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_以横店_桃花岛_象山和.
[摘要 ] 浙江影视基地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 :场景内容单调, 层次不高, 环境质量下降, 交通条件较差, 地区接待能力弱, 难以吸引片商和影视旅游者。从横店、桃花岛、西塘、象山滨海影视城的盈利模式与制约其跨越式发展的瓶颈可以看出,影视基地发展必 须加强人文特色建设,利用集群效应和大投资促进强强合作、以弱带强以改变部分
影视基地裹足不前的现状。
[关键词 ] 影视基地 盈利模式 影视旅游 文化产业
全球经济寒冬的冷意尚未褪去, 文化产业却一枝独秀、逆势上扬。去年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 划》,是我国第一次将文化产业发 展 “升格” 到国家战略高度。2009年, 中国电影全年票房突破 60亿元,增 长近40%。以影视、动漫为代表 的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令人刮目相 看,全年平均增幅高达 17%,高于 GDP 增长速度。影视基地的发展壮 大也随之成为当下业界与学界共同 关注的重要经济现象。本文试从浙 江四大影视基地各具特色的发展模 式、经营策略入手,提出进一步的 发展对策。
一、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影 视基地 横店影视城以 1996年《鸦片战 争》的拍摄为契机,与谢晋导演合 作兴建了广州街、香港街,开始涉 足影视产业。基地建设和《鸦片战 争》的播放,给横店集团带来巨大 的广告效应。1999年,横店影视城 被美国《好莱坞报道》杂志称为“中 国好莱坞”,国内影视界更是把横 店影视城赞誉为“中国第一”。经 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横店影视城 己成为目前国内拍摄场景最多,配 套设施最全,历史跨度最大的影视 拍摄基地,是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① 2009年, 旅游收入高达 35亿元, 共 待 584万 游 客。2010年 5月 至 10月的世博会期间,接待 481.7万 游客。2010年截至七月份的数字表 明:有 20部电视剧剧组入驻拍摄。位于嘉善的西塘地处苏、浙、沪交界地带,交通便利,距苏、沪、杭大城市都在 100公里内,其独特 的水乡风貌和保存完好的江南古建 筑群是影视拍摄活动的最佳素材。早在 1982年,就有电影《特殊身份 的警官》在西塘拍摄,至今已有数 百部影视作品在西塘诞生。西塘影 视基地主要是提供拍摄场地、群众 演员、设备以及简单的后期处理参 与影视制作。其主要盈利得益于旅 游业,一些影视作品也带动了影视 导向的旅游行为。比如《碟中碟 3》 放映后,许多游客慕名前来,感受 西塘。据报导:2010年的国庆节当 天,西塘共计接待国内外游客 14, 053人, 仅门票收入就有 28.68万元。② 象山影视城座落于风景秀丽的 象山县大塘港生态旅游区,既有得 天独厚的山、岩、洞、水、林等自 然景观,又有大规模的人工景观, 具备秦汉、唐宋、明清、民国等不 同阶段的历史场景。它拥有三个全 国之最: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影视 城,全国最大的人工瀑布,全国最 大的榕树林。总投资 1.2亿元,占 地面积 1091亩,被评为“中国十大 影视基地”。自 2005年开城以来, 游 客 年 均 增 长 率 均 在 25%以 上, 2010年 1-10月 接 待 游 客 80.69万 人次,门票收入 903.63万元。已接 待《神雕侠侣》、《碧血剑》、《少 年杨家将》、《 水浒传》、《 封神榜》、《 大 明王朝》、《 张居正》、《 赵氏孤儿》、《 西 游记》、《春秋祭》等 80多个剧组。浙江唯一的海岛影视拍摄基地 ——桃花岛——以其天然唯美的海 域风情吸
引着各大剧组的到来,继 成为 《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东 极拯救》等影视剧外景地之后,“浙 江省影视拍摄基地”也在桃花岛射
雕影视城正式挂牌,2007年舟山又 成为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唯一指 定旅游城市。影视拍摄活动对影视 基地经济效益的推动效果极其明显, 在这里主要体现为影视作品对当地 旅游的宣传、促动上。2001年《笑 傲江湖》和《射雕英雄传》部分镜 头在舟山桃花岛拍摄,凭借两剧的 巨大影响力,桃花岛当年游客猛增 至 17.95万人次,2007年的旅游收 入超过 2.2亿元,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舟山在国内的知名度也由此大增。
二、创优创新、自成一体的经 营秘诀
在浙江众多影视基地中,横店 是绝对出色的成功典型,它不仅在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1.03.029 浙江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 ——以横店、桃花岛、象山和西塘影视基地为例
发展上结合旅游市场,利用“免费 效益”吸引剧组,还加大投资力度, 打造完善的影视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一横店影视旅游产品 横店的旅游景区与影视拍摄基
地相重合,可同时提供静态与动态 的旅游产品, 与影视艺术密切相关。静态的旅游产品包括景区的自然与 人文景观、拍摄场景的观赏等,动 态旅游产品的包括观看影视拍摄的
过程、参与影视拍摄。他们以电影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法,重现游客熟 知的著名影片中的经典片段拍摄过 程。电影拍摄的神秘面纱也可以在
近距离的接触中揭开:飞檐走壁的 功夫原来借助的是一根紧系在腰际 的钢丝绳,被乱箭射中的英雄刺客 找的替身居然是只假毛猴……游客 在这里能够享受影视和旅游的双重 乐趣。横店以国内绝无仅有的互动
式、体验式旅游项目,凭借独具魅 力的影视内涵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 客。③
(二“横店模式”的强大效 应
横店集团一改传统的经营方式, 另 辟 蹊 径, 作 出 了 一 个 惊 人 之 举 ——剧组可以免费使用场景,还可 享用齐全的配套设施服务。这一举 措吸引了大量剧组。有人把它称为 “横店模式”。剧组的大量到来, 让这里一直成为各方媒体关注的焦 点,越来越多的活动在横店举行, 随着“横店”二字频频在各大媒体 上曝光,影视基地和横店的知名度 自然长盛不衰。大量剧组蜂拥而至, 直接带来了可观的消费 :住宿、吃饭、娱乐……拉动了横店的整体经济增 长。
(三大手笔打造完善的影视 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横店不断加大影视外景基地建 设,除建设 14个大型外基地外,还
