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程晏琦大爱无疆吉祥玉树开幕式
大爱无疆 吉祥玉树
(首都书画名家情系玉树,真情捐献书画作品大联展)组委会主席程晏琦先生致开幕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大爱无疆、吉祥玉树——首都书画名家情系玉树,真情捐献书画作品大联展今天隆重开幕了。在此我代表北京风景在线文化中心、北京汉唐华夏美术馆、天下互联手机3G中国绘画门户网,对此次书画捐献大联展的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向莅临书画展、参观选购书画的各有关领导、来宾、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本次书画展是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大地震后首都书画界又一次的爱心大接力,首都书画界的书画家再一次行动起来,用自己的爱心和手中的画笔声援玉树,一张张精美的书画作品将代表首都书画家对青海灾区玉树最真挚的问候。我们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关怀下,在今天各位到场朋友的大力支持下,明天的玉树将会更加美好!
在这次筹办画展的过程中得到书画界同行的大力支持。本次活动是由程晏琦先生,曹惜曦女士、苏伟先生爱心激情碰撞下发起的,时间较短,如果有不到的地方希望大家提出宝贵建议,以便我们在日后的活动中能做的更好。
本次活动我们还得到了青海驻北京办事处许超英厅长、北京热能鸿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侯志敏总经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爱虎基金会徐丽主席的大力支持。同时出席今天捐助书画大联展的媒体有中国书画名人榜的崔英龙先生和贾红丽主任、中国画家在线网站总经理刘洋女士、航鸿艺术网总经理杭鸿女士、中国法制周刊杨会光社长、中国消费者报社朱铁力编辑等。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今天我们为玉树灾区捐献书画作品相聚在一起,与首都各界人士开展交流,朋友们、嘉宾们希望大家用实际行动,用我们手中的画笔,拿出我们最好的作品,去帮助那些灾区的人们,我们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和谐友爱,玉树将更加靓丽无限!最后,预祝书画展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二篇:情系玉树,大爱无疆
情系玉树,大爱无疆
2010年4月14日,又一个让中国人铭记的日子。在中国,在青海,在玉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令人揪心的景象:房屋倒塌,道路被掩埋,人员伤亡惨重……地震再一次将中国大地撕裂了一道伤口,伤口中流出的不仅仅是血,还有无尽的泪水和无助的哭喊声……
美丽的玉树位青海省境南部,在地震发生之前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这是个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是勤劳善良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高耸的群山围绕着明镜一般的湖泊,然而人们的平静生活就在一刹那被打破了。灾难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席卷而来,地震,一个离我们多么遥远的词汇啊。在课堂上,我们平静地学习着它的产生原因,然而,我们从书本上学到的是多么肤浅的东西。当地震在我们身边像炸弹一样爆炸两次时,我们的心也随之撼动不已,它真的像是一个庞然大物,是大自然赋予它神奇而巨大的力量,让它在顷刻间将一座城市摧毁……
但是,灾难无情,人间有爱。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次以“情系玉树,大爱无疆”为主题的募捐晚会,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公司、演员、运动员、艺术家、海外华侨、学生代表、老红军等等为玉树积极捐款,个人最高达一亿元人民币。人们的捐款热情让玉树人民看到了希望。
其中,有一位来自香港的义工,还没来得及捐款就因为救人而永远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叫黄福荣,熟悉他的人都叫他阿福。善良憨厚的阿福已从事义工十年之久,他一直默默耕耘在这条艰辛的道路上。在此期间,他拖着患有糖尿病的身体做过各种各样的义工工作,包括在零八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阿福不远千里跑去做义工……就在这天,阿福领着孩子们在孤儿院。刹那间天旋地转,大地在剧烈地晃动,阿福迅速组织孩子们逃到外面,在清点人数后他发现少了三名教师和三个孩子,他立即冲回去,将他们救了出来。就在他准备撤离时,余震发生了,阿福救出了六个人,让他自己却被埋在了废墟下面。当人们将他救出时,他只说了一句话:“老师和孩子们还好吧?”,他便永远闭上了眼睛……他为自己的义工事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如今阿福的音容笑貌还在,人们感谢他的无私与无畏,感谢他的大爱。阿福,一路走好,玉树人民能永远记着你,全国人民永远记着你啊!
