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解析】2016届高考政治备考(背景材料+理论分析+跟踪试题):第七届海峡论坛在厦门隆重举行

时间:2019-05-15 07:4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热点解析】2016届高考政治备考(背景材料+理论分析+跟踪试题):第七届海峡论坛在厦门隆重举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热点解析】2016届高考政治备考(背景材料+理论分析+跟踪试题):第七届海峡论坛在厦门隆重举行》。

第一篇:【热点解析】2016届高考政治备考(背景材料+理论分析+跟踪试题):第七届海峡论坛在厦门隆重举行

第七届海峡论坛在厦门隆重举行

【背景材料】

2015年6月14日,第七届海峡论坛在厦门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本届论坛围绕关注青年、服务基层来安排活动,策划了论坛大会和两岸青年、基层、经贸交流等四大板块17项活动,由两岸76家单位共同主办。这些活动将会结合当前两岸社会关注热点,比如“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互联网+”、生态文明等等,促进同业的交流。另外,举办了青年创业竞赛、共同家园论坛、社区互动、同名村交流等活动,让论坛及其活动实实在在的服务基层,服务青年,促进两岸基层民众和青年交流。俞正声表示,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关系的前途掌握在大家手中,两岸关系的未来需要大家共同开创。只要两岸同胞齐心协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就会更加光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会早日实现。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郝龙斌以及两岸青年代表、台湾基层代表在发言中表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两岸民众的共同心愿。两岸民众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最有力推动者,两岸民众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期待和追求,必能使两岸关系行稳致远。【理论分析】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思考

1.劳动与就业。两岸交流合作成果能让全民共同分享,保障中小企业、照顾基层民众,并让年轻人发挥才华、施展抱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提出创新理念,为两岸与全球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这有利于促进经济

2.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在“海峡论坛”期间,一系列重要的经贸活动逐渐铺开,数千项来自海峡两岸的最新科技成果项目闪亮登台,吸引了2300多家企业、1万多名两岸嘉宾参与。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3.资源的优化配置。两岸的创业者各有优势、互补性强,两岸青年能携手共创,把创业与创新结合,有机会真正把影响力辐射到全世界。两岸互利互惠的经贸合作有利于两岸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两岸贸易的发展。

二、从文化生活角度思考

1.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坛论坛期间,来自海峡两岸的茶界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一堂,品茶香说茶事。两岸茶人共同推广发展茶文创意,用文化去加值茶产业。这说明文化可以借助特定的活动与载体得以传播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以“两岸同根,闽台一家”为主题的“海峡论坛.海峡百姓论坛”上,来自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和50多个姓氏宗亲代表近1100人欢聚一堂,共话两岸姓氏渊源。这说明在海峡两岸的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有着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3.文化影响的来源和特点。海峡论坛的活动内容丰富,论坛贴近青年关注的创意、创新、创业等需求,让每个参加论坛的青年都能找到自己关注的主题参与活动。举办内容丰富多彩的论坛活动,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论坛期间举办的基层交流活动涵盖职工、青年、妇女、科技、金融、中医药、气象、水利、农业、教育等各个领域,集中探讨两岸民众普遍关注的议题。论坛贴近青年关注的创意、创新、创业等需求,意在鼓励青年,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三、从生活与哲学角度思考

1.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青年是两岸关系的未来,关注两岸青年成长,为两岸青年交流创造更多机会,让两岸青年早接触、多交往,加深了解,增进友谊,成为共同打拼的好朋友好伙伴。这说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其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60多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就是两岸同胞冲破隔绝藩篱、走向交流合作的历程,也是一家人由分离隔阂重新走向交融交心的历程。这说明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3.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破坏两岸关系发展,是阻扰两岸同胞交流、实现心灵契合的最大障碍。“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破坏两岸关系发展的时事,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4.要正确对待矛盾。我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动摇,同胞之间的交流关键要从“心”开始,促进心灵契合。心走近了,海峡就是咫尺;心走远了,咫尺也是天涯。这启示我们,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注意解决矛盾。

