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电视台通讯员培训讲稿之一 电视新闻写作基础与拍摄技巧(最终5篇)

时间:2019-05-15 07:2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垫江电视台通讯员培训讲稿之一 电视新闻写作基础与拍摄技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垫江电视台通讯员培训讲稿之一 电视新闻写作基础与拍摄技巧》。

第一篇:垫江电视台通讯员培训讲稿之一 电视新闻写作基础与拍摄技巧

垫江电视台通讯员培训讲稿之一 电视新闻写作基础与拍摄技巧-

电视新闻写作基础与拍摄技巧 什么是新闻

1、新闻的定义(大约有两类)

一类是不成文的新闻定义(19世纪70年代,美国《纽约太阳报》编辑部主任约翰.博加特(John B.Bgart)在1882年不经意间对一个青年记者说的一句话,“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3个”W”:女人、金钱、坏事)(猎奇)

另一类,学者界有四种,我们目前说得较多的是“认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新闻就是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信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宁树藩教授)。

“新近”是指新闻的时效,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变化或潜在的变化,是构成新闻事件的重要因素;新闻是“易碎品”,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旧闻,因此,新闻必须及时,特别是在当今新媒体(互联网、),新闻的时间用语“昨天”等,已被“今晨、今天上午、今天晚上、刚刚发生”等所代替,而广播电视的现场卫星同步直播(卫星连线)、3G时代、电话连线等,更是赋予了新闻实效新的涵义。比如“现在看到、正在进行等(例如今年“5.6”特大风雹暴雨灾害央视和重视的直播。播放视频资料)“事实”就是新闻的真实性。

2、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多种需要的功能。(对新闻价值有“素质说”、“标准说”、“效果说”和“功能说”),有了新闻价值才有报道价值,传播价值。

“新近发生的事实”不一定都具有新闻价值。如每天上班、吃饭、睡觉等琐事,是新近发生的事实,但没有新闻价值。

新闻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四种需要:

知晓需要 :满足知晓需要是判断新闻价值的首要依据。

认识需要 :是受众评判新闻价值的另一标准。新闻是生活中的百科全书,如科学上的新发现。

教育需要 :受众从新闻中理解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同时还希望从中受到教育,获得鼓舞,引起警醒。如先进人物、不良社会风气等

审美需要:美丽的自然景物、优秀的文化艺术,生活中的逸闻趣事等。新闻价值的要素:真实性、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3、新闻和信息的区别

信息和新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他们都是客观事物的情况、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及其在人脑中的反应。信息并非全都能构成新闻,有的只是一般常识。比如说我告诉你一个信息:普顺镇政府大院有一颗百年黄桷树,不是新闻;如果说这棵黄桷树长虫或倒了就有新闻价值了。

新闻除了事实,必须有新意。(新情况、新经验、新事物、新动态、新人物等)如:《地球三分钟 净增500人》

二、电视新闻写作

(一)什么是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所谓电视新闻,就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具体地讲,它是通过电视摄像、记者采访、镜头设计、拍摄、剪辑。写解说词、配音这几个程序来完成。

(二)、电视新闻的特点:

1、传播迅速。虽然它没有网络、报纸、广播等制作简便,但电视的传播速度同样惊人尤其是现在的卫星直播、连线,3G同步直播,有着报纸网络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今年的“5.6风灾”重庆台和中央台的卫星直播报道。

2、声画结合,形象直观。图、声、字是电视传播的三大元素。图像与文字作用于眼睛,语言、音乐、音响则首先作用于耳朵。在多数情况下,电视的这种立体作用效果,易为人们接受。

3、篇幅短小,传播内容丰富。电视具有最宽宏的度量,它兼容天下事,凡涉及人类应该了解而尚未知晓之事,一概纳之无误

4、线性流程,时效性强。电视传播拥有与时间同一的流逝特征,它也是顺时序的“一次过”,缺乏贮藏性和复显性,它“过时不候”,无法返回。电视新闻语言(镜头语言和解说词)的特征: 感性:通俗质朴、爽口悦耳、形象生动

经济报道、成果报道, 大量数字的表达相当繁复,这些都很难在画面中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就要借助解说词,如在《某学院出新招 刷卡节水好》片子中,写到“到目前为止,每年学校用水由原来的102900吨下降至2300吨,节约十万余吨水。”我们续写成“十万吨水相当于每天把水龙头开到最大流两个小时。”这样写就会变的形象起来; 再如形容铜梁养鸭多:“一只一只依次排队,可以排到北京城” 理性:真实准确,凝炼概括、提高升华

(三)、电视新闻的分类:

由简到繁可分为:字幕、口播、电话连线、影像

1、按报道体裁可分为:消息报道(短消息:1分30秒以内、长消息1分30秒至4分钟以内)、系列报道、连续报道、专题报道、直播报道、新闻评论等。新闻特写、2、按性质不同分:突发新闻和预知新闻独家新闻和共有新闻 硬新闻和软新闻

3、按题材不同分: 时政新闻 社会新闻经济新闻 文体新闻

4、按报道的内容分:事件消息、动态消息、经验消息、综合消息等。

(四)、电视新闻的结构:通常分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几部分。有时,还包括背景材料,有时还有尾导语(简单的述评)标题:标题是整条新闻的眼睛,是对新闻内涵的概括和浓缩。题好一半文,电视新闻的标题要力求简练、准确、生动,起到提示新闻主题的作用。标题不同,报道角度也不同。标题取大了有无病呻吟之嫌,让人反感。取偏了会导致文不对题,观众看完新闻之后会有种上当的感觉。标题过于平淡(如用一般会议名称做新闻标题),很难引起观众的注意。标题太夸张又有失新闻的真实与客观。

导语:是新闻的先导,当然位于最开头。用最少的语言传达尽可能丰富的信息,要求有实质内容,不要空洞无物。因此,要尽量将最有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进导语。

主体:主体是新闻的主干。总的要求:与导语相辅相成,内容充实,材料典型,层次清楚,手法灵活,富有新意。

结尾:特指能够深化新闻主题的最后一部分。根据新闻内容或报道角度的不同,消息结尾的写法多种多样。大体分为:评论式、总结式、启发式、展望式、引用式、背景式、数字式、补充式等形式。

背景:背景是指对新闻事件产生的相关条件和有关知识、政策法规等所作的必要的交代和介绍。目的是帮助观众理解新闻内容或延伸思路,深化主题,再或者是为了丰富内容,增加趣味。

背景的写作必须紧扣主题,言简意赅,有滋有味。特别强调一点,新闻写作时常常要用到一些资料,它通常是背景材料的一种,运用恰当,会为新闻增色,增加报道深度。但记者一定要咀嚼材料,吃透精神,融会贯通。切忌照搬照抄,滥用材料。

(五)、电视新闻的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后来增加了一个要素:如何(HOW),用英文字头简称“5W1H”,被人们称为新闻六要素。过去强调前面的五要素,一个都不能少。现在更为灵活了。有时,电视新闻报道中可以省略某些要素。比如一般性会议报道,不用写在哪里(几楼、几会议室等)开会。

(六)、把握新闻采写的特点:记住五句话。

1、敏于捕捉:新闻工作者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要注意观察,善于发现。要增强新闻的敏感性,才能发现并抓住身边的好新闻。获取新闻的途径很多,报纸、电视、网络、会议、简报等。要当“两广总督”,广泛接触社会,广交各界朋友,以增加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要有政治敏锐性、新闻敏感性、工作责任心,不要眼睁睁看着好新闻从你身边溜走。

例:有时手里没有摄像机,或电池用完等情况,不要忘了眼睛就是最好的摄像机,写成口播新闻也可报出来。要苦练基本功,养成善于学习、长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要善于领会领导意图,认真倾听群众意见,由表及里,顺藤摸瓜,找出新闻背后的新闻,用好用尽手里的新闻线索。

2、勤于采访:新闻是采访得来的,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不要把眼睛仅仅盯在会议室,要走到群众中去,走进生活中去,走进实际工作中去,找出鲜活的东西来。要找准采访对象,讲究采访技巧,用眼看、用心听、用手记。采访到位,新闻就成功了一半。

例:有位新闻同行曾发过这样感慨:坐在家头、捏着烟头、皱着眉头,思考了两个钟头,稿子还没开头。这是许多记者的体会,同时说明了新闻采访的重要性。

3、精于构思:确立新闻主题、巧选报道角度、体现匠心独运。例:经常我们单位有位记者跑会议或领导调研活动的新闻,回来我问他收获如何?他说没什么“名堂”,他们在“吹牛”耍,当让也就没有什么写的,成了十足的穷记者。还有一次是2008年柚子成熟季节,我安排记者到黄沙和永平采访垫江白柚的收成和销售情况,结果记者联系后很快给我回话,对不起,主任,永平的蜜柚卖完了,只有黄沙没卖完,新闻没法做了。我告诉他,换个角度,一边卖完了一边卖不掉,不就是新闻吗?后来我带领记者分别去永平黄沙采访了一组新闻调查《垫江白柚闯市场》深度报道,这组节目还在当年的创优节目中荣获重庆新闻奖三等奖。因此,记者在采访中为什么要先入为主,我们可不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呢?

4疾于运笔:采访结束,迅速成篇,又快又好。一是报道时效性的需要。二是既能写出真实感受,又不至于忘掉重要的信息。

5、把握细节:拍摄时不要放过细节,撰稿时也要处理好细节。新闻的亮点往往需要用细节来刻画。现代新闻报道提倡: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细节人物化。要能抓住细节,写出人情味来。做到语言生动活泼,故事扣人心弦。例:我想,观众可能跟我一样,也想看看这些东西吧?

