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法基础理论案例分析(精选)
经济法基础理论案例
案例1:亚洲金融风暴及香港政府的应对
这场风暴发端于泰国,席卷整个亚洲,搅得周天寒彻。在扫荡了东南亚各国之后,“金融大鳄”们流着口水将手伸向香港。1997年至1998年间,“大鳄”先后对香港发动四次猛攻。特区政府坚决捍卫联系汇率,抵御炒家,打响港元保卫战。
1998年夏日一役,惊心动魄,双方杀得天昏地暗,数家欧美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同时向香港汇市、股市和恒指期货市场发动车轮战,疯狂抛售港元和恒指期货,恒生指数很快直线暴跌到6660点。据称,当时外汇储备已损失了80亿美元,金管局有官员分析,“大势已去”,如果不采取行动,香港很可能在5天之内“断气”。8月7日,董建华发表谈话表明特区政府捍卫联系汇率的决心:“我们一定做得到!维持联系汇率将能确保香港的长远经济活力与利益,短期的痛苦可以接受”。其言语颇为悲壮。
世纪大战击退炒家
照索罗斯等国际炒家的如意算盘,香港金管局会采用扯高利率的老套子,并借此打压股市。利率抬高,股市势必下跌。恒指期货也会同步下滑,然后炒家便可在期货市场以较低的价格沽空恒指期货,汇市股市双双获利。但在生死关头,特区政府一改策略,董建华花了半个钟头做了一个他上任后最重要也是极富争议的决定:在8月14日至28日两周时间内,特区政府共动用近1200亿港元的外汇基金入市干预,在股票、期货市场与大炒家们展开了一次“世纪豪赌”,将恒生指数上拉1169点。特区政府在期指市场获利约20亿港元,最终成功击退炒家,投机者损失估计为12亿港元。
1998年8月11日,经过10天的权衡,曾荫权决定入市:“如果任人肆意冲击联系汇率藉以图利,结果令香港600万人的经济利益受损,那便是我失职。在接受经济调整这事实之余,我有责任将调整带给市民的痛苦减到最低。”
“当时‘老板’(董建华)问我,这一决定是否在我权力之内?我回答道:是,我来承担!。”半个小时之后,董建华拍板同意。
在做出决定的当日,曾荫权“夜晚静静地哭过两三次”,担心自己不小心输掉香港人的钱,就算“跳楼”也无法挽回损失。
8月14日,特区政府动用1200亿元外汇储备基金,与外国炒家在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和期指市场同步炒作。这一动作在当时引起广泛争议,学者、市场人士纷纷指责特区政府破坏了香港一贯自由市场运作体系,开了“坏先例”,曾荫权更是成为众矢之的。
曾荫权回忆:“政府在股票和期指市场有所行动,是迫不得已的决定。但我和同事,却因这政策决定而被判了破坏自由经济的罪名。面对种种指责,我当然感到不好受。看到一叠叠的剪报,既有精辟持平的分析,但也有极尽挖苦之能事的讽刺文章和漫画,虽然有些人可能以为我不会看批评我的文章,但我的同事都深知我的脾性,越骂得厉害的越要第一时间让我细读。”
8月28日,在一场惊心动魄的世纪金融大战中,特区政府成功击退外国炒家,当日港股创出了790亿元的惊人成交纪录。特区政府将入市炒作赚到的钱,以出售官股盈富基金方式,还富于民。
曾荫权凭借此战声名大振,由“败家子”形象摇身一变成为港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曾荫权还说过:“在那段危急日子里,中央没有下达文件与电话指示,中央领导那么放心让港人来应对危机,实在显示了国家领导人对特区政府班子的信心和实行‘港人治港’的坚决。对此,我不能不写一个‘服’字。”
挑战还来自内部
杀敌一万,自伤三千。在金融风暴的吹袭下,特区政府挺了过来,没让香港出现“崩盘”,然而这一胜利实在来得惨烈——从1998年第1季度起,经济持续5个季度衰退,为战后最严重的一次;股市从1997年8月最高峰的16673点急跌至1998年8月最低谷的6600点,一年间跌幅超过60%。数以千亿计的财富瞬间蒸发,香港似乎一夜之间变为一座危城。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一周年庆典大会上,行政长官致辞号召港人“拿出前所未有的勇气”去战胜困难。
在1998年的那场动荡中,董建华及特区政府的挑战不仅来自外部炒家,还来自因金融风暴而引起的内部矛盾。英国人离开香港时留下两个难题:高地价、高楼价政策和联系汇率政策。特区政府成立后,本来应该着手解决,不料金融风暴袭来,令董建华陷入两难的困局。金融风暴使香港不仅不能改变联系汇率,反而要死守下去。再加上此前的“八万五”政策已令楼市低迷,香港股价、楼价一时双双暴跌。一个两难的局面出现:一方面仍有许多人无力买楼,另一方面有越来越多人因楼价暴跌、利息上升而蒙受损失。于是,许多人诟病政府政策。董建华后来被迫发表声明:“由于1997年和1998年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在1998年的施政报告中,我们相应调整了房屋供应措施。故此,每年兴建85000个单位的目标不再存在。”1998年6月政府停止卖地,目的是稳定楼价。
另一波批评之声由特区政府动用外汇基金入市干预引发。学者、商界纷纷指责特区政府破坏了香港一贯的自由市场运作体系,西方传媒的批评更为强烈。一场经济领域的战争,政治硝烟四处弥漫。为此,曾荫权在夜晚静静地哭泣;为此,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撰文与反对者论战;为此,特首发表谈话呼吁,“要成功克服我们目前面对的困难,社会团结十分重要”。
思考:
1、香港政府是否有权力将其掌握的外汇储备基金投入香港的股市以及汇市进行盈利型炒作?
2、港英政府以及此后的特区政府在金融风暴前后的一些既有政策法规该作何评价?
3、在风暴中,自由金融体系出现了一些什么样的问题?
