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泽民在庆祝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江泽民在庆祝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转录自厦门经济特区年鉴编辑委员会编《厦门经济特区年鉴》1992年刊,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年9月。)
(1991年12月18日)
朋友们、同志们:
这次我们到厦门、汕头,庆贺两经济特区建立十周年。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经济特区人民,向为建设经济特区辛勤劳动和工作的同志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向各位来宾,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关心和支持经济特区建设事业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各国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坚持对外开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根本政策,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条件。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处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前列,在我国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越来越发挥着窗口和基地的作用。经济特区建设卓有成效的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是完全正确的;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举办经济特区、进一步开放沿海地区的决策,是正确的、成功的。
厦门是我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厦门经济特区建立十年来,经过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艰苦努力,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年前,我们到厦门来,这里城区很小,工厂很少,经济还很落后。今天,我们看到这座古城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外商和港台客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上千家新企业办起来了,成群的高楼大厦建起来了,商业贸易繁荣起来了,初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各业综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对带动闽南地区加快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为推动海峡两岸的经济交往,促进祖国统一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厦门的发展,汕头的发展,各个经济特区的发展,都进一步显示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强大生机和活力,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丰富了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我国国民经济,经过三年来的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正在进一步向好的方向发展,将进入一个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新阶段。九十年代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非常关键的十年,我们一定要在保持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并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保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并为下世纪中叶——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创造条件。我们已经制定并正在执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最近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三届八中全会,又分别就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做出了决策和决定,这些都是我们向着第二步战略目标迈进的重大步骤。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也是我们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一项重大措施。我们要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巩固和发展已经开辟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要进一步贯彻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要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积极有效地吸收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拓展对外贸易,增强国际交换和竞争能力,使我国对外开放出现一个新局面。
经济特区要认真总结经验,把各方面的工作推向前进。经济特区要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合理确定开发和建设规划,保证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更健康地发展。要把特区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增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轨道上来。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跟踪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进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把吸收外商投资同加快老企业技术改造结合起来。特区也要坚持把国营企业搞得更好,不断增强它们的活力。要大力发展为生产服务,为出口服务的第三产业,特别是信息、金融、贸易等产业,促进特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现代化,在这方面,视野要更开阔些,步伐要更大些,成效要更显著些。要继续加强同内地的横向联系和协作,促进内地的建设和对外开放,更好地在全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外引内联、双向辐射的作用,把外向型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特区要围绕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这个改革的总目标,积极稳妥和协调配套地推进各方面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在这方面多创造一些好的经验。同时特区要十分注意和大力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抓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决抵制一切消极腐朽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努力消除一切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相容的社会现象,使经济特区的发展始终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并培育出讲奉献、讲团结、讲道德、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社会风尚,造就出一大批优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厦门经济特区与台湾一水之隔,是海峡两岸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厦门特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增进海峡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往来,热忱欢迎台湾同胞参与经济特区的建设,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作出新贡献。
我们也殷切期望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各国朋友继续关心、支持和参与我国经济特区的建设。
在国内外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下,我相信,今后经济特区将会以更迅速更坚实的步伐向前迈进。到2000年,经济特区将会取得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加丰硕的成果,呈现出更加繁荣昌盛的新面貌。
第二篇:贺国强同志2011年12月26日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12月26日)
