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工系老年服务与管理班 大学生体育健康研究文章概述
大学生体育状况调查研究文献综述
1.问题的提出
查阅文献的目的
我们小组所要研究的课题是大学生体育运动状况,这个课题一方面是要通过实践研究观察,另一方面也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指导,我们这个课题所研究的定向不确定,比较模糊化,所以需要一些科学性的文献作为指导,为我们的调查研究做导航。另一方面,我们的调查方向虽然是当代大学生,但调查范围很大,一些问题的研究不是很全面,这就需要其他的研究成果为我们作辅导,所以我们需要查阅一下相关文献,增加我们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实用性。
研究的问题
我们的课题是:大学生体育运动调查
以当代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体育运动作为调查问题,简单的调查作为我们研究的途径,通过研究调查探究出研究问题的目的。2.文献搜集情况
我们通过校园图书馆的期刊网,在期刊网上查阅下载关于我们调查研究命题的相关书刊。
我们所有调查的文献全部是1997-2011年之间出版发行的相关书刊,全部是全国性书刊。我们总共查阅了42篇文献,选取其中的30篇作为调查研究的文献指导。我们搜索的关键词是:“当代大学生体育运动”,我们的文献有调查分析、调查与对策思考、特点与培养、研究综述等。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文献做普查研究,写出以下的文献综述。3.正文部分
体育意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其内涵较为丰富。从广义角度来看,是指人们在自觉认识体育意义与作用的基础上,并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从狭义角度分析,体育意识是人们对某一专项运动理解程度的反映,即为运动意识。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与他们自身素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体育基础直接相关联,而且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部环境的间接影响和制约。
大学生总体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比较高,但认知水平和行为意识都存在认识脱离实践的现象;70%以上的大学生每周自主锻炼3次以下,每次锻炼持续时间1h以上的人数不到20%;锻炼形式主要是与同学或朋友一起锻炼,体育社团作用未能发挥。缺乏场馆器材,没时间、学习负担重,无专人指导和没有体育特长等是影响大学生自主锻炼的主要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教学等能否满足社会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需要,能否促进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终身体育观念的提出指出了学校体育教学的新思路。大学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时期。因此,高校体育应该加大对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研究力度,加强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重要衔接点,是实施终身体育的紧要一环,它具有奠基功能和终身效益。而高校体育要想更好地为素质教育、终身体育服务,就必须了解学生的体育意识,按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如何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从而使他们树立终身体育观,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为使这一改革更具有针对性,有必要对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及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揭示目前大学生体育意识及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的目标已经确定为: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掌握健身知识和方法,增强体质,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实验证明,经过高校体育的大学生在从业后继续坚持锻炼是保证他们身体健康、体制强健的最有效的手段,而能否做到这一点将取决于他们具有的体育意识、锻炼方法和客观条件等因素。在这几种因素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就是人的主观意识,即终身体育意识,形成较强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大学生,会对健身保持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终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同时,也要求学生们增强体育意识,所以,加强体育意识的培养将是向学生贯彻“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手段,是新形势下学校体育的首要目的。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体育教育和运动技术教育为主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和以学校时期为中心的体育教育,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改革中,将转向与终身体育相连并成为终身体育重要一环的体育教育,将成为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学校体育的意义绝不仅限于学生时代,还要为终身体育奠定可靠的基础,发挥终身效益。具有超学生时代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这一观点已在学校体育工作者中形成普遍共识。大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除要求学生深刻地理解体育原理,更好地掌握体育锻炼所需的技术、技能之外,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对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兴趣、能力和习惯具有决定性意义。对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家庭的经济收入、居住环境、父母的文化素质、对健康的认识与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把这些变化纳入到影响孩子体育教育效果的因素里,对完善家庭功能,提高家长与子女体育行为能力,培养人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均有重要的价值.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家庭经济绝对是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关键因素.城镇与农村的环境条件的不均衡、家长文化程度及职业的不同是导致城乡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存在差异的因素之一.家长的体育意识对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与行为有良好的影响作用,但不是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决定因素.家长的体育行为对大学生的体育行为起持久性的影响作用。
