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苏台(徐州)新兴产业合作恳谈会工作方案
苏台(徐州)新兴产业合作恳谈会工作方案
为充分利用“江苏台湾周”台商云集的契机,进一步密切徐州和台湾地区的经济合作,尤其是在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市委、市政府定于9月中旬举办“苏台(徐州)新兴产业合作恳谈会”,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0年9月17日—18日
二、活动地点 徐州开元名都大酒店
三、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台办、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文广新局、市接待办、市台协等
四、活动安排
(一)内容及方式
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及生物技术、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6大新兴产业,采取项目对接与参观考察相结合,恳谈交流与文化展示为一体的方式进行,(1)市委书记曹新平致欢迎辞;(10分钟)(2)市长张敬华介绍徐州市投资环境和新兴产业发展导向;(20分钟)
(3)2家在徐投资企业发言;(20分钟)(4)1家台商代表发言。(10分钟)
第二阶段,项目对接洽谈及徐州民间艺术现场展示
(11:00—12:00,开元名都大酒店)
主要内容: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及生物技术、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6大新兴产业,分县区举行项目对接洽谈。
会场外同时举办徐州民间艺术现场展示。中午12:00,举行招待酒会(开元名都大酒店开元厅)。
下午14:00,礼送。
五、活动筹备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大会组委会。名誉主任:曹新平
市委书记
主
任:张敬华
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 主 任:陈美行
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
张赴宁
副市长
成员:马利生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口岸办主任
臧晓鹏
市商务局局长 赵碧凌
市台办主任 田质林
市发改委主任 洪
涛
市经信委主任
孟铁林
市科技局局长
单兴强
市文广新局局长
张儒昌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韩
冰
市接待办副主任
副市长张赴宁全面负责市组委会的组织协调工作。组委会下设一“办”四“组”:
1.办公室
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口岸办主任马利生牵头负责,成员由市商务局、台办等部门组成。主要任务:
(1)负责统筹协调整个活动的策划、筹备与组织实施工作,检查督促各项任务的落实;
(2)负责与会市领导活动的安排、衔接等工作;(3)负责相关文稿的审核、定稿工作;(4)负责发言客商代表的选定工作;(5)负责统筹活动经费。2.会务组
由市商务局局长臧晓鹏牵头负责,成员由市商务局、台办、接待办、卫生局、公安局等部门组成。主要任务:
4.项目组
由市发改委主任田质林牵头负责,成员由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组成。主要任务:
(1)负责新兴产业招商项目的策划、筛选、包装和编制工作;
(2)负责新兴产业招商项目的现场对接和洽谈组织工作;
(3)负责市领导徐州市投资环境和新兴产业发展导向介绍材料的起草、送审及多媒体制作工作;
(4)负责洽谈成果的汇总工作。5.宣传文化组
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儒昌牵头负责,成员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旅游局、广播电视台组成。主要任务:
(1)负责新闻报道工作;
(2)负责参观沿途解说文稿的编制及现场解说组织实施工作;
(3)负责欢迎晚会文艺演出的策划、编排和现场组织工作;
(4)负责“徐州民间艺术现场展示”的策划和组织实施工作。
(二)经费安排
接洽谈的项目;完成所有会议讲话材料印制、多媒体的审定和礼品准备等工作。
6.9月10日至会前,对各项筹备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落实,确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附件:苏台(徐州)新兴产业合作恳谈会客商邀请
任务分解表
第二篇:江苏(海安)苏台合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江苏(海安)苏台合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海安县老坝港滨海新区(角斜镇)(2016年5月10日)
一、基本情况
江苏(海安)苏台合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于2010年3月9日经江苏省农委、台办、商务厅联合批准成立,同年5月,经农业部、国台办批准升格为“南通江海台湾农民创业园海安苏台合作示范区”。园区位于海安县经济最活跃地区之一---老坝港滨海新区(角斜镇),致力于发展海安生态农业、休闲农业、高效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实行政区合一,规划面积7013公顷,其中老垦区和新围垦区域实行海域规划管理。规划区范围32.75平方公里,其中滩涂面积 21.8平方公里。主导产业有紫菜养殖加工、特种水产养殖、禽蛋养殖加工、蔬菜等,目前区内基本实现通水、通路、通电、通邮、通气、通宽带、通有线电视等,2015年末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亿元,税收总收入1.5亿元,区内就业人口近3万人。
二、发展情况