陆续建成了聊斋园、名人园、美人 园、皇帝园、龙大峡谷、大智禅寺、八面火山奇观城,以及大战场、枪 片拍摄基地等景点。横店集团还在横店影视产业实 验区成立了剧本创作中心,为横店 影视机构策划创作重点影视剧本, 开展影视剧本委托策划、定向创作 及剧本代理等业务;创办演艺职业 培训中心,开展对应用型影视表演 人才的短期培训;与省电影家协会 影视表演考级委员会合作,在区内 设立影视表演考级点,颁发国家认 定的资格证书。现在的横店已不再 是单纯的影视拍摄基地,而是囊括 影视策划、拍摄、制作、展示交易、后期产品开发的产业集聚地。日渐 专业化的经营方式、丰富的影视资 源、优越的发展条件,凸显了横店 的凝聚力。当然,每个影视基地都各具优 势,本文标题中提到的另外几处, 都以影视剧作为先导,以优越的自 然条件为核心,以丰富的历史文化 为底蕴,打造出不同于横店的、影 视与风景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象山基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加上秦汉、唐宋、明清、民国等不 同历史阶段的外景建设,是其它影 视基地无法取代的优势,也正是在 横店免收场租费的大环境下,仍有 较多剧组前往象山进行影视剧拍摄 的原因。另外,象山基地所具有的 影视拍摄管理、配套服务也是完善 的,尤其从场景租用的优惠措施, 到特约演员、群众演员的提供,道 具服装的租赁,无不体现“想剧组 之所想,解剧组之所需”的服务理 念④。舟山集海岛自然风光和海洋文 化、佛教文化于一体,不论是碧海 蓝天、沙滩礁石、叠泉飞瀑、花草 林莽, 还是古船、渔民画、舟山锣鼓、翁洲走书、舟山木偶、节庆仪式, 都具有强烈的画面效果和视觉感染 力。桃花岛的美丽和神秘,也吸引 了历代文人墨客,为桃花岛的人文 景观,特别是其独特的海洋文化作 不断补充和深化。桃花岛依托海洋 文化与人文景观,影视拍摄与旅游 业发展齐头并进,成为该基地的牟 利之道。西塘的优势是它悠久的历史,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浓郁的人文气息。西塘作为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 的 相交之地,有“吴根越角”和“越 角人家” 之称。小街傍河, 人家依水, 青瓦白墙,木棚花窗,构成一幅幅 江南水乡特有的经典画面。怎能不 吸引各大导演和旅游爱好者的光临 呢?
三、各基地发展影视旅游的不 足与制约因素(一 影视基地的旅游产品内容 单调,层次不高 横店影视城在进行影视拍摄场 景和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主要突 出的是规模宏大的建筑。在影视拍 摄上由于众多制片商对场地的要求 是不同的,“以一供多”——提供 的场景极难做到让每个剧组心满意 足。横店目前开发了观光游览型、事件型等旅游产品。前者以静态观 赏为主,缺乏参与性和互动性,而 文化内涵欠缺。后者只是起到营造 旅游氛围的作用,并不是对旅游者 具有主要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这就 导致横店影视城旅游产品就总体而 言内容单调、质量较低,没有形成 自身特色,与国际知名影视主题公 园的产品质量差距较大。(二 基地内外部交通条件较差 外部可进入性与内部可达性对 旅游地发展至关重要。像桃花岛, 唯一可达的途径就是船运,交通不 便显而易见。横店名声在外,但是 镇内交通状况不尽人意,主要问题 包括影视城外交通工具少、路窄,主要景点附近缺少指引方向的交通 图。(三 基地接待设施数量虽多, 但缺少高质量的接待设施 接待设施供给质量会影响制片 商和旅游者入住的安全性、便利度 与舒适度,从而对他们的决策及整 体影视拍摄或旅游效果产生影响。目前横店的接待设施供给数量充足 但档次不高,据不完全统计,横店 影视城景区内现在有宾馆十余家, 其中三星级以上宾馆仅有 4家,2星 级宾馆 5家,这不利于吸引要求较 高的制片商和旅游者特别是会议 /商 务旅游者。而这方面的要求对于桃 花岛、西塘等影视基地就更不用说 了, 它们在资金投入上远不及横店, 接待设施上存在很多亟待改善的地 方。(四 制片商和旅游者过多,区 域容量达半饱和状态,环境质量下 降 2007年, 横 店 的 客 流 量 己 达 478万人次,也就是说日均客流量已 达 13,000人次,而横店影视城的 建筑面积仅为 50万平米,致使基地 的容量处于半饱和状态,这对于制 片商的拍摄效果、旅游者的旅游环 境质量以及居民的生活质量都有较 大负面影响,不利于影视基地的可 持续发展。景区有些场景的拍摄对 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例如拍摄的 烟火、车辆尾气、场景的搭建引发 的砍伐等。长期看来,环境质量下 降会造成旅游者旅游质量的下降甚 至旅游者数量的减少。
四、突破瓶颈的建议和创新要 求(一通过策划人文特色活动, 为基地发展增色添彩 西塘和桃花岛的发展较其它影 视基地有其不同之处。它们原本就 是以旅游业为主的,而正因其别具 特色的自然风光,才吸引了剧组进 行影视拍摄。对影视基地而言,仅 仅依赖风景较难达到全面协调发展, 因此西塘、桃花岛应在自然风光优 势基础上加强人文创新发展。如:以传统节庆带动人气,实现增长;配合环保活动,顺应时代潮流打出 生态牌,融合时代科技加强景观的 技术含量,例如西塘就举办过展示 特色建筑群的现代灯光艺术;还可 以以举办旅游节,以提高在本国及 国际上的声响。各种传统的和新兴 的文化节融旅游、文化、购物、庙 会、经贸洽谈和商品展销为一体, 可以充分展现地域风情;还可以凭 借已经成名的影视作品为“广告”, 如桃花岛可以设置侠侣爱情文化节, 金庸武侠文化节,浪漫爱情景观评 选活动等。
(二加大投资力度,追求集 群效应
横店与象山不同于桃花岛及西 塘的地方在于:以扩大影视基地规
模来提高效益。其中横店最为典型。2003年底,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 横店影视城成为我国第一个优势产 业实验区,两年内就吸引了 120多 家国内外影视机构入驻,年实现产 值八亿多元。经营范围涉及影视策 划创作、影视拍摄、后期制作、道 具和设备租赁,影视培训、影视博 览与交易、影视后产品开发、电影 院线、影视投融资、影视旅游等领域, 初步形成了一条较完整的影视产业 链,产业集群效果也开始显现。(三加强各影视城基地的合 作 2007年,一条消息引人注目:浙江各地最有名的 34家影视基地和 旅游景点共同签署协议,自发组成 浙江影视拍摄基地联合会。发挥各
基地的优势,弥补各基地的劣势, 减少拍摄成本, 加强旅游集群效应。如果这一协议能够切实有效地实施 贯彻,那将极大突破各个影视基地 拍摄场地的局限,那时,各大影视 基地不是商业上的竞争关系,而是
一种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剧组在 各个基地之间择优进行拍摄活动, 也能提高拍摄效率和效果,更能促 进各大影视城之间的良性竞争。这 方面政府要发挥协调职能,与行业 组织一起上马,为企业发展搭建平台,增强规模效应。相信在不远的 将来,浙江的影视产业能为地方经 济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注释 ①徐永安.打造横店影视城产业链的成功尝 试.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3:24-25②见“西塘-生活着的千年古镇旅游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infoview.asp?id=748.浙江西塘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布.2010-12-25 ③ 陈婧.《影视旅游产品研究----以横店
影视城为例 》.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④ 见“象山影视城官网”http://www.xiexiebang.com/about.asp 2010-1-6作者简介 施超男、袁权锋、苏慧静,浙江海洋学院人 文学院学生。
秦良杰,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教师,副教 授。
第二篇:我国影视城旅游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无锡影视基地、横店影视城为.
