关系,实践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健康生活。“农耕生活,手工村落”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打造健康养老生活的创新。
1.项目选址:都市半小时经济圈,自然人文环境优越。
幸福公社位于川西旅游环线的核心位置——成都大邑青霞镇的烟霞湖风景区,烟霞湖风景区位于大邑县东北边缘,距成都市50公里,30分钟车程,属于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北邻街子古镇、青城山、都江堰,南至新场古镇、花水湾、西岭雪山。
2.艺术生活--创意之美
幸福公社引进五十多个手工艺匠人,包括活字印刷、酿酒、织布、皮影、蜡染、剪纸 豆制品、酿酒、木雕、制茶、制纸„„用传统的手工智慧让老人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
3.幸福农业--田园养生
幸福公社的农业模式,是尝试从从中国城市食品的现状出发去现状去改变农村的生产模式和发展模式,由城人群的食品安全的痛处着手,回归到食品源头,改变思想,进而改变生活。亲手生产,亲手种植,亲手收获。社员们共同遵守《绿色公约》,几百亩的农田,经过五年的净化,没有化肥农药,每家的土地里可以长出干净的蔬菜。
自然的生态中,没有大规模的单一品种的种植形态,人的欲望、无节制的生产、浪费性的消费、对匮乏的恐惧,必须去大面积的单品栽种和耕种,这样就破坏了原始的平衡,所谓的美好的就是彼此的协调融合,永恒的平衡体。
4.幸福健康--田园养老
幸福公社与健康管理公司合作,引进先进的医疗管理团队。利用云计算快速传输,监控业主身体信息;二期规划了一万方的失能老人管理中心,将幸福公社四位一体的养老管理模式完善。幸福公社一期距离中心城市六十公里,更多的考虑是健康型老人的问题。目前二期开工建设在即规划了失能型老人养老机构。社区配置了护士团队,解决常规的入户看护问题。
幸福公社对养老市场做出了一个细分,更多关注城市型中老年的健康型养生需求,主要年龄段在五十到七十五,他们对邻里,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更多,不是城市型重度养老的概念,带有比较强烈的旅游观光特征。其实是用乡村田园模式来承载养老的细分市场。
2片区开发模式
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当地优势,集中连片开发现代观光农业及各种农业休闲观光项目,供城市居民到农业观光园区参观、休闲与娱乐。
该模式主要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主要类型包括体闲度假村、体闲农庄、乡村酒店。该模式在全国各地尤为常见。如上海市郊区、北京市郊区、南京市郊区基本上都在采用该开发模式。
3产业带动模式
休闲农园首先生产特色农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然后通过休闲农业这个平台,吸引城市消费者来购买,从而拉动产业的发展。在这类园区中,游客除了餐饮旅游,还会带回土特产品。
4科普教育模式
农业园主要类型有农业科技教育基地、观光体闲教育、少儿教育农业基地、农业博览园。如农业科技园区作为联结科教单位科研成果与生产实际的重要纽带,为农业科技成果的展示和产业孵化提供了实现的舞台。
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学或科教单位建立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与国外的农业科技园区模式极为相似,园区的建立为科教单位和入园企业科技产业的“孵化”和“后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平台,大大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辐射推广。
5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休闲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型、民俗文化型、乡土文化型、民族文化型。
6休闲农场或观光农园模式
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已不满足于简单的逛公园休闲方式,而是寻求一些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生活方式。利用节假日到郊区去体验现代农业的风貌、参与农业劳作和进行垂钓、休闲娱乐等现实需求,对农业观光和休闲的社会需求日益上升,使我国众多农业科技园区由单一的生产示范功能,逐渐转变为兼有休闲和观光等多项功能农业园区。
三、田园综合体投融资创新模式与实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新村镇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必须着眼于“新田园时代”背景,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创造“现代田园”。关键的平台就是“田园综合体”,但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开发建设投入高,开发周期长,项目前期没有资产可供抵押贷款,投资回报率偏低,回收期长„„种种因素表明,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融资是第一道坎,根据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建设特点,本文梳理了田园综合体的八种融资模式。
(一)田园综合体PPP融资模式
在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的开发过程中,政府与选定的社会资本签署《PPP合作协议》,按出资比例组建SPV(特殊目的公司),并制定《公司章程》,政府指定实施机构授予SPV特许经营权,SPV负责提供田园综合体建设运营一体化服务方案。
PPP合作模式具有强融资属性,金融机构与社会资本在PPP项目的合同约定范围内,参与PPP的投资运作,最终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在田园综合体建成后,退出股权实现收益。社会资本与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的方式也可以是直接对PPP项目提供资金,最后获得资金的收益。
(二)田园综合体产业基金及母基金模式
田园综合体在导入产业时,往往需要产业基金做支撑,这种模式根据融资结构的主导地位分三种类型。
