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材料主要谈了谢师宴这个问题
题目:请结合“给定”,总结概括材料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并谈谈你对“谢师宴”的看法。要求:(1)全面准确;(2)观点鲜明;(3)分析合理;(4)不超过500字。
材料主要谈了学生高中毕业后,家长们纷纷请老师吃饭,在酒店大摆酒席,送老师礼物,更有甚者大办豪华谢师宴,以此来报答老师对孩子的培养。
谢师宴屡禁不止是由于相关监管部门没有发挥实际意义。教育部门虽规定了禁止教师参加“谢师宴”,但实际上并没有贯彻执行,仍有老师参加。
我认为没有必要办谢师宴。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教师的职责,学生上学已经支付了学杂费等各种费用。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再额外对老师进行酬谢。感谢老师也不用采用这种方式。二:这种上档次的谢师宴已经没有谢师的味道,完全背离了家长请客的初衷,甚至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坏的影响,对师生而言,原本纯洁的师生关系成了利益交换,容易使一些老师滋生贪欲。同时可能会对孩子产生误导,以为感恩可以用金钱冲抵。三:谢师宴给有些贫困家庭带来了负担。有些学生家长往往不想办,但是其他家长宴请了老师,不请怕被人说成不通人情。同时,有些老师也碍于情面不得已四处赴宴。
第二篇:婚姻这个问题
婚姻保卫战
婚姻那些事儿
穿越激情
中国式离婚、中国式结婚、金婚、新结婚时代、结婚十年、半路夫妻、十月怀胎、双面胶、我们俩的婚、所谓婚姻。都很不错的,也比较现实,你可以看看,会有一些启发
婚变 半路夫妻
回答者: 单尛雨 | 二级 | 2009-5-2 10:42
中国式离婚
金婚
半路夫妻
结婚十年
都是讲婚姻的极品
回答者: 若兰小资 | 四级 | 2009-5-2 10:44
新结婚时代 金婚
中国式离婚
回答者: 纳米唐心 | 二级 | 2009-5-2 12:19
《婚姻密码》《家事如天》
回答者: 一健如故happy | 十三级 | 2009-5-2 16:44
半路夫妻
挺好看的 孙红雷。新结婚时代
我觉得这个很适合我
有哪些比较好的有关婚姻的电视剧?
2009-03-20 11:04:17 来自: 海蓝
诸位看过的有关婚姻的电影或电视剧,觉得比较好的呢?
2009-03-20 11:12:21 Scarlett(you have to move on and on)《金婚》,平淡中体验人生真谛。
蒲存曦和许晴的《说好不分手》,很老的电影,但是一直记忆犹新,觉得比较教育人--婚姻当中,不要太较真儿,尤其是女人,珍惜手中的幸福,珍惜眼前人其实最重要。
还有《守望幸福》一类的家庭剧,讲述的是一家人,几代人之间相处的故事。看别人的故事,从中总结道理来指导自己的人生
> 删除
2009-03-20 21:36:34 李翔
呵呵,这个问题还真是难倒我了
我这十几年,也就看了不到十部电视剧,在上海看了林海雪原,断续着看了沧海百年(或者是百年沧海),暗算看了前两部,士兵突击看了,潜伏听别人推荐看了,还有永不瞑目,陕西的什么大案来的,计算机里现在还存着许多全套的,就是都没看,而且也不是关于婚姻的,JIONG之
女孩子是通过电视剧里的关系来学习自己的人际相处,或者是当参照物,男人则是为了情节和有趣,这个问题,建议海蓝两点(说错了不许打脸哦)
一是听听组里或者身边女性朋友的话
二是索性随便看,有所感触就是好的你觉得呢?
> 删除
2009-03-20 22:36:19 HI
《金婚》
> 删除
2009-03-20 23:51:56 海蓝
呵呵,我刚准备看看《金婚》呢,之前只是断断续续看过几集,觉得里面的婚姻让人失望,但也许这就是现实中的婚姻,对吗?
> 删除
2009-03-21 12:43:25 珍妮(寻找幸福)《新结婚时代》怎么样?我挺喜欢看的
2009-03-21 12:53:01 卡内酷
双面胶三
2009-03-22 11:42:28 海蓝
楼上俩说的我都偶尔看过几集呢,还看过《新结婚时代》的书。
2009-03-22 12:07:32 zilong(总是难舍)电视剧《结婚十年》,陈建斌,徐帆
好多年前有一部电视剧《结婚一年间》
2009-04-01 10:48:11 海蓝
最近都有看《金婚》,越来越觉得里面的女主角做得不够好哦
> 删除
> 删除
> 删除
> 删除
2009-04-02 12:17:20 Nancy(不折不扣惹人爱)金婚 结婚十年 牵手 双面胶 这是我看的几部感觉都不错
2009-04-04 22:47:51 海蓝
金婚里面,前半段,我很同情佟志,后半段,很同情文丽。
2009-04-04 23:35:41 薇朵(做个精致的女子)新结婚时代
我很喜欢的一部 很好看 会懂得很多
2009-04-05 09:55:10 安提文艺青年(时光为何流淌得这么快)马文的战争
> 删除
> 删除
> 删除
> 删除
2009-04-06 13:42:07 开皮艇的大叔(告别昨日~)刚刚看了《革命之路》,觉得不错
2009-04-09 21:06:56 JUST-MI子ღ(人间处处是杯具~)《革命之路》,泰坦尼克号的续集!很有寓意!
