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好消息!孙宏广牧师新版《基督徒信仰问题解答》问世!
好消息!孙宏广牧师新版《基督徒信仰问题解答》问世!
图片拍摄于深圳南山区欢乐海岸椰林沙滩20号《荃园》人文会所《基督徒信仰问题解答》 前言
自从1807年马礼逊来华宣教伊始直到今日,中国教会在风风雨雨中历经了两百多年的长足发展,如今已遍处开花。其中不乏可歌可泣的奋斗故事,也有诸多让人瞩目的不朽成就,这些都值得我们由衷地感恩。但由于中国本土教会深处在中华文化这片特殊土壤中,而这片土壤在洋教士纷纷出离中国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又鲜有基督教信仰正传的注入,从而导致晚近时日的华人基督徒多有用中式思维构建基督教神学的可悲情形,遂而使得目前华人教会宗派林立,众说纷纭,异端四起,好不热闹!
“这就是你们承接遗传,废了神的道。你们还做许多这样的事。”(可7:13)主的这句责备之言正揭示了目前中国教会的普遍现状。放眼中国教会,更多的时候,许多所谓的“基督徒”都是“糊涂虫”,不仅对真道为何不求甚解,对《圣经》原义也几尽无知,对教会历史更是极为忽略。从而导致当下教会迷信横行、错漏百出。而今,中国教会虽被普世教会所广为重视,但此中的混乱是有目共睹的。这些混乱不仅有体制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是教义方面的问题。对于许多在基督教历史上早有定论的真理,本来在我们中间应该免去过多的争辩,只一味悉心地接受和传承也就是了,那样既保险又便捷,但多数会众却不愿为人学生、悉心受教、稳打根基。反而大有舍我其谁,私立权威之意!常常有些人,在许多无关痛痒的细则上,一有不同意见,非得争得死去活来才好,不仅不能放低姿态选择让步,反而大肆批驳异己,根本不假思考!尤为甚之的是连沉淀了很多年,久经考验的正统信仰都被许多“资深教牧”视为异端而排挤,着实令亲者痛,仇者快!苏格兰的神学家在《集体敬拜指南》中题为《论传讲真道》这一部分,给了我们非常简短和非常有智慧的说明,指出牧师驳斥教会中虚假教训的责任。这简短声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给我们的教训,论及1)谈论虚假教训的危险,2)在教会中驳斥虚假教训的必要性。他们写道: 在驳斥虚假教义时,他(即牧师)不可让一种从前的异端从坟墓中再次兴起,或不必要地提到一种亵渎神的观点;但如果会众落在一种错谬的危险当中,他就当完全驳斥这错谬,努力满足他们判断和良心的需要,对抗一切的反对意见。(1)因为信念无可避免要对我们的生命和行为带来后果,这些神学家就首先警告我们,不要“让一种从前的异端从坟墓中再次兴起,或不必要地提到一种亵渎神的观点”。他们说这番话,并不是吹毛求疵,也不是逃避现实。他们而是因着虚假教训的性质发出这警告。我还是一位年轻基督徒的时候,一位朋友教导我说,“每次有人用微妙的方式教导一种虚假教训,就有一种危险,一些人听见这教训,就被拉进去。”他进一步解释说,这在关系的领域也是如此。每次我们与那些和我们意见相左的人展开争论时,我们就落入危险,变得与他们更亲近,更容易受他们的信念影响。并不是说这肯定会发生,但肯定存在着一种非常实在的危险。令我难过的是,最近几年,我的一位朋友接受了一种犯罪的生活方式,这部分是因为对此的公开讨论和认同。我也眼看着一位福音牧师,因为在教会会议裁决的层面上,与一个人交往而离开了抗罗宗运动,当时这人因持守一种偏离的圣礼和救恩论神学观点而接受审查。不管他与这人观点的互动,是否是他离开真道的原因,我都禁不住想,这种偏离的教训对这人产生了何等冲击。我们必须在教会教导这范围强调这种危险。一些人热衷于争论神学问题,这可能对教会成员产生伤害,因为1)一些成员已经有了误入歧途的信念,2)一些人对教义认识非常少。在前一种人的情形里,把从前的异端思想引进来,这会鼓励他们生发更多混乱。我曾一次又一次见过这样的人,因为他们对圣经的认识,已经有了误入歧途的观念,就开始涉猎异端思想。