一是政府主导,一般由政府(通常是财政部门)发起,政府委托政府出资平台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出资人共同出资,合作成立产业基金的母基金,政府作为劣后级出资人,承担主要风险,金融机构与其他出资人作为优先级出资人,杠杆比例一般是1:4,田园综合体具体项目需金融机构审核,还要经过政府的审批,基金的管理人可以由基金公司(公司制)或PPP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制)自任,也可另行委托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资产。这种模式下政府对金融机构有稳定的担保。
二是金融机构主导,由金融机构联合地方国企成立基金专注于投资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一般由金融机构做LP,做优先级,地方国企做LP的次级,金融机构委派指定的股权投资基金作GP,也就是基金管理公司。
三是由社会企业主导的PPP产业基金。由企业作为重要发起人,多数是大型实业类企业主导,这类模式中基金出资方往往没有政府,资信度和风险企业承担都在企业身上,但是企业投资项目仍然是政企合作的PPP项目,政府授予企业特许经营权,企业的运营灵活性大。
(三)田园综合体国家专项基金贷款模式
利用已有资产进行抵押贷款是最常见的融资模式,但田园综合体项目公司可以努力使得所运营项目成为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项目,则可能获得政府采购融资模式获得项目贷款,而延长贷款期限及可分期、分段还款,则是对现金流稳定的项目有明显利好,如果进入贷款审批“绿色通道”,也能够提升获得贷款的速度。国家的专项基金是国家发改委通过国开行,农发行,向邮储银行定向发行的长期债券,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专项建设基金是一种长期的贴息贷款,也将成为优秀的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的融资渠道。
(四)田园综合体收益信托模式
田园综合体项目公司委托信托公司向社会发行信托计划,募集信托资金,然后统一投资于特定的项目,以项目的运营收益、政府补贴、收费等形成委托人收益。金融机构由于对项目提供资金而获得资金收益。
(五)田园综合体发行债券模式
田园综合体项目公司在满足发行条件的前提下,可以在交易商协会注册后发行项目收益票据,可以在银行间交易市场发行永(可)续票据、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债券等债券融资,也可以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发行企业债和项目收益债,还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公开或非公开发行公司债。
(六)田园综合体融资租赁模式
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有三种主要方式:1.直接融资租赁,可以大幅度缓解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建设期的资金压力;2.设备融资租赁,可以解决购置高成本大型设备的融资难题;3.售后回租,即购买“有可预见的稳定收益的设施资产”并回租,这样可以盘活存量资产,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可以尝试在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这个领域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七)田园综合体资本证券化(ABS)
资产证券化是指以特定基础资产或资产组合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的业务活动。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
建设涉及到大量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等,基于我国现行法律框架,资产证券化存在资产权属问题,但在“基础资产”权属清晰的部分,可以尝试使用这种金融创新工具,对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融资模式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八)田园综合体供应链融资模式
供应链融资是把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及其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供应链中企业的交易关系和行业特点制定基于货权及现金流控制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的一种融资模式。
供应链融资解决了上下游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而且通过打通上下游融资瓶颈,还可以降低供应链条融资成本,提高核心企业及配套企业的竞争力。在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融资中,可以运用供应链融资模式的主要是应收账款质押、核心企业担保、票据融资、保理业务等。实际操作中,上述八种融资模式往往是前两种为主,根据小镇建设不同阶段和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结合其他融资模式组合使用。
田园综合体建设将对落实好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注重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重要作用,要做到商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使田园综合体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内涵和经济支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版权说明】
来源:元立方金服
作者:元亨智库院长卢新生教授
研究员屈玲
第三篇:编制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可行性报告
专业编制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可行性报告
