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小衔接建议
一年级新生入学前家长该做些什么准备?这是很多家长都会想到的问题,因为这是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家长们会有太多的担心,怕孩子进入小学后不适应,怕学习跟不上……因此,小编为各位家长搜集了全面的一年级新生入学准备资料,包括:入学前的理念准备、择校准备、心理准备、物质准备等等,希望能够解除各位家长的担忧,为孩子入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理念准备
(一)客观了解孩子将要面临的6大变化
孩子从幼儿园到上学,是一个很大的转折,能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处于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阶段儿童,通常在临6个方面重大变化。
1、师生关系的变化
2、同学关系的变化
3、行为规范的变化
4、学习性质的变化
5、学习方式的变化
6、期望水平的变化
幼小衔接教育需要帮助孩子适应以上6个方面的变化,幼儿园,学校和家庭三者要形成合力,携手共同努力,让孩子走好漫漫求学路的第一步。
幼儿园园老师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承担着入学前的准备教育。幼儿园大班的下学期,教师就要设计相应的系列教学活动方案,例如激发孩子对做小学生的向往与渴望,组织孩子们参观小学,让孩子谈谈小学与幼儿园的区别,请小学生到班级说说自己的生活,让小朋友尝试做一点家庭作业,培养孩子至少在半小时的集体活动中不上厕所,有问题可以先举手后发言……这些集体环境中的相互学习和真实演练是幼小衔接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家长既承担入学前的准备教育,也承担着入学后的适应教育。家长首先要关注幼儿园老师的反映。从老师那里了解孩子是否具有对上学的向往和自信,平时的生活自理水平怎么样,会不会与小朋友和睦相处,是否具有初步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暑假期间,家长要带着孩子一起挑选书包和文具,让他参与上学的物质准备过程,这有利于培养他的学生意识。入学后,家长要与老师加强联系,了解孩子上课能否专心听讲,会不会记录老师布置的作业,晚上睡觉前耐心指导孩子带全学习用品,开学后请个别新同学来自己家里玩,帮助孩子融入新班级中。在学习要求,家长不能一味地让孩子争先考第一,孩子遇到挫折,家长要注意不打击孩子的学习自住和兴趣等等。如果家长主动与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加强联系,主动建立三方携手教育孩子的桥梁,将会大大提高幼小衔接教育的效果。
(二)家长是影响孩子个性最重要的人。
家长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深刻的老师,家长的作用超出了一般意义的老师。爱迪生的成长故事是个性化家庭教育的成功典范。
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既有“扬长”教育方案,还有“补短”教育方案。大多数家长都很重视通过“扬长”方案培养孩子的特长,使他好上加好,却忽略了“补短”方案。实际上,基础教育的基本意义是使孩子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不要让孩子的缺点和短处限制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就像管理学上的“木桶原理”。家庭教育可以发挥家族资源对孩子的积极影响,如果孩子在家庭中有哥哥姐姐的角色,家长要指导孩子为弟弟妹妹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建立自己在家庭同辈中的威信;家长要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和相处的时间,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律意识、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如果孩子在家庭中有弟弟妹妹的角色,家长要指导孩子谦虚地学习哥哥姐姐的长处,有问题学会主动地反映和妥善地协商,培养和锻炼孩子的配合意识、合作能力和积极沟通能力。
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了解社会的窗口。家庭资源对孩子的影响是复杂细致、无所不在的,它并不必然都是积极影响,也会存在消极影响。发挥积极影响,减少消极影响,事在人为,其中父母的所作所为最重要。父母在复杂家庭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是非观念、宽容态度、互帮互助和协调能力,对孩子的潜移默化作用非常大,孩子的很多人生观、价值观和处事态度与能力都受到深刻的影响。
(三)学校教育的特殊优势
学校教育促进孩子的社会化。孩子从家庭走向学校,要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获得现实社会所需要的基本观念、态度、知识和能力,就需要接受教育。家庭教育固然积极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是学校代表着社会的需求和国家的意志,规定了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把握孩子社会化方向的“舵手”。这是不专门从事教育职业的家长的能力所不能及的,脱离学校教育会造成孩子的社会化不良、适应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学校教育具有规范性和系统性。现在家长的学历水平普遍提高了,很多家长都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在学校经历过基本知识和内容的教育,很多家长都能辅导孩子的功课。但是家庭辅导不能代替规范、系统的学校教育。
(四)老师和同学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宝贵财富
党校教育建立了孩子一生中最纯洁、最重要的社会关系——老师和同学,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是值得孩子一生珍惜和回味的宝贵财富。
1、老师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领路人。
老师不但在知识和学习上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还会在做事和做人上给孩子指引正确的方向。老师的角色和地位决定了他们育人的责任感非常强,在处理孩子个人的问题和孩子之间的矛盾的时候,比家长更加理发、更加公正无私,他们会从集体的角度、从社会交往的角度,指导孩子做事的原则和做人的道理。老师这种不偏袒和不迁就孩子的苦心,有时可能事隔多年才能得到孩子和家长的理解,但是专业、坚定的教育原则确保了孩子的人生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
2、同学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同路人。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与他人的关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依恋父母到崇拜老师,再到呼朋引伴。同学是与孩子具有同样心理特征的同龄人,是与孩子分享交流喜怒哀乐的同路人;同学不仅是孩子的玩伴、学习的榜样,还是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与同学交往,不但锻炼了孩子的社交能力,而且为孩子带来了安全感和归属感。同伴关系困难或者离群索居的孩子,会出现学业不良、性格孤僻、情感障碍等诸多问题;同伴关系良好、善于交往的孩子,则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态、积极的性格、良好的情感。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同学是他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最温暖的心灵家园。
3、家校合作使孩子的成长优势最大化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各自有特殊的优势,说明它们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但是它们是可以相互补充的。家庭与学校之间合作共育能够发挥各自特殊优势,使孩子的成长优势最大化。
