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情结:一本建国初期的军用教材

时间:2019-05-15 07:38: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一”情结:一本建国初期的军用教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一”情结:一本建国初期的军用教材》。

第一篇:“八一”情结:一本建国初期的军用教材

“八一”情结:一本建国初期的军用教材

汤松萍

民间有故事,故事在民间。一本废旧的军用教材,蕴藏着一个老兵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十五岁当兵,十六岁过鸭绿江,十六七岁就给营团首长上文化课,这对现在的未成年人来说,有些不可想象……

……

……战争造就的是真正的军人。然而,幸存的老兵是军人的财富,是活着的历史。因为他们的存在,后来者对战争的实状更加了解。即便这些老兵没能活到至今,但他们的后代仍能还原他们当年对战争的感悟和记忆……

…… ——话说眼前的这本军用教材,——它就很有来历!它是建国初年的印刷品,距今已有近70年历史。——它的主人,就是课本封面被人临摹过其签名笔迹(其中姓是繁体翻字“躺”着写,是一种独创)的人,就是一个1949年入伍的老兵;——这本军用教材,就是其主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担任连营团级文科职务,主讲文化课程、用过教材之其一的初中语法课本的试用本。

——不开玩笑,像这样的初中课本,当时部队并非人手一册,而只有教员有、首长有,而且是长年使用。——建国后的国之大战,当属“抗美援朝”,抗美援朝的部队都是成建制过江的,过江的志愿军部队,老兵不退伍,新兵要过江,但新兵、老兵一样都没文化,尤其是营团军事干部急需普及初中文化,因此,只要没开战时,就需普及文化!——别看用的是初中课本教材,除文职人员以外,当时的营团军事干部能有初中文化程度就是很了不起了。——而这本初中语法课本,主人一用就是七、八年。——它的主人,1949年11月,从“百年萍中”(萍乡中学)直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于是个文化生,一个十五、十六岁的“新兵蛋子”,入伍不久就成了连营团级军事干部的文化教员;入伍后,先后参加了解放军西南剿匪和志愿军抗美援朝,是第一批过江的抗美援朝部队,一直战斗到直至驻守“三八线”……。

——虽然教员有文化,能在团部供职,但同样要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具备过硬的军事素质。因为一有特殊情况,文职人员同样要上前线,甚至要执行特别重要的任务,然而就是这些特殊、紧急、重要的任务,给文职人员造就了许多立功受勋的机遇……

……

……岁月不断流逝,主人生命已逝。而今,这本军用教材的真实故事,只能由其主人的后人来还原;而其主人生平的“浓缩故事”,尽在其墓碑碑文的“生平略纪”中……

——汤梦先(1934.1—1974.4),萍乡水洋人。1949年参加革命。时年就读萍乡中学,适逢萍乡解放,从学校直接报名入伍,于11月23日成为贺龙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一四八团三营九连一员。参加 3 了解放军西南剿匪和志愿军抗美援朝。1950年入朝,曾任连、营、团级文教、文科职务,指导员、教导员、参谋长等职;曾6次遇险、2次负伤,9次立功。1958年复员。

……

故事在民间,民间有故事。——故事主人的后人谨以一个荣耀老兵封存的记忆,来一同分享“八一”的快乐,以此作为已逝老兵向“八一军旗”最后的军礼……

……

“八一”到了。在那垂垂老矣或生命已逝的民间老兵人家中,还能挖掘出多少战争的故事,还能留存着怎样的战争记忆呢?——或许,许许多多可歌可泣故事的历史蒙尘,就在民间、就在你的眼前……

……

(汤松萍_博文 2018年8月1日于萍乡)