在后一种人的情形里,引入神学错误,即使是以“分辨”的名义,结果也可能让神百姓的思想充满错误,而他们本应用真理充满思想。更好得多的方法,就是教导他们圣经真理的多样性,当他们面对错误时,就能认出这错误。人并不需要为了分辨假钞而研究假钞,而是研究真钞票,使人能辨认出假钞。一个人可能在捍卫一种比对手更符合圣经的立场,然而却因着争辩的语气,伤害真理的事。教会内的争辩,总是应该有谦卑和说话敬虔,而他却可能因为没有在这些方面作出榜样,就不经意地推动一些人去接受错误。刑罚的轻重,必须与罪行相适应。如果一人本应使用一把尺子管教,却拔出一支M-16自动步枪,就可能把犹豫不决的人推到他努力要与之争战的错误一方。我们会在这篇文章最后一点谈到这问题。存在着用极端好批判的精神传染信徒的危险。另外,我们可能不经意在教会成员当中,鼓励一种极端好批评的精神。跟从的人通常比领袖更糟(几乎总是更危险)。我们都曾见过那些充满神学异端猎人的教会。虽然我不喜欢到处使用这标签(因为有一种正确的“拒绝异端”,是所有信徒都得到神呼召来参与的),但是靠“找出错谬”过日子,这在信徒生命中是一件高毒性的事情。苏格兰的神学家警告说,如果在教会中重新挖掘出一种古老的异端思想,或一种不必要的亵渎神的观点,这两种危险就可能变成一种实在的情形。反应过度的危险 存在着对一种错谬反应过度,就落入一种反面错谬的危险。我们大部分人都有一种倾向,就是反应过度,或者为了尽可能远离一种错谬,就冲入与之对立的极端。这已导致许多人落入一种对立面的错谬中。桑威尔(James Henley Thornwell)反思人有一种出于本性、不断存在的危险,不是在一方面落入反律主义的深坑,就是在另一方面落入律法主义。他这样说: 按本性,人的思想从律法主义的极端摇摆到赖恩犯罪的极端;除了神的恩典以外,没有什么能使人的思想固定在神真理的正当中道中。福音就像它配得称颂的主人一样,总是在两位强盗中间被钉十字架:一方面是各种各样的律法主义者,另一方面是反律主义者。前者抢夺救主为我们成就工作的荣耀,后者抢夺祂在我们里面作成工作的荣耀。(2)今天我们这些在改革宗世界里的人倾向会认为,落入律法主义,这要比落入反律主义罕见得多。但是傅格森(Sinclair Ferguson)已经作出了对人很有帮助的解释,就是我们并不是靠撒上一点反律主义来治愈律法主义的错误,也不是靠撒上一点律法主义来解决反律主义的错误——不管这种纠正方法看起来是何等容易得多。有一种教义方面的反律主义,也有一种实践方面的反律主义;同样也有一种教义方面的律法主义,和一种实践方面的律法主义。我们每天在实践的层面,都容易落入这两条阴沟的其中一条,所以我们需要天天得到提醒,基督在十字架上已经为我们成就的事(加2:20-3:4)。路易斯(C.S.Lewis)在《世界最后一夜》这篇散文中,给我们一些重要的启发,就是人因着神学辩论中夸张和不平衡的强调,会有对某种正确立场反应过度的倾向: 就我自己个人而言,我不仅在信仰方面,而且在每件事上厌恶和不信任反应。路德肯定讲得很有道理,他把人类比作是一个醉汉,在从右边落马之后,下一次会在左边落马……一件事情,并不会因为某人用夸张说法讲论到它就消失,甚至不会不再被人相信。它会完全留在原本的位置。唯一的差别,就是如果人最近用夸张的说法讲这问题,我们现在就必须特别小心,不要忽视这问题,因为这是这醉汉现在最有可能落马的一边。(3)简单处理的危险 存在着对争辩反方错谬严重性作简单处理的危险 清教徒特里尔(Robert Traill)有以下智慧的观察,他讲的是因着个人经历、背景和性格,对辩论中一方的错误更包容的危险: 在教义问题上寻找中庸之道的人,对于他们倾向半步的极端,怀有更大的仁慈,超过对他们离开半步极端的态度。(4)他实际上是说,虽然许多立场本身,在人看来是两极化,但许多人倾向对在这范围一端的一种错误采取更仁慈的看法,超过对另一端错误的态度。许多人因着个人经历,或他们得救脱离曾经身处的错误立场,就倾向更同情两个极端一方错误的各种表现。根据我们的成长、环境,经历,或个性,钟摆倾向朝着两个方向其中一方摇摆。这反过来使我们落在一种危险中,更同情这范围一个或另一个极端的错谬。