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钟永新·自流井研究系列:法国里昴商会考察视野中的自流井(2017)
法国里昴商会考察视野中的自流井
钟永新
余在搜集晚清民国外国人考察中国资料时,尤其注意涉及巴蜀地区和自贡盐场的调查资料,目前已陆续见阅诸多珍贵资料,其中《晚清余晖下的西南一隅:法国里昴商会中国西南考察纪实(1895-1897)》为以前所未知见内容。
该书据跋语方绍忠先生介绍,1998年为购买清朝驻云南总领事方苏雅拍摄昆明的老照片,几位云南人士赴法国办理,其间又意外发现并购买两本有关中国的法文版图书,一是方苏雅的日记信札,另一就是法国里昂商会19世纪90年代赴华考察团在中国西南的考察纪事。由于诸多原因,该书至2007年才由云南大学徐枫和张伟译成中文,2008年再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该书执笔者为里沃,法国人,生卒不详,曾任里昂商会秘书长,时为考察团团长,其详细记录了1895—1897年法国里昂商会12人考察团对中国云南、贵州、四川、西藏、桂林等地的调查情况,留下诸多当时社会风貌记述,并有大量拍摄照片,更显弥足珍贵、其中在《第七章 汇合》“自流井-重庆-准备打道回府”,有涉及自流井盐场(今四川自贡)的见闻资料,前往参观者主要是杜克洛工程师和里沃等人,文中详细描述了他们所看到的盐场采卤天车景象和生产工作状况,描绘生动,细致壮观,评价到 “入夜,这片天车林立的地方筑成一道道妙不可言的景致”“所有这些声音一同唱响,汇集成了一首极不和谐但也稀奇难得的乐曲”,可谓复原出一幅精彩的昔日盐场生产景象图。此外他们还拜会了一位旅居自流井二十多年的布歇雷神父以了解盐场规模。
2017年12月 附录
自流井 第七章 汇合
自流井-重庆-准备打道回府
四川民众的态度-人力轿子的作用-咄咄逼人的好奇-实例几则-辱骂-忍辱负重的必要性-中国乌合之众的怯懦-一则轶事-回到重庆-自流井盐场-概貌-盐场事务-两个示例数据-启程准备以及旅程计划-旅店老板的客套-私家戏台-专场为我们演出-戏班子-戏剧主题-启程前夜
„„
杜克洛工程师一直都寻思着要再弄些材料对自流井盐场一带做些补充说明,而我也乐于目睹这一方水土,它的确是整个中国难得的几个地区之一。
当我们一行从四川特有的、起伏不平的红色砂岩山丘来到这修筑在河谷上的城市,看到川中其他地区绝无仅有的一道道景致(许许多多为盐场上作牵车动力的牛群提供饲料的牧场)我们顿时耳目一新,俨然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地区。不过,此处景观之特色并非仅此而已。
还有盐场上那些有成千上万座竹子天车构成的、令人意想不到的独特景致。随文附带收录的图片让人一目了然,无需我们在此赘言。天车有的伫立地面高达40多米,用来支吊竹筒管道。管道由多根竹子套接组成,长达300米到600米不等,偶尔还有更长的。天车吊起竹筒汲采、吊出卤水。竹筒管道上下两端系着竹子编成的缆绳,向上绕过固定的天车顶端的滑轮,向下在距离地面不高的地方绕过第二个导向滑轮,随后缆绳再盘绕在一个由牛群牵拉的卷扬机绞盘上,有的也由男女劳力代替。入夜,这片天车林立的地方筑成一道道妙不可言的景致。
白天这里一派生机,非文字所能表述:满城尽显人力队伍以及驮鞍牲口,大家忙碌着装运井盐,或给盐场的牛力运送草料,或是为煎熬盐卤制盐的作坊输送煤炭(从地下深处开发出的天然气储量日益减少,作坊不以此为制盐燃料)。只见卷扬机旁牛围着绞盘转个不停,众多的牛云集一处,拥挤不堪,步履混乱。流经自流井的河道上黑压压一片,挤满着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船只;带灌槽的船用来装运卤水,穿梭于作业的卤井与熬制井盐的盐场之间;堆积着大小煤块的帆船是从同一河道的上游不远处驶来的;还有运输井盐的船只。山头间铺架着一律用竹子做成的管道,源源不断地将卤水输送到熬卤制盐的工厂。滑轮、绞盘与缆绳摩擦发出的吱嘎响声,负载过重的苦力们吃力的踹息声,他们相互争执、高声叫骂的声音,天然气井里锅炉发动机的隆隆声,运输的牲口铁蹄敲击街道石板发出的嘀嗒声,以及商队马帮马匹脖子上的铃铛响声,所有这些声音一同唱响,汇集成了一首极不和谐但也稀奇难得的乐曲。它耐人寻味,令人难忘中国人的劳动创造性与巨大的能耐。
只需要两个数据就可进一步明确盐场的生产规模。旅居自流井二十多年的布歇雷神父认为约160平方公里的盐场范围内有3000到4000架天车,其中正在生产、且每天开采量在一百多担盐卤水的盐井约有1000多眼。一担盐卤水,根据色“黄”或“黑”,重量从200斤到240斤不等(120公斤到144公斤),按照制成井盐的“黄”卤水之平均产量,假定每年的工作日是300天,那么这1000多眼盐井每年就可能生产储1.5亿公斤盐。而事实上该地区的盐产量要高得多。这是因为在上面的统计中还有无计其数的小盐井并没有列入其中,它们每天盐卤水的开采量在100斤以下;同样还有另一层原因,那就是“黑”卤水熬制成盐的产量要高于“黄”卤水。该地区的盐井几乎都集中在两大中心——自流井和贡井。两地人口接近一百万(也就是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有6000多)。„„
——《晚清余晖下的西南一隅:法国里昴商会中国西南考察纪实》)(1895-1897)160-162页
自流井盐场天车
自流井河岸边上的寺庙与民居.自流井地区人们运盐上船
自流井概貌
天车细部(中间部分)
盐卤水输送管架一瞥
——《晚清余晖下的西南一隅:法国里昴商会中国西南考察纪实》)(1895-1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