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学校长产生:公开选拔仅限专业型高校

时间:2019-05-15 07:2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揭秘大学校长产生:公开选拔仅限专业型高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揭秘大学校长产生:公开选拔仅限专业型高校》。

第一篇:揭秘大学校长产生:公开选拔仅限专业型高校

揭秘大学校长产生:公开选拔仅限专业型高校

新闻滚动南方都市报[微博]2013-07-09 06:52 揭秘大学校长产生:公开选拔仅限专业型高校

今年6月26日,中组部宣布重庆大学(微博 招生办)原校长林建华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此前,一份以浙大校友名义发布的公开信在网络广为流传,引发外界再次对中国大学校长的讨论,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大学校长?大学校长又从哪里产生?

从2012年底开始,教育部分两批面向海内外公选校长,开启了校长选拔方式的新渠道。但毕竟海选只是凤毛麟角,目前中国大学校长仍多由上级任命。教育部(微博)直属的76所高校中,几乎一半正局级高校校长由教育部直接任命。而副部级高校则由教育部提出校长任命意见,由中组部任命。南都记者统计发现,今年更换的8位校长,全部为博士学历,4人为院士。其中,5位是从其他高校调任,3位从本校内部升迁。分析认为,具有一定的学术造诣仍是校长选拔的条件之一。而长期的学校管理经验,已超越“人脉”、部委经验,成为校长选拔的又一因素。

1、“内部升迁”传统思维占主流

“学而优则仕”,这一传统源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中共制定了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标准,“知识化”和“专业化”包含其中。我国的大学校长采用任命制,其遴选依据选拔党政干部的标准。约定俗成的选拔方式便是校长至少是一个学术带头人或者一个研究型的学者。

其中,从本校内部选择熟悉学校情况的学术带头人更为常见,延续至今。如北京师范大学(微博)校长董奇,是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第一批人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学术成果众多,曾主持过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项目等多个重大科研项目。此前,董奇已任北师大副校长3年时间。

今年3月,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恩哥升任该校校长。北大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的他,此前已为中科院院士,并为多家全球知名高校的国际学术顾问。2009年起,相继在北大任研究生院院长、副校长(正局级)、常务副校长。

董奇、王恩哥不过“冰山一角”,近年来,提拔学术权威执掌高校,已成惯例。

南都记者统计发现,目前教育部直属的75所高校中,从本校内部上升的就有38人,其中包括34人由副校长升任校长。此外,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则由本校党委书记转任校长,电子科技大学(招生办)校长李岩荣则由本校党委副书记升任校长。

而在上一届校长换届时(大约2008年),共有44位校长从本校升任。而在2003年时,从本校内部升任校长的则高达52位。

“这反映出教育系统选择领导干部,仍非常注重经验的传承”,教育系统一位内部人士分析。

近日。浙江大学校长更换时,有人称新任校长林建华“不熟悉浙大”,即是这一思维的反映。

2、官员“空降”数量日趋减少

现任教育部直属高校中,5位校长来自政府行政部门,其中,2位来自教育部,分别是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和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这两人有极为相似的经历,即出任校长前,分别担任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杨玉良2009年出任复旦大学校长后,张尧学接替杨玉良操刀以上两个职务。

需要注意的是,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成就了多位高校校长。在杨玉良和张尧学这一对新老交替前,先例已不断。比如2001年4月担任国务院学位办主任的周其凤,此后出任北大校长;接替周其凤的清华大学(招生办)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卫,也在两年后出任浙大校长。

“教育部官员熟悉教育决策和宏观信息,他们出任校长后,往往更能领会和贯彻高层的教育理念”,教育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解释。

而据另一位曾调任高校的教育部官员介绍,这种“空降”往往被内部称之为“交流”,“部委官员如果总在部委,不熟悉地方发展情况”,他表示,而有了一定的地方工作经验,反而能够帮助上层作出更实际的决策。

现任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中,25位有教育部工作经历或兼职。

教育部也是校长的一个锻炼渠道,部分副校长等高校管理者通过在教育部一定时间的锻炼,又返回高校出任校长。比如杨玉良,早在1999年,他就担任复旦大学副校长。2006年,他出任国务院学位办主任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2009年又回归复旦,出任校长一职。

相比之下,部委官员任校长在以前更为普遍。上一任校长中,共有8位校长从中央部委以及地方政府“空降”,其中人民大学、北师大等在内的诸多国内一流高校校长:人大前任校长纪宝成原任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北师大前任校长钟秉林原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以及浙江大学前任校长杨卫。