玉树不倒,青海长青。玉树,你是中国脊梁上的一块,祖国的脊柱会带着你挺起。加油!!相信玉树的明天会更美好。
第三篇:玉树地震,大爱无疆[推荐]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不妨先将目光移到相似的历史现场: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神州大地,一片哀戚,国旗随着国人的泪水缓缓垂下。此前,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
为全国哀悼日。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为一场特大自然灾害的死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国旗也是第一次为普通的死难公民而半垂。在那一刻,我们读懂了生命的尊严,读出了国家对生命的尊重,也读出了国家对生还者的慰藉和关爱。这一次,国旗将再一次为遇难同胞而降,它诠释的是同样的深意,但又表达了不一样的信息。这表明国家对生命的尊重已经形成了制度性安排,如果说2008年的哀悼日是一种突破,是上下合力的结果,那么这一次则是一种自觉,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众望所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四条第二款明确写道,“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志哀”。如今,我们欣慰地看到国旗法的这一条款得到一次又一次的践行,公民的尊严在国旗半垂中得到舒展。
可以说,汶川大地震不只是汶川的灾难,是整个国家的灾难。同样的道理是,玉树地震不只是玉树的伤痛,也是整个国家的伤痛。对于这两起破坏性极大的地震,每个有良知的人无不感到悲伤。一定程度而言,公民的背后站立着整个国家,对遇难者表达尊重就需要葆有共同的悲戚之情,当国家以全国哀悼活动的方式来祭奠死难者,以下半旗的方式志哀,无疑就是把国人的悲戚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悲戚,这是对死难者的最好礼遇。
全国哀悼是一种仪式,通过仪式我们能够看到国家对生命的尊重,而实际上,在全国哀悼的背后,国家对生命的尊重在默默践行。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在地震发生后,国家快速集结各种力量加紧救援,“第一还是救人”,“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用百倍的努力救人”……让遇难者有尊严地安息,对生还者以制度善意加以保障,让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地方住,并且加快步伐有条不紊地进行灾区重建,这同样是对生命的尊重。
显然,所有这些都展示一个国家所具有的大爱,都彰显了一个大国的责任。杂文家邵燕祥说:“我们要以一定的仪式,向人们昭示并让后代记住,要把中国建成现代法治国家,我们要尊重并捍卫每一个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尊重并捍卫与生俱来的一切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毋庸赘言的是,在尊重生命的旗帜下,最大程度地捍卫公民的各项权利,不仅能凝聚人心,更加唤起国人抗震救灾的决心和重建家园的信心,还势必更加激发国人的向心力和创造力,从而投入到整个国家的建设当中。
2009年2月2日,温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次次战胜了天灾人祸,渡过了急流险滩,昂首挺胸地走到今天。深重的灾难,铸就了她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品格。中华民族的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从民族的进步中得到补偿。面对频仍的灾难,我们需要重申对生命的尊重,还需要从灾难中反刍教训。诚然,一个清醒和充满力量的民族,不仅不会被灾难打到,更能创造条件规避风险,减少灾难的破坏性,还会汲取教训,让生命有尊严,让公民生活有尊严和幸福。
第四篇:情系玉树,大爱无疆
九(1)班王学玲
情系玉树,大爱无疆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接受春的洗礼,感受春的温暖……
然而……4月14日07时49分许,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了7.1级地震。霎那间,一切化为乌有,人们的脸上不再有笑容,而是被泪水冲洗……
玉树同胞别哭,你们要始终相信,中国是顽强的,全中国人永远都是流着同一条热淌的血,在大敌当前,一颗颗赤子之心更不会被浇灭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四川、广东、北京……都会向你们支援的,只因为我们同属于中国人,同属一家人!
一顶挡风的帐篷,一床暖和的被褥,一碗热乎乎的面汤,都会给灾区人民带来无限生还的信心,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几元钱,几句真诚的问候与安慰,都将会铺成一条宽敞明亮的大道,让灾区人民放眼看到明天的温暖、耀眼的太阳。无数消防救援者和一些志愿者不远万里、不辞辛苦来到玉树,用自己的双手抛开一块块砖头,争取每一线希望解救被压在废墟下的每一个受难者……
无论老天是多么无情,是在中国即将举办世博会,还是5.12汶川地震两周年即将来临之际,狠狠地袭来又一场灾难,但是,中国人是坚强的,玉树人民是刚毅的,我们会团结一心,用自己坚实的肩膀扛过这场灾难。
这次抗震救灾,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又一次洗礼,是我们民族力量的又一次凝聚。曾经的5.12地震表现出的全民族大团结,今天再次呈现。全民族再次疾呼:玉树别哭,玉树雄起!我们要拥有面对危难时的悲壮与勇敢,要拥有人定胜天的决心与勇气!大灾无情、大爱无疆!全民族手牵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与玉树同胞携手攻克难关,共建美好家园!
地震在13亿人口的团结力量之前,是多么渺小,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相信,灾难不会久存,玉树同胞同样也不会错过春天这美好的季节,笑容也会在每个人脸上重新绽放!
第五篇:情系玉树,大爱无疆
情系玉树,大爱无疆
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里氏7.1级的大地震。在震后的几天里,发生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余震中遇难的阿福,还有10岁小男孩当翻译志愿者的事。
阿福是一位香港义工,来到玉树做孤儿院义工,不久就遇上了这次地震。在地震中,他原本已经逃离,但为了营救废墟中的孩子、老师们,便折返回去,勇敢地冲进了废墟中,先后救出了4名孤儿、教师。可是,在余震中没有来得及逃脱的他被压在瓦砾堆下。救援人员到达后,他已经生命垂危了,他说出了一生最后一句话,令很多人感动而泣:“孩子和老师们怎么样了?”他的事迹令无数人感动,大家都为他舍己为人、大爱无疆的精神而致敬,祝愿他“一路走好”。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在当地的许多受灾群众安置点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几天采访下来,记者在现场发现了一位很特别的志愿者——10岁的才仁旦舟。小学4年级的才仁旦舟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他在地震中充当医护人员的翻译。他是一个志愿者,所以他胸前时刻都佩戴着一个红丝带,在晚上到来之前,他总会帮助其他人拾些干柴火,来给灾区人民在寒冷的夜晚带来一丝温暖。当记者采访他时,问他对志愿者的理解是怎样的,他坚定地回答:“帮助有困难的人解决他们的困难!”啊!一个孩子竟会对志愿者有这样的理解,怎么会不令人感动呢?
育英五年级:hyc98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