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竑锜讲座听后感
王竑锜讲座听后感
王竑锜讲座听后感
编者按:百善孝为先。在我国,'孝'千百年来一直以伦理之本、道德之首而倍受推崇。'孝'居百行之首,更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昨日,著名慈善家、企业家王竑锜先生在我校的一场以'孝'为核心的讲座,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在场师生的心灵。这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感动与震撼让大家情不自禁地写下一段段感悟。今天,我们把这些感悟整理成文,一起见证这灵魂的洗礼。
王竑锜讲座听后感--教师篇
王老师的思想境界真的让我望尘莫及,他不仅学习古圣先贤的思想,还用实实在在的行为践行。虽然,我们不一定能达到这样高的境界,但接受这样的洗礼,也总会提升自己的境界。如果每个人的境界都提高一层,那不就是在践行>和谐社会的理念吗?那我们国家的文明程度不就也提高一层了吗?
之所以有'大智若愚'这个词,是因为愚昧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大智慧,就像那些不理解王老师做法的人,就像那些把王老师当傻子的人。思想有多远人就能走多远,理解了王老师的思想,就明白了他成功的原因,也明白了他为何被人们敬仰。他就像古圣先贤一样,心怀天下,儒雅平和,悲天悯人,这是何等的胸怀啊!
我一直相信,越是大气的人,他就越能走向人生的高度;相反,越是斤斤计较的人,他越是无法逾越走向理想的障碍。王老师的生活哲学和事迹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他不仅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更多的人的生活,他的赔钱的大市场就是证明;他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我们的国家,改变我们的社会,他的免费巡回讲学便是证明。
这不是沽名钓誉,心里装着名利的人是不能理解他的思想的。他就像古圣先贤一样,传经诵道,用自己的人生哲学解读古圣先贤的思想,又用这样的思想教化国民。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传播负能量就已经算是'良民'了,而王老师却有如此坚定的信念去改变社会的不良风气,这种坚定让我汗颜,让我敬佩!
我不禁在心里感叹:人的素养多可贵,人没有素养多可怕!这个世界上有钱人很多,没多少钱还爱显摆的人也很多。当他们和王老师站在一起时,谁是智者谁是傻子,不言自明。书能充实我们的大脑,大脑充实了,思想境界自然就提升了,素养也就跟着来了。让我们多读书,多读经典,做个名副其实的文化人。
——于红娟
初冬渐寒,心境通明。早上全校师生聆听了王竑锜先生《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主题讲座,受益匪浅。讲座中紧扣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为什么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怎样学好中华传统文化三个方面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结合当前实际,指出在生活工作中要以孝为先、谦虚谨慎、任劳任怨,积极进取,从而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三个小时的讲座让大家近距离的感受到了国学的智慧和魅力,进一步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对教育使命、民族情怀、自身追求都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除了日常的传道授业解惑以外,我深知传承国学文化薪火之路道阻且长,我将不遗余力的肩负起一份使命,将民族之魂传递下去。哪怕微末,也永不间歇。——杨甲
下午放学后,跟自己的学生打了一场篮球赛,那叫个痛快!可是由于冬日里天黑得早,就不得不早早结束,而结果却是大比分一比一平。要是搁在往日,不决出雌雄来,那可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然而,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回味着酣畅淋漓的感觉,体会着运动后的轻松和愉悦,沉浸在不可言说的幸福之中,却怎么也感觉不到一点以往那种所谓的'遗憾'来。
是呀,凡事都得要争,而且必须要争出个输赢来,这是为什么?'我们的什么锁住了我们的什么'?突然之间王竑锜先生早上演讲的一席话闪入耳际。商品经济价值观充斥在我们的身边,冲击着我们的生活,裹挟着我们一路向前冲,一齐向钱看,不计成本,甚至不择手段。我们已习惯于以成败论英雄,轻过程,重结果,'白猫黑猫抓住老鼠是好猫'.只是阴着脸,佝偻着腰,间或捶捶腿,仍不停歇,攀往山顶;却不知道崎岖的小路旁花花草草,鸟语蝶飞,阳光斜过树丫洒下斑驳阴影,泉水叮咚,那随意躺卧着的石板也可以歇歇脚,那溪水甚至可以淋我脸,'濯我足'.停下来,环顾四周,轻吸一口气,沁人心脾!仰望两山之间的天空,高远而清晰,越发见得着飘过的云彩是那样的惬意!也尽可以吹两声口哨和翠鸟过过招!