而今年更换的校长中,则没有“空降”。

缘何“空降”数量有所减少?“行政空降的校长对学校的情况了解不够,高校工作经历的欠缺,就会在日后管理中出现很多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储朝晖认 为,高校合并后,学校越来越大,对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此时仅仅具有行政工作经验的人就很难适应学校整体管理工作,因此越来越多的校长开始从原本的高校管理者中选择。

3、高校“换血”,跨地区流动突出

现任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校长,34位为“外来户”,除5人为行政部门“空降”外,29人来自其他学校和科研机构,其中12人此前为他校校长,属于平行调动,14位由其他学校的副校长升任。另有3人来自科研机构,分别是中科院和铁道科学研究院。

今年走马上任的8位教育部直属高校掌门人中,5位是从其他高校调任,只有3位为本校内部升迁。这种被业内人士称之为“换血”的现象在上月底的校长换届中尤为明显:三所高校三天内同时换帅:浙大校长林建华原为重大校长;重大新校长周绪红此前则为兰州大学校长;接替周绪红掌舵兰大的则是原河海大学(招生办)校长王乘。这三个人的调动,实现了南北、东西的人才流动。

而在大约5年前的上一任校长中,出身于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校长仅为22人;2003年一届的校长中,这一数量仅为15人。"换血’能突破此前学校内部的传统思维束缚,或者更直白一点说,能打破此前学校内部的条条框框”,教育系统一位内部人士称,即使近年来新招收的普通教师,很多高校也更愿意要外校的毕业生而不选择本校。

“高校校长实现地区交流,从一定程度上,也能带动高校本身的地区交流”,储朝晖分析。

截至目前,75所直属高校中,一半以上的党委书记和校长实现了交流任职。

据教育部一位官员透露,教育部还通过加强部机关、直属高校、直属单位、驻外教育机构四支干部队伍的统筹交流,推进直属高校与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干部交流。

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8月,直属高校校级领导干部交流任职达到144人,其中,直属高校之间交流51人。

4、公开选拔仅限于专业型高校

高校校长遴选制度也一直在改进,公开选拔是方向之一。

“其实公选校长,而不是从本校内部选择任命,本身就是为了扩大校长的交流任职”,教育系统一位官员介绍。

从2002年起,教育部就开始在一些高校实行副校长职务公开选拔。此后,教育部党组不断加大直属高校正职交流使用力度。

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进政校分离”,行政任命校长,被视为高校行政化的主要症结。同年,辽宁省曾向全国公开选拔辽宁师范大学等5所省属本科高校校长。

去年,教育行政部门开始在校长任用制度上寻求“破冰”,开展直属高校校长公开选拔改革试点,由“任命制”向“选拔制”转变,分两批在全国公开选拔东北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校长等5所高校校长。

交流在此过程中得到更为明显的体现。教育部两批面向海内外公选的5所直属高校校长中,3人都来自于其他高校副校长。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部高层官员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中国公开选拔校长仍不具备经验,还需要通过多次“实验”,并选择不同类型的学校尝试。此前两次试点的高校均为专业型高校,比如师范大学、财经学校和医科大学等,学科结构较为单一,校长的选拔也相对简单。而类似于浙江大学的综合类大学,则需一定的经验后才能尝试。

南都记者葛倩 实习生 林鹭茜 发自北京

第二篇:各高校电力专业就业情况真实揭秘

各高校电力专业就业情况真实揭秘

电力专业在中国高校出现以来,一直就是香饽饽专业,只是由于其影响面小,所以很多人对其不太了解,往往以“电老虎”或“供电局”“电厂”等简单概念理解之。电力专业比较强势的高校不是很多,按地区大概罗列如下,肯定有所疏漏,欢迎指正:

东北地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柳老师等)、东北电力大学(穆老师)、大连理工大学(李老师);

华北地区:清华大学(卢院士、韩院士等)、华北电力大学(杨奇逊院士、杨以涵老师等)、天津大学(余老师等)

华东地区:浙江大学(韩院士等)、上海交通大学(陈老师等)、东南大学、合肥工大

华中地区:华中科技大学(潘院士等)、武水(合并于武汉大学)、重庆大学 西北地区:西安交通大学(夏老师等)

华南地区:华南理工大学

港澳台:香港理工大学(A.K.David)、香港大学(吴老师、倪老师)(台湾不祥)

按照学术梯队,个人认为(港澳台除外):

第一梯队: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第二梯队: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

那么,毕业学校的知名度或者学术水平是否会决定学生的择业呢?