我国影视城旅游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无锡影视基地、横店影视城为例
一、研究背景
影视旅游,国外又称“电影引致旅游”(movie induced tourism或者film induced tourism),它是影视与旅游的交叉产物,是一种新兴的文化旅游形式,它的兴盛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影视城(影视基地)是影视旅游最主要的对象之一。旅游学界通常把影视城作为主题公园的一种类型进行研究。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最早起源于美国的迪斯尼乐园,它是迪斯尼公司根据其影视作品开发出来的。影视旅游的正式开端始于1963年,其标志是环球影城系列的第一个主题公园好莱坞环球影视城的建成。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世界各地影视主题公园的建设风起云涌。到2006年,全球最著名的影视旅游产品除5个迪斯尼乐园、11个迪斯尼主题公园外,还有5个环球影城主题公园。
我国最早兴建的影视拍摄基地是成立于1987年的央视无锡影视基地。随后,国内掀起了投资建设影视城的热潮,大大小小的影视城在全国迅速成遍地开花之势。截至2004年,全国己建有30多家影视城。此外,目前国内还有20余个投资上亿元的大型影视城正雄心勃勃地施工或招商。
在我国众多的影视城中,江苏无锡影视基地、浙江横店影视城无疑是其中发展态势最好的。无锡影视基地是我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20多年来,已有250多部影视剧在该基地拍摄,2007年又成功荣获国家首批5A级景区称号,标志着我国首个5A级影视主题公园的诞生。横店影视城则是我国影视城中的后起之秀,从1996年开始,累计投资30亿元人民币,建有13个影视拍摄基地和2座超大型的现代化摄影棚,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早在1999年就被美国《好莱坞报道》杂志称为“中国好莱坞”,2004年被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基地。
这两个影视城的成功之道对我国其它影视城的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故本文拟通过对这两个成功案例的发展历程、发展模式以及优势的实证分析,探讨其成功的因素和条件,以期为我国影视旅游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无锡影视基地发展经历及其经验
(一)无锡影视基地的发展历程
1987年,中央电视台在江苏无锡修缮疗养院的同时,附带建设了西游记艺术宫,放置拍摄电视剧《西游记》所用过的道具、服饰、设备等,以便日后再用。艺术宫对外开放,一时竟成了无锡城的一大旅游热点。当时一张门票1元钱,日收入最高竟达到万元,第二年便收回全部投资。
1991年,基地正式挂牌后不久,央视为拍摄《唐明皇》随即在大孚山麓动工兴建唐城,之后《杨贵妃》、《武则天》等名噪一时的电视剧也在此取景。受影视剧
热播的影响,游客数量也急剧增加,最多时1天达5万人,出人意料的影视旅游热使得原本为创作而设计的场所变成了新型旅游业态。于是1992年三国城开始建设,1995年利用唐城、三国城的回收资金启动了水浒城的建设。随着《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名剧的热播,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纷纷前来观光。无锡影视基地的影视拍摄与影视旅游,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丰富了江南名城无锡的文化内涵;而且保持了影视文化与江南人文风情的结合、影视创作与特殊旅游的结合,使得影视旅游得到了充分发展。无锡影视基地的巨大成功带动了我国各地影视城建设的高潮。
1997年,主要由无锡影视基地的三国城和唐城景区改组成立的中视股份上市,它是国内第一家兼营影视制作和文化旅游业的公司,显露出影视基地市场化运作的端倪。随后,公司的经营范围不断扩展,开始由事业服务型向影视制作业和多元化经营方向转变;基地功能已超越简单的人造景观,逐步成为一个聚集各种影视生产要素的平台,一个为各种影视产品提供完整链条式服务的场所,这体现了影视基地以后的发展趋势。
(二)无锡影视基地的发展模式
对于无锡影视基地发展的成功因素,郭文、王丽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这得益于影视基地管理主体的特殊性、区位及选址市场优越性、影视与旅游产业融合性以及文化同存的“四位一体共生”运营模式。
在管理主体方面,无锡影视基地依托中央电视台这棵“大树”筹建上市公司,具有市场融资、经营机制、经营效益、影视营销等多方面的优势。《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热播,就是利用了央视极好的营销平台,在全国媒体展开极大的宣传攻势,具有其它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为影视基地无形资产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区位与选址方面,影视基地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保证了客源市场和消费能力:同时利用太湖优势,因地制宜,占得先机。在影视与旅游的产业融合方面,影视基地最大限度发挥影视与旅游的文化产业力,创造1+1>2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设计上,通过游客参与影视表演,成全了游客的“影视梦”;并在产品设计上不断创新,实现动态与静态的结合。在文化内涵的挖掘方面,影视基地依托吴文化,强调景区地方文脉传承;并以家喻户晓的三大古典名著为蓝本,通过对非自然景观的时空物化,为游客填补了一个空白。
三、横店影视城发展经历及其经验
(一)横店影视城的发展历程
1996~1999年是横店影视城的起步阶段。1996年,著名导演谢晋筹拍历史巨片《鸦片战争》一时找不到合适景地,横店集团便邀请谢晋来横店拍戏,斥资修建了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广州街”景区。之后,又相继建造了秦王宫、香港街、清明上河图、江南水乡等景区。1999年已有美国人称初具规模的横店为“中国好莱坞”。但当时剧组并未蜂拥而至,横店影视城也尚未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
2000~2003年是横店影视城的发展阶段。为吸引更多的剧组前来横店拍摄,2000年开始影视城所有场景对影视拍摄免收场租,并为其提供从场景搭建、道具制作、演员中介到餐饮、住宿等系列配套服务。于是,海内外剧组纷至沓来,横店影视城人气骤升,最多时一天18个剧组同时拍摄,与国内许多影视基地的冷清形成鲜明对照。剧组的的增多,游客的蜂拥,人气的骤升,带动了横店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影视城逐步实现了产业化经营。
2004年后是横店影视城的产业升级阶段。2004年2月,国内首个影视产业试验区落户横店,影视城凭借试验区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优势,迅速扩大经营规模,拉长产业链。先后启动多个大型影视基地的建设,斥资兴建一批摄影棚,还与浙江传媒学院联合培养影视人才,并吸引一批知名的影视机构入驻。影视城提出实现“拿着本子进来,带着本子出去”,甚至“拿着资金进来,带着效益回去”的发展的目标,正在构建其完整的影视旅游产业链。
(二)横店影视城的发展优势
横店影视城能从一个后起之秀发展成我国影视旅游的龙头企业,这与它所具有的优势条件是分不开的。王丽丽、朱小丽撰文探讨了横店影视城发展环境的优势,结合其它资料,可以分析出横店影视旅游发展的优势。1.雄厚的资金基础
横店集团是横店影视城的投资主体,是闻名全国的特大型民营企业集团。该集团实力雄厚,资金充足,2006年总资产15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06.18亿元,利润总额11.39亿元,净利润8.84亿元。其雄厚的经济基础为横店影视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2.齐备的硬件设施
横店影视城自1996年拍摄电影《鸦片战争》以来,其硬件设施便不断完善,相继建成了广州街、香港街、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明清宫苑、梦幻谷、大智禅寺、屏岩洞府等13个拍摄基地和两座超大型现代化摄影棚,实景规模跃居亚洲第一。
3.巨大的品牌优势