【跟踪试题】

本届论坛以“关注青年、服务基层”为主题,充分体现了论坛面向两

“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据此回答1—3题:

1.2015年6月18日,作为“海峡论坛”期间重要的经贸活动,第十三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今天在福州举行。数千项来自海峡两岸的最新科技成果项目闪亮登台,吸引了2300多家企业、1万多名两岸嘉宾参与。这反映了当今世界

A.生产的全球化 B.资本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 D.劳务的全球化

2.第七届海峡论坛·第二届海峡(平和)茶会于2015年6月15日在漳州开幕。本届茶会以“海峡叙茶缘 奇茗话春秋”为主题,来自海峡两岸的茶界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一堂,品茶香说茶事。两岸茶人共同推广发展茶文创意,用文化去加值茶产业。这说明

A.作为精神力量的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借助特定的活动与载体得以传播

C.文化活动影响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与交往方式

3.2015年6月16日,以“两岸同根,闽台一家”为主题的“海峡论坛.海峡百姓论坛”在福建省武夷山市举行,来自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和50多个姓氏宗亲代表近1100人欢聚一堂,共话两岸姓氏渊源。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B.两岸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

C.两岸都承认一个中国

D.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有着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4.第七届海峡论坛·2015海峡科技专家论坛分会场活动——2015海

15日在厦门举行,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就闽台智慧园区建设进行交流。两岸携手建设智慧城市有利于

①扩大海峡两岸各自文化的影响 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两岸文化的趋同 ③两岸在文化上互相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 ④在文化上互相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

A.①② 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第七届海峡论坛的活动内容丰富,呈现三大特色:一是时尚丰富的青年元素。论坛贴近青年关注的创意、创新、创业等需求,让每个参加论坛的青年都能找到自己关注的主题参与活动;二是广泛多元的基层声音。举办的基层交流活动涵盖职工、青年、妇女、科技、金融、中医药、气象、水利、农业、教育等各个领域,集中探讨两岸民众普遍关注的议题;三是互利互惠的经贸合作。论坛在经贸交流板块尝试将活动与行业特点紧密结合,突出互动性和展示性。据此回答5—7题:

5.举办内容丰富多彩的论坛活动,说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人们接受文化影响都是被动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互利互惠的经贸合作有利于两岸

①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 ②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③两岸贸易

④实现两岸经济的同步增长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7.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论坛贴近青年关注的创意、创新、创业等需求,意在鼓励青年

①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 ②就是开展文化交流,消除文化差异 ③融会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④就是坚持“西学为本、中学为用”文化融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俞正声指出,“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破坏两岸关系发展,是阻扰两岸同胞交流、实现心灵契合的最大障碍。我们将始终如一地支持两岸同胞交流,坚决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的阻扰破坏。继续推动两岸同胞扩大交往,让更多台湾同胞参与到两岸交流的大潮中来。进一步为两岸同胞交流创造更好的条件,包括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并适时实行卡式台胞证。据此回答8—9题:

8.“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破坏两岸关系发展的时事,说明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B.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C.事物处在量变与质变的交替过程中 D.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9.我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动摇,同胞之间的交流关键要从“心”开始,促进心灵契合。心走近了,海峡就是咫尺;心走远了,咫尺也是天涯。

A.矛盾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具有特殊性

B.矛盾具有普遍性,承认矛盾,揭露矛盾才能解决矛盾 C.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具有隐蔽性 D.矛盾即对立统一

10.青年是两岸关系的未来,关注两岸青年成长,为两岸青年交流创造更多机会,让两岸青年早接触、多交往,加深了解,增进友谊,成为共同打拼的好朋友好伙伴,成为进一步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生力军。这说明

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B.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新的联系

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其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1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在党的纲领性文献中对依法治国与对台工作的内在关系作出科学总结和理论阐释,将改革开放以来涉台法治工作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充分体现政策思维与法治思维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是对台战略谋划的理念创新,是对台策略运筹的丰富完善。对台战略谋划的理念创新启示我们

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突破一切传统观念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 ③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 ④不能墨守成规,努力追求终极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

1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两岸关系发展大势,提出“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的理念,以及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坚定不移携手实现民族复兴等一系列新主张新要求。这说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