(七)、电视新闻写作技巧

第一、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1、用事实说话,经得起推敲。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客观是新闻的原则。让观点从报道中自然流露,而不是“指点”出来。这里讲的真实客观是相当的,绝对的真实客观无法做到。例:不说绝对的话,不讲过头的话。如:有人用“一尘不染”来形容地面干净,显然就言过其实了。

2、精选事实,以小见大。在纷繁的事件中精选出最有价值的事实(未必就是大事)。有时,一滴水也能映出太阳的光辉。

3、正反并举,对比衬托。这是一个原则,也是一种手法。将今昔、正反不同的事实组织在一起形成对比,让人一目了然。例:

4、集点成面,点面结合。这既是写作原则,也是表现技巧。选取一个“点”,把这说细、说透,具体客观。再结合到面上去深化主题。这是一种被普遍采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对综合性、经验性的新闻报道比较适用。

5、目击实录,再现场景。这是电视新闻报道中最常采用的手法之一,也最能体现“用事实说话”的原则。好处有三,一是采用第一人称讲述,是记者或被采访者的现身说法。内容是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因此真实可信。大家可能还记得08年5.12地震灾害发生后,央视记者张泉灵在映秀等灾害现场所做的几个感人肺腑的报道。二是事件在“现在进行时态”中展开,因此时效性较强。三是形象生动,现场感强,能吸引观众眼球。

6、言简意赅,画龙点睛。这主要是针对新闻中的议论而言的。值得注意的是,议论必须是从新闻事实中自然而然引发出来的,而不是硬塞进去的。

7、适时引语,借口说话。发挥电视的优势,把自己想说的话,借别人的嘴说出来。使报道更加客观,真实可性。引语必须准确,不得歪曲原话,不得断章取义。

第二、新闻要追求精练。要尽量把新闻写短,因为短才能快,而且容易让新闻信息饱满,这样才能留住观众。方法有四:

1、一事一报,笔无旁涉。文稿不蔓不枝,短小精悍;

2、提炼精华,巧取一隅(yu角落)。突出重点,发现亮点体现特点;

3、选材典型,举一反三。用典型的事例让报道变得生动。

4、以小见大,视角新颖。大题小做,生动具体,一叶知秋。

第三、新闻要有鲜活性。新鲜的东西好卖,没有谁爱看冷冰冰的面孔,也没有人喜欢呆板枯燥的报道,所以,新闻要讲故事。除了讲究事实新鲜、角度新颖而外,电视新闻还应追求生动活泼、形象直观。要学会用画面语言来表现,让报道显得更直观。要让观众如临其境。要把新闻事实放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下来考察它的新闻价值,从而提炼出富于时代气息的新闻主题。这是电视新闻写作的内功。

(八)、会议新闻报道应注意的问题。除了党代会、党委扩大会、人代会、政协委等高规格的会议报道,要注意会议的议题、议程等形式外,一般会议报道应淡化形式,注重内容。做到跳出会议报会议,有的甚至可以不提会议。只要把会议精神准确传达出来,能够深入进支做延伸性的报道当然更好。千万不要把会议新闻搞成新闻会议,观众不会买账的,一般观众谁会想看你在电视上开会,想看的人早就参加了会议。而我们作报道的目的是什么,是让更多不了解会议内容的人知晓。因此,我们宣传的目的又怎么能实现呢?

例:比如报道农业生产方面的会议,就可以跳出会议去写,再加上些反映农作物生长情况、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图像,就会使新闻更生动。

(九)、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忌讳: 一忌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二忌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三忌添枝加叶,夸大事实;

四忌关注表象,忽略本质;报道浮在上面,容易误导观众; 五忌材料堆砌,思路混乱;

六忌形式重于内容。在会议报道中最容易犯这个错误,把时间、地点、会议名称、参加人员说完就占了一半多的篇幅,真正该报道的内容却一笔带过了。要知道,会议精神及其延深的东西才是观众所关心的。(比如前几天我们有个记者报道妇女小额贷款宣传,观众关心关注的不是你怎么宣传,而是怎么贷、贷多少、利息、期限等)七忌抄总结、抄简报,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如:报道统计数据,经济指标等。只报综合排名第几,指标多高。对如何取得这一成绩的关键问题却只字未提。新闻报道不是ZF目标管理考核,既要注重结果,更要关注过程。报道的目的不仅要让大家了解令人鼓舞的成绩,还要让观众从创造辉煌业绩的过程中得到启示。

八忌声画两张皮。文字解说与画面根本不是同一回事,让人看着就别扭。(如:沙坪、新民都送过场镇路灯照亮民心的新闻,结果没有一个场镇亮灯的镜头,全是白天的灯,我们不知道是否真亮)

三、电视新闻摄像技巧

(一)摄像前的准备

1、技术准备(认识摄像机、焦距、光圈、快门、照度、景深、白平衡、像素、存储介质等,下午由技术部王远杰主任讲)

存储介质:磁带、光盘、硬盘、SD卡、P2卡(数字高清)等。当下以磁带运用最为广泛。DV的像素不一定越多越好。一般40多万像素就可以达到普通电视的分辨率(720×576=414720)的有效像素了。

2、采访设备准备:摄像机、录像带(或光盘,硬盘摄像机要腾出存储空间)、电池、话筒及连线、采访本、笔;检查相关设备是否正常,如摄像机是否调整到4:3的画面(电视台播出不用16:9宽屏)

(二)、摄像中的艺术实践

1、拍摄用光的选择:

光的照度:要合理控制光线强度。前面已经介绍,不再赘述。

光的方向:顺光、侧顺光、逆光、侧逆光、顶光、仰射光、平行光等。光的不用方向,将对画面层次、色调、色彩产生影响。对新闻摄像而言,多用顺光或侧顺光,少用侧逆光,尽量不用逆光。其它的光源,实际工作中,通常由不得记者选择。

2、拍摄角度的选择:平视、侧视、俯视、仰视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视角方位构成不同的人、物造型。会议新闻多用平行视角,结合部分侧视(如拍会议受场地限制时)角度来完成。拍摄角度往往是由拍摄位置决定的,因此,拍摄新闻就有个站位、抢位的问题。比如:拍摄领导慰问走访,记者应抢在前面,才能拍到正面图像。

3、拍摄景别的选择:

远景:视野开阔,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场景;

全景:显示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能较好地反映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会议新闻的第一个镜头和最后一个镜头常常用到。)

中景:人物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画面。能反映出人与物总体特征的局部;(会议新闻也常用到。)

近景:显示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画面。反映人物精神面貌、内心情感或物体较为细节的部分。如:会议新闻拍摄领导。

特写: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物体细部的画面。排除一切多余形象,突出人物表情或物体部特征。最能反映细节,强调内容的景别。如:握手(领导与群众的手,招商签约的握手)、激动的表情等。特写运用要有目的,不要滥用。

4、构图:按形态分:静态构图(如树林)、动态构图(如运动场)。按线形结构分:水平线构图(如教学楼)、垂直线构图(如高楼)、斜线构图(如街道)、曲线构图(如河流)、黄金分割式构图(如播音员出口导)、九宫格构图(右上方的交差点最为理想)、圆型构图(如广场跑道)、对称与非对称构图。

构图原则:保持摄像机的平衡、突出被拍摄主体、注意多个主体联系、排除干扰信息、画面整洁流畅。构图要点:立意要“准”(让镜头“说话”)、画面要“精”(力戒杂乱无章)、主体要“明”(处理好主体与陪体及环境的关系,比如领导调研。)、图像要“美”(艺术表现力)。

5、镜头长度:新闻镜头以5到6秒为宜。起幅、落幅至少1秒按下记录按钮后,心中开始数数,估计时间到再按一下停止拍摄。关机前的最后一个镜头可以稍微长些。

6、拍摄的方法:固定拍摄、移动拍摄(推、拉、摇、移、甩)。移动拍摄时(主要指摇摄)要把握好起幅与落幅。长度一般以2至3秒为佳,便于后期剪辑。

(三)、新闻摄像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稳定压倒一切,忌讳图像晃动。多拍固定镜头,少拍移动镜头。做到平、稳、准、匀的方法:一是拍摄时尽量摒住呼吸,控制好机器;二是尽量靠近被摄对象进行拍摄;三是选择好站位,摇移拍摄有讲究。忌讳无目的地使用推、拉、摇、移镜头。

2、摄像机的设置:画面比例要调到4:3;不能用16:9,否则电视台无法使用,影响播出。

3、尽量避免逆光镜头出现。可以通过调整拍摄角度来减少逆光发生,迫不得已时可启用摄像机的增溢功能。

4、学会运用不同景别、不同角度拍摄,丰富镜头的表现力,让新闻的图像更好看。横摇镜头最好不要超过180度,否则将给人晕厥的感觉。初学者容易犯该毛病。初学者画面要按1:5的比例拍摄。

5、合理选择拍摄内容,为新闻主题服务。拍摄什么图像要做到心中有数,切不可乱拍一通,浪费自己的磁带,也浪费别人的表情,更耽误制作的时间。尽量避开有干扰信息的内容。

如:报道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拍摄清洁工人清扫街道时,刚扫过的干净路面上还留有 “办证号码”清晰的字样。这显然不应该出现在画面中。比如,被采访者说今年庄稼长势良好,背景画面却正好相反。诸如此类的情况应当避免。

6、合理运用同期声,包括现场同期录音和现场采访,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如文艺晚会、演讲比赛、运动会、突发事件现场等,只要运用得当,往往能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7、会议新闻拍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A、领导图像拍摄尽量用正面镜头(除非场地限制)。按照一般的惯例,同级媒体拍同级别领导及上级领导才使用近景(大家通常说的“特写”),同级别以下领导及参会人员一般用中景或接近于近景(二到三个人出现在画面中)。

B、镜头讲究对称性。主席台一组、参会人员一组,或检查方一组,迎检方一组。拍摄顺序一般从大景别(全景)到小景别(近景)、从主席台到参会席、从主要领导到其他领导;

C、抓紧在前十分钟拍摄完所需镜头(参会人员整体精神状态较好),余下的时间做笔记,补拍领导讲话或与会者发言的镜头。有时会场人不多,坐得不集中,可在会前提醒主持人调整坐位,便于拍摄。

8、摄像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好,检查电池是否有电、磁带是否装好。有时,为抢镜头,要提前开机。比如在下车之前就开机。

9、记者要练就一身“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硬功夫。强化抓拍意识,不放过稍纵即逝的镜头(如爆破作业)。既要动手拍,更要用心想。同时还要注意人、机安全,防摔跤,防碰撞,防意外。

四、上送新闻稿到DJTV应注意的问题

1、要考虑媒体的视角。对同一件事情,媒体不同,报道角度也有区别,我们在写上送稿时,应考虑到媒体的不同视角。如乡镇、部门送县电视台;县级台送重庆台;重庆台送中央台。

从标题上看到内容都要讲究。就能看出两级媒体对同一新闻事实的报道角度各有不同。

2、为方便联系,上送新闻的稿件上要注明来稿单位、通讯员姓名、联系方式、撰稿日期、磁带编号,以便于工作衔接。

3、除了自采稿件上送外,可以采取推荐选题上送,待双方沟通之后进行联合采访报道。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4、送新闻到DJTV的流程:

拍摄撰稿完毕,先将文稿传到新闻编辑邮箱85659266@163.com,再将画面的磁带或光盘送到电视台新闻部。我们有专人接待,登记。为了方便广大通讯员,我们将在本台非编系统为通讯员建立专门账户采集素材。记住:传稿子一定要送画面,否则编辑白忙活,如前次垫江四中的一位通讯员为我们传了一条交通事故的稿子,编辑发现可用就改了出来,结果一联系,没送画面来,只好去掉。

5、通讯员管理:培训会后,建议每个乡镇或部门相对固定人员负责电视新闻宣传联络,希望我们加强合作,力争在2010年,各单位在电视台的宣传有更大的突破。谢谢大家!