由于影视城具有较完备的硬件设施并采取积极的营销措施,吸引了众多剧组前来拍戏。这里诞生了《鸦片战争>、《荆轲刺秦王》、《汉武大帝》、《英雄》、《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黄石的孩子》、《投名状》、《功夫之王》、《木乃伊3》等著名影视剧。这些的上映,使得横店影视城广为人知,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品牌价值,在剧组不断增多的同时,旅游者也是蜂拥而至。4.有力的政策扶持
2003年,文化产业被正式纳入国家“十五”规划之后,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内容,得到了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2004年,横店影视城被国家广电局批
准为全国当时惟一的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基地,它凭借试验区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优势,能迅速扩大经营规模,拉长产业链,实现产业升级。
四、启示
(一)影视城旅游发展的条件
通过分析无锡、横店影视城的发展历程、发展模式以及优势可以看出,一个影视城要想成功发展,必须充分考虑以下这些要素和条件。1.所处的区位条件
根据保继刚的研究,建设主题公园的必要条件是客源市场、交通条件以及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它们关系到游客市场的大小、基础设施的条件、投资能力和游客的消费水平。国外学者John McEniff研究认为,主题公园的区位一般在2小时的车程或3~4小时的公共汽车或火车车程,距交通主干道15分钟内;Alan Fyall等也得出相同的结论,说明主题公园区位的重要性。影视城属于主题公园中的一类,自然要考虑所处的区域位置和经济条件。无锡影视基地和横店影视城地处长三角地带,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长三角是我国的三大经济圈之一,是我国第一个无障碍旅游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占全国总量2%的土地面积聚集了全国10%的人口,GDP占全国总量的22%。因而,这两个影视城良好的区位条件保证了充足的旅游客源和较强的消费能力。2.投资主体的优势和实力
除了一般主题公园需考虑的区位条件外,影视城投资主体的背景也尤为重要,必须要有独特的优势或者雄厚的实力。无锡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是中央电视台,正是依托这棵“大树”,影视基地才具有市场融资、经营机制、经营效益、影视营销等多种优势,其优势是其它影视城无法比拟的。横店影视城的投资主体则是财力雄厚的横店集团,为影视城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在20世纪90年代末经营惨淡时期,基地最多一年亏损达到5000万元,但横店集团仍不断投入,最终才形成相当的规模,逐渐将基地推上盈利轨道。3.影视旅游的产业化程度
影视剧的放映对拍摄地的旅游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时限性,同时游客对单纯人造景观的兴趣也渐渐在减弱。以前影视城那种简单的靠修一座宫,拍一个电视剧来拉动旅游发展的模式已不可行。影视城要继续发展,必须转变盈利模式,实现产业升级,构建影视拍摄、设备租赁、后期制作、影视后产品开发等一应俱全的影视旅游产业链,形成并完善产业化发展模式。无锡影视基地的经营范围在其上市后,已开始由事业服务型向影视制作业和多元化经营方向转变。横店影视城也在摸索新模式,把注意力转变到构建完整的影视制作产业链上面。
4.影视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
影视城长期形成的“景点十表演”的传统模式会令游客产生审美疲劳,失去吸引力。因此,影视城必须不断创新,加大影视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提升产品内
涵,丰富产品内容。如无锡影视基地的许多大型节目,就注入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提高了旅游的文化档次和品位。而横店影视城以创新推动旅游产品开发,创立互动式、体验式旅游项目,实现了静态观赏与动态参与相结合,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二)需注意的问题
据国家旅游局2005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共有各类主题公园2500余处,盈利者仅有10%,亏损者占70%,2/3资金难以收回。主题公园中影视城的处境也不好过。众多影视城的亏损正是由于它们不具备这些条件:良好的区位条件、优越的投资主体、较高的产业化程度和较强的产品开发力度。
我国的现实状况使得很多地区和影视城难以具备上述条件。例如,在投资主体方面,无锡影视基地可以依托央视这棵“大树”,横店影视城具有雄厚的财力,即使年亏损达5000万元也能支撑过去,这并非它者能轻易拥有的。在区位方面,影视城应该选在交通条件好、经济基础强、客源市场广的地方,所以我国西部的大部分省市并不适合多建影视城。西部有的影视基地已被迫转型,如镇北堡影视城从2005年开始就逐渐从一个拍摄基地向古代北方小城镇主题公园转型。但据报道,西部的云南、重庆等地都曾传出要兴建多处影视基地的消息,其前景无疑堪忧。我国的影视城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都分别建有多座影视城,但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使得大部分都不景气。
因此,无锡影视基地、横店影视城的成功经验虽然可资借鉴,但在目前我国影视城重复建设、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影视城的建设必须要充分考虑上述各种条件,准确定位,才能获得长远发展。
第三篇:某市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情况与对策研究
某市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情况与对策研究
一、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情况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市开发区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全市现有各类开发园区7个,规划面积105km2,入驻工业企业225家,2006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8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3.6%,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6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39%,实现财政收入2.2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6%。今年前三季度,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6亿元,政收入4.8亿元。然而,我市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土地“瓶颈”矛盾凸显。全市7家开发园区,土地“瓶颈”问题都比较突出:“无地”开发问题严重制约他们的快速扩张;投资强度过低或“开而不发”;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矛盾多,进展缓慢;地价飙升,我市执行的是国家8类土地价格标准,每亩出让金为16.8万元,而执行此类标准之前,土地出让金每亩只为6万元左右。
建设融资难度加大。我市开发区每年需报批和开发的土地上万亩,按每平方公里1.5亿元的投资计划匡算,报批征迁安置和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就需要资金几十亿元,4个省级开发区中,除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外,其余开发园区的配套设施和公用工程建设都不完善。再加上国家限制流动性过剩,压缩贷款规模,使得融资难度加大。招商引资竞争加剧。地方经济发展的压力,迫使当地政府要千方百计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资源的时空性、有限性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紧迫性及长期性,加剧了招商引资工作的竞争性。受宏观调控和招商竞争的双重约束,开发区招商引资竞争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行政审批程序繁琐。现在我市的4家省级开发区,真正具有省级开发区权限的没有一家,落户开发区项目的行政审批程序与区外的没有差别,有的项目在区外落户甚至还简单一些,有少数项目就是在行政审批过程中流了产。此外,有许多部门审批所需要的材料是重复或者是相互钳制的。项目规模档次不高。进入园区的项目,总体来讲,规模、档次与省级开发区的要求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工业项目平均单体投资规模不超过一亿元人民币,国内一流水平的项目少,国际一流的项目就更少,世界500强工业企业尚没有一家入驻,中国500强工业企业也廖廖无几。