①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③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④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60多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就是两岸同胞冲破隔绝藩篱、走向交流合作的历程,也是一家人由分离隔阂重新走向交融交心的历程。两岸同胞的交流,增进了彼此理解,拉近了心理距离,为台海摆脱动荡不安,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拓展了两岸交流领域,丰富了交流内涵,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60多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参考答案】

1.C 2.B 3.D 4.B 5.D 6.D 7.A 8.B 9.B 10.C 11.B 12.C

13.(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60多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就是两岸同胞冲破隔绝藩篱、走向交流合作的历程,也是一家人由分离隔阂重新走

向交融交心的历程。这说明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曾几何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破坏了两岸关系发展,阻扰了两岸同胞交流,妨碍了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但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促进了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证明了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两岸关系的发展由官方的交流,到贴近基层民众生活和情感的各种交流,到逐步聚同化异、增进认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更加光明,体现了事物发展量变到质变的统一。【解析】本题考查发展观的内容,解答时要明确发展观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实质、趋势、状态等知识点;然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筛选知识点,最后结合材料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的有机统一。

第二篇:2017高考政治热点专题9.第七届海峡论坛在厦门隆重举行.doc

九、第七届海峡论坛在厦门隆重举行

【背景材料】

2015年6月14日,第七届海峡论坛在厦门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本届论坛围绕关注青年、服务基层来安排活动,策划了论坛大会和两岸青年、基层、经贸交流等四大板块17项活动,由两岸76家单位共同主办。这些活动将会结合当前两岸社会关注热点,比如“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互联网+”、生态文明等等,促进同业的交流。另外,举办了青年创业竞赛、共同家园论坛、社区互动、同名村交流等活动,让论坛及其活动实实在在的服务基层,服务青年,促进两岸基层民众和青年交流。俞正声表示,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关系的前途掌握在大家手中,两岸关系的未来需要大家共同开创。只要两岸同胞齐心协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就会更加光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会早日实现。中国国民党副主席郝龙斌以及两岸青年代表、台湾基层代表在发言中表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两岸民众的共同心愿。两岸民众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最有力推动者,两岸民众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期待和追求,必能使两岸关系行稳致远。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思考

1.劳动与就业。两岸交流合作成果能让全民共同分享,保障中小企业、照顾基层民众,并让年轻人发挥才华、施展抱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提出创新理念,为两岸与全球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这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问题。

2.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在“海峡论坛”期间,一系列重要的经贸活动逐渐铺开,数千项来自海峡两岸的最新科技成果项目闪亮登台,吸引了2300多家企业、1万多名两岸嘉宾参与。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3.资源的优化配置。两岸的创业者各有优势、互补性强,两岸青年能携手共创,把创业与创新结合,有机会真正把影响力辐射到全世界。两岸互利互惠的经贸合作有利于两岸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两岸贸易的发展。

二、从文化生活角度思考

1.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坛论坛期间,来自海峡两岸的茶界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一堂,品茶香说茶事。两岸茶人共同推广发展茶文创意,用文化去加值茶产业。这说明文化可以借助特定的活动与载体得以传播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以“两岸同根,闽台一家”为主题的“海峡论坛.海峡百姓论坛”上,来自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和50多个姓氏宗亲代表近1100人欢聚一堂,共话两岸姓氏渊源。这说明在海峡两岸的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有着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3.文化影响的来源和特点。海峡论坛的活动内容丰富,论坛贴近青年关注的创意、创新、创业等需求,让每个参加论坛的青年都能找到自己关注的主题参与活动。举办内容丰富多彩的论坛活动,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4.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论坛期间举办的基层交流活动涵盖职工、青年、妇女、科技、金融、中医药、气象、水利、农业、教育等各个领域,集中探讨两岸民众普遍关注的议题。论坛贴近青年关注的创意、创新、创业等需求,意在鼓励青年,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三、从生活与哲学角度思考