体育习惯指不断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固定化行为模式,一旦形成,它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伴随人一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对人生理和心理大有益处,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体育锻炼习惯是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有无体育锻炼习惯,其判断指标为每个人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或者3次以上,每次运动30分钟(或以上)为具有体育锻炼习惯,反之为无体育锻炼习惯。根据如此界定,体育锻炼习惯主要特征:对所坚持的体育锻炼项目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对体育锻炼具有鲜明的主动参与意识;有相对固定的锻炼内容和方式;能够经常坚持,保证每周有一定的锻炼时间和锻炼次数;能不断地从体育锻炼中接收到良性反馈信息,获得愉快的运动体验;体育锻炼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相对稳定的一种行为方式。锻炼需要=>锻炼动机=>锻炼行为=>习惯养成图1体育锻炼习惯形成机理体育意识指一个人对体育活动自觉认知到的动机、需要、体验、意义、作用、评价等的心理活动和体育知识,它为高校大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和树立做好准备和为之服务。4.重要文献目录
1.[1]杨毅,何会权,.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研究[J].中国外资,2011,(6).2.[2]徐蕾,周学兵,孙国民,.不同体质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6).3.[3]骆艳,陈建华,.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3).4.[4]魏建,.大学生体育意识及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5]蒋宁,.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3).6.[6]王红福,.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自主锻炼行为的调查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4).7.[9]李勇.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2).8.[10]王淑芝.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12]王国谱,吴锡忠.论当代大学生体育意识[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10.[2]杨毅,何会权,.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研究[J].中国外资,2011,(6).11.[3]徐蕾,周学兵,孙国民,.不同体质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6).12.[4]骆艳,陈建华,.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3).13.[5]白莉,刘勇,.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特点与培养[J].体育科学,1994,(1).14.[6]魏建,.大学生体育意识及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15.[7]蒋宁,.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3).16.[8]李春花,郑勇,.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研究综述[J].新西部(下半月),2009,(9).17.[9]穆秀玲,.大学生体育意识培养之解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4).18.[10]陈芳,.大学生体育意识现状及培养[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06,(3).19.[11]贾为华,鲁建明,.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9).20.[12]王红福,.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自主锻炼行为的调查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4).21.[13]陈宝玲,卢元镇,.家庭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8,(1).22.[14]汪青,.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5).23.[15]赵彬彬,韩冰,王影,.大学生体育意识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20).24.[18]杜大勇.浅析影响大学生体育意识形成的因素[J].辽宁体育科技,2005,(3).25.[19]唐春芳,刘传信.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途径[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3).26.[20]李勇.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2).27.[21]王淑芝.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8.[22]刘丽云.大学生体育意识认知水平及成因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5,(2).29.[23]于海涛.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现状的调查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2).30.[24]王庆贤.高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J].常熟高专学报,2002,(4)
第二篇:酒店服务与管理系大学生自荐书
敬爱的领导:
你好!我的名字叫xiexiebang,我毕业于XX职业学院,是酒店服务与管理系的。
虽然我很平凡,但我不甘平庸,我诚实稳重,乐观大方,积极向上且爱好广泛。中专两年,我不仅学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有关课程,在实践方面也有一定。最后,祝愿贵公司蒸蒸日上,祝愿您事事顺心!随信附有我的简历。如有机会与您面谈,将十分感的了解,曾利用节假休息期间实习。短短的两年里,我始终以“天道酬勤”自励,积极进取,立足扎实的基础。在班上我担任的是班长,也是团委干部。在同时也锻炼了我的能力,做事更稳重。
在平时,除了认真学习课堂知识,还积极参与文体活动与社会实践。都曾或的过一定的奖励。因此在个方面都有所提高,让我具备了良好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也铸就了我坚毅的性格和强烈责任心。我坚信,也坚定的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
一滴滴汗水是面对昨日舒心的微笑,也是走向未来丰沛的信心。站在世纪的曙光中,面对新的考验和抉择,我无法退缩,也无法沉默,我要用我那双冷静善于思考的眼睛,那颗真诚而热爱事业的心,用那双善于操作而有力的手,用那双发誓踏平坎坷的脚一如继行的发扬对工作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和对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磨砺前行!为你,为我,为我们的共同事业创造新的辉煌。
诚然,缺乏经验是我的不足,但我拥有饱满的热情以及“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在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人才济济,我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我仍然自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惜”一直是我的人生格言!