【集藏之音-民间集报-1】

【集藏之音-民间集报-2】

【集藏之音-民间集报-3】

【集藏之音-民间集报-4】

【集藏之音-民间集报-5】

第二篇:跨越一本教材的语文教学

跨越一本教材的语文教学

──浅谈班级读书会的组织与开展

班级读书会,顾名思义,就是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指导的组织和指导下,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的阅读活动。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课外阅读,而是由老师指定(或师生共同确定)一本书,利用课内外的时间共同阅读,然后在班上进行讨论。因此,班级读书会包括了选书──阅读──讨论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在班级读书会的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材料不再是一篇篇的课文,而是整本的书籍和作品;在班级读书会的课堂上,教师一般不进行字、词、句的单向教学,而是通过和学生平等的讨论,激发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在班级读书会的课堂上,师生既可以对某一段、章进行深入研读,也可以就整本书中的人物形象、作者观点进行讨论。总之,班级读书会所倡导的学习理念,更加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学习方式,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强调在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一、为什么要组织班级读书会

1.从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角度看。

在这一次世界范围进行的课程改革中,各国都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问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儿童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来实施。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依据相关研究指出:小学三年级之前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这是未来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美国教育部曾陆续提出“挑战美国阅读”、“卓越阅读方案”。布什总统上任后,提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改革方案,并且将“阅读优先”作为政策主轴,拨款五十亿美元,希望在五年内,让美国所有学童在小学三年级以前具备基本阅读能力。2003年初,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从电视到网络,到处都看得到政府宣传阅读的信息。日本文部省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2001年底,日本儿童阅读推进法颁布,指定4月23日为日本儿童阅读日。德国因为本国学生在参加国际学生评量计划(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的比赛中成绩不好,举国哗然,引为奇耻大辱,教改声浪高涨。知名的《明镜周刊》年初更触目惊心地以《德国学生很笨吗?》为封面专题,对德国教育体系痛下针砭。中国台湾也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近年来主要是通过学校中的班级读书会推广儿童文学的阅读。

班级读书会如果能开展起来,对儿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发展都非常有好处。据调查,在开展班级读书会的学校中,孩子们不但逐步养成了阅读习惯,而且学习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这一点并不奇怪,因为相关的教育学研究表明,阅读是所有课程的核心和基础。教育家们也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有密切关联。学生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阅读越早越有利。

2.从语文课程改革的角度看。从2001年,我国开始进行语文课程改革,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逐步取代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成为指导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语文课程标准》比较重视儿童阅读,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并推荐了一些课外阅读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冰心的《繁星?春水》、吴承恩的《西游记》、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除此之外,《语文课程标准》还在其他许多地方提到课外阅读问题,如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鼓励老师自主开发课程资源。

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被有人指责为“少、费、差、慢”,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学生的阅读量不足所导致的。语文老师应该认识到,教语文不应只是教语文教材,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是很难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老师应该把课程标准的规定纳入到语文教学的目标中整体考虑。

进行班级读书会也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如果能将整本书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将在语文课程改革中走出一条新路,跨越一本教材的教学模式,打通语文教学和儿童文学的联系,让学生永远对语文、对阅读保持强烈的兴趣。

二、班级读书会以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为主

儿童阅读很重要,但在孩子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读呢?从国外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阅读经验看,儿童阅读应当以经典儿童文学为主。提到经典作品,很多大人脑里首先反映出来的是类似《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这样的经典名著、鸿篇巨制,却很少知道像《猜猜我有多爱你》《夏洛的网》这样的经典儿童文学名著。这是因为我们自己缺乏这样的阅读经验,因此也习惯让孩子首先去读这些世界文学名著。由于这些名著同孩子的理解能力有一定距离,最后却挫伤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把孩子推离了书本。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儿童阅读要以经典的儿童文学为主呢?