第二篇:新闻写作培训,新闻写作培训与技巧。

新闻写作培训

培训老师:艾老师

新闻写作是一门学科,只有深度了解、具体实践了,才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其丰富、深远的内涵。

图片、标题(字大、位置最高)的内容即是本报纸最显眼的内容。报头、报眼:其新闻价值最高、最大,即头版头条。

标题:一篇新闻的报道,其标题相当重要。标题应保持在14字以内,少数情况采用更长标题、但不宜超过20字。如公司小报中有一则新闻报道的标题:公司荣获2008~2009乌鲁木齐科技进步奖。通看全文,其实还有一项更为重要的信息没在标题中体现,即科技进步一等奖,可把2008~2009这几个不是关键的字替换掉(标题不宜过长),即写成:公司荣获乌鲁木齐科技进步一等奖。一等奖更能、更容易抓住读者的眼球,远比读者关注的哪个(时间)更具价值与新闻性,而这个时间可在文中轻盈带过。①、标题应具有如下特点:能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看书看皮、看文看题),要将标题浓缩到最简洁、明了。其基本要素应把握:准确、鲜明、简洁(深度)吸引人。②、内容应突出,如什么项目、谁负责、取得了什么成绩、怎么取得的?要让大家关心的东西突出来,开门见山、直接拿出来让大家看到。要把醒目的东西写出来,如:******(什么)项目是国内目前最大的„„(什么),要直接在标题中突出来。如比较好的标题,能够抓住关键词:动漫产业,体验高科技带来的快乐!其中关键词动漫产业,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动漫是目前刚兴起的一种科技产业,一下子就将读者的兴趣调了起来。

导语:要与标题吻合。导语应保持在100字以内。标准三步曲:标题、导语、过程(怎么干出来的、即内容)。导语又叫引题,即是对标题的进一步阐述、补充与过度。引题的内容一定要把专业的东西去除掉,因为大众读者并不熟悉各类专业的东西。如果写上那些专业的让人看不懂的东西会使文生涩难于发表(新闻与其它素材的文章有明显的区别)。导语体现了所写新闻的价值与意义。

内容:内容要有针对性、规范化,针对读者(他所关注的,他关注什么)来写。抓住5要素(5W)写具体内容。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果。另外消息要求时间一定要具体(消息必须明确时间的具体性)。

要把握好信息与新闻的重大区别,要区分开消息、通讯与新闻的区别。消息、通讯是新闻的横截面、它的特点快而短,它甚至可以是一句话,如:在刚结束的花样滑冰项目上,我国选手谁、谁获得了该项目的冠军(没了)!它只是描述一个事件或刚发生的什么事情,并不铺开来写,只是个报道。而新闻则需要描写谁,通过什么样的努力,如何在落后的场面下奋勇直追,拿得了这枚金牌,完全可以

把5要素铺开来写。新闻着重写那些有价值的东西、报道那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多写细节,多描写。把事实摆出来、把具体事情、详情、具体人物写出来。

另外,内容一定要体现其价值性、其意义性以及其吸引人眼球的东西。突出特点、个性,捕捉不同的信息点。语言一定要简洁、明了,要精益求精,改了再改、斟酌再斟酌。一定要注意语法,多写、多练。如:三个不同(的、得、地)用法:形—名/的;形—动/地;动—形/得。跑得飞快!飞快地跑!飞快的火车!

内容特点要鲜明、特点突出。举例:每年自治区都要进行粮食征购,征购粮食是自治区粮食局的头等大事,每年都要做新闻采访及新闻发布会,这样16个地州就都得上交不同的新闻稿,这样不同地区就要不同的新闻题材。那每个地区都应找到自己的特点,要找到最能吸引人眼球的东西。首先上交的吐鲁番地区,因为吐鲁番地区气候和日照时间多,粮食成熟的早,它是第一个提前完成粮食征购的地区,特点就有了。而塔城地区也找到了自己的特点,即它是超额最多完成粮食征购的地区,为何能够做到超额那么多就成了新闻的要素。昌吉地区也找到了自己的特点,它们上交的都是一级品小麦,质量第一,这个第一就成了新闻的突出要素。阿克苏地区也找了自己的特点,它从不条白条完成全部兑现征粮用户的款项。„„,所有地区都基本找到了自己的征购特点,完成了新闻稿件,只有克州地区没找自己的特点,但通讯员一下子找到了克州未完成征购粮食任务的特点,它是独一一家未完成征购任务的地区,原因是因为该地区粮食用地少等特点,成了它突出的特点。

忌讳文不对题,不要堆积一大批形容词,如: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等等。结构一定有层次性,要有具体实例,要与大家的不同特殊事例。事例太多也不好,一定要有突出的东西,别写绝对数据、要用相对数据,绝对数据没有价值与意义,与相对数据则有借鉴性。如:××单位完成利润200万元,与外面同行相比也许200万元不是什么数据,但××单位与去年同期相比超额完成200%的利润则相当有价值性,并且会让读者联想到超额完成这么多,迫切想知道是怎么完成的,是谁来负责完成的等等。要突出靓点、细节描写。如这样一句话:我们常看到她忙的把带来的中药放进微波炉几天都忘了喝,但却“忙里偷闲”亲自购买补品去探望部门生病的员工。简短的描写,抓住了细节,突出了人物的先进性与特点。自己的身体有不适,需要中药调理,却老忘了顾上自己的事去忙别的事,体现了人物的先进性与突出性特点。另外,人物描写忌讳去揣摩人物的心理思想,要采用原话,以免遭拍须溜马之嫌,别夸大其词,要自然得体与事例相符。

2011年1月3日

第三篇:电视新闻拍摄与写作之二:电视文字稿写作的基本要求

电视新闻拍摄与写作之二:

电视文字稿写作的基本要求

1、要交待五要素(即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因)

2、主题要集中

主题要集中。(这个题是主题思想的题)即紧紧围绕导语所确立的主题思想或提出来的问题,来选择和运用材料,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有些材料很生动、很感人,但与主题无关,也有些材料,孤立的看很有意义,但表现主题不贴切,有牵强附会之嫌,这些都要舍得忍痛割爱。因为一条新闻只能表达一个主题,不能多主题,否则啥都想说,啥都没说展。这个道理看起来浅显,作起来并不容易,往往是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下面试举一例回乡创业,成为石泉县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记者xx、xx报道:

“外出打工不如回乡创业”。如今,石泉县的外出务工者当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石泉县自制定出台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有关政策以来,回乡创业,已成为该县县域经济发展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他叫周文松,今年38岁,石泉县黄荆坝村人。在外经历了10余年的漂泊闯荡后,2010年3月回到家乡,创办了一家以养鸡为主的家禽养殖厂。

和记者谈起在外务工的经历,周文松感慨万千。1992年,刚刚20出头的他,带着对繁华城市无尽的向往,和村里一伙年轻人来到广州打工。第一外出打工,让周文松体会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初次尝到了离乡背井的生活。在广州呆了四年,期间换过几个工作,都不尽如人意,周文松回到了家乡。

【周文松同期声:回来以后,2001年在汉中修高速公路,那是我自己包的,当时也没钱,问人家借了两万块钱,包了一段路修,挣了一点钱,又跑到汉中、通江、南郑县,修公路。】

几年下来,周文松慢慢有了积蓄,但天有不测风云,在一次施工中,他承包的路段发生了安全事故,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全赔了进去。周文松为此心灰意冷过一段时间,但是,他并没有一蹶不振。2007年,他看到村里不少人在煤矿上挣到了钱,于是,他又来到宁夏。

【周文松同期声:在煤矿上确实辛苦啊,白天晚上的干,晚上还要加班,早上天不亮又要起来。冬天又冷得很,实在是太辛苦了,不想干了,晚上睡不着,没得被子盖,架火炉子,烤火窖,所以就想到回来创业。】

虽然尝尽了酸甜苦辣,但在宁夏,周文松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由此也产生了回到家乡创业的念头。2010年,在回家过春节时,周文松看到了县上制定出台的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更加坚定了他要在家乡干一番事业的想法。过完春节,他立即到上海、西安等地都考察,结合家乡实际,周文松决定搞家禽养殖。

在厂子筹建过程中,县创业就业局始终跟踪服务,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简化审批程序及手续办理,并与县畜牧中心联系,得到技术上的支持。

【周文松同期声:我这个场地是县畜牧中心给我设计的,镇上也非常支持,包括征地、办手续,人家都来了,镇上也给我扶持了一些,创业就业服务局现在正在给我筹划,准备贷40万块钱无息贷款,用两年。】

不到半年时间,总投资300万元、占地6亩的家禽养殖厂办起来了,年生产蛋鸡4万只,土鸡1万只,鸡苗10万只。养殖厂还雇用了当地村民15人。今年元月份,养殖厂已经实现了盈利,每月收入在10万元以上。

【周文松同期声:我现在搞这个企业弄到就出去不了了,就安心在家里面搞,也不想出去了,现在村里打工的过年回来都来咨询我,问我赚不赚钱,我说还可以,他们也准备陆

陆续续想搞这个养殖业。】

自2008年以来,石泉县累计实现农民工回乡创业1016人,创办企业45个,通过回乡创业带动就业6000余人,创生产总值两亿元以上。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示范县和全省农民工创业示范县。

今年,石泉县将进一步加大回乡创业奖励扶持力度,以创业带就业,为广大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机会。