二、对策建议
市级角度来讲:
第一,明确功能定位,创新发展理念。新形势下的开发区,不再是只追求经济增长,不顾及社会发展的特殊经济型园区,而应建设为“三为主、两致力、一促进”的综合型园区,即“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促进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发展。”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第二,围绕产业定位,制订相关政策。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的定位,发展产业集群,再根据扩张产业集群的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实行补链和节点招商,即链接和延伸产业链,衍生新的产业支链,膨胀产业主链,围绕市、县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要在科技资金上给予引导,在人力资源开发上给予补助,在人才引进上给予奖励,在项目融资上给予扶持,在土地使用上给予倾斜,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从而吸附和集聚更多的“链环”到产业链上来。第三,紧扣招商主题,聚合各种资源。要在激烈的招商市场中胜出,必须全民招商,政府应做的就是要制定激励和约束相配套的政策措施,调动全民招商的积极性,聚合各路招商力量和资源,把“五指”拧成拳头,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训有意招商的人员,宣传推介开发区招商政策和项目,特别是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布局政策等,编制好招商项目,营造好招商环境,坚决取信于民,做好个性化服务,在全面发动的同时,再结合专业招商、节会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产业招商等,开发区招商工作一定会开创出新的局面。第四,立体吸纳资本,推进协调发展。全市7个开发园区的发育程度是有差异的,为了立体吸纳资本,推进协调发展,必须选择差异化发展战略,突出特色,扬长避短,注意项目对园区的基础性、配套性的选择要求,实行全市统一招商政策,统筹开发招商信息,分级负责招商,分类入注园区,共享招商税源,避免园区之间的无序竞争,防止招商信息的闲置和浪费,减少投资资源的漂移和走失。同时,园区内的各项社会事业,也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特别是要让开发区内动迁户,能够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带大的巨大实惠。第五,理顺管理体制,再造服务流程。切实把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政府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转变到推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上来。因此建议:第一要下放权力。市工商、税务、土地、规划、环保等部门要赋予开发区更为自主的行政执法权,在区内由开发区自己做主,以提高开发区的服务效率和水平。开发区要在区总体规划的框架内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做好服务。第二要简化程序,再造服务流程。要发挥开发区的试验功能,向苏州等地的开发区学习借鉴。第三要优化服务。不让领导交办的工作在我手中延误,不让工作职能在我的岗位削弱,不让工作差错在我的身上发生,不让来办事的人员在我的接待中受到冷落,不让不文明行为在我的身上出现,不让部门形象因我受到损坏。合肥在全国率先实施的“缺席默认制”,就是深受投资者欢迎。
第六,兑现优惠政策,查处侵权案件。全面兑现优惠政策或承诺,同制定新的政策显得一样紧迫和重要,这样既可以使已来投资的客商感觉政府诚信,又可通过他们现身说法,影响其他客商,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与此同时,要严肃查处干扰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案件。我市这么多年没有查到一起干扰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案件,并不能说明没有干扰侵害投资
者案件发生,对一些造成不良后果的典型案件,除对其严肃处理之外,还要展开讨论,分析原因,举一反三,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从开发区自身来讲:
首先,超前谋划发展,抢抓战略机遇。国际经济的稳定增长,特别是几个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持续增长,以及国内宏观调控,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结构升级、资本外溢等,都给身处中部地区前沿的开发区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因此,开发区要围绕市发展的产业集群和接续产业,以自身的载体优势,超前谋划,着力研究资本扩张,产业转移的规律性,特别是跨国公司的“五大”发展趋势,即国际并购、研发活动国际化、经营战略当地化、区域内资本双向交叉流动普遍化、投资产品系列化,寻找他们的“着陆点”和“出站口”,有准备、有重点地为他们建造“空港”或“站台”,抢抓机遇,占领招商引资工作的制高点,减少招商工作的肓目性,增强引资工作的有效性。其次,用足用活政策,放大优势效应。加入WTO以后,虽然开发区的政策优势已经减弱,但用足用活政策,仍然有较大空间,如土地政策,即使是工业用地,既可通过拍招挂出让,也可通过拍招挂出租,也可通过盘活存量来解决等。对于开而不发的土地,通过征收土地使用税和强制收回、安排其他项目等措施;对于投资强度过低的项目,要督促其增加强度或“腾笼换鸟”,确保开发区土地利用的节约和集约化水平。再如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统一问题,我们既可利用不同规模企业的税率差异,也可充分利用统一税率的5年过渡期,因此放大政策优势效应,开发区仍大有作为。
再次,加强基础建设,优化软硬环境。要比照评价开发区投资环境的8大类指标,在综合经济实力、基础配套能力、经营成本、人力资源及供给、社会及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环境、管理体制建设、发展与效率指标等方面,不断补缺补差、强化或优化。当前最突出的就是要储备土地资源,加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按规划面积范围,将内部的基础设施做好做到位;破解投资资金瓶颈,改革开发区基础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坚持市场化导向,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资格局。2006年初,合肥市为加快城市建设,掀起了“三大推进”高潮(即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到2007年7月,共筹措大建设资金128.3亿,其中2006年72.4亿元,是2005年的2.5倍,他们走的就是市场化融资之路,除财政投入、银行贷款等传统方式外,还从企业债券、资产证券化、运营开发区存量资源等方面着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之而来的就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投资吸引力日益增强。