案例2:我国对房地产市场的法律调控以及其它国家的经验 埃及帮助低收入者购房
埃及住房、建设和新社区部长苏莱曼最近说,去年下半年埃及政府出台新的房地产抵押法,以及为保证该法律的成功实施而成立首家房地产金融企业塔米尔公司,将激活埃及长期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并有利于低收入人群购房。
最近几年,埃及房地产市场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在新的房地产抵押法出台之前,银行只能为购房者提供无抵押贷款,而埃及法律禁止银行在借款人无法还清贷款的情况下没收住房。为保护自身利益,各家银行都规定了一系列繁琐的购房贷款程序,实际上是不愿提供这项服务。
目前埃及每年有50万到60万对新婚夫妇,其中80%属于低收入阶层,非常需要贷款购房。自埃及政府1994年采取措施鼓励私营部门投资房地产项目以来,埃及住房供应量明显增加,但因银行不愿提供住房贷款,许多房地产买卖无法顺利交易。为此,埃及有关各方要求房地产经营方式多样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埃及政府推出新的房地产抵押法并成立了塔米尔公司。根据新的法规,在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的情况下,银行可将其房产公开拍卖,这就为银行提供了利益保障。这一法律的实施已开始推动银行提供住房抵押贷款。塔米尔公司注册资金为5亿埃镑(1美元约合5.8埃镑),将为购房者提供多种服务,其中包括贷款买房、土地出售和修缮房屋等。同时,该公司还将负责评估申请贷款人的财务状况,以及为其量身定制分期付款和抵押贷款的方式。据埃及政府所属的房地产抵押管理机构负责人介绍,抵押贷款购房的具体运作方式是:购房者可以向该机构授权的55家房地产经纪商中任何一家提出申请;经纪商必须向购房者申明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申请抵押贷款所需的各种条件,并代表购房者同银行及房地产商打交道。塔米尔公司的调研部门将对埃及的房地产企业进行认真调查,然后为房地产经纪商们提供真实的资料。该公司的有关专家将根据房屋所在的位置、大小和其他因素确定其真实价值,然后为房屋的买卖双方确定一个合理的价格。
在谈到出台新的房地产抵押法和成立塔米尔公司的目的时,苏莱曼说,这些举措旨在激活房地产市场,帮助低收入者买到住房。房地产专家也一致认为,这些措施将给停滞的房地产市场带来活力,促使埃及低收入人群开始购房,从而为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积极作用。金融政策失误 扩大信贷规模 大量投机炒房日本三大祸手酿成房产泡沫
日本国土交通省最近发表的今年1月1日的地价统计表明,尽管东京等一些大城市部分地段的地价出现了上涨,但全国的平均地价依然在继续下跌。其中,住宅用地价格同比下跌了4.5%,商业用地价格同比下跌了5.6%,连续14年下跌。与1991年相比,住宅地价已经下跌了46%,基本回到了地产泡沫产生前的1985年的水平;商业用地下跌了约70%,为1974年以来的最低点。
这些数据表明,日本不动产市场虽然经过了长达14年的艰难调整,但使日本经济陷入十多年低迷不振局面的负面影响至今依然存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摆脱了“石油危机”的影响后,开始快速回升,生产和需求十分旺盛,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繁荣期。日本中央银行为了刺激经济的持续发展,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但这些资金基本上都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据日本国土厅公布的数据,1985年,东京的商业地价指数为120.1(1980年为100),到1988年就暴涨到了334.2,在短短的3年间暴涨了近两倍,其中中央区地价上涨了3倍。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制造了世界上空前的房地产泡沫,给日本经济埋下祸根。
1991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致使日本经济十多年来一蹶不振。房地产价格的暴跌导致一些涉足房地产业较深的大、中、小企业纷纷倒闭。据统计,在日本的破产企业中,房地产商和建筑公司的比例最大,仅2000年,包括房地产商在内的建筑行业就有6000多家公司破产,占当年破产企业总数的33.6%。2002年,日本有28家上市公司倒闭,其中有1/3以上是房地产公司,创战后上市企业倒闭的最高纪录。房地产价格暴跌还重创了日本金融业,成为日本经济衰退的“罪魁祸首”。房地产价格持续暴跌致使许多房地产商和建筑公司在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彻底失败,根本无力偿还银行的贷款,只能破产。房地产公司以及个人在向银行贷款时虽然都有房地产等资产作担保,但随着土地价格的不断下跌,担保的价值日益下降,使得日本金融机构不良债权不断增长,资本充足率大幅下降,不良债权大量增加导致日本金融机构的财务体质十分脆弱,抗风险能力低下。部分金融机构甚至还出现了资金周转失灵等问题,日本十大银行中的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日本债券信用银行以及北海道拓殖银行相继倒闭。中小金融机构的破产更是接连不断,日本金融体系发生剧烈动荡,险些引发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日本银行的各项机能均遭到重创。
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日本房地产泡沫生成的主要原因有三。首先,金融政策失误。日本一再放松银根,使利率创下了历史新低,导致过剩资金大量流入股市和不动产市场。其次,各金融机构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将房地产贷款作为最佳贷款项目,无节制地扩大信贷规模,助长了泡沫的形成。第三,房地产价格暴涨导致企业和个人都纷纷投资和投机房地产,造成房地产业虚假繁荣。(乐绍延)抑高保低 政策到位 墨西哥低价住房庇“寒士”
鉴于墨西哥城市化步伐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中低收入人口的住房问题已成为关系社会稳定的大问题。与此同时,多数开发商选择建造面向社会中上阶层的高价豪华住宅,使得社会福利房的开发不能满足需要。为此,墨西哥政府最近采取了向低收入阶层倾斜的住房政策。
今年初,为抑制高档住宅的开发,墨西哥政府上调了此类住宅土地使用许可申请费和抵押贷款利率,控制贷款规模,同时提高产权评估等行政收费和税收标准。此外,银行和全国性抵押贷款机构也根据房屋预定售价规定阶梯式贷款利率,房价和利率成正比,以减少高价房的开发。
与此同时,墨政府还通过全国劳动者住房基金机构推动低价房的建设。对于每套房价在15.5万比索(1美元约合11比索)以下的房地产项目,该机构可以低于市场利率两个百分点的利率为开发商提供贷款;中央政府和各州政府降低甚至免除其获得土地使用许可的费用,同时由政府拨款在项目周围兴建道路、学校及医疗机构等配套设施。为了防止投机商炒房,政府规定只有在全国劳动者住房基金机构注册的正式职工才可以申请购买此类房屋,同时对申请人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查。
该机构社会联络部主任比森特•罗德里格斯说,政府干预措施刚出台3个月就出现了明显效果。截至3月底已有600多个低价房开发项目向该机构提出贷款申请,预计今年墨西哥城新增低价房至少10万套。提高利率 增加房源 英国双管齐下降房价
英国房价自2001年初进入新的上涨周期后,3年多时间里连续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为了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分火爆,政府和中央银行从供需两方面入手,采取“双管齐下”的政策和措施,并取得初步成效。到去年8月,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多家抵押贷款银行预计今年英国房价增速将降低至10%左右。
房地产市场是支撑英国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支柱之一。为防止房地产过热给经济发展带来风险,英国央行和政府主要从两方面为房地产降温:一是发挥利率的杠杆调节作用,通过提息对购房热进行“釜底抽薪”;二是为增加房源提供政策扶持和引导,以缓解供求矛盾。从“釜底抽薪”方面看,英国主要采取通过央行提高利率导致借贷成本增加的措施。在没有通胀担忧的前提下,为了遏制房地产市场和消费信贷过热的现象,英格兰银行从2003年11月到2004年8月连续5次上调利率,把利率从3.5%这一48年来的最低水平提高至4.75%,导致抵押贷款成本增加,房主还本付息压力增大,有效地遏制了购房出租和首次置业人士的入市热情。
从增加房源方面看,英国政府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通过政策鼓励增加住房建造。受财政大臣布朗委托,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之一凯特•巴克对英国房地产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后于去年3月初提交报告建议,为满足需求和抑制房价,每年必须再多建造7万所住房。根据巴克的建议,布朗在2004-2005年度的财政报告中宣布,政府将建立房地产投资基金,并对这种投资予以免税,使零散投资者更容易投资房地产开发。二是对城市改造中夷旧建新给予政策扶持。在这方面,政府拿出更多公共土地用于房屋建筑,并增加对废旧建筑进行除旧布新的贷款。
英国政府于去年底通过了《住房法2004》,就如何确保建造足够的低收入群体买得起的“社会性”住房、创建更加公平和良好的住房市场以及加快实现政府关于2010年“体面”住房目标等作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定。
此外,政府部门对用于住房建设的公有地皮从批准到开工的时间都有严格规定,以防地皮被搁置或挪作他用。政府监管部门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督,防止人为扭曲市场正常运作和哄抬价格的现象发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去年以来,国务院把房地产市场调控作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今年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七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的政策措施。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日前向记者介绍了调控的有关情况。
房地产市场问题凸显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4年商品房平均价格同比增长14.4%,其中商品住宅价格同比增长15.2%,首次出现两位数增长,首次超过居民收入增长。今年一季度,商品房、商品住宅平均价格同比又分别增长12.5%和13.5%。从全国看,房价过快上涨呈蔓延态势,由东部部分沿海地区向其他地区扩展。同时,二手房价格上涨加速。据40个重点城市市场监测数据,约一半城市的二手房价格涨幅超过了新建商品住房。
部分地区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200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8.1%;今年一季度增长26.7%,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3.5个百分点。但今年的投资增长,是在去年同期较高增幅基础上的增长,并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个别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超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0%,是推动当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膨胀的重要因素。今年一季度,13个省(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超过30%,其中有6个超过50%,最高的达到115%。40个重点城市中,有13个超过50%,其中有4个城市超过100%,最高的达到172%。