【石泉县创业就业服务局局长蔡又林同期声:我们第一个就是进一步加大创业资金的扶持力度,贷款金额由过去的五万我们准备提高到十万,第二启动劳动密集型企业贷款,第三个就是进一步优化创业的项目,推荐给广大勇于创业的人员,第四个就是准备在杨柳新区和后柳水乡启动创业孵化园项目,用这个孵化园来带动一批项目,带动一批创业人员。】(编辑评注:此稿的主要问题就是主题分散。既有“周文松在外历尽千辛返乡创业的主题,又有创业就业服务局扶持返乡创业的主题,结果两个主题都没表达透。如果以“返乡创业成为经济发展生力军”为主题的话,着眼点就在“生力军”上。可采取以点到面的方法,选择一个返乡创业村典型,由此展开到整个面上,再落到全县被授予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示范县”和“全省农民工创业示范县上。

如果以县上引导扶持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话,也可采取以点到面的方法表述:如主持人在一家政府扶持发展的返乡创办的企业前出镜:观众朋友,我身后的这家xx厂,就是由返乡农民工xx在xxx引导扶持下创办的。目前年产值可达xx万元。

然后简要交代扶持创办经历。引深到面上后,就要重点交代:石泉县在什么情况下,确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制定了哪些优惠政策?这些优政策反响如何?(可适当穿插采访同期声)

最后交代通过这些优惠政策和项目扶持,在全县促进了多少农民工返乡创业?办了多少企业,产值多少?再附以蔡又林的那段同期声引深。

(最后编辑只好以“周文松返乡创业开拓致富路”为题,来报道这一个人创业事迹)另外新闻主题不仅要集中,还要站高望远。如何提高上级新闻单位对你拍摄撰写的新闻,或者上报信息的采用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站高望远。新闻界有一句行话,说:“寻找新闻要用儿童的眼光,看什么都新奇;选择新闻要用老翁的大脑,周密思考。”这实际上是感性到理性升华的过程。也就是说获取新闻要有儿童般的敏感,如果没有这个敏感,你就捕捉不到新闻。但是有了这个敏感,不见得能写出被媒体采用的、有价值的新闻,这就需要用老翁的大脑去思考、升华新闻内涵。怎么思考呢?站高望远。比方说,你给县电视台、网站投稿,就要站在全县的高度,看这条新闻内涵对全县的这项工作有没有指导性、针对性。(如时下不少通信员爱写单位领导XX、乡镇领导XX参加了谋某会议,谋某工作,实际上还是站在乡镇的高度看新闻)你给市以上媒体投稿也是如此,就要站在相应的高度看问题。

例如记者前些年采拍了怎样一条新闻:“家电下乡惠及农村千家万户”,导语:我国13亿人口,8亿农民,为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危机,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国家采取了“家电下乡、财政补贴”措施,这项政策实施情况怎样?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然后记者通过现场采访,交代农民在明威等几家电器商家积极购买电器情况,包括购机农户的采访同期声;店家销售情况的同期声;财政部门同志关于财政补贴情况的同期声。最后落到“据国家测算,启动家电下乡四年来,可累计拉动消费9200亿元,相当于20%左右的出口能力,城乡家电普及率差距将从目前的近20年缩小到10年”。从而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应对经济危机决策的正确性和

积极的社会效果。这条新闻站得高,看得远,首尾呼应,主题丰满,作为县级电视台记者能够做到这样,难能可贵!

3、逻辑要顺当

大家知道新闻和任何文章一样,有纲有目,总的中心思想就是纲,说明中心思想的一个个具体事实就是目。具体事实要排列得当,就像剥笋子一样,一层一层的阐发主题,这就叫结构严谨,逻辑顺当、层次分明。就新闻而论,一般来说,导语常常点明了主题思想,正文(主体部分)就要根据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提出的问题层层安排新闻素材,要依据读者、听众、观众的思维逻辑一步一步回答他们可能产生的疑问。过去有一种说法,把导语比作龙头,龙头一舞,带动全身都动;把主体比作猪肚,意思是说装的东西多;把结尾比作凤尾,意思是要漂亮好看,引人回味。由此可见,主题是从事实中提炼出来的,反过来又需要用事实来证明它。因此主体部分必须要求具体充实,需用很多事实来证明它,作为通信员来讲,主体部分事实越多越好,这样编辑还有选择的余地。有些新闻稿,主体部分往往是导语的简单重复,结尾又落在了导语的要素上,显得十分干瘪,使编辑很为难,扔了吧,题材又好,不扔吧又缺乏主体事实,用不成。

例如2004年我们收到这样一篇广播稿,题目是“养蚕女状元刘元兰”

导语是这样写的:“池河镇力建村四组妇女刘元兰咬定蚕桑不放松,从2000年开始,每年养蚕30张种左右,仅此一项,三年收入五万元,被群众誉为养蚕女状元。”

记得当时几年我国蚕茧丝绸市场低迷,价格走低,各地农民纷纷挖桑,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新闻报道的逻辑,就应该围绕导语提出的中心思想,主体部分回答她为什么在这种形势下还能咬定蚕桑不放松,年养蚕30张种,成为群众公认的“养蚕女状元”。比方说她通过改良品种桑,提高亩桑产叶量,使亩桑养蚕达到四张种,收入达2000元以上,几乎高于江浙一带的先进水平;比方说她采用先进养蚕技术,推广方格簇,使蚕茧售出价格比一般的高;再比方说她年养蚕30张种及收入在池河镇名列第一,在全县也名列前三位,等等、等等,由此来证明她是养蚕女状元。

可惜这篇新闻没有做到这一点,导语过后出了主人公一段同期声,还基本上切题,接下来写了这么一段:“近几年来,力建村每年养蚕都在1000张以上,年产茧七万斤左右,人均收入70多元,仅养蚕一项,就占全村人均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力建村也成为池河镇的养蚕大村。”很显然这段材料虽然很好,但与主题不符,通俗的讲就是逻辑不通“膝盖上钉掌,离了蹄(题)”

那么怎样才算逻辑顺当呢?新华社曾发过这样一条消息,导语是:“北京天安851超级营养液今天正式通过中华医学会新产品鉴定。”

听到这里你一定会问:这种营养液是用什么原料做成的?含有什么成分?有没有激素哟!

结果记者就按照读者、听众的逻辑思维,在主体第一段写道:“这种超级营养液以大豆等10余种物质作原料,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将天然植物蛋白转变成不含胆固醇的动物蛋白,含20多种对人体无害的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等。”

听到这里你也许又会问:既然是营养液,对人体有啥好处呢?

主体的第二段这样写道:“鉴定表明,北京天安851超级营养液进入人体后,能全面调节人体免疫反应、内分泌系统和神经发育,并在24至48小时开始显示效果。”听到这里你也许还会问:说的那么好,到底有人喝过没有?

主体部分的第三段又作了回答:“经中国科学院肿瘤医院、解放军307医院、国家体委训练司等单位的临床试验,证明这种营养液具有安眠、增进食欲、预防感冒的作用,对癌症有明显的抑制和缓解作用,能明显改善运动员的体力。”

听到这里,你会说:哦,是这样的,哎,这超级营养液是谁研究的呢?

这你就放心,这不仅是你要问的问题,也是新闻五要素之一,它必须要交待。因此主体的第四段写道:“北京天安851超级营养液是由民办的北京天安高效技术研究所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开发研制的。”

听到这里你心里也许还在想:这么好的超级营养液,不晓得价格咋样?

对不起,那是广告的范畴,新闻只能到此为止了!从以上这条新闻看,你在写新闻主体的时候,安排材料一定要符合逻辑和人们接收信息的思维习惯,或者叫做思维定势。段与段之间要有内在的连贯,不能东扯葫芦西扯瓜。

©2011 Baidu

第四篇: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写作培训讲稿

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写作培训

高淳区实小二园 许爱琴

各位领导老师们,上午好!

非常有幸能到桠溪幼儿园来和大家共同学习、探讨、交流!今天我将结合本次市、区优秀教育叙事、教育案例的评选和大家共同学习。本次评选征文内容是本案例、叙事评比以学校课程建设为主题,涉及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开发等。此外,还包括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实践及探索。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游戏化课题共建项目《利用慢城资源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我们可以把案例、叙事评比、游戏共建项目材料积累、还有园本主题活动的开发三者结合做工作,省时省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育叙事和教育案例的撰写上教师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将两种体再混淆。例:ZLM 其实我们只要把教育叙事和案例的格式、特征弄清,写作对我们老师并不是一件难事。

一、教育叙事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

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 叙” 就是叙述,“ 事” 就是故事。

教育叙事其实是一种叙事化的教育反思。

对一线教师来说,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你所经历的教育实践、行为,所经历、所看、所听、所思的事件有很多,写作的素材有好多,平常的教育笔记、观察记录等等稍作修改就是一篇很好的叙事。

(二)教育叙事的5个特点

1、真实性:叙述的是来自己教育实践中已经发生过的教育事件,是真实可信的教育故事,不是虚构的事件。

2、人物性:叙述者既是说故事的人,也是他们自己故事里或别人故事中的角色。

3、情节性: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特别的冲突、问题。叙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

4、可读性:阅读者可故事情节中看到教育影像。叙述要具体、生动,讲究文笔的清新优美。1 不应该是对活动的笼统描述,也不是抽象化、概括化说明,应具体。

5、感悟性:叙述作者的体验或感受。

(三)教育叙事的基本框架

1、问题产生的背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但不必须面面俱到,关键在于说明故事发生有何特别原因和条件。

2、问题发生的情境:必须有一个鲜明问题或矛盾以及问题产生的具体情境。可以对实际情节进行选择,凸现焦点。要有生动的细节的描写。描写一般采取叙议结合,即描叙+分析,描叙夹分析。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要尽可能地”描写”教师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常常用:

“我想„„”、“我当时想„„”、”事后想起来„„”、“我估计„„”、“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等等句子。

3、问题解决结果或效果的描述。

4、主要内容结构:背景、问题、细节、结果。

二、教育教学案例(及课例)

(一)什么是教育教学案例

教育教学案例是对包含有解决某些疑难问题,某些原理、方法、策略运用的教育教学情境故事的描述,故事中渗透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展现在教育教学理论、方法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和教师教学行为发生的变化,体现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实践性经验,体现了教师的创造力,搭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光看这段文字,可能大家还不能理解什么是教育案例,我将结合几篇范例解释,大家会感到接地气一些。

(二)教学案例的分类和构成

教育教学案例一般由背景、案例事件、案例分析与启示、案例问题几部分构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分类。如按园本研究内容分有:

1、培训案例

2、课堂教学案例

3、幼儿园教育案例

4、园本教研活动案例

5、园本管理案例

6、园本课程开发案例

还包括区域校本研究案例,一线教师写的较多的或者写起来相对得心应手的应该是哪些? 接下来,我将以课堂教学案例为例与大家谈谈教育案例的撰写。出示案例

(三)撰写案例基本步骤

①了解教学背景;例如,《毛毛虫变蝴蝶》的案例中,此教学活动就是区音乐基地活动中开展的一节教学活动

②观察教学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步骤,每一个环节实施的想法、理念等等 ③课后访谈调查;教学活动后听听同行或听课老师的建议,或者是小朋友的表现等等 ④资料整理分析; ⑤整理撰写初稿。

(四)好案例的基本标准(在评选优秀教育叙事、教育案例的时候评审组都会提供一些评审的标准)

①有鲜明的案例主题。②有清晰的案例背景。③有典型生动的案例事件。

④有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案例分析和启示。⑤具有值得研究的案例问题。

(五)教学案例文本的表达形式

“条列式案例”表达规范,易于写作,其结构主要根据教学案例基本要素的顺序展开,其文本形式为:

导 言 背 景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分析)自我反思 结 束 语 背景的撰写

交代事件发生有关情况,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

– 一堂课的教学案例,就必须有说明这堂课的背景:

• “公开课”还是“家常课”

• 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

– 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如:设计或者开展这节教学的原因

– 清晰准确地描述和分析教学目标;目标应符合相应的课程标准,体现《指南》《纲要》理念,关注对幼儿能力、情感意识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 教学设计思路及其依据,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等。

案例素材+点评+案例问题

几乎所有适宜的案例素材都可以采用,但必须有明确的主题,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浓缩性特征,并提出可供思考和讨论的案例问题。

案例素材可以是:叙事研究报告、教学实录(围绕主题剪裁的片段)、教学设计方案,也可以是报刊上的新闻、特写、报告文学等,甚至可以是上述素材的综合。

案例既可以是对若干事件、若干人物的多角度描述,也可以仅描述一个事件、一个人物。

三、教育叙事与教育案例的区别 • 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的共同点:

– 都是对典型教育教学事件的观察、记录和反思; – 都具有叙事和分析的成分;

– 都需要有事件的主题、背景、情节和对事件的理性反思。• 两者的主要区别

– 案例的结构必须包括:

• 事件背景+事件描述+事件分析+案例启示 – 事件分析:直接对事件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

– 案例启示:在基于事件本身又超越实践本身的基础上,作一些普遍意义上的理性反思;

– 当然事件分析与启示部分融合在一起写也可以。

– 案例的反思一定要全面深刻,更强调理性。• 叙事结构只需要:

– “事件(故事)背景+事件描述+扼要的理性反思”。– 叙事的反思可以更感性一些,甚至抒情化一些。• 两者的侧重点:

– 叙事更强调叙述,案例更强调分析。

– 把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故事记录下来就可以了。– 理性反思可以在文中直接表达,往往是即时而发,三言两语,可谓点睛之笔,也可在文末单独成段阐述,也可夹杂在行间,不需长篇大论。

– 案例在叙事的基础上必须进行理性的反思,案例只是基础和铺垫,对案例的分析才是重点,它除了对事件本身的直接评点外,还需要归纳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叙事更生活化,案例更研究化。

叙事研究一般只叙述一个故事。

• 案例研究可以对一个事件进行分析,也可以对同一主题的几个事件进行分析。• 案例分析中可以同时串联几个事件,然后进行同一主题的分析探究。• 案例写作形式可以:

– 事件1+分析+事件2+分析+综合分析;也事件1+事件2+分析。• 教育叙事对事件的记录强调形象生动的描述,需要场景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强调情节的生动、矛盾的冲突、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感的渲染,需要些文学功底的。

• 案例中对事件的记录可以生动描述,也可以采用白描手法,甚至用说明的形式,对教学片段的案例分析,采用教学实录的形式也未尝不可。

第五篇:《新理念、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学目标具体化》骨干培训讲稿江文仲 Word 文档

新理念、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学目标具体化

稿

大山镇中心校---

江文仲新理念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为什么要谈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呢? 两组预言 一组数据 一篇报道

1979年6月中方在考察中,见到美国学校重音体美,轻数理化,在课堂上,学生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挤眉弄眼,谈天说地,或翘二郎腿,或在教室里摇来晃去,如逛街一般。由此得出结论说:“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样预言,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并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美方在考察中,见到中国的学生在上课时端正坐好,早上七点就起床,去学校时边走边吃早点。中国学生有家庭作业,考试分数高是优秀学生。由此得出结论说:“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他们的成绩和任何一个国家比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过20年,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一组数据:

31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六十多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和近二百位知

识型的亿万富翁,而中国还没有一所学校培养出这样的人才。一篇报道:

2005年文汇报报道:一个月前美国科学院就如何使美国继续发展提出建议。出人意料的是建议中对特定学科领域只字未提,而是建议政府从现在起培养1万名好老师,在每个老师的职业生涯中再培养1000名好学生,这样美国就有救了。

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就签署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教育法案;新任总统奥巴马提出:

美国欲在21世纪保持其领导地位,就要自强,只有教育比别人强,竞争力才能比别人强,美国要通过创新,强化教育。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所谓专业是指必须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具有较高的专门知识和特殊技能,并按照一定标准开展活动,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专门性服务的职业。

一种职业能否被社会认可为一门专业需要

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

* 具有不可缺少的社会功能

* 具有完善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

* 具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和权威性组织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的基本准则:

1、教师接受社会的委托负责教育学生,照料他们的学习——认识学生的个别差异并做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理解学生的发展与学习的方法;公平对待学生;教师的使命不停留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2、教师了解学科内容与学科的教学方法——理解学科的知识是如何创造的、如何组织、如何同其他领域的知识整合的;能够运用专业知识把学科内容传递给学生;认识知识的多种途径。

3、教师负有管理学生的学习并做出建议的责任——探讨适于目标的多种方法;注意集体化情境中的个别化学习;鼓励学生的学习;定期评价学生的进步。

4、教师系统地反思自身的实践并从自身的经验中学到知识——验证自身的判断,不断选择;征求他人的建议以改进自身的实践;参与教育研究,丰富学识。

5、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同其他专家合作提高学校的教育效果;同家长合作推进教育工作;运用社区的资源与人才。

(核心是:爱心和责任)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1、教师应该有的知识结构

人员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教师任务科学探究和发现(创造知识)技术发明和应用(应用知识)教书育人(传承知识、培养人才)知识结构精深娴熟宽厚

宽厚的含义:清楚学科的发展和理论的来龙去脉,了解专业知识的产生过程,能够理解专业本身的一般和特殊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

教师要善于把知识的学习形态转化为知识的教育形态;能清楚的确定核心概念及在学科发展中的地位;清楚概念和理论所隐含的学科思想于科学价值,以及对于育人的意义。

2、教师应具有的能力

教育的伟大在于利用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培养出的人才要面对和解决现在,乃至未来出现的问题。所以教师的能力应该从两方面来认识,第一是从教能力,第二是育人能力。

会教学设计 设计师 大夫 2会上课

用心上课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清楚上课该讲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特别清楚不该讲什么

能够改变自己的力量只有内心的追求和期待的不同

3会研究

关于观念的转变

会说新名词就是观念的转变?应该转变哪些观念?已经转变了哪些?我是怎样落实到课堂上的。学生是否真的受益了。关于课程改革

改了什么?哪些是真的该改的,哪些是不应该改的?哪些是 真的应该改但不知道怎么改。哪些是新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哪些是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的原因还是其他问题。

关于素质教育

教师的素质也应该包括两部分,一是超越时代的基本素质如:正义感、责任感、强烈的爱国精神,爱学生、自我教育意识、自我控制能力。二是适应时代变化的时代性素质。如终生学习能力、信息化能力、研究性教学能力。

爱心

爱的传递

精湛的业务能力、平等、宽容、尊重、感激的情感是爱的前提。这种爱必须建立在深刻地认识、理解所从事工作地意义之上,是充分体现专业的魅力。

爱心

爱,不是无原则的偏袒。我们应该思索什么是真正的爱护。责任心

我们传承的不仅仅是前人的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生活的信念,处事的态度。

我们要对社会负责,要对每个学生的成长负责,要对每个家庭负责。所以每天我们不仅要在体力上付出很多,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思想上、情感上付出更多,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一)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现代教师的角色

(三)教师的专业标准介绍

1.教师理论的专业化水平与课程改革的需要存在较大的差距。多元智能

教育交往(对话)

2.教师知识的专业化水平受到挑战。

知识不够用

结构不合理

学科的发展和前沿知识不了解相邻学科知识懂得不多当代或当下文学现象的不明。

3.教师教学的专业能力面临尴尬的处境。

学习了新理念却不知道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僵化地追求和固守 某种“程式”,难以突破和超越能力结构片面发展,顾此失彼、重教学轻引导、重分析轻整合、重操作轻反思、重控制轻激发、重演绎轻随机、重表演轻互动研究、开发课程能力的不适应。4.教师的专业精神、操守受现实所压制。

评价

奖励

社会效益

个人发展

经济利益

地位 5.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不够强化。

被动应付

随波逐流

现代教师的角色:诊断者、学习指导者、思想与心理的辅导者、教育研究者、管理者、评价者与激励者、教育共同体的协调员、不断进取的人

诊断者——观察、访谈、测试、问卷调查、作品分析.学习指导者——发现学生问题、确定学习目标、指导学习和研究方法、回答问题(学科知识、学习心理知识、方法知识、以学为本的理念、指导方法)

辅导者——倾听,谈话,咨询(发展心理,品德心理,心理辅导技术)

研究者——课题研究,写作(研究方法知识,问题意识,写作能力)

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教学组织(管理知识,组织能力,威信)

评价者——出题、评定、反馈(测量知识、评价知识)协调者——家庭学校社会的沟通(资源意识、沟通意识、沟通方法、家庭教育指导)

学习者——教师应做真人。真人不是完人。真人就是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不断追求进步的人。他可以知识不丰但有学而不倦的求知精神,他可以行为有暇但却不断改造自己努力求善求美。教师不是把他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而是用他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养求真求善求美的人。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理由:第一,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体验学习、体验生命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首先是漫长性。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一个贯穿个人职业生涯的连续过程,在长期的与教育环境的互动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体验,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价值趋向、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满足自己不同层次的需求,从而表现出与教师职业相适应的教师角色行为。