电力系统行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行业,毕业于名牌大学的电力专业往往不一定能够进入系统内部,比如省电力公司、市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等等,决定于学生能否进系统的往往是一些隐形条件。如果在系统内呆的时间长了,就会发现一些端倪,比如,某学校的硕士博士经常能进国家级别的系统,某学校的毕业生往往能够在东北系统内游刃有余,某些学校的电力专业虽然实力雄厚,其毕业生却往往很难进系统,只能进相关的研发公司,比如南瑞或者西门子等等。

这往往和这些高校数十年来形成的传统和毕业生脉络关系有关。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江苏省,东南大学的电力可以称雄,但是其毕业生进系统的难度却远大于一个两年前刚刚升为本科的大学南京工程学院,这么说吧,江苏省局的领导大多毕业于南京工程学院,各地县的电力公司毕业于该校的更是比比皆是,原因在于,南京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南京电力专科学校。北京供电公司的中层干部很大部分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电力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电力学院的学生有福了:)

因此,如果想进入系统,最好能够选择在你想去的地区系统内有强大人脉的名校,肯定事半功倍。在某些省局开会的时候,甚至会出现50%的到会者是一个学校毕业生的场面:)

电力系统专业一直以来就是高薪专业,并且相对而言比较稳定,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力市场的实行,原本不需要太多技术人员的电力行业目前需要大量的电力技术人才,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力供应紧张,在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和华北地区都存在相应的电力缺乏现象,伴随而来的就是电力人才的行情看涨。

电力系统专业的同学基本上在以下几类单位工作:

1、电力公司,电力调度中心:

此类公司在福利待遇和工资奖金方面都可以保证让你满意,甚至让局外人瞠目结舌。并且能够结合自身的专业技术,学有所用。上上之选。

国家电力公司、国家电力调度中心、南方电网、各省电力公司、调度中心。其中,各省份电力公司中,尤以华东、华南地区最好。上次一个四川省局的兄弟(硕士)告诉我,他一个月4000多元,差点没哭死,呵呵。而江苏电力或者浙江电力,10w年薪估计都是白色收入。:)

另外,各县市的电力公司也是当地的佼佼者,苏州为例,据那儿的哥们说,转正以后白色收入也在月入1w左右。差点的地区,既是收入不及,但在当地肯定是高收入者。

2、设计院

每个省都有电力设计院,具体情况相差很多,因为黑龙江电力过剩,所以据说设计院没有活干,收入可以用悲惨来形容:(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的电力设计院收入也是比较可观,江苏省电力设计院一个mm说,硕士年最少12w,不过有点浪费人才。不知道她说的浪费人才什么意思,呵呵。

3、科技研发性公司

这类公司分为外企背景和本土背景两类:

西门子、通用、法国电力、ABB、艾默生(原华为电气)等,这类公司收入优厚,但对个人能力要求比较高,工作压力比较大,属于出一分力拿一分钱。

本土背景的研发公司比较多,并且鱼龙混杂,弄不好就哭不出来,呵呵。其中,南瑞、中兴、国电南自、四方、山东鲁能、东方电子、许继都是比较有实力的。但是每个公司的具体情况很复杂,东方电子大家都比较了解,估计现在想去的兄弟不会太多,许继地方太一般(分公司还行),南瑞的工资奖金都是其中最好之一,国电南自略微次之,但是具体要看你到什么部门,比如到南瑞继保,你每年年关的时候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和你老婆躺在床上数钱,还要轮流数,否则手太累,呵呵,到了南瑞农网或者电网所,估计你一个人数也就够了:)另外,你如果是工作狂,强烈建议你去中兴华为,肯定能够满足你变态的工作欲望,如果你想经常偷懒上网泡妹妹,南瑞、南自、许继都是你不错的选择。

还有一种本土的公司,就是小型的研发性公司,比如北海银河、南京力导等等,这类公司很难说好不好,具体情况建议看“电力系统自动化”这本杂志上的广告,上面很多类似的公司,这类公司的特点是:待遇也不错,可能会比较忙,一般都是进入大公司的免费培训单位:)

