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嫁给了国家的女人,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时间:2019-05-15 07:3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个嫁给了国家的女人,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个嫁给了国家的女人,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第一篇:一个嫁给了国家的女人,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转:一个嫁給了国家的女人,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自与《中国哲学史》相遇,我恢复了心里的宁静,明白了之前所不能理解的许多事情。所谓人生,并不是与他人的斗争,而是与自己的斗争。为了在这场斗争中获得胜利,最重要的是内心必须坚定,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和欲望。我懂得了平凡但珍贵的道理:金钱、名誉和权力都如同刹那间烟消云散的一抹灰烬,只有正直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从此人生的苦难成为激励我的伙伴,真理成为照亮我前程的灯塔。——韩国总统朴槿惠

[朴槿恵的故事]

1979年11月,朝鲜半岛进入多雨而寒冷的冬季。27岁的朴槿惠一袭黑衣,站在青瓦台前湿淋淋的草地上,看青瓦粼粼、檐牙高啄。她在这里生活了17年,如今马上要离开。雨斜斜密密地落下来,她觉得那是千万根鞭子抽打在身上发出的声响。

内务秘书抱着一个满满的纸箱子朝她赶过来,不断有东西掉落,他不去捡,反而毫不留情地将它们踩到泥水里。朴槿惠望着秘书,还在她少女时代,他就跟随父亲,也曾无数次带她到青瓦台后面的山上,春看百花,夏揽苍翠。现在,他眼里满是惶恐,仿佛她是病毒,会随时钻进他的血液,中止他的心跳。

朴槿惠弯腰捡起一张照片,那是9天前的上午,她陪父亲去参加湖堤剪彩时的留影,天空明媚,她笑,父亲也笑,群众在欢呼。不料,几个小时后,明快的一切随着几声枪响被蒙上沉重的阴霾。

朴槿惠带着弟弟和妹妹回到首尔的一栋老房子里。17年未回家,老宅周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街道繁华。朴槿惠想起搬离这个家住进青瓦台时和父亲朴正熙的一段对话:“爸爸,你为什么要当总统?”朴正熙回答:“我出生的地方到处都是茅草屋,有一年冬天,大风掀翻我家屋顶,母亲带着我和姐姐想到别人家去借宿,但我们转了一圈后又回到自己家里,因为邻居们也都在风雨中挨冻。我永远记住了母亲那晚悲伤的面容,发誓要尽我所能改变这一切!”

父亲的愿望实现了,如今的大韩民国,不仅连偏远地方的农民都住上了青青的瓦房,全国人均收入还翻了20多倍。这样的父亲却被最亲密的下属射杀在宴席之间。她对所发生的一切难以理解,难以接受。

但她是朴槿惠,一个女代母职,当了五年“第一夫人”的特殊女人。她不能像妹妹那样痛哭,也不能学弟弟那样买醉,只能表现出冷静与克制。早在父亲被刺之前,1974年,母亲陆英修也被刺。她震撼于父亲冷静地留在演讲台上,而不是护送母亲到医院。事后,他坚决不再娶,表现出对亡妻极度的眷恋与忠诚。从那以后,她开始学习以父亲的方式表达感情,也学习他特殊的应对危机的方式。5年里,她穿母亲的衣服,戴她遗留的首饰,模仿她的言行,在从容淡定中完成许多国务活动,包括接待时任美国总统卡特。政治不仅让她早熟,也让她认定自己的命运跟这个国家紧紧相连。所以9天前,得知父亲被刺,她的第一反应不是痛哭,而是冷静地问:“前方(边境)有什么情况?”这一问,使得她本该为失去父亲而流的眼泪,再也没有机会宣泄。

从“第一夫人”跌落为平民和孤儿,朴槿惠感到极度的失重,她想依靠法律严惩杀害父亲的凶手。但是韩国最有名的律师、声称是父亲最坚挺的支持者这样回复:“我不替凶手辩护,就等于是帮你了!”他说的没错,当时不仅许多律师联名替刺客辩护,一些城市还爆发游行示威,要求释放刺杀总统的情报部部长,大家高呼:“他杀了一个独裁者,是了不起的民族英雄!”