2009-04-17 11:33:21 海蓝
嗯,革命之路我也看了
2009-04-22 11:08:00 海蓝
看完金婚了
> 删除
> 删除
> 删除
> 删除
> 删除
2009-04-22 16:02:45 打喷嚏的猫(人最根本的素质,是让别人放心。)可以说日本的吗
<冷暖人间> 2009-06-08 22:10:18 [已注销]
《王贵与安娜》
2009-06-09 14:25:16 花择蕊子(漂亮的鞋子带你去美丽的地方)《王贵与安娜》北京科教平道晚上10点
今晚最后两集
2009-06-10 15:11:16 梓伊
王贵与安娜。比金婚好。
> 删除> 删除> 删除> 删除
2009-06-23 13:56:57 Sat Prakash(Kaur SAT NUM,最爱冥想的富足)mark。
> 删除
关于婚姻的电视剧可真不少
华数电视推出了《婚姻百味》专题
蔡舟舟
2007-10-21
下周点击
主播记者 蔡舟舟
《金婚》的编剧王宛平说,电视剧只是展现婚姻,并不承担解决婚姻的责任。但戏如人生,婚恋题材剧还是火热荧屏。为了让大家看个过瘾,华数互动电视特别推出《婚姻百味》专题——包括《不想回家》《结婚十年》《半路夫妻》《女人心事》等婚姻情感大剧,冯远征、徐帆、陈建斌、孙红雷、陈小艺等电视大腕与你分享婚姻那点儿事。
《不想回家》聚焦中年男子生存状态,它以三位40岁中年男性的生活为切入点,描述了他们在当代社会中所承担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结婚十年》展现的是一对普通夫妻结婚十年遇到的一系列“麻烦事”。十年,他们经历了生儿育女、下岗、打工、分居、破产、重逢„„真实感人的特色让它成为了婚姻剧里的佼佼者。
《半路夫妻》是国内首部反映都市人再婚现象的家庭伦理剧。剧中没有出现一些婚外情或是家庭暴力等不良的社会现象,而是以一种健康的心态,极力提倡对婚姻的执著,强调个人在婚姻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孙红雷和陈小艺的表演都相当出彩。
《女人心事》由《半路夫妻》原班人马打造,讲述了一对激情不再、男弱女强的夫妻的婚姻生活。逆来顺受的男主角换成了冯远征。陈小艺摇身一变成了性格泼辣直爽的杂志社编辑。
9月21日
转载--近几年有关婚姻的电视剧
《五年六部电视剧 折射中国人婚姻观变迁》
由李亚鹏和苗圃主演的婚姻情感剧集《我们俩的婚姻》近日以较高的收视和不错的口碑在央视落幕,9月18日,该剧又在安徽卫视播出,收视火爆。回首2003年至2008年,每年起码有一部婚姻剧热播,而它们关注的婚姻中的焦点都不相同。这些热播剧中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经典人物和台词,恰好折射出了国人婚姻观的变迁。
2003年:《结婚十年》
岁月留下一地鸡毛
《结婚十年》让人看到婚姻的琐碎
惊鸿一瞥:徐帆和陈建斌演的这对夫妻,第一年,“结婚了”;第二年,“有孩儿了”;第三年,为带孩子,“他妈来了”;第四年,“下岗了”;第五年,“出事了”;第六年,“有点钱了”;第七年,“外面有人了”;第八年,“离婚了”;第九年,“破产了”;第十年,他们在曾住过的旧楼前“重逢了”。难怪冯小刚看过几集就撂下了话:“30岁左右的人都可以看看,甭管结没结婚。”
核心观点:婚姻像面镜子,每个人都能在里面照出自己。
经典台词:一等男人家外有家,二等男人家外有花,三等男人到处乱抓,四等男人老婆不在家。
结婚就像掉进坑里一样。
戏外说戏:虽然我的婚姻生活才四年,但是拍着拍着,有时觉得这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醒,让你在心里面过一遍自己的婚姻生活。一个女人即使她把濒临破损的家庭救回来,尊严却救不回来。———徐帆
怕了,拍得我都不敢结婚了。———陈建斌
2004年:《中国式离婚》
中国人离婚的三种原因
《中国式离婚》诠释什么是“身心的背叛”
惊鸿一瞥:陈道明、蒋雯丽牵手走进被誉为“现代版《围城》”的《中国式离婚》,该剧揭示了在婚姻契约下夫妻之间的三种背叛:心的背叛、身的背叛和身心的背叛。通过一个普通家庭走向离婚的发展轨迹,该剧聚焦于婚姻生活中的不和谐、不宽容、不理性所带来的伤害与疼痛。
核心观点:女人对自我的忽视是造成婚变的根源。
经典台词: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女人,监视着这个男人面前出现的女人。
所谓过敏,就是当你发七年之痒时,你老婆神经上出的一种疹子。
心的背叛的严重程度远在身体的背叛之上。一夜之欢算得了什么?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没有一时冲动偶尔走火的时候?心的背叛就不一样了。你心都不和她在一起了,身体还要和她在一起,不仅对你不公平,对对方也是一种欺骗,一种侮辱。
戏外说戏:在中国,很多已婚女性都有一种“夫荣妻贵”的心态,因此迷失了自己,这无形中给男人很大压力,由此埋下危机的隐患。这部戏演起来让我感觉歇斯底里。———蒋雯丽
保持自己的领地是保护爱情的一个好方法,当你全都交给对方的时候,你还剩下什么?当你再从对方手里往回要,就会出现问题。———陈道明
2005年:《临界婚姻》
无性婚姻的难言之隐
惊鸿一瞥:这是一个30岁女人的故事,由涓子主演。女人无法忍受一个性无能的男人躺在自己身边,也无法抵御一个疯狂追逐她并带给她心理与生理极大满足的另一个男人的热情,最终这枝头“红杏”慢慢伸出了墙头。该剧首次涉及“无性婚姻”这一社会问题。
核心观点:越贞洁,越疯狂
经典台词:是向生活妥协,还是听从自己的心?