与此同时,商品房结构性问题进一步凸显。表现为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不足。据对北京、上海、天津、沈阳、西安、南昌、成都、武汉、杭州等城市房屋销售情况调查,去年销售的商品住宅中,120平方米/套以上的住房都在40%以上,最高的超过60%,中小套型住宅比例偏低。同时,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占总销售面积的比例呈下降趋势。2004年全国经济适用住房投资出现负增长,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6.1%下降到4.6%。今年一季度,经济适用住房完成投资60亿元,同比下降13.8%,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到2.6%。
在市场秩序方面,房地产开发、交易、中介服务和服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如房地产广告虚假,商品房面积“缺斤短两”,购房合同欺诈,物业管理质价不符等,扰乱市场秩序,损害群众利益,影响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尤其是一段时期以来,个别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误导市场预期。通过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虚假交易、发布不实价格信息、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人为造成市场紧张,恶意哄抬房价,带来一些项目的房价短期内非正常上涨。
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特点
针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全国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建设部等七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坚持积极稳妥、把握力度,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强化法治、加强监管”的原则。根据这个原则,这次调控有以下特点。
一是,把解决当前问题与长远的制度建设相结合。调控中的大部分措施,既针对当前市场存在的问题,也涉及到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制度环境的改变,从体制上、机制上为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如为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的供应,把规划设计条件、房价、套型等作为土地出让的前提条件。为遏制投机,禁止了期房转让,等等。
二是,统一政策和因地制宜相结合。国家的统一政策解决或防范普遍性问题,地方的调控措施要针对当地市场发展中的特殊问题。国家的统一政策紧紧围绕两个主题:从供应上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比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从需求上遏制投机性购房、控制投资性购房、引导合理的住房消费。
三是,实行供应和需求的双向调节。已经出台的各项调控措施,既调节供应总量、供应结构,也调控各类需求。双向调节适应供求关系的基本规律,既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又可以控制市场规模的过度扩张,从而稳定房价、调整结构、防止投资过快增长,促进调控综合目标的实现。
四是,突出重点,区别对待。针对当前普通住房供应不足,普通居民家庭住房困难问题,调控的各项措施,突出了保护普通居民的住房消费,维护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权益。针对部分地区不合理需求旺盛问题,重点加强了对需求的调节,尤其着重遏制房屋投机,消除了市场发展中最具破坏性的因素。
五是,注重各项调控措施之间的协调配合。包括各项经济措施的协调,经济和法律手段的配合,以及各级政府调控措施的合理组合,确保调控方向的一致性,形成政策合力。
调控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决不是打压房地产。国家出台的统一政策着眼于解决普遍性的问题,同时强调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防止市场出现大的起伏,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的成果;有利于保障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和最低收入家庭的基本居住需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意见》的发布实施,是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的重要标志。
调控效果开始显现
国务院关于稳定房价的各项部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拥护。根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深入分析当地房地产市场形势,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国务院宏观调控决策的具体措施,在规定时间内出台了享受优惠政策的普通住房标准,落实了加强税收征管的有关规定;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形势分析和监测;加强了土地和规划调控力度,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量;强化了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加快建立廉租住房制度。随着中央稳定住房价格各项调控政策的逐步落实,一些调控效果开始显现,房地产市场正朝着预期目标发展。
当前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一、房地产投资增幅继续回落。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快报,1—6月份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长23.5%,其中商品住宅投资增长21.3%,增幅呈逐月回落趋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比一季度增幅回落3.2个百分点;增幅低于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3.6个百分点。
二、供求关系有所改善。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6月份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幅,5年来首次低于竣工面积增幅(低3.9个百分点),供求关系有所缓和。
三、商品住房交易结构有所调整。商品住宅成交总量下降,高价位、大套型住房成交量下降较大,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成交量较为平稳。
四、投机性购房得到初步遏制。根据各地交易情况监测,禁止期房买卖和营业税政策的调整等,使短期投机性住房需求得到遏制,住房交易行为渐趋理性。一些投机、投资性购房以及空置的二手住房,开始转向长期出租,租赁市场房源供应量明显增多。
五、商品住房平均价格涨幅趋稳。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快报,1—6月份,全国商品住宅平均价格2783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1.9%,增幅比一季度回落1.8个百分点。
六、房地产信贷增速放缓。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5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2.8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779.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27%,增幅回落33.38个百分点。其中住房开发贷款余额4595.8亿元,比年初增加263.2亿元,同比增长13.13%,增幅回落69.24个百分点。4月份当月住房开发贷款余额首次出现下降。个人住房消费贷款新增额也呈现逐月减少趋势。
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提出,尽管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有了一些效果,但应当看到目前的成效只是初步的,市场发展中的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地区房地产投资增幅仍然较大;住房价格还处于高位,投资、投机冲动依然存在;住房供应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一些地区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得力;房地产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囤积土地现象尚未消除;市场观望心态较浓,房地产市场运行中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为此,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已经出台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稳定政策,狠抓落实,解决好突出问题;坚定不移地把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促进其健康发展。
第二篇:经济法基础理论习题
经济法基础理论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各项中不是近代民法三大基本原则的是()。
A.诚实信用原则 B.意思自治原则 C.过错责任原则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经济法在我国出现和发展已有()。
A.二十多年 B.三十多年 C.四十多年 D.五十多年 3.最早提出现代意义上经济法一词的是()。A.摩莱里 B.德萨米 C.蒲鲁东 D.马克思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社会保障法的是()。
A.《劳动法》 B.《失业保险条例》 C.《保险法》 D.《残疾人权益保障法》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市场运行法的是()。
A.《商标法》 B.《审计法》 C.《广告法》 D.《专利法》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市场主体的是()。
A.个人独资企业 B.合伙企业 C.公司 D.国家机关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处罚的是()。A.警告 B.罚款 C.罚金 D.行政拘留
8.不属于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亡的事件是下列各种中的()。A.地震 B.战争 C.海啸 D.拒绝履行
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民事责任的是()。A.返还财产 B.支付违约金 C.罚款 D.恢复原状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经济法学界通行的对经济法中的法律责任划分的是()。A.民事责任 B.经济责任 C.行政责任 D.刑事责任