1.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青年是两岸关系的未来,关注两岸青年成长,为两岸青年交流创造更多机会,让两岸青年早接触、多交往,加深了解,增进友谊,成为共同打拼的好朋友好伙伴。这说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其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2.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60多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就是两岸同胞冲破隔绝藩篱、走向交流合作的历程,也是一家人由

分离隔阂重新走向交融交心的历程。这说明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3.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破坏两岸关系发展,是阻扰两岸同胞交流、实现心灵契合的最大障碍。“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破坏两岸关系发展的时事,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4.要正确对待矛盾。我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动摇,同胞之间的交流关键要从“心”开始,促进心灵契合。心走近了,海峡就是咫尺;心走远了,咫尺也是天涯。这启示我们,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注意解决矛盾。

【跟踪试题】

本届论坛以“关注青年、服务基层”为主题,充分体现了论坛面向两岸基层民众的方向,彰显了“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据此回答1—3题:

1.2015年6月18日,作为“海峡论坛”期间重要的经贸活动,第十三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今天在福州举行。数千项来自海峡两岸的最新科技成果项目闪亮登台,吸引了2300多家企业、1万多名两岸嘉宾参与。这反映了当今世界

A.生产的全球化 B.资本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 D.劳务的全球化

2.第七届海峡论坛·第二届海峡(平和)茶会于2015年6月15日在漳州开幕。本届茶会以“海峡叙茶缘 奇茗话春秋”为主题,来自海峡两岸的茶界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一堂,品茶香说茶事。两岸茶人共同推广发展茶文创意,用文化去加值茶产业。这说明

A.作为精神力量的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借助特定的活动与载体得以传播

C.文化活动影响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与交往方式

3.2015年6月16日,以“两岸同根,闽台一家”为主题的“海峡论坛.海峡百姓论坛”在福建省武夷山市举行,来自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和50多个姓氏宗亲代表近1100人欢聚一堂,共话两岸姓氏渊源。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B.两岸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

C.两岸都承认一个中国 D.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有着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4.第七届海峡论坛·2015海峡科技专家论坛分会场活动——2015海峡两岸智慧园区建设暨闽台产业合作论坛15日在厦门举行,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就闽台智慧园区建设进行交流。两岸携手建设智慧城市有利于

①扩大海峡两岸各自文化的影响 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两岸文化的趋同 ③两岸在文化上互相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 ④在文化上互相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

A.①② 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第七届海峡论坛的活动内容丰富,呈现三大特色:一是时尚丰富的青年元素。论坛贴近青年关注的创意、创新、创业等需求,让每个参加论坛的青年都能找到自己关注的主题参与活动;二是广泛多元的基层声音。举办的基层交流活动涵盖职工、青年、妇女、科技、金融、中医药、气象、水利、农业、教育等各个领域,集中探讨两岸民众普遍关注的议题;三是互利互惠的经贸合作。论坛在经贸交流板块尝试将活动与行业特点紧密结合,突出互动性和展示性。据此回答5—7题:

5.举办内容丰富多彩的论坛活动,说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人们接受文化影响都是被动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6.互利互惠的经贸合作有利于两岸

①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 ②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③两岸贸易的发展 ④实现两岸经济的同步增长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7.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论坛贴近青年关注的创意、创新、创业等需求,意在鼓励青年 ①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 ②就是开展文化交流,消除文化差异 ③融会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④就是坚持“西学为本、中学为用”文化融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俞正声指出,“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破坏两岸关系发展,是阻扰两岸同胞交流、实现心灵契合的最大障碍。我们将始终如一地支持两岸同胞交流,坚决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的阻扰破坏。继续推动两岸同胞扩大交往,让更多台湾同胞参与到两岸交流的大潮中来。进一步为两岸同胞交流创造更好的条件,包括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并适时实行卡式台胞证。据此回答8—9题:

8.“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破坏两岸关系发展的时事,说明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B.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C.事物处在量变与质变的交替过程中

D.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9.我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动摇,同胞之间的交流关键要从“心”开始,促进心灵契合。心走近了,海峡就是咫尺;心走远了,咫尺也是天涯。这启示我们 A.矛盾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具有特殊性