坦白是为了你们之间能够有一个更幸福、更稳定的将来,如果你的坦白会给他带来心灵上的阴影和伤害,这样的坦白并不是好的。
戏外说戏:女人用红杏出墙报复男人根本不是办法。只要对对方还有感情,就应该坚守住家庭的堡垒。如果彻底没感情了,就选择分开。———涓子
2006年:《新结婚时代》
还原婚姻的社会本质
《新结婚时代》讲述“错位的婚姻”
惊鸿一瞥:继《中国式离婚》后,编剧王海鸰又本着“婚姻是个性化的”之观念,讲述了三个错位的婚姻。刘若英和郭晓冬扮演的夫妻是城乡结合的“穷富恋”,梅婷出演的那对是“姐弟恋”,还有一对则是教授跟家里小保姆的“忘年恋”。该剧还原了婚姻的本质,劝诫人们不要为了面子或为了别人而结婚,而当婚姻遇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时,应该坚持自己的选择。
核心观点:婚姻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
经典台词:夫妻过日子就是压跷跷板,你高我低,你低我高,不能总是一方高高在上,否则日子很难过得下去。
结婚你不是嫁给了某一个人,而是嫁给了这个人的全部社会关系。
你可以不爱江山爱美人,但是告诉你,没有一个美人是不爱江山的。
戏外说戏:虽然剧中是演了离异的人,但我不会因为这样而对婚姻感到绝望。结婚好玩极了,很有挑战性。我随时都在想结婚,但是一定要找个舒服的人,因为两个人要在一起生活那么长时间。———刘若英
2007年:《所谓婚姻》
揭开“第四类情感”的面纱
《所谓婚姻》激起情感**
惊鸿一瞥:《所谓婚姻》以女性的视角挖掘出了一种“第四种情感”———比爱情少了性,比友情多了情。剧中,这种“第四类情感”介入一对恩爱夫妻五年的婚姻生活。这对夫妻由佟大为和王艳饰演,最后佟大为在家庭与责任的约束下,理智地控制住了自己的情欲,化解了一场“假性婚外恋”的**。
核心观点:婚姻中彼此的空间预留,既是利人也是惠己。
经典台词:婚姻不管别人怎么评价,说到底就是一个现实的男人和一个现实的女人之间最现实的联手合作。当两个人携手踏上红地毯就等于拿到了一份契约,男女就是契约的甲乙双方。合作者必须具备尊重、理解、宽容他人的基本素质。
发酵好了,婚姻就是一坛美酒,时间越长越醇正。如果发酵不好,婚姻就像一坛发了酵的泡菜。
戏外说戏:这部戏几乎和我的个人生活坐标吻合。比如听胎音,我在生活中和戏里都有这个情节。我在生活中的角色和在戏里塑造的角色,对我来说是一个相互学习和补充的关系。———佟大为
2007年:《金婚》
解剖“后婚姻阶段”的亲情
惊鸿一瞥:《金婚》的故事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总共横跨了50年,主要讲述蒋雯丽饰演的年轻漂亮的小学教学老师文丽和张国立饰演的重型机械厂技术员佟志的婚姻历程,两个人的争吵始终贯穿其中。《金婚》在观众中引发的强烈反响也是破纪录的。
核心观点:夫妻是最亲密的敌人。
经典台词:虽然你什么都没干,但是你心里可什么都干了。
找女人,疯点浪点都没事。找老婆,那得找奴隶型的。
半世纪牵手,养儿育女柴米油盐,苦也恩爱乐也恩爱,磕磕绊绊终不悔。五十年同心,事业家庭酸甜苦辣,哭也甜蜜笑也甜蜜,风风雨雨永相随。
戏外说戏:女人都爱追求浪漫,而人生最大的浪漫其实就是一生只爱一个人。———蒋雯丽
现实生活中没有教科书,能否到达金婚,关键在于两个人自己。我相信我自己可以做到。———张国立
2008年:《我们俩的婚姻》
关注年轻人的婚姻磨合《我们俩的婚姻》不以爱情为基础
惊鸿一瞥:今年9月2日,由李亚鹏主演的现实题材的家庭伦理剧《我们俩的婚姻》开播,首播当日不论是电视论坛还是相关媒体反响都不错。剧中李亚鹏饰演的秦岩是一个非常大男子主义的人,做事很少为妻子考虑,遇到一点点小事情就火冒三丈。较之以前的婚姻大剧,《我们俩的婚姻》着力表现现代年轻人标榜的个性独立和自我中心主义对婚姻的戕害。
核心观点:婚姻的基础并非爱情。
经典台词:这年头,要找个人谈恋爱容易,但要找个你觉得合适,人家又觉得你合适,甚至能发展到谈婚论嫁的地步,那实在是太难了。
戏外说戏:我觉得当一个男人结婚后,婚姻的美满程度、和谐程度,集中体现了他的全部能力。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婚姻是很多人的事,所以婚姻的基础不能建立在爱情上。———李亚鹏
我一直认为婚姻是一门比爱情更加复杂的学问,不能随心所欲,也不能闭关自守,而且要求你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持之以恒。把一个没有血缘的人变成自己的亲人,把两个人的世界合并成一个,很难,也很神奇。———苗圃
第三篇:关于政治生态,刘云山谈了6点
关于政治生态,刘云山谈了6点
刘云山 资料图
5月1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在中央党校2015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谈政治生态问题。刘云山认为,经过持续两年的强力反腐,政治生态有所改善,但是形形色色的潜规则、大大小小的关系网、“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还有一定市场,用人之风不正、家风家教不严、社会交往不净、同志关系不纯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纠正,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作风问题时有反弹、顶风违规违纪时有发生。
刘云山援引一个老同志的话说,“如果河里有一两条鱼死了,这是鱼的问题;如果有一片鱼、一群鱼死了,可能就是河受到污染,水生态出问题了。从政环境也是这样,一个地方,如果个别干部出问题,那可能是他个人有问题;如果许多干部出问题,那说明这个地方政治生态有问题。”
而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还要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
以下是刘云山讲话全文:
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如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我谈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
中组部去年就党风政风问题组织了一次调研,一位老同志说,如果河里有一两条鱼死了,这是鱼的问题;如果有一片鱼、一群鱼死了,可能就是河受到污染,水生态出问题了。从政环境也是这样,一个地方,如果个别干部出问题,那可能是他个人有问题;如果许多干部出问题,那说明这个地方政治生态有问题。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一批典型案件来看,一些地方贿选案件发生、腐败窝案出现、买官卖官盛行,都与这些地方政治生态不好有关。
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为政行为。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现在,我们党带领人民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面对矛盾风险给党治国理政带来的新考验,面对形势发展变化给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迫切需要通过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更好激发全党创造活力,提振干部群众精气神,凝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实施八项规定,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弘扬新风正气、涤荡歪风邪气,政治生态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也应清醒看到,形形色色的潜规则、大大小小的关系网、“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还有一定市场,用人之风不正、家风家教不严、社会交往不净、同志关系不纯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纠正,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作风问题时有反弹、顶风违规违纪时有发生。可以说,实现政治生态“山清水秀”,任务艰巨而繁重。要充分认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特殊重要性,坚持重在建设、立破并举,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并重,拿出过硬措施、保持足够韧劲,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首先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良好政治生态从哪里来?首先要从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中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功能,说得形象一点就是在党员队伍中播撒崇高理想的种子,激发艰苦奋斗的精神,消除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保持和弘扬良好的党风,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事实表明,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认真,党风政风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一个地方政治生态出问题,首先是党内政治生活出了问题。