11.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经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是()。A.主体 B.客体 C.标的 D.内容
12.经济法调整的特定经济关系,是指()。
A.市场经济关系 B.国家宏观经济关系 C.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D.国民经济发展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13.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都必须以一定的()为依据。A.主观与客观情况 B.主体的主动要求 C.国家的法律规定 D.法律事实 二.多项选择题
1.近代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意思自治原则 C.过错责任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2.法律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关系是()。
A.法律受制于社会生活 B.法律反作用于社会经济生活 C.法律反映了社会经济关系
D.法律是治理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手段
3.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商事主体的个体选择具有()。A.有序性 B.盲目性 C.唯利性 D.滞后性 4.我国经济发展经历的阶段有()。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C.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相结合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依现有经济立法可将我国经济法体系分()。
A.经济主体法 B.市场运行法 C.宏观调控法 D.社会保障法 6.属于经济法主体法的有()。
A.《个人独资企业法》 B.《合伙企业法》 C.《公司法》 D.《残疾人权益保障法》
7.属于市场运行法的有()。
A.《反不正当竞争法》 B.《产品质量法》 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D.《合同法》
8.属于宏观调控法的有()。
A.《个人所得税法》 B.《企业所得税法》 C.《会计法》 D.《劳动法》 9.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法律事实
10.下列属于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是()。
A.国家行政机关 B.国家司法机关 C.有限责任公司 D.个体工商户 11.经济法律关系客体包括()。A.物 B.货币 C.有价证券 D.经济行为 12.非物质财富主要指()。A.作品 B.发明 C.商标 D.商号
13.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主要形式有()。A.赔偿损失 B.支付违约金 C.返还财产 D.停止侵害 14.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方式主要有()。A.行政执法 B.经济检察 C.司法审判 D.经济仲裁 15.司法审判包括()。
A.民事审判 B.经济审判 C.行政审判 D.刑事审判 16.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
A.经济权利 B.经济义务 C.经济管理关系 D.经济协作关系 17.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A.经济行为 B.企业法人 C.有价证券 D.营利性经济组织
三.判断题
1.法律产生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客观需要。()
2.现代社会条件下,仅依靠法律手段就可以实现对社会生活的有效治理。()3.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4.经济法一词最早出现时并非指今天作为独立法律部门存在的经济法。()5.世界各国对于经济法的作用和调整方式.调整范围等方面的认识和做法是一致的。()
6.市场运行法最直接地体现了国家对于经济的管理和协调。()7.自然人不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8.经济法律关系得以发生.变更.消亡的前提条件是国家颁布的经济法律规范的存在。()9.使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终止的直接原因是经济法律事实的出现。()10.违法行为不是能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亡的法律事实。()11.行政复议是行政执法的具体手段之一。()12.法人不承担刑事责任。()
13.主刑即可单独适用,也可附加适用。()14.罚金属于行政处罚。()
15.经济仲裁包括合同仲裁和劳动争议仲裁。()四.简答题
1.什么是我国经济法体系?每一体系中的主要立法有哪些? 2.经济法律关系有几个构成要素,具体内容是什么? 3.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的条件是什么? 4.什么是法律事实?其具体表现有哪些? 5.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的种类有哪些? 6.国家对经济法律关系保护的方式是什么? 五.案例分析
1.某市宏达烟酒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宏达公司)采购了一批假茅台.五粮液等白酒进行销售,导致消费者王某某等六人中毒或死亡,工商管理机关接到举报后,查获100多瓶假酒。工商管理机关没收了宏达公司违法经营所得,并处以20万元罚款。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回答问题:
(1)该案中有几种法律关系存在?分别是什么法律关系?(2)说明各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谁?
2.2005年7月,某市远大贸易公司将盖有本单位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交给韩某,委托他购买建材。2005年8月10日,韩某用该空白合同书与该市加佳服装厂签订了购买200套服装的购销合同,货款总额为23000元,合同规定货到后15天内付款。韩某将签好的合同带回交给远大贸易公司经理王某,王某对此合同未置可否。2005年8月25日,加佳服装厂将200套服装如数运至远大贸易公司,远大贸易公司验收后陆续出售,但远大贸易公司并未在约定的付款期内付款,在加佳服装厂电话催收时,远大贸易公司却以韩某超越代理权限与加佳丽服装厂签订合同为由拒付货款。回答问题:
(1)本案中有几个法律关系存在?是什么法律关系?(2)远大贸易公司应承担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承担法律责任的方式有哪些?(3)对于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加佳服装厂可通过何种方式进行保护?
第三篇:经济法案例分析
经济法案例分析
(共4-5题,共40分)
1、某市甲、乙两企业与王某个人经协商,决定共同投资创办一生产某种老年保健饮料为主的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万35元,其中甲、乙两企业出资人民币各10万元;王某以其个人所有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人民币15万元,三方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公司设股东会、董事会和二名监事,以董事会为公司的权力机构。协议还规定公司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王某受托向当地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办理报批手续,结果未被批准成立公司。试以《公司法》为依据分析其不获批准的原因。
2、甲向乙发出传真订货,该传真列明了货物的种类、数量、质量、供货时间、交货方式等,并要求乙在10日内报价。乙接受甲发出传真列明的条件并按期报价,亦要求甲在10日内回复;甲按期复电同意其价格,并要求签订书面合同。乙在未签订书面合同的情况下按甲提出的条件发货,甲收货后未提出异议,亦未付货款。后因市场发生变化,该货物价格下降。甲遂向乙提出,由于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买卖关系不能成立,故乙应尽快取回货物。乙不同意甲的意见,要求其偿付货款。
(1)试述甲传真订货、乙报价、甲回复报价行为的法律性质。
(2)访问甲乙中谁的看法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3、甲、乙公司于2001年4月1日签订买卖合同,合同标的额为100万元。根据合同约定,甲公司应于4月10日前交付20万元的定金,以此作为买卖合同的生效要件。4月15日,乙公司在甲公司未交付定金的情况下发出全部货物,甲公司接受了该批货物。4月20日,乙公司要求甲公司支付100万元的货款,遭到拒绝。经查明:甲公司怠于行使对丙公司的到期债权100万元,此外甲公司欠丁银行贷款本息100万元。4月30日,乙公司向丙公司提起代位权诉讼,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甲公司对丙公司的到期债权。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定乙公司的代位权成立,由丙公司向乙公司履行清偿义务,诉讼费用2万元由债务人甲公司负担。丁银行得知后,向乙公司主张平均分配丙公司偿还的100万元,遭到乙公司的拒绝。
要求: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公司签订的买卖合同是否生效?并说明理由。
(2)简述乙公司向丙公司提起代位权诉讼时应当符合的条件。
(3)丁银行的主张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4)人民法院判定诉讼费用由甲公司负担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4、某市公民李军早就想办一家自己的企业从事餐饮。于是李军与他的两个朋友王宏、吴玲商量办一家合伙企业。关于如何合伙,他们经讨论形成了以下几种初步方案。
第一种方案,由三人共同出资。李军作为负责人,承担无限责任;王宏和吴玲分别以各自的出资为限承担企业的债务。第二种方案,由李军出资,王宏和吴玲为企业工作,拿固定工资。李军再想办法找一家公司投资,以弥补资本的不足。年终若有利润,出资者按出资比例分成,王宏和吴玲可以拿到奖金。第三种方案,由三人共同出资,共同参与经营管理,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试分析上述各种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5、A、B合同给定:“A向B供应100台某仪器,A于8月31日以前交货,并负责将货运至B,B在收货后10天内付款”。7月28日,A、C签订运输合同,约定由C将仪器运给B。8月1日,C将70台仪器运给B,B于8月8日将70台货款付清。8月20日,A掌握B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确切证据随即通知C暂停运输其余30台仪器,并通知B中止交货,要求B提供担保。B及时提供了担保。8月26日,A通知C将其余30台仪器运给B,但C在运输途中发生车货导致货物全部损坏,无法在8月31日前按时全部交货。9月5日,B要求A承担违约责任。问:①、A8月20日中止履行合同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②、B9月5日要求A承担违约责任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③、B能否要求C承担违约责任?为什么?