第一,儿童的阅读心理和阅读兴趣同成人不同。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我们都能感受到儿童思维方式和成人不同。在阅读方面,儿童更注重形象是否活泼生动,故事是否有趣,情节发展是否符合逻辑。他们在阅读目的上,更强调休闲而不是获取知识(当然很多知识也同样蕴涵在儿童文学中),孩子从文学书中获得的启迪是多方面,所以成人不要把它们看成是“闲书”禁止孩子阅读,不爱阅读往往是不爱学习的主要表现。

第二,儿童文学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最有效方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都意识到,为儿童写作并不是把成人的思想、信条强加给儿童,作品的内容和结构都应该符合并激发儿童的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一切”,创作儿童文学作品时,要尽可能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心理,反映儿童的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表达儿童的情感和愿望。

第三,经典的儿童文学也包括很多知识性的内容。大人们有这样的体验,给孩子直接讲一个科学道理或生活知识,他们不一定爱听,但如果是包含在故事当中来讲,则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看电视、上网虽然也是获取知识的方式,但它们本身不能取代书本阅读。书本阅读通过文字描述,更能引发孩子的思考,更能拓展孩子的想象。

三、班级读书会的教学策略

1.思想上的准备。组织班级读书会,首先要充分认识困难,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例如经费、图书来源、阅读计划、活动开展、学校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情况都可能发生,例如,家长的不信任、同行的怀疑,有时还有学校领导的不支持。可是,没有任何一项改革是在没有阻力情况下进行的。因此,首先老师要充分认识到班级读书会的重要性,运用您的智慧和毅力向家长、学校讲明您的理念;然后,老师要多同全国的其他同行交流,互相支持,互相获取经验;其次,老师还要精心设计,认真实施,用学生的进步来说服他们。根据过去的经验看,一般能坚持一个学期进行班级读书,学生的阅读能力会有比较大的提高。

2.激发学生兴趣。老师要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有这些方法一试:可以把一些封面好看的书带到班上,向学生展示;选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让他们讲一下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和乐趣;做一个小采访,问问父母是否喜欢阅读,请他们谈谈其中的好处。

3.选书。建议你先在班上“侦察”一下,班里最近都流行看什么书,孩子们口头上念叨的是什么书。低年级的孩子恐怕主要还要有你来推荐。如果孩子们手里都是卡通之类,希望也别吓着你,但你可以把自己最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品给孩子们推荐一下,希望别这么说:“我希望你们在课外看一下×××书。”而说:“老师最近看了一本特别棒的书,它大概讲了„„”注意,这本书真的要有趣才行,不一定是名家作品。而且,你要估计自己的学生能接受得了。选好书后,要想办法让学生都买到这本书(这样才能开展讨论)。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一个小组传看,并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好阅读记录。

4.阅读记录表。阅读记录是为了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有计划地进行,同时记录整理阅读之后的心得及想法。老师也可以通过阅读记录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适时给予合理的阅读建议,更可以通过阅读记录的撰写,训练孩子的写作能力。学生一开始进行课外阅读时,老师就应该鼓励他们做好阅读记录,养成习惯。但是,老师不要以作业的形式布置学生必须撰写,避免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而且,这个阅读记录也不同于单调的“读后感”,针对不同的年级老师可以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低段的学生,可以只单纯地填写(或由大人协助填写)图书的有关信息(书名、作者名、出版社等),再加上“很好看”、“很有趣”、“一般”等简单评价就可以了。随着年级增加,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记录的内容,如内容提要、感受体会等。老师要把握的是,既不能让阅读记录成为学生的负担,又不能让学生觉得是无关紧要的琐事。

5.讨论活动。“班级读书会”一学期可进行二三次,其主要活动方式是组织学生对一本书进行讨论。低年级一节课,中高年级可以是两节课。在讨论前,老师可把学生们写的阅读记录表张贴出来(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可以重新排列一下教室的座位,用更轻松自由的形式来进行师生互动。老师要明白,班级读书会中,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发言,不能越俎代庖,像上课一样讲个不停。老师的教学设计可以粗略一些,不必一个环节扣得太死。例如,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提问,说一说看书时还有哪些疑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要急于解答,急于下结论,可以让其他同学都说一说。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甚至有争论更好。老师还要有一些控制和调节讨论现场的技巧。例如,当学生都不发言时,你要如何处理;当有的孩子一直说个不停,搞“一言堂”时,你要如何处理。