走在通往前方的路上,无论在哪个节点上,都会有同行者和伴行者,有作声的也有不作声的,有动着的也有不动的,你不做声他们也默然以对。'一人一世界',一草一木也如此,敞开心胸,迎接自然,就拥有自然。不管行走多远,自己也是别人的同行者和伴行者。欣赏万物同时,却也发现自己也是一道别人眼中景物!
感谢那些同行者和伴行者,我们无法确定谁人在何处停歇,所以,我们能够做的就是珍惜彼此,珍惜此刻!谢谢那几个一块玩球的孩子,尽管叫不全你们的名字,但我却在你们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枷锁------破茧才能蝶飞!
——张文红
王竑锜讲座听后感--学子篇
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是一段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王竑锜老师的讲座中,让我印象最深的那便是'博爱'.爱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它是不分国界的,天地万物都应有爱,父母生育我们,我们便应该爱他们,孝敬他们。再说的宽广一点,我们还应该爱亲友的父母,爱天下的父母。爱天地万物,一草一木。—— 15级 程冰文
人本应做一个无私的人,但因为吸收了社会的负能量,这样使自己成为了一个自私的人。人啊,由于他的不断索取、贪婪,导致了他自己的心浮气躁,成为了一个自私的人。心中便有了心灵障碍,人要像天那样无限广阔、包容。要像大地那样忍辱、奉献、变得心平气和,消除内心的障碍,做一个无私的人,做一个具有圣贤道德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15级 陈嘉琦
中华精神,'孝'字当先。父母生养我们,我们应当爱他们,感恩他们。怀抱爱的种子在心中。心中有爱,世界春暖花开。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方;爱是一首诗,温暖我们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暖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爱是千人携手的温暖,才有了共患难的壮丽;爱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奉献,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爱是远航的船帆,及时风再大雨再大,依旧有到达彼岸的动力!—— 15级 马赛楠
一撇一捺,顶天立地,他,王竑锜。一个农民家庭出身的普通人,却用博爱书写着专利的人生篇章,用爱心托举着社会良心。——15级 郭文妍
我要定下心,静下心,做一个拥有纯净心的女孩。心平气和,充满智慧,破除内心的障碍,回归自然的人生。自私是'囚',无私是'神'.奉献时我们也在收获,失去时,我们也许收获更多。脚踏大地,学它忍辱,学它奉献;头顶蓝天,学它博大,学它无私。日月星辰,为人指明前进的道路,我要学它无私的心;国学经典,充满智慧,我要努力体味它的博大情怀。——国际部 高正怡
第二篇:听王竑锜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观王竑锜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杜婷
寒假学习期间,我有幸观看了王竑锜老师的关于学习传统文化的诙谐幽默的视频讲座,内容主要有孝顺,爱让我们充满智慧,国学经典和财富人生等,听后感受颇深,深受启发。
最令我感动的是讲到“孝”这个内容的时候,让我有了更多的想法。孝道是中华民族的根;孝道是我们做儿女的本分;孝敬父母如孝天,孝能感动天和地;诸事不顺因不孝,一个孝字全家安。一个人不管在社会上成功与否,都应先做到孝,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我们的孩子以我们为榜样,代代相传。
我们要为下一代树立榜样,回报孝敬抚育我们成人的白发苍苍的父母。父母是付出不计回报的人,他们的爱像无处不在的阳光、风。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在即使我们如何孝敬他们,也无法回报“三春晖”,再也无法找回父母头上的青丝。
我们能做的就是常回家看看,带着孩子回家,为父母做饭、洗衣,陪父母聊聊天,让他们过得开心。另外把“孝”的精神传承下去,教导孩子如何“孝”也是我们的义务。因为一个不懂得孝的孩子是不完整的失败的人,父母是人的根本,是生命的源头,他们时时刻刻影响着子女,现代的生活离不开父母,离不开孝。
再就是王老师对教师的解读:传统教育的师者是 “ 传道、授业、解惑 ”,“ 传道 ” 是第一位的。现代的教育失误就在于失道,失道必然就缺德。作为一名教师,不但是教授学生知识技能,更是要引导学生正确做人,一个人光有知识能力而没有道德,那是一个缺德的人。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具备高尚完美的师德,在一切诱惑面前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的职业不是谋生的工具,而是承载者神圣使命的爱的事业。如果只把教师职业中可能获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么他就不配是一个好老师。