4、家校共育助于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众所周知,孩子上学以后,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要任务,学业达标是学生的责任和义务。而家长了解孩子的功课,指导孩子的学习,与老师交流孩子的学习问题,并想办法共同帮助孩子,将极大地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学习水平和考试成绩。但是,学习并不是学生的唯一任务。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是使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可见,不管在我国还是国际上,学习不但不是唯一的教育任务,而且不是排序第一的教育任务,学校引领着孩子全面发展的方向。所以,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有助于纠正过分注重学业、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倾向。心理准备——逐渐消解一年级新生入学的各种担心
入学资格不等于入学能力
入学应该具备的6个基本能力
身体健康。
乐意与人交往。
初步的上学意识。
生活自理能力。
语言交流与表达。
初步的数学知觉
培养上学兴趣,而不是强迫孩子上学
上学是孩子一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是孩子必经的人生道路,其中既有新奇和快乐,也有挫折和困难,需要孩子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孩子上学往往首先是被一些表面现象吸引,可能只是喜欢小学生的书包,可能只是对校园里的设施好奇……然而表面的兴趣不能持续很久,所以孩子对学校的感情需要一定时间的酝酿。孩子从中班升入大班,有一年的时间,幼儿园大班老师会经常不断地培养孩子的学生意识,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来接受这种变化,即使遇到困难,他也有缓冲的空间,一边放松地享受幼儿园的快乐生活,一边体验和理解伴随成长必然出现的烦恼。
熏陶上学意识,而不是片面追求成绩
上学需要孩子具备一些基本的思想意识,例如:
时间意识。他需要掌握课间10分钟能做哪些事情,走多快能保证上课不迟到。
规则意识。他需要懂得在游戏中遵守规则才能玩得好,在交往中中尊重对方才能交上朋友。
任务意识。他需要学习完成老师和家长交代的简单任务,而不是有始无终等等。
这些都是孩子应该具备的上学意识,而这一切需要在大班的日常生活、学习和游戏中培养。学前班因为不再是幼儿园的生活环境,是小学化的教室、教学和课本,用学习成绩的高低代替上学意识的成熟,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说,将导致欲速则不达。注重学习习惯,而不是强行灌输知识
灌输知识能让孩子的学习成绩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学习习惯并不直接、立即提高孩子的成绩。不少学前班就是迎合家长的功利心,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让家长感觉孩子上了学不费力就能取得好成绩。
观察也发现,在小学一年级,不少上过学前班的孩子比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孩子成绩好。但是这种优势是暂的,二年级之后的学习成绩不再取决于提前学习,而是学习习惯。有些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对学过的知识没有新鲜感,上课不认真听讲,养成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欢动脑筋等不良习惯,而不良习惯对孩子的危害是长远的。怎样利用暑假为孩子做入学准备
根据入学的需要和孩子的特点,暑假期间的入学准备可以分为物质准备与心理准备,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列出一个准备清单,让孩子从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身份转变来得更加从容与快乐!
(一)暑假期间的入学物质准备清单
1、一个安静的、固定的学习地方,有利于孩子形成条件反射,进入这个地方就知道该读书、写作业了。
2、一套适合孩子身高的桌椅,椅子的高度能保证孩子的双脚自然平放在地面,桌子的高度能保证孩子的双臂自然摆放在桌面,双臂和双肩都不感觉到高架或低垂。
3、一架亮度适宜的护眼台灯,灯光不要太亮也不要太暗。一般是15-25瓦的白炽灯,光线不直射孩子的眼睛,右利手的孩子左前方取光,左利手(左撇子)则相反。
4、一些方便整理学习物品的抽屉、塑料箱、书架或书立。一套简洁、实用和耐用的书包、笔袋、铅笔、橡皮、卷笔刀、尺子等,不要太花哨,以免孩子过多玩弄,分散学习时的注意力。
5、一套遮阳避雨的用具
在孩子的书包里放进水壶、手帕、餐巾纸和创可贴,不要让孩子把剪刀、打火机等尖锐和易燃物品放进书包。
(二)暑假期间的入学心理准备清单
1、锻炼身体。对于刚上学的孩子来说,上学既是脑力活儿,也是体力活儿,好的身体素质是孩子适应入学变化的“本钱”
2、上学生物钟。入学前一个月模仿学校的作息时间起床和睡觉,不要晚睡晚起,安排一个小时的午睡时间,午睡时间不要过长。提供一个小闹钟,敦促孩子养成闹钟一响就起床的时间概念与生活习惯。
3、饮食习惯。一天三顿按时吃饭,每顿吃饱,三餐中间不吃零食,不挑拣饭菜,喜欢喝白开水。
4、自理能力。提高孩子穿衣戴帽,上厕所的熟练程度和速度,自己利落地洗脸、洗脚、刷牙,会简单地铺床叠被,这些技能有利于孩子适应入学后较快的生活节奏。
5、独立学习的意识,每天给孩子布置一定时间的阅读、手工等学习活动,鼓励孩子自己完成学习任务,不依赖家长,也不让家长陪着。
6、劳动能力。为孩子提供扫地,擦桌,洗杯子的锻炼机会,有利于孩子入学后适应集体劳动和集体生活。
7、整理能力。书包,书本,文具,衣服,鞋子都要放在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扔。指导孩子怎样合理安排书包和笔袋的空间,分类放置各种物品。
8、管理物品的能力。记住自己的物品,为自己的书包,文具等贴上自己喜欢的标签,做个标记或者写上名字,孩子上学后发了统一的课本与校服之后也要这样做。这样当孩子的物品与其他同学混肴,或者忘记丢在学校什么地方时,方便孩子分辨和查找。
第二篇:幼小衔接
拼音学习与汉语学习的相互交织关系
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学会汉语拼音并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是第一学段(小学一二年级)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目标之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是低年级小学生识字的重要途径,可想而知,学会汉语拼音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语文课程学习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汉语拼音教学已不是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的专利,几乎所有的学前班教师都担负着为小学一年级打好拼音基础的教学重任。那么,对于学前班幼儿来说,怎样才算学会汉语拼音呢?具体来说,应该达到以下两个要求:一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二是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互助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多动手、动脑的思考探索中学会学习,学会积累运用知识,这对于学前教育改革来说很重要,因为只有领会课改精神,更新观念,重组教学理念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结合新课程改革和多年来的汉语拼音教学工作实际与教学经验,我简要地谈谈新课程理念下学前班汉语拼音教学实施的策略。