其次是生长性。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累积和连续的特性,过去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是现在的立身之本,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在这种动态的过程中,教师的态度、价值、信念等经常会接受挑战和考验,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发展过程中保持活力,减少对教师工作的倦怠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教师不断体验生命的过程。

第二,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

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专业发展不能无视教师原有的经验,要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反思和实践,实现智能的重新建构。教师只有不断的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环境,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先进的教育理论也只有在教师个体与其自身具体实践情境和经验的研究结合起来的条件下,才能得到有效的运用。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反思型教师。

因此,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行动研究,现代教师学提供的大量案例说明,经验型教师正是通过不断的行动研究而较快地成长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反思型教师的。当前,在教师教育工作中全面倡导反思实践,开展反思能力的培训,对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意义是无限的。教师的自我反思

意义

内容

原则

方法

1、教师反思的意义 斯坦托姆说:“我们已经注意到,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经验的二十次重复;除非我们善于从经验中汲取教训,我们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是要善于接受同事 们和学生们的批评。这种批评意见与我们常听到的赞扬意见结合在一起,就能够使我们找到成为优秀教师的途径。” 优秀教师=经验+反思。

2、教师自我反思的内容 自身素质的反思

教学过程和效果的反思

教学反思的框架(内容维度)

学科知识维度:正确性,广度,深度,重难点

教学法维度: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氛围,教学语言,教学评价,教学效果

政治-社会维度:机会均等,公正,价值观,道德,社会心理 教师素质维度:长项,短项

其他维度:语言;学生思维与心理;学生发展 教学反思的框架(问题维度)是什么?(现象层面)

为什么?(原因或理据层面)对吗?(价值层面)

例如:课堂提问少数人——因为他们回答好,可做示范,效率高——正效:智力启迪和效率;问题:机会不够均等。

又例:圆桌,让不爱说话的坐前面——机会——有利于锻炼,但有心理威胁

3、教师自我反思的原则 对照标准反思(看镜子)坚持一分为二

努力探究根源(找为什么)寻求他人帮助(专家与同伴)

4、教师自我反思的方法

自我与他人(与学生座谈、与专家交流、自传)定性与定量(日记、心理测验法、口语报告法)课堂与作品(观看录象法、作品分析法)反思什么? A、反思你的教学策略:

(1)教学内容能否贴近学生经验,回归现实生活?

(2)教学设计是否考虑学生接受能力?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3)内容呈现是否生动有趣,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4)教学过程是否重视学生的全员参与?(5)教学手段是否过于单一枯燥?

(6)教学方式是否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或合作? B、反思自己的课堂驾驭效果、动态生成情况:(1)你有效地评价学生了吗?

(2)你收集到学生的哪些反馈信息?你处理了吗?

(3)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你的应变措施得当吗?你的教育机智发挥作用了吗?

(4)面对学生起伏不定的注意力状态,以及由此带来的课堂秩序问题,你的调控措施生效了吗?

(5)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时生成了哪些新问题?你将如何处理?有进一步研究探讨的必要吗?价值何在? C、(从学生层面)反思学生的课堂参与效果:(1)集中授课时,学生做到专心倾听了吗?(2)多元互动时,学生全员参与面如何?(3)学生数学学习的习惯、能力如何?

(4)一节课结束了,学生收益、目标达成怎样?

同时,还可以反思你的教育理念;反思你的教学研究等。反思题:

你在专业上的榜样是谁?描述其特点。

学校请了一位大学教授讲中国文化和哲学,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你会抱什么心态去?如果他讲的不很好,你又会抱什么心态? 你教的学生中有一位做题时经常出错,你打算如何帮助他? 你听了优秀教师的课或报告后,更多地是想学习、模仿还是思考、分析、批判?

如果让你一天坐着看5个小时的专业书,你会有什么感觉? 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但并不是任何反思都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自我反思是一个从发现教学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优秀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教学目标具体化

一、教学目标

(1)什么是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

二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相同之处表现在:

1、二者提出或制定的依据相同。无论是“教学目的”的提出还是“教学目标”的制定,都必须以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培养学生能力这个总目标。

2、二者对教学所起的作用相同。无论教学目的还是教学目标,都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对落实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不同之处表现在:

1、从制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依据看,教学目的的提出仅仅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除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之外,还要依据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提供的参照系和本地教学的实际水平。

2、从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所着眼的主体看,教学目的是对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着眼于教师的教;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描述的,是对教师的活动的一种期望,但其结果是否符合这种愿望,却难以预料和检测。教学目标则着眼学生学习的结果,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描述;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一种规定,是学生必须达到的要求,它不仅对教师实用,对学生也是必要的、适用的,是可测可量的。

3、从制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时所使用的动词看,对教学目的的描述一般采用“了解、领会、体会”等描述心理过程的内隐体验动词或“掌握、应用”等词语,而且比较抽象、笼统、模糊;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不易测量。而教学目标的描述 则多采用“说出、归纳、说明”等表述特定动作的外显行为动词,表义具体,深广度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可用课堂上的随机检测、配套的达标自测题、形成性练习题和单元检测题等,通过测试,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三、教学目标的陈述技术

尽管每一门课程标准的具体格式目前很难统一,但是不管哪门课程的具体目标的陈述方式应该是一致的,这种陈述方式主要与陈述技术有关,而与具体的课程内容没有多大关系。一般说来,课程目标的陈述应该注意下列这些方面的技术因素。

1.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方式

(1)结果性目标的方式,即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如“能在校园里找到医务室的位置”、“能在地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举例说明支持某一观点的证据或事实”、“说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音乐作品”等。

(2)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领域,如“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收藏自己喜欢的书籍资料”等。

2.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

⑴要素。一般认为,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①行为主体、②行为动词、③行为条件、④表现程度。如“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条件),学生(主体)能复述(行为动词)他人的主要观点(表现程度)”。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目标呈现方式都要包括这四个要素,有时,为了陈述简便,省略了行为主体或(和)行为条件,前提是以不会引起误解或多种解释为标准。

⑵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由于教学目标的检验是评价学生的结果有没有达到,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因此,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这与原先“教学目的”的陈述方式是不同的,以往我们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陈述要求的。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一是关于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如“可以带计算器”或“允许查词典”;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中,能……”;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10分钟内,能……”;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3)表现程度——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

课程内容标准所指向的表现程度通常是指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所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因此除了行为动词上体现程度的差异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表明所有学生的共同程度,如假设一道题目有五种解题方案,但作为面对全体学生的标准,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回答五种解题方案,那么就可以这样来陈述,“至少写三种解题方案”、“80%学生都能答出五种解题方案”等。

3.教学目标水平与行为动词

(1)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一是经历(感受)水平。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行为动词如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二是反应(认同)水平。包括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出相应的反应等。行为动词如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

三是领悟(内化)水平。包括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行为动词如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

(2)结果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①知识

一是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行为动词如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识别、再认等。

二是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行为动词如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区别、提供、把……转换、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

②技能

一是模仿水平。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行为动词如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二是独立操作水平。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

三是迁移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 同情境中的适用性等。行为动词如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等

案例: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矛与盾》、《郑人置履》

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这一文体了。

2.学习第一则寓言,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能说出第一则寓言大体意思、能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过去学过寓言故事,哪位同学还记得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寓言两则”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寓言两则。)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寓言,看看它们又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矛”和“盾”各指什么?(矛,古代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箭用。)

2.自由读短文,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然后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大概说出即可。)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l.先自己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同座讨论:每句话意思是什么?

2.交流。(学生说,师生评议)

教师应讲解以下有关知识,帮助理解:

(①“楚人有买盾与矛者”“者”用在句尾,意思是“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②“誉之曰”中“之”指盾。“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中的“之”字均可理解为“的”。③„物莫能陷也”“莫”是“没有什么……”意思。意思是:“没有哪一种东西能够穿透它。”“也”语气词,表示句子说完。④“其人弗能应也”。“其人”,那个人。“也”,语气词,表示句子终结。)

3.把每句话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译成现代白话文,要把上下文说通顺。(学生练说)

4.交流。(能说出大体意思即可。)

(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哪一种东西可以穿透它。”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锐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穿透的。”有人说:“用您的矛穿您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回答不上来了。”)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自己的言行前后要一致,以免闹出笑话。)

6.指导朗读。(读出买盾人的自夸炫耀语气,人们的质问语气。)

四、总结

那个楚国人说话前后不一致,自己打了自己的嘴巴,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你从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熟读课文,背诵全文。

朱自清散文《春》解读及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写法。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4.揣摩、品味本文鲜明、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5.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惜青春,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品质。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2.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引导学生学习用美的语言来表现景物的美。【教学设想】

1.《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细致,感情丰富,语言生动、精炼,宜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为帮助学生掌握写景技巧,可选择重点语段进行精讲分析,加深理解。

2.一听:听录音朗读(或范读),体会情境。四读:初读——理清思路。再读——体会感情。三熟读——找出特点。四精读——练习朗读。

《春》的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细读文本去揣摩文字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旨,准确把握这篇文章的内涵和感情,了解它的真正价值。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说抓住特殊表达,关键语句,从正面读出反面的内容,从实写读出虚写等。

二、教学步骤:

1、课前小故事《好人家难求》,学生谈感想

2、提出观点: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如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

3、介绍时代背景

4、细读文本,证明论点:

“盼望着,盼望着”,动词的叠用是一个特殊表达,显得突兀、有力、急切,隐含了他曾经的阴暗、苦闷岁月,以及在那煎熬中对未来的苦苦求索。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这是初春的朦胧景象,也是他和许多中国人对未来的朦胧憧憬。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暗示蓬勃的生机冲破了寒冬的桎梏,谁也阻挡不了。

在作品中,朱自清展现的是一个欣欣向荣、多姿多彩、全方全位的春天。地上是大片大片嫩绿的小草,田野上是一棵一棵盛开的桃树、杏树、梨树,在如火如荼的花团中,飞舞着成群的蜜蜂、蝴蝶;在晴朗、温馨的天空中,吹拂着软和的杨柳风,氤氲着土香、草香、花香的气息,弥漫着各种鸟儿动听的乐曲,还有牧童嘹亮的笛声……作者在这里把大自然写活了、写足了、写透了,把大自然诗化了。在这里,大自然是如此美好,人的生命也 变得如此美好。在美的自然中,朱自清深切地体验到了生命的自由、活力和灿烂,这是对春的赞美,更是对美丽新世界的憧憬和追求。“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在这里写的是春天里奔波和劳作的人们,更是写自己的决心和对国人的呼吁、希望。

最后他连用三个比喻讴歌春天,把春天形容为新生的娃娃、美丽的姑娘、健壮的青年,这是关键语句(中心句)。“新”,表示朱自清期盼中国文化自新,扫清封建旧思想的毒害,同时与痛苦屈辱的旧世界告别,进入到国富民强的新世界;“美”表示朱自清希望新的中国是美好的,人人可以幸福欢笑;“力”表示朱自清希望中国可以强大起来,再不受异族欺辱。

5、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内涵和感情,指导朗读。

6、总结:

1、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是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表达了他爱国家爱民族爱美好生活的赤子之心以及反抗绝望的决心和追求理想的热情。

2、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如抓住特殊表达,关键语句,从正面读出反面的内容,从实写读出虚写等等。

7、布置课后作业:推荐阅读材料,要求做读书笔记。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预设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教学准备:

课件、圆形实物、绳子、直尺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边线。1.认识边线。我们学校最近正在创建绿色校园,学校准备在校园一角开辟一块花圃,(出示花圃,为了让花圃更美丽,准备给它围上一圈白色的栅栏,你觉得应该围在哪里呢?指名2-3人说。(围在花圃的周围或者是边沿)请你上来指一指,好吗? 你们同意吗?