6、试分析A、B之间的来往电报及信函,回答下列问题:(1)、A于2月11日向B发出电报“拟订索尼21英寸购彩电10台,请报价。”(2)、B收到电报后于2月13日电报答复如下:“索尼21英寸购彩电10台,每台1250元”,该电报于2月15日送达。(3)、B于2月14日发出电子邮件如下:“2月13日电取消”,该邮件即时送达给A。(4)、B2月20日向A发出信函:“向你方提供索尼21英寸购彩电10台,每台1280元,限3月10日复有效。”该信函于2月25日送达。(5)、B2月28日发出电子邮件如下:“2月25日电取消”,该邮件即时送达给A。(6)、A于3月2日发出电子邮件“你2月20日信函我接受”。B收到后未作答复。(6分)
问:①、上述6封信函或电报、电邮属什么性质?
②、双方之间有无合同关系?
7、甲、乙、丙、丁、戊拟共同组建一有限责任性质的饮料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其中甲、乙各以货币60万元出资;丙以实物出资,经评估机构评估为20万元;丁以其专利技术出资,作价50万元;戊以劳务出资,经全体出资人同意作价10万元。公司拟不设董事会,由甲任执行董事;不设监事会,由丙担任公司的监事。
饮料公司成立后经营一直不景气,已欠A银行贷款100万元未还。经股东会决议,决定把饮料公司惟一盈利的保健品车间分出去,另成立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保健品厂。后饮料公司增资扩股,乙将其股份转让给大北公司。1年后,保健品厂也出现严重亏损,资不抵债,其中欠B公司货款达400万元。问:
1、饮料公司组建过程中,各股东的出资是否存在不符合公司法的规定之处?为什么?
2、饮料公司的组织机构设置是否符合公司法的规定?为什么?
3、饮料公司设立保健品厂的行为在公司法上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设立后,饮料公司原有的债权债务应如何承担?
4、乙转让股份时应遵循股份转让的何种规则?
5、A银行如起诉追讨饮料公司所欠的100万元贷款,应以谁为被告?为什么?
6、B公司除采取起诉或仲裁的方式追讨保健品厂的欠债外,还可以采取什么法律手段以实现自己的债权?
8、甲公司因转产致使一台价值1000万元的精密机床闲置。该公司董事长王某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机床转让合同。合同规定,精密机床作价950万元,甲公司10月31日前交货,乙公司在交货后10日内付清货款。在交货日前,甲公司发现乙公司经营状况恶化,通知乙公司终止交货,并要求乙公司提供担保,乙公司予以拒绝。又过了一个月,甲公司发现乙公司的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于是提出解除合同。乙公司遂向法院起拆。法院查明:(1)甲公司股东会议决议规定,精密机床的处置应经股东会特别决议;(2)甲公司的机床原由丙公司保管,保管期限至10月32日,保管费是50万元。11月5日,甲公司将机床提走,并约定10日内付保管费,如10日内不付保管费,丙公司可以对该机床行使留置权。现丙公司要求对该机床行使留置权,依据合同法和担保法,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甲乙两公司转让机床的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2)甲公司终止履行的理由能否成立?为什么?
(3)甲公司能否解除合同?为什么?
(4)丙公司能否行使留置权? 为什么?
9、A股份有限公司2000有关事项如下:
1、公司召开董事会,通过以下决议:(1)根据经理丙的提名解聘财务负责人甲;(2)、决定发行公司债券,责成董事乙准备有关发行文件报送有关部分审批。
2、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2000税后利润为3000万元。公司自成立以来未发生亏损,已提取法定公积金累计2600万元。公司决定不再提取法定公积金,只提取法定公益金100万元。
3、公司经理丙将其已持有2年的的公司股份转让给丁。丙还以B公司代理人的身份从事与A公司业务同类的营业活动,从中获得收入2万元。
问:上述事项有哪些违反《公司法》?均需说明理由。
10、某外国企业拟与我方某公司共同举办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双方达成的投资方案的要点如下:
1、合营企业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拟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组织机构;股东会为合营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为合营企业的执行机构、监事会为合营企业的监督机构。
2、注册资本为1200万美元,外方以机械设备和工业产权折价600万美元(其中机械设备折价100万美元),我方以土地使用权折价600万美元,双方按出资比例利润和分担亏损,但外方可通过加速固定资产折旧的方式先行回收投资。
问上述投资方案中有哪些约定违反我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并请说明理由。
11、A县商业局与供销社联手举办商品展销会。金某在展销会上以2220元购买了B厂展销的电冰箱一台,拉回家后,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安放、接通电源。长时间没有动静,打开电冰箱发现里面很热。第二天,金某赶到展销会,请B厂的技术人员到家里维修,电冰箱恢复正常。但用了一周后,电冰箱再也不制冷了。此时展销会已经结束。金某写信到B厂要求修理更换,被告知B厂已被合并到C厂,B厂已被撤消。
(1)金某应向谁提出修理、更换、要求?为什么?
(2)金某可以通过何种途径解决纠纷?
12、甲、乙、丙共同投资设一合伙企业A,三方推举甲为事务执行人。某天,因丙外出,甲与乙商议后与丁签订了一份水果购买合同。因A流动资金不够,甲以水果店的货车作抵押向银行贷款了10万元,该抵押未办理登记。后因A无力偿还银行贷款,银行欲行使抵押权。为此发生纠纷。经查:(1)合伙协议约定,凡5万元以上的业务须经甲、乙、丙三人一致同意;(2)甲曾在一次诉讼中免除了戊对A的2万元债务。问:
1、该合伙与丁所签合同及与银行所签贷款合同效力如何?
2、该合伙与银行所签抵押合同效力如何?
3、设乙、丙以甲免除戊的债务未经其同意为由主张无效,甲的免除行为效力如何?