一、教学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认知冲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对于6周岁的幼儿来说,更是显得极其重要。如果幼儿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时自然就不专心, 要学好相应的知识谈何容易。因此,我们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必须把问题设置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幼儿“跳一跳就能够得着”,通过认知冲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韵母üe时,可以先复习单韵母ü和e及其四声,然后在ü的后面加上e(用卡片演示),接着教师引导:“这是我们即将认识的一位新朋友,小朋友们想知道它是谁吗?”,并将韵母üe的卡片贴在黑板上,激发幼儿强烈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标声调时,幼儿已经学过,声调符号像顶帽,只在韵母头上标,ü上标调把点抹,看见ɑ,ɑ上标,没有ɑ,找o e等标调规则,可是,当教师给出如下音节:dui和jiu请幼儿看看如何标声调时,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应该标在u头上,有的说应该标在ⅰ头上,还说ⅰ上标调把点抹。在孩子们激烈的争论声中,教师及时引导和讲解“ⅰ、u同在标在后”的标调规则,让幼儿理解其真正意思,从而使幼儿牢牢地记住这一标调规则。根据调查,我发现6周岁幼儿大多都有渴望认识许多汉字的心理需要,因此我们也可以将拼读音节与认识汉字相结合,让幼儿明白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自己认识许多汉字这一作用,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我们还可以引导幼儿试着看一些少儿汉语拼音读物,既可以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幼儿学习拼音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识字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二、始终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始终强调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开展教学活动,从做中学,寓教于乐。征对幼儿特别好动的特点,我们教师可以通过组织适合的 游戏活动,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知识。例如:在练习发音或练习拼音时我们可以采用开火车的游戏轻松地开展学习活动;又如:在复习和巩固汉语拼音时,我们可以准备一些拼音卡片和实物图,用摸一摸、猜一猜、拼一拼、找一找等游戏方式开展活动,使幼儿在欢乐的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用直观教具或幼儿已有的直接经验开展新授课内容的教学,使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幼儿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一般来说记忆力特别好,但是不及时复习巩固的话也容易遗忘,那么,我们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自觉巩固旧知识,在巩固旧知识中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尤其要注意让学困幼儿经常获得成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稳定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教师通常可以做一些简单适合的教具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了韵母的字形和发音方法、书写方法之后,我们可利用射线拼音卡片引导幼儿开火车进行练习拼音并说话;又如: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拼音连线的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可以让幼儿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或发现并纠正相应的错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的态度,做对的要表扬,做错的也不要紧,切勿训斥做错题的幼儿,应该允许幼儿犯错误,让幼儿从亲切的谈话中学会新知识。有些韵母的发音方法教师讲了以后,幼儿未必就能很快学会,这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直观的教具进行进行教学,并结合幼儿生活语言来教 幼儿迅速学会发音方法。比如:学习韵母ie,单独讲其发音方法和示范,有的幼儿的确不容易学会,但借助树叶这一直观教具极其日常生活语言就能迅速教会幼儿发音。
四、运用知识学习的正迁移引导幼儿学习相应的学习内容。
有些教学内容往往可以通过已学知识的正迁移迅速教会幼儿掌握知识点,我们就要通过这条捷径进行教学,以获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前边教学了z、c、s后面加ⅰ构成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 ,不能拼,且其发音时比相应的声母发音要长些。我们教学了声母zh、ch、sh、r 之后,教学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 时,就可以先复习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的构成与发音方法和识记方法,并引导幼儿用同样的方法试着自学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通过幼儿自学之后,教师请幼儿以游戏的方式逐一轮读,有错就及时纠正,正确就给予及时肯定,这样既能培养幼儿自学的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幼儿学习的自信心。
新和镇第一双语幼儿园
何静
第三篇: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大班升入小学、小学六年级升入初中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但又是被不少学校所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幼小学段的衔接教育进行研究探索,提高认识,摸清情况,掌握规律,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后尽快适应不同阶段教育、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现实要求。
二、工作目标
1.重视衔接工作,建立形成一套相应的制度,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每学期都能开展相应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活动。
3.通过活动,使各学段教师了解其它学段学生的行为习、心理特点和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年级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接近相邻学段、主动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
4.通过活动,使学生能顺利过渡,从生活、活动、学习、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减少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学困生和后进生的比例。
5.以课题形式开展研究,积累材料,丰富理论,形成报告、论文等研究成果。
三、具体的幼小衔接工作计划如下:
(一)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二)利用家园共育栏目,向家长们宣传和沟通本班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每一项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一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效率性,为入小学的学习提供在时间上的保证;二可以培养幼儿责任性,使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能够坚持有始有终,以防出现在学习上的虎头蛇尾。