贺国强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满怀喜悦心情,齐聚美丽鹭岛,隆重庆祝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厦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为经济特区建设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向各位来宾,向关心和支持经济特区建设的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各国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的一个伟大创举。厦门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之一,在30年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中始终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亲临厦门视察,亲笔题写了“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光辉题词,并亲自提议和推动厦门经济特区范围从2.5平方公里扩大到131平方公里,实行自由港等特殊政策。江泽民同志多次视察厦门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厦门优势、特色应该体现在与台湾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上,这个作用别的经济特区不能代替,这个作用随着历史前进会越来越显示出来”。2006年和2010年,胡锦涛总书记两次来福建考察工作,都专门视察厦门经济特区、慰问厦门广大干部群众和在厦的台湾同胞,对厦门的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厦门完全有条件在对外开放中取得更大成绩、发挥更大作用。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也对做好厦门经济特区工作作出许多重要指示。中央领导同志的这些重要指示和要求,为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鼓舞和激励着厦门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在福建历届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建设者团结奋斗,厦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经济 1
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30年间,厦门经济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跃升,地区生产总值从7.4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060亿元,年均增长17.4%;财政总收入从1.9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526亿元,年均增长21.5%;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近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同时,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连续3届摘取“全国文明城市”桂冠。30年间,厦门广大干部群众以“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前列,在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发挥了重要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30年间,厦门始终把贯彻中央对台工作方针政策、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为经济特区服务大局的重大使命,在引进台资、两岸直航、民间交流、基层政党交流和对口参访等方面屡创“破冰”之举,为推动两岸交流合作、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厦门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应该办得更好。
——厦门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厦门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和活力。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始终不渝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同志们、朋友们!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都给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赋予了新的使命。去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兴办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充分肯定了经济特区建设的巨大成就,对新时期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经济特区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这次,胡锦涛总书记又给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发来贺信,对厦门经济特区各项事业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紧抓住中央批准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决定将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厦门全市的重要历史机遇,切实把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希望厦门坚持围绕主题、紧扣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推动科学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中央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厦门经济特区应当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上有更大作为。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知识、信息、资源、人才的聚集效应,大力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要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绿色生活、低碳生活,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央从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深化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厦门要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和经济特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希望厦门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各个环节,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其他地区推进改革探索新路、积累经验。要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希望厦门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经济特区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加快构建覆盖全体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文化、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广泛开展和谐企业、家庭、社区创建活动,突出抓好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共安全各项工作,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希望厦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断夺取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实现经济建设水平和党的建设水平双提高。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不断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引导文化工作者创作生产出更多优秀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适应经济特区建设的需要,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为推动厦门经济特区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希望厦门坚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为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多作贡献。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根本利益所在。厦门与台湾仅一水之隔,是台湾同胞进出大陆的主要门户、观察大陆的重要窗口、投资大陆的重点区域。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坚决贯彻中央对台工作方针政策,深入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拓展金融、物流等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努力成为两岸经贸合作的密集区域;进一步加强通道建设,推进空中直航、口岸通关和港口建设,努力成为两岸直接往来的便捷通道;进一步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努力成为两岸交流交往的活跃平台;进一步维护台湾同胞正当权益,满腔热情为台湾同胞多办好事、实事,努力成为两岸同胞融合相处的温馨家园。
同志们、朋友们!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特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新起点,着眼新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团结奋斗、真抓实干,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征程上,创造厦门经济特区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源: 新华网)