在王竑锜老师讲座里,王老师针对当今人们面对金钱的诱惑,他以古代的铜钱为例作生动阐述:铜钱内圆外方,中间空的,表示三重含义:圆代表着包容理解的胸怀,方代表着孝仁义礼智信,空心表示无我的境界。王老师阐述对方的独特理解:方代表着孝仁义礼智信,这是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必须具有的几点原则。我之前也曾看过关于二十四孝图以及相关故事,知道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之本。我们每个人要常怀感恩的心,老师要教导学生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每个人要在孝的前提下对他人对社会做到仁义礼智信,做到去爱不同的人,把人都看成亲人,亲民至善。作为老师要爱自己的学生,对于学生换位理解便是一种爱。我们要用爱浇灌学生,回报父母,亲人,朋友,师长,回报社会。老师全心全意地投入教育事业,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真善美的人,不做伤害任何人的事,每个人从小我变成大我。那这个社会岂不是圆满美好?也即《道德经》里讲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承载者万物,我们要把自身的能量聚集,知行统一,把人的大爱回馈社会和自然。
每一个人都有做人的道德底线,有一颗廉耻之心。一个人不能钻进钱眼里,人站在方空里便是 “ 囚 ”。人就成了钱牢中的囚鸟,沦为金钱的奴隶。文人更应该懂得廉耻。自古以来文人士大夫给人清廉的形象,在古代绘画中一般都是画成秀骨清风的书生像,有一种脱俗孤高的俊逸之气。古人中不乏有倪瓒这样一些不受金钱诱惑拒为富人作画的士大夫,宁愿被挨打,也不愿贬低了自己的高贵品性。人们都把老师讴歌成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 春蚕到死丝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是啊,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们每个老师要保持高洁的心性,把做人姿态放低,就像在低处的大海一样,心胸宽广,在最低处修行,像春蚕蜡烛一样默默无私奉献自己,这才是你至高的价值。
“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就像大自然一样,无私奉献给我们阳光,空气,水,大地,生命,我们每个人若能不只想着自己个人的小世界,而是和自然一样无私奉献自身的正能量,做到人和大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真正回归自然。
第三篇:听慈善家王竑锜讲座有感
听慈善家王竑锜讲座有感
听了慈善家王竑锜的讲座,感觉到很有启发。
首先是惭愧,真的听到那些孩子们一部接一部的背国学经典,脸上火辣辣的,尤其是在上
午和下午许老师和马老师还在督促我们读原典的时候,真的,为自己的懒惰悔恨,为之前受的教育愤恨,为这个社会遗憾。的确,在上了许老师的中国思想史的时候,我突然为现代人感到莫名的悲哀,我们的古代政治,是有许多可借鉴之处的,却不幸被我们以“专制黑暗”一笔抹杀,我们的古代思想资源,并不比西方的大思想家的思想逊色,却不幸被我们以“糟粕”全部抛弃,于是,我们再没有人去认真地领略我们前人的圣贤文章,于是,我们这一代变得迷茫,变得无所适从。
其次,我会去思考,我当然觉得现在的孩子应该好好的学国学,甚至现在他的这所幼儿园就是我心目中我将来要办的那所学校的蓝图。但是问题是,幼小的孩子们是应该有孩子的天性的,教育者应该是发挥孩子的天性,而不是去扼杀,孩子们在学习国学的时候,怎样解决学习国学与发扬天性的矛盾。因此,今天当我在看到后来的时候,我突然有一种感觉,就是这位企业家把这群孩子当成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工具,当成了他炫耀的资本(尽管这样想是不道德的),他的理想是要把他的那些孩子们都教成国学大师,但问题是,孩子们想当国学大师吗,以他这种理想,是不是将来孩子们只有当国学大师这一个出路呢,那是不是扼杀了孩子们向其他方向发展的可能呢。另外就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这么多的国学大师吗,而且对于孩子们的教育不仅仅只有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当今社会下,怎么保证孩子们受到的所有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社会是产生国学大师的社会吗,我觉得这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我相信他说的孩子们读比不读好,背比不背好,因此这也是我赞同他的地方,但是,我真的不希望他把那些孩子们当成他实现他理想的工具,否则,他的教育和当今的应试教育是没有区别的,只不过是变换了考试的内容而已。孔子说“己欲达而达人”,还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是我更欣赏聂老师的一句话“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三,我真的很赞同他的一些关于国学方面的理解,尽管他的理解与许老师的思想史的知识来看是错误的,但是,我想可能是这样的,许老师的课是从一种理性的角度来看待国学经典,而他是从他生活实践中认识到的国学经典,相比来说比较感性。比如他说,一个正常的社会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应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秩序与社会道德的建设问题。在比如说,他说一个人的成功的标志不应该是名与利,而应该是他为这个社会作了多少。还比如他说,看一个人做善事的高尚与否,不应该看这个人为某件事捐了什么,而应该看在他捐过之后,他还剩下多少。