4、设银行向法院起诉后,债权未得到全部清偿,能否对丙的个人财产进行追偿?(以上问题均须说明理由。)
13、某体育馆于春节期间利用场馆招商,出租场地举办家具展销会。展销会期间购销两旺。展销会后,有数位消费者找到体育馆,要求对所购家具进行修理并赔偿损失。体育馆负责人称:我们只出租场地,商品质量与我们无关。消费者要求体育馆提供生产厂家地址,体育馆却无法提供,双方发生纠纷。
(1)体育馆是否应承担责任?为什么?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出租场地举办展销会销售有缺陷产品产生纠纷而承担责任是怎样规定的?
14、李某将一套价值1500元的西服送某干洗店干洗,干洗店收取干洗费40元并出具取衣凭条。三天后,李某去取衣服时,发现衣服多处染上红色,还有几处出现破损。李某当即提出赔偿要求。干洗店承认自己有过失并答应赔偿,但根据取衣凭条的规定,赔偿数额只能是干洗费40元的2倍。李某此时才注意到凭条上的说明。根据凭条上的说明,李某只能获得80元的赔偿金额。李某不同意,双方发生争执。
(1)干洗店的凭条上的说明是否有效?
(2)该行为是否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3)依法干洗店应赔付多少?
15、A、B、C三企业拟设立一有限责任公司,各方在合同约定:“注册资本共50万元,其中A以商标权作为出资,作价17万元,B以厂房出资作价20万元,C以现金13万元出资。后C因资金紧张实际出资12万元。问:
(1)该有限责任公司可否成立?为什么?(2)B的出资应当办理什么手续?(3)C实际出12万元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16、甲、乙两公司拟签订一项货物买卖合同,甲为卖方,乙为买方,标的物为A种货物。在签订合同时甲要求丙公司为乙付款提供保证,当乙不能付款时,由丙连带承担偿付货款的责任。考虑到乙经营情况良好,丙同意提供保证并与甲签订了书面保证合同。甲、乙两公司的货物买卖合同签订后,甲以不能全部提供合同标的物为由,与乙协商将标的物改为B种货物。甲、乙双方达成改变合同标的物协议,未经丙同意。甲在约定的供货时间内仍然不能提供全部B种货物。甲未经乙同意,与丁公司达成协议,不足部分的B种货物由丁向乙提供。甲、丁向乙提供了全部货物,但超过了甲、乙约定的供货期限。乙虽接受了货物,但以甲、丁未按期履行供货义务为由,行使后履行抗辩权,拒绝履行付款义务。甲遂诉至人民法院,请求判令丙偿还货款。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以下问题:
(1)甲、乙双方达成的改变标的物的协议是否有效,其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2)甲、丁两公司达成的提供货物协议是否有效,为什么?
(3)乙行使后履行抗辩权是否合法,为什么?
(4)甲的诉讼请求是否成立,为什么?
17、某市甲、乙、丙三企业经协商决定共同投资设立一从事生产经营的公司。甲、乙、丙订立了发起人协议,协议中的部分内容如下:公司的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名称为光华实业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50万元,其中甲出资70万元,乙出资30万元,丙出资50万元(其中劳务折价36万元);委托甲办理设立公司的申请登记手续。甲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公司设立登记。工商行政管理局指出了申请人在公司名称、出资方式方面的不合法之处,甲经与乙、丙商妥后均予以纠正。1994年10月10日,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向甲颁发了于当日签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名称为“光华××××公司”(以下简称光华公司)。甲认为,按照法律规定,公司成立应当公告,并于同年10月25日发出公司成立的公告。1997年5月,光华公司拟与美国丁公司在本市投资设立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双方经商谈达成初步协议,协议中的部分内容如下:合营企业注册资本200万元,光华公司以现金及实物出资160万元,丁公司出资折合人民币40万元;双方分期出资,光华公司第一期出资30万元,丁公司第一期出资折合人民币5万元;双方各派1名代表组成董事会。后因其他原因,该合营企业未设立。1998年5月,经光华公司董事会决定,将公司资金50万元以公司财务人员王某的名义开立账户存储。1998年10月,光华公司发生严重财务危机,为此,经公司董事会研究并一致通过,决定公司解散。要求:
(1)甲、乙、丙订立的发起人协议中关于公司名称、出资方式的约定为什么不符合法律规定?请说明理由。
(2)甲认为,按照法律规定光华公司成立应当公告,甲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光华公司成立的日期应当是哪一天?
(4)光华公司与美国丁公司达成的初步协议中有哪些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之处,为什么?
(5)光华公司董事会决定将公司资金以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这种行为是否违法?如果违法,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6)光华公司董事会决定公司解散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
18、2004年10月(注:2005年5月1日前交通事故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学生A搭乘B驾驶的摩托车上学途中,与突然横过马路的乞丐C(无赔偿能力)发生碰撞,导致摩托车与D驾驶的大货车发生碰撞导致学生受伤损失10万元,交警认定该事故中A、B、D均无过错,C在此次事故中负全责。请你分析本案并寻求最有利于A的诉讼途径(必须说明诉讼事由及被告及相应的理由)。
19、甲、乙、丙、丁、戊拟共同组建一有限责任性质的饮料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其中甲、乙各以货币60万元出资;丙以实物出资,经评估机构评估为20万元;丁以其专利技术出资,作价50万元;戊以劳务出资,经全体出资人同意作价10万元。公司拟不设董事会,由甲任执行董事;不设监事会,由丙担任公司的监事。饮料公司成立后经营一直不景气,已欠A银行贷款100万元未还。经股东会决议,决定把饮料公司惟一盈利的保健品车间分出去,另成立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保健品厂。后饮料公司增资扩股,乙将其股份转让给大北公司。1年后,保健品厂也出现严重亏损,资不抵债,其中欠B公司货款达400万元。问:
(1)饮料公司组建过程中,各股东的出资是否存在不符合公司法的规定之处?为什么?
(2)饮料公司的组织机构设置是否符合公司法的规定?为什么?
(3)饮料公司设立保健品厂的行为在公司法上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设立后,饮料公司原有的债权债务应如何承担?
(4)乙转让股份时应遵循股份转让的何种规则?
第四篇:经济法案例分析
经济法案例分析——公司法
张某是一个体户,与乙设立一家服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买下了张某的所有企业,不过,公司并没有给他现款,而是给他99%的股份和债权,由于管理不善,公司最终破产解散。张某主张自己是公司的债权人,公司应该欠他的钱偿还,但公司其他债权人却认为,张某几乎拥有了公司的全部股份,公司其实是他的一人公司,因此张某与公司之间并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张某无权要求公司财产偿还所有债务,而只能由其他债权人共同分配公司的财产,为此,发生纠纷,诉至法院,问法院将如何审理该债务清偿案件?