甚至朴槿惠的住所也被情绪激昂的人群包围。她不能出门,也无法求救,只是悲哀地意识到,不管他们一家曾经为这个国家带来怎样的改变,做出怎样的牺牲,现在,世界被颠覆,一切被唾弃。

背叛!这是她唯一能想到回敬这个世界的词语,她的胸腔里奔腾的全是愤懑和失望,但表面上她依然淡定从容,认为只有骄傲地面对声讨,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告慰。

可是,3个月后,悲愤以一种令人难以接受的方式喷薄而发。她身上开始长出紫斑,医药都不能起作用,不明斑点很快蔓延到脸上。毕竟还是年轻姑娘,容颜不再,自信也便不再,她没有了淡定的资本。1980年1月,她跑到父母的坟前痛哭,凄哀无比。此时,新任总统掀起了批判朴正熙的浪潮,她悲痛欲绝的照片被搬上报纸,让反对者快意。

而1952年,荣升父亲的朴正熙给她取名槿惠,是因为木槿花是韩国的国花,美丽、花期长久,又被赋予政治意义,名为“无穷花”。他希望女儿做一朵无穷花,用持久温和的芬芳施惠于人。现在,她似乎过早地走完了花季,凋谢了。

绝望中的精神求索

朴槿惠从此闭门索居,桌上的一杯水,窗外的几滴雨,都会让她落泪。她开始怀疑一切,昼夜交替,花开叶落,这些过去看来最简单不过的事情,如今都能进入她的心里,引起她的一番“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思索。她进而怀疑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过去和这样的现在,她存在的意义在哪里?日思夜想,她找不到答案,思想混乱到极点。

有一天,她的房门被敲响,堂哥朴在鸿走进来,他是亲属中少有的没有疏远他们姐弟的人。他打断了她的胡思乱想:“你应该找人谈恋爱,结婚,成家,养育孩子。相信我,有了情感寄托,伤痛更容易治愈。也请别忘了,你是长女,应该做出积极的榜样!”

堂哥提醒她去关注弟弟和妹妹,当时弟弟朴志晚沾上了毒品,正面临被起诉;而妹妹正跟一个比她年长很多的男人打得火热,试图通过畸恋,得到父亲般的保护。朴槿惠为时已晚的干预,换来的是弟弟妹妹变本加厉的深陷。

她甚至没办法改变自己对感情的态度。读大学时,她有不少追求者,但为了不增加安保的负担,她选择了孤独。大学毕业后,母亲积极为她张罗婚事,但突遭刺杀。在女代母职的5年里,她用母亲的衣物包裹自己,因此也包裹住20岁出头的芳华,以及对爱情的希冀。父亲遭刺后,她也曾思嫁。临搬出青瓦台时,她在电梯里跟父亲的一位部长相遇,对方此前曾多次表示,希望她能做他的儿媳。她满怀期待地招呼说:“您好!”但直到电梯门再次打开,对方也没有看她一眼。如今,她饱尝世态炎凉,什么人都不愿意相信,又何以相信爱情?

独处3个月后,朴槿惠出门了,她一身素装,来到首尔古老的宗庙,对着佛像深深参拜。母亲生前是个佛教徒,她想追寻她的足迹,看是否能获得内心的平静。然而,她很快发现,痛苦太多,疑惑太多,一种信仰远不足以使她得到拯救。没过几天,她又来到一座教堂,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礼。接下来,她疯狂地阅读各种文化背景的宗教和哲学书籍,可不管哪门哪派的思想,都缺乏一种足够的力量,理清她的思绪。她努力想去信奉各种宗教,又觉得什么都不可信。一年以后,孤独犹在,混乱犹在,怀疑和迷茫犹在。

1980年秋,又一个阴雨天。朴槿惠坐在老屋的窗前,桌上放着一本英文版的《中国哲学简史》。该书是根据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英文讲稿整理而成的。她没有急于翻开,而是检索她跟中国文化的联系。父母都曾在中国东北生活过,他们从小教她说汉语,认汉字。小学的时候,父亲送给她一本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她特别欣赏英雄赵云,他勇猛、忠诚而坚毅,其中大战长坂坡,“怀抱后主,直透重围”一幕,尤其让她怦然心跳。她从没有机会认真恋爱,却很早认定,如果要找爱人,应该是赵云式的。

温馨的回忆像穿窗弥漫的水雾,开始浸润她干涩的心灵。而当她真正翻开书的时候,她分明感受到一种明亮的光芒,直达心底。冯友兰以贯通中西、纵横古今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系统而深入浅出的讲解。他说,这世界上有各种人,每一种人都有那一种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从事政治的人,有可能成为大政治家;从事艺术的人,可能成为大艺术家。但是职业上的成就,不等同于作为一个人的成就。专就人本身来说,最高成就应该是什么呢?中国主流哲学家的答案是,内圣外王!内圣,是指修养的高度;外王,说的是人的社会功用。只有具备最高精神成就的人,才最适合为王。

字字珠玑,穿透内心,她一直想不明白,给韩国带来经济飞跃的父亲,为何不受国民拥待?现在,答案开始清晰,他有积极的社会功用,修养却没有达到足够的高度,不足以服众。她从早晨读到傍晚,不仅没有像读其他哲学著作那样,迷失在深涩难懂的道理中,反而清楚了解到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圣人,他们有怎样的思想,这些思想跟政治有什么深厚的联系,在漫长的历史中,如何被发展和利用。