(三)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相互间的联系。这种沟通和联系,除了要加强本园大班老师之间的,同是还要加强与小学一年级老师之间的以及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这样做的目的旨在能够及时的探讨在具体操作上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尤其是对教学大纲内容上的衔接进行探讨和研究。
(四)改变以往的一些习惯做法,带幼儿多次去小学观摩,从单一的观摩小学的教学活动,可以涵盖到观摩小学的各种活动、环境布置、校舍面貌等,从而进一步的激发幼儿向往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更进一步的培养幼儿入小学的兴趣。
(五)建立家长活动小组。让家长自行或幼儿园帮助,与已进入一年级学习的本园毕业生联系,并结成相应的对子,加强家长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从而让大班的家长们能够初步了解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入小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除了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准备,并能够让这些家长有针对性的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各种有目的性的训练和培养。
(六)请已上一年级的本园毕业生来园,向大班幼儿讲述小学生的各种生活,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感觉,为大班的孩子上一课,因为同年龄孩子之间的沟通是非常之必要的。
(七)组织大班幼儿进行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表演赛,并注意对大班幼儿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八)适时调整大班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使幼儿能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九)向大班幼儿家长进一步宣传和教育,如何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开办大班年龄段家长学校。
(十)利用家访、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园能更进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十一)认真做好幼小衔接各项工作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2013.9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幼儿园时代是人生充满快乐的时代,也是孩子走向知识与文明的起点,幼儿园时代的欢乐是无限的、最难忘怀的,随着四年幼儿园生活的结束,孩子们将步入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小学。现把我们在幼小衔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更为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
首先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非常重要。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所以,在大大班要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虽然孩子经过三年多的集体生活,在自理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普遍存在着做事拖拉、不爱整洁等毛病。于是我们就时时提醒幼儿准时入园,不迟到和无故缺席,抓紧课间10分钟休息时间解大小便,能较快地吃完午点,不影响安排好的活动,用给小学生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特别针对平时做事拖拉,不拘小节的孩子,要求他们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其次让幼儿学习模仿小学生的自我服务劳动。在“走近小学”的活动中,幼儿逐步学会了背书包,卷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每周我们都定期检查,持之以恒,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孩子在学习兴趣和能力上的差距很大,有些孩子思维敏捷,反应快,学习兴趣浓厚,可也有些孩子多学习根本没有兴趣,不爱动脑思考。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地走进小学,应将目光投向那些能力较弱的孩子。首先从倾听习惯入手,通过听故事、儿歌、古诗等,让孩子从最自然的方式开始接受并模仿。在教学时教师注意语言的精炼,提醒幼儿听清问题,根据问题回答。帮助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幼儿组织语言,让他们消除紧张心理,逐步学说、会说、大胆说。做练习题时采用先统一倾听老师读题后再动笔的要求,并逐步减少重复读题的次数,帮助幼儿养成专注倾听的习惯。同时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在图书角提供书籍,鼓励孩子大胆表达。中午开展“故事会”活动,在倾听完故事后让孩子来复述故事,鼓励孩子把家里听过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对于那些能力强的孩子,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的思考能力,在活动中多设疑、设困,鼓励幼儿大胆地思考,培养发散型思维。面对象班级中的“小问号”们,在回答他们问题时先卖一下关子,让他自己去想,这样会比大人搜刮肚肠满足其好奇来得更有效。在一学期的活动中,教师要始终围绕“爱听”、“会读”、“勤思考”、“善表达”,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
三、储备必要的知识经验
从幼儿园到小学,正规的课业学习取代游戏成为孩子主要的活动方式。数学和语文将成为孩子主要学习的科目。所以在入学前,认识汉字是很必要的。因此可以每周安排一次生动有趣的识字教学,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幼儿在有趣的故事、儿歌中学习汉字。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逐步积累常用的汉字如:利用评比栏、请幼儿分发课本,让幼儿认识同伴的名字。再如利用活动区,让幼儿认识标题字;利用晨间和中午的时间指导幼儿书写自己的名字,和少量学过的汉字。这样的学习方式使汉字不但没成为幼儿的负担,而且激发孩子学字的兴趣,很好地与小学一年级语文衔接了起来。
小学的数学是从最简单的计数和运算开始的,许多在幼儿园学习过的10以内的组成和加减运算在小学还要学,如今小学的数学教学十分注重对孩子思维能力和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因此,开学初就把计算教学的要求认真定位。如:“在幼儿园数学的基础上略有提高,重点训练幼儿逻辑思维能力,面向小学,突出衔接。”对计算教学的内容进行系统地安排,增加一些相应的内容。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采用直观的图示运算向抽象地数学运算过度,重视让幼儿把单纯的运算,排序运用在游戏和生活中。利用午间让幼儿练习口头叙述的应用题。为了更好地与小学数学衔接,还可以选择一些课外补充练习,如:《学前准备100题》,作业单等,让父母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指导完成,通过多方面提高了幼儿的计算能力,照顾到个别差异。