园区目标建成”一核、二区、三园“,着力构筑三大平台,即两岸农业科技和信息交流平台、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引进消化平台、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创新平台。园区立足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引导农业生产向消费转变,将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融入农业,围绕“互联网+现代农业”,以休闲观光农业展示带和星级“渔家乐”为抓手,重点打造 “一园、一带、一街、一村”建设,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园区内紫菜加工集中区2011年升级为江苏省首批省级农产品加工 集中区,加工区内从紫菜种苗培养、紫菜生产、集中加工、专业市场销售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链。加工区总面积1200亩,入驻紫菜企业13家及1家紫菜研究所。拥有亚洲最大的现代化紫菜育苗基地,成为农业部、财政部首批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紫菜产业链项目实施单位、全国出口紫菜质量示范区、国家级紫菜良种场、国家级紫菜加工集中创业基地、江苏省农产品出口质量示范区。园区内以中洋集团为代表的特种水产养殖面积近4000亩,养殖品种有河豚、刀鱼、中华鲟、南美白对虾、鳗鱼、娃娃鱼等。区内设施农业面积近4000亩,其中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500亩。
1.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苏台(海安)农业合作创业园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了创业园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的领导;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等配套文件,在土地流转、投资发展、设施农业补助等方面给予倾斜。
2.强化基础建设。苏台(海安)农业合作创业园成立以来,滨海新区进一步加大园区投入、加快实施创业园“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资金约2.8亿元,用于核心区内道路、水、电、气、通讯、排水等管网和雨污分流建设。同时,我区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多渠道解决建设资金,现已落实农业发展银行2.2亿元贷款,同时加强了与进出口银行的联系合作。
3.强化农业招商。积极开展对台招商活动,我区先后组团或参与赴台交流4余次,接待台商6批近50人次前来考察,进一步加大了滨海新区和创业园的宣传;通过派出办事机构,与台商和台湾各种农业协会积极联系,进一步增进了双方了解沟通。
4.强化项目建设。目前园区内入园企业近50多家,其中从事 一产企业16家,从事农产品加工企业22家,农业休闲观光企业5家。园区内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个,县级农业龙头企业14个。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区将紧紧围绕创业园确定的发展定位,进一步强基础、优环境、重招商、促交流,不断加快创业园建设发展,着力把创业园打造成为两岸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1.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创业园发展定位和要求,在进一步完善园区总体规划和各类专业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2016年完成凤翔路南段工程,全长1650米。
2.进一步加强农业招商。在进一步做好现有创业园项目发展的基础上,依托我区农业发展优势,通过派出办事机构,与台商和台湾各种农业协会积极联系,进一步增进了双方了解沟通。
3.打造园区沿G328国休闲观光农业展示带,建设2000平米的高标准日光温室,沿线标识牌5个。
第三篇:江苏省委省政府 关于进一步深化苏台交流合作的意见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深化苏台交流合作的意见
苏发[2010]15号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共两党领导人达成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巩固和发展“台湾江苏周”活动取得的积极成果,更大力度推动江苏和台湾地区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扩大贸易合作
1、支持台湾商品扩大江苏市场。鼓励江苏企业参加在台湾举办的各类展会及贸易洽谈活动,组织江苏企业及有关机构赴台采购各类产品,进一步扩大对台农产品采购规模。支持更多的台湾产品和在江苏台资企业进入内需销售网络,扩大市场份额。支持在苏台资企业参与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活动,鼓励大型超市设立台湾商品专柜;凡符合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药品规定条件的在苏台资企业医药品种,优先纳入江苏省基本医疗工伤保险药品目录遴先范围;符合江苏省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条件的在苏台资企业产品,积极实行政府首购;在苏台资企业生产的已纳入国家节能和环境标志政府采购清单的产品,属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范围的,推行强制采购;不属于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范围的,实行优先采购。
2、支持台资企业开展各类展销活动。在苏台资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类展会等展销活动,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资助;参加省统一组织在国外举办的进出口商品展销会,对其摊位、布展、展品运输等费用给予80%以内的资助;参加深圳高交会、东盟博览会等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对其摊位费用给予50%以内的资助;参加省政府名义主办旨在促进外贸出口的展会,给予一定资助;为台湾农产品参加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提供免费摊位。