6.延伸游戏。如果时间允许,你还可以开展一些延伸活动。例如,念、演、画、唱等方式;教学生制作书签或小书;邀请作家到校和“小书虫”见面。这些活动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更大的阅读兴趣。

2006-04-20

第三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材解读

六上《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材解读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解读的是苏教版六上教材第11课《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一、朗读教材

“„„我很喜欢《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事实上的确如此: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

我也非常喜欢鲁滨逊这个人物。我想象中的鲁滨逊是这个样子的:身着羊皮短衣短裤,腰间别一把小锯、一把斧子,肩上挂着弹药袋子,背上背一个筐子,挂一支鸟枪,头顶撑一把又丑又笨的羊皮伞„„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像鲁滨逊那样的人,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

二、教材解读

(一)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与特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在保持和发扬前面教材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选文到练习设计,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都有不少的新突破。

1.教材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课文”、“习作” 和“练习”组成。

全册共7个单元。每单元安排阅读课文3-4篇,共25篇课文。课文分精读、自读两种。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7篇。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7个。本册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即“学和做”)1个。

2.教材编写特点

苏教版小学高年段阅读教材的编排特点是: “主题单元,放大空间,突出重点,关注衔接。”

本册教材编写特点:

(1)本册教材单元主题相对明显,练习与单元相互配合。本册教材安排阅读课文25篇,其中韵文3篇。全册教材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单元,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本册的七个单元分别是:心中有祖国、人间真情、奋斗与生存、民风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风采、读书有方。

(2)本册安排了阅读指导文章——《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尽快学会阅读以提高课外阅读效率,突出了重点学习习惯项目的培养。本册教材“习惯篇”的教学内容是“不懂就问”,和 “勤于搜集资料”。这些学习习惯项目,虽然安排在教材之首,却是贯穿于该册语文学习之中的重点训练项目。因此这些项目在该教材里也反复体现。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科学有序的过程。教育学上有一条基本原理,就是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训练。而且要经常、反复地训练,训练到自动化的程度才能成为习惯,成为习惯才能随时运用。

(3)安排了“我读书 我快乐”栏目,向学生推荐名著,本册是《鲁滨逊漂流记》。

(4)单元练习采取活化训练的思路,注意了语文课内和课外学习的结合,开辟了“语文与生活”“阅读与积累(感悟、欣赏)等。进一步拓宽了阅读,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5)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系列——‘学和做’”。每一册安排一个“学和做”,而这个“学和做”就是一个实验、探究的小专题,是集阅读、写作等语文能力训练于一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本册安排的是“读报和剪报”。

(6)在选文和练习设置上从广度和深度体现了高年段的要求,总之,本册教材,渗透性地对学生进入初中学习做好了“承上启下”式的“衔接过渡”。

(二)本篇教材简析

这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十一册中,以“奋斗与生存”为主题单元的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本文选自童话作家杨红樱长篇小说《男生日记》。是由一个男孩的日记改编成的课文,这篇日记的本身也是这个男孩的读书笔记。这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鲁滨逊漂流记》。它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品,也是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课文讲述了《鲁滨逊漂流记》是“我”家一本三代相传的书,在阅读中,“我”懂得了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成为一个英雄。故事告诉我们,《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本告诉我们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的书。

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理解文章大致写作内容:书的来历、主要内容、读后感受这三部分。教学首先围绕鲁滨逊28年传奇生活经历展开,体会他聪明机智和坚强的毅力,然后在此基础上发表见解,“我”读了之后有怎样的收获,做出怎样的决定。最后能理解这本书成为男孩子必读的书的原因。领悟阅读对成长的重要性。同时能让学生掌握读书笔记的写法。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目标中强调: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地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应力图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与文本对话,与主人公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在学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明理悟情,更能在文本中学习这种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故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的人生道理,培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兴趣。