答:张某是一个体户,与乙设立一家服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买下了张某的所有企业,不过,公司并没有给他现款,而是给他99%的股份,因此该公司是张某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对于此案例,应该分为两种情况:
1、张某在个体户时,欠下债务,借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成为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与
有限责任有限制度,将公司财产混同于个人财产,抽逃资产,损害债权人的利益,根据《公司法》规定,张某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公司无需偿还张某的债务。
2、若张某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并非恶意,并没有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
任,同时他拥有公司的债权,因此张某有权以债权人的身份向公司要求偿还欠他的钱。
第五篇:经济法(案例分析)
五、案例分析
1.刘某为某一合伙企业人之一,因其身体状况欠佳,故决定退出该合伙企业,并按规定提前30日通知了其他合伙人。这期间,另一合伙人以该合伙企业名义与某电器公司签订了代销电冰箱的合同。
徐某有销售电器经验,故要求加入该合伙企业,提出只负责销售,并须给其一定的利润提成,其他合伙人口头表示认可,从此徐某便以该合伙企业的名义到处活动。
刘某在办理退伙事宜时,因合伙企业与电器公司供销电冰箱的合同刚签定不久,故未将此合同有关事宜进行结算,刘某退伙后,即去外地看病。
该合伙企业在原来的经营过程中,因违法经营问题严重,被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导致该合伙企业解散。电器公司得知该合伙企业解散的消息后,即向法院起诉,请求该合伙企业偿还代销电冰箱的款项。问:(1)刘某退伙是否有效?刘某对合伙企业的债务是否还应承担责任?为什么?
(2)在该案的诉讼活动中,徐某可否被列为被告?为什么?
(3)徐某以合伙企业名义到处活动的性质应如何认定?
答:(1)刘某退伙有效。法律规定:合伙企业未约定合伙企业的经营期限的,合伙人在不给合伙企业事务执行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可以退伙,但应当提前30日通知其他合伙人。刘某对台伙企业的债务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法律规定,退伙人对其退伙前已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本案中刘某尚未退出合伙企业时,代销电冰箱的合同已正式签订,且在刘某办理退伙事宜时,也未将此合同有关的债权、债务进行结算。因此,刘某对此项债务应承担连带责任。
(2)徐某不能被列为被告。法律规定,新合伙人人伙时,应当经全体合伙人同意,并依法订立书面入伙协议。本案中徐某要求人伙,而其他合伙人只口头表示认可,外未正式订立书面入伙协议,因此徐某并非合伙人。
(3)徐某的行为是委托代理行为而不是执行合伙事务。代理是指代理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本案中,徐某以合伙企业名义从事各项活动,其又非合伙人,故应认定为是一种民事委托代理行为。
2.甲公司与乙公司开发部签定了一份商品购销合同。合同中规定:乙公司开发部负责供应甲公司某种货物若干,并规定了交货的日期和方式,甲公司预付定金20万元。此外,合同中还规定了双方的违约责任。合同履行期到,乙公司开发部未能按时供货,对此,甲公司要求乙公司开发部双倍返还定金并承担违约责任。经查乙公司开发部系乙公司内部职能部门,未领取营业执照且不具备法人资格。
请问:此案应如何处理?
答:此合同无效。因为乙公司开发部为乙公司的内部职能机构,既未领取营业执照也不具备法人资格,所以按照《合同法》规定,开发部无权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对外签定经济合同。所以可以确认其与甲公司所签定的购销合同为无效的经济合同。《合同法》规定,无效的经济合同不得履行。此合同的签定双方均有一定的责任。根据有关条款,乙公司开发部应退回所收定金并支付一定利息,以适当赔偿甲公司的经济损失;甲公司无权要求乙公司开发部双倍返还定金和承担合同中规定的违约责任。
3.某市造纸厂向该市保险公司投保企业财产险,双方约定保险期限为一年。造纸厂遂填具了投保单,投保单上注明的其要投保的企业财产项目及保险金额分别为:固定资产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流动资产保险金额为300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原材料、燃料和低值易耗品100万元人民币。
保险公司当日收到造纸厂的投保单后经审查同意承保,其经办人在该投保单上签字盖章,造纸厂交纳保险费后,保险公司开具了保险单。但由于保险公司经办人的疏忽,未按投保单上的内容载明其原材料、燃料和低值易耗品三个项目,造纸厂也未提出异议。
期间造纸厂发生大火,尽管奋力抢救,但仍烧毁财产价值37万元人民币。事故发生后,造纸厂即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要求保险公司支付其37万元人民币的全部损失,保险公司则以原材料、燃料和低值易耗品不属于保险范围规定的流动资产为由拒绝赔偿,为此双方发生纠纷,诉至法院。
请问:该案应该如何判决?
答:法院应支持造纸厂的诉讼请求。根据我国保险法的相关规定,造纸厂与该市的保险公司之间的企业财产保险合同是有效的。造纸厂填具了投保单,并在投保单上列明了投保的企业财产项目及保险金额,保险公司收到其投保单后经审查同意承保并在投保单上签字盖章,这时双方的行为已构成合同成立过程中的要约与承诺,企业财产保险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虽然保险公司开具的保险单上未载明造纸厂投保的流动资产的具体项目,遗漏了投保单上的内容,但从要约与承诺本身的含义来讲,保险公司要承诺的保险责任应为造纸厂投保的范围。因此法院应支持造纸厂的诉讼请求。
4.某年一粮油公司与一粮站签定了一份大豆代购合同。合同规定,粮站为粮油公司代购大豆100万公斤,总价款为180万元,货到半个月付清款项。同时双方还口头协议,如果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任何
一方有权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合同生效后,粮站按约为粮油公司代购了100万公斤的大豆,经粮油公司验收后收下。但由于粮油公司一时难已销完,故拖欠粮款,经粮站多次催款为果。粮站依口头协议向当地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粮油公司还清粮款并赔偿10万元。
请问:此案应怎样处理?
答:仲裁委员会应不予以立案。根据经济《合同法》、《民事诉讼法》和《仲裁法》之规定,选择仲裁方式解决争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当事人在合同订立过程中订有仲裁条款或事后达成仲裁协议;第二,这种仲裁条款或仲裁协议必须采取书面形式。据此本案粮站与粮油公司确实存在口头仲裁协议,但没有采用书面形式,所以仲裁委员会应不予以立案,应提交法院处理。
1.某全民所有制企业因经营不善,负债累累导致资不抵债,于是拟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由于不懂破产相关程序,特聘请王律师代理破产中的法律事务。王律师经过几天工作时间后了解到以下情况:(1)该企业系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的企业。(2)该企业的债权人之一吴某因追索100万元的贷款而在1个月前起诉该企业,此案尚在审理之中。(3)该企业欠当地工商银行贷款1000万元,贷款时曾提供该企业的一套进口成套机器设备作抵押,此设备现值800万元。(4)该企业曾为甲公司向当地建设银行一笔500万元的贷款作为保证人,现甲公司至今未能偿还此贷款。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企业如申请破产,应由哪级人民法院审理?应由该企业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根据《企业破产法》第5条规定:破产案件由债务人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民事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的规定,破产企业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的企业,应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2)王律师代理向人民法院申请企业破产应准备向法院提交哪些文件?王律师应提交下列事件:(A)企业亏损情况说明;(B)会计报表,(C)债权债务清册;(D)上级主管部门同意申请破产的意见。
(3)吴某与该企业尚未审结的追索贷款的诉讼应如何处理?应终结诉讼,由吴某向受理破产案件的人民法院申报债权。
(4)工商银行的1000万元的贷款应如何处理?工商银行的1000万元贷款中800万元,从抵押财产中优先受偿,剩余的200万元作为破产债权向人民法院申报,根据《企业破产法》第32条的规定:破产宣告前成立的有财产提保的债权,债权人事有就该担保物优先受偿的权利;有财产提保的债权,其债权总额超过担保物的价款的,未受清偿的部分,作为破产债权,依破产程序受偿。
(5)建设银行能否参加破产程序,申报破产债权?并说明理由。
建设银行能参加破产程序。破产案件中债务人作保证人的,债权人享有是否将其债权作为破产债权的选择权。根据有关规定,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请求担保人代为清偿;担保人破产的,无财产担保的债权人可以选择继续向原债务人追索还债,也可以选择作为保证人的债权人申报债权。
(6)应从企业破产财产中优先拨付的破产费用包括哪些?应当从企业破产财产中优先拨付的破产费用主要包括:A、破产财产的管理、变卖和分配所需费用,包括聘任工作人员费用;B、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
C、为债权人的共同利益而在破产程序中支付的其它费用;D、破产财产不足以支付破产费用,人民法院应当宣告破产程序终结。
2.年初某农场与粮食收购部门签定了粮食购销合同一份。夏季来临正值粮食即将收获之际,该农场所在地区连日暴雨,大大影响了粮食的收割进度并导致粮食减产。为此该农场向粮食收购部门说明情况并请求延期交货和减少供货数量。
问:该农场未能如期按量交付粮食是否要承担不完全履行合同的法律责任?为什么?