在那个雨雾弥漫的夜晚,外边一片漆黑,她却分明看到一个美丽而深邃的夜空,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等,是嵌在这夜空中闪亮的星星,对她眨眼,闪着神秘而诱惑的光芒。

冰公主蜕变成女总统

《中国哲学简史》成为朴槿惠了解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入门书,她又找来冯友兰在30年代出版的中文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潜心研读。该书引用了大量的诸子百家原文,从1980年到1987年,她凭着刻苦自学的精神,硬是克服了语言障碍以及诸子百家明晰不足、暗示有余的特点,通读了上下两卷本长达60万字的巨着。

她写下了大量的日记,记载经典引导下的心灵跋涉。她说:“读中国哲学,难在暗示处,妙也在暗示处。”她用先贤的思想分析过去的灾难:“„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责之急,怨之深,父亲之刺,大概因由于此!”朴正熙当政时,一方面大力发展经济,对工人施与恩惠;一方面极力压制言论自由,打击异己。他主持建造了韩国第一条高速公路,却拘捕杀害数万知识分子和反对派。被刺杀的当晚,他因为严厉指责情报部部长工作不力,导致部长恼羞成怒掏枪射击!

她这样评价冯氏着作对她人生的影响:“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的,是中国着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史》。它蕴含了让我变得正直和战胜这个混乱世界的智慧和教诲。”

朴槿惠此后的一切言行,都体现出中国哲学智慧和个人痛苦经历交相作用的复杂烙印。在日常生活中,她严守道家的养生说,穿最简单的衣服,吃最简单的食物,且从不吃饱,常年保持不超过26英寸的腰身。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她唯一参与的社会事务是岭南大学的理事长。她找回了真正的平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她说:“过去我刻意模仿父母,现在我认为,一个有深度的灵魂,是要遭遇思想的探索和人生的磨砺的!”1987年,朴槿惠到台湾留学时,身上的斑点已经褪去,神采奕奕,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味道。

她秉守儒家的中庸之道待人接物,言语不多,语速也不快,对人不显热情,也决不冷淡。她推崇冯友兰儒道兼修的观点,又信奉老庄的无为而治,喜欢遵循规律办事。1989年,弟弟朴志晚因为沉迷毒海被拘押,朴槿惠不拯救也不探视,妹妹指责她冷血,她回应说:“„反者道之动‟,任何事情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他可以自己拯救自己的!”此事导致姊妹关系恶化,此后,妹妹朴槿令成为她最强劲的反对者。

然而,冷静兼容的思维,最终帮助她等来了命运的转机。90年代中期,韩国经济衰退,各种思潮泛滥,民众感到政府软弱无力,在此种背景下进行的“韩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总统”的民意调查,朴正熙的得票率竟然高达70%,民众怀念他创造的经济奇迹。

一直隐居修炼的朴槿惠,瞅准机会顺势而出,竞选国会议员,她胜了,此后一路过关斩将,直至2012年竞选总统之位。

这是一次空前激烈的政治角逐,因为身份特殊,她领受到许多人的爱,也领受到一些人的恨。她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游刃有余地消解了这些爱恨荣辱。针对批评者说她是“冰公主”“冰山女王”,不具亲民的魅力,她说:“冰,是坚硬万倍的水,结水成冰,是一个痛苦而美丽的升华过程!”

她再次胜了,成为大韩民国第一位女性总统。

第二篇:一个女人自己嫁给自己

一个女人自己嫁给自己

《一个女人自己嫁给自己》

文/刘洒

任何一个自己嫁给自己的女人都十足地拥有不可调和的两面性,像一匹双头的怪兽。

——《一个人的战争》

一个只关注自己内心的女人,就算有爱情,就算爱上一个男人,也只是爱上爱情的本身,爱着自己本身;她最终的爱情,只是自己嫁给自己。始于爱情,终于自己。

——刘洒

终于把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读到了尾声,四十岁的多米嫁给了一个老头,不知是五十岁的老头儿,还是六十岁的老头。但她已经四十岁了,嫁给老头也不算什么憾事,比嫁给N来,她会幸福许多。

婚姻能成为一堵墙,把过去阻隔在外,那婚姻也就显现了它原本的能力。婚姻不是要把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除却自己的丈夫,而是与过去的愁苦悲愤伤痛过往隔离开来。琐碎的生活是能疗伤的,全新的生活总会在不知不觉间来临,为爱而来,伤的最终是自己。