4、其他

到各大院校当老师,出国骗洋鬼子money,躲在家里吃老婆的、这类不一一道来。

第三篇:揭秘高校专业真相:学了土木工程 50年不愁工作

揭秘高校专业真相:学了土木工程 50年不愁工作核心提示

理想很丰满

他们走在校园中,背着图纸,拿着丁字尺和经纬仪,看起来“高端又洋气”。他们笔下的各种手绘工程图“简直跟机器打出来的一模一样”

现实很骨感

课程学起来不那么轻松,一个班3个女生,有两个留级了;学生毕业后,可能去到深山老林,通讯和交通都不方便,也许会待很长时间,有些毕业生无法忍受便跳槽了,但那些坚持下来,会沿着技术主管、工程副部长、工程部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的轨迹成长„„揭秘高校专业真相·绿牌专业之交大土木工程

开栏语每至高考结束,报哪个专业就成了家长和考生最“纠结”的事。在他们看来,选专业似乎决定了未来一大半的命运。据第三方教育研究机构麦可思研究院近期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披露,动画、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英语等专业成为2013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其中不少专业连续三年都是就业“红牌”专业;而很多工科专业的就业率却持续走高,属于“绿牌专业”,比如:地质工程、石油、采矿、道路桥梁、轨道交通所属的土木工程等。

为帮助考生和家长更透彻地了解专业,方便填报志愿,从今天起,成都商报将陆续推出“揭秘高校专业真相”系列报道,向读者介绍最热、最冷、就业最好、最大牌„„的专业,带你去看高校专业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这个夏天一过,庞梦德就要告别母校西南交通大学,保送至同济大学深造。这个23岁的河北男生因为迷恋“工程在地球上留下痕迹”的感觉,选择了土木工程,最终以年级第一毕业。“这是个很有含金量的专业。”回忆大学4年,庞梦德很感叹,虽然专业课有难度,但确实学到了“干货”。在这个“最难就业季”中,他的同学们却不存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据了解,由于道路、桥梁、隧道和房屋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处于蓬勃发展期,市场对土木人才的需求不会在短时间消退。

土木生咆哮体

我学土木工程的,我觉得我有病!你觉得高等数学难是么?你学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土力学么?你学过钢结构、有限单元法么??高等数学算个P!其他专业的都嘲笑我们学土木的又土又木,能不土吗?能不木吗?整个专业600多人就10个女生,你受得了么?说到就业,我们毕业后一半在工地,剩下的一部分在设计院、一部分在非洲。我的建议就一个,你想历练自己,就去学土木工程。

暑假耍不成爬山下隧道画地图

在校生告诉你上课真相

暑假耍不成爬山下隧道画地图

“我喜欢工程师,能在大地上留下痕迹的感觉。”因为这个浪漫的想法,庞梦德在3年半前从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转入土木工程学院。在转专业前,每次他看到校园中背着图纸,拿着丁字尺和经纬仪的土木生时,都羡慕对方“高端又洋气”。上课:削铅笔要削出3种粗细

在所有课程中,庞梦德对工程制图印象最深。当他第一次在学校看见各种手绘工程图时,就彻底被折服了,“简直跟机器打出来的一模一样。”在一张A2纸上,一个机械零件的立体图或剖面图逼真极了。庞梦德笑着说,学完工程制图后,人人还能掌握一门“新手

艺”———削铅笔。原来,画图的铅笔一般分为粗、中粗、细3种,痕迹粗细比例大约是4:2:1。学生要凭感觉和经验,削出不同的粗细。

考试:一个班3个女生两个留级了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对学生实行大类培养,低年级时先接触高等数学、线形代数、大学物理、计算机编程、结构力学、理论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等基础课程,“学起来不轻松。”庞梦德说,自己班上最初有3个女生,两个都留级了。到高年级时,学生再从铁道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建筑工程、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这8个方向中挑一个,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

“土木工程是一个非常扎实的专业,能学到很多技术。”庞梦德说,大家的学习很紧凑。到毕业求职时,这些积累会全部爆发出能量,“应聘时,很多单位上来就问抗震结构、设计图纸等专业问题,大学里好好用功,到时候就不会被难住。”

实习:爬山、下隧道、画地图

按照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易思蓉教授的说法,土木专业的任务就是“改造地球”,绝对少不了实践。每至暑假,西南交大都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大一暑假,庞梦德所在的土木工程学院2009级的22个班走进了地铁、岩土、建筑和桥梁的施工地。那次,庞梦德看了紫坪铺水库、清水河大桥和火车南站,也第一次下到黑黢黢的地铁隧道。“所有工地,我最喜欢桥梁,看上去很霸气。”这次实习,为庞梦德大三时选择桥梁工程埋下了伏笔。