答:该农场虽未能如期按量交付粮食也不必承担不完全履行合同的法律责任。因为该农场虽未能履行合同并非是其主观过错所致,而是由fl:Y5可抗力因素(天气恶劣)造成的。根据经济合同法的有关条款之规定,在此情况下农场及时向粮食收购部门通报了情况后,可以不必承担其未完全履行合同的责任。
3.某市一服装企业称残疾病人员多,向市地税局申请减税免税。地税局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全部退免了该厂应纳税金。后经核查,发现该厂弄虚作假,把身体正常的职工说成是残疾人,还报空头,试图赖税不缴,令人惊奇的是,在该企业申请减免税的报告中,竟赫然加盖了区工业科、民政科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公章,一致认为“情况属实”。
请问:(1)服装企业的行为是什么性质?(2)本案应如何处理?
答:这是一起严重的违反税法关于减免规定的偷税逃税的违法行为,应严惩。对纳税人的偷逃税款行为依法严处,追缴该厂骗取的应纳全部税款,并依法处以罚款,责令该企业负责人作出检查,并通报批评,酌情给予行政处罚,对上级盖章认为“情况属实”的部门,应批评教育。
4.某商场与某鞋厂签定了棉鞋购销合同。合同规定10月交货。双方在合同签定后又补签了一份仲裁协议,协议规定,如果双方就合同发生争议,任何一方有权提请仲裁。但协议未具体选定仲裁委员会。该合同生效后,鞋厂于9月提前交货,商场派人验收并上市销售,由于冬季变暖,顾客反映冷淡,销售不好。为此商场以鞋厂违反合同提前交货为由,要求退货并拒绝付鞋款。这一要求遭到鞋厂的拒绝。鞋厂因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开庭前,商场向法院提交了仲裁协议,请求法院驳回鞋厂的诉讼请求。
请问:法院应否驳回鞋厂的诉讼请求?为什么?
答:法院应驳回鞋厂的诉讼请求。因为本案的仲裁协议是双方当事人在合同订立后补充签定的,且采取了书面的形式,因此具有法律效力。根据仲裁法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纠纷自愿达成书面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不得向法院提起诉讼。因此法院应告知原告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并驳回诉讼请求。但本案中双方没有选定仲裁委员会,因此根据仲裁法规定,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如果达不成协议,仲裁协议无效,再向法院提起诉讼。
1.某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导致资不抵债,拟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由于不熟悉破产相关程序,特聘律师代理破产中的法律事务。企业的现行情况如下:(1)该企业系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的企业。(2)该企业欠当地工商银行贷款1000万元,贷款时曾提供该企业的一套进口成套设备作抵押,此设备现值800万元。(3)该企业的债权人吴某因追索100万元贷款而在1个月前起诉该企业,此案尚在审理中。
请问:(1)该企业申请破产,应由哪级人民法院审理?(2)工商银行的贷款应如何处理?(3)吴某与该企业尚未审结的追索贷款的诉讼应如何处理?(4)企业破产财产中优先拨付的破产费用包括哪些?
答:(1)根据破产法第5条之规定,破产应由当地中级人民法院审理;
(2)工商行的贷款应从抵押财产中优先受偿,剩余部分为破产债权向人民法院申报;
(3)应终结诉讼,由吴某向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申报债权;
(4)破产财产的管理、变卖、分配所需费用;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债权人的共同利益而在破产程序中支付的其它费用;破产财产不足支付破产费用的,法院应宣告破产程序终结。
2.水果摊商A与果农B达成口头协议,由B向A供应柑桔2000公斤,每箱10公斤,共200箱。由B负责包装、装箱和发运。协议还规定了价格、交货日期等。一周后,B如约将200箱共2000公斤柑桔运至规定地点。A在验收这批柑桔时发觉包装较差且部分柑桔个头、颜色均不太好。于是拒绝收货付款。双方为此发生争执。
问:双方所订的购销柑桔的协议是否有效?引起这场争执的原因是什么?此案应如何处理?
答:A、B之间关于购销柑桔的协议(合同)主体合格,内容合法,主要条款明确,应确认为有效的经济合同。引起这场纠纷的原因在于双方在口头协议中没有对包装标准和货物质量标准作明确、具体的规定。对此,双方均有一定的责任。因此,双方应本着平等互利、互谅互让的原则进行协商。
3.某服装店以经营高档服装而闻名全市。该店出售的商品大多为国内著名厂家生产的名牌产品,但也有一部分是仅标出了生产厂家而无注册商标的服装。有人认为该店出售无注册商标的服装违反了商标法的规定,属违法行为。
问: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服装类商品是不属于“国家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也就是说,该服装店销售无注册商标的服装并没有违反我国的《商标法》。(10分)
4.某商厦与某鞋厂签订了冬季棉鞋购销合同,规定10月交货。双方在签定合同后又补签了一份仲裁协议。协议规定,如果双方就合同发生争议,任何一方有权提请仲裁。但协议未具体选定仲裁委员会,合同生效后,鞋厂于9月交货,商厦验收并开始在柜台上销售,由于冬季变暖,销售不理想,为此商厦以鞋厂违反合同提前交货为由,要求退货并拒付款项。鞋厂因此向人民法院起诉。开庭前,商厦向法院提交了仲裁协议,请求法院驳回鞋厂起诉。
请问:法院应否驳回鞋厂的起诉?为什么?
答:法院应驳回鞋厂的诉讼请求。因为本案的仲裁协议是双方当事人在合同订立后补充鉴定的,且采取了书面的形式,因此具有法律效力。根据仲裁法之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纠纷自愿达成书面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因此法院应驳回鞋厂的诉讼请求。但注意本仲裁协议缺少一项即当事人双方没有选定仲裁委员会,因此根据仲裁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双方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