四、增强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幼儿参与活动往往从兴趣出发,进入小学后,仅从兴趣出发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有时难以奏效,因此,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入手,使其对任务的责任心为活动的动力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们加强了值日生的运用范围,使每位幼儿一周内都有事情做,在值日生栏目中不仅任务交代明确,而且随时了解幼儿的任务完成情况。我们还尝试着培养一些组织能力强的幼儿担任组长、检查员。在临近期末时为了激发幼儿的上进心,每天选出一位幼儿进步最大担任小班长,告诉他们小学里的好孩子能当班干部,激发幼儿的荣誉感。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
另外,进入大大班后,我们经常布置一些任务让幼儿回家完成,我逐渐改变以前写通知的形式,让孩子当小传令兵,把回家所要完成的课前准备和任务转达给家长听,这样既加强了幼儿的任务意识,又能够锻炼幼儿准确转述他人意图的能力,以便入小学后,孩子们就清楚地向家长传达学校信息,并能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
五、养幼儿大胆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小学是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培养幼儿乐群、恋群,学会交往、善于交往,具有良好的个性,对幼儿愉快、成功地开展新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幼儿,我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性,良好的品性是成功与同伴交往的基础,我发现那些乐于将自己的玩具、图书、食品与人分享,对人热情有礼的孩子常常成为许多孩子的玩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常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榜样、游戏等培养孩子真诚、善良、热情、守信的良好品质。另外,我还常常要求家长们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使孩子们得到愉快的同时,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经过一学期的全面有效地培养,孩子们成长地很快。现在每当听到孩子被某一小学录取,被老师夸“你真棒”时,每当看到孩子脸上露出喜悦自信的神情时,作为老师都特别地高兴。我衷心祝福每一个将要踏入小学大门孩子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道路上健康成长,做一个为人真诚,活泼自信,不怕困难,好学上进的小学生。
2013.12
活动名称:小兔运南瓜
执教老师:李晓红
一、教学要求
1、动脑筋想出小兔运大南瓜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
二、教材说明
本课有三幅图。第一幅,小兔站在南瓜地边望着大南瓜想:怎么运走呢?第三幅,南瓜已经运到家,兔妈妈奇怪地问小兔怎么运回来的,小兔平静地告诉了妈妈。小兔究竟怎样运南瓜,这幅图空缺,留给学生想象。
教学重点是说出小兔运南瓜的办法,知道什么办法好,好在哪里。
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孩子们,小兔刚才打来电话,说是妈妈让他到菜园里去摘南瓜,可是南瓜太大,他搬不动。他知道我们班同学聪明热情,想请大家来帮忙想个办法。他还在菜园里等着呢,大家愿意帮这个忙吗?
2、思考问题:小兔会用什么办法运南瓜?先每个同学独立思考,再把想出的办法与同桌的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帮小兔的举手,(把手机递给手举得最早的孩子)你亲自跟小兔说吧。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听他的办法跟你的一样吗。学生:对着手机说出自己的办法。
师:接过手机,(假装跟小兔通话)小兔,这个办法行吗?(转过来对刚才发言的同学说)小兔让我谢谢你,还夸你真聪明。小兔运南瓜优秀教案设计 师:小兔还想给别的同学一次机会,谁还想帮帮小白兔? 生:„„
师:小白兔说,大家的方法都很好,可是他不知道究竟用哪种办法更好。我们来讨论一下,拿出最佳方案,好让小兔早点把南瓜运回家。生:小组讨论。要说说哪种办法最好,为什么? 组长汇报,讨论的结果。
4、讨论评议:哪种运南瓜的办法好?为什么?
什么是好办法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判定。如果有人顺路带回,请人帮助这个办法好;如果路平好走,自己推着滚回家这个办法好;如果路上有障碍,说不定用小车推也好。在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主张,只要能说清理由都应加以肯定,以培养学生喜欢讨论、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5、小结
小兔打来电话,用同学们想的办法,他把西瓜搬回了家。他说谢谢大家,还夸大家真聪明呢!
四、课后延伸:在小兔运南瓜的办法中选一种,画一幅画。
2013.10
课题:认识人民币
执教老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及观察、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和爱祖国、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人民币的形状、颜色、图案、字样认识人民币. 教学难点
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口答:10个一是多少?2个十是多少?6个十呢?80里面有几个十?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图片“购物”,同时口述:
星期天,小芳来到商店买文具.你们看,她买尺子用的是什么?(钱)在生活中,钱有什么用途呢?谁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我们中国的钱叫什么?(人民币)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三、探索新知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人民币,给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学生独自分类,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可能分成纸币和硬币,也可能分成分币、角币和元币)
(3)师:“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用“分”做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
2、认识分币
(1)认识1分、2分、5分的硬币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用分做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
学生回答后,教师质疑:你怎样辨认1分、2分、和5分的硬币?(看硬币的大小、看上面的数字或文字).板书:1分、2分和5分的硬币
师: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分币的正面和背面都有什么图案?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是我们祖国的象征,看到它,我们就会想到自己的祖国.
(2)分币间的兑换关系
老师这有1个2分的硬币,要把它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怎么办?能不能掰成两半儿?(兑换成两个1分的硬币)
1个5分的硬币可以兑换成几个1分的?要换成2分的呢?
(3)角和分的关系
师:老师这有很多1分的硬币,你们愿意帮我数一数吗?(学生1分1分地数到10分).板书:10个1分的硬币
师:10个1分的硬币拿着太不方便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兑换成两个5分的或1角的).板书:1角的硬币
师:10分和1角是什么关系?(相等).板书:1角=10分
除了1角的硬币以外,还有1角的纸币,请你找出1角的纸币指给同组的同学看一看.