其实,他讲的就是儒家的性善论和伦理纲常、道家的法自然(以一种自然的生活态度对他生命)、佛家的四大皆空,这些东西都是再自然不过的,就是中国文化中儒释道的相融合的特点,是每一个中国人都逃脱不掉的。但是,难得在,他不是一个坐而论道者,他是一个躬身实行的人,这一点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也是令我敬佩的地方。或许,就学识而言,我们可以把他的理论批的一无是处,但是,面对他的善行,我们就不得不甘拜下风,哑口无言。突然想到,或许因为他是大企业家因而能够做到这些,那我们平民百姓呢,想起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实善无所谓大小的,只要能尽自己的力量去做,就是善,他可以捐出去几千万,是善,我们把一个跌倒的孩子扶起来也是善。他的几千万让学生上得起学,而我们的努力可以让孩子免于伤痛,我想对于孩子而言,是等效的。其实有时候,善的结果往往是有施善的人来评价的,其实我们更应该以受善的人来感受。
又坐而论道了,看来这就是书生习气
今天晚上去逸夫听了慈善家王竑锜的讲座,感觉到很有启发。
首先是惭愧,真的听到那些孩子们一部接一部的背国学经典,脸上火辣辣的,尤其是在上
午和下午许老师和马老师还在督促我们读原典的时候,真的,为自己的懒惰悔恨,为之前受的教育愤恨,为这个社会遗憾。的确,在上了许老师的中国思想史的时候,我突然为现代人感到莫名的悲哀,我们的古代政治,是有许多可借鉴之处的,却不幸被我们以“专制黑暗”一笔抹杀,我们的古代思想资源,并不比西方的大思想家的思想逊色,却不幸被我们以“糟粕”全部抛弃,于是,我们再没有人去认真地领略我们前人的圣贤文章,于是,我们这一代变得迷茫,变得无所适从。
其次,我会去思考,我当然觉得现在的孩子应该好好的学国学,甚至现在他的这所幼儿园就是我心目中我将来要办的那所学校的蓝图。但是问题是,幼小的孩子们是应该有孩子的天性的,教育者应该是发挥孩子的天性,而不是去扼杀,孩子们在学习国学的时候,怎样解决学习国学与发扬天性的矛盾。因此,今天当我在看到后来的时候,我突然有一种感觉,就是这位企业家把这群孩子当成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工具,当成了他炫耀的资本(尽管这样想是不道德的),他的理想是要把他的那些孩子们都教成国学大师,但问题是,孩子们想当国学大师吗,以他这种理想,是不是将来孩子们只有当国学大师这一个出路呢,那是不是扼杀了孩子们向其他方向发展的可能呢。另外就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这么多的国学大师吗,而且对于孩子们的教育不仅仅只有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当今社会下,怎么保证孩子们受到的所有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社会是产生国学大师的社会吗,我觉得这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我相信他说的孩子们读比不读好,背比不背好,因此这也是我赞同他的地方,但是,我真的不希望他把那些孩子们当成他实现他理想的工具,否则,他的教育和当今的应试教育是没有区别的,只不过是变换了考试的内容而已。孔子说“己欲达而达人”,还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是我更欣赏聂老师的一句话“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三,我真的很赞同他的一些关于国学方面的理解,尽管他的理解与许老师的思想史的知识来看是错误的,但是,我想可能是这样的,许老师的课是从一种理性的角度来看待国学经典,而他是从他生活实践中认识到的国学经典,相比来说比较感性。比如他说,一个正常的社会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应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秩序与社会道德的建设问题。在比如说,他说一个人的成功的标志不应该是名与利,而应该是他为这个社会作了多少。还比如他说,看一个人做善事的高尚与否,不应该看这个人为某件事捐了什么,而应该看在他捐过之后,他还剩下多少。
其实,他讲的就是儒家的性善论和伦理纲常、道家的法自然(以一种自然的生活态度对他生命)、佛家的四大皆空,这些东西都是再自然不过的,就是中国文化中儒释道的相融合的特点,是每一个中国人都逃脱不掉的。但是,难得在,他不是一个坐而论道者,他是一个躬身实行的人,这一点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也是令我敬佩的地方。或许,就学识而言,我们可以把他的理论批的一无是处,但是,面对他的善行,我们就不得不甘拜下风,哑口无言。突然想到,或许因为他是大企业家因而能够做到这些,那我们平民百姓呢,想起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实善无所谓大小的,只要能尽自己的力量去做,就是善,他可以捐出去几千万,是善,我们把一个跌倒的孩子扶起来也是善。他的几千万让学生上得起学,而我们的努力可以让孩子免于伤痛,我想对于孩子而言,是等效的。其实有时候,善的结果往往是有施善的人来评价的,其实我们更应该以受善的人来感受。