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可行性报告是针对企业实际情况编制的,主要用于企业立项,投资,批地,环评等。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可行性报告是在制定生产、基建、科研计划前期,通过全面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作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人们对健康饮食、科学饮食等越发重视,越来越多的人需求绿色,有机农产品,自然引起整个农业的产业升级。伴随着人们对安全、健康食品的诉求和休闲度假需求,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田园综合体生态观光农业应运而生。越来越多人开始投资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项目。
作为投资决策前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对该项目市场、技术、财务、工程、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精确系统、完备无遗的分析,完成包括市场、销售、规模、产品、厂址、原辅料供应、工艺技术、设备选择、人员组织、实施计划、投资与成本、效益及风险等的计算、论证和评价,选定最佳方案。
武汉博文佳编制的《XX市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占地面积554.4亩,总投资25000.00万元,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自筹。该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充分依托XX省重点建设100个特色小镇的规划,紧扣环保、健康、旅游极大产业发展方向,利用当地原有的生态农业资源的基础上,加强一、三产业结合,重视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现代综合生态农业。
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立足生态农业开发,以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实现农业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休闲化为宗旨,走观光、休闲度假、拓展培训之路。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园区规划有采摘园、儿童乐园、设施农业农作物迷宫、田园观光区、生态养殖、野营烧烤、越野体验区,亲子活动中心等项目。该生态农业园是久居城市的人回归自然,追究野趣的理想休闲度假场所,也是参与者进行“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理想之地。
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每年可向市场提供无公害的有机蔬菜、瓜果,丰富了农产品的供应市场。项目发展农业旅游将新建大量服务设施,并需要大量生产、服务人员,能显著改善周边的环境,创造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区,乡财政收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武汉博文佳编制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中指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有以下三方面:
一、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要。
三、现代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园项目促进食品安全发展,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需要。
第四篇:规划设计中的“田园综合体”模式
规划设计中的“田园综合体”模式
规划设计中的“田园综合体”模式
于小琴 【摘 本文从介绍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出发,系统地分析了田园综合体的特点,并列举了在规划设计中,田园综合体
模式开发的重要意义。田园综合体模式的规划设计,能更好地利用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特点,将农业向第二、三 产业转型,开发多元化的旅游新模式。
田园综合体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也在快速 发展,为打造具有特色的新农村,一些地方规划设计打破传统 的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进行绿化景观改造,将加工业、服务
业等渗透到农业中,将单一的农业向生态旅游转化。目前形成 的大批观光性质的生态园、采摘园等的兴起,改善农村景观的
同时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 是不能忽视的。因此,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规划设计模式 迫在眉睫。1 田园综合体的定义
1.1 田园综合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园区,集生态农业、休闲
旅游和田园社区为一体,在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掘乡村文化,完美体现本土的生活方式,成为当代中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又 一新的区域发展格局。田园综合体是在原有的生态农业和休闲
旅游的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能更好地体现乡村独有的美丽和 活力,为新时代的都市人打造别具一格的世外桃花源,实现城
市居民的田园梦。同时,提升田园综合体模式的商业价值,能 更好地带动新农村的发展,促进社会就业问题的解决。
1.2 以特定的空间环境为基础 田园综合体对空间环境有一定的要求。首先,田园综合体
周边拥有天然的山水等资源,并具有形成产业的当地特色农业 或农林资源;其次,田园综合体与乡镇核心区或城市核心区的
以内,配备有便捷、安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 最后,田园综合体园区占地面积应为万亩以上,并平衡分配田 园综合体的建设和农业二三产业开发的用地,其中 70% 地性质为农林用地,村庄占地面积不得超过 10%田园综合体是在特定的空间环境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农林 牧渔业的生产,充分利用农田景观的独特性,将自然生态和环 境资源有效开发的一种新的综合体形式。
1.2.2 以休闲文化为主题
田园综合体区域内有独特的乡村民俗文化和深厚的历史文 化积淀,在亲近大自然、领略山水之美的同时,能满足身处其