第三篇:在庆祝某区成立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建区十年,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的十年;是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年;是社会和谐全面进步的十年;是“三个文明”并驾齐驱的十年。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十年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宾朋和各位老乡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国民经济大幅度增长。建区之初的199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3.25亿
元,工业总产值3.825亿元,财政收入23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29元;到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至10.69亿元,工业总产值10.82亿元,财政收入71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38元,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均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五”计划,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3倍,工业总产值增长1.8倍,财政收入增长两倍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300多元。2005年,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强劲增长,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可达13.36亿元,比增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可达97.71亿元,比增500,财政收入可达1.28亿元,比增7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将达6亿元,比增110。经济结构不断改善,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三大产业比率由1995年的100:49:33发展为2004年的100:84:50。农业生产向高科技含量、高环境效应、高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南方冬种示范区”,建成了中国南方乃至全国最大的珍珠养殖基地、工厂化对虾养殖基地、海水养殖苗种繁育基地,开发性农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糖业、**酒精、**石英沙、**生物食品、**饼业、**淀粉厂等一大批民营企业的不断壮大和**电厂等一批大型项目的上马建设和顺利投产,不仅是财税增收的重要来源,而且是加快发展的强大后劲。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全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大增强。
令人信心倍增的是,十年来,全区“三个文明”建设齐头并进,百花争艳,实现了“八个提高”:一是对外开放水平大大提高,招商引资捷报频传,仅2004年,全区就接洽国内外客商90多批次,签订投资合同20多份,总投资110多亿元,超10亿元项目3个,超亿元项目9个。二是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农民新村、珍珠楼、对虾楼、西瓜楼、森林楼不断涌现,小汽车进入百姓家庭已成时尚。三是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实践已经证明,这支队伍能吃大苦,能成大业,在服务**电厂等重大项目、在抗风救灾等急难险重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四是干部职工工资水平逐步提高,工作和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但大家没有陶醉,而是把物质鼓励变成了不竭动力。五是教学质量大大提高,科教文卫蓬勃发展。成为**首批“两基”达标县区,高考上线人数年均递增30,中考成绩连续多年位居全市榜首,课改经验得到自治区的大力推广;科技普及全面展开,科技兴区方兴未艾;文体广电齐头并进,农村文化歌声嘹亮,已经成为**市一道特别亮丽的风景线。六是党建水平显著提高,“三个代表”落地生根,“三级联创”根深叶茂,“四个培养”叶绿花红,先进性教育活动扎实推进,队伍形象焕然一新。我区创立的“四个培养”工程得到**市和自治区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推广,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总抓手”;团区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七是服务本领全面提高,执政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开展“营造环境服务项目比奉献”和创建“群众满意、上级放心”基层组织等主题活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明显提升。八是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争先创优喜结硕果。随着“35153”工程的纵深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获得了自治区“文明城区”和“双拥模范先进区”等荣誉称号。十年来,**镇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荣誉,作为镇一级最高荣誉的“全国文明镇”创建已经顺利通过中央验收;**镇调解委员会获“全国模范调解委员会”和“全国标兵调解委员会”称号。**镇获国家级“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荣誉,**村团支部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镇在为大项目服务的征地搬迁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极其艰巨的工作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大工业的建设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实现“八个提高”的同时,我们又做到了“八个减少”:企业亏损明显减少,经济效益全面回升;农民负担全面减少,中央政策落到实处;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全面小康不断加快;交通死角明显减少,柏油道路四通八达;“超生”现象逐年减少,基本国策落到实处;后进村组不断减少,基层建设扎实推进;恶性案件明显减少,平安创建深入开展;封建迷信明显减少,科学文明蔚然成风。铁山港区朝着构建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的目标大大推进。
十年来,令人无比欣慰的是,在四家班子的影响和带动下,全区各级各单位充分发挥了各自优势,努力为民办实事、积极为民谋福利。十年来,我们努力筹措资金,兑现了5000多万元的甘蔗“白条”,偿还了3000多万元的历史债务,投入2.6亿
第四篇:在农行庆祝建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来临之际,x农业银行迎来了建行十周年暨各项存款突破5亿元的大喜日子,可谓双喜临门。在此,我代表x党委、x领导和全x广大干部职工表示热烈地祝贺并向农行全体员工致以节日的良好祝愿!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资源的主要渠道。发展和完善金融体系,提高动员和分配资源的能力与水平,是改善经济结构、发展经济的关键。x农行成立十年来,与x干部职工风雨同舟,携手并肩,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给x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对推动我x两个文明建设蓬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多年来,我x在x农行的积极支持下,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x农行对我x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危旧住房改造、工业企业破产重组、生产启动、x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帮助。x农行积极按照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的要求,主动协调工作,克服存贷矛盾,多方筹集资金,支持我x建设,促进了我x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001年在国际形势多变的大背景和国内喜事连连的环境下,x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投资为杠杆,以基础建设为重点,以发展壮大和致富职工为目的,从容应对了各种严重自然灾害和农副产品市场价格下跌的严竣挑战和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66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一产业增长15.9%,二产业增长18.8%,三产业增长24.4%。全x综合财务亏损980万元,同比减亏32.9%。在岗职工职均收入7751元,同比增长22.4%。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一、二、三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4:31:35调整到30:29:41。以“三个四”、“三个一”工程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基础建设、x城市建设、危旧住房改造工程等基础建设步伐加快,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x城市建设和团场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以土地长期固定、划分两用地、发放土地使用证为主的农业改革和以公司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的工业企业改革全面推进。以发展畜牧业“双百万工程”、“2001示范工程”和千名干部帮扶畜牧业空白户活动蓬勃开展。“三讲”、“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和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了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工作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有了较大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效显著,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党中央、xx的关心、x党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地委、行署的支持和x农行等金融系统的支持以及x党委团结带领全x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