如果N只是个独身主义者,那多米无法怪罪太多,她无法摧残或太多憎恨一种“主义”,然而N对艺校的一个女生求过婚,且是在多米为他打落孩子的时候。用爱情或用孩子去捆绑男人是愚蠢的行为,然而许多女人都会犯下这样的错。其实多米也并没有太失败,她爱的一直是爱情本身,N也只不过是虚幻的一个幌子,孩子只是必然,或是偶然,是谷底,走到这一步,她也便该告别黑夜迎来朝阳了。轮船上的那个男人和狼眼男人给我的印象是比较深刻的。脑子里仿佛就有那么一座渡轮,一个三十七岁却伪装成二十七岁的成熟男人,晚上的时候和多米坐在一起,并亲吻了她。在没有家庭的前提下,或许一切都是美丽的,真实的,然而船员有个漂亮且知书达理的妻子,这也说明,男人的出轨跟妻子漂亮与否智慧与否是无关的。也正因为有了家庭,这一切更显得浪漫,这段婚外恋情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没有影响到伦理因素,没有对双方的家庭造成破坏,那婚外情就是良性的。多米失去了她的初夜,而她却对这个男人印象不深刻,这让人匪夷所思。多米虽未提到她是独身主义,其实她却是个真正的独身主义者,因为她一直没有真正爱上任何一个人。所有的男子只是过往,只是她小说的一个段落。只是她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只是体验的过程中,有些偏离。然而作为一部小说,爱情是必须的,不管是真是假,不管爱情的对方是别人还是自己。

一个个的女人才是主角,她们贯穿了多米的整部生活。她真正爱的,还是她们。她们最终或离散,或有自己的生活,只留下多米自己,嫁给一个古老的时间,嫁给后半生的自己。故事一开始就注定是个撕裂自己的过程,只有嫁给自己,才能完整。

第三篇:【中华论坛】毛主席逝世:全世界只有一个国家不闻不问

【中华论坛】毛主席逝世:全世界只有一个国家不闻不问

发表于:2011-08-27 145740作者浩荡中华强`发短信加好友更多作品 级别:二级士官积分:390 12星座坦克大作战 中国航母 你叫什么

1976年,中国的一系列突发事件吸引了世界的眼球。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7月6日朱德委员长也以90岁高龄与世长辞。7月28日,一场举世震惊的大地震将唐山夷为一片废墟

1976年,中国的一系列突发事件吸引了世界的眼球。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7月6日朱德委员长也以90岁高龄与世长辞。7月28日,一场举世震惊的大 地震将唐山夷为一片废墟。9月9日下午4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万分悲痛的心情对外宣布,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导师毛泽东主席于当天凌晨0时10分在 北京逝世。消息公布后的15分钟内,包括路透社、美联社和法新社在内的世界主要通讯社便报道了毛泽东逝世的新闻。

紧接着,世界各大媒体发表和转载了大量赞扬毛泽东和介绍毛泽东革命事迹的评论和文章,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报纸甚至用十多个版面刊登介绍毛泽东的文章和照片。世界各国政府、各国际组织也纷纷对此做出反应。

在北京举行的毛主席追悼大会

53个国家降下半旗,各国领袖给予高度评价

毛泽东逝世后,世界各地对他的赞扬和哀悼如潮水般涌来。曾有记者这样写道“9月9日下午4时这一悲痛时刻,似乎地球也停止了转动。”在他逝世后的10天 里,共有123个国家的政府和首脑向中国政府发来了唁电或唁函,105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他们的代表到中国使馆吊唁,53个国家降半旗致哀,许多国际机构和 国际会议上也开展了悼念活动。

联合国总部以历史上罕见地快速度在毛泽东逝世的当天就降半旗致哀。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在联合国全体大会上发言时盛赞毛泽东的丰功伟绩“毛主席是一位 伟大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和诗人”,“他实现自己理想的勇气和决心将继续鼓励今后的世世代代。”联合国大会主席高度评价毛泽东是“我们时代最英雄的人 物”,“他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世界各国人民沉痛悼念毛主席

毛泽东逝世后,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政府都给了毛泽东极高的评价。美国总统福特在9日的唁电中称赞毛泽东的着作给人类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认为“毛主席 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巨人,他对历史的影响将远远超出中国的国界。”国务卿基辛格以他特有的风格说“我的孩子们谈到流行音乐歌手身上有一种‘颤流’,我 承认我自己对此浑然不觉。但是毛泽东却发出了力量、权力和意志的‘颤流’。”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对毛泽东也赞赏有加,他称“毛泽东主席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创 造者之一,是给中国人民指出走向新的未来的道路的人。”澳大利亚总理弗雷泽认为,“新兴的中国就是他永久的纪念碑”。

日本首相三木武夫说“毛主席作为世界的大政治家在历史上留下了巨大的业绩”,外相福田纠夫则用带有崇拜的口吻评价说“无论对他做多么高的评价,都是不 过分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评价毛泽东时还引用了后者的诗“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认为“历史学家将会对毛泽东的事 业和他对中国人民和世界的影响做出估价。”此外,英国首相卡拉汉、法国总统德斯坦等各国政要都发来唁电对毛泽东大加赞赏。