总书记形象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是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如果炉子长期不生火,或者生了火却没有足够的温度,那是炼不出钢来的。应当看到,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管党治党的“大熔炉”变成了没有温度的“冷灶台”。有的尽管有党内政治生活,但是炉温不够、火候不到,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一些党员干部碰到原则问题不开口,遇到矛盾绕着走,把自我批评变成了自我表扬,把相互批评变成了相互吹捧;一些党组织没有凝聚力,党员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党组织变成“大车店”,党员没有党员的样子。这些都警示我们:党内政治生活必须真正严肃起来,决不能随意化、平淡化,不能娱乐化、庸俗化,不能让党内政治生活变了味、走了调。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关键是要推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为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好的“气候”环境。党的组织生活正常了、健康了,就能起到“除尘”“过滤”作用,就能及时阻隔不良风气的侵蚀。完善党的组织生活,重在落实制度、贵在保持经常。党章对党的组织生活有着非常明确具体的规定,像“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都是很重要的内容,应认真抓好落实。要经常和定期开展组织生活,特别要彰显党内政治生活的本质,在树立崇高理想上下功夫,在提升精神境界上下功夫,引导每个党员自觉安装思想上的“杀毒软件”,经常清扫头脑中的灰尘。要切实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确保有实质内容、实际效果,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不能搞成清谈闲聊,更不能打着组织生活的名义去搞什么旅游和娱乐活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形成心齐气顺的政治氛围。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党组织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当前,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既有民主不够的问题,也有集中不够的问题。民主不够,突出表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搞个人说了算,“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甚至独断专行、排除异己;集中不够,突出表现在一些领导干部搞分散主义、各自为政,凡事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出发,甚至把分管领域变成“私人领地”。这些问题不解决,就难以有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这就需要各级党委和各级领导干部增强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完善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特别是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始终坚持按原则办事、按程序办事,强化民主意识,善于集思广益,做到总揽而不包揽、果断而不武断,防止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班子成员要增强全局意识、协作意识,自觉在大局下行动、在合作中履职,做到分工不分家、到位不越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还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过程,是一个扶正祛邪、整体优化的过程。一些地方和部门政治生态出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刀枪入库”,“钝化”了、“生锈”了。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传统得到了弘扬,关键是要坚持下去、经常使用。敢不敢批评,背后是公与私的问题。要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面对违背党性要求的现象,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批评制止,不当老好人、不怕得罪人。批评也是建设,开展批评既要有红红脸、出出汗的严肃,又要有加加油、鼓鼓劲的真诚,既敢于自我揭短亮丑,又真诚帮助同志修正错误。只要出以公心、与人为善,对自己负责、对同志负责、对事业负责,批评就是一副治病良药,就能让自己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让被批评者内省改过、成长进步,进而形成团结和谐的党内同志关系。
三、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必须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
严格的纪律性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也是铸就良好党风、实现政治清明的重要保证。毛主席讲过,铁的纪律和规矩“比孙行者的金箍还厉害”。黄克诚同志曾在《人民日报》发表《关于党风问题》的文章,文中说:抗战时期,毛主席就靠一个电台指挥全党,“嘀嗒、嘀嗒”就是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声音,全党都自觉地执行来自延安的声音。这生动反映了我们党严格纪律要求的优良传统。现在,一些干部出问题,往往是从不守纪律、破坏规矩开始的;一些地方政治生态出问题,也往往是纲纪不彰、法度松弛导致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就要让纪律和规矩严起来。
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纪律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如果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得不到遵守,其他纪律和规矩都会失守,净化政治生态就无从谈起。要引导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组织的一员,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弄清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坚守党员干部的政治原则和行为准则。
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重要的是严格遵守党章。党章是党的总章程,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总规矩。有的党员干部忽视学习党章,实际上党员应当遵守的纪律和规矩有哪些,党章都写得清清楚楚。对党章了然于胸,是对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起码要求。要认真学习党章,时常读一读,反复温习、熟稔于心。严格按照党章规范自己的言行,党章倡导和要求的就坚决照做,党章反对和禁止的就坚决不做,努力做遵守党章的模范。
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还必须严格执纪。有了规矩不严格执行,就像开车不守交规,任性就要出事。应当说,现在党纪党规是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许多要求也很明确具体,但问题是落实不够、执行不力。对党员干部来说,守法只是一个基本底线,而遵守和执行党纪党规意味着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有许多事情,普通公民可以做,但党员干部不能做。要坚持党纪严于国法,领导干部严于一般党员干部,使纪律和规矩真正成为不可触碰的红线。要坚持有纪必执、执纪必严,对违反党的纪律和规矩的,严格问责、严肃处理,不搞法不责众、不搞情有可原、不搞下不为例,切实维护纪律规矩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通过强化纪律的刚性约束,推动政治生态不断改善。