又坐而论道了,看来这就是书生习气
第四篇:听王竑锜老师讲座有感
听王竑锜老师讲座有感
(2013年3月9日)
2013年3月2日,根据办公室集中学习安排,我有幸聆听了素有儒商义商美誉的全国著名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王竑锜老师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听后感受颇深,深受启发。
王竑锜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对传统经典文化进行了系统演讲,从传统文化铸就灵魂的角度,通过对佛教的觉悟、圣经的感恩博爱、古兰经的至善至德、道教的无我无为,以及儒家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中外道德学说理念进行归纳分析,得出了大爱无疆的道德精髓和“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回报社会”的人生追求。正像他所说的,将创业的艰辛留给自己,将成功的喜悦奉献给黎民百姓,永远地在艰辛中饱尝人生的快乐。
王竑锜老师以铜钱为例,人在方孔里便是一个“囚”字,所以人不能钻在钱眼里,能放下钱的人才会有智慧。铜钱内圆外方,中间空心,三重含义:圆:代表包容、理解的胸怀;方:代表仁、义、礼、智、信的端正的人品、人格;空心:代表无我的境界,为大众而作,为社会做贡献。做个什么样的人?进一步进行了阐释。人身在世,是社会关系之和,有父母、兄弟、夫妻、朋友、领导、自然等等,在人周围编制了一张网,每道线代表一个关系,每个关系内涵孝悌、仁、义、礼、智、信。每处理好一道关系,便解除一道线,人就在关系中获得了“解放”,成为独立的、大写的、上可通天、下可入地、顶天立地的人,等等。在这些传统文
— 1 — 化种子的散播中,充满了他的人生故事,凸显了他的人格魅力,透视出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告诉我们“德行”的重要性。
王老师对深奥的国学精髓有着独到的领悟,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阐释了为何行善、为何尽孝、为何感恩,用自己的“道德之光”,点燃了我们的“心灵之灯”。王竑锜老师的精彩演讲深深地感染着我,使我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对人生也有了新的认识。
(一)要常怀感恩之心。一是感恩父母,这是做人之本。父母给了我生命和一个温馨的家庭,把浓浓的爱延伸到整个家,他们不辞辛劳的照顾着孩子,让我们专心工作,无后顾之忧。二是要感恩组织和领导,这是立身之基。无论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离不开组织和领导的教育培养。因此,要把忠诚领导、忠诚组织、忠诚事业贯穿于一切工作全过程,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工作责任心,老实做人,踏实做事,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回报组织和领导的培养。三是感恩同事,这是为人之道。每个人的成长进步除了父母的养育、组织的培养,还离不开周围同志们的关心帮助。正是他们感染着我,让我在和谐、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获得收获,逐步成长,享受工作的快乐。
(二)要提高道德素养。牢固树立“立德固本”意识,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弘扬优良作风,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精华,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培养高尚情操,巩固做人之本。
(三)要有奉献精神。树立多干工作、奉献社会光荣的意识,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快乐工作,树立“任务就是机遇”、“压担子就是关心培养”的理念,大力弘扬“5+2”、“白加黑”工作精神,在奉献中体现价值、实现自我。
(四)要不计得失。王竑锜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把100元钱放在眼前,你就什么都看不到了,当他把钱放下了,又能看到前面的路了。因此只有把利益看淡,你的路才会无比广阔。在工作中,要时刻以大局为重,服从集体利益,从王老师的血缘关系图中可以看出,大家都是亲人,亲人之间就要团结干事、不计个人得失,这样才能推动办公室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要努力践行。学习传统文化,要自觉践行传统文化。今后,我将把学习、弘扬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人生情趣,同时,把学习传统文化同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来感恩、回报社会、回报领导和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第五篇:听王竑锜老师讲座有感
听传统教育讲座有感
卉原中学地理组——牛吉祥