最后,强化服务意识,锐意创新机制。要用机制激活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理念,以一种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卧薪尝胆的精神,提升服务能力,破解服务难题。如对投资环境的介绍,不能千人一面,对于港台、东南亚客商要以优惠政策为主,而欧美的企业更关心的是当地市场的成熟度、政府的办事效率、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日本人则更注重投资的成功案例的介绍。要把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AB岗位制等好的制度坚持并完善下来,同时,要引入竞争机制,如末位淘汰制,竞争上岗制等,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要赋予企业有评定“婆婆”的话语权,形成服务创新的长效机制,始终使开发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四篇:医院药学与临床药师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研究
医院药学与临床药师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医院药学是医院管理、医疗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医疗卫生经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其工作的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医院长远发展。药师参与临床,承担医院药学监护、咨询、指导等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可有效提升医院服务质量与水平。本次研究从医院药学与临床药师产生、发展出发,对其现状、前景、存在问题进行概述,并作出展望。
【关键词】医院药学;临床药师;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医院药学是研究医院药品供应、药学技术、药事管理和临床用药的一门科学,是与医院临床有关以药剂学为中心、以临床医师与患者为服务对象、以治疗效果为质量标准的药学工作,是保障医院医疗保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顺利开展的必备科学[1]。临床药师是医院药学工作主要承担者,在医院药学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临床药师与医院药学发展尚不如人意,严重制约了医院药学的发展。1医院药学与临床药师产生、发展
1.1医院药学与临床药师产生背景
医院药学是在传统药剂科工作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门学科,药剂科最初承担调剂、制剂任务以供应门诊、病房配发与处方用药需求,重复简单的体力劳动,药师难以发挥其技术优势,临床药师更是无从谈起。随着临床药学的兴起,药剂科逐渐承担咨询、合理用药等任务,随着临床药学进一步发展,药学工作由“供应服务”向“技术服务”转变,药剂科逐渐承担管理、科研等任务,临床药师逐渐兴起并在医院药学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随着药学监护、药学服务等药学工作理念的发展推行,药师参与临床越来越频繁,医院药学工作内容越来越丰富,医院药学与临床药师已成为医院医疗保健、管理、科研等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1.2 我国医院药学与临床药师发展历程
我国医院药学与临床药师发展主要可分为医院药学与药师配方调剂时代、医院药学与药师制剂时代、现代医院药学与临床药师时代三个阶段,医院药学与临床药师呈现明显的同步性,我国医院药学与临床药师建设从总体上仍发展缓慢且不均衡。
我国医院药学、临床药师起步较晚,受历史遗留原因影响,医院药学概念被
固化,医院药学主要工作内容即为提供药品。受我国整体医疗资源、公共卫生水平影响,临床药师与医院药学建设仍大幅度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据统计我国居民药师与居民比例约1:10000远低于日被1:10,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存在一定差距[2]。我国医院药学工作开展仍不完全,以治疗药物监测为例,我国医院实际监测量不足计划监测量的50%,这固然是受药师数量严重不足因素制约,但更与我国临床药师与医院药学制度建设尚不健全有关。
1.3 制约我国医院药学与临床药师发展的主要因素
现有的医院药师多数经历过“制剂”、“配剂”时代,接受的是以化学为主的传统药学教育,知识结构体系不能适应现代医院药学与临床药师工作需要,药学监护、药事管理、科研能力不足。药师与医院机构领导仍抱有医院药学与药师主要工作即为供应药品的陈旧观念,临床医师对药师存在轻视,药师参与临床工作较少。目前医院临床药学与药师主要工作为提供药物情报、帮助医师制定方案,其它诸如合理用药监管、不良反应记录、药学咨询等开展较少。我国医院药学与临床药师前景广阔
2.1 医院药房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我国公共医疗保险的逐步建立,卫生经济市场日益成熟,人民大众药品知识水平逐渐提高,医疗卫生经济市场特别是非处方药、被纳入医疗保健类目药品、被纳入进口类目药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卫生部要求医院引进药品需实行公开化、控制药品加成率、制定医保名录等措施,削弱了医院与药品的经济关系,要求医院转变经营方向,从过去的“以药养医”向“以服务养医”转变,医疗机构转变医院药学与药师职能,加快临床药师制度与医院药学现代化建设,为社会大众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服务关系医院的生存发展[3]。
2.2 人们对医院医疗保健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社会大众对健康愈加关注,药学知识、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在从医疗机构或医护人员获取医疗保健服务的同时,对服务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药学工作从传统的配药、调剂向药学咨询、药学监督、用药指导等以病人为核心的工作转变,临床药师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临床保障合理用药、用药安全、药学研究等工作。
2.3 医师与护士药学服务需求增加
现代药学技术迅猛发展,药品的种类、品种、剂型不断增多,用药方案越来越复杂,医师与护士对药学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为保障用药安全计,需寻求药师帮助[4]。药师参与临床指导医师与护士用药工作,可增强方案的个性化,保障用药安全,满足患者特殊需求。医院药学与临床药师发展方向
3.1 积极促进药师团体的更新换代
我国临床药师中具有技术职称者不足26万人,主任药师不足1200人,大专以上药师仅在药学技术人员37%,从事临床药学、科研、药物信息学等学科的仅占6%,临床药师业务素质较低[4]。此外医院药师长期脱离临床,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不足,已与现代医院药学发展不相适应,故加快药师团体的人才更新,培养复合性药师人才是当务之急。
3.2 协调医院药学实验室与临床药师工作
药学实验室是医院药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场所,承担的血药浓度监测、药物化学成分测定等工作与药学监护、药品质量管理、科研等密切相关,但长期以来医院药学实验室工作与临床药师脱节现象严重,临床药师专职于配药、供给药品,既降低了临床药师准入门槛,又损害了药师参与临床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医院药学的长远发展与临床药师素质的提高。故医院应积极转变药学实验室职能,化被动为主动,将药学实验室工作纳入至医师职责之中,以发挥后者技术优势,有利于提升药学研究、监护水平。小结
我国医院药学与临床药师建设水平较低,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医院应积极转变观念,建设医院药学与临床药师制度,以适应医疗卫生经济市场发展,满足人民大众高质量医院药学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石小鹏.医院药学与临床药师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10:40-54.[2]陈志军,高文远.探讨新医药模式下的医院药学服务[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5):470-471.[3]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J].中国职业药师,2011,8(3):41-44.[4]杨良芹,金桂兰.临床药师参与神经内科临床实践的案例分析[J].中国医药学杂志,2013,33(13):1094-1905.