中的游客的更高层次的旅游需求,通过建设娱乐、度假设施,让游客的休闲旅游从单一的观光向亲身操作、体验等功能拓展,让游客体验亲自种植、亲手采摘,享受耕作乐趣,加强了游客 的参与性,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突出田园综合体
将农业、工业、服务业有机结合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在满足农业基本生产需求的同时,也
能满足农产品加工、贸易、物流等工业的需求,此外,由田园 综合体衍生出的服务业,如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住宿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田园综合体将农业从单一的第一 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延伸发展。与单一的观光旅游不同,田园综
合体的开发,无论是对社会、经济还是自然生态,都能创造更 大的效益。田园综合体将农业、工业、服务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三者之间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助益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田园综合体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农业园区,它是农业转型升级和
规划设计中探索田园综合体模式的意义
2.1 田园综合体是农业转型发展的需要长久以来,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传统基础产业,随着科 技的发展,农业技术和规模也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随之而来 的也出现了耕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农业转型发 展迫在眉睫。田园综合体倡导发展生态有机农业,通过将第二、三产业渗透到农业发展中来,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 新型农业,促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社会化服务地
位。田园综合体打破了原有传统农业的局限,在现代农业规模 化、高科技化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响应和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循环农业,拓展乡村产业链,转变农民的就业结构,增加 田园综合体是农业园区升级土地优化配置的产物 田园综合体是以农业园区为载体,通过整合、重建,并分 析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在理论体系和实践 探索上全面升级农业园区。优化土地配置,将社区建设用地集
约化,重新组合生产用地。打破人们长期以来的分散性居住的习惯,以田园综合体的模式建设田园社区,以组合院落代替传
统农宅,改善各村庄规模小、位置分散、距离远、土地使用不 节约等现状,集中建设配套设施,提高交通便利条件。通过避
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措施节约了用地,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和生产要素最大利用化的组合分配,重新组合用地空间,将农业、工业、服务业设施合理分配,和谐发展。
2.3 田园综合体是新型以生态休闲旅游发展的新起点。田园综合体是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以农业为基础,同时 产工游一体化”的三级产业联动的立
体化产业格局。将以往分散的耕作方式通过土地合并转化成大 规模的现代化农田景观,倡导有机生态农业,避免农药、化肥
等化学物质的使用,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循环、协调、再生能力,采用科学的方式种植、培养,体现生态农业的理念,将农田景
观打造成良性的生态格局,并保护生态和景观的多样性。同时,将乡村旅游服务充分地渗透到农田景观中,打破农业的单一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集观光、旅游、采摘、休闲等为一体 产住游”全面发展的旅游新模式。小结
田园综合体模式的开发,综合了生态、文化、社会、经济 等多方面的因素,形成了一个山清水秀、文化丰富、经济繁荣 的美好画面,满足当今生活在快节奏下人们对回归乡土的诉求,回归人们内心最初的美好向往。
参考文献 [1] 董家田.基于共生理论的城乡一体化园区建设新模式:新乡
村综合体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D].南京农业大学.2012 [2] 丁歆.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 [J].饰(理论).2016(05):66
[3] 戴大方.田园综合体建筑特色与色彩规划研究 [J].筑.2016(07):3 [4] 模式的田园社区景观格局构建研究 [D].重 作者简介 于小琴 1982 年 5 月出生,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烟台
教育背景 2001.7~2005.9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工作单位:北京生态园林集团 研究方向:城市规划设计
第五篇: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田园综合体政策定位、运营模式及案例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田园综合体政策定位、运营模式及案例
导读: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在刚刚召开的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下,田园综合体将成为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此处我们在分析田园综合体对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重要意义及成功田园综合体案例的基础上,探讨田园综合体与特色小镇建设的运营、融资、可持续创新发展模式。
一、田园综合体相关政策与产业模式