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关键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
选人用人导向是从政环境的风向标。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如果用人导向不正,危害的是政治生态的源头。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就要把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作为治本之策,进一步彰显选人用人的好风气。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首先要严格把握标准。标准是什么?就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就是“忠诚干净担当”、“三严三实”和“四有”要求。在干部工作中,要认真落实好这些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政治素养、党性修养、道德涵养,按照好干部的要求择优录用,按照五湖四海的原则选贤任能,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不让买官卖官者得逞,更不让脚踏实地的好干部吃亏。只要每个干部都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我们的干部队伍就能风清气正,我们的政治生态就能“山清水秀”。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重点是从严把关。如果这个关把不好,很容易造成不称职、不干净的人走上领导岗位。如何把好选人用人关,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作了相应规定。从实际工作看,特别要把好“三关”:动议提名关、考察考核关、程序步骤关。这就需要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过程中,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严格落实选拔任用的组织程序,坚决防止随意变通、程序空转。安全生产出问题要问责,选人用人方面出问题同样也应当问责。要建立和完善问责制,倒逼各级党组织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好选人用人的把关责任。要持续用力整治买官卖官、说情打招呼、违规破格提拔等不正之风,推动形成干部工作的良好风气。好干部是培养选拔出来的,也是从严管理监督出来的。当干部,就要接受更严格的约束,学会在接受监督下履职尽责。现在,一些地方在干部工作上,重选拔任用、轻管理监督,对这种现象应当认真加以解决。要把更多的功夫下在管理监督上,注意抓早、抓小、抓预防,重视干部的经常性“体检”,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打“预防针”,及时“咬耳朵”“扯袖子”,切实改变那种有了小毛病没人管、出了大问题才处理的现象,防止一出问题就是大娄子、一出案子就是大案子。要加强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重点部门、关键岗位干部的管理监督,让他们时刻感到身后有一双眼睛在盯着,做到心存敬畏、谨慎用权,做到既干事又干净,防止个人不检点带坏一批干部。
五、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就要锲而不舍地抓作风反腐败 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政治生态好不好,有两个直观标尺:一看党员干部作风好不好,二看有没有腐败问题。现实中,一些干部腐化堕落,往往始于思想和作风滑坡。净化政治生态,就要敢于正视问题,“小病”“大病”一起治,治疗和预防一起抓,坚持不懈地加强作风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更好地激浊扬清、惩恶扬善。
作风建设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切入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采取有力举措深入整治“四风”,刹住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解决了不少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但不正之风的病原体并没有销声匿迹,对于不少人来讲,作风问题还停留在不敢上,不想的自觉还远未形成。要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思想,保持常抓的韧劲、抓长的耐心,防止解决了的问题出现反弹,防止纠正了的歪风出现变种。要持续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任务的落实,及时发现和解决干部作风出现的新问题,为形成良好政治生态提供新的动力。
根据党中央部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已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展开,这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是优化政治生态的重要举措,目的就是在已有成果基础上,再添把火、再加把力,着力解决“不严不实”问题,把作风建设好态势保持下去。这项专题教育不是一次活动,而是把专题教育融入领导干部经常性学习教育的一次探索实践。要把握常态化教育的特点,注重经常性教育的要求,把专题党课、专题学习研讨、专题民主生活会,与“三会一课”、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更好结合起来,推动经常性教育取得好的效果。总之,要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变成清除思想灰尘、匡正干部行为、净化政治生态的过程。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还要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猛药去疴、重典治乱,“老虎”“苍蝇”一起打,查处了一大批腐败分子,净化了党风政风,匡正了社风民风。要坚持严惩与预防两手抓,既惩贪去腐、除恶务尽,又防微杜渐、标本兼治,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要以反面案例警示人,以先进典型激励人,引导党员干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不断培厚涵养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六、领导干部要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表率
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就要从领导干部抓好。对政治生态出现的问题,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客观因素,但根本上还要从领导干部身上找原因。所以,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各级领导干部都应有高度的自觉,都应身先士卒、尽到责任、做出表率。
领导干部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表率,要坚持从自身做起,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的要求,打牢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基。要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恪守从政之德,老老实实做人,不做表里不