多国领袖想赴华参加追悼会,美政要在华盛顿吊唁

毛泽东逝世后不久,中共中央对外宣布“不准备邀请外国政府、兄弟党和友好人士派代表团或代表来华吊唁。”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国家的领导人提出要来参加毛 泽东主席的追悼会。美国对吊唁毛泽东也好像特别上心,国务卿基辛格,副国务卿哈比卜,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前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布什,参 议院民主共和两党领袖等都一拨一拨地前往位于华盛顿的中国驻美国联络处哀悼。

在其他国家的中国驻外使领馆,吊唁的人也络绎不绝。在日本,毛泽东逝世后两天内就有1700多位各界人士到中国大使馆吊唁。日本还有一位从1967年开始 就收听北京电台广播的朋友,他每年都把他在五月里亲自采制的茶叶寄给毛泽东。在得知毛泽东逝世的消息后,他又带来茶叶委托大使馆转交给毛泽东的家人,以寄 托哀思。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许多友好人士是带着全家老少来中国大使馆吊唁的,其中不少父母在毛泽东遗像面前给孩子们讲述毛主席的生平和中国历史,许多刚学会 写字的儿童在吊唁簿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埃塞举行10万人游行,刚果每年举行纪念活动

许多发展中国家对毛泽东的逝世表现出了更大的悲痛。毛泽东逝世的消息传到朝鲜后,朝鲜党政领导机关决定9月10日到18日为全国哀悼期,并规定18日全国 停止一切娱乐体育活动。18日下午4时,当中国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时,朝鲜举国上下也就地肃立三分钟致哀。哀悼期间,朝鲜各党政机关的干部、群众 团体的代表、工人、农民、人民军官兵、青年学生共一万多人到中国大使馆吊唁,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共收到朝鲜各界发来的唁电、唁函5200余封。

在中美洲的牙买加,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黑人农民从百里以外的农村赶到中国驻牙买加大使馆,他送上了一束新鲜野花默默悼念毛泽东主席。还有很多前往吊唁的人一边痛哭一边唱着国际歌,悲痛欲绝。

在法国、联邦德国、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以及刚果等国,各界人士举行了各种形式的游行。在毛泽东逝世的当晚,联邦德国的一些马列主义组织就分别 在几个城市举行了火炬游行。游行人群打着写有“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光荣永远属于毛泽东同志!”“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万岁!”等大标 语,高举火把,抬着用黑纱和鲜花簇围着的毛泽东遗像在大街上缓步前行。埃塞俄比亚借着纪念“革命日”两周年的机会,发动了有10万人参加的纪念毛泽东大游 行,是所有国家中游行规模最大的。

9月11日,法国各界人士1万多人开始游行,游行队伍在巴黎公社社员墙前举行了追悼毛泽东的仪式。刚果政府不但组织了游行,而且还决定今后每年将在毛泽东 逝世周年纪念日举行正式纪念活动。在巴基斯坦历史文化名城拉合尔,八百名工人组织了哀悼游行。由于找不到巨幅的毛泽东画像,巴基斯坦着名画家马哈茂德·巴 特便连续工作六个小时绘制了一幅,并放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

唯一对毛泽东逝世“不闻不问”的是苏联

世界上唯一对毛泽东逝世“不闻不问”的大国是苏联。就在联合国降半旗、各国政要发唁电、多国群众游行悼念毛泽东这位伟人时,苏联却显得异常地平静。莫斯科 的众多报纸甚至都没有报道毛泽东逝世的消息。苏联的《消息报》也只在倒数第二版的一个角落里发了一则寥寥数行的报道。而在苏联的另一份重要报纸《真理报》 上却出现了针对中国的威胁性文章,文章称在毛泽东逝世后,如果中国不在一个月内采取与苏联和解的政策,那么苏联有可能采取某些“不可逆转的决定”。其实在 苏联的普通民众中有许多人,尤其是一些曾在中国工作过的人,对毛泽东这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怀有深深的敬意,但在当时中苏交恶的政治环境下,他们无法 公开表达自己对毛泽东的哀思。

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传到加拿大后,旅居多伦多的原中共领导人张国焘被问及如何评判昔日的对手之死时,他只是淡淡地说“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然而历史推翻了他的预言,在毛主席逝世30年后的今天,他的思想依然对当今的中国乃至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第四篇:一个被考试毁灭了的国家