第五篇:苏南农家书屋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以黄埭镇为例
苏南农家书屋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以黄埭镇为例 作者:吕志强 | 单位:相城区文明办 | 类型:调研报告 | 时间:
2015-03-10 08:14 | 无附件
按照《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定义,农家书屋是指“为满足农民文化需求,建在行政村且具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和相应阅读、播放条件,由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公益性文化场所。”自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之后,农家书屋便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农村和社区建成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
苏南是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苏南地区发达的经济也为文化建设中的农家书屋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和政策支持。因此,对苏南地区农家书屋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我国发展最好的农家书屋的大致情况。因此,本文以苏州北部大镇黄埭镇为例,具体研究了黄埭镇农家书屋的发展现状、发展困境,并对苏南地区的农家书屋锁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一.黄埭农家书屋发展现状
1.1发展规模
黄埭镇,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全镇面积55.33平方公里,人口6.1万,外来人口11万余,下辖14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截止
2014年9月,黄埭镇先后在全镇16个村、社区建起了农家书屋,基本实现了农家书屋在该镇的全覆盖。
黄埭以书屋“占地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书籍不少于1500册”的标准进行农家书屋建设。目前,全镇农家书屋共配置图书20000余册,报刊近千册,书架60余个,书柜20余个。具体到村和社区,以笔者所在的长泾社区为例,长泾社区农家书屋占地面积约为50㎡,拥有6个书柜和6台用于电子阅览的台式电脑。配备的图书越有1500册,报刊15中,音像制品10种,均达到了国家和镇政府的基本要求。1.2资金来源
目前,黄埭的农家书屋的建设资金还没有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没有落实配套的财政资金,缺乏固定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依靠上级部门不定期的图书配送和专项资金分配。以下是近三年来黄埭农家书屋所获得的图书和资金支持:2012年相城区文体局向黄埭镇农家书屋配送图书2200多册、音像制品170件,总计金额约45000元。2013年值相城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之际,区财政向黄埭镇12个村、社区分配专项资金共计75万元,长康、胡桥、东新分别10万元,其余9家分别5万元,这笔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添加图书、音像制品及电子阅览设备。2014年镇文化站采买并配送图书500多册、音像制品100件,总计金额约10000元。1.3运行模式
黄埭的农家书屋主要由所在村或社区维护运行,运行费用由所在村委会、社区居委会负担,管理人员则由村、社区干部兼任,一般无
额外报酬,大多数会经过岗前培训,掌握一些如实行接收、登记、分类、编目、上架的基本的管理人员技能。书屋实行“自主管理、无偿借阅”的原则,大多数社区和村的书屋开放时间为周一到周五的上午8点到下午5点。书屋的图书由上级部门及文化站配送和社区自主购买。此外,黄埭镇相关单位还制定了“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图书借阅管理办法”、“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职责”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对“农家书屋”进行规范管理。1.4借阅情况
以黄埭的长泾社区农家书屋为例,据统计,2013年长泾社区农家书屋接纳人次为658人次,共有46册图书被借阅,被借图书多以生活保健和少儿读物为主,而阅读多以报刊为主。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以长泾书屋为例的黄埭农家书屋的借阅情况不容乐观。平均每天到农家书屋阅读的人数不足2人,平均每月借出的书籍不足4本。此外,据管理员描述,农家书屋的借阅者相对比较集中,一小部分读者经常借阅图书,而大部分居民从未借阅过图书,农家书屋在人群中的影响力非常有限。
二.苏南农家书屋发展困境
苏南地区农家书屋工程目前为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由于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的实际困难,往往会出现种种困境。在调查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在黄埭的一些社区和村中,已建好的农家书屋并没有发挥足够的作用。其中借阅率低在农家书屋中是一个普遍现象。而借阅率低也往往会导致所在居委会和村委会缺乏积极性,服
务不到位,不能定时开放农家书屋,而变成了仅仅用于应付上级检查的形象工程,导致借阅率的进一步降低,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究其原因,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2.1缺乏持续运行资金
农家输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后续发展经费的支持。农家书屋属于准公共物品,而政府是公共物品的重要提供者,所以政府投入是农家书屋建设的关键因素。目前在苏南农家书屋运行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后续运行经费的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建设资金还没有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没有落实配套的财政资金,缺乏固定的资金来源,资金的支持主要还是依靠上级部门不定期的图书配送和专项资金分配。到目前为止,负责农家书屋组织建设的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也未对农家书屋后续资金投入问题出台相关政策,而单靠社区和村支持农家书屋的建设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所以,苏南农家书屋的后续投入资金是没有保障的。可以说没有后续保障资金的投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导致书屋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的根本原因。2.2书屋缺乏吸引力
农家书屋的建设目的是为农民提供文化资源、拓展致富渠道、丰富文化生活,但是在农家书屋的运行过程中,农家书屋的借阅率往往很低,对所在社区和村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家书屋借阅率底的最直接原因是图书报刊缺乏吸引力。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2.2.1图书种类少,重复严重
以黄埭镇为例,在许多社区和村的农家书屋中的图书册数虽然都达到了1500册的基本要求,但是却普遍存在这图书种类少,同一本图书大量上架凑数的现象。这就导致了来到农家书屋的人群可以选择的阅读内容非常之少,很多人来了一次之后便不愿再来。2.2.2图书缺乏针对性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知识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而且他们对图书内容的选择也逐渐多元化。图书内容的单一,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农民的特定需求也是导致农民对农家书屋缺乏兴趣的原因之一。以长泾社区为例,早在几年前,长泾社区就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人口转化。大量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如今在长泾社区鲜有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而事实上,在农家书屋的图书配送过程中,农业科技类书籍仍然是其中主要内容之一,而这些书籍在长泾社区显然是没有多少受众的。2.2.3报刊杂志更新慢
对报刊杂志来说,时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报刊杂志还是几个月前甚至是几年前的,那么这些报刊杂志的吸引力将会很小,尤其是报刊,将会毫无吸引力。然而,报刊杂志缺乏时效性这一现象在广大的苏南农家书屋仍然是一个大量存在的现象。如今在一些社区,摆放在书屋中的报刊杂志往往还是上一次领导检查的时候更新的。究其原因一方面还是缺乏添置最新报刊杂志的资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缺少长效的管理机制,农家书屋缺乏维护。2.3农家书屋管理机制还不够科学,合理