B.矛盾具有普遍性,承认矛盾,揭露矛盾才能解决矛盾 C.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具有隐蔽性 D.矛盾即对立统一

10.青年是两岸关系的未来,关注两岸青年成长,为两岸青年交流创造更多机会,让两岸青年早接触、多交往,加深了解,增进友谊,成为共同打拼的好朋友好伙伴,成为进一步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生力军。这说明 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B.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新的联系

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其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1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在党的纲领性文献中对依法治国与对台工作的内在关系作出科学总结和理论阐释,将改革开放以来涉台法治工作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充分体现政策思维与法治思维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是对台战略谋划的理念创新,是对台策略运筹的丰富完善。对台战略谋划的理念创新启示我们

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突破一切传统观念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 ③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 ④不能墨守成规,努力追求终极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两岸关系发展大势,提出“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的理念,以及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坚定不移携手实现民族复兴等一系列新主张新要求。这说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

①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 ③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④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60多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就是两岸同胞冲破隔绝藩篱、走向交流合作的历程,也是一家人由分离隔阂重新走向

交融交心的历程。两岸同胞的交流,增进了彼此理解,拉近了心理距离,为台海摆脱动荡不安,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拓展了两岸交流领域,丰富了交流内涵,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60多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参考答案】

1.C 2.B 3.D 4.B 5.D 6.D 7.A 8.B 9.B 10.C 11.B 12.C

13.(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60多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就是两岸同胞冲破隔绝藩篱、走向交流合作的历程,也是一家人由分离隔阂重新走向交融交心的历程。这说明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曾几何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破坏了两岸关系发展,阻扰了两岸同胞交流,妨碍了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但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促进了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证明了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两岸关系的发展由官方的交流,到贴近基层民众生活和情感的各种交流,到逐步聚同化异、增进认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更加光明,体现了事物发展量变到质变的统一。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观的内容,解答时要明确发展观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实质、趋势、状态等知识点;然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筛选知识点,最后结合材料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的有机统一。

第三篇:【热点解析】2016届高考政治备考(背景材料+理论分析+跟踪试题):我国通过新的国家安全法

我国通过新的国家安全法

【时事背景】

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昨日表决通过了新的国家安全法。法律对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11个领域的国家安全任务进行了明确,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新国家安全法共七章,对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与职责,国家安全制度,国家安全保障,公民、组织的义务和权利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法制办国防政法司司长吴浩表示,为了应对国家安全新形势,制定这样一部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法律十分必要。该法明确了国家安全的定义,即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法律还明确了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理论分析】

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安全法在第一条立法宗旨中强调“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第三条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中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等等。“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国家安全法的一个亮点,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2.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新安全法专门规定了人民安全的内容,“国家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卫人民安全”,等等。这些规定体现了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公民义务。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任何权利的实现都是以义务的履行为前提。公民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不仅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4.国家主权。主权指的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处理自己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新国家安全法第一次明确了“网络空间主权”这一概念,这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体现、延伸和反映。在网络空间维护主权,因为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5.国家利益是一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6.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面对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要坚持把国家利益作为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为提升全社会的国家安全意识,新国家安全法将每年4月15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新安全法适应了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适应了全面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的需要。3.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多发叠加,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始终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4.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5.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跟踪试题】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日益严峻,面临着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非传统领域安全日益凸显。据此回答1—3题: 1.面对国家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世界各国应该

①通过国家力量的变化来决定国际关系的变化 ②共同努力建立国际新秩序 ③我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结成共同反对恐怖主义的联盟 ④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各国之间应相互促进、合作共赢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上述材料启示我国

①积极履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义务 ②坚持把国家利益作为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坚持把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作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④坚持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3.非传统领域安全日益凸显,说明

A.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B.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开始出现改变 C.世界格局继续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维护和平与安全任重而道远

4.新国家安全法第一次明确了“网络空间主权”这一概念,这可以理解为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体现、延伸和反映。在网络空间维护主权,是因为 A.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B.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C.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D.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5.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

①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②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 ③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④其他国家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工作领导体制。要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国家安全专业队伍。据此回答6—7题:

6.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启示我们要

①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②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③紧紧抓住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④切实履行管理与服务职能,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主要依据是

A.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B.遵守宪法和法律

C.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D.管理国家、社会事务

国家安全法在第一条立法宗旨中强调“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第三条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中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在第七条基本原则中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在第十六条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中专门规定了人民安全的内容,“国家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卫人民安全,创造良好生存发展条件和安定工作生活环境,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等等。据此回答8—10题: 8.“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国家安全法的一个亮点,从根本上说 A.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B.是由政府职能决定的 C.是由宪法决定的 D.是由政府的性质决定的 9.这些规定体现了

①政府具有社会管理职能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③我国的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④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为提升全社会的国家安全意识,新国家安全法将每年4月15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这说明

A.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

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C.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D.真理在实践中超越自身

11.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多发叠加,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始终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B.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C.事物处在量变与质变的交替过程中

D.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12.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这一思路体现了 ①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②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和解决矛盾 ③办事情善于抓重点、抓关键 ④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促成事物质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习近平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分析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性。【参考答案】

1.B 2.C 3.D 4.A 5.A 6.A 7.C 8.A 9.B 10.B 11.A 12.A 13.(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2)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因此,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前,内外因

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

第四篇:【热点解析】2016届高考政治备考(背景材料+理论分析+跟踪试题):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

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

【背景材料】

2015年6月23日至24日,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两国高层领导人重点就宏观经济政策和结构改革、促进贸易与投资、金融市场稳定与改革等议题展开讨论。在本次对话期间,中美双方在建设新型大国关系、深化双边合作、应对全球挑战等多个重要领域取得了大量成果,尤其是在汇率问题、特别提款权问题、双边投资协定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为9月份两国领导人的会晤做了重要铺垫。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特别代表财政部长雅各布·卢共同主持经济对话。双方就事关两国和国际经济的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的交流,达成70多项重要成果。自2009年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启动以来,截至2014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已经成功举办了六次。迄今为止,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已取得700多项具体成果,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已取得300多项具体成果。【理论分析】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达到5500亿美元,美国的对华直接投资达到近1000亿美元,中国的对美投资也在不断地增加。

2.国际竞争与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维护和发展开放型的世界经济。中美两国在新一轮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中,首次交换了负面清单出价,并正式开启负面清单谈判。这种竞争与合作,有利于实现双方的最大利益。

3.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中国对外资的态度一向比较谨慎,美国很难打开中国的金融和电讯市场。美国对于来自中国投资背后的安全风险也十分关切。因为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双重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相悖则是国家间冲突的根源。中美双方两国共在九大领域达成了120多项成果和共识,为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又迈出了扎实的一步。其根本原因是中美两国存在着共同利益

2.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美双方围绕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深化双边务实合作、加强中美在亚太的合作、应对地区热点和全球性挑战重要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因此,双方坚持在平等基础上的互利共赢,符合我国的外交政策。

3.当今时代主题。中美双方承诺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改革和可持续、平衡发展。双方承诺密切在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的合作。中美双方的承诺符合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表明两国存在共同的利益诉求。

三、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联系的观点。在纷繁复杂的中美关系中,经贸问题、安全问题、人权问题和台湾问题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争议领域,两国之间绝大多数波折

都与这些方面的问题有关,即主要集中于战略、经济与人文领域。纷繁复杂的中美关系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2.发展的观点。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到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使中美在战略安全与经济贸易领域分别拥有了专门的对话与交流平台。这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具有特殊性。中美是当今世界极具代表性的两个国家,分别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以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这体现了中美关系具有矛盾的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抓主要矛盾。作为崛起国与守成国,中美在国际体系中居于关键性战略地位,这使得两国关系的任何变动都具有重要的世界影响。这说明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跟踪试题】

中美经济关系是中美整体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剂,中美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达到5500亿美元,美国的对华直接投资达到近1000亿美元,中国的对美投资也在不断地增加。据此回答1—3题:

1.中美之间贸易额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各国人民观念的转变

D.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2.中美互相投资不断增加。这体现了

A.生产的全球化

B.资本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

D.技术的全球化

3.在中美贸易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加强经济对话有利于

①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②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 ③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④实现经济的快速同步增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前不久,中美两国在新一轮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中,首次交换了负面清单出价,并正式开启负面清单谈判。负面清单谈判 A.促进国际分工

B.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C.合理配置资源

D.实现各自的最大利益

有的专家认为,就经济领域开放而言,中国对外资的态度一向比较谨慎,美国很难打开中国的金融和电讯市场。相对地,美国对于来自中国投资背后的安全风险也十分关切,中资进入美国电讯、基建和能源行业的难度也不小。据此回答5—6题:

5.能够说明材料中观点的深层次原因是

A.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

B.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C.经济全球化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两极分化

D.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6.面对外资利用上的风险,我们应该

A.不与美国进行经济往来

B.加强区域劳务合作,减少与他国资金往来

C.抓住机遇,回避风险

D.趋利避害,迎接挑战

在本轮对话的战略轨道上,中美双方围绕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深化双边务实合作、加强中美在亚太的合作、应对地区热点和全球性挑战、建设性地管控分歧等重要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两国共在九大领域达成了120多项成果和共识,为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又迈出了扎实的一步。据此回答7—8题:

7.中美两国在九大领域达成了多项成果和共识的根本原因是

A.中美两国存在着共同利益

B.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主题 C.中美两国已经排除异见,共同致力于保护环境 D.我国外交政策得到彻底贯彻

8.材料表明中美两国

①能够彼此尊重,加强交流与合作 ②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坚持在平等基础上的互利共赢 ④在对话合作中消除彼此间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在此次对话期间,中美双方承诺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改革和可持续、平衡发展。双方承诺密切在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的合作。据此回答9—10题:

9.中美双方的承诺

①符合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 ②表明两国存在共同的利益诉求 ③表明建立国家同盟关系是当今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 ④表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分别属于

A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B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C世界性国际组织 区域性国际组织

D区域性国际组织 区域性国际组织

在纷繁复杂的中美关系中,经贸问题、安全问题、人权问题和台湾问题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争议领域,两国之间绝大多数波折都与这些方面的问题有关,即主要集中于战略、经济与人文领域。从这个角度看,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可谓“切中要害”,因为这两大机制涵盖了战略与安全、经济与贸易、文化与社会等诸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据此回答11—12题:

11.纷繁复杂的中美关系说明()

A.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 B.物质对意识的依赖性

C.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D.规律是客观的,能被人们改变 12.上述对中美关系的分析思路体现了

①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②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③办事情善于抓重点、抓关键 ④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促成事物质变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13.中美是当今世界极具代表性的两个国家,分别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以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这些特殊属性使中美关系成为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涉及面与影响力最广泛的双边关系。由于中美实力地位与互动关系的缘故,两国关系异常复杂而重要。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源自2006年建立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2009年中美领导人决定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提升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使中美在战略安全与经济贸易领域分别拥有了专门的对话与交流平台。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正式开始于2010年,主要涵盖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作为崛起国与守成国,中美在国际体系中居于关键性战略地位,这使得两国关系的任何变动都具有重要的世界影响。

上述对中美关系的分析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观点的? 【参考答案】

1.B 2.B 3.A 4.D 5.B 6.D 7.A 8.C 9.A 10.D 11.C 12.C 13.(1)中美是当今世界极具代表性的两个国家,分别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以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这体现了中美关系具有矛盾的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由于中美实力地位与互动关系的缘故,两国关系异常复杂而重要。中美关系的特殊属性使中美关系成为世界上最重要、最复杂、涉及面与影响的最广泛的双边关系。这说明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到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使中美在战略安全与经济贸易领域分别拥有了专门的对话与交流平台。这说

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作为崛起国与守成国,中美在国际体系中居于关键性战略地位,这使得两国关系的任何变动都具有重要的世界影响。这说明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下载【热点解析】2016届高考政治备考(背景材料+理论分析+跟踪试题):第七届海峡论坛在厦门隆重举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热点解析】2016届高考政治备考(背景材料+理论分析+跟踪试题):第七届海峡论坛在厦门隆重举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