新的一年已经来临了,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x农行的工作,同时也希望x农行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从容应对入世的挑战。在x农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加大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员工素质和业务水平,改善办公条件和服务态度,拓宽服务领域,挖掘经营潜力,以良好的经营业绩为x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大会~成功。祝各位来宾、各位朋友春节愉快,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第五篇:在国家税务局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受xx市长和xxx副市长委托,今天很高兴前来参加xx市国税局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市政府,对xx国税成立十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十年来辛勤工作的全市国税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1994年9月,xx市国家税务局正式挂牌成立。十年来,全市国税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切实履行职责,不断强化执法监督,加强税源控管,优化纳税服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启东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是税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全市各级国税机关不辱使命,尽职尽责尽力为国聚财。十年来,全市累计组织国税收入36.2亿元,收入规模从1995年的2.13亿元发展到~年可望实现6.7亿元,年均增长19%以上。特别是跨入新世纪以来,国税收入步入了快车道,2002年突破4.2亿元,~年突破5.1亿元,~年将突破6.7亿元大关,短短3年间,实现了国税收入的“三级跳”。国税收入连年持续高幅增长,既是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体现,也是全市国税系统转变观念、坚持依法征税、不断强化税收征管,加强税源培植和源头控管,全面推行征管质量指标考核,加大稽查打击力度,千方百计堵漏增收、清欠增收、挖潜增收的结果。全市国税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也逐年上升,预计~年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比例将达55%,为我市经济发展和财力的增强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大力组织收入的同时,国税部门不忘服务经济,认真落实税收政策,及时兑现各类减免退税优惠措施,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地发挥了税收宏观调控作用,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十年来,共办理各类减免税、出口退税7.82亿元,充分发挥了税收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杠杆作用。
二是税收征管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国税系统不断深化征管改革,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效率为先,重组业务流程,优化岗位设置,减少管理层次,简化办税程序,逐步实现了税收管理的扁平化;征管手段实现历史性转变,建立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多元化申报格局初步形成,全市一般纳税人网上申报和个体双定户税款银行划缴实现“双到位”,小规模纳税人手机短信申报及委托代征成功运行,网上认证和税银库联网稳步推进;积极推行xx“一窗式”管理;金税工程实现了全面覆盖,确保了金税工程的持续高效运行;办公自动化步入无纸化时代,办公效率和质量大为提高。随着征管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基础得到不断夯实,征管机构和职能进一步理顺,业务流程得到统一规范,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三是税收法治环境不断改善。全市国税系统始终坚持把依法治税作为国税工作的灵魂和生命线,不断健全依法治税工作机制,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建立责任追究制,构建严密的监督网络和监督体系,强化过程控制,突出层级管理,全面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从源头上、机制上强化了内部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制约,广大国税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能力明显增强。以贯彻落实新出台的《税收征管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为契机,以“税收宣传月”为载体,利用多种纳税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税法宣传,使依法诚信纳税观念深入人心;加强行业整治、专项检查和日常稽查,严厉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分子,促进了全市税收秩序的不断好转,使我市的依法治税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四是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国税系统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打造一流队伍”为目标,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了干部竞争激励机制,全面推行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实施全员选岗竞岗和系数竞拍,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创造了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流动的用人环境,建立了科学、规范、有效的干部管理机制;狠抓龙头工程,扎实推进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步伐;建立了“三个层面考核、四个板块计奖”的绩效考核新机制,激发了分局班子、机关科室、一线干部的“三方活力”,推动了全局各项工作目标的全面实现;不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形成了全员学习、系统培训、终身教育的新格局;以“两权”监督制约为重点,构建了集行政、社会、家庭为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党风廉政监督网络,层层签订了廉政责任状、建立了廉政保证金制度、实施了内部两级行风评议、开展了“廉政、执法、执纪”专题教育活动和“十佳廉内助”评比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反腐倡廉防线。塑造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富有战斗力的国税干部队伍。
五是国税形象不断优化。全市国税系统以创建文明行业为载体,持之以恒地、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办税、优质服务”活动,先后创建了“税收服务一点通”、“国税服务超市”等特色服务品牌,制定了办税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值班导税制、限时办结制等文明办税制度,深入开展了“税收与服务同行百日竞赛”、“税企连心桥”等优质服务活动,相继推出了预约服务、延时服务、跟踪服务、预警提醒服务等一道道充满人性化、个人化的服务套餐,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的一致好评。文明创建硕果累累,先后被授予省、南通市文明行业、启东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行风廉政建设实现“六连冠”;创意创作的社区建设主题歌《共有一个家》获全国公益歌曲金奖、共青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江苏省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一等奖、江苏省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涌现出了“全国青年文明号”、江苏省国税标兵、南通市劳动模范、南通市文明新风典型、启东市十佳勤政廉政好干部、十佳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国税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上述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也离不开国税局领导班子的真抓实干、带兵有方,更离不开全市国税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默默奉献。借此机会,谨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启东国税事业的省、市国税局领导,特别是南通市局汤银仁副局