一、口是心非的“两面人”。要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既防止为官不为,又防止为官乱为,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当前,要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及时完善工作措施,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领导干部的榜样立起来了,广大党员干部就会跟着学,好的风气自然就会形成。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共同行动。良好政治生态重在涵养,“人人是环境,个个是生态”,只有大家都来动手、都来耕耘,才能形成风清气正的大环境。要引导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强起来,认真履行党员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在社会上释放正能量;引导党员干部在作风上强起来,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想万家灯火、念百姓忧乐,拉近同群众的距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引导党员干部在精神上强起来,多一些责任担当,少一些等待观望,始终保持蓬勃向上、昂扬奋发的精气神。(本文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2015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2015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
第四篇:这个问题极为重要也十分紧迫
这个问题极为重要也十分紧迫
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握着公权,占着位子,却无所作为。现实中,这种‚为官不为‛ 的干部,不仅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也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这个问题极为重要,现在看来也十分紧迫。‛习近平还强调:‚受成长经历、社会环境、政治生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当前干部队伍也存在种种复杂情况,一个突出问题是部分干部思想困惑增多、积极性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为官不为’。对这个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把情况搞清楚,把症结分析透,把对策想明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一、把情况搞清楚
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毛泽东指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所犯的错误,研究其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我们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这一点,应当引为全体同志的教训。‛摸清楚干部‚为官不为‛的具体情况,是有效解决这个难题的前提。习近平指出:‚综合各方面反映,当前‘为官不为’主要有3种情况: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为’,二是动力不足而‘不想为’,三是担当不足而‘不敢为’。‛ ‚不能为‛是能力问题。这类干部是因无能力而不知‚为什么‛、不知‚怎样为‛或因本领恐慌‚不敢为‛。一是根本不知道做什么。除非上级交代得十分清楚的事情之外,这部分干部就不知道再做什么了,上级没有交代时就在等着,好像算盘珠子一样,上级拨一下就动一下,不拨则不动。二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老虎吃天不知从何处下嘴。一些干部不学无术或学习不积极不认真,对发展新阶段认识不到位,对新常态缺乏正确认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无能为力、束手无策成为常态。三是明知自己本领不行做不成事,不做事还能滥竽充数,真做事了反而马脚立现。所以选择‚不为‛做南郭先生。四是因本领不佳而害怕做错事做砸事,缺乏‚为‛的自信,所以不为。
‚不想为‛是动力问题。一是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缺少精神动力,是‚缺钙‛型干部,所以不想为。这类干部工作缺乏热情和激情。这类干部‚在岗却不在状态,在位却不在谋事‛,既虚度自己年华,又贻误党和人民事业。二是安于现状,缺少进取精神,是安逸型干部,所以不想为。在工作中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缺乏创新意识、进取意识,甘居中游。‚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三是怕苦怕累,缺少奋斗精神,是享乐型干部,所以不想为。这类干部工作缺乏主动性,习惯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熬年头,寄希望于按资排辈、组织照顾。四是奉行中庸主义,想做‚老好人‛,想靠人脉取胜,怕作为了得罪人,所以不想为。这类干部工作上躲躲闪闪,不推不动,甚至推而不动,总强调客观因素,不尽主观努力,有问题左躲右闪,遇矛盾上推下卸,对基层需求无动于衷,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五是怕‚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想‚韬光养晦‛,所以不想为。这类干部摆作风漂浮、光说不练,只有‚唱功‛,没有‚做功‛,照搬照套,不求实效,以会议贯彻上级会议部署,以文件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会议讲空话讲套话,调研走形式凑天数。六是怕做事出问题,影响以前已经取得的‚政绩‛,所以不想为。这类干部想靠‚吃老本‛赢得机会再上位。
‚不敢为‛是担当问题。这类干部缺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国情怀,缺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报国之志,缺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一些干部改革时代不敢冲,创新时代不敢进,缺乏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勇气,担心冒风险、得罪人,把不出错作为准则,遇到困难不是迎难而上,而是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有的干部怕‚惹事‛,信奉‚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有的干部怕‚出事‛,搞所谓‚稳定就是搞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妥协就是和谐‛。有的同志怕‚树敌‛,息事宁人,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面对大是大非态度暧昧,对错误思潮听之任之,尤其对那些会告状的恶人、会办事的能人、有交情的自己人,无原则迁就,无底线退让。所有这些现象,说到底都是缺乏担当精神,缺乏政治担当、责任担当、事业担当。
‚为官不为‛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机会主义、好人主义等在作祟,归根结底还是宗旨意识、党性观念、进取精神退化,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轨,不但损害人民群众利益,而且还败坏党和政府形象。庸政懒政同样是腐败。李克强指出:‚身在岗位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干事,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担当对领导干部来说是一种责任、一种境界、一种能力。
二、把症结分析透
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官不为‛作为老问题,当前又出情况。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传统原因,也有现代原因;既有环境因素,也有干部个人因素。习近平指出:‚除了一些干部自身素质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外,也有我们工作上的原因,还有社会上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一是干部个人因素。部分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党性意识滑坡,责任意识下降。某些党员干部觉得‚理想太远,生活太近‛,理想的激励作用下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念动摇。表现在工作上,对个人名利看得重,将社会利益看得轻,热衷于工作内外对物质财富的追索,对群众关心的问题和民生问题总是不感兴趣。在市场经济中,某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重私利,轻大义,忘记了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所应承载的责任与使命。部分干部为官动机不纯。