这钟摆处在中间正确位置上时(它本应处在这位置上),就绝不会像现在一样如此急速摇摆。在关于反律主义和律法主义的辩论中,十字架是中心。我们因着与基督的死和复活联合,就得到的称义和成圣。因着我们自己有罪的不平衡,这钟摆倾向最快快偏离十字架,它的表现形式,可能是简单化的神学论证,或者是高度精妙的神学解释。自以为义的危险 抗击对手立场时,存在着一种落入自以为义精神的危险。约翰牛顿写信给一位持守加尔文主义的朋友,这位朋友要驳斥一位富影响力的阿民念主义者的错误。牛顿警告他,即使在捍卫真道时,人也有自以为义的危险。完全有可能(如果坦诚面对自己,我们很有可能已经知道,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情况也是如此),人以捍卫真理的名义,自以为义地捍卫自己和自己的知识。这在本质上上是“因知识称义”,或“因正确称义”。约翰牛顿写道: 自以为义可以靠行为滋生,也可以靠教义滋生;一个人可能有一颗法利赛人的心,头脑里却装着人是不配、白白恩典丰富浩大等的正统信仰观念。是的,我要加上一句,最好的人也不能完全摆脱这种酵,所以太容易就喜欢摆出样子,嘲讽我们的对手,相应以我们超人一等的判断恭维自己。在大部分情形里,人进行辩论,是让自己沉溺在他错误的性情当中,而不是对此加以遏制;所以,一般来说,争辩几乎产生不出任何好的果效。争辩惹动那些本应要使他们信服之人的怒气,使那些本应从争辩得造就的人自高自大。我希望你的表现,有真正谦卑精神的滋味,成为在其他人身上促进这种精神的工具。(5)如果我们要对主忠心,就会带着祷告的心思想,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为什么目的进入辩论。在一个堕落的世界上,捍卫真道是必不可少的。当神的百姓受到错谬威胁,福音的工人有责任警告和教训他们。最重要的,我们必须带着祷告的心查考圣经,使我们能为着我们自己的心,基督身体中其他人的心,更好揭露错谬、捍卫真道。然而,我们的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我们必须总是睁大眼睛,看我们自己有罪的软弱,这些包括:传染其他人,反应过度,对错误范围内一方错误的严重性简化处理,自以为义,以捍卫真理的名义高高在上、愤怒的心。这样神的荣耀就落入危险。
其实,就我们有限的知识和经历,在许多重大的神学议题上,既不能发明创造,标新立异。又不能重蹈故人覆辙,开历史倒车。一来,基督教的整全性历史基本都是在欧美发生发展的,所以作为华语基督徒,我们根本不占有什么先天优势。再者,基督教神学发展至今已经在框架和主干上趋于成熟。比如,“第一次尼西亚会议”(Council of Nicaea 主后325年)已经厘清了关于基督神性的问题,强调基督与父同质。从而认定反对基督神性的亚流派为异端,并通过亚他那修起草了《尼西亚信经》。而“以弗所会议”(Council of Ephesus主后431)则谴责涅斯多留派为异端,因为这一派认为:基督的神性与人性,是道义上的连接,或意志上的合并,而不是基本上的结合。显然,涅斯多留是典型的基督两性,两位格思想。而“以弗所会议”过后二十年,于主后451年,教会又召开了“迦克敦会议”(Council of Chalcedon)。迦克敦会议的主要议果是产生了《迦克敦信经》。会议反思了存在于当代基督教内的异端思想,其中不仅包括前文所说的涅斯多留派,还有后来甚嚣尘上的犹提乾派(Eutyches,380~456)。《迦克顿信经》在论述基督论时,为后世的正统信仰建立起四面墙。那就是其两性:“不相混乱,不相交换,不能分开,不能离散”。因此,宣称基督人性被神性取代的犹提乾派被定为异端。无疑,这些早期的基督教历史会议都是极其重要的。正是这些会议的议果使得我们后世的基督徒能够有机会传承正统信仰。