2014年11月28--30日,我校组织传统教育道德大讲堂活动,听了企业家王双利老师,中国汉字专家张凯和史春东老师,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王晶晶老师;不再卖腐烂猪肉的罗光升老师还有《90后的坏女孩变成淑女开启了孝心》的牛文荣老师,素有儒商义商美誉的全国著名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王竑锜老师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特别对王竑锜老师讲座听后感受颇深,深受启发。
王竑锜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对传统经典文化进行了系统演讲,从传统文化铸就灵魂的角度,通过对佛教的觉悟、圣经的感恩博爱、古兰经的至善至德、道教的无我无为,以及儒家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中外道德学说理念进行归纳分析,得出了大爱无疆的道德精髓和“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回报社会”的人生追求。正像他所说的,将创业的艰辛留给自己,将成功的喜悦奉献给黎民百姓,永远地在艰辛中饱尝人生的快乐。
王竑锜老师以铜钱为例,人在方孔里便是一个“囚”字,所以人不能钻在钱眼里,能放下钱的人才会有智慧。铜钱内圆外方,中间空心,三重含义:圆:代表包容、理解的胸怀;方:代表仁、义、礼、智、信的端正的人品、人格;空心:代表无我的境界,为大众而作,为社会做贡献。做个什么样的人?进一步进行了阐释。人身在世,是社会关系之和,有父母、兄弟、夫妻、朋友、领导、自然等等,在人周围编制了一张网,每道线代表一个关系,— 1 — 每个关系内涵孝悌、仁、义、礼、智、信。每处理好一道关系,便解除一道线,人就在关系中获得了“解放”,成为独立的、大写的、上可通天、下可入地、顶天立地的人,等等。在这些传统文化种子的散播中,充满了他的人生故事,凸显了他的人格魅力,透视出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告诉我们“德行”的重要性。
王老师对深奥的国学精髓有着独到的领悟,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阐释了为何行善、为何尽孝、为何感恩,用自己的“道德之光”,点燃了我们的“心灵之灯”。王竑锜老师的精彩演讲深深地感染着我,使我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对人生也有了新的认识。
(一)要常怀感恩之心。一是感恩父母,这是做人之本。父母给了我生命和一个温馨的家庭,把浓浓的爱延伸到整个家,他们不辞辛劳的照顾着孩子,让我们专心工作,无后顾之忧。二是要感恩组织和领导,这是立身之基。无论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离不开组织和领导的教育培养。因此,要把忠诚领导、忠诚组织、忠诚事业贯穿于一切工作全过程,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工作责任心,老实做人,踏实做事,提高工作效率,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回报组织和领导的培养。三是感恩同事,这是为人之道。每个人的成长进步除了父母的养育、组织的培养,还离不开周围同志们的关心帮助。正是他们感染着我,让我在和谐、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获得收获,逐步成长,享受工作的快乐。
(二)要提高道德素养。牢固树立“立德固本”意识,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弘扬优良作风,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精华,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培养高尚情操,巩固做人之本。
(三)要有奉献精神。树立多干工作、奉献社会光荣的意识,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快乐工作,树立“任务就是机遇”、“压担子就是关心培养”的理念,在奉献中体现价值、实现自我。
(四)要不计得失。王竑锜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把100元钱放在眼前,你就什么都看不到了,当他把钱放下了,又能看到前面的路了。因此只有把利益看淡,你的路才会无比广阔。在工作中,要时刻以大局为重,服从集体利益,从王老师的血缘关系图中可以看出,大家都是亲人,亲人之间就要团结干事、不计个人得失,这样才能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要努力践行。学习传统文化,要自觉践行传统文化。今后,我将把学习、弘扬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人生情趣,同时,把学习传统文化同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来感恩、回报社会、回报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2014年11月2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