尊敬的领导,相信你伯乐的慧眼,相信我的实力,我真诚的期望能投足你的麾下,牵手事业路,风雨同舟,共同构筑美好的未来!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iexiebang
第三篇:关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走班制”教学的研究
关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走班制”教学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4-000-01
摘 要 在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体育发展需求,是当前体育教学大纲中教育宗旨落实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 高中体育 健康课 “走班制” 研究
一、引言
在高中阶段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特点。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状态逐渐步入成熟,并且其自身的独立性和自控性也逐渐得到了体现。在体育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需求也不断提高。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中,通过“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提高体育学习效果,培养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
二、“走班制”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在高中阶段,学生自身对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兴趣,并且希望深入的进行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拥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保证学生的体育技能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自身感兴趣的体育类型技能水平得到提高,其本身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成长,进而实现对学生体育运动意识的培养。例如,一个喜欢热爱足球的学生,他会自主的通过各种途径、渠道学习足球的一些基本功与技战术。通过实践调查分析显示,“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应用,大约有80%的学生对其都保持肯定的态度,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自身的体育技能的学习需求。由此可知,“走班制”教学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意识进行培养,并且在学生群体中具有一定的认可度。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基础条件得到了一定的保证,并且体育运动的项目也逐渐增多。“走班制”教学给予了学生充分自主的选择权利和空间,并且以更加灵活地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体育运动期待得到满足。从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调查分析可以看出,要想最大限度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运动需求进行满足,“走班制”教学的应用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三、“走班制”教学可以让学生的锻炼意识得到成长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通过合理的安排不同教学过程,让学生实现成长和发展。“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整个体育健康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学生通过以自身兴趣为出发点来进行学习和参与,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激发,让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意识得到全面的成长。在“走班制”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可以主动地进行学习,其自身学习自觉性也可以得到充分、全面的发挥。对于人类来说,身体活动是重要的需求,也是体育运动的根本因素和前提。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其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健康的成长。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体育健康课的课时相对较短。通过“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让学生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和运动兴趣,并且长而久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意识。另外,这种兴趣化的教学模式,也可以让在课外形成良好的运动和锻炼意识,与兴趣相投的其他学生共同进行各类体育活动。
四、“走班制”教学可以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在高中阶段的体育健康课教学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成长和发展是其课程教学开展的最初目的。体育课是学生基本的练习手段,给与学生身体素质成长的指导,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走班制”教学模式的运用,让学生更好地对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进行了解,并且让学生对体育运动和训练保持肯定的态度。“走班制”教学的模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关键。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走班制”教学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练习,并且实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共同进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身体素质、技能水平、体能、思想方面都会得到良好的提高,并且活跃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气氛,塑造良好的沟通交流渠道。例如,在篮球分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技能方面学习的需求,参与不同攻防技术、比赛规则等方面的学习,并且学生自主地对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和安排,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身组织管理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成长。另外,学生在参与“走班制”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识更多具有同样爱好的学生,从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是提高教学任务完成效果的有力举措。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想真正的落实“走班制”教学,就必须要保障学校的师资力量、场地和器械资源符合教学需求。如果学校的基础教学资源存在不足,就会影响学生的选择过程,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而“走班制”教学的效果就没有得到实现。因此,针对于“走班制”教学的具体需求,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做好相关的基础保障,并且配合合理的引导和落实,真正的推进“走班制”教学的落实,将“走班制”教学的优势进行发挥。
参考文献:
[1] 夏崇,付晓燕.高中“走班制”分层次教学实验开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9).[2] 刘之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实施选项教学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