老师带着庞梦德去爬龙泉山,测岩层倾角和走向。那天,大家爬到一片岩石风化极其严重的山头。庞梦德拿着罗盘仪挨个收集数据。回校后,他画出了长达两米的小山坡地质剖面图。接下来是校内测量。老师划定校园中的一块区域,让学生通过使用经纬仪、水准仪等设备,按1:500的比例尺画出平面图。庞梦德分到的区域很复杂,既有河、桥和房子,也有草坪、树木和井盖,“难是难,但相当有挑战。”

上大桥修高铁

可能去到深山老林

毕业生告诉你就业前景

上大桥修高铁

可能去到深山老林

刘学涛,西南交大土木工程学院2010届本科生。毕业快3年了,已小有成就的他目前在某石油公司做工程师。他介绍说,学土木的学生,几乎很难为找工作而发愁。

就业走向:设计、建设、管理

据易思蓉教授介绍,土木专业毕业生就业大致分为3个走向:到设计院做设计、到施工单位搞建设,到项目运营单位做管理。其中,设计院原则上不要本科生,现在有向博士生发展的倾向。其次,是搞工程管理。除了专业知识外,这类岗位还需要员工性格外向,善于表达。

当年刘学涛找工作时,获得了很多同门师兄的帮助,他们如今都是项目经理、总工程师的级别。然而,土木生基本上都要从最基层的岗位锻炼起来。比如,一个年轻人毕业后,他最先去到的是一个施工项目地,那里也许在深山,通讯和交通都不方便,有些毕业生因为无法忍受,很快便跳槽了。但是总有一部分人坚持下来,他们会沿着技术主管、工程副部长、工程部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的轨迹成长。

专业前景:高铁人才供不应求

对于薪酬,刘学涛表示,土木工程本科生毕业,起薪一般在3000元/月左右。如果是做工程技术,一个普通技术员的年薪在6万~10万元,一旦升至项目经理,年薪有10万~20万。为了有更好的发展,很多土木生像庞梦德一样,选择读研究生。据西南交大土木工程学院党委李锦红副书记介绍,西南交大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每个年级办学规模在600人左右,该专业每年通过免试和考试上研究生的比例在35%左右。

易思蓉教授还分析说,伴随着我国高铁的发展,未来50年我国在轨道交通上的上升势头依然会很迅猛,设计院、工程局、铁路局等单位近年来对高铁人才的“狂热”追逐,就是一个印证。而西南交通大学正是以交通土建见长,具有铁路工程和轨道交通特色。专业报告

学土木今后做什么?

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

主要课程有哪些?

物理、线性代数、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工程地质及土力学、结构力学、钢结构、建筑结构试验、流体力学、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哪些高校该专业开设较好?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发布的《2012年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显示,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的该学科整体得分较高。

第四篇:高校社会保障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育途径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校社会保障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育途径探析 作者:刘珺 周云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6期

【摘要】长期以来社会保障专业在教学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直接导致了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缺乏专业技能的训练。一方面和教育理念的有失偏颇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和教师欠缺实践经历密切相关。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针对社会保障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尽快加强建设,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体系。

第五篇:2010年34所自主划线高校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

2010年34所自主划线高校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

学校名称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兰州大学 北京大学 中山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厦门大学平均数华南理工大学 山东大学 东南大学 四川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浙江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吉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重庆大学 东北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2700

2220***9 25502550 210224702550 18731500

学术型 专业型 专业型比例 1500 1850 2100 2600 1600 1860 3000 2990 1110 2350 910 4070 1920 2400 2900 2300 1112 1040 2122 3100 2400 3900 900 734 2240 2560 3540 780 4550 750 527 2970 909 2190 380

1500 1200 1300 1560 37% 1090 1700 1560 33% 1150 33% 1900 31% 1080 1300 1000 30% 29% 861 1200 900 1400 26% 26% 770 880 1170 24% 1350 23% 22% 830 22% 560 20%

20% 22% 23% 26% 26% 25% 29% 28% 27% 26% 31% 31% 30% 32% 37% 36% 34% 33% 50% 39% 38% 3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3311

下载揭秘大学校长产生:公开选拔仅限专业型高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揭秘大学校长产生:公开选拔仅限专业型高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