一个被考试毁灭了的国家

转自一片阳光的博客

就在二十世纪的最后几年里,一支考古队在一片大沙漠的腹地,曾惊奇的发现 了一座数亿年前的人类居住的古城,无疑这是史前人类曾经有过一次、并被奇迹般的保存下来的文明。

考古学家们在古城遗址中发掘出一块巨型石碑,上刻有奇怪的文字。他们经过艰苦的努力,竟意外地破译了碑文。原来碑文上记录的是一个国家被另一个国家吞并的故事。那时候,这片土地还是连绵千里的沃野,一条被称之为物源的长江,从大地之上奔腾而过。一个被称为知安的古老的国家一直都在统治着这片土地,人民依靠上天的恩赐,繁衍生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国王希尔木有两个双胞胎的儿子,自小他们就在宫廷的学校里接受着良好的教育,国家的用人一切都以考试为准,就是这个两儿子也不能幸免,他们也将以自己的学习成绩来确定由谁来继承王位。然而,大儿子多尔木好学多思,常常有着问不完的为什么,弄得老国王和学校老师都很不高兴,常常训斥到:“你能不能继承王位是由书本知识来决定的,哪有这么多的怪问题?这些怪问题你探索的再清楚,能保证让你继承上王位吗?书上的东西都记住和 背会了吗?”小儿子丁尔木本来也是像多尔木一样心中有许多问题,可看到哥哥常常挨吵受训,他便学得老实和聪明起来,只要是老师布置的,他都夜以继日的背 诵,真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天下事”,所有的东西都能背得滚瓜烂熟,每次考试都得满分,你知道多让老师和国王高兴啊!可多尔木却始终没能收起他的那颗总是充满好奇的心,他常常去寻访民间的能人,并为他们的创造而深深的陶醉。他常常想:如果教育只是为了让人们记住那些僵死的东西,这些东西又反过来像 无形的枷锁限制了人们思想的自由度和个性的发展,那么这还能算是真正的教育吗?教育如果不能促成人们将学到的知识转化成内在的智慧,并用这富有创造性的智 慧来改造这个世界,那么教育就成了一潭永不流动的死水,终有一天它将成为一潭臭水,甚至是会成为腐化一个民族灵魂的毒水„„

后来,国王希尔木老了,经过考试,丁尔木登上了国王的宝座,但老国王怕多尔木在国内会给弟弟添麻烦,又怕弟弟日后会加害自己的哥哥,就把物源江之东的偏僻荒凉的土地划给了多尔木,让他在那里世代为王。多尔木如流放般的来到了江东,并组成了自己的以智安为名的国家。

为了使自己的国家能够富强起来,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在自己的国家里发展教育,他要使自己的臣民们在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的同时,更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要让每一个人都能满 怀激情的加入到国家的建设之中,让每个人的智慧都能结出甜美的果实。于是,他在国家展开的第一项重大工程就是改革原来的教育,提高教师的素质,并在全国大 面积的招募德才识兼备的人进入教师队伍,并给予教师高于其它国家一般工作人员八至十倍的薪俸,从而使教师成为了国家里最崇高、最让人们羡慕的职业。而对于那些抱残守缺、不愿更新思想观念的老顽固,一律开除出教师队伍。在一次关于国家教育改革的大会上,他亲自发表演说:“我的臣民们:鸟儿有翅膀,是为了能飞得更远,飞得更高,能够更大范围的扩充自己有效的生存空间。而国家有教育,就像鸟儿有翅膀是同一个道理。

国家的教育,就是为了国家培养千千万万个能帮助国家腾飞的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材,学校是把知识能够孵化成智慧的温床,是把知识变成改造世界和改造自我的力量的起点,是培养梦想家和奋斗者的摇篮,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从这里悟透怎样终生发展自我和不断超越自我的地方!然而,千百年来,我们的教育愈来愈发展成了我们精神的囚笼,考试成了拷问我们的灵魂是否还敢问 为什么的鞭子!老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考试就如一个巨大的烘房,把我们本来充满灵性、悟性、激情、梦想和求知欲望之水的孩子,一个个最终都烤成 一具具灵魂的木乃伊,在这一具具木乃伊的身上写满了题目和现成的答案,唯独没有了创新的意识。今天,在这里我要对这样的教育大声说:不!为了能使我的这个国家富强起来,也为了使全国的人们都能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我要让教育成为智安国每一个孩子的福音,要让他们的个性在教育中能得以充分的发展,要让他们的智慧能开出最美丽的花朵,结出最甜美的果实。而发展教育就不能离开教师。