3、认识角币
(1)认识各种面值的角币.
师:谁到前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用“角”做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
随学生的介绍,老师板书:1角、2角、5角的纸币和5角的硬币.
师:怎样区分这些角币?
学生观察后分组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从大小、颜色、文字等方面区分)
(2)角币之间的兑换关系
同桌同学做兑换游戏:1张2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
1张5角的可以换()张1角的.
(3)元和分的关系
板书:1元的纸币.
师:请你们找出1元的纸币举给老师看.同学们手里都有1元的,你们能帮老师一个忙吗?老师这有很多1角的纸币,你们能给我换成1元的吗?
老师分别把装有10角、9角、11角的信封发到各组.各组讨论能否兑换.
小组汇报:10角的可以兑换,9角和11角的不能兑换.
师质疑:为什么10角的可以兑换,9角和11角的不能兑换?1元和10角是什么关系?(相等).板书:1元=10角
4、认识元币
(1)认识各种面值的元币
师:用“元”做单位的人民币还有哪些?谁来介绍一下?
随学生的介绍,老师板书:1元的硬币、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纸币.
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辨别这些元币.
出示流通中不同版本的50元和100元的纸币,学生辨认.
(2)元币之间的兑换关系,出示图片“人民币的兑换”:第42页的例4.学生口答.
5、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你知道哪种人民币的面值最小?(1分的)如果我们班每人节约1分钱,凑起来就可以买1个本,支援贫困山区的孩子学习用,你们说是不是?
今天,老师在操场上捡到了1张破旧的1元钱,(出示:1元纸币)如果是你捡到它,你会怎么做?(把它粘好,交给老师)
四、巩固练习
1、识别人民币
出示图片“识别人民币”(遮住一部分的纸币),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分别是多少?
2、第43页第1题和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3、点清钱数.出示图片“小动物买冰棍”
谁能买走这种冰棍?谁不能?为什么?
你能帮助小兔想一想办法,让它也能买走这种冰棍吗?(向小羊借1角钱„„)
4、购物游戏
在讲桌上摆放一些标好价格的物品,请一名同学扮演售货员,其他同学扮演顾客,准备好钱来买东西.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六、实践作业
请你和妈妈一起买一些日用品.
2013.10
第四篇:幼小衔接
转载收入优秀理念:
五年,风风雨雨,我们一起走过,今天,我们全家即将小学毕业。
五年多前的一个晚上,孩子所在幼儿园举办了一场“幼小衔接讲座”,主讲的是我们附近一所较好小学的教导主任。当时,我和孩子他妈并肩坐在小凳上,聆听老师的教导。老师讲的内容,对我们来说都很新鲜:“请告诉孩子,上小学很有趣的!而不是说要去收骨头了。”“请试着蹲下身来,听孩子的心声,从中找出亮点,第一时间给予鼓励!”“请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要太看重孩子的分数,小学阶段,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远比分数要紧。”……走出幼儿园,我和他妈说:“不急,我们有五年时间,慢慢学习做小学生的爹妈。”
也算是几经努力,最后,孩子进了那所小学。幸运的是,给我们做讲座的教导主任就是孩子的语文老师,而且一教就是四年。刚刚荣升小学生爹妈的感觉,就如同当初第一次将小家伙抱在怀里一般手足无措,幸好,那次讲座成了我们难得的教科书。开学前,我们慢慢不再让孩子睡午觉,并且“有意无意”地暗示小家伙,“小学里老师和小朋友都很有趣的”,“每天我们回家后要先把作业做完”……
开学第一天,我们的紧张并不亚于身边的孩子,“在学校里,开心点!”这是我们将他送进校园前说的一句话,后来渐渐成为我们道别的习惯用语。“孩子刚念小学的一段时间,家长要辛苦一点,帮助他们养成回家先完成作业的习惯,一旦他们养成了这种习惯,后面几年就轻松了……”一年级上半学期,我合理安排了手头的工作,每天下午去接孩子下课,与其说是监督孩子“养成习惯”,不如说是给自己个理由充分享受和他在一起“父子情深”的时光。“今天在学校里有啥有趣的事情啊?”这话替代了那句“上课认真伐?作业做好了嘛?”成为我们放学时见面的问候语,一路上儿子会将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一股脑儿倒出来,尽管听起来都是些很平常的事情,但我还是由衷地说,“啊!这样的啊,太有趣了……”于是,儿子越说越起劲。回家,儿子洗完手,就去他的房间,一样一样做作业。“最好不要陪在孩子边上做作业,请给他充分的信任,让他独立完成,有困难再帮助他。”尽管这样,但我还是时不时在儿子房间门口张望一下,看看他是不是在作业。
这样一个月以后,儿子已经将回家先做作业,成为了他的习惯。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儿子好像有点不适应学校的群体生活,“他总是一个沉浸在他的世界里,不喜欢与人交流”这是从老师那儿传来的消息。怎么办?我们自己好像没有遇到过这种问题。“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成长中出现的正常情况,请不要过度关注。”这话,是一个方向,但好像不是解决方案。没办法,先这样吧。
儿子好静不好动,小脑瓜里有提不完的问题。“面对孩子的问题,千万不能说烦死了,不知道。”要做到这点真不容易。于是,只能太极,“你这个问题提得太好,可惜我现在不知道答案,要不这样,我去查一下资料,慢点告诉你。”我们成了孩子的资料室,上网去找他那些稀奇古怪问题的答案,然后整理、打印后给他。孩子似乎很接受这种方式。于是,更大胆地开了一个博客——和儿子聊天(每日一聊),将那些孩子的问题以及想和儿子说的话,想“教训”儿子的话,想“传授”给儿子的经验,写下来打印出来给儿子。开始的时候,真的是每天一个话题,每天一篇,儿子似乎也不反对这种方式。尽管努力想坚持,但半年后就成了每二三天一聊了,再后来是每周一聊……
一年级下学期,儿子每天开始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阅读,被他语文老师称为“20分
钟阅读”的每日阅读。也不知道老师是怎么引导他们的,儿子很投入的乐在其中。在与儿子聊天中,小家伙无意间说了很多关于英国的知识以及吃西餐的常识,惊喜!问,“是从那里知道的。”“是老师在教English这个单词时告诉我们的!”我们一阵欣喜,我们当初选择这所学校的决策绝对是英明的:我们希望孩子卷面上有个好看的分数,但是,我们更希望孩子肚子里有货真价实的东西,而且后者是我们更看重的。