3.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

4.掌握写作读书笔记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的人生道理,培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兴趣。学会怎样去阅读“厚书”,打开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门。

教学难点:

1.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

2.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的人生道理。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阅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电影《鲁滨逊漂流记》视频片断、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主要词语。3.能理清课文脉络,了解鲁滨逊的经历。教学重难点

能理清课文脉络,了解鲁滨逊的经历。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谈话交流。

1.播放电影《鲁滨逊漂流记》视频片断,让学生猜测,然后再出示《鲁滨逊漂流记》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读过《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吗?你们了解哪些内容呢? 2.简介《鲁滨逊漂流记》作者及作品影响。

3.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读书笔记改编的课文,板书课题。4.简介本文作者及代表作品。

5.质疑:这本书为什么是“男孩子”“必读的”书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中的 “我”是谁?这本书是如何得到的?(2)“我”得到的是一本怎样的书?(3)课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3.检查自学情况,集体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引导学生按书的来历、主要内容、给“我”启迪、“我”要珍藏四部分内容划分出文章的结构。

(四)继续读课文,留下思考问题。

1.《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历险小说究竟写的是什么内容?让“我”爱不释手?

2.要能在一座孤岛上生活28年需要什么?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吗?鲁滨逊是怎样获得这些生活必需品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7——11自然段,画出体现鲁滨逊聪明机智又坚强毅力的词句多读几遍。

(五)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做《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的人生道理,培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兴趣。

2.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

3.掌握写作读书笔记的一般方法。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人生的道理,培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兴趣。2.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

教学步骤

(一)读文汇报交流,理解鲁滨逊的聪明机智和坚强毅力。

1.读课文第 7-11自然段内容。

2.《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历险小说究竟写的是什么内容?让“我”爱不释手?(同时提示阅读长篇要学会概括故事梗概)板书:概括故事梗概

3.要能在一座孤岛上生活28年需要什么?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吗?鲁滨逊是怎样获得生活的必需品的呢?

板书:聪明机智

坚强毅力

4.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七至十一自然段,画出能够体现鲁滨逊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词句,多读几遍。

二、我的收获。

1、读书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吴缅读了这本书后有什么感受呢?(1)很喜欢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13自然段(2)非常喜欢鲁滨逊这个人物。14自然段(3)要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传给儿子。15自然段

2、理解“名言”

(1)吴缅喜欢上了书中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的内容是什么? 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2)我”是怎样理解的呢?

(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

(3)我们的大家是怎样理解这句名言的呢?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者读过的书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自由交流。

(4)思考:如果鲁滨逊有害怕的心理,他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3、除了理解一些名言的意思外,吴缅在读书过程中就慢慢在心目中勾画出鲁滨逊的样子,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的的十四自然段。

问:吴缅为什么希望自己成为这样一个人呢?从这身装束打扮中 你能看出鲁滨逊是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吗? 四:理解课题,深化感悟。

1、吴缅的爷爷为什么要把书传给他的爸爸,他爸爸为什么又要把书传给吴缅呢?吴缅为什么要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传给儿子呢?

2、讨论:现在我们能不能说说课文为什么要以“一本男孩子必 读的书”为题吗?这本书女孩子不能读吗?(1)学生交流讨论(2)全体交流

五、读写结合,促进发展

1、这篇课文不仅是一篇日记,而且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读书笔记,学习了课文我们不能说说这篇读书笔记主要是围绕哪些方面来展开的?(书的来历、主要内容、读后感受)

2、我们也选择一本书,认真阅读,围绕这三个方面尝试写一篇读书笔记,准备开一个读书报告会。

板书设计: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 聪明机智

坚强毅力

下载“八一”情结:一本建国初期的军用教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一”情结:一本建国初期的军用教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