过去,我们的教师只要做一个教书匠就行了,你若是教了几个聪明而又善于背诵的学 生,各种考试评比中能拿些第一,你无疑就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名教师,这样的教师愈多,对孩子来说其结果就愈可悲。今后我们评价教师,将不再以学生的成绩,而是以学生对你的喜欢和热爱程度来评定,学生喜欢你,崇拜你,一定是因为你人格中有某种强烈地吸引他们的品质和魅力,你就一定会是一个好老师!考试我们将不再成为一个评价机制,而恰恰相反,它将成为我们教育的激励机制,让学生乐于考试,渴望着考试,而不是怕考试,恨考试。这就是教育的艺术。教师在我们的智安国里将不再是一本本活的教科书,而是一个个充满朝气、充满激情和富有进取之心的教育艺术家,教师的事业将成为我国的阳光事业,因为有了阳光,万物都能各 得其妙的自由成长,也因为有了教育,我们孩子的各种能力和心智都能充分的得到发展,在这样的教育中成长的孩子们,他们将不再是只会背答案,而不会问为什么的书呆子;在这样的教育中,我们的教师也不再是只会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和监督他们的人,不再会出现教师死教、学生死学的局面,而是和学生一起提问并探索无 数个为什么的学者,而是能培养起学生终生都对学习充满热爱的引导者。也正是因为对教师有着如此高素质的严格要求,所以,我们国家才给予了教师无比崇高的地 位与和宰相一样多的薪俸。我不是在随意的提高教师的身价,因为我们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国王的手里,不如说是掌握在我们教师的手里。所以,我们需要一流 的教师,需要优秀的教师,来教我们的孩子,来熏陶我们的孩子,他们应该成为学生心中的一盏永远的明灯,不管学生将走到哪里,一想到自己的老师,就会从心灵 深处唤起他们求知和创造的渴望。过去我们发展教育的目的只是为国家培养一批批有知识的人才,来维持国家的运转,所以我们只需要一些会背条文、唯命是从的书 呆子就够了,所以,我们的教育才被考试枷锁紧紧的控制着,今后,我国的教育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敢于追求卓越、追求创造创新和富有智慧的人,也只有这样的 人材才能为我们的国家铸造辉煌的未来,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才能使我们的人民成为最伟大的人民!“我的臣民 们,我来到这片土地之后,我之所以要把我们的国家命名为智安国,就是要以人民的智慧来发展国家,从而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

国王多尔木的讲话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从而使国家的教育改革得以顺利的实施,国家还拨出专款用于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教育的研究。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在无数出类拔萃的教师的引导下,都以新的面貌投入到了国家的各项建设和科学研究之中,各个方面都有人才脱颖而出,不到三十年,在多尔木的领导下,国家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国家的各种资源都到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并且也建立了强大的装备先进精良的军队„„

而在知安国呢?教育依然沉浸在人们对“状元梦”的热望之中,以愈来愈苛刻和完善的考试制度,为国家那些有限的一些官位选拔人才,人们仍把考试当成跳龙门的唯一出路,没有人想去搞什么科学研究,也没有人去想当什么家,因为考试早已把人们都考得没有了自己,尽管这个国家曾经创造过许多辉煌的文明,但那曾经有过的文明显然已经成了一根绞 索,在国家和民族的脖子上勒得愈来愈紧了„„

一百年后,多尔木的子孙依靠他们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很轻易的就征服了知安国!

这个故事让考古学家们一个个都惊得目瞪口呆!然而,因为参加挖掘的都是西方国家的人,出于征服的野心,竟有一些人企图封锁这一消息,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的国家都还沉浸在应试的模式之中,他们也梦想着百年后让他们的子孙来轻易的征服这些国家。但是,在这些考古学家中,毕竟还有良心没有泯灭的胸怀正义的人,他们悄悄的在互联网上发布了这一消息„„

题后记:科举制度为国家选拔了一批批的优秀人才,然而又扼杀了多少精灵?

第五篇:一枚钉子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亡

一枚钉子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亡,一名安管员决定了众多员工的安危

听过许多关于“效应”的故事,什么“蝴蝶效应”、“海因里希效应”“马蹄铁效应”……。其中 “马蹄铁效应”是这样讲的:断了一枚钉子,掉了一只蹄铁;掉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摔死了一位将军;摔死了一位将军,吃了一场败仗;吃了一场败仗,亡了一个国家……。这是一则经济学法则,寓意在于“没有什么不可能”。它说明了事物发展的结果对于初始条件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可能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断一枚蹄铁钉子,亡一个国家社稷”也就成为必然。这一定律对于化工行业的安全管理同样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

对于一个安全管理者来说,他就是企业的“钉子”,时时刻刻砸身于企业的每个角落,洞察着每一个工作场所,每一个设备设施,每一个员工的动态。分析着每个岗位不同工种不同作业的每一步骤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如何去防护。积极发现问题并能解决分析问题,把一个个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挽救了公司的损失,甚至拯救了一个家庭的幸福。然而,一旦这枚钉子松懈下来,那么各类安全隐患就开始悄然滋生。也就是说这个管理者的管理上的缺陷间接的导致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生产场所物体的不安全状态。而这些正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所在。所以,做一个负责任的、优秀的安全管理者是多么的重要。我们不可以忽视安全管理者的“隐形”作用,反而要全力配合,朝着正能量方向一步一步前进。那么,作为一个安全管理者又如何提升自身安全管理水平,为职工带来平安,为企业带来效益呢?