虽然说,黄埭镇相关单位针对农家书屋的管理制定了“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图书借阅管理办法”、“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职责”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但是这些制度真正能够得到完全落实的确是少之又少。
首先是农家书屋管理员的问题。大多数农家书屋的管理员是书屋所在社区或村干部进行兼职,虽然其中一部分受过岗前培训,但是还是存在管理员队伍良莠不齐的现象,再加上没有额外的报酬,导致了兼职的管理员积极性不高,从而在一些社区和村的农家书屋常常会出现“铁将军”把门的现象,一些真正想要借书的村民不知如何能够借到书。
其次是开放时间还不够不合理,由于管理员是社区或村干部兼任的,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也往往是定在周一至周五的上班时间,这也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家书屋的服务人群范围,许多上班族和学生无法再下班和放学后进入农家书屋进行借阅。
最后是农家书屋缺乏宣传。农家书屋自建立起,距今已将近8年,但是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许多社区和村的居民都不知道有农家书屋的存在,特别是一些离农家书屋所在地相对较远的居民更是少有了解的。这主要还是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对农家书屋不够重视,缺少对农家书屋必要的宣传。三.农家书屋发展对策
农家书屋是各级政府为了满足我们农民群众读书学习的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农家书屋的成立,正是为了解决
农民“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是为了让农民有一个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改变自身命运的文化平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应有的作用,让农家书屋能够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是目前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笔者根据实际调研和吸取其他地方的优秀管理经验,认为苏南农家书屋应做到以下几点内容:
3.1保障持续运行资金和图书供应 3.1.1政策和财政支持
从长远来看,无论是解决农家书屋图书配置问题,及时更新图书,增加图书数量,增加吸引力,还是完善农家书屋管理机制,招聘合格管理员,保证农家书屋的正常开放等问题,都需要稳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建立完善农家书屋相关政策,将农家书屋列入当地财政预算,是解决农家书屋目前困境的最根本的方法 3.1.2图书漂流和图书馆支持
建立城乡图书流动机制,一个镇各个社区和村之间的农家书屋定期进行图书漂流活动,加强各个书屋之间书籍的交流和分享,同时也能起到各书屋之间的良性竞争的效果。
此外,在苏南地区,大多数区一级都有了自己的图书馆,一些发达的城镇也有了相应的图书分馆。农家书屋可以吸收这些图书馆定期淘汰下来的书目来充实自己的馆藏,从而达到回收再利用的效果。3.1.3社会捐赠
对于社会捐赠,实际上在农家书屋建立之处就有提出,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中第五章就对社会捐赠管理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并专门设立了农家书屋工程发展基金接受社会捐赠。为了鼓励捐赠,《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捐赠人或单位可以获得加注名称甚至冠名的奖励。但在实际书屋运行过程中,农家书屋接受社会捐赠的则是寥寥无几。因此,加快健全社会捐赠财物的核算、使用、管理制度,做到公开透明是加大农家书屋社会捐赠的首要任务。3.1.4市场化经营
目前,苏南地区大多数农家书屋的主要服务内容仍然是无偿向农民节约读书,然而,由于只局限于这种社会功能的提供,农家书屋目前并不能创造经营性收入。要搞活农家书屋就必须打破现在这种单一的经营模式,走创新经营发展机制的道路,突破农家书屋纯公益性服务的发展道路。这一点,我们可以学习霍山县农家书屋的“1+X”的经营模式,即:利用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现有的设备和场所,增加图书销售、邮政代理、移动业务办理等便民服务,在充分利用和发挥农家书屋服务设施的情况下,既增加了经济效益,又提升了农家书屋的人气,让农家书屋真正的“用起来”。
3.2因地制宜配置图书,切实满足读者需求
苏南地区各地产业结构不同,不同地方的居民对书籍内容的需求自然也是千差万别的。通过对居民面对面的访问调研,来了解本地居民对书籍的具体需求,从而在配送过程中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而非千篇一律,墨守成规的配送某一特定内容的书籍。此外,在
配送过程中,也可以参考当地书屋记录的读者感兴趣经常解约的书籍类型进行配送。
如果所在社区或村的资金较为充裕,则可以对一些暂缺的,读者又急需的书籍进行登记,每月或每季度定期对记录书籍进行购买补充。
至于报刊和杂志的时效性,对于许多村和社区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实施的。实际上,许多社区居委和村委都会定一定数量的报刊杂志,而这些报刊杂志却很少被翻阅。如果这些报刊杂志能够每日都放到农家书屋一部分,那么就能够得到充分的运用,农家书屋报刊杂志的时效性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老百姓们能够每天免费阅读最新的报纸,相比农家书屋的人气也会有极大的提高。3.3进一步完善书屋管理制度
3.3.1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管理人选多样化
农家书屋的管理员不仅可以让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的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兼职,也可以让一些热心的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退休教师和退休干部全职担任,甚至可以学习其他地方优秀书屋的经验,雇佣具有管理书屋能力的残疾人担任,同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保证农家书屋的正常运行。此外,为了延长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让上班族和学生也能够用到农家书屋,在非工作时间管理员工作可以让学生志愿者担任,这一点可以与当地的学校进行合作,将担任管理员计入社会实践项目和志愿者服务内容。当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在每个管理员 9
上岗前,都要进行简单的岗前培训,从而保证他们能够妥善的完成这项工作。
3.3.2加大对书屋的重视,定期检查评比
要保证农家书屋的正常开放,关键还要镇、村两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将农家书屋列入自己的工作任务之中,定期对农家书屋进行检查评比,对做的好的农家书屋进行一定的奖励,从而激发各个农家书屋的积极性。
3.3.3定期举办有特色的读书活动,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农家书屋,并使用农家书屋,在农家书屋定期举办有特色的活动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宣传手段。如以“妊娠注意事项”为主体的孕妇读书交流会;以“亲子读书”为主题活动,可以让父母们带着孩子一起来书屋阅读儿童书籍,父母之间交流经验;以“夏令营”为主题的少儿读书活动;以“健康养生”为主体的老人读书活动等等。有特色的读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农家书屋的人气,也让更多的人享受新农村建设的文化成果,用知识让自己生活的更好。四.总结
建设农家书屋工程是一向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苏南农家书屋在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必将面临一些困境,如何克服困境让农家书屋更好的服务广大农民,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我们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需要学习其他农家书屋的优秀经验和在实践中探索最佳的运行模式。(黄埭镇长泾社区 吕志强)
参考文献:
【1】曹燕.黄埭镇农家书屋情况汇报.黄埭文化站.2014年9月 【2】李艳.甘肃省农家书屋建设现状研究[D].兰州大学,2011.【3】霍山县农家书屋创新运营模式[N].人民网.2010年10月20日 【4】罗冰.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初探.中国农家书屋网.2013年1月5日
【5】李哲,谢文哲.农家书屋的“建、管、用”[N]经济日报,2009-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