同学们的意思就是沿着花圃的边缘来围栅栏。边说边演示课件。(花圃的实物隐去,显示花圃的平面图形,同时显示红色轮廓线)

我们就把边缘上的这条线叫做它的边线。这圈红线表示的就是花圃一周的边线。

板书:边线。

2.感受物体表面的边线。

拿出一片树叶,你能指一指这片树叶一周的边线吗?指名一个人指。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老师边说边摸),我从这里开始摸一圈所指出的就是数学书封面一周的边线,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摸一摸数学本封面一周的边线吗?除了这些之外,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自己的边线,请你先找一找再摸一摸它一周的边线,说给你的同座位听一听。集体交流。谁先来指一指,说一说。指名2-3人边指边说。3.感受平面图形的边线。

刚才我们找到的摸出的都是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那这里有一些平面图形,(圆,三角形,不规则图形,四边形)你能描出它的边线吗?请你描一描。

学生自己描,描好后请学生拿上台展示,(2人)请同学来评价。在这几个图形中你最喜欢描哪个?说说为什么。

(从学生的发言中引出边线是有曲有直的,有长有短的。)板书:曲,直,长,短

揭示: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指一指,描一描,一起感受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这一周边线的长就叫做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关于周长的知识。板书:周长。

二. 计算图形的周长。

在刚才我们所描出的几个图形当中,你能说一说三角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吗?五边形呢?

请你从中选择你喜欢的两个图形量一量,算一算它的周长。学生自己独立测量计算,在练习纸上列式。

谁来汇报一下自己是怎么算的,请同学拿练习纸上台来说。提问:你是怎么算三角形的周长的?

(三角形的周长就是把它三条边加起来的和)那剩下的两个图形你们怎么没有选择呢?

那我们有什么办法知道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呢? 请你们开动脑筋,讨论一下,然后说说你的想法。同座位讨论一下,再集体交流。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方法:1。用绳子围着曲线围成的图形绕一圈,再把它拉直测量。还可以用其它的软的材料代替绳子。

2.在圆形物体上做上记号,然后沿着直尺滚一圈,然后再看滚到哪里,读出那里的刻度就是圆的周长。)

请你上台来演示自己怎么量出圆形的周长的。板书:(围,滚)

小结: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们一周的边线化曲为直测量出它的周长。

2.P62/4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算周长,这里还有几个图形,看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很快算出它的周长。(学生说算式,师板书学生的算式)适当评价方法。

3.P62/5刚才的几个图形已经直接告诉你边长,让你求周长的,同学们想得都很好,现在这里有两个图形你能直接告诉我它的周长吗? 课件出示没有给出边长的图形 为什么?(没有告诉边长)课件出示方格图。

说明:这里每一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现在你知道它们每条边的长了吗?

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你怎么知道的?

那它的周长是多少呢?你是怎样算的?(板书算式)(如果方法不够简洁可以再请一生补充。)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呢?

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算的?(板书算式)

现在我把这两个图形拼起来,你能很快告诉我它的周长吗? 课件演示:把这两个图形合起来,形成了这样一个图形?

指名一生先说,他说的对吗?我们大家一起来动手算算看吧。

自己先做,列出算式。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板书学生的算式。集体评讲。(在讲评时如果学生直接将两个图形的周长直接相加,要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图形拼起来形成的新图形一周的边线发生了变化,所以不能直接将两个图形的周长直接相加)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的知识?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用到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请你们来看看下面的生活场景,说说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有什么联系。出示场景图 学生谈想法。全课结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 下册第85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进行探究活动是这节课设计的主要特点之一。学生对三角尺上每个角的度数比较熟悉,就从这里入手。先让学生算出每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引发学生的猜想: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接着,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任意画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用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测量误差),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再利用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由此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数学思想,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最后让学生运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练习的安排上,注意练习层次,共安排三个层次,逐步加深。练习形式具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主动解题的积极性。第一个练习从知识的直接应用到间接应用,数学信息的出现从比较显现到较为隐藏。这些题检测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顾及到智力水平发展较慢和中等的同学,第3个练习设计了开放性的练习,在小组内完成。由一个同学出题,其它三个同学回答。先给出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说出另外一个内角。有唯一的答案。训练多次后,只给出三角形一个内角,说出其它两个内角,答案不唯一,可以得出无数个答案。让学生在游戏中消除疲倦激发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兼顾到智力水平发展较快的同学。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本着“学贵在思,思源于疑”的思想,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新知识的奥妙,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一)认识三角形内角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三角形,谁能说出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生1: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生2:三角形有三个角,„„

师:请看屏幕(课件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

师: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分别闪烁三个角及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里面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这里,有必要向学生直观介绍“内角”。)

(二)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心理

师:请同学们帮老师画一个三角形,能做到吗?(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

生:能。

师:请听要求,画一个有两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开始。(设置矛盾,使学生在矛盾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师:有谁画出来啦? 生1:不能画。

生2:只能画两个直角。生3:只能画长方形。

师(课件演示):是不是画成这个样子了?哦,只能画两个直角。师:问题出现在哪儿呢?这一定有什么奥秘?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揭示矛盾,巧妙引入新知的探究)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研究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请看屏幕。(播放课件)熟悉这副三角板吗?请拿出形状与这块一样的三角板,并同桌互相指一指各个角的度数。(课件闪动其中的一块三角板)

生:90°、60°、30°。(课件演示:由三角板抽象出三角形)师:也就是这个三角形各角的度数。它们的和怎样? 生:是180°。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90°+60°+30°=180°。

师:对,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合起来就叫三角形的内角和。师:(课件演示另一块三角板的各角的度数。)这个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

生:90°+45°+45°=180°。

师:从刚才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中,你发现什么? 生1: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生2: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并且是特殊的三角形。

(二)研究一般三角形内角和 1.猜一猜。

师: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1:180°。生2:不一定。„„

2.操作、验证一般三角形内角和是180°。(1)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师: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不是180°,你能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使别人相信呢?

生:可以先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再加起来。师:哦,也就是测量计算,是吗?那就请四人小组共同研究吧!

师: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每种类型的三角形都需要验证,先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很快完成这个任务。(课前每个小组都发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指导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合理分工,提高效率。)

(2)小组汇报结果。

师:请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生1:180°。生2:175°。

生3:182°。„„

(三)继续探究

师:没有得到统一的结果。这个办法不能使人很信服,怎么办?还有其它办法吗?

生1:有。

生2:用拼合的办法,就是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放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平角。

师:怎样才能把三个内角放在一起呢? 生:把它们剪下来放在一起。1.用拼合的方法验证。

师:很好,请用不同的三角形来验证。

师:小组内完成,仍然先分工怎样才能很快完成任务,开始吧。2.汇报验证结果。

师:先验证锐角三角形,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生1:锐角三角形的内角拼在一起是一个平角,所以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生2: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生3: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3.课件演示验证结果。

师:请看屏幕,老师也来验证一下,是不是跟你们得到的结果一样?(播放课件)

师: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师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生齐读一遍。)师:为什么用测量计算的方法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呢? 生1:量的不准。

生2:有的量角器有误差。师:对,这就是测量的误差。

三、解决疑问。

师:现在谁能说说不能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一个三角形的原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生: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直角,它的内角和就大于180°。

师:在一个三角形中,有没有可能有两个钝角呢?

生:不可能。师:为什么?

生:因为两个锐角和已经超过了180°。师:那有没有可能有两个锐角呢?

生:有,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

四、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问题。

1.看图求出未知角的度数。(知识的直接运用,数学信息很浅显)

2.按要求计算。(数学信息较为隐藏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游戏巩固。在四人小组中完成:由一个同学出题,其它三个同学回答。(1)给出三角形两个内角,说出另外一个内角(有唯一的答案)。(2)给出三角形一个内角,说出其它两个内角(答案不唯一,可以得出无数个答案)。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是怎样获取这些知识的?你感觉学得怎么样?