二年级时,一次翻开儿子的语文书,再次让我们吃惊不小:儿子的课本从来就不整洁,教育也教育不好,打开里面,更是画得几乎将四周的留白得占满了,仔细看看,圈圈、三角、波浪线、补充注解,品种齐全。后来,儿子将这种习惯保持下来,发扬光大。前些时候,我买了本李居明关于属相与星座的大部头,没来得及看放在那儿,儿子抢先看了,然后画画、圈圈,等我再看时,依着他的“批注”,倒成了快速阅读的导向标记了。
儿子阅读兴趣广泛,从开始时的天文,到后来的历史、地里,到后来的电脑方面的书,几乎都涉及过,没有被排满的课余时间,为他的这些兴趣爱好提供了可能……
盘点儿子五年的小学生活,最让我们欣慰的是什么?华杯、希望杯等等奥数奖项;通用英语三笔四口证书;卡西欧杯电脑比赛获奖;进入有着“上海理科第一班”美誉的初中,这些固然让我们高兴,让我们为他骄傲,但是更让我们欣慰的是,儿子在五年中,依然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摸索出一套实用的学习方法,五年的积累使他的学习能力可以适应初中学习的需要,同时他渐渐学会了去感谢那些帮助过他的人,这点是我们最高兴的。
人生的道路上,之所以我们能一步步稳健地走来,是因为有许许多多人在默默奉献、无声地关注着我们的成长,他们尤如道路两旁静静伫立的路灯,无私着照亮着我们前方的路,在此,我们要由衷地感谢其中的一位——当初为我们做幼小衔接讲座的刘琼老师。我们更愿意将我们的这些心得与即将荣升为小学生爹妈的家长分享。
第五篇: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工作
幼小衔接计划: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由于生活上习惯上的骤变以及学习的压力,许多孩子进入小学后会出现疲劳、害怕学习的现象,因此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准备工作,使孩子顺利完成幼小过渡显得非常重要。为了让孩子能在开学后尽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我校安排进行了幼小衔接活动,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活动,引导孩子顺利度过这个转折点,让孩子从容、快乐、自信地迎接小学学习生活。
早在开学初,张校长就给老师们开了幼小衔接活动的会议,确定了活动内容,老师们整理教室、环境布置,精心准备活动内容。幼小衔接活动从行为和礼仪、生活和习惯、说话与表达、思维与观察、歌曲与简单交际等多方面入手,教孩子们认识校园、认识老师、认识同学,学会整理学习用品、整理书包、整理穿着,注意交往礼仪、活动礼仪,上课要求等,使孩子们了解小学生应该遵守的纪律和规则,了解上课的方式及方法,为孩子入小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本学期活动记录:
第一期: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3、主动遵守纪律、规则。
4、能自己整理自己的课桌和书包。
5、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爱惜书籍。
6、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第二期:
1、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帮助幼儿学会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增强幼儿获得成功的信心。
2、在日常生活中会使用礼貌用语。
3、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不怕困难,知难而上。
4、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能认真听老师讲解,认真听同伴发言。
第三期:
1、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2、养成正确的坐、立、看、听、说、举和握笔姿势。
3、回答问题或发言前先举手。
4、能主动、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
幼小衔接案例:
小伟个子不高,长得很结实,白净的脸,看上去文质彬彬。在大部分一年级新生还在小心谨慎地适应新环境、新老师、新伙伴的那段时间,小伟的表现则显得非常老道。语文课上,老师刚刚揭示学习内容,小伟就在下面随口背诵起来,并且很得意地告诉同桌:这本书上所有的课文我都会背了。数学课上,小伟最期盼的就是做题,因为他做得又快又好,常常能拿满分。同学们向他投来羡慕的眼光,第一名的感觉让小伟很有成就感。
在小伟看来,老师讲的东西他全都会了,所以课堂上听讲很不专注,而且还常影响同桌。随着其他小朋友入学逐渐适应和良好习惯的逐步养成,小伟“我都会了”的优越感和自豪感渐渐不再凸显,而且作业也常常会出现“卡壳”,每当这时,小伟就会觉得特别委屈,有时甚至会哭着怪奶奶之前怎么没有教过„„
原因分析
像小伟这样的孩子在每年新生入学中我们都能见到好几个,而且会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常常有备而来:有的拿一份报纸大声朗读,一旁的家长则喜滋滋地告诉老师说,我家孩子已经把小学阶段所有汉字基本都认全了;有的会主动请缨,叫老师出算术题考他,因为他已经会做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了,乘法口诀也背得很熟;还有的则拿出厚厚一大叠硬笔书法纸,展示书写的课文生字,并告诉老师,我都会默写了等等。这类孩子的出现,常常会引起很多其他家长的自责,感叹自家孩子学前教育的失败,入学准备做得不充分。但是,在小学老师看来,事实并非如此,有时我们甚至觉得这些家长是在帮孩子的倒忙。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每个年龄段都有各自的核心发展目标,作为家长,帮助、引领孩子主动、健康、快乐地发展,首先要基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成长需求。学龄前儿童期是培养良好习惯,激发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常用的方式是玩中学,学中玩。而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过早剥夺了孩子游戏、玩耍的时间,让其大量认字、写字、做算术题。要知道,之前你花10分钟时间教会孩子一个字、一道题,入学以后,他可能两三分钟就能轻松学会了。就像小伟,奶奶退休在家,每天下午把小伟从幼儿园接回来,总要拿着邻居家孩子用过的语文课本读给小伟听。小伟倒也乖巧,跟着奶奶说上三五遍,就能基本背出来了,奶奶逢人就夸孙子聪明。后来奶奶又教他写字,每天一页。一开始,小伟很高兴,一回家就嚷着要写字.可没几天就不乐意了。奶奶不想中途放弃,连哄带骗,要求小伟一定要写好一页字,方可下楼去玩。小伟写字的时候,奶奶很少看着,所以小伟握笔的姿势、写字的笔顺都缺乏正确的规范、相应的指导和督促,养成了不少坏习惯。入学后,老师花了很大的气力才帮他勉强矫正过来。