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权力本位的官场思想一直在腐蚀着、侵害着一些干部的价值观念。在主观上,一些干部在当官和用权问题上没有树立正确的公仆意识。有的甚至认为,当官就是要捞好处。在党中央大力度反腐重压之下,有些想贪的干部工作积极性倍受打击,失去了工作动力;有些干部产生了只要不吃不拿、不违法乱纪,不干事也没事的‚不作为‛思想。部分干部能力跟不上新的形势。他们因循守旧,再学习能力较弱,在社会的快速变化面前不能迅速调整自己,难以跟上时一代发展的步伐,从而陷入了‚本领恐慌‛。对于许多问题缺乏预见性,不能做到有备无患;面对新问题缺乏信心,不敢干、不敢闯,凡事等上级指示,看同级,推下级,处处落后且心安理得。二是体制机制因素。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目前就总体而言,中央对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化建设等诸多领域的顶层设计、改革思路十分明确,各类政策也相继出台。但对地方或部门而言,部分领域仍然处于旧体制向新体制转换时期,旧体制没有完全废除,新体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体制机制和规划政策上,许多领域还处于‚真空‛‚断档‛状态,致使一些干部思想上迷茫,行动上缺少遵循。习近平指出:‚从我们工作来看,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单位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不够完善,政策尺度把握不够准确,方式方法有些简单生硬,对干部教育引导不够及时到位,在思想、理念、作风、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操作上,一些地方和单位还没有按照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要求进行调整,或者还没有调整到位,出现了不适应的状态。‛
三是社会上种种复杂因素。近年来,在党中央及各级党委、纪委的高压反腐态势下,党风政风为之一清,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不断高涨。但同时必须看到,每当有‚大老虎‛落马或恶性负面事件时,部分新闻媒体为吸引眼球,特意高度聚焦,过度解读,有的甚至恶意炒作,故意引导网民推波助澜,不仅引起公众的误读,也增加了干部的困惑。习近平指出:‚从社会因素来看,主要是负面舆论和恶意炒作使一些干部模糊了视线、增加了困惑。‛ 新闻媒体必须具备政治意识和社会担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氛围。习近平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习近平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社会上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总在找机会利用一些问题激化或放大‚官民‛矛盾,让不少干部处于‚惊弓之鸟‛的状态,他们也在‚不敢为‛之列。
三、把对策想明白
当前,‚为官不为‛的消极影响和危害逐渐显现,成为全党、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各级党委应高度重视干部‚为官不为‛问题,将其列入重要日程,坚持多措并举,标本兼治,从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舆论上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这一问题解决好。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就要不等不拖、辩证施策,争取尽快扭转。‛ 对动力不足的问题,要加强党性教育。切实解决一些干部思想上的‚贫血‛、精神上的‚缺钙‛以及行动上的‚乏力‛。习近平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 首先,要坚定干部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习近平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其次,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习近平指出:‚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干部要时刻铭记自己的公仆身份,使用权力为民办事。对能力不足的问题,要加强学习教育,对不可教或不让教的干部要立即请他们让位。解决‚本领恐慌‛、信心不足、胆气不足问题,就要加强业务素质教育,提高再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性。通过强化业务知识培训、加强业务经验交流等提高干部的执政能力。尤其要加强新科技知识的普及教育,如云计算、大数据等基本理论的学习。要鼓励干部主动学习、自主学习,通过职务调整、晋升等引导干部边干边学、干中学、学中干。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针对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化的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增加兴奋点、消除困惑点,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 对不敢担当问题,在加强教育的同时还要完善激励机制。一是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教育,使干部具有强烈为国为民情怀。二是将‚为官不为‛现象与干部考核选拔任用机制相结合。把‚敢于担当‛标准贯穿于选拨干部的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任用的全流程。让‚为官不为‛者不仅做不了‚官‛,而且更不会被提拔。三是拓展职级晋升通道,健全职务职级并行制度。打破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职级与工资待遇挂钩,拓展干部职业发展通道,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建立健全稳定灵活的薪酬激励机制。优化工资结构,着力解决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探索建立以实绩考核为基础的弹性工资制,适度拉开薪酬距离。同时,提高薪酬激励的灵活性、时效性,奖惩结合,使薪酬最大限度地反映干部的实绩。习近平指出:‚对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推动广大干部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
‚为官避事平生耻‛,对于党的干部来说,‚避事‛不干事,‚躲事‛不问事,在其位不谋其政、任其职不尽其责,当是最大耻辱。‚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才是干部应有的表现。
第五篇:管理学案例:这个问题该如何
这个问题该如何
某旅行社经营接待外国旅游者的业务。近年来,旅游人数不断增加,经营国际旅游业务可为国家创造外汇。这种创汇,成本低,风险小。旅游创汇收入来自许多方面,其中商品销售占的比重最大,约为50%左右。外国旅游者购买商品,一般是由翻译导游人员进行安排,并对商品作一定的宣传介绍。出售旅游商品的商店,最初只有一二家,以后增加到四五家,再后来,又扩大到一些旅游参观点的商品销售部门。这些商店和部门为了多争客源,便把目标看准了陪同外国旅游者前来购物的翻译、导游、司机人员,他们采取发给这些人员纪念品、优待券(可换取一定价值的实物)等办法来吸引顾客。随后,饭店、餐馆也效法,发给烟酒、水果、鸡鸭等。对此类现象,上级主管部门曾多次发过通知要求制止,但迄今未有效解决。1984年,在改革搞活的形势下,这种现象更有所发展,各商店和餐馆为了竞争,给的好处相互攀比,逐渐提高,以至采取了按照购买金额发给导游等人以一定比例的回扣现金,尤以外地来此的一些销售单位和个体字画经营者为甚。其中多的一次可得数百元甚至上千元。
在这种情况下,该社领导责成行政部门作进一步的 调查研究,发现了以下弊端:
1. 的刺激,导致一些导游人员过多地安排旅游者购买商品,引起旅游者的不满;
2. 些导游人员心思集中于购物得好处,分散了工作精力,影响导游服务质量;
3. 有的导游、司机对分配接待的旅游团挑肥拣瘦。
另一方面也感到,这种办法确实也提高了导游的积极性,他们有时还处长工作时间去陪同购物,积极商品的宣传介绍。有的旅游者正是在导游的积极宣传后,购买了更多的商品,包括一些价值昂贵的商品。第一次决策,根据上述调研结果,该社领导确定了目标:个人收取回扣会导致服务质量降低和职工“向钱看”,损害我国旅游信誉,应该坚决制止。但给导游人员付出的劳动以必要的物质鼓励,有利于多创汇,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因此要求有关职能部门拟定“公对公”创汇劳务奖励办法。有关职能部门拟订了一份与两家主要旅游品商店实行创汇劳务奖励协议草案,社领导班子讨论补充修改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并经财税部门认可,决定付诸试行。在作出这一“堵后门,开前门”的决策后,又拟定了实施计划:向全社发表公开信,要求各党支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自觉抵制私收回扣的不正之风,根据协议,拟出具体实施计划,如由商店提供销售金额的2%给旅行社,按1:3:6的比例分别作为上交营业税、企业收入和集体福利奖励费。对职工奖励的分配方法又拟了具体的方案。