(一)田园综合体与乡村振兴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对于一个村域或者几个村域范围来讲,报告里面提到的五点总体要求也都是乡村发展建设的重要方面,田园综合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空间创新带动产业优化、链条延伸,有助于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新第六产业”,实现现有产业及载体(农庄、农场、农业园区、农业特色小镇等)的升级换代。田园综合体将成为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在合适的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十九大报告中同时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 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要实现“农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生态优”的综合效益,应该选择聚居模式。但以往部分地区“赶农民上楼”的聚居模式,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宜居愿望,也不符合中国乡村自古以来的田园居住特色。依托田园综合体,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聚居模式,既保持田园特色,又实现现代居住功能。借助聚居功能,田园综合体也将成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佳空间。
田园综合体是经济、社会、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美丽新城镇建设的创新载体,作为一种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业态,在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下顺应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它能够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模式、新常态条件下,满足城乡居民对高端生活、旅游和消费的各种新型需要,与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提出的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相吻相合,也得到了国家多方政策鼓励和支持。
(二)田园综合体与美好生活
“逆城市化”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城市化”是一定区域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居住和消费功能向城市聚集。在这些聚集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大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是愈来愈强大的聚集效应,同时也带来了聚集空间趋近极限和难以持续的种种“城市病”。当城市的发展到了一定极限,就得调整和优化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由此,中心城市的各种功能,比如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以及居住和休闲娱乐等功能纷纷向有条件的中小城镇及乡村分解。这些功能分解就是“逆城市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人口结构老龄化与亚健康现象的日渐普遍,城市居民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
田园综合体作为“逆城市化”的典范,将成为高端人群的集聚地。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作为主要潮流的城市化,和非主要潮流的逆城市化是共同存在的。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城市,逆城市化的主要群体是高端人群。可以预见,在较为发达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将进一步扩散。而中国人传统的“田园”情结,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住在郊区、回归田园。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蓝城理想小镇就是“逆城市化”建造的,生活内容、生活场景、生活品质和人文内涵接近于天堂的理想小镇。
(三)田园综合体政策沿革
1.2012年--田园东方开启地方实践。在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第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无锡田园东方在“中国水蜜桃之乡”阳山镇落地。
2.2016年--田园综合体从地方上升到中央高度。2016年9月,中央农办领导考察指导无锡田园东方项目,中央农办领导对田园综合体项目给予高度评价。
3.2017年2月--田园综合体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此次一号文件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4.2017年5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办[2017]29号),明确重点建设内容、立项条件及扶持政策,确定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农村发展阶段性需要,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加强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建设,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
5.2017年6月5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实施方案》的通