3、加强合作载体建设。推进海峡两岸(昆山)商贸合作区建设,打造集台湾商品集中采购、批发零售、展览展示和商务办公于一体的现代化服务贸易中心区。从2009年至2012年,以2008年为基数年,对海峡两岸(昆山)商贸合作区内新增地方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省集中部分予以全额返还奖励。加大对南京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办好中国(苏州)电子信息博览会、南京台湾名品交易会、海峡两岸农产品交易会、苏台经贸合作洽谈会等对台经贸合作活动,在南京建立台湾名品城,建设台湾名品销售市场。
二、促进相互投资
4、优化台资企业发展环境。按照“同等优先”的原则,为台资企业提供项目建设用地。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供应政策的项目,用地优先予以安排;符合点供条件的重大建设项目,用地计划由省实行点供。南京港、太仓港等港口台资物流企业,按规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确有困难的,可按照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定期给予减免优惠。改善对台资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贷款担保机构为台资企业贷款担保,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依担保费率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50%的标准收取担保费的,按照每笔担保业务的担保额给予不高于2.5%的补助;对为微小台资企业及涉农台资企业提供的担保业务适当提高担保费补助标准。对台资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由省级扶持20%,对新兴市场的保费扶持比例提高到40%。
5、鼓励江苏企业赴台投资。加强与台湾相关部门、专业咨询机构的合作,通过举办“台湾投资说明会”、组织江苏企业赴台考察等方式,共同搭建苏资入岛的促进和服务平台。为赴台投资的江苏企业提供项目核准、税务、金融、法律、用工等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支持和鼓励江苏企业在台设立设计研究机构、营销网络、服务外包接单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建立商贸流通、餐饮、旅游服务等企业的在台分支机构和销售门店。
三、深化农业合作
6、推进农业合作平台建设。按照功能完善、政策优惠、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管理高效、服务优质的要求,加快扬州、昆山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无锡锡山、南京江宁、南通江海、淮安淮阴、盐城盐都等地台湾农民创业园,连云港赣榆、徐州铜山、南通海安等苏台农业合作创业园建设,将园区建成现代农业孵化器和台湾农民创业基地。
7、加大农业技术交流合作力度。加强与台湾农业高校、农业科研机构、农会、渔会等团体及相关专家学者、工商界人士的联系交流,重点开展蔬菜、水果、花卉、水产、畜牧、林产等方面的技术合作。鼓励、支持引进台湾农业研发机构、人才、农业优良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合作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引进推广台湾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信息等方面先进适用技术。
四、加强科技研发合作
8、促进两地科技园区和创新载体的互动交流。鼓励江苏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与台湾新竹科技园、台北内湖科技园等一批台湾著名科技园区开展交流合作,积极建设引领两地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高科技合作示范区。鼓励省内科研院所、高校与昆山等台资企业聚集地合作,成立生产力中心、创意中心等,搭建台资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平台。
9、深化产业技术合作。推动两地实体经济间开展产业技术研发、联合攻关和共同产业化活动。在江苏的台资企业、机构和单位开发的技术成果,可申请省科技进步奖。在江苏注册的台资企业、研发机构申请全省各级科技专项资金,实行与内资企业相同的申请程序和支持条件。对台资企业与省内高校、科研机构联合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台资在苏设立研发机构与江苏本土企业开发技术合作的,在相关科技计划项目及专项资金上给予支持。定期组织两地研发机构和技术转移机构开展专题性技术洽谈对接会活动,促进技术成果交易,逐步建立科技人才交流和培训机制。
五、构建金融合作体系
10、推进苏台金融合作。鼓励台湾金融机构在江苏设立大陆总部或区域总部性机构、法人机构,提供审批申报、工商税务登记以及选址等服务便利。对新设立的银行机构按到位注册资本给予500-1000万元的奖励;购买自用房的,按购房房价给予5%的补贴。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5年内按年租金给予5%的补贴。鼓励台湾银行在苏北、苏中地区开设分支机构,每设立一个县(市)级以上分支机构的,省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补贴100万元、60万元。鼓励和支持台湾创业投资企业与江苏创业投资企业开展合作和交流,共建专业化创投基金,开展高科技投资活动。
六、广泛开展教育文化卫生和旅游交流
11、推进教育交流。推动江苏更多的学校与台湾学校签订交流合作协议,每年资助互派300名大学生或研究生赴对方学校进行短期学习交流,鼓励支持更多的省内高校与台湾高校开展教师互访、教师培训、合作科研和学生互派项目,推动两地高校学分和文凭互认,合作培养人才。设立台湾学生江苏省政府奖学金,在苏就读台生奖励资助面达到70%(含国家设立的台湾学生奖学金资助部分),奖学金类别、等级及奖励标准参照国家设立的台湾学生奖学金政策执行。继续支持和办好华东台商子女学校,解决好在苏台湾人士子女就学问题。
12、加强文化、体育交流。充分发挥江苏作为对台文化交流基地的作用,多渠道开展苏台文化交流。举办各类艺术家交流活动。加大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交流合作力度,赴台举办江苏文化艺术展演活动。鼓励并支持民间文化机构赴台举办文化展演活动。深化苏台两地文化产业合作,重点扶持具有江苏特色的文化产品进入台湾市场,吸引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人才来苏创业。