第一次决策后,该社领导注意了信息反馈。
1. 协议实施后,导游积极性有了提高,两家商店的销售额比去年大大增长。
2. 两家商店在签订协议后,为了竞争招徕顾客,有时仍发“优待券”换实物和现金。
3. 其他未签订协议的单位继续发实物,有的仍发给个人回扣。
4. 仍有安排购买商品过多的现象,旅游者仍有抱怨。
5. 内部分配还有不完善之处。
同时,1985年3月,在全国纠正不正之风的形势下,国务院、中纪委、市政府、市旅游局都作出了旅游商店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收授回扣或变相回扣的规定。
第二次决策。鉴于第一次决策方案实行后,与原来设想的效果不完全一致,特别是中央领导部门已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因此该旅行社领导班子又提出了以下两种追踪决策的方案。
1. 来的“公对公”协议,是经上级领导部门同意的,不是不正之风,应该继续执行或者边执行边向上级请示。
2. 原来的协议仍有不少弊端,国务院、中纪委又明令禁止“公对公”发回扣,因此应该停止执行,同时把改进的建议和实践后的情况,及时向中央有关部门反映,供上级进一步研究。
经讨论,决定采取第二方案。在实施中,一方面逐级开干部会,统一认识,做好思想工作;另一方面把干部职工对实行“公对公”的有利一面的看法和建议,通过口头书面及派人到北京去反映。
第二次决策实行后,私人回扣收取现象大为减少,领取优待券和实物等情况尚无法杜绝,今明两天职工思想不通,积极性下降,认为“公对公”有利于国家、集体、个人,也是一种对多付出的劳动的报酬,为什么不可以搞。1985年S市旅游商品销售的收入所占比重,比1984年有所下降,其中排除掉其他因素(如商品不丰实,外地旅游城市商品竞争等),导游宣传购物的积极性降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1、某旅行社所以对原始决策进行追踪决策,是因为
A.原始决策有问题B.环境发生了变化
C.决策优化规律所致D.多种因素决定的2、通过上述案例说明,在现代社会中,更为科学的人性假设应该是
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
C.复杂人假设D.理性人假设
3、“公对公”协议的激励方式属于
A.物质激励B.精神激励
C.两者兼而有之D.精神为主物质为辅
案例2.究竟应该如何当好文印科长
某局机关共有大、小处室28个,人员400多个,在这样庞大的组织中,收发文件的进出量极大,每年印发的文件都要近千个。而全局只有一个文印科,共九人担负着机关的文印文件。局里领导经过挑选,决定派老丁同志任文印科长,负责全局的文字把关工作。
老丁同志今年五十多岁,文化程度业余大专,从青年时期丈一直担任办公室的秘书工作,熟悉机关,办事稳当,遇事考虑周到。他一上任,首先就制订出了文印科的规章制度,如所有文件都须经文印科核对后,交局领导批阅,分发各处室。在工作中,老丁在文字把关上一字一句从不遗漏,乃至标点符号也丝毫不马虎。但他处理事情不够灵活,与一些同志之间的关系搞得不好。比如,生产科技处每年都要制定出生产计划、科技项目下达到各基层企业,在这些计划的项目中,老丁同志一个数字,一个指标的进行核对,有时带病工作从不休息,但是在核对工作中,有时没有广泛征求具体部门的意见,不够产生一些分歧、矛盾。有一次,组织部门起草了一份“基层组织工作的调查”,没有经过老丁同志的把关,请示了书记,经书记批阅后,送到文印科打印。老丁同志不顾文件急需发出,照旧逐字句核对,然后又重新交给书记审阅。局里不少人对他产生了看法,认为老丁目空一切,自高自大,连书记、局长都不放在眼里,本科同志也有不满,认为科长太“顶真”了。有时,有些文件很长,印数却不多,一般情况下,用复印机复印几份就可以了。可是,丁科长却认为太浪费,非要打印不可,使打字员叫苦不迭,虽然在文字把关上老丁颇有办法,使全局的文件字字句句都很正规,发出去的文件没有出过一次事故。可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却成了众矢之的。
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局长最后决定把老丁同志撤换下来,调到另个部门工作。
办公室领导经过酝酿,又委任了小王同志为文印科科长,小王同志刚从大学毕业,分配来机关才三个月,他性格开朗,处事随便,善于搞好人际关系,他一上任,首先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也规定了一条原则:凡总局长、书记已签发的文件一律不核对,错的由他们自己负责。在文字把关上,只要没有什么重大原则问题,他都采取通过的态度,如碰到有些问题确实没写清楚,他就叫当事人到文印科来进行商讨,直到双方满意为止。
在复印机的使用上,他采取的方法是:简单的、份数少的文件随到随印,便利各处室的急需。在打字员人手少的情况下,尽是采取复印形式,使文件能及时发出。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他则主动请示办公室领导。如有一次,局财务处处长写了局财务工作汇报,里面的内容写得使人看不懂,文字也不通顺。小王核对了以后,认为稿子发出去要出笑话,就去和财务处处长商量,希望修改一下,但财务处处长死要面子,坚决不肯修改。在这种情况下,小王没有和他硬顶着干,而是采取迂回的办法,请示了办公室领导,由办公室主任出面去和财务处处长协商,问题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再如,有一次,科技处有一份科技计划需要马上下达基层,指标数文字都很繁杂,再进行仔细核对,时间不允许,科技处直接请局长审阅,局长当即签发后,送文印科打印。小王拿到这份计划后,采取了校看一张,打印一张,直赶到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局长和科技处长都很赞赏这种做法。一年实践下来,全局机关的上上下下对文印科的工作都很满意。
1、通过小王工作方式的分析,说明管理工作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A.对于“度”的把握B.对于质量的把握
C.对于人事关系的把握D.对于环境的把握
2、老丁所作所为主要违反了公共管理的A.关系原则B.效率原则
C.服从原则D.抓重点原则
3、小王的工作方式更接近于
A.权变式领导方式B.民主式领导方式
C.专制式领导方式D.协商式领导方式
案例
三、守住你的“井底之泉”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地方官上任之前,总找他们谈一次话。他说,俸禄虽不丰,但象井底之泉,可以天天汲水,不会干涸,因而要老老实实地守着自己的薪俸过日子,不图非份之财。
由朱元璋的“井底之泉”,使人不禁想起前几年流行的高薪养廉之说。该理论的核心是要保住干部的廉洁就要大幅度地增加其工资收入,使之有优越的生活条件,不再有非份之想,这样才能有效地保住自己的廉洁。这主意不错,谁也没有与“孔方兄”结过仇,自然是多多益善了。但问题是这一理论是否符合咱中国的国情。众所周知,中国人口多,吃“皇粮”的自然也多,要象发达国家那样用高薪来供养这么多的国家公职人员,对于我们这个发展是的国家来说,钱从何来?显然这是不现实的,于事不符,此其一;其二,于情不通。看看那些下岗职工,想想那些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山区的农民,如视而不见,一味追求什么高薪,这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共产党员来说,从感情和道义上是难以接受的。不错,目前干部的工资虽有的像当年朱元璋描述的“井底之泉”那样,但足以养家糊口,且每月工资照发不误,就象那源源不断的泉水,只要生命尚在,毫无后顾之忧。可总有那么一些人把它和大款的泉水相比,嫌之流速慢,流量少,于是利用手中之权,在井壁四周乱找“生财之源”,或贪污,或受贿,最后终被那些“污泥浊水”所淹没,造成井塌人毁的结局。以“题字”为名巧收“润笔费”的胡长清如此,为他人牵线搭桥的打电话的成克杰也是这样,他们为了寻找“钱源”,最后不仅失去了高贵的官位,而且丢了自家那宝贵的生命。许多人为此开除了公职,丢了饭碗,丧失了那源源不断的“井底之泉”。至此,他们才知那“井底之泉”的可贵,量虽不多,但水清质优,因为这是用自己辛勤劳动换来的,喝来舒心、安心、放心,而那来路不清的贪泉之水量虽多,但水混质杂,喝了容易“呛肺”,弄不好还有生命之虞,使人憋心、愁心、担心,决非那清澈甘甜的“井底之泉”可比也。
知足者常乐,还是好好地守住你的“井底之泉”吧!
1、对公务员实行职业保障,又称“井底之泉”,这属于:
A.保健因素 B.激励因素
C.生理需要 D.尊重因素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反映出来的动机或需要主要指:
A.权力需要 B.成就需要
C.合群需要 D.安全需要
3、前几年流行的高薪养廉之说,主要是根据:
A.X理论 B.Y理论
C.超Y理论 D.复杂人假设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