我们所熟知的《使徒信经》是初期教会教父和基督徒们综合使徒的教导写成的。整个信经形成的过程可能不下700年。但毫无疑问,《使徒信经》是基督教之瑰宝,是基督徒信仰最简单和完整的陈述。信经中的每一句都可以在《新约圣经》使徒著作里找到根据。因此被称为“使徒”信经。可以确定的是,当初期教会时期,教会在与孟他努主义、和诺斯底主义的争辩中,形成这个信经。因此,此信经意义非常。在改教运动以后,新教代表复原的基督教思想体系,承接了大公会议精神,开了几次极具分量的大会,并独自制定了一些信条。那就是“多特大会”,“威斯敏斯德大会”和“芝加哥圣经无误宣言签署大会”。这些会议都议果辉煌,亦都无一例外的代表了当时的神学界和教会界最高水平,其中形成的结论至今都难以逾越。“多特会议”发生于1618年,会议云集了当时世界各地的新教顶尖神学家和牧者,制定了《多特信条》,此信条对世界各地改革宗教会有极大的影响。此信条完整而全面的阐述了合乎《圣经》的救恩论思想!而晚于其30年的“威斯敏斯德会议”更是盛况空前。会议经过三年的讨论,于1646年12月完成了《威斯敏斯德信条》,此信条共有三十三章,其特色有下列几点:1.文中论述的次序为“圣经”、“上帝”、“世人”、“基督”、“拯救”、“教会”及“末世”,为近现代基督教系统神学提供了范本。2.开宗第一章的“圣经论”被华腓德(B.B.Warfield)称之为基督教中最完美的“圣经论”告白,华腓德甚至认为:此信条是自亚当以来,人类历史中除却《圣经》以外最伟大的著作。作为普林斯顿体系的顶尖神学家,华腓德博士不仅接受信条的结论,还声言自己不配做为信条制定委员会中的一员,足见其谦卑程度。3.《预定论》在此信条中展现成熟的风貌,平衡地教导了神的主权与人的自由。4.着重“圣约神学”,以此解释在历史中神与人的关系。5.确认清教徒所强调的得救之确据。
在这之后,教会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基督教信仰的方方面面都已经进行了更为广泛与深入地思考和沉淀,从而使得基督教信仰体系臻于完美。这之后,并没有召开被普遍公认的,又很有影响力的国际性神学会议。而唯一极其重要的会议要数《芝加哥圣经无误宣言》签署会议了。会议的目的就是针对后现代影响下的社会和自由派神学冲击下的教会进行必要的指引与挽回。大会于1978年10月26-28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大会制订并发表了《芝加哥圣经无误宣言》。在宣言序言部分,陈述道:“无论是今天或是在历代基督教会中,《圣经》的权威一向是关键的议题。举凡相信耶稣基督是主和救主的人,均蒙召要谦卑而忠诚地顺服神的话、成文的道,藉此来表明他们真是主的门徒。人若在信仰或行为上偏离《圣经》,便是对主不忠。《圣经》所说的全部是真实的、绝对可信的;承认此基要真理,我们才能彻底了解并正确告白《圣经》的权威。这个宣告使得基督徒的认知论前提被确定下来。在自由派神学当道的今天,这个宣言的作用不可言语。因此,是不能被忽略的。这样,作为基督徒,尤其是教会的领袖,回顾过往,借鉴历史,根植《圣经》,凭借信条。连于改教运动诸次会议,追述六次大公会议,就能最直接地汲取这些智慧结晶。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工作,干系重大,绝不能不学无术,更不能人云亦云。所以,我们当以敞开的态度,通过忠于《圣经》的历代古圣先贤之教导,来斧正自己。那样才不至于误人子弟,将人引向歧途,从而担负罪责。招致审判。我的弟兄们,不要多人作师傅,因为晓得我们要受更重的判断。《雅各书》 3:1 此《问题解答》秉持“改革宗(归正)神学”思想,传播改革宗“释经学”与“圣约神学”精神,共分六部分,全文几无重叠内容,皆为我个人执笔,并参考了许多古今中外著名牧者的问答而成书。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十分有限,而问答主体又多出自本人与全国各地基督徒在文字交流上的互动所言,因此,答案不免略显肤浅和仓促。还望主内肢体,同工学长海涵与指导。也真心盼望此问答能够给予基督徒足够的帮助和指引。愿上帝在这一切上得荣耀,阿们!主仆 孙宏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