13、促进卫生合作。开设并完善台胞在我省各地就医绿色通道,努力为台胞提供便捷、温馨、优质的医疗服务。积极支持台资在我省开设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和相关科研机构。对已开设台资医院在专科设置、大型医疗设备配置、人员引进和科研立项等方面享受我省社会力量办医院同等待遇。将符合条件的台资医疗机构及时纳入医疗保险定点。对台湾地区医师申请在我省开设诊所的,可参照国家相关政策,在取得医师资格后行医5年以上的,可在我省开设诊所。
14、扩大两地互游。到2010年底,实现台湾、江苏两地互游10万人次的目标。鼓励、支持民间组织的自主式旅游。举办“苏台同辉”旅游系列活动,将苏台灯展办成具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项目。两地在台北和南京互设旅游办事处或代表处。支持台湾旅游业在江苏成立独资或合资旅行社,鼓励台资参与旅游景区和宾馆建设。
七、全面提升“三通”保障服务水平
15、加快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苏南硕放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南京禄口机场二期工程,争取两岸航空公司增加南京至台北航班。扩建苏南硕放机场,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将无锡、盐城、徐州等城市补充列入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通航的航点范围城市,早日开通两地直航航班。继续增加国际、地区航线航班,进一步为台资企业提供全球航空运输服务。
16、完善和提升港口服务功能。加快太仓港和连云港港集装箱码头建设,提高港口吞吐能力和货物装卸效率,努力增开更多航线、航班,强化通关便利措施,进一步提高直航船舶和货物的通关效率,确保船舶航行安全、货物进出通畅。加快太仓、连云港保税港区建设,推进区港联动。加强苏台两地港口和航运互利合作。对太仓港、连云港港直航台湾的集装箱运输,给予优惠政策支持,鼓励和培育我省海运公司发展。对台湾地区航运公司从事海峡两岸海上直航业务在我省取得的运输收入和所得收入,依法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对台湾地区航运公司从事海峡两岸海上直航业务,在我省享受大陆地区航运公司同等待遇。
八、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服务
17、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对符合条件的台湾高层次人才,优先纳入“江苏省万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享受相应待遇。重点在人才创业资助、项目申报、收入分配、奖励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凡引进的台湾高层次人才,优先推荐申报各级、各地的科技(人才)资助项目;引进人才创办企业,适当放宽对注册资金的要求,并按照相关政策享受税收优惠。支持台湾高层次人才通过专利转让、技术入股等形式,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职务发明成果转让后的收益分成,经与单位协商同意,可按高于国家规定的比例获得奖励。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的报酬与本人能力、业绩、贡献挂钩,由聘用单位与本人协商并从优确定。以本人的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参股的,经投资各方约定,适当提高技术入股比例。
18、积极帮助就业扶持创业。对在我省高校毕业的台湾地区学生,视同境内高校毕业生,提供相应的公共就业服务。采取特聘方法,从今年起省属教育、卫生事业单位留出一定名额,设置特设岗位,面向在我省医学院毕业的台湾地区学生单独命题、单独考试,择优录用,纳入单位同类人员统一管理,享受在编同岗人员同等待遇。各市卫生事业单位,相应留出一定名额,设置特设岗位,专门用于招聘我省医学院校毕业的台湾地区学生。允许台籍人员申请从事零售业和餐饮业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在工商登记时非主要条件欠缺,但承诺在一定时间内完善相关事项的初次创业者,工商部门给予指导,并提供便利。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合作约定的情况下,允许台资或个体工商户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经营场所;允许台籍人员将自己购买的或租借的住宅用房在办理相关手续后,作为经营场所;允许能有效划分的同一地址登记为多家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住所(经营场所)。对台资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实际招用人数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照其为所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费,对单位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补贴,个人应缴纳部分仍由个人负担。
19、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在我省就读的台湾地区学生,可参加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同等待遇。在江苏境内工作的台籍职工,可参加当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享受相应待遇。加强对台资企业用工的指导服务,通过有针对性地走访联系、法律宣传等方式,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营造和谐劳动用工环境。
九、建立健全规范交流合作机制
20、创新和规范交流合作机制。努力打造苏台两地高层次交流平台,加强两地间区域对区域、行业对行业、社团对社团的交流合作,加快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制度化的苏台交流合作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