教学反思

这篇教学设计通过施教,符合新课程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学生在整节课中学得轻松。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层次清楚,学生思维活跃,教学一开始从学生熟悉的三角板抽象出特殊的三角形探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接下来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探讨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也是180,过渡自然且有吸引力。

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进行测量、计算,但得不到统一的结果,再引导学生用把三个角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平角进行验证。这时,有部分学生在拼凑的过程中出现了困难,花费的时间较长,在这里用课件再演示一遍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练习设计也具有许多优点,注意到练习的梯度,并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也很有趣味性。但还受课本资源的限制,不能大胆突破教材,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例如:可以出示一块被打烂了的三角形玻璃板(如图:),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老师今天不小心把这块三角形的玻璃板打烂了,要重新买与原来同样大的一块,可老师不知道尺寸,怎么办呢?谁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出现的问题,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更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缺乏具体化案例

有教师这样设计课堂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品质”,“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试想,一节课下来能实现这么宽泛而含糊的教学目标吗? 【案 例】

例1 《中国石拱桥》的教学目标设计: 1.学习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例2 《春》的教学目标设计:

1.领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写的方法;

2.培养准确、生动的用词造句能力,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用两个字的词语概括每部分大意;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点 拨】

什么是教学目标?克拉克认为,教学目标是“目前达不到的事物,是努力争取的、向前的、将要产生的事物”,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学生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 化,它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成果及其中介行为的具体描述,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具有导向性与调控性的功能。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拟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案例1 在阐述目标时所使用的是一般笼统的语言,如“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中的“理解”可能是指: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词语的含义;能根据课文的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能正确地使用这些词语来造句。又如“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怎样才算是“整体感知”而非“部分感知”?还有“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如何知道学生是否“了解”?这些都是模糊不清、无法测定的,因此也难以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案例2 的第一条目标行为主体是学生,主宾清晰,后两条的行为主体全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它们只表明了教师的教育意图,而不是对学生通过教学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变化或结果)的陈述,这是传统的教师本位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的体现。陈述教师行为是检查教师做与没做,陈述学生行为是检查学生会与不会、能与不能。教学目标的设计如果用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词语陈述,那么,教师做了,教学目标就完成了,至于学生“能不能”,“会不会”就不必管了,反正教师完成任务了。这样的教学,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教学目标强调陈述的主体是学生,那就是说,只有当学生的行为发生了与教学目标的规定相应的变化,才算完成了教学任务。简言之,教学目标要说明通过教学活动后学生能做什么或说什么或会什么。例如,“能概括段落大意”,“能说出这个词用得好在哪里”,“能读出重音”,这是教学活动后学生的行为。倘如此,教师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良好的教学目标的陈述参考标准:

第一,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包括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情感或态度)。教学目标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应陈述通过教学后学生会做什么或会说什么。第二,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目标。用一些行为动词将会做什么和会说什么具体化,目标陈述就可具体化。第三,教学目标的陈述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一般应反映记忆、理解与运用(包括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在态度领域的目标应尽可能反映接受、反应和评价三个层次。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促进作用。在国外,有研究者以十年级为试点,以健康教育课做实验,比较了精确的目标、含糊的目标和无目标三种条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精确陈述的目标同 另外两种目标相比,明显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必须对学生通过每一项从属知识和技能等的学习以后应达到的状态作出具体、明确的陈述。【解决策略】

与课堂教学目标的三个领域相对应,教师可以采用下述三种方法陈述教学目标,以更好地发挥其导向作用。1.行为目标的 ABCD 陈述方法

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堂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这种目标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的特点,适合于知识、技能领域目标的陈述。ABCD 指的是具体课堂教学目标应包含的四个要素,它们的含义分别是:

(1)A 即 Audience, 意指“学习者”,它是目标陈述句中的主语。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

(2)B 即 Behavior, 意为“行为”,要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是目标陈述句中的谓语和宾语。这是目标陈述句中的最基本的成分,不能缺少。在新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用具体的行为动词来陈述课堂教学目标,以增强教学目标的可观察性和可测性,可采用“说出”、“绘制”等能直接反映学生活动的动词。

(3)C 即 Condition, 意为“条件”,要说明学生的行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是目标陈述句中的状语。条件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借助工具书”等。

(4)D 即 Degree, 意为“程度”,即明确上述行为的标准,是指学生对目标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用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能流畅地背诵全诗”,“每分钟能阅读多少字的现代文”等。

运用 ABCD 方法陈述的一个规范的目标例句是:“提供报上的一篇文章,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分类,至少有85 %的句子分得正确。”当然,行为条件和标准可省略,教师不妨灵活掌握。2.生成性目标的陈述方法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堂教学目标。如果说行为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之前预先制定的,那么生成性目标则是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其最根本的特点是过程性。生成性目标不以事先预定的目标为中心,它着重考虑学生兴趣的变化、能力的形成等,适合于 过程与方法领域目标的陈述。如初中数学的目标可以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字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

3.表意性目标的陈述方法

表意性目标指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中的个性化表现,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学习及其结果的个性化。表意性目标重视学生的内部感受性,适合于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领域目标的陈述。表意性目标的陈述,不是规定学生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应该展示的行为结果,而是强调学生在此情境中获得的个人意义。由于人的情感变化并不是通过几次教学活动便能立竿见影的,教师也很难预期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的心理会出现什么变化。为此,艾斯纳提出了表意性目标。这种目标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例如,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一个表意性目标可以这样陈述:学生能认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并在小组会上谈自己的观后感。又如数学教学的一个目标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

怎样才能做到?

一、提高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一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有部分教师从来没有重视过这个问题,而且所在学校也从来没有检查过教案中是否有教学目标。还有部分教师,为应付检查,通常是照搬教师用书中的教学目标内容。

以人的发展为本,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该理念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因为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科学的目标,实现有效教学才会成为可能。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起着统领作用。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材料才得以组织和调整,教学活动才得以合理的安排和开展,学习结果才得以预测和分析,学习评价才有科学的依据。

二、以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为依据,科学地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目标确定的片面性。为应付考试,一些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过分强调知识性目标。如一位教师设 计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推论。这样的目标只是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缺乏考虑,或者是千篇一律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的教学目标形同虚设。

课堂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指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人、对己、对自然的态度,对事物的价值判断等。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时,一定要全面考虑三个领域,不可偏废。

学生的实际是教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现实依据。新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学生的发展体现出巨大的个体差异。我们要承认差异,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还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因为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影响、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伴随着师生主体性的发挥,课堂教学会生成新的目标,超出教师课前的预设,所以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情况,要鼓励师生在互动中的即兴创造。

三、合理地表述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不恰当是目前存在的又一问题。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课堂教学目标陈述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二是用含糊的、无法观测的描述心理状态的术语表述课堂教学目标。例如:“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们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表述的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就成了教师,这是传统的教师本位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的体现。课堂教学目标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指向学生的变化的,教师应该做什么并不是教学目标所应陈述的内容。另外,这样的目标表述太笼统,难以操作,难以测量和检验,很难确定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这样设计的目标难以对教学活动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

和课堂教学目标的三个领域相对应,教师可以采用下述三种方法表述 教学目标,以更好地发挥其导向作用。

1.行为目标的表述方法。

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堂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这种目标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的特点,适合于知识、技能领域目标的表述。指的是具体课堂教学目标应包含的四个要素,它们的含义分别是:

(1)意指“学习者”,它是目标表述句中的主语。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

(2)意为“行为”,要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是目标表述句中的谓语和宾语。这是目标表述句中的最基本的成分,不能缺少。在新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用具体的行为动词来表述课堂教学目标,以增强教学目标的可观察性和可测性,可采用“说出”、“绘制”等能直接反映学生活动的动词。

(3)意为“条件”,要说明学生的行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是目标表述句中的状语。条件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借助工具书”等。

(4)意为“程度”,即明确上述行为的标准,是指学生对目标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结果的达成度。例如,“10题至少做对8题”、“完全无误”等。

运用上述方法表述的一个规范的目标例句是:“提供报上的一篇文章,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分类,至少有85%的句子分得正确。”当然,行为条件和标准可省略,教师不妨灵活掌握。

2.生成性目标的表述方法。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堂教学目标。如果说行为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之前预先制定的,那么生成性目标则是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其最根本的特点是过程性。生成性目标不以事先预定的目标为中心,它着重考虑学生兴趣的变化,能力的形成等,适合于过程与方法领域目标的表述。如初中数学的目标可以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

3.表意性目标的表述方法。

表意性目标指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中的个性化表现,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学习及其结果的个性化。表意性目标重视学生的内部感受性,适合于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领域目标的表述。

表意性目标的表述,不是规定学生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应该展示的行为结果,而是强调学生在此情境中获得的个人意义。由于人的情感变化并不是通过几次教学活动便能立竿见影的,教师也很难预期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的心理会出现什么变化。为此,艾斯纳提出了表意性目标。这种目标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例如,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一个表意性目标可以这样陈述:学生能认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并在小组会上谈自己的观后感。又如数学教学的一个目标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

上述课堂教学目标的三种表述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如行为目标具有具体化、精确化、可观察、可测量的特点,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促进作用。在国外,有研究者以十年级为试点,以健康教育课作实验,比较了精确的目标、含糊的目标和无目标三种条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精确表述的目标同另外两种目标相比,明显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但只运用行为目标也会带来一些弊端,因为简单的目标容易具体化,而高级目标如创造性思维、情感的变化等难以具体化。所以,只运用行为目标会导致教师只关注易于具体化的知识、技能领域的目标,而忽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目标。而生成性目标和表意性目标的运用,则可以使教学摆脱固定目标的束缚,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三种表述方法的合理运用是课堂教学目标表述的客观要求。

教学目标设计欣赏

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学案例(含反思)日期:2009-10-10 11:34:28 点击:130 好评: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积累词语;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能力目标: 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1 八年级语文《蜡烛》教学案例(含反思)日期:2009-10-10 11:27:08 点击:216 好评: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分析人物动作描写,品味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能力目标: 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学生爱好和平,珍视现在的幸福生活。教学重、难点:通过分析人物外貌、动作和环境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口语交际《劝说》教案和教学反思日期:2010-03-22 22:01:42 点击:211 好评:0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口语交际《劝说》教案 天兴小学:宋昌友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精妙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2、鼓励学生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得体的劝说。

3、了解和...[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丰碑》教学设计 日期:2010-03-19 11:54:36 点击:172 好评:0

丰碑玄滩小学 陈友莲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自主体受感动的句子和丰碑的深刻含义,抓住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感受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抓住将军神态的语段,...[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一件运动衫》教学设计 日期:2010-03-1911:52:06 点击:163 好评:0

《一件运动衫》教学设计 海潮学校杨荣誉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通过品析重点词句,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3、渗透一定的习作技巧,培养习作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我买运动衫、买鞋及康威先生用小狗给我换运动衫...[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日期:2010-03-19 11:49:47 点击:176 好评:0

《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云龙学校 邓腾慧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重点词句了解拉萨古城景物特点,了解游记写法。

3、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了解拉萨古城。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学弈》课堂实录 日期:2010-01-12 16:52:38 点击:775 好评:28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总之,教师的教学要做到“脑中有纲、心中有本、目中有人、胸中有数、手中有法”,对问题设计要做到必要性、可行性、实效性,孜孜不倦的学习探索、尝试就一定能成为教学中的高手。

老师门!只要我们有一棵上进的心,有一种永不言败的追求,有一种做不到就决不罢休信念,勇往直前,一定能翻开自己人生中美丽篇章。

下载垫江电视台通讯员培训讲稿之一 电视新闻写作基础与拍摄技巧(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垫江电视台通讯员培训讲稿之一 电视新闻写作基础与拍摄技巧(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