一、企业为安全管理者提供一定的活动平台

1、成立健全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并完善管理机制 一个优秀的安全管理团队,是一个高危行业必不可少的组织机构。一个企业首先得确保你的安全管理者配备人数符合国家要求的行业标准。必须在人员充分配备的情况下才能更有效的开展工作。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建立了组织机构后,就要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流程,工作中就非常容易产生混乱,如果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按个人意愿行事造成的无序浪费,更是非常糟糕的事。规矩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人们总是要在规与矩所成形的范围内活动。每一项制度下发后都对应相应的考评办法,这样就进一步约束了人们的行为,从而真正的起到了制度制定的真正目的。所以,严格而合理的责任制考评也是必不可少的。

2、提供足够的学习机会及丰富的学习环境。

可以说安全管理时刻都拉紧了弦,安全管理本来是一场任重而道远的持久战,它没有始末。这也就存在一个问题,管理者无足够时间走出去学习参观。一潭泉水只有在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水源时才会是永远的泉水,否则只是死水一谭。一个人需要不停的注入新鲜知识才会不断的进步,否则他也就不会成为有用之才。所以,给管理者提供“走出去,看一下”的机会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既可以使其转出去放松一下紧张的工作状态,又可以取人之长处补己之短处。许多事情往往在相互对比之下才会有更直观的体会。

二、安全管理者自身不懈的努力

1、抓住机会多学习,多反思,多总结

前面讲到企业为安全管理者提供学习的平台,当然安全管理者参观学习后不能无动于衷。每一次参观后应多反思一下,人家为什么做得如此好,而我怎么没有做到呢?反思之后就要总结了,经过一次次参观学习,一次次反思总结相信对管理者会有很好的提升。当然,在大大小小的事故发生后也应进行详细的事故分析,确保执行“四不放过”原则,从而彻底的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2、学会管理,让员工对你的管理心服口服

谈到安全管理,考核是最典型的代表词了。许多员工不理解安全管理者频频的考核。他们认为我又没惹你,你凭什么考核我。有的甚至形成抵触心理,你考核你的,我做我的。这样就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阻碍。那么,怎样才会使员工甘愿服从你的管理呢?如何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呢?

(1)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责任心,有超前意识 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流程化、系统化和持续性的工作,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在若干年之后就会察觉到他对安全管理水平潜移默化的提升,所以安全管理者对安全管理业绩的收获要有管理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恒心。能力主要侧重于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即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运用智力、知识、技能的过程中,经过反复训练而获得的。所以说想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就得从实践中磨练。

安全管理着必须要有一定的预见能力,也就是超前意识。按照海因里希法则来讲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加设你尽早发现这潜在的300个隐中的任意一条,那么轻伤或故障就不会发生了。重要的是你必须有预见性,及时发现隐患并去处理。其实,这也是责任心的一种体现。只有尽心尽责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才能得到好的管理效果。

(2)首先,要做到公平、公正。

一个安全管理者如能做到一碗水端平,不受个人感情的影响处理问题,那么员工才会尊重你。当然你首先得和被考核者说明为什么考核,违反了什么规定。由于,员工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可能存在差异,但对于最基本的道理他们还是理的清的。每一个规章制度设立是干嘛的,就是为了有章可循。企业里的规章制度就相当于法律法规,你违章了、违反劳动纪律了就相当于你“违法”了,理应接受处分。

(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许多安全管理者都是从基层干起的,对于劳动人民的辛苦是亲有体会。所以,应经常回回头,看看曾经的自己从而更好的去理解员工的心态。走到基层员工的生活中、工作中,了解他们的酸甜苦辣,多交谈,这样既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又能及时掌握员工动态。往往,有些事故正是由于人的一时疏忽而酿成大错。而人的疏忽有时是由于自身心情的波动。一句“兄弟,小心,注意安全”可能会阻止一场事故的发生。将提醒的话语时刻挂在嘴边,这是一个安管员应尽的职责。

一枚马蹄铁钉子可能毁灭一个国家,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引发一场龙卷风,一颗雪球可能引发一场雪崩,一根火柴可以点燃整个森林……,万事万物什么都可能发生,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安全管理工作容不得半点瑕疵和纰漏,忽视任何征兆、苗头,都有可能使小问题酿成大事故。

希望“马蹄铁效应”能促使我们更主动地去发现身边的“隐患”,克服我们的盲从,警示我们的行为,真正从源头上控制事故的发生。让安全管理员这枚钉子成为构造员工平安的基石。

2014年10月8日

电石二公司安全员:刘邦

下载一个嫁给了国家的女人,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个嫁给了国家的女人,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