呵护孩子对上小学的美好期待
有些家长在孩子进入大班下学期后,经常会在孩子耳边唠叨:“马上读小学了,到时又要写字,又要做题,看你还有什么时间玩!”这样一种表述,或多或少会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上小学很无聊,除了写字,就是做题。原本对小学充满向往的孩子,也会因此而产生内心的担忧、恐惧。所以,家长在孩子入学准备的过程中既要引导孩子为做一名小学生做相应的准备,又要激发孩子到小学学习新本领的愿望。有梦才有一切,呵护孩子对上小学的美好期待,让孩子拥有一个积极心态进入小学学习,对于孩子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入学适应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幼小衔接活动总结
幼儿园时代是人生充满快乐的时代,也是孩子走向知识与文明的起点,幼儿园时代的欢乐是无限的、最难忘怀的,随着三年幼儿园生活的结束,孩子们将步入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小学。现把我们本学期在幼小衔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更为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
首先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非常重要。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提醒孩子准时入校,不迟到和无故缺席,抓紧课间10分钟休息时间解大小便。特别针对平时做事拖拉,不拘小节的孩子,要求他们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让孩子逐步学会了背书包,卷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每周我们都定期检查,持之以恒,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孩子在学习兴趣和能力上的差距很大,有些孩子思维敏捷,反应快,学习兴趣浓厚,可也有些孩子多学习根本没有兴趣,不爱动脑思考。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地适应小学生活,应将目光投向那些能力较弱的孩子。首先从倾听习惯入手,通过听故事、儿歌、古诗等,让孩子从最自然的方式开始接受并模仿。在教学时教师注意语言的精炼,提醒孩子听清问题,根据问题回答。帮助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孩子组织语言,让他们消除紧张心理,逐步学说、会说、大胆说。做练习题时采用先统一倾听老师读题后再动笔的要求,并逐步减少重复读题的次数,帮助幼儿养成专注倾听的习惯。同时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在图书角提供书籍,鼓励孩子大胆表达。中午开展“故事会”活动,在倾听完故事后让孩子来复述故事,鼓励孩子把家里听过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对于那些能力强的孩子,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的思考能力,在活动中多设疑、设困,鼓励孩子大胆地思考,培养发散型思维。面对象班级中的“小问号”们,在回答他们问题时先卖一下关子,让他自己去想,这样会比大人搜刮肚肠满足其好奇来得更有效。在一学期的活动中,教师要始终围绕“爱听”、“会读”、“勤思考”、“善表达”,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
三、储备必要的知识经验
从幼儿园到小学,正规的课业学习取代游戏成为孩子主要的活动方式。数学和语文将成为孩子主要学习的科目。所以在入学前,认识汉字是很必要的。因此可以每周安排一次生动有趣的识字教学,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孩子在有趣的故事、儿歌中学习汉字。
四、增强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幼儿参与活动往往从兴趣出发,进入小学后,仅从兴趣出发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有时难以奏效,因此,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入手,使其对任务的责任心为活动的动力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们加强了值日生的运用范围,使每位幼儿一周内都有事情做,在值日生栏目中不仅任务交代明确,而且随时了解幼儿的任务完成情况。我们还尝试着培养一些组织能力强的幼儿担任组长、检查员。在临近期末时为了激发幼儿的上进心,每天选出一位幼儿进步最大担任小班长,告诉他们小学里的好孩子能当班干部,激发幼儿的荣誉感。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
五、养幼儿大胆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小学是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培养孩子乐群、恋群,学会交往、善于交往,具有良好的个性,对孩子愉快、成功地开展新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孩子,我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良好的品性是成功与同伴交往的基础,我发现那些乐于将自己的玩具、图书、食品与人分享,对人热情有礼的孩子常常成为许多孩子的玩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常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榜样、游戏等培养孩子真诚、善良、热情、守信的良好品质。另外,我还常常要求家长们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使孩子们得到愉快的同时,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经过一学期的全面有效地培养,孩子们成长地很快。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这些孩子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道路上健康成长,做一个为人真诚,活泼自信,不怕困难,好学上进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