知,通过综合集成政策措施,尤其是多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的各项改革政策,多策并举,集中施策,推进乡村联动,政策下沉到村,检视验证涉农政策在农村的成效。切实尊重基层干部群众主体地位、首创精神,积极发挥农村综合改革在统筹协调、体制创新、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释放改革政策的综合效应,为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从国家对田园综合体的政策演变可以看出,第一,田园综合体建设是国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一件大事; 其次,田园综合体是一种旨在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新业态。第三,田园综合体是宜居宜业特色村镇的重要形态结构和产业组成部分。第四,田园综合体应在有条件的乡村进行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应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第五,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重点是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事体验。第六,国家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渠道和方式是“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并有序开展试点示范。
二、田园综合体运营模式创新与实践
(一)田园综合体的内涵特点
1.田园综合体是一个环境优美宜人的地方
只有优美宜人的环境,才能吸引人、留住人。一个好的田园综合体,就是要让人回归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一点,应在规划的有效指导和管控下,通过原汁原味的自然环境、富有个性的景观布局、别具一格的建筑式样、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等,去进行设计、建设和展现。
2.田园综合体是一个文化根脉突出的地方
一个只有自然风光而缺乏人文气息的地方,是难以吸引人的灵魂的。所以,建设田园综合体,不仅要最大限度呈现所在区域的自然之美,也要深度挖掘所在区域的人文之美,从而形成兼具表里之美、给人双重享受的地方。为此,要在文化植入上下功夫、做文章,对地方物质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传说故事等进行深度挖掘和梳理,在田园综合体予以展示。
3.田园综合体是一个休闲旅游度假的地方
从田园综合体的服务功能来讲,最直接、最基本的应当是观光旅游。所以,必须从旅游的角度出发来打造田园综合体,统筹考虑“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和需求,让消费者到田园综合体,有特色美食可吃、有乡村民宿可住、有便捷交通可行、有优美景致去游、有土特产品可购、有好的项目去娱。而且,要从旅游消费升级的需求出发,增加体验性、休闲性的旅游设计,让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新型的休闲度假旅游转变。
4.田园综合体是一个多业融合支撑的地方
旅游只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切入点和非常重要的内容,而不是全部内容。要提高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含金量,保持田园综合体发展的持续性,还需要在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就是按照资源整合的理念,采用“旅游+”的思维和模式,以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为基本依托,推动旅游与农业、林业、农产品加工、特色产品开发、文化、体育、康养等产业进行融合,使一二三产业在田园综合体相互关联、形成链条、融合发展,构建起一个多业并举、有效增值的产业综合体。
(二)田园综合体运营模式及示范案例
1.重建美丽乡村--幸福公社田园康养度假模式
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热及我国老龄化情况日益严重,乡村田园养老度假成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乡村田园养老以农业休闲为主体,利用乡村特殊的自然养生条件及富有乡韵、利于康复身心的人文环境,与生态休闲、农业旅游、森林度假等相结合,开创出一种集田园生态休闲、乡村健康饮食养生、农耕劳作体验、乡村社区生活于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成都幸福公社就是乐享田园度假养老的成功案例。
幸福公社
田园享乐度假养老
具体运营创新模式:
幸福公社把家庭度假、老年人养老、中年人养生、儿童亲自然教育、全国旅居、运动休闲、有机农业结合为一体的创新旅游养老地产。幸福公社通过营造生态绿色的田园生活,健康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邻里关系,实践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健康生活。“农耕生活,手工村落”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打造健康养老生活的创新。
1)项目选址:都市半小时经济圈,自然人文环境优越。
幸福公社位于川西旅游环线的核心位置——成都大邑青霞镇的烟霞湖风景区,烟霞湖风景区位于大邑县东北边缘,距成都市50公里,30分钟车程,属于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北邻街子古镇、青城山、都江堰,南至新场古镇、花水湾、西岭雪山。
2)艺术生活--创意之美
幸福公社引进五十多个手工艺匠人,包括活字印刷、酿酒、织布、皮影、蜡染、剪纸 豆制品、酿酒、木雕、制茶、制纸„„用传统的手工智慧让老人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
3)幸福农业--田园养生
幸福公社的农业模式,是尝试从从中国城市食品的现状出发去现状去改变农村的生产模式和发展模式,由城人群的食品安全的痛处着手,回归到食品源头,改变思想,进而改变生活。亲手生产,亲手种植,亲手收获。社员们共同遵守《绿色公约》,几百亩的农田,经过五年的净化,没有化肥农药,每家的土地里可以长出干净的蔬菜。
自然的生态中,没有大规模的单一品种的种植形态,人的欲望、无节制的生产、浪费性的消费、对匮乏的恐惧,必须去大面积的单品栽种和耕种,这样就破坏了原始的平衡,所谓的美好的就是彼此的协调融合,永恒的平衡体。
4)幸福健康--田园养老
幸福公社与健康管理公司合作,引进先进的医疗管理团队。利用云计算快速传输,监控业主身体信息;二期规划了一万方的失能老人管理中心,将幸福公社四位一体的养老管理模式完善。幸福公社一期距离中心城市六十公里,更多的考虑是健康型老人的问题。目前二期
开工建设在即规划了失能型老人养老机构。社区配置了护士团队,解决常规的入户看护问题。
幸福公社对养老市场做出了一个细分,更多关注城市型中老年的健康型养生需求,主要年龄段在五十到七十五,他们对邻里,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更多,不是城市型重度养老的概念,带有比较强烈的旅游观光特征。其实是用乡村田园模式来承载养老的细分市场。
2.清境农场--休闲观光农业模式
休闲农业的发展促进台湾农业的成功转型,“三产”融合促进了台湾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台湾休闲农业起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台湾的休闲农业已经走红国际市场,来自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大陆等地的游客不断增多。
清境农场是台湾休闲农业的经典项目之一,创建于1961年,位于台湾南投县仁爱乡,临近合欢山,面积700公顷,海拔1748米,有“雾上桃源”的美名,是台湾最优质的高山度假胜地。
清境乡村农场利用优质的草场和山地景观资源,打造特色农场和风情民宿,吸引游客远离城市,体验独特的山地田园风光。
清境乡村花园来自世界各地的花花草草所交织成的百花风貌,让人不禁有错觉仿佛置身于欧洲,也因此素有“小瑞士”之美名,登高远眺破晓的清境云雾,山岚正徐徐弥漫开来,如梦如幻的盛景,让这小瑞士花国又有“雾上桃源”一称。
此外,完善的园区规划有“挪威森林广场”、“阿尔卑斯双塔”、“落羽松步道”、“主题花园”等,皆环绕着位于中央的“天鹅湖”而建,欧洲花园般的景色让民众可以放松身心,置身于一片自然的童话世界中。别有洞天的景色,辽阔的绿意,遍洒的花海,在蓝天的映衬下,更显得艳丽动人,悠游其中使人心旷神怡,令人流连忘返。
清境农场亲子体验—海拔2000多米的草原上,小朋友可以自由自在地奔跑,更可以和羊咩咩合影,农场的绵羊分队表演令人赞叹。最不可错过的是精彩的“羊咩咩脱衣秀”,工作人员除了会给小朋友讲解羊咩咩的趣事,还会讲述清境农场的历史。大溪花海农庄是春天常在的地方,台湾人气剧《流星花园》里面的薰衣草花海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徜徉花海中,品尝地道的熏衣草奶茶,大人小孩都乐在其中。六福村主题乐园,有原始的非洲部落、西部牛仔、阿拉伯皇宮等。
台湾休闲农业成功的原因在于通过“情景消费”,创造出大量的奇观、风景和主题。注重定位、强调特色,在“体验经济”理念之外,还出现了“分享经济”理念,即休闲农业经营者与游客分享乡村生活,变“消费者为上帝”为“与客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清境农场模式图示
运营开发策略
前期依托草场资源发展观光旅游,撬动区域价值。后期植入特色民宿、文化体验,综合服务等多元业态,以休闲度假功能、景观体验、多主题设施作为核心竞争力。
创新盈利模式
核心设施自持运营获取收益,少量民宿和商业本地村民自营,少量民宿和商业村民自己运营管理,与景区无关。
清境农场案例总结及启示
清境农场成功经验在于:
1.依托先天山地草场资源禀赋,打造独特的城郊休闲农场风光,区别于传统景区大规模开发植入。
2.建立完善的功能体系,依山就势,分散景点布局,通过交通串联景区各个节点,形成“线、点、面”联动的内部格局。
3.创意文化植入到关联活动中,少数民族文化的植入,融入到各种主题活动中,成为大众游客的核心吸引力之一。
4.创新盈利模式,必须统一经营管理,全部自持最佳,至少核心设施需要自持。
3.片区开发模式
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当地优势,集中连片开发现代观光农业及各种农业休闲观光项目,供城市居民到农业观光园区参观、休闲与娱乐。
该模式主要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主要类型包括体闲度假村、体闲农庄、乡村酒店。
该模式在全国各地尤为常见。如上海市郊区、北京市郊区、南京市郊区基本上都在采用该开发模式。
4.产业带动模式
休闲农园首先生产特色农产品,形成自己的品牌。然后通过休闲农业这个平台,吸引城市消费者来购买,从而拉动产业的发展。在这类园区中,游客除了餐饮旅游,还会带回土特产品。
5.科普教育模式
农业园主要类型有农业科技教育基地、观光体闲教育、少儿教育农业基地、农业博览园。如农业科技园区作为联结科教单位科研成果与生产实际的重要纽带,为农业科技成果的展示和产业孵化提供了实现的舞台。
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学或科教单位建立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与国外的农业科技园区模式极为相似,园区的建立为科教单位和入园企业科技产业的“孵化”和“后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平台,大大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辐射推广。
6.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休闲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型、民俗文化型、乡土文化型、民族文化型。
三、田园综合体投融资创新模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新村镇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必须着眼于“新田园时代”背景,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创造“现代田园”。关键的平台就是“田园综合体”,但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开发建设投入高,开发周期长,项目前期没有资产可供抵押贷款,投资回报率偏低,回收期长„„种种因素表明,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融资是第一道坎,根据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建设特点,本文梳理了田园综合体的八种融资模式。
(一)田园综合体PPP融资模式
在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的开发过程中,政府与选定的社会资本签署《PPP合作协议》,按出资比例组建SPV(特殊目的公司),并制定《公司章程》,政府指定实施机构授予SPV特许经营权,SPV负责提供田园综合体建设运营一体化服务方案。
PPP合作模式具有强融资属性,金融机构与社会资本在PPP项目的合同约定范围内,参与PPP的投资运作,最终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在田园综合体建成后,退出股权实现收益。社会资本与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的方式也可以是直接对PPP项目提供资金,最后获得资金的收益。
(二)田园综合体产业基金及母基金模式
田园综合体在导入产业时,往往需要产业基金做支撑,这种模式根据融资结构的主导地位分三种类型。
一是政府主导,一般由政府(通常是财政部门)发起,政府委托政府出资平台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出资人共同出资,合作成立产业基金的母基金,政府作为劣后级出资人,承担主要风险,金融机构与其他出资人作为优先级出资人,杠杆比例一般是1:4,田园综合体具体项目需金融机构审核,还要经过政府的审批,基金的管理人可以由基金公司(公司制)或PPP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制)自任,也可另行委托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资产。这种模式下政府对金融机构有稳定的担保。
二是金融机构主导,由金融机构联合地方国企成立基金专注于投资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一般由金融机构做LP,做优先级,地方国企做LP的次级,金融机构委派指定的股权投资基金作GP,也就是基金管理公司。
三是由社会企业主导的PPP产业基金。由企业作为重要发起人,多数是大型实业类企业主导,这类模式中基金出资方往往没有政府,资信度和风险企业承担都在企业身上,但是企业投资项目仍然是政企合作的PPP项目,政府授予企业特许经营权,企业的运营灵活性大。
(三)田园综合体国家专项基金贷款模式
利用已有资产进行抵押贷款是最常见的融资模式,但田园综合体项目公司可以努力使得所运营项目成为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项目,则可能获得政府采购融资模式获得项目贷款,而延长贷款期限及可分期、分段还款,则是对现金流稳定的项目有明显利好,如果进入贷款审批“绿色通道”,也能够提升获得贷款的速度。国家的专项基金是国家发改委通过国开行,农发行,向邮储银行定向发行的长期债券,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专项建设基金是一种长期的 贴息贷款,也将成为优秀的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的融资渠道。
(四)田园综合体收益信托模式
田园综合体项目公司委托信托公司向社会发行信托计划,募集信托资金,然后统一投资于特定的项目,以项目的运营收益、政府补贴、收费等形成委托人收益。金融机构由于对项目提供资金而获得资金收益。
(五)田园综合体发行债券模式
田园综合体项目公司在满足发行条件的前提下,可以在交易商协会注册后发行项目收益票据,可以在银行间交易市场发行永(可)续票据、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债券等债券融资,也可以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发行企业债和项目收益债,还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公开或非公开发行公司债。
(六)田园综合体融资租赁模式
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有三种主要方式:1.直接融资租赁,可以大幅度缓解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建设期的资金压力;2.设备融资租赁,可以解决购置高成本大型设备的融资难题;3.售后回租,即购买“有可预见的稳定收益的设施资产”并回租,这样可以盘活存量资产,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可以尝试在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这个领域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七)田园综合体资本证券化(ABS)
资产证券化是指以特定基础资产或资产组合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的业务活动。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建设涉及到大量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等,基于我国现行法律框架,资产证券化存在资产权属问题,但在“基础资产”权属清晰的部分,可以尝试使用这种金融创新工具,对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融资模式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八)田园综合体供应链融资模式
供应链融资是把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及其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供应链中企业的交易关系和行业特点制定基于货权及现金流控制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的一种融资模式。
供应链融资解决了上下游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而且通过打通上下游融资瓶颈,还可以降低供应链条融资成本,提高核心企业及配套企业的竞争力。在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融资中,可以运用供应链融资模式的主要是应收账款质押、核心企业担保、票据融资、保理业务等。实际操作中,上述八种融资模式往往是前两种为主,根据小镇建设不同阶段和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结合其他融资模式组合使用。
田园综合体建设将对落实好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注重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重要作用,要做到商业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使田园综合体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内涵和经济支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版权说明】
文章来源:元